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经道经纬度相机,《元经》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5 0
  1. 史记故事
  2. 杨炯所著《王勃集序》
  3. 《中说》日课 (421~426)卷八 立命篇
  4. 道教经书大全,道家经典的经书有哪些?
  5. 《史记》

“皇极经元经世元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帝王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品质,包括治国安邦、以德为先、为民造福等方面。以下是对“皇极经元经世元运”含义的详细解释:

1.“皇极”指的是帝王的理想

元经道经纬度相机,《元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极”一词来源于《诗经》,意指尽三年之功而求昭明(即完美的统治),引申为帝王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皇极经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精气之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皇极经元位于脑部,是人体内最为精纯的精气所在之处,也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穴位之一。中医认为,皇极经元的状态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经元”指的是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才

“经元”一词起源于《周礼》,是指具备品德优良、智慧超群的人才,是实现“皇极”的关键因素之一。

3.“经世”指的是诚信、公正、高效的治理能力

“经世”一词指帝王的治理能力,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诚信、公正、刚毅、高效等,是实现“皇极”的重要手段。

经世元运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指的是治理国家、经营世界的能力和智慧。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庄子》中,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政治理念。经世元运强调的是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元运”指的是格物致知、谦虚谨慎

“元运”一词强调帝王必须踏实致知、谦虚谨慎,具备深厚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以正确的姿态面对治国平天下。

综上所述,“皇极经元经世元运”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帝王治国理念和品质***体系,旨在要求帝王必须拥有高度的政治素养、深刻的人民情感以及优秀的治理能力,以此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这一哲学理念不仅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君臣文化,也为当今时代的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治理方式。

史记故事

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乡)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门***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参考其它文献,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有“夫子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经过一番研究,王通自觉很了不起了,便以“圣人”自居,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这个记载大体是可信的。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显然是胡拉硬扯的伪造。

王通好自求名,模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这样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的《续六经》自然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所以在唐代就大多散失无存了。今存《元经》一书,题王通撰,薛收传,阮逸注,实出于伪造,前入辨之已明。

今天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中说》一书,有人疑其为伪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虽非王通所作,但其原本是王通门***姚义、薛收汇编而成的,大体上是***们对其师言行的回忆和追录。不过,此书到了王通之子王福寺手里后,福寺对其重新分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吹嘘王通的不实之词,以至后人疑其为伪作。其实,《中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朱熹就讲过:“《中说》一书如子弟记他言行,也煞有好处。虽云其中是后人***托,不会***得许多,须具有个人坯模,如此方装点得成。”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杨炯所著《王勃集序》

○聂崇义 邢昺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孔宜 崔颂(子曥) 尹拙 田

敏 辛文悦 李觉 崔颐正(弟偓佺)李之才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汉乾佑中,累

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

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造,年代浸久,无所规

式,乃命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崇义上之,乃命有司别造焉。

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

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

兹后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帝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

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学博士议云:案禘祫之礼,

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

帝用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

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

思亲,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间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也。非关宗庙庙

与未备。其证三也。”终从崇义之议。

未几,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之。崇义因取《三

礼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

礼图,相承传用,浸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寻故实,

刊正疑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

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

崇义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

工部尚书窦仪,俾之裁定。仪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

所传或异,年祀浸远,图绘缺然。踳驳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研求师说,耽

味礼经,较于旧图,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闻。尹拙驳议及聂崇义答

义各四卷,臣再加详阅,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五卷以闻。”

诏颁行之。

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釜异同之说,诏下中书省集议。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

按聂崇义称:祭天苍璧九寸圆好,祭地黄琮八寸无好,圭、璋、琥并长九寸。

自言周显德三年与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

臣等按:《周礼》玉人之职,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羡

度尺、好三寸以为度”之文,即无苍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尔雅》“肉倍好”

之说,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苍璧之制。又详郑玄自注《周礼》,不载

尺寸,岂复别作画图,违经立异?

《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

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

府有《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

图记更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册君,取其

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

阮士信即谌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应在今

《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

臣等参详自周公制礼之后,叔孙通重定以来,礼有纬书,汉代诸儒颇多著述,

讨寻祭玉,并无尺寸之说。魏、晋之后,郑玄、王肃之学各有生徒,《三礼》、

《六经》无不论说,检其书,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参验画图本书,周公所说正

经不言尺寸,设使后人谬为之说,安得便入周图?知崇义等以诸侯入朝献天子夫

人之琮璧以为祭玉,又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强为尺寸,古今大礼,顺

非改非,于理未通。

又据尹拙所述礼神之六玉,称取梁桂州刺史崔灵恩所撰《三礼义宗》内“昊

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长尺二寸,以法十二时;祭地之琮长十寸,以效地

之数。”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圆外曰璧,圆中方外曰琮。”崇义非之,以

为灵恩非周公之才,无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补六玉阙文,尤不合礼。

臣等窃以刘向之论《洪范》,王通之作《元经》,非必挺圣人之姿,而居上

公之位,有益于教,不为斐然。臣等以灵恩所撰之书,聿稽古训,祭玉以十二为

数者,盖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时,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园丘之笾

