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气什么意思?_林下风气谢道韫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5 0
  1. 才华与美貌集于一身;名动天下的传奇女神谢道韫养成记
  2.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解读赏析
  3. 林下之风震京城,东晋才女谢道韫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让须眉的才女谢道韫

晋代多风流名士,狂狷有之,潇洒有之,不羁有之……让有些女人恨不得生在那些时代,和那些风流才子共度余生。其实,晋代的女子亦佳,丝毫不输男子。换句话说,在晋代亦有不少女名士,谢道韫就是其中的一员。

谢道韫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则云:“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因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谢道韫的文才气度,曾令她的小叔子王献之折服。相传谢道韫曾为王献之论战过。

林下风气什么意思?_林下风气谢道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圣王羲之的幼子(老七)王献之传其衣钵,颇得其真谛,被后世合称“二王”。晋代的名士多喜清谈,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不分白天黑夜地谈论不休。王献之也不例外,常邀文苑中顶尖的人物来家里相聚,在高手如云中论战,不亦乐乎。

一次,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时,窘于应对,一时间处于下风,被此经过的谢道韫得知窘境,欲为之解围,就差了丫鬟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上书“欲为小郎解围”。

魏晋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虽有大家闺秀偶尔参与清谈,但会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与之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谢道韫

当时的谢道韫便在垂下的一方青帘后,接着王献之他们的话题,从容不迫地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便让在座客人无言以对,理屈词穷而甘拜下风。让谢道韫顺利为小叔子论战解了围。

谢道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质不仅体现在论战中,更体现在她为自己的丈夫的突围中。一介弱女子,在危难时刻,丈夫都寄希望于神佛之时,她临危不惧、挺身而身,带领家丁突围。

谢道韫嫁到王家数十年,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无人不认为她是不可多得的好媳妇。十年间,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荣升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两晋虽不少人醉生梦死,看似洒脱飘逸,实则东晋是个因外频频而摇摇欲坠的朝代。就在王凝之在担任会稽内史时,发生了“孙恩之难”。

《晋书·列女传》载:“(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贼兵孙恩造反,杀到门前,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每天闭门默祷,以为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倒是一介弱女子谢道韫在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学她叔父谢安“但尽人事,各凭天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突击队伍。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王凝之仓皇出逃,在城门附近被对方截住,糊里糊涂地被砍了脑袋。谢道韫镇定自若,带领队伍乘乱突围出城,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一如她在青绫幕幢后的谈笑风生,其胆识与谋略不由得令人叹服和心折。

后虽勇而力不能敌,终成贼兵的俘虏,但其言行令贼兵孙恩也大为心折,对其改容相待,命人送她安返故居。此后,谢道韫一直寡居会稽。

家破人亡寡居会稽的谢道韫,并没有因此难而自艾自怜地幽怨生活,心性也并没有因世事之变故而改变,她依然那么地淡定和从容,为闻名而致的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使受益者众。

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世说新语·贤媛》)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宋蒲寿宬《咏史八首·谢道韫》)如谢道韫这般的女子,被后世才子佳人的笔墨不断追诉敬仰也是意料中的事。

才华与美貌集于一身;名动天下的***女神谢道韫养成记

咏雪之慧

典故:谢道韫出身豪门,身份高贵,是谢安的侄女,老爸谢奕也做到安西将军,谢家是晋朝的顶级豪门,与王家并称,使得她几乎有着“公主”一般的待遇,接受了顶级的教育,而谢大**本身也有很好的天赋,学得很好,深得谢安的喜欢。

女孩长大了,要嫁人,门当户对,选择了王家,王羲之的儿子,老二王凝之。王羲之与谢安的关系很好,王羲之是最牛的书法家,谢安也曾向他学习书法,也一起参加了兰亭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所记载的那次。)这点关系下,两家结亲,无论私情还是政治需要,都是合情合理。爹是英雄儿好汉,这话既有道理又没道理,王羲之如此牛,儿子似乎也该很牛,不错,却是有牛的,老七王献之就很牛,一度人们认为他的书法就超过了老爹。可是王家不是后来的杨家将,有七郎八虎的威风,这老二确实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新婚不久,谢道韫就表达了对丈夫的不满。然而,两大豪门之间的婚姻,解除并不容易,成本很高的。爱情是两个人的,婚姻则是两个家族的。谢道韫虽然真性情,直言不讳,但也不是不明事理,还是接受了这桩婚姻,一个人独自难受。

