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的人的事例,埋头苦干的人的事例20字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5 0
  1. 关于我国的 埋头苦干的人 名人事例 古代 和现代 各一个 写出名人和事例 要 0-150字左右 不要太多字 谢
  2.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请法的人的事例举2个50字
  3. 埋头苦干代表哪一类人以及当时的代表人物
  4. 古今有哪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事例?
  5. 列举中国古代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一例
  6. 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有哪些?

1、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事例:焦裕禄以身治理兰考。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埋头苦干的人的事例,埋头苦干的人的事例2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为民***、舍身求法的的事例:谭嗣同大义凛然,为变法英勇就义。

1898年8月,谭嗣同被光绪帝召见,参与新政,进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把变法看成洪水猛兽,提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并派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军队,控制北京,伺机扑灭变法运动。

改良派幻想争取荣禄部下的袁世凯的支持来扭转局势。袁世凯表面***装支持,暗中却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逮捕改良派。日本志士劝谭嗣同去日本,朋友"再四强之",他不肯走。

最终,谭嗣同决心为变法不惜一死,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而后慷慨就义,虽悲壮且震撼世人!

关于我国的 埋头苦干的人 名人事例 古代 和现代 各一个 写出名人和事例 要 0-150字左右 不要太多字 谢

一、埋头苦干的人,如

事例

1、左思是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三都赋》、《咏史》等。抄录读书法是在读书时运用抄写的方法来启迪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左思抄录法的步骤是诵读一抄写一记忆。贯穿全过程的是“思”,读中思,写中思,记中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时候跟人学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到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时光。经过几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三都赋》。他把读书、抄录、写作结合起来,发愤攻读,勤于动笔,抄录了无数书文警句。他在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都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他还把随时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语句也随时记下。经过10年构思、琢磨及反复修改,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消息很快传开,一时轰动了洛阳,大家竞相传抄,因为用纸太多,洛阳纸张都涨价了,流传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2、苏秦是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苏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鹤,均为一时著名的纵横之士。苏秦的准确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记·燕世家》载:“(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始来见。”根据《帛书》,这一记述有误。《帛书二十二》说:齐宋攻魏,楚围翁(雍)是(氏),秦败屈丐。”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是20岁左右,则推算他大概生于前332年前后。

其时,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於《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二、埋头苦干的人物及事迹

1、张居正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

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

武宗朝的大学士杨廷和也是一代名辅,收到父亲的讣告即回家守制。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给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神宗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居正裁决,不想让居正回家守孝。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

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

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2、左思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

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

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

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3、苏秦 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

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

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

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

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

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4、李时珍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

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

三、埋头苦干的人物及事迹

1、张居正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

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

武宗朝的大学士杨廷和也是一代名辅,收到父亲的讣告即回家守制。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给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神宗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居正裁决,不想让居正回家守孝。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

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

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2、左思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

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 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 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

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

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 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3、苏秦 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

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

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

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

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

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4、李时珍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

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 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经过27。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 舍身请法的人的事例举2个50字

1.毕升在知道前方的路途有很大的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最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走遍了全国的许多地方,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尝毒草,最终在76岁写成了《本草纲目》。

曹雪芹家庭衰败后,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写成了《红楼梦》,只可惜全书尚未完成,他就逝世了。

苏秦每晚锥刺股用功读书,虽然是为了荣华富贵,但是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提倡。

2.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勇有谋,在艰苦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往上走,最终称王。

陈胜少时不屈服现状,发动大泽乡起义称王,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岳飞精忠报国,为祖国做了许多贡献,在不利的情况下打了许多的胜仗,最终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害。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3.狄仁杰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处理事情十分公正

刘胡兰在***的威逼利诱面前部位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冤狱

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4.玄奘遍访佛教名师,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有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回长安后仔细组织译经。

法显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所作的书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成功不降清兵,抗清驱荷,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宝岛台湾。

谭嗣同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写文章抨击清***卖国投降政策,但是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

你们随便挑。亲们如果觉得好呢,就***纳吧,谢谢哦~

埋头苦干代表哪一类人以及当时的代表人物

1、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事例:焦裕禄以身治理兰考。

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为民***、舍身求法的的事例:谭嗣同大义凛然,为变法英勇就义。

1898年8月,谭嗣同被光绪帝召见,参与新政,进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把变法看成洪水猛兽,提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并派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军队,控制北京,伺机扑灭变法运动。

改良派幻想争取荣禄部下的袁世凯的支持来扭转局势。袁世凯表面***装支持,暗中却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逮捕改良派。日本志士劝谭嗣同去日本,朋友"再四强之",他不肯走。

最终,谭嗣同决心为变法不惜一死,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而后慷慨就义,虽悲壮且震撼世人!

扩展资料: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古今有哪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舍身求法的人?事例?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的马云一手扛住阿里巴巴的天下。 

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甚至9天9夜没睡觉。***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华罗庚

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等。

4、高尔基

他的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5、学森

钱学森回国前对记者说:“我将竭尽全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能令他们活得快乐而有尊严的国家。”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6、居里夫人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人向***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7、李白?