豆十二列,天子以镇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长尺有二寸。又裸圭尺二寸,

王者以祀宗庙。若人君亲行之郊祭,登坛酌献,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

秉尺二之圭,神献九寸之璧,不及礼宗庙裸圭之数,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则灵

恩议论,理未为失,所以自《义宗》之出,历梁、陈、隋、唐垂四百年,言礼者

引为师法,今《五礼精义》、《***礼》、《郊祀录》皆引《义宗》为标准。近

代晋、汉两朝,仍依旧制。周显德中,田敏等妄作穿凿,辄有更改。自唐贞观之

后,凡三次大修五礼,并因隋朝典故,或节奏繁简之间稍有厘革,亦无改祭玉之

说。伏望依《白虎通》、《义宗》、唐礼之制,以为定式。

又尹拙依旧图画釜,聂崇义去釜画镬。臣等参详旧图,皆有釜无镬。按《易

·说卦》云“坤为釜”,《诗》云“惟锜及釜”,又云“溉之釜鬲”,《春秋传》

云“锜釜之器”,《礼记》云“燔黍捭豚”,解云“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

即釜之为用,其来尚矣,故入于《礼图》。今崇义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镬,供

鼎镬,又以《仪礼》有羊镬、豕镬之文,乃云画釜不如画镬。今诸经皆载釜之用,

诚不可去。又《周》、《仪礼》皆有镬之文,请两图之。又若观诸家祭祀之画,

今代见行之礼,于大祀前一日,光禄卿省视鼎镬。伏请图镬于鼎下。

诏从之。未几,崇义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推其该博。郭忠恕尝以其姓嘲之曰: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崇义对曰:“仆不能

为诗,聊以一联奉答。”即云:“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盖因其名以嘲之。

忠恕大惭,人许其机捷而不失正,真儒者之戏云。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

《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

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赐二十万。昺以是监处楚、泰间,泰僻左而楚会要,

盐食为急,请改隶楚州,从之。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

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代还,赐绯,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熙中,迁水部员外

郎,改司勋。端拱初,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

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改国子祭酒。二年,

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牷等校

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

《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初置讲读之职,即于

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侍读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

金带,加器币,仍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丁内艰,

以昺权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尝举进士,愿沾赠典。”特赠大理评事。是夏,

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

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

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

何以及此!”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书所

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

亦厌其寥落。上方兴起道术,又令昺与张雍、杜镐、孙奭举经术该博、德行端良

者,以广学员。三年,加刑部侍郎。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

存。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

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

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没皆

赠尚书。上悯之,翌日,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

州、职如故。

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

言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

春苑。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

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

部尚书。

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初,田

家察阴晴丰凶,皆有状候,老农之相传者率有验,昺多***其说为对。又言:“民

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灾岁必有其一,但或

轻或重耳。四事之害,旱为甚,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传》曰: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此之谓也。”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

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

以恩旧故也。未几,有旨命中书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

军若思还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则左仆射,三子并进秩。

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

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

访昺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上尝因内阁暴

书,览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

上许之。缮录未毕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

《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上尝问:

“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

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

‘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本经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

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人之心,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

寿命耶?”各随其事理以对。

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鞫得状,钦

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阎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

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仲宝贪猥不才,举止率易,士大夫多鄙笑之。钦若在中书,用为三司判官,

后至祠部郎中,坐赃黜官,卒。若思终于驾部郎中。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

奭为解析微指,***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后徙居须城。

《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

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

“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贤相如此耶!”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真宗以为诸王府

侍读。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工部郎中,

擢龙图阁待制。

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

左承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

应。”皆再拜称万岁。又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

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改元,布告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

复降泰山,帝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王钦若、陈尧叟、丁谓、杜镐、

陈彭年皆以经义左右附和,由是天下争言符瑞矣。

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

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议西幸,殆

非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将封

禅,故先封中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泰山。今陛下既已登封,复欲

幸汾阴,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泽,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汉初承秦,

唯立五畤以祀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公卿之议,

遂徙汾阴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汾阴。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汾

阴,其不可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轻弃京师根

本,而慕西汉之虚名,其不可四也。河东,唐王业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

间幸河东,因祠后土。圣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不可五也。

昔者周宣王遇灾而惧,故诗人美其中兴,以为贤主。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

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盘游不已,忘社稷之大计?

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启蛰,八月收声,育养万物,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

为异尤甚。此天意丁宁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

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几沴,

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

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陛下天资圣

明,当慕二帝、三王,何为下袭汉、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宠奸邪,

内外交害,身播国屯,兵交关下,亡乱之迹如此,由狃于承平,肆行非义,稔致

祸败。今议者引***故事以为盛烈,乃欲倡导陛下而为之,臣切为陛下不取,此

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为可取,愿少赐清问,以毕臣说。”

帝遣内侍皇甫继明就问,又上疏曰:

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于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

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攘之盗公行,外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虽至,宁可保其

心乎?昔陈胜起于徭戍,黄巢出于凶饥,隋炀帝勤远略而唐高祖兴于晋阳,晋少

主惑小人而耶律德光长驱中国。陛下俯从奸佞,远弃京师,涉仍岁荐饥之墟,修

违经久废之祠,不念民疲,不恤边患。安知今日戍卒无陈胜,饥民无黄巢,英雄

将无窥伺于肘腋,外敌将无观衅于边陲乎?

