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甲寝兵的成语典故

2.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3.介之推不言禄成语故事_成语“介之推不言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按甲寝兵的成语典故

论功行赏的典故-论功行赏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若此,则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劝,而天下知制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内容如下: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话说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先投奔项梁,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一直不被重用,于是韩信想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此意愿,为萧何所赏识。刘邦正在去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可能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就离去了,萧何发现后就一路追赶把他叫了回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重用了韩信,韩信从此成为刘邦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

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经常演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也要有伯乐,没有机遇金子也发不了光。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暗评

需卦比喻事物发展都要适合时机,对时机的到来,需要等待。但等待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场合,就如天上聚集着的云,何时可化成雨,降落何处,这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需要有相互作用的条件。

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指挥家,至今还传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但他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艰难的成长岁月中磨炼出来的。

这位从小失去父母的穷孩子,由于发愤努力,攻书练武,练就一身本领,但投奔项梁,没有得到重用,在项羽手下,也得不到重视。再到刘邦处,开始时,同样不被重用。幸得萧何知道他的才能。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重视人才之举。

这典故以需卦的释义来论,说的是事业发展要靠人才,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创利润,首先需要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但搜集聘用人才,养贤纳士,需要先付出代价,并且要有“伯乐”识别,要有高薪养给。做出了贡献,要论功行赏。所以需卦第五爻说:“需于酒食,贞吉。”——要有酒食招待,等候才吉祥。

介之推不言禄成语故事_成语“介之推不言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介之推是晋国公子重耳手下的谋士,在拥立重耳登上国君宝座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重耳在论功行赏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表白自己的功劳,介之推却在旁边一言不发。封赏时,重耳一时疏忽,竟忘记了介之推。

回到家里,介之推对母亲说:“晋献公共有九个儿子,现在,除重耳外,都了。重耳之所以当上国君,有各种原因,而一些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真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一个人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叫做‘盗’的话,那么,贪图拥立国君的功劳,又叫什么呢?”母亲说:“你在私下怨恨,又有什么作用呢?不如向国君说明。”介之推说:“争着表白自己的功劳,实在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又何必效仿呢?”母亲说:“既然如此,我们干脆隐居起来吧。”

后来,晋文公重耳发现介之推不见了,一了解,才知他因受了委屈而隐居了。晋文公感到无比的惭愧:我患难时得到他帮助,现在却把他忘记了!因此,晋文公派人四处查访。后来,了解到介之推隐居在绵山之中,他请求介之推返回。但是,介之推反而逃往深山,不久,在山中。晋文公知道后,内疚地说:“这是我的错误啊!”为了表示不忘恩负义,晋文公就把绵山一带的土地都作为祭祀介之推的地方。

含义及用法:后人用“介之推不言禄”这一典故表示某人不居功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