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什么意思?求解

2.爱江山更爱美人 歌词

3.题龙阳县青草湖翻译及赏析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什么意思?求解

渺渺茫茫谁来陪什么歌-渺渺茫茫

意思是:我住的地方,是清埂的顶峰,我游玩的地方,是茫茫的宇宙。天地之间,有谁与我同游,我又和谁一起。天地鸿蒙,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地方去吧。

原文: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清·高鹗

1、鸿蒙:古人设想中的大自然的原始浑沌状态。

2、“谁与”二句:意思是:“谁与我一道去呀,我跟着谁呢?”

3、大荒:即小说开头说的大荒山。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鲁迅认为续作中贾宝玉出家“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绛洞花主〉小引》)又说“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论睁了眼看》)肯定了续作对贾宝玉出家结局的安排,同时指出了在描写上的根本性的缺点。

一僧一道挟持贾宝玉俱去的描写也同样不符作者的本意。贾宝玉的出家是他“偏僻”行为的突出表现,即脂砚斋评语所谓“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是他自身叛逆性格与他所感到愤懑绝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态度应该是决绝的。

甄士隐的弃世,他只说了一声“走吧!”就“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随之而去了。是他主动抢道人的搭裢并催人家走,而不是像续书中贾宝玉那样被僧道“夹住”,喝令他“俗缘已毕,还不快走”的。见过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就说:“‘走吧’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意思是甄士隐的决绝态度真像后来贾宝玉的出家,别人是做不到的。

曹雪芹写柳湘莲的出家也如抽鸳鸯剑、断烦恼丝,一挥而尽,从无返顾。但贾宝玉、甄士隐、柳湘莲所坚决抛弃的东西,续书作者自己却十分热衷,因而,当他违心地写这样的结局时,惋惜、留恋和迫不得已的情绪也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这里,可以借薛宝琴的两句诗来评续书者:“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离尘歌》本应是寄托贾宝玉愤世思想的极好机会,然而整首歌中有的只是与续书中所有的诗歌同样空洞的字句,翻来覆去,说的无非是贾宝玉回大荒山青埂峰去了,甚至连歌是谁唱的也故意叫人弄不清楚,仿佛贾宝玉和僧、道已“三位一体”,成了真正的仙界人物。

爱江山更爱美人 歌词

《爱江山更爱美人》

词曲:小虫

演唱:李丽芬

道不尽红尘奢恋 ?诉不完人间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缘 ?流着相同的血

喝着相同的水 ?这条路漫漫又长远

红花当然配绿叶 ?这一辈子谁来陪

渺渺茫茫来又回 ?往日情景再浮现

藕虽断了丝还连 ?轻叹世间事多变迁

爱江山 更爱美人

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好儿郎 

浑身是胆 ?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 ?不醉不罢休

东边儿我的美人哪 ?西边儿黄河流

来呀来个酒啊 ?不醉不罢休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扩展资料:

《爱江山更爱美人》由歌手李丽芬原唱,著名音乐人小虫谱曲填词,收录在李丽芬的《就这样约定》专辑中,是专辑中的三首主打歌之一。

这首歌后来被选为1994年马景涛、叶童、周海媚版《倚天屠龙记》第1集至第22集的片尾曲。

歌手信息

李丽芬(Lily Lee),1960年07月1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女歌手、电台节目主持人。

1979年参加“海山唱片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民谣风”歌唱比赛,获得冠军,从此进入歌唱界。1993年起,李丽芬与音乐人小虫多次合作,转型演绎中国古典曲风,甚至以男人的口吻献唱。

题龙阳县青草湖翻译及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

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都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白话译文: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泛起层层波浪,仿佛湘君一夜之间愁成了满头白发。酒醉中分不清自己是在湖上还是天上,只觉得船儿装着清梦荡漾在银河之上,周围一片星光。

赏析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释

⑴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⑵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与洞庭湖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洞庭”。

⑶吹老:吹皱、层叠、波浪相涌。

⑷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于苍梧的舜。

⑸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内容中心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和感悟的绝句,虽只短短四句,但构思之新颖独特,笔调之轻灵浪漫,诗境之缥缈奇幻,备受评论家赞赏。诗人采用虚实相合的手法,将萧瑟的洞庭湖秋景与诗人酒醉后的飘渺梦境相结合,传达出对岁月迟暮的感怀。

创作背景

此篇是诗人现存的唯一诗作,关于创作年代,曾存在唐代和元末明初两种观点。

其一唐代之说。《全唐诗》第七百七十二卷收录此诗,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虽记载作者是唐温如,但其生平不详“无世次爵里可考” 。

其二元末明初之说。据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考证:元人赖良编纂的《大雅集》中最早收录此诗,题为《过洞庭》,而《大雅集》中所收录作品,皆为元代人所著,因此本诗创作于元末明初。陈教授的观点,资料极为翔实,《全唐诗》实为误收此诗。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全唐诗》以为其晚唐人,据考证为误。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