先帝尝议封禅,寅畏天种,寻诏停寝。今奸臣乃赞陛下力行东封,以为继成

先志。先帝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大勋未集,用付陛下,则群臣未尝献一谋、

画一策,以佐陛下继先帝之志者,反务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

于继迁,曾不思主辱臣死为可戒,诬下罔上为可羞。撰造祥瑞,***托鬼神,才毕

东封,便议西幸,轻劳车驾,虐害饥民,冀其无事往还,便谓成大勋绩。是陛下

以祖宗艰难之业,为奸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也。夫天地神只,聪明正

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未闻专事笾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传》

曰:“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终赐裁择。

后天下数有灾变,又言:“古者五载巡守,有国之事尔,非必有紫气黄云,

然后登封,嘉禾异草,然后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国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

贺,退而腹非窃笑者比比皆是。孰谓上天为可罔,下民为可愚,后世为可欺乎?

人情如此,所损不细,惟陛下深鉴其妄。”

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谒陵寝,今又将祠于太清宫,

外议籍籍,以谓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明皇

祸曹之迹有足为深戒者,非独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请矫诏之罪,乃始谕以识

不明,寄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寤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

寤,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

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封泰山,祠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

《***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

诏妙、郡县犹袭秦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

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

久之,以父老请归田里,不许,以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罢待制。

还,纠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张

燕,费甚广。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

徙垧州。

天禧中,朱能献《乾佑天书》。复上疏曰:

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

奉膊,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唇腹非,而无敢言者。

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

又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诛。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

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

宝符》、《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

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圣人也。傥实降语,固宜不

妄,而唐自安、史乱离,乘舆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

虽况得归阙,复为李辅国劫迁,卒以忧终,岂圣寿无疆、长生久视乎?以明皇之

英睿,而祸患猥至曾不知者,良由在位既久,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

听#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

今收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

惑左道,既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宁肯御兵,宝符安能

排蒲邪?今朱能所为,或类于此,愿陛下思汉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断,鉴明皇

之踪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未几,能果败。奭又尝请减修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

政访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

复十户,以供洒扫。乘生灵珍,袭爵,历秘书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圣侯,邑

百户。灵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恭圣侯。后周宣帝大

象二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以渠袭爵,邑百户。

渠生长孙,隋文帝复封长孙为邹国公。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

军、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嗣哲生德伦,唐太宗贞观

十一年,封褒圣侯,邑百户,朝会位同三品,复其子孙。则天天授二年,赐德伦

玺书、衣服。德化生崇基,袭侯,中宗神龙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

玄宗***中,历国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

为文宣王,改封褒圣侯禘之为袭文宣公,兼兖州长史。璲之生萱,袭封,历兖

州泗水令。萱生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诏以齐卿为兖州司马,陷于东平,卒。至

宪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师道,其子惟晊归鲁,诏以惟晊为兖州参军,奉夫子

祀,复五十户,以供洒扫。惟晊生策,会昌元年,历国子监丞、尚书博士。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议者以敏止可任学官,宰相桑维翰闻之,即改授检校右

仆射,复为祭酒。汉乾佑中,拜尚书右丞,判国子监。

周广顺初,改左丞,遣使契丹,将岁赂钱十万贯,止其侵剽,契丹不许。周

祖将亲郊,命权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司空。显

德五年,上章请老,赐诏曰:“卿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

之仪表。朕方资旧德,以访话言,遽览封章,愿致官政。引年之制难著旧文,尊

贤之心方深虚伫,所请宜不允。”迁工部尚书。俄再上表愿归故乡,以遂首丘之

志,改太子少保致仕,归淄州别墅。恭帝即位,加少傅。开宝四年,卒,年九十

二。

敏解官归乡,有良田数十顷,多酿美酒待宾客。体强少疾,徒步往来闾巷间,

不以杖。每日亲授诸子经。自作父墓碑,辞甚质。敏尝使湖南,路出荆渚,以印

本经书遗高从诲,从诲谢曰:“祭酒所遗经书,仆但能识《孝经》耳。”敏曰:

“读书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时从诲兵败于郢,故敏以此讽之,从诲大惭。

敏虽笃于经学,亦好为穿凿,所校《九经》,颇以独见自任,如改《尚书·

盘庚》“若网在纲”为“若纲在纲”,重言“纲”字。又《尔雅》“椴,木槿”

注曰:“日及”,改为“白及”。如此之类甚众,世颇非之。

子章,至殿中丞。

辛文悦者,不知何许人。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肄业。周显德中,

《中说》日课 (421~426)卷八 立命篇

《王勃集序》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历年滋久,递为文质。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屈平自沈,唐宋宏汨罗之迹。文儒於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汉皇改运,此道不还。贾、马蔚兴,已亏於雅颂;曹、王杰起,更失於***。僶俛大猷,未忝前载。洎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梁魏群材,周隋众制,或苟求虫篆,未尽力於邱坟;或独徇波澜,不寻源於礼乐。

会时沿革,循古抑扬,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其有飞驰倏忽,倜傥纷纶。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经籍为心,得王、何於逸契;风云入思,叶张、左於神交。故能使***殊材,并推心於意匠;八方好事,咸受气於文枢。出轨躅而骧首,驰光芒而动俗。非君之博物,孰能致於此乎?