谢道韫在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咏雪”。说的是有一年下雪,谢安挑起话题,用什么比喻雪?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南方下大雪花的时候并不多,谢朗的比方其实还可以,可是谢道韫一开腔,就镇住了全场: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是谢家的精神领袖,也是总教师,谢家的子弟们大都听过他讲课,谢道韫这一句深得谢安的赏识,谢朗的比方表明了雪的颜色形态,而谢道韫还比拟出了雪落下来的一种动态,水准一下子就上去了。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解读赏析

前几天过女神节,大家聚在一起谈论什么样的女人才可称为女神,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封神的标准太低,似乎有一张讨喜的脸蛋,有一定的曝光度,再加一点若有似无的才艺,便可称为女神。

但是卸下一身伪装,这所谓的女神或许只是凡人一枚罢了。

在我心里可以称之为女神的似乎只有一人。那就是东晋时的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出身世家,年少成名,却经历战乱,至亲骨肉皆罹难,晚年独自隐居,写诗作文,流芳千古。晋录记载谢道韫“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从文字中就可看出谢道韫颇有女神之境界气度。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

谢道韫出生于东晋“王与谢共天下”的名门望族谢家。

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谢奕的弟弟就是东晋名士,东山再起的谢安,谢道韫从小饱读诗书,机敏聪明,活泼可爱,父亲和叔叔都很喜欢他。

并且东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浪漫的,没有那么多礼教束缚。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就是那个时候文人避世,寄情于山水的典型代表。

谢道韫从小在诗书传家,文风豁达的环境下长大,使得她从小就颇有东晋隐士超然物外的豁达与不拘小节。

(二)堪怜咏絮才

谢道韫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咏絮之才了。这要谢谢他的叔叔谢安,老爷子比较注重家庭教育,喜欢经常把子侄召集在一起,搞个家庭大轰趴。

有时候还喜欢问小辈们一些问题,以调节一下气氛,当然因为有代沟,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问一些冷场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老爷子就问大家:子弟的成长与父兄有啥关系呢?为啥父兄总是希望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呢?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突兀,一时大家都回答不出来,眼看就要冷场,这时候,谢安的侄子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谁都希望他们生长在自己的庭前。终于把场子暖了过来。

估计这一次让老爷子得到了教训,所以在一次以赏雪为主题的家庭聚会中,谢安就问了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答到:空中撒盐差可拟。

谢道韫这时候气定神闲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句咏雪合情合景,精妙绝伦。

谢安听了谢道韫的回答也非常高兴,大笑不止。

宋代词人蒲寿宬用“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来评价谢道韫这句妙手偶得的佳句。

因此,谢道韫咏絮才女的名称也得以流传千古。

(三)林下风气,女中名士

谢道韫家族庞大,光弟弟就有7个,其中就包括芝兰玉树的谢玄,谢玄年少的时候非常调皮捣蛋,性子顽劣,不求上进。

谢道韫便劝诫他的弟弟说:你为什么不努力进取呢?是因为你的天分有限,还是因为尘务经心?

谢玄看到姐姐如此恨铁不成钢,十分悔恨,从此后立志进取,不仅在当时名士之间流行的清谈上成为佼佼者,更是领导八万将士,在淝水打败了敌人的百万雄兵,保住了疆土,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谢玄也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受万世敬仰。谢玄一生对姐姐谢道韫极为推崇,经常向别人赞颂姐姐。

当时同郡的张玄的妹妹张彤云,也颇有才名,张玄也自认为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与谢道韫和张彤云都有往来,二人便问他谁更好一点,济尼说道,谢道韫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张彤云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后世认为这是委婉的说张彤云不如谢道韫。

其对谢道韫的评价可谓贴切中肯,谢道韫生逢竹林散朗之风盛行,出身在诗书传家的名流,身边人尽是名人雅士,高风亮节,故耳濡目染,自是巾帼不让须眉,性格气质颇具名士之风。

