1.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什么

2.东风射马耳的历史典故

3.“东风射马耳”是什么意思?

4.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

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什么

东风马耳的意思-东风马耳

东风吹马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孔明借东风的歇后语是“东风吹马耳”。这个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诸葛亮在战争中需要借助东风来放火,但是东风不起,孔明于是命令众将士都戴上马耳朵,表示听不到东风。后来,神仙借助法力使得东风起来,孔明成功放火。这个故事中的“东风吹马耳”被引申为形容别人听不进自己的话,或者自己说话无人理睬的情况。

东风射马耳的历史典故

东风射马耳的历史典故如下: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相互争斗,国家的命运常常因此而改变。有一年,晋国遭遇了大旱,粮食歉收,国内经济十分困难。为了缓解国内的危机,晋文公决定向楚国借粮。楚国却拒绝了晋国的请求。

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建议晋文公向楚国行贿,以换取粮食。介子推认为,行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让楚国改变态度,从而获得粮食。于是,晋文公派人前往楚国,向楚王行贿。

楚王并没有接受晋国的贿赂,反而将使者赶出了楚国。这时,晋文公开始担忧起来,担心国内的经济危机会继续恶化。于是,他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在这次会议上,介子推再次建议晋文公采取新的策略。他说: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必须改变我们的策略。我们应该向东迁徙,从齐国借粮。

晋文公采纳了介子推的建议,率领军队向东行进。在路上,东风吹过,马耳朵自动竖了起来。这表明风向已经改变,马儿可以按照新的风向奔跑。晋文公因此信心大增,命令军队加速前进。最终,他们成功地从齐国借到了粮食,缓解了国内的危机。

中国历史典故:

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2、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3、孺子可教。这个故事讲的是张良拾鞋的故事。相传有一天,张良漫步来到一座桥边,见一位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并且叫张良去捡鞋,张良出于敬老尊贤的想法就去捡了鞋,老人又让张良给他穿上鞋,张良就跪着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东风射马耳”是什么意思?

解释: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示例:我的话对你来说还不是~了。

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

马耳东风的意思是: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近义词:无动于衷?、充耳不闻、马耳春风、耳边风。

例句:

1、他总不学好,把父母告诫的话都当作马耳东风,置若罔闻。

2、老师与你说了多少变了,你还是马耳东风,不当回事。

3、杏里把他的话当马耳东风,所以丝毫不在意。

4、对於师长的谆谆教诲,我们千万不能当作是马耳东风,而必须要牢记在心。

5、对於这些执迷不悔的人们,好言相劝往往变成马耳东风。

6、小明一心只想玩,把妈妈叫他先去做功课的话当作马耳东风。

7、林老师虽然佷认真讲课,学生却把他的话当作马耳东风,毫不在意。

8、老师们的耳提面命,她竟当成马耳东风,一点也不在意。

9、跟你谈的这件事,我是很认真的,你可别当作马耳东风才好。

10、他这人固执的很,把别人的好话当马耳东风。

11、并且,过去多年来许多人就这些大是大非问题对其建言,结果都如“马当作活马医”,马耳东风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