君讳勃,字子安,太原祁人也。其先出自有周,濬启文明之裔;隐乎炎汉,宏宣高尚之风。晋室南迁,家声布於淮海;宋臣北徙,门德胜於河汾。宏材继出,达人间峙。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末,退讲艺於龙门。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闻风睹奥,起予道唯;摧摩三古,开阐八风。始摈落於邹、韩终激扬於荀、孟。父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二县令,为齐州长史。抑惟邦彦,是曰人宗。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司马谈之晚岁思宏授史之功;扬子云之暮年,遂起参元之叹。

君之生也,舍章是托。神何由降?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先乎就傅。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咸通。於术无所滞,於词无所***。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年十有四,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沛王之初建国也。博选奇士,徵为侍读,奉教撰《平台钞略》十篇,书就,赐帛五十匹。先鸣楚馆,孤峙齐宫。乘忌侧目,应刘失步。临秀不容,寻反初服。远游江汉,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昌,玩灵奇之蚃。考文章之迹,徵造作之程。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宏伟绝人,稀代为宝,正平之作,不能夺也。

咸亨之初,乃参时选,三府交辟,遇疾辞焉。友人陆季友时为虢州司法,盛称宏农药物,乃求补虢州参军。坐免岁馀,寻复旧职,弃官沈这,就养於交阯焉。长卿坐废於时,君山不合於朝,岂无媒也?其惟命乎?

富贵比於浮云,光阴逾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观览旧章,翔群艺,随方渗漉,於保不尽?在乎词翰,倍所用心。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搆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於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於毫端。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大则用之以时,小则施之有序。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後进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笼,咸思自释。近则面受而心服,远则言发而响应。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得其片言,而忽焉高视;***其一气,则邈矣孤骞。窃形骸者,既昭发於枢机;***微者,亦潜附於声律。虽雅才之变例,诚庄思之雄宗也。

妙异之徒,别为纵诞,专求怪说,争发大言。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长句以增其滞,客气以广其灵。已逾江南之风,渐成河朔之制。谬称相述,罕识其源。扣纯粹之精机,未投足而先逝;览奔放之偏节,已滞心而忘返。乃相循於步,岂见习於通方?信谲不同,非墨翟之过;重增其放,岂庄周之失?唱高罕属,既知之矣。以文罪我,其可得乎?

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馀事;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随时以发,其唯应便;稽古以成,其殆察微。循紫宫於北门,幽求圣律;访元扈於都洛,响像天人。每览韦编,思宏大易。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为之发挥,以成注解。尝因夜梦,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寤而循环,思过半矣。於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既乘理而得元,亦研精而徇道。虞仲翔之尽思,徒见三爻;韩康伯之成功,仅逾两系。君之所注,见光前古。

与夫发天地之秘藏,知鬼神之情状者,合其心矣。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杼轴於人事;经营训导,乃***於圣作。於是编次论语,各以群分;穷源造极,为之古训。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

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散,知吾道之未行;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裁成大典,以赞孔门;讨论汉魏,迄於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续书。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门人薛收窃慕,同为《元经》之传,未就而殁。君思崇祖德,光宣奥义。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包举艺文,克融前烈。陈群禀太邱之训,时不逮焉;孔伋傅司寇之文,彼何功矣?《诗》、《书》之序,并冠於篇;《元经》之傅,未终其业。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

呜呼!天道何哉?所注《周易》穷乎晋卦;又注《黄帝八十一难》,幸就其功;撰《合论》十篇,见行於代。君平生属文,岁时不倦,缀其存者,才数百篇。嗟乎促龄,材气未尽,殁而不朽,君子贵焉!

兄勔及勮,磊落词韵,铿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弟助及勋,总括前藻,网罗群思,亦一时之健笔焉。友爱之至,人伦所及。永言存殁,何痛如之?援翰纪文,咸所未忍。盖以投分相期,非宏词说,潸然掔涕。究而序之,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三都》盛作,恨不序於生前;《七志》良书,空撰得於身後。神其不远,道或存焉。

道教经书大全,道家经典的经书有哪些?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9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6课/总第113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房玄龄谓薛收曰:“道之不行也必矣,夫子何营营乎?”

薛收曰:“子非夫子之徒欤?

天子失道,则诸侯修之;诸侯失道,则大夫修之;

大夫失道,则士修之;士失道,则庶人修之。

修之之道,从师无常,诲而不倦,穷而不滥,死而后已。

得时则行,失时则蟠pan。

此先王之道所以续而不坠也,古者谓之继时。

《诗》不云乎: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如之何以不行而废也?”

玄龄惕然谢曰:“其行也如是之远乎?”

译文:

房玄龄对薛收说:

大道无法推行是必然的事,先生何必如此奔波劳苦?”

薛收说:

“你难道不是先生的门生吗?

天子无道,则诸侯予以修明,诸侯无道,则大夫予以修明,

大夫无道,则士人予以修明,士人无道,则庶民予以修明。

修明之法:无所不学,诲人不倦,困穷而不失操守,至死而坚守正道。

得其时推行大道,失其时归隐山林。

这就是古圣先王之道延续至今而未坠失的原因,古人称之为传承时世之大道,

《诗经》不是说,纵我不去见你,难道你就放弃学业吗?