(四)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道韫是才华与美貌集于一身的名动天下的奇女子,是那个时代***心目中的女神,叔叔谢安为她的婚事非常操心,先是选中了与谢家齐名的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子,就是那个大雪天拜访戴安道,到了人家门口又不进去。乘兴而行,兴尽而归的王徽之。

但是后来一打听这小子太过粗枝大叶,太不注重细节。

谢道韫虽性子活泼,确是知书达理之人,谢安怕自己最喜欢的侄女受委屈,便临时改变主意将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第二子,性格比较稳重的王凝之。

王凝之虽也出身世家名门,书法上造诣颇深,善草书,隶书。但是其家风重文轻武,王家众子弟书法上都颇有造诣,但是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谢家,文武并重,谢安是一代名相,谢玄是一代名将,谢家子弟都是文武双全,名传千古的人物。

初婚的谢道韫自然一时有落差,看不上中规中矩的王凝之。因此,在回娘家时,便有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感叹。

但是王凝之显然对谢道韫很好,谢道韫也渐渐平复了心情,夫妻二人平淡相守十余年,共育有四子一女。王凝之死后,谢道韫为其守寡终身,誓不再嫁。在礼教不为名士而设的晋朝,这是他们感情的明证。

(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王凝之虽有文才,但是为人迂腐,又信奉五斗米教。当同样也是五斗米教信徒的孙恩造反之时,他身为一城守将,不准备不抵御,而是拜神做法。城破之时他也不信同教之人会杀他,也没有逃走,最终导致自己以及自己的儿女全部死于非命。

而谢道韫此时显现出了将门之女的胆识与魄力,她举措自若,抽刀出门,手杀数人,被俘后大义凛然面对叛军首领孙恩,孙恩要杀她的小外孙刘涛,谢道韫厉声喝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孙恩也为其所震慑,将二人送回会稽。

从此谢道韫归隐山林,终日与诗书为伴。写下许多诗篇,但大多遗失,流传下来的古诗只有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在拟嵇中散咏松诗中最后一句是“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充分显示了其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国仇家恨,时不我与的悲伤感慨。

(六)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

谢道韫归隐之后,清心寡欲,寄情山水,著书写作。

对于远道慕名而来的莘莘学子,不遗余力予以教导解惑。虽未收徒而***满天下。

拜访的客人中比较有名的是平定孙恩之乱后新任的会稽太守刘柳,刘柳也是一时名士,一生只读《老子》他的一个广读书却不解其意的朋友笑话他,他便说:你读书虽多,却不解其意,读再多书也不过是个装书的工具罢了。大家都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再加上他为官清廉,很受百姓爱戴,因此成为一时名士。

谢道韫以贵客之礼接待了他并与之恳谈,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但至此之后,刘柳逢人便夸谢道韫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可见其对谢道韫的仰慕。也可见谢道韫虽身遭大难,晚年孤独,但其心胸豁达,精神雅致,义理皆通的精神面貌。

真正的女神,不是一辈子如温室的花朵,不经风浪。而是历经坎坷之后,仍能一身傲骨,凌雪而开,向这个清冷的世界,散发精神的芬芳。

谢道韫年少时,谢安曾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他的侄女雅人深致。

穆如清风,也是女神一生的写照,满腹文才,一身傲骨,春风化雨,滋润万物。

林下之风震京城,东晋才女谢道韫

摊破浣溪沙

纳兰容若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说处,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有咏絮之才的女子长眠地下,怎不让人怜惜她如何忍受着风沙。这种情愫无法向人言说,只能立在风中细数暮归的群鸦。

三十华年就像浮萍随水而去,一夜的风雨就埋葬了鲜花。我的魂魄就像柳絮一样快要被风吹碎了,漫山遍野飘落天涯。

“林下”,张九龄《感遇十二首》第一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里是“林下美人”的出处,纳兰容若、曹雪芹、高启皆有诗句。诗用比兴手法,不求人知。

谢道韫(349—409),东晋著名才女。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谢道韫有“林下之风”,不是闺房之秀。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谢道韫是东晋才女,出身名门望族,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才学过人,聪慧高雅,且临危不乱。“旧时王谢堂前燕”,诗中所说的“王”、“谢”两大家族正是她的婆家和娘家。

