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盖世功德一骄便无

2.佛忏108拜的动作有哪些科学依据

3.本人20,信佛之人,婚前有了性行为,现在后悔不已,也知道危害,我该如何赎罪忏悔?有没有弥补办法?

4.罪孽深重,如何是好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盖世功德一骄便无

弥天大罪打什么生肖-弥天大罪一忏即消是哪本经书

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贪瞋痴慢疑五毒恶习的熏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沦于六道轮回里无法自拔。

五毒里的「慢」所指便是傲慢,当一个人出现我慢之心时,就会障碍自己的修行。想要脱离轮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最难去除的是贡高我慢之心。因此佛陀在《人有二十难》中的第十二难,便说除灭我慢难。

我慢如何能障碍修行?禅宗有位禅师与韦驮菩萨的一段公案。宋朝时,有位禅师,他修行非常精进,昼夜不息。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久了,难免会打磕睡。禅师体悟自己生未了,天天打磕睡会耽误用功。为了克服打磕睡毛病,禅师在奉化雪窦寺后面的悬崖上面找到了一个妙高台,他就在此结跏趺坐。警惕自己别再瞌睡,如果打瞌睡,一头栽下去便是十丈的悬崖山涧,绝对没命。

有一天禅师忍不住又打瞌睡,结果就这样摔下悬崖。禅师在半空中惊醒想,没命了。突然感觉有人在半空中将他接住,托到台子上。禅师很惊讶地问: 「请问您是谁?」菩萨说:「我是护法韦驮,看你这么精进,特别来护你的法。」禅师听了很高兴,于是趾高气扬骄傲地说:「像我这么精进坐在悬崖上打坐修行的人,世间还有几人呢?」韦驮菩萨说:「像你这样修行的人,有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如此傲慢之心,从此二十世我不再来护你的法!」说完后,就走了。

禅师听了,立刻观照自己的傲慢,顿时惭愧万分,痛哭流涕的忏悔。禅师心想,虽然没人护我的法,但我还是要继续修行。于是他又继续坐在妙高台上修行,但没多久,又打瞌睡摔下悬崖去了。

他认为这次真的没命了,当快落地的时候,竟又有人双手托着他送上台来。禅师就问:「你是谁?」菩萨回答说:「护法韦驮。」禅师问:「你不是说从此二十世,不再来护我的法了吗?」韦驮菩萨说:「我本来说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但你刚刚一念忏悔心起,已经超过二十世矣!所以我现在继续来护你的法。」禅师当下即豁然开悟!

佛法的妙处也就在这里,一念散于无量劫,无量劫摄于一念。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

由此可知,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盖世功德,一骄便无。若修行人于无形中升起傲慢之心,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极大障碍终难成就。傲慢之人如高山不留水,智慧无法在傲慢者的内心永驻。如此只能空耗得之不易的暇满人身,同时还造作下种种继续轮回之因,无有出期。

恶业无有功德,能依恶业了知发露忏悔,是恶业唯一的功德。当幡然醒悟时,定要努力忏悔自身累世恶业,依此对境转化为积资净障的难得机缘。当业力净化之时,心的清明才会全然显现,智慧的光芒将照亮我们通往究竟彼岸的道路。

佛忏108拜的动作有哪些科学依据

不要用世间法看佛法。拜佛、拜忏都是佛教徒必须的。

在佛法中,“忏悔”是进修的方便。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没有学佛的人,忏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内心的忏悔,就算生活条件再好,也不会在心中产生丝毫的快乐和幸福,而当心中拥有了忏悔所产生的清净,即使生活条件稍微差一点,也不会影响人们心中的安乐。

在家或者是出家,无论受戒与不受戒,造作恶业,都会引起内心的忧悔、不安,如古人所说的“内心负疚”、“良心不安”那样。这不但是罪,更是障碍修行的。

因此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请求忏悔,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法忏悔出罪,就消除了内心的障碍,安定喜乐,能够顺利的修行。达到灭罪清净目的。所以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往昔,指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昨天,在我们忏悔的以前每一个恶的念头,都叫做往昔。在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恶业,如杀生、偷盗、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贪酒食肉。宰杀禽兽。取欢作乐。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轻慢圣贤,不信三宝,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等。

