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四字成语

2.选出在感彩上归类正确的一组词语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二章》教案及知识点

名词四字成语

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打一名词-顶天立地是指什么

1. 名词+名词四字词语

眉开眼笑 眉飞色舞 喜上眉梢 喜在眉宇 喜眉笑目 捧腹大笑 手舞足蹈 前仰后合 开怀大笑 欢蹦乱跳 笑容可掬 喜笑顡开 笑逐颜开 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 兴高采烈 喜从天降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嘻嘻哈哈 满怀喜悦 满心欢喜 喜出望外 大喜过望 心花怒放 哈哈大笑 欢天喜地 乐不可支 兴趣盎然 兴致勃勃 喜形于色 洋洋得意 得意洋洋 得意扬扬 自鸣得意 纵情高歌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心旷神怡 满面春风 笑不可抑 我拼命的忍住笑 春风得意 喜不自禁 自得其乐 欢呼雀跃 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低眉含笑 忍俊不禁 惊喜不已 乐滋滋 乐悠悠 喜洋洋 笑嘻嘻 笑眯眯 笑哈哈 喜洋洋喜滋滋 乐融融乐陶陶 兴奋 激动 喜悦 欣慰 欢乐 欢喜 快活 快慰 愉悦 愉快 畅快 大喜 狂喜。

2. 名词+形容词(四字词语)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huannajahwa1

1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2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3形容秋天的景色的成语: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硕果累累4形容人的外貌: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5形容焦急: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6形容情况紧急: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上眉梢、刻不容缓7形容冬天景色: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8形容考试: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左顾右盼9形容长江: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浊浪排空、波澜壮阔、风急浪高10类似“穷途末路”:排忧解难、甜言蜜语、诗情画意、搭窝筑巢、扶危济困、雕梁画栋11以“喜”字开头:喜上眉梢、喜闻乐见、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喜出望外12含有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13含有早晚意思的成语: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早出晚归、危在旦夕、朝夕相处14表示英勇行为的: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如归、奋不顾身、舍生忘15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16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

3. 四字词语大全

五光十色、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回大地、兴致勃勃、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骨肉之情、痛痒相关、人山人海、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地久、树大根深、自由自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情不自禁、自言自语、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已百、奋起直追、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一望无边、不知不觉、雪窖冰天、勤学苦练、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引吭高歌、连绵起伏、满面红光、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 俱全、得意洋洋、天长日久、狐假虎威、半信半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生机勃勃、心狠手辣、起早贪黑、神通广大、高耸入云、日思夜想、重见天日、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摩拳擦掌、生龙活虎、身强力壮、铜筋铁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无可奈何、一本正经、千家万户、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昏头昏脑、密密麻麻、闻名中外、金光灿灿、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翩翩起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惊天动地、南来北往、披星戴月、流星赶月、众星捧月、烘云托月、惊涛拍岸、意味深长、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一碧如洗、热闹非凡、层层叠叠、心旷神怡、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生根长叶、竞相开放、胡作非为、兴风作浪、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万般无奈、转弱为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举世闻名、人流如潮、驰名中外、红白相间、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无影无踪、干干净净、和风细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叶公好龙、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渐渐平息、经久不息、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倾盆大雨、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天相连、星罗棋布、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黔驴技穷、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白云苍狗、恍然大悟、不以为然 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平平展展、尽心尽力、神勇无比、运足气力、胸有成竹、文思如泉、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哭神惊、喜出望外、谈笑风生、沙漠之舟、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始终如一、飞沙走石、志在千里、义无反顾、坚定不移、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展翅高飞、望而生畏、窃窃私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忙忙、振振有词、争论不休、充满信心、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欢天喜地、古今中外、情不自禁、心绪不宁、各奔东西、悲欢离合、手足情深、蓬蓬勃勃、井井有条、羊肠小道、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遥相对、笑语盈盈、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尽收眼底、雕梁画栋、永垂不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水泄不通、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年复一年 疾恶如仇、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大义灭亲、若无其事、蔚为壮观、诗情画意、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极目远眺、辽阔无垠、默默无闻、悠然自得、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开天辟地、精疲力竭、纵横交错、小心翼翼、大发雷霆、不远万里、悬崖绝壁、日复一日、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远渡重洋、名列前茅、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有所作为、长年累月、断垣残壁、。

4. 四个字都是名词的四字词语

柴米油盐

花草树木

梅兰竹菊

风花雪月

日月星辰

江河湖海

柴米油盐

风雨雷电

春夏秋冬

冰霜雪雨

琴棋书画

风云雾雨

花草树木

花鸟虫鱼

衣食住行

松柏杨柳

诗词歌赋

刀枪剑戟

金银铜铁

生旦净末

表簿卡册

锅碗瓢盆

豺狼虎豹

……(你也喜欢力宏的么?!``嘿嘿``)