“葬花”,如“葬花天气”,“黛玉葬花”源自容若的诗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红楼梦》里多次提到“葬花”。有一次,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坐在桃花树下的石头上,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此时,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告诉宝玉:“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后来林黛玉还作了《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与史湘云联句时,林黛玉也以“冷月葬花魂”来对“寒塘渡鹤影。”

“浮萍”,古人认为杨花入水化为浮萍。“风絮飘残已化萍”,风中飘残的柳絮,已经化作水面的浮萍。“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两者都是飘零之物。

“半世”,这个薄命的女子只活了三十岁。这首诗大约是他三十岁时作的。古制六十岁为一甲子,三十岁算是“半世”。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出生于1655年1月19日(阴历1654年12月12日)。

纳兰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天分中自有一段痴情:“自是天下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塞上咏雪花》)

康熙十五年(1676)二十二岁时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作为康熙御前一等侍卫,常常扈从康熙外出、远征,领略过“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大漠风光。

纳兰身居高位,却爱结交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其居渌水亭经常成为他们的雅聚之所。纳兰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编选《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纳兰的主要成就在词,存三百四十九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幼时曾陪康熙伴读,感情非常好。曹寅曾题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布施廊落任安在,说向名场此一时。”(《题楝亭夜话图》)

纳兰大约有一段不好对外人说的难言的恋情:“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哪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

韩凭是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不愿屈从宋康王的 *** ,遂暗中自腐衣裳,登楼时坠落而亡,衣袖碎裂化作彩蝶翩飞。却被宋康王分葬遥望,后坟头长出相思树,根叶上下相交。相思树上有雌雄鸳鸯栖息,早晚不离,交颈悲鸣,凄声断人肠。纳兰用这个典故,也许是有宫中的难言之隐。

纳兰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其妾颜氏,后纳江南才女沈宛。

1685年7月1日(阴历五月三十)病逝,葬于京西皂荚屯,时年三十一岁。

纳兰平生自署俱为“成德”。周之琦:“南唐李重光后身也。”况周颐:“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朱祖谋:“容若小词,直逼北宋,八百年来,无此作者。”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清初学人第一。”他在书画、篆刻、音乐、天文、地理、历算、西方科学都有涉猎。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是多情的也是痴情的,他身上有贾宝玉的影子。很多人包括乾隆皇帝都觉得容若就是宝玉的原形(此言明珠家事也)。

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甲戌本凡例)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些带有忏悔意味的话,容易使人联想到这部书描写的极可能是和朝廷有着密切关系的达官显贵的家事。所以纳兰明珠家事说、傅恒说、和珅说、张侯说及清世祖董小宛说等索隐派的猜测众说纷纭,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纳兰家事说。

《红楼梦》里的贾府映射的曹家遭遇与纳兰一家的盛衰荣辱。纳兰的性格才情,和宝玉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乾嘉时期著名常州派经学家宋翔凤(1776—1860)在《能静居笔记》中说:“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

俞平伯的祖父俞樾在《小浮梅闲话》说:“红楼梦一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曲园杂纂》)“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通志堂经解,每一种有纳兰容若序,即其人也。”

陈康祺《郎潜纪闻》:“红楼梦一书也,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陵十二钗,皆纳兰侍卫所奉为上客者也。”《松轩随笔》的作者张维屏说:“容若,原名成德,大学士明珠之子,世所传红楼梦贾宝玉,盖即其人也。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甲戌本《石头记》墨笔批书人孙桐生也说:“予闻之故老云,贾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宝玉之为容若无疑。”

纳兰曾扈从康熙北巡,写下了“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的佳句。此外,他还有“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只休隔梦里红楼”等带有“红楼”字眼的绝妙佳词。稍后高鹗的内兄张问陶也为高续补《红楼梦》写下了“侠气君能空紫塞,人自说红楼”的诗句。纳兰也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让须眉的才女谢道韫

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 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