贪即贪心、贪著,贪名、贪利,贪财产,贪权势等等,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贪求永无止境,而心内疲惫不堪,不知无所求方为真正快乐。

嗔即嗔怒,嗔恚,生气,发怒,一种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痴,就是愚昧,说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而不明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诸法实相。

为何造很多恶业呢?全由无始劫以来生出的贪心、嗔心,和痴心。从身生出杀、盗、*的业,从口生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业,从意生出贪、嗔、痴的业。佛言:“阎浮提的众生,在起心动念中,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所有的业,我现在都要忏悔,改过自新。所谓“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论你有什么罪业,只怕你不忏悔,能忏悔,罪便没有了。有过则不要怕改,若怕改,过就多了。如果过能改,就归于无。若想掩饰,不欲人知,过就更多了。愚痴的人说他们没有过错,小人有过就要掩饰,君子有过能改,圣人少过,到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

如《普贤行愿品》所说“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在过去无始劫来,由于贪心、嗔心、痴心,而发生身业、意业、口业,所作出的种种恶业,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假设恶业有形体相貌,就是遍满虚空,也容纳不了。我现在全以清净的三业,不造身业,不造意业,不造口业;身口意三业清净,遍于法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我在这么多的国土,一切诸佛菩萨的面前,诚心诚意的忏悔,再也不造罪业,常常住于净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这样子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我的忏悔愿力才没有。但是虚空不会没有,众生不会没有,众生业不会没有,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那我忏悔的愿力也不会没有的,念念相续,接连不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不会说拜忏,拜得累了。菩萨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忏悔,越欢喜,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发忏悔心都是菩萨,凡夫没有善根,就不会忏悔。”

《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谓悔谢罪过而请求宽恕。即作罪或犯罪时,皆应忏悔,始得除罪而清净。”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心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谓着心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谓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

忏悔,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

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

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直心是道场,《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能够诚恳的人,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藉由这样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

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

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嗔、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们不仅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藉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能真正的了悟了: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

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着,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

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很高明的忏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观空,也就是从理上说的空。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要实证得空性。证得之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又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

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

罪从心生,罪从心灭,所以将心忏,用真心来忏悔所造的业,“心亡”就是把所造的过错亡掉,罪业也没有了。所谓“过能改,归于无”,如果有过不改,把它藏起来,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过错,就好像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见;若是能及时改过,则人人都会敬仰而羡慕。古时大英雄、大豪杰,都是勇于改过。

有一个公案,是关于大小乘,而后来忏悔的故事,在古时印度有位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他俩是兄弟。世亲菩萨学习小乘教义,而无著菩萨却是学习大乘教义。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总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请他弟弟来探病。弟弟来后,哥哥说:“弟弟,我现在快了,你能否诵一遍大乘经典?”弟弟本不愿意,但为满足哥哥最后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经典,他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尽骂大乘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下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他哥哥便说:“何用割舌呢?现在你改变你的说法,可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

世亲菩萨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气很大,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世亲菩萨通过忏悔也成为后来的一代祖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敬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本人20,信佛之人,婚前有了性行为,现在后悔不已,也知道危害,我该如何赎罪忏悔?有没有弥补办法?

摘自:《宣化上人般若语库(一) ── 春日莲华》

有一位女信众很勇敢的在众人面前承认:“我已当了九年的凶手,深感罪重,但我想修行,如何消业障?”

上人:最重要是发大惭愧心,在佛前忏悔,“罪如冰霜,佛日消融”。

她再问:“我做了这么大的罪业,如何尽快消除?”

上人:佛前顶礼,罪灭河沙,要拿出诚心来忏悔。

问:听说堕胎在佛教里是不对的,但从前不知而犯过,今后将作如何补救?

上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摘自《世纪末警钟》

691.