选出在感彩上归类正确的一组词语

选出在感彩上归类正确的一组词语:B,都是贬义词

A顶天立地 精神抖擞 克己奉公 明火执仗

B心塌地 阴谋诡计 作壁上观 指手画脚

C煽动 嘴脸 庇护 高兴

D名誉 如饥似渴 百般刁难 胆战心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二章》教案及知识点

#教案# 导语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孟子>二章》教案:《富贵不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诵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3、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并初步感知“大丈夫”。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理解“大丈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谦恭的询问曹操“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两人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那么在战国时期,同样景春也谦恭的询问孟子“什么是大丈夫?”并展开讨论,那么,古往今来,提到“大丈夫”这个词,出现在你脑海里的人物是谁?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观点和想法)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心中对于“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板书:富贵不能*)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

 二、审题辨体

 理解文章的标题《富贵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

 富:富裕  贵:显贵,禄位高  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

 *:按古语正解,应译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种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题解:由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孟子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了解作者(PPT展示)

 1、出处(课下 注释中,出处以及对于《孟子》的介绍)

 2、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仁、义、礼”并扩展了“智”。

 四、读文识字

 1.快速浏览,自由朗读(整体通读文章,划分停顿,注意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自我纠正读音、停顿(强调“冠”和“女”的读音)

 3.自由朗读一遍,初步感知文章

 五、理解内容

 1.学生分小组研读翻译整篇文章

 参考书下 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小组内组长和其他组员的帮助。

 2.各组之间沟通交流本组不理解的内容

 3.四个小组分别翻译一小段话,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补充个别知识点以及个别字的翻译)

 六、探求中心

 按照文章的翻译顺序

 1.为什么公孙衍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他们是纵横家,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注意:“安居”的翻译

 教师补充:

 纵横家:

 看课下 注释给到我们是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纵横家,那么什么是纵横家呢?在这里给同学们解释一下,《战国策》中这样形容纵横家:“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纵横家能够在时代里起到“虽一人之力,强于百万之师”的作用。现在同学来猜测一下,什么是纵横家?(学生自由回答)

 没错,纵横家是战国时期进行政治外交的一类人。

 2、总结第一段

 景春以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为例,向孟子请教关于“大丈夫”的定义和理解。在景春的眼里,像张仪和公孙衍这类纵横家就是所谓的大丈夫,这也是对于纵横家的一种肯定。

 同时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是大丈夫?

 3、再读第一段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的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中“顺”的翻译,以及什么是“妾妇之道”?

 古代女子有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从子”

 “妾妇之道”的表现是什么?顺从,在这里孟子用“妾妇之道”来比喻什么?比喻纵横家的行为

 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应该是这样的,“和而不同”。那么这里面的“妾妇之道”的本质是指在权、利面前无原则的行为,如张仪等人,知识顺从秦王的意,就好像以前的太监,婢女之类的,一味顺从,没有原则。

 那么这里,孟子对于公孙衍和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是持什么态度的?(挖苦、深恶痛绝)

 6、接下来,孟子就对“大丈夫”展开了论述,论述了称的上“大丈夫”的人具备的条件?

 注意:“得”和“志”的翻译,以及使动用法的翻译

 大丈夫应该拥有“仁、义、礼”

 要有“得志和不得志”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比较一下:“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再读文章,体会孟子的观点

 七、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议论文,课下小组用议论文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孟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小组互助学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从议论文角度分析文章结构,找出孟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学习难点: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大丈夫之道

 二、理清思路:

 1.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权倾天下,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诸侯。可谓威风十足,这样的人物自然可称得上大丈夫。

 文章第一自然段用景春的话提出论题(论点),为下文孟子的辩驳树靶子

 2.接下来孟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问:这哪算是大丈夫呢?此语振聋发聩,直接表明态度驳斥对方

 3.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往上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其行为不合道义,哪里谈得上大丈夫?

 4.孟子在阐述“妾妇之道”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类比、反面论证

 5.孟子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教师总结

 1.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2.“大丈夫”就我们现在而言,可以翻译成顶天立地的人。现在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不是说大丈夫就只要求男生。虽然我们都性格不同,但正确的事,也就是“大道”是一样的。

 3.主旨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不要浮躁,做人要这样做,要时刻提醒自己。

 四、读读背背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孟子>二章》教案:《生于忧患,于安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资料简介: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 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投影显示: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行拂( )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学生讲解课文大意。

 4)师生共同补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解释2遍、课文1遍。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句2句和事例1个。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1)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

 2)背诵课文。

 二、分析课文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三、内容拓展:

 (1)“生于忧患,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

 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四、比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于安乐》,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五、谈谈学习了《生于忧患,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孟子>二章》知识点

 《富贵不能*》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三、字词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

 (2)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四、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于安乐》知识点

 一、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六个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二、重点字词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

 古义;使……惑乱、迷惑;

 今义:* 乱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过: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

 (4)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