怎么能以大道不得推行而使之荒废呢?”

房玄龄内心惊惧幡然醒悟并致歉说:

“先生所为原来意义如此深远。”

感受:

斯文在兹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弦歌不辍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薪火相传

天子失礼,则诸侯修于国,

诸侯失礼,则大夫修于家,

大夫失礼,则士人修于身,

士人失礼,则庶民修于心。

二一附曰:

道之不行,夫子营营?

天子失道,诸侯修之;

诸侯失道,大夫修之;

大夫失道,士人修之;

士人失道,庶人修之。

修之之道,从师无常,

诲而不倦,穷而不滥,死而后已。

得时则行,失时则蟠(pan)。

先王之道,续而不坠,

古谓继时。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行而不废!!!

行如是远。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立心立命以生生

夫子良工心独苦!!!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8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5课/总第113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太熙之后,天子所存者号尔。

乌乎!索化列之以政,则蕃君比之矣。

《元经》何以不兴乎?”

译文:

文中子说:

“西晋太熙之后,天子仅存名号而已。

唉!《续诗》之所以把化 列于 政 下,是将天子等同于诸侯。

《元经》怎能不广行于世呢?”

感受: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文中子将《续诗》比之于《诗经》,《元经》比之于《春秋》,

借《诗》亡则《春秋》作以说明《续诗》亡而《元经》必兴。

二一附曰:

夫子于乱世

薪火相传继绝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良工心独苦

谋为万世开太平!!!

大哉

壮哉

伟哉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7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4课/总第113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君子服人之心,不服人之言;

服人之言,不服人之身。

服人之身,力加之也。

君子以义,小人以力。

难矣夫!”

译文:

文中子说:

“君子使人心服,而不使人口服,

其次使人口服,而不使人身体屈服。

使人身体屈服,势必加以暴力。

君子躬行仁义,小人奉行暴力,这是难以改变的!”

感受:

心服:天理,时势顺治,同

口服:人伦,趋势导治,半同半异

身服:地道,局势反治,异

二一附曰:

服人之心,不服人言;

服人之言,不服人身。

服人之身,力加之也。

君子以义,小人以力。

天地间民胞物与

其情如是

有立为圣人之志

然后可以共学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6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3课/总第113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弃德背义,而患人之不已亲;

好疑尚诈,而患人之不已信;

则有之矣。”

译文:

文中子说:

“背弃道德和仁义,却担心别人不亲爱自己,

喜好怀疑和欺诈,却担心别人不信任自己,

世上就有这样的人。”

感受: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因果不昧。

二一附曰:

弃德背义,患人不亲;

好疑尚诈,患人不信;

如此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天道不爽

以为恒昌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5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2课/总第113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射以观德,今亡矣。

古人贵仁义,贱勇力。”

译文:

文中子说:

“古时举行射礼以观察人的德行,这种做法现在已经消失了。

古人崇尚仁义,轻视勇力。”

感受:

《礼记·射义》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

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

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二一附曰:

射以观德,以贵仁义,以贯勇力。

生生以为仁

神武为不杀

天地贵生

如是千百载

斗转星移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2月04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421课/总第112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收曰:“敢问三才之蕴。”

子曰:“至哉乎问!

夫天者,统元气焉,非止荡荡苍苍之谓也;

地者,统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谓也;

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圆首方足之谓也。

乾坤之蕴,汝思之乎?”

于是收退而学《易》。

译文:

薛收说:“请问三才的深义。”

文中子说:“问得好啊!

天统摄世间元气,不只是所谓的虚空浩渺之处,

地统摄万物元形,不只是所谓的山川丘陵之所,

人统摄宇宙元识,不只是所谓的头圆脚方之物。

乾坤的深义,你思考过吗?”

于是薛收告退而钻研《周易》。

感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二一附曰;

三才之蕴。

天统元气,荡荡苍苍;

地统元形,山川丘陵;

人统元识,圆首方足。

乾坤之蕴,汝思之乎?

离形而见象

离象而会体

会体而触几

触几而生象

生象而凝形

天地人一如

如是浩浩然

《史记》

提起大全,大家都知道,有人家经典的有哪些?另外,还有人想家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有哪些,经典著作列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经典的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全 有哪些,经典著作列表

1、大全:经典的有哪些?