刘禹锡在《乌衣巷》里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淮河畔,斜阳照耀着碧波的湖水,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而今,漫步在朱雀桥边,唯见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日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不禁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无论曾经是多大的显赫家族,也无论曾经有着怎样的繁荣昌盛,终经不住时间的流逝,经不住时代的变迁,最终也不能在岁月里停驻。

乌衣巷里已再不姓王,再不姓谢了。魏晋风雅之风已然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远去,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向往。广绣翩翩,绿衫罗裙,多少才情美丽的女子,多少望门闺秀,已随浩淼的历史消失在岁月的烟云中。

然而在那个最鼎盛的东晋时代,在那些显赫名门的望族中,有一名女子,有潇洒傲骨之风,文***不亚于男子,她便是谢道韫,魏晋时期最具才华的女子。

谢道韫出身于江南大家族谢家,父亲谢奕与桓温是布衣朋友,情谊深厚,官拜安西将军。叔父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胜百万,战胜了前秦军,功名盛极一时,官居宰相。

而能与谢家比肩的是另一大家族王家,两家当时为江南地位最高的两大家族,享尽荣华,风光无限。有“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

叔父谢安以清淡知名,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律。闲暇之余喜欢与小辈们围坐一起漫谈,一日下雪,谢安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叔父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高度的赞扬了谢道韫,从此对这个小侄女也更加的关爱。

而谢道韫也因为这个著名的典故,很小时便在京城出了名。东汉蔡文姬,能辨琴。东晋谢道韫,能咏吟。

女人的雍容典雅,高贵大方来自于环境的熏陶。谢道韫的隐士风***,高雅气质源于她所在的名门望族,源于名流世家的沁润与沉淀。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她以后的人生走向,也包括她的婚姻。

谢安非常喜欢他这个侄女谢道韫,因此在谢道韫的婚事上,经过了严格的把关。

在那个讲究门户相当的年代,能与谢家联姻的大家族屈指可数,谢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书圣王羲之家的几个儿子。

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以五子王徽之、七子王献之最为出名。谢安最初看重的是王徽之,后听说此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不拘小节,因此放弃了徽之,而选择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非魏晋时期的风流代表者。在自己的兄弟之中,也略显平庸。但他朴实本分,谢安很是看重。

王凝之,东晋赫赫有名的王羲之的儿子;谢道韫,号称“咏絮之才”的清雅才女。在旁人眼里,她俩的结合是多么的完美,多么的般配。

可是婚姻的幸福与否,还是要当事人自己才知道。号称“江左风流宰相”的谢安,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他原本以为侄女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后会过得很幸福,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侄女与侄女婿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啊!

谢道韫到王家后,特别轻视王凝之。婚后不久,回到谢家,心里很不高兴,面色晦暗。太傅谢安开导说:“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谢道韫也很直接的告诉了叔父自己心中的想法:“一门叔父,则有阿大(谢尚,谢安从弟)、中郎(谢琚,谢安次兄);群从兄弟,则有封(谢韶)、胡(谢朗)、遏(谢玄)、末(谢渊)。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可见谢道韫心中是多么的不愉快。谢家世代书香,王家遍地才子,让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王家竟然还有王凝之这样如此平庸之人。

谢道韫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走出来的女子,纵然是与自己齐眉举案的人并不是心中的良人;纵然是心中再伤感,再有遗憾,现实的生活还得继续。她深知,自己与王凝之的婚姻,并非她们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关系到两大家族,这其中的利弊,自己自然是知晓的。

夫君王凝之深信五斗米道,终日踏星步斗。谢道韫并没有因为夫君的迂腐而离开,而于家庭不顾。她懂得,得失均在一念之间。

在王家,她克尽妇道,孝顺父母,关爱弟妹。温柔、善良、恭敬、勤俭、谦让,她样样做到,与夫家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凝之的家人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

平日里,她相夫教子,尽心规劝,尽力督促夫君凝之。凝之也在她的规劝下,事业步步高升。由一个小吏做到了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谢道韫的才华更是得到其弟谢遏的推崇,而吴兴太守张玄,也经常称赞自己的妹妹,想让她与谢遏的姐姐并列。有个叫济尼的尼姑,与谢、张两家都有交往,别人问她们两人的优势时,她回答:“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中之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玄学”蔚然成风。名士贵族们常喜欢齐聚一堂,一杯清酒,半盏清茶,便足以怡情阔谈。

有一日,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一时词穷,辩不过对方,此时,恰巧经过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献之着急,想帮他一下。

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愿助其一臂之力,帮他解围。献之立刻在门前挂上青布幔,谢道韫坐于帘后,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引经据典,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进而甘拜下风。可见谢道韫的才华是多么的出众!

