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皆空怎么理解,五蕴皆空是什么境界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5 0
  1. 五蕴皆空是指什么?
  2.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3. 五蕰皆空是指什么
  4. 五蕴皆空的真实意义
  5.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何解?

五蕴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密是持咒。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他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话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

五蕴皆空怎么理解,五蕴皆空是什么境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

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可是,这个法门,要念玆在玆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五蕴皆空是指什么?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将五蕴放空,可以度过一切苦难。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自《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

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菩萨因修习了般若法门,功夫深久,生出了妙智妙慧,于黑暗中也有光明照耀,因则能够洞见一切诸法均为不实在,均为虚***。懂得了众生的五蕴对于菩萨的真心是有掩盖障蔽而使其昏昧的功能的。

延伸成语

五蕴皆空,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示例:清·泳《履园丛话.臆论.援墨入儒》:“然余以为毕竟六根清净,始可立圣贤之基;果能五蕴皆空,方与言仁义之道。”

五蕰皆空是指什么

五蕴皆空的意思是教导人们放下一切,摆脱苦厄,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下:

五蕴皆空,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意思是五蕴本来没有。出自《心经》。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空代表恒定,代表不变。五蕴都达到恒定不变。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五蕴皆空造句如下: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

3、其实,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得福,几位***所见,却又不及玄澄***了。

4、出家人五蕴皆空,和尚对自己现在的长须长发很不习惯。

5、圆澄三身不退菩萨道;下联:照行五蕴皆空正觉果;横批:没有宗派。

6、楼下传来师父笃笃地木鱼声,照见五蕴皆空,楼上却是情难堪破。

7、观自在菩萨,行身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若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8、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佛说五蕴皆空,可这红尘却总被诸多缘分填满。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

9、既是五蕴皆空,无缘也是一种缘法了。

10、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11、仗智慧剑、决烦恼网,见五蕴皆空,是深般苦;驭清净轮、入解脱门,得一念无生,为大涅槃。

12、一张一弛是正道,二者得兼刚柔济。三老四少多眷顾,四体百骸常舒展。五蕴皆空等闲过,六根清净病邪除。祝你开心常欢笑,下班心情妙妙妙。

五蕴皆空的真实意义

五蕰皆空是指什么的回答如下:

五蕴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功能的五种因素,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蕴皆空,是指这五种因素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相。这种思想源于佛教的般若中观思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空相,没有实体存在。

具体来说,色蕴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视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是空的。

受蕴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和反应,这些感受和反应也是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也是空的。想蕴是指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些理解和认识也是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也是空的。

行蕴是指人们的善恶行为和思想,这些行为和思想也是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也是空的。识蕴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这些认知和理解也是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也是空的。

五蕴皆空的思想,是为了让人们摆脱执着和执着的束缚,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空相,没有实体存在。这种思想可以让人们摆脱痛苦和烦恼,进入一种超越世间束缚的境界。

它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我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每个人都只是一种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现象,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总之,五蕴皆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让人们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空相,没有实体存在。这种思想可以让人们摆脱痛苦和烦恼,进入一种超越世间束缚的境界。

同时它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无我关系,认为每个人都只是一种因缘和条件所构成的现象,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这种思想对于人们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培养慈悲和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知识:

除了五蕴之外,佛教中还有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十善、十二因缘等重要思想和概念。其中,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

四无量心包括慈悲喜舍心、慈悲心、喜心和舍心,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心态。十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和不邪见,是佛教中重要的道德准则。

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和生老死等十二个环节,是佛教中对于生命流转的描述。这些思想和概念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何解?

五蕴皆空的真实意义如下:

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出自《心经》。我们读佛.经时,经常遇到“五蕴”一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其中色代表一切物质,受想行识代表精神,所以可以将五蕴代表世间的一切法。五蕴皆空是佛教的真理,但很多人误解了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是不对的。空的含义指的是一种境界,如同虚空不生不灭的境界。

五蕴,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我们凡夫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生灭灭的,但在佛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在佛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同虚空一样不生不灭,这就是诸法的空相,也就是所谓的佛性。所以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想要见诸法空相,也就是亲征五蕴皆空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才能大乘见道。心经描写的境界就是大乘见道的境界,也就是体会佛的境界。

简单来说,五蕴又叫五阴,即色受想行识,就是***菩萨照见这一切都是空,一旦照到这些,就会发现都是空,所以一切苦厄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比如四念处即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