中华学养生

九要心印妙经修真图

上清雷法

九天玄女治心消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玉枢宝经十大。

2、大全:的

可以到这里阅读,中国网:大全。

3、大全:有哪些,经典著作列表

具体看道

4、大全:目录

目录,最早的载於撰《内篇》中之《遐览篇》。所载《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二十四》、《九经》、《灵卜经》、《十二化经》、《九变经》、《玉历》、《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经》、《息民经》、《自然经》、《经》、《养生书》一百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九敬经》、《甲乙经》一百七十卷、《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入山经》、《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皇子》、《龙蹻经》、《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鹿卢蹻经》、《蹈形经》、《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经》、《玉策记》、《八史图》、《入室经》、《左右契》、《玉历经》、《仪》、《九》、《更》、《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岷山经》、《魏伯阳内经》、《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经》、《四君要用经》、《金鴈经》、《三十六水经》、《白虎七变经》、《地行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神器经》、《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文人经》、《捐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后经》、《神光占方》、《水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经》、《文始先》、《历延年经》、《南阔记》、《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童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五卷、《道机经》五卷、《见记》、《无极经》、《宫氏经》、《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经》、《询化经》、《金华山经》、《凤网经》、《召命经》、《保》、《谷经》、《凌霄子安》、《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安记》、《皇》、《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柜记金板经》、《黄老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经》、《收山老魅治精经》三卷、《入中记》、《休粮经》三卷、《***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筭经》、《夺筭律》三卷、《移门子记》、《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郄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荆山记》、《孔安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却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后》二卷。凡不言卷数者皆为一卷。其次有诸,则有《自来》、《金光》、《》三卷、《》、《五精》、《石室》、《玉策》、《枕》、《小童》、《九》、《六君》、《玄都》、《黄帝》、《少千三十六将军》、《延命神》、《天水神》、《四十》、《天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朱胎》、《七机》、《九天发兵》、《九天》、《老经》、《七》、《大捍厄》、《玄子》、《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包元》、《伏羲》、《禹蹻》、《》、《八卦》、《监乾》、《雷电》、《万毕》、《八威五胜》、《威喜》、《巨胜》、《***女》、《玄精》、《玉历》、《北台》、《大镇》、《枕》、《治》十卷、《》十卷、《壶公》二十卷、《九台》九卷、《六甲》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合五百卷、召治、《玉斧》十卷,此皆大,其馀小者,不可具记。以上,列举「经」类一百三十七种,共四百三十四卷;「记」类二十九种,共五十一卷;「法」类五种,共十五卷;「文」类四种,共十卷;「录」类三种,共四卷;「集」类二种,共二卷;「杂」类(如养生书、仪、微言、九宫、囊中要、大禁、夺筭律、立亡术、道要、道意、大览、肘后等)十二种,共一百五十卷、「图」类十三种,共十三卷;「」类共六百二十卷;统计以上九类,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九卷。

以上就是与经典的有哪些?相关内容,是关于经典的有哪些?的分享。看完大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聂崇义 邢昺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孔宜 崔颂(子曥) 尹拙 田

敏 辛文悦 李觉 崔颐正(弟偓佺)李之才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汉乾佑中,累

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迁国子

司业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庙祭器止由有司相承制造,年代浸久,无所规

式,乃命崇义检讨摹画以闻。四年,崇义上之,乃命有司别造焉。

五年,将禘于太庙,言事者以宗庙无祧室,不当行禘祫之礼。崇义援引故事

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

兹后以五年为禘。且魏以武帝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

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学博士议云:案禘祫之礼,

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证二也。梁武

帝用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

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

思亲,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间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也。非关宗庙庙

与未备。其证三也。”终从崇义之议。

未几,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之。崇义因取《三

礼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

礼图,相承传用,浸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寻故实,

刊正疑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

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

崇义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

工部尚书窦仪,俾之裁定。仪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

所传或异,年祀浸远,图绘缺然。踳驳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研求师说,耽

味礼经,较于旧图,良有新意。尹拙爰承制旨,能罄所闻。尹拙驳议及聂崇义答

义各四卷,臣再加详阅,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五卷以闻。”

诏颁行之。

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釜异同之说,诏下中书省集议。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

按聂崇义称:祭天苍璧九寸圆好,祭地黄琮八寸无好,圭、璋、琥并长九寸。

自言周显德三年与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

臣等按:《周礼》玉人之职,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羡

度尺、好三寸以为度”之文,即无苍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尔雅》“肉倍好”

之说,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苍璧之制。又详郑玄自注《周礼》,不载

尺寸,岂复别作画图,违经立异?

《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

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

府有《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

图记更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册君,取其

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

阮士信即谌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应在今

《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

臣等参详自周公制礼之后,叔孙通重定以来,礼有纬书,汉代诸儒颇多著述,

讨寻祭玉,并无尺寸之说。魏、晋之后,郑玄、王肃之学各有生徒,《三礼》、

《六经》无不论说,检其书,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参验画图本书,周公所说正

经不言尺寸,设使后人谬为之说,安得便入周图?知崇义等以诸侯入朝献天子夫

人之琮璧以为祭玉,又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强为尺寸,古今大礼,顺

非改非,于理未通。

又据尹拙所述礼神之六玉,称取梁桂州刺史崔灵恩所撰《三礼义宗》内“昊

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长尺二寸,以法十二时;祭地之琮长十寸,以效地

之数。”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圆外曰璧,圆中方外曰琮。”崇义非之,以

为灵恩非周公之才,无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补六玉阙文,尤不合礼。

臣等窃以刘向之论《洪范》,王通之作《元经》,非必挺圣人之姿,而居上

公之位,有益于教,不为斐然。臣等以灵恩所撰之书,聿稽古训,祭玉以十二为

数者,盖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时,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园丘之笾