东晋隆安三年,卢循、孙恩发动叛乱,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坚持不相信与自己同信五斗米道教的孙恩会造反,因守备不力,逃出城门口,被叛军抓住后,连同自己的四个儿子也一同在这场叛乱中遇难。

谢道韫听闻后,悲痛欲绝,一时间失去了夫君和四个儿子,这是何等的悲哀。当叛军到来时,她手持利刃,毫不畏惧,带领家中女眷奋勇杀敌,全力抵抗叛军,英勇果敢。最后还是因寡不敌众,而被抓获。

孙恩一度要杀她的外孙孙涛,来威逼她,谢道韫誓死保护怀里的三岁外孙,厉声怒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在面对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她的坚强、勇敢打动了孙恩。孙恩不但没杀其外孙,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便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清雅过完余生。

这样一个奇女子,在面对人生变故,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时,依然能够哀而不伤,依然能够保持风骨志气,实属不易。

她如那洁白的珍珠,在几经磨练中变得愈加的圆润与亮泽;又如那璀璨的宝石,无论怎样的蒙尘,都掩盖不住她自身耀眼的光芒!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

出身世家大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高雅的情趣。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她“咏雪”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记载:谢道韫小时候,有一天和兄弟姐妹们呆在一起。外面正好下起了大雪,谢安突然来了兴致,指着纷纷扬扬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想了想,然后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把飞雪比喻成柳絮,因比喻精妙而受到大家的称赞。

这一段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咏絮才”也成了后来人们称赞才女的常用词,比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判词就有一句“堪怜咏絮才”。这段事迹也被收入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长大后,谢安颇为她的婚事操心。在当时,能和谢家匹配的名门大族只有王家。谢安决定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一个侄女婿,他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后来听说这人不拘小节,就改了主意,把谢道韫许配给了王凝之。

谁知谢道韫婚后却并不感到幸福,倒不是因为丈夫对她不好。谢道韫的才华和志气都是很高的,她希望丈夫各方面都能和自己相配。可是王凝之名声虽大,其实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除了书法还不错之外,为人既迂腐又无能。谢道韫大失所望,婚后不久就常常回娘家,而且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不是个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我们谢家,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无能的人!”谢道韫抱怨说自家的兄弟都这么出色,单单自己嫁给了王凝之这个蠢才。

但木已成舟,谢安只能劝慰一番,谢道韫也只好安下心来相夫教子。但她的才气和豪气即便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展露出来。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一个不会谈玄的人,不敢自称为名士,有人甚至通过谈玄当了大官。谢道韫虽然是个女子,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她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也善于言谈。

《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却辩不过对方。他们的辩论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她很为小叔子着急,你一个大名士居然辩不过别人,还是让我来吧。她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但在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女人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刚才的议题和王献之的客人继续论辩,她旁征博引,词锋有力,最终使客人理屈词穷,甘拜下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件事。在当时,能够和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嫁到了顾家,顾家也是江南大族,张玄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出色,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谢道韫生在逢崇尚风度的魏晋时期,出身于名流世家,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为人处事潇洒不羁,很有男子的气概。“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以说是道出了她的个性气质。

几十年的平淡生活后,灾难降临了。

王凝之依靠王、谢两家的势力,先后担任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他信奉五斗米道,平时不理政事,只知道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此时东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南方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他希望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根本不听,她只好亲自招募了几百家丁天天训练。

孙恩大军杀进了会稽城,只知道拜神的王凝之和他的子女们都作了刀下之鬼。只有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此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手里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但她毫不畏惧,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今日又见她有如此胆色,不禁敬佩之极,他不但没有杀她,还派人把她和小外孙一起送回了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写诗著文,过起了平静的隐士生活。可惜她的诗文大都已经失传,只有个别几篇流传到了后世,比如这首《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