你若能忏悔,能改过自新,知道自己的错误,解开罪业这个结,那罪孽就消灭了,就没有了。就好像你有病的时候,出了一身汗,渐渐地这病就会痊愈了,病就没有了。

摘自:经典开示选辑(三)──《地狱不空》-真忏悔

你要是能忏悔,就是多少罪业,也都可以消灭,所以才说“佛前顶礼,罪灭河沙”,你在佛前礼拜,生一种真忏悔心,那么河沙罪业都会消灭,都会没有了。又说“舍钱一文,增福无量”,在三宝前舍钱,尽你的真心,生一种供养心,有多少钱,就布施出来多少钱,这样你的福报就无量了。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宣化上人讲述

为什麼要忏悔呢?因为「弥天大罪,一忏便消」,只怕你不忏悔,你若是一忏悔,不论你有什麼罪业都会没有了。孔子也说过:「过则勿惮改。」你有过不要怕改,你若一怕改,这过就愈发多了。「过能改,归於无」,有过若能改,就没有过错了。如果你想遮掩你的过,不叫人知道,那你的过错就会更加重、更加多了。愚人无过,一般愚痴的人都说自己没有过错;小人文过,小人犯了过错就把它掩饰起来,不叫人知道;君子改过,君子有过了就欢喜改过;圣人寡过,圣人的过就很少很少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忏悔之后,要永远不再犯戒。

忏悔是给犯戒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无,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之后,要永远不再犯戒。如果屡忏屡犯,当做儿戏,那又有何用?不郑重其事,把忏悔不当一回事,以为在两序大众前说一说,罪业就没有了,这是痴人妄想,根本没有那样的简单。

一经过忏悔,要发誓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后绝不再犯,这才能消了罪业。这一点要搞清楚。

摘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怎么叫说罪呢?比如我做什么坏事了,我要说得详详细细的,不要笼笼统统的;不要这么好像说又不说,不说又好像说。这样子就不是说罪!这要坦白,坦白你所造的罪。

比如我杀过一个人。要说:“我杀过某某人,姓什么、叫什么,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我杀了一个人,我现在要忏悔!”要说得清清楚楚的,不能就单单说我以前杀一个人,也不说他的姓名、也不说为什么杀这个人的因缘;这就叫不坦白。又说:“我以前偷过东西,我现在要忏悔!”那么偷过什么呢?你不说清楚了,这也叫不坦白。你或者偷人的一只鸡,就说因为什么因缘,我偷了一只鸡。或者偷了人家一只狗,或者偷了人一只猫,在什么情形之下,这要说得清清楚楚。

对佛、对法、对僧来忏悔说罪,不可以说一半、留一半,那一半我不说那么清楚;说那么清楚,佛、法、僧都知道我这个罪业太清楚了,那怎么办?那你不说清楚了,你罪业就不能灭得清楚。你必须要说得清清楚楚的,才能消灭罪业清清楚楚的。那么在十方三宝的面前,在地藏王菩萨的面前,要这样说罪忏悔。

那么有的时候你造了什么罪,若对大德高僧来忏悔,也是一样的,也是要把说犯罪的因缘说得清清楚楚的:“我现在知道错了,我要改悔了!”这叫说罪忏悔,又叫发露忏悔。发露,就是一点都不隐瞒、不藏的,都把它说出来。你无论造了什么罪,你若能坦坦白白的,把它详详细细说出来,都可以消灭了。你若不坦白,就是光这么说一句:“我犯了杀戒了、我犯了盗戒了!”那不算的。

摘自:《法界唯心-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吉隆坡

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你所造的罪业,虽然塞满了虚空,但若能真心忏悔,便会消灭所有的罪恶。

罪从心起将心忏:在《华严经》有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万法唯心。你心中做狗事,便成狗。心中做猫事,便是猫。心中做牛事,便是牛。心中做马事,便是马。凡是你心意做什么,便会结什么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要从内心真正忏悔。

心若灭时罪亦亡:妄心消灭,罪就消灭。但这个是不容易的。不忘,罪还是不能消。

心忘罪灭两俱空:心忘了,罪也灭了,心和罪皆空了。

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忏悔的真正表现。假如人有罪,应在大德高僧三宝之前,忏悔以前所造之恶业。所谓“以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教他作,罪加三级

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上午开示

昨天我曾很简单地对大家解说一段〈忏悔文〉,只是解释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现在,我继续把它说下去:

“自作教他”我们知道无论杀、盗、*、妄、酒,都是不正当的行为,而每种的罪业,又分有因、缘、法、业四种,譬如说杀吧,杀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无论哪一种,又都离不了“自作”,或“教他作”。

“自作”,就是不假手旁人,亲自去做不正当的事。“教他作”,就是鼓励和教唆别人去做不正当的事,这种间接犯罪的方法,比直接的还要罪加一等,因为它在已有的罪上还加上狡诈的罪行,所以“自作”固然有罪,而“教他作”的罪行更大。

什么是“见闻随喜”呢?这就是知道了别人在犯罪,而帮助他去犯,就是古人所说的“助纣为虐”,我们试闭目想想,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究竟犯了多少次这样的罪?我想不用说的那么久远,就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所犯的也就不可胜数了。所以〈忏悔文〉接着又说;“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我们的罪不可是算数之所不能及,也可以说是大到无有边际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罪深障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不用说,自然应该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忏悔。所以〈忏悔文〉又说:“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克诚”二字,是忏悔的时候所必须具有的心。有些人对师父忏悔,非常地马虎,常常藏头露尾地把过错给遮掩,这表示他并没有诚意来忏悔自己的过失,像这样的忏悔,就算历尽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也不能把罪业消除干净的。

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也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一些个模棱两可的话:譬如,问他有没有犯过这种过失,他就说“不记得”,或者说“可能有”等等,这种不彻底的忏悔,不但不能消除罪业,反而会种下恶因,因为佛法是丝毫也不能马虎的。可是有些人也会说:“某某人做了哪些恶业,可是现在却飞黄腾达,是不是没有因果,没有公理?”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由此可知,造业是必有报应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看因缘是否会合罢了。有人又会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是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宝,能够本着慈悲的大愿,用清净无碍的大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上,这种净光照后,能令我们三障消除,如云开见月般,复现出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性,所以说:“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说完了这首〈忏悔文〉以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忏悔的害处,和能忏悔的益处。另外,还有一首〈忏悔文〉这样说: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首〈忏悔文〉不但能忏悔罪障,而且能把我们所以造罪的原因说出来,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诚心地念诵三遍或数遍。现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说一下:

“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远的以前是无始劫以来,在这往昔的时光中,我们不但出牛胎,入马腹,一时姓张,一时姓李的轮转于六道之内,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又不知造了多少罪业。为什么我们会造罪呢?〈忏悔文〉中说得清楚,“皆由无始贪瞋痴”,这意念上的贪、瞋、痴三毒,就是萌发无数罪业的根由。还有因为这三毒的作祟,我们的身体又做出了杀、盗、*三业,在语言上也产生了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罪,所以文中又说:“从身、语、意之所生。”无论是身体上犯的杀、盗、*三业也好,还是语言上所犯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也好,或者是在意念上所犯的贪、瞋、痴也好,我们都要恳切地忏悔,否则会如入泥沼,愈陷愈深,罪业愈来愈重,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无能自拔。

在座各位都具上上的善根,我相信大家都会不忘忏悔,而一定能够发愿把罪业忏悔和消除尽的。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www.drbachinese.org/

罪孽深重,如何是好

1.忏悔。真诚忏悔,发誓永不再犯;弥天大罪,一忏即消。忏悔就是向被伤害的对象认错,只要心诚,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化解不了的仇恨的,因此忏悔能灭罪,能消业,道理在此地。别人伤害过我们,即使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杀生的罪,对方如果原意真诚向我们忏悔,认错,改过,我们也会原谅他的嘛。

2.他因您而生起嗔恨心,报复心,他就是在恶道受苦啊,如果我们能够帮他从痛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帮助他脱离烦恼苦海,他不就更容易原谅我们了吗?而这就是补偿,就是超度。如何补偿,如何超度最有益,最快捷?当然莫过于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出离生轮回苦海了,因此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布施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他是对他最好的帮助,这就是佛法超度的道理所在。

具体的做法是,在佛前至诚忏悔,然后念佛或者诵经,回向给他。真的信受了,就会离开恶道,就会化解冤仇,而且他还会想方设法告知您的(托梦是最常见的办法)。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