豆十二列,天子以镇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长尺有二寸。又裸圭尺二寸,

王者以祀宗庙。若人君亲行之郊祭,登坛酌献,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

秉尺二之圭,神献九寸之璧,不及礼宗庙裸圭之数,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则灵

恩议论,理未为失,所以自《义宗》之出,历梁、陈、隋、唐垂四百年,言礼者

引为师法,今《五礼精义》、《***礼》、《郊祀录》皆引《义宗》为标准。近

代晋、汉两朝,仍依旧制。周显德中,田敏等妄作穿凿,辄有更改。自唐贞观之

后,凡三次大修五礼,并因隋朝典故,或节奏繁简之间稍有厘革,亦无改祭玉之

说。伏望依《白虎通》、《义宗》、唐礼之制,以为定式。

又尹拙依旧图画釜,聂崇义去釜画镬。臣等参详旧图,皆有釜无镬。按《易

·说卦》云“坤为釜”,《诗》云“惟锜及釜”,又云“溉之釜鬲”,《春秋传》

云“锜釜之器”,《礼记》云“燔黍捭豚”,解云“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

即釜之为用,其来尚矣,故入于《礼图》。今崇义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镬,供

鼎镬,又以《仪礼》有羊镬、豕镬之文,乃云画釜不如画镬。今诸经皆载釜之用,

诚不可去。又《周》、《仪礼》皆有镬之文,请两图之。又若观诸家祭祀之画,

今代见行之礼,于大祀前一日,光禄卿省视鼎镬。伏请图镬于鼎下。

诏从之。未几,崇义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推其该博。郭忠恕尝以其姓嘲之曰: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崇义对曰:“仆不能

为诗,聊以一联奉答。”即云:“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盖因其名以嘲之。

忠恕大惭,人许其机捷而不失正,真儒者之戏云。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

《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

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赐钱二十万。昺以是监处楚、泰间,泰僻左而楚会要,

盐食为急,请改隶楚州,从之。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迁尚书博士,

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代还,赐绯,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熙中,迁水部员外

郎,改司勋。端拱初,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

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改国子祭酒。二年,

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孙奭、李慕清、崔偓牷等校

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

《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初置讲读之职,即于

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侍读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

金带,加器币,仍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丁内艰,

以昺权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尝举进士,愿沾赠典。”特赠大理评事。是夏,

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

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

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

何以及此!”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书所

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

亦厌其寥落。上方兴起道术,又令昺与张雍、杜镐、孙奭举经术该博、德行端良

者,以广学员。三年,加刑部侍郎。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

存。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

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

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没皆

赠尚书。上悯之,翌日,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

州、职如故。

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

言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

春苑。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

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

部尚书。

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初,田

家察阴晴丰凶,皆有状候,老农之相传者率有验,昺多***其说为对。又言:“民

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灾岁必有其一,但或

轻或重耳。四事之害,旱为甚,盖田无畎浍,悉不可救,所损必尽。《传》曰: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此之谓也。”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

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

以恩旧故也。未几,有旨命中书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

军若思还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则左仆射,三子并进秩。

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

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

访昺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上尝因内阁暴

书,览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

上许之。缮录未毕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

《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上尝问:

“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

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

‘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本经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

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人之心,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

寿命耶?”各随其事理以对。

先是,咸平中,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鞫得状,钦

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阎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

钦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仲宝贪猥不才,举止率易,士大夫多鄙笑之。钦若在中书,用为三司判官,

后至祠部郎中,坐赃黜官,卒。若思终于驾部郎中。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

奭为解析微指,***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后徙居须城。

《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

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

“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贤相如此耶!”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真宗以为诸王府

侍读。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工部郎中,

擢龙图阁待制。

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

左承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崇政殿西庑。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

应。”皆再拜称万岁。又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

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改元,布告其事于天下,筑玉清昭应宫。是岁,天书

复降泰山,帝以亲受符命,遂议封禅,作礼乐。王钦若、陈尧叟、丁谓、杜镐、

陈彭年皆以经义左右附和,由是天下争言符瑞矣。

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

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议西幸,殆

非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将封

禅,故先封中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泰山。今陛下既已登封,复欲

幸汾阴,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泽,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汉初承秦,

唯立五畤以祀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公卿之议,

遂徙汾阴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汾阴。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汾

阴,其不可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陛下经重关,越险阻,轻弃京师根

本,而慕西汉之虚名,其不可四也。河东,唐王业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

间幸河东,因祠后土。圣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不可五也。

昔者周宣王遇灾而惧,故诗人美其中兴,以为贤主。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

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盘游不已,忘社稷之大计?

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启蛰,八月收声,育养万物,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

为异尤甚。此天意丁宁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

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几沴,

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

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陛下天资圣

明,当慕二帝、三王,何为下袭汉、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宠奸邪,

内外交害,身播国屯,兵交关下,亡乱之迹如此,由狃于承平,肆行非义,稔致

祸败。今议者引***故事以为盛烈,乃欲倡导陛下而为之,臣切为陛下不取,此

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为可取,愿少赐清问,以毕臣说。”

帝遣内侍皇甫继明就问,又上疏曰:

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于调发,理须镇安而矜存之。

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攘之盗公行,外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虽至,宁可保其

心乎?昔陈胜起于徭戍,黄巢出于凶饥,隋炀帝勤远略而唐高祖兴于晋阳,晋少

主惑小人而耶律德光长驱中国。陛下俯从奸佞,远弃京师,涉仍岁荐饥之墟,修

违经久废之祠,不念民疲,不恤边患。安知今日戍卒无陈胜,饥民无黄巢,英雄

将无窥伺于肘腋,外敌将无观衅于边陲乎?

先帝尝议封禅,寅畏天种,寻诏停寝。今奸臣乃赞陛下力行东封,以为继成

先志。先帝尝欲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大勋未集,用付陛下,则群臣未尝献一谋、

画一策,以佐陛下继先帝之志者,反务卑辞重币,求和于契丹,蹙国縻爵,姑息

于继迁,曾不思主辱臣死为可戒,诬下罔上为可羞。撰造祥瑞,***托鬼神,才毕

东封,便议西幸,轻劳车驾,虐害饥民,冀其无事往还,便谓成大勋绩。是陛下

以祖宗艰难之业,为奸邪侥幸之资,臣所以长叹而痛哭也。夫天地神只,聪明正

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未闻专事笾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传》

曰:“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终赐裁择。

后天下数有灾变,又言:“古者五载巡守,有国之事尔,非必有紫气黄云,

然后登封,嘉禾异草,然后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国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

贺,退而腹非窃笑者比比皆是。孰谓上天为可罔,下民为可愚,后世为可欺乎?

人情如此,所损不细,惟陛下深鉴其妄。”

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阴,躬谒陵寝,今又将祠于太清宫,

外议籍籍,以谓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明皇

祸曹之迹有足为深戒者,非独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怀奸以事陛下也。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马嵬,军士已诛杨国忠,请矫诏之罪,乃始谕以识

理不明,寄任失所。当时虽有罪己之言,觉寤已晚,何所及也。臣愿陛下早自觉

寤,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无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

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封泰山,祠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

《***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秦为无道甚矣,今官名、

诏妙、郡县犹袭秦旧,岂以人而废言乎?”作《解疑论》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

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

久之,以父老请归田里,不许,以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罢待制。

还,纠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张

燕,费甚广。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

徙垧州。

天禧中,朱能献《乾佑天书》。复上疏曰:

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

奉膊,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唇腹非,而无敢言者。

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

又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诛。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

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

宝符》、《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

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福我。夫老君,圣人也。傥实降语,固宜不

妄,而唐自安、史乱离,乘舆播越,两都荡覆,四海沸腾,岂天下太平乎?明皇

虽况得归阙,复为李辅国劫迁,卒以忧终,岂圣寿无疆、长生久视乎?以明皇之

英睿,而祸患猥至曾不知者,良由在位既久,骄亢成性,谓人莫己若,谓谏不足

听#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

今收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

惑左道,既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宁肯御兵,宝符安能

排蒲邪?今朱能所为,或类于此,愿陛下思汉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断,鉴明皇

之踪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未几,能果败。奭又尝请减修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

政访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

复十户,以供洒扫。乘生灵珍,袭爵,历秘书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圣侯,邑

百户。灵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恭圣侯。后周宣帝大

象二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以渠袭爵,邑百户。

渠生长孙,隋文帝复封长孙为邹国公。长孙生嗣哲,应制举,历泾州司兵参

军、太子通事舍人,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邑百户。嗣哲生德伦,唐太宗贞观

十一年,封褒圣侯,邑百户,朝会位同三品,复其子孙。则天天授二年,赐德伦

玺书、衣服。德化生崇基,袭侯,中宗神龙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

玄宗***中,历国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七年,诏追谥孔子

为文宣王,改封褒圣侯禘之为袭文宣公,兼兖州长史。璲之生萱,袭封,历兖

州泗水令。萱生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诏以齐卿为兖州司马,陷于东平,卒。至

宪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师道,其子惟晊归鲁,诏以惟晊为兖州参军,奉夫子

祀,复五十户,以供洒扫。惟晊生策,会昌元年,历国子监丞、尚书博士。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议者以敏止可任学官,宰相桑维翰闻之,即改授检校右

仆射,复为祭酒。汉乾佑中,拜尚书右丞,判国子监。

周广顺初,改左丞,遣使契丹,将岁赂钱十万贯,止其侵剽,契丹不许。周

祖将亲郊,命权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检校左仆射,加司空。显

德五年,上章请老,赐诏曰:“卿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乃荐绅

之仪表。朕方资旧德,以访话言,遽览封章,愿致官政。引年之制难著旧文,尊

贤之心方深虚伫,所请宜不允。”迁工部尚书。俄再上表愿归故乡,以遂首丘之

志,改太子少保致仕,归淄州别墅。恭帝即位,加少傅。开宝四年,卒,年九十

二。

敏解官归乡,有良田数十顷,多酿美酒待宾客。体强少疾,徒步往来闾巷间,

不以杖。每日亲授诸子经。自作父墓碑,辞甚质。敏尝使湖南,路出荆渚,以印

本经书遗高从诲,从诲谢曰:“祭酒所遗经书,仆但能识《孝经》耳。”敏曰:

“读书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时从诲兵败于郢,故敏以此讽之,从诲大惭。

敏虽笃于经学,亦好为穿凿,所校《九经》,颇以独见自任,如改《尚书·

盘庚》“若网在纲”为“若纲在纲”,重言“纲”字。又《尔雅》“椴,木槿”

注曰:“日及”,改为“白及”。如此之类甚众,世颇非之。

子章,至殿中丞。

辛文悦者,不知何许人。以《五经》教授,太祖幼时从其肄业。周显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