他自幼聪明但贪玩,在寺庙读书,本是一顽劣之孩童。后因在途中偶遇一老妇在那磨一铁棒,并在与之交谈中明白一道理:“只有功夫深,铁锄磨成针”这个道理,并成为一个有名望的诗人。?

8、林肯

在逆境中,林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副食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最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列举中国古代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一例

埋头苦干:《史记》作者司马迁,为了搜集史料遍走各地,在牢狱之中仍不忘撰写著作,最终写出了旷世史书。

拼命硬干: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遍尝各种草药,很多次服药中毒,险些丧身,终于著成《本草纲目》。

为民***:明末东林党人为反对宦官专权,不惜多次向皇帝上书,奔走呼号,为民***,不少人死在阉党的屠刀之下。

舍身求法: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明明有逃走的机会却坚持以身赴死,就是舍身求法的最好例证。

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有哪些?

埋头苦干的人:左思 苏秦 曹雪芹 贾岛

拼命硬干的人:1、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尚大言炎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难缠的家伙。

2、夸父追日:又一个抓狂的疯子。最后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丧命。据说喝干了黄河,最后渴死在找水的路上。

3、精卫填海:游泳溺毙,从此迁怒于大海。灵魂化鸟,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海瑞:和所有的潜规则过不去,和***的大环境过不去,甚至和皇帝过不去。强硬的态度令所有官员侧目。

5、魏征:又一个直谏之臣。让李世民数次产生宰了他的念头。

6、诸葛亮:六出祁山,率疲敝之师,征讨强大的魏国。发动毫无道理的战争,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光复汉室的理想。劳民伤财不算,还赔上了性命。

7、隋炀帝:挖运河,打朝鲜,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自恃国力强盛,不顾民众悲苦。才气不错,胆气过足,运气不佳。毕竟国家不是玩物,老百姓玩不起。

8、王安石:改革没有错,但是用人太欠。问题出现了,倔强却不正视,认定了是旧党们在作梗。最后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

为民***的人:1.屈原是个真正的好官.为民做主,为民*** ,不过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文学才华。

2.王书瑞——“杨乃武与小***案”中为民***的好官

3.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4.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5.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6.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舍身求法的人:商鞅 ,唐三藏, 康有为, 戊戌变法

1、陈娜,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党员,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她以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校级、市级、国家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佳绩,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优秀***员、天津市最美女教师等称号。她勤于钻研教学方法,乐于创新“第二课堂”。她以学术研究为基石,以教学工作为阵地,将学术理想与教育理想合二为一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认可。她知行合一、学思并重,以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怀和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切实行动彰显着高校青年教师的善美风***。

2、黄凯,男,汉族,1988年6月出生,***预备党员,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沪萨车队列车长。2010年,他来到要求最严、标准最高、环境最艰苦的沪萨车队参加工作。工作中他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为了更好的服务旅客,他在班组内创建了“天路服务研讨小组”,推出了“旅途五保健操”“降压保健操”“三穴位***法”等特色服务,并制定了针对藏族旅客的“沪萨四情服务”,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多年来他带领班组青年安全运送旅客达1300万人次,连续多年荣获全路红旗列车、上海市民族先进集体等荣誉。他把列车作为发挥光与热的沃土,立足本职岗位,心系广大旅客,勇于担当奉献,用先锋模范行动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3、惠若琪,女,汉族,1991年3月出生,***党员,中国女排、江苏女排队长。她曾多次受到伤病侵袭,更是两次接受心脏射频手术,但是她毫不畏难,笑面挑战,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战胜病魔,并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勇夺桂冠。在今年的全国女排联赛中,身为队伍核心的她,与队友精诚合作,奋勇拼搏,为江苏女排夺得了建队以来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作为中国女排新一代的****,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扩大了排球运动的影响力。90后的她完美诠释了“为国争光,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无愧于新时期传承中国女排精神的擎旗手。

4、李峰,男,汉族,1983年7月出生,***党员,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飞行部二分部机长。日本大地震,他是第一个执行航班任务的人;在东航北京,他是每年飞行时间最多的机长;每当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后,李峰主动请求执行第一班飞赴日本执行救援任务,接回滞留日本的旅客。他还主动参与了汶川地震救援、历年两会及奥运等重大航班保障任务。作为北京飞行部组建之初的一名飞行人员,李峰时时处处以大局为先,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年飞行990余小时,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还主动舍弃个人休息时间协助分公司完成生产调度工作。

5、连李辉,男,汉族,1989年12月出生,***党员,中建三局南方公司厦门经理部工程师。大学毕业时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他立足平凡岗位,常年奋战在中国建筑重点项目攻坚第一线,苦干实干,创新突破,多次攻克重大工程难题,牵头的“提高弧形飘带施工一次合格率”方案在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大赛中被评为全国一等奖第一名,所带领团队也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多项质量攻关成果获得全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级金奖、银奖,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是系统内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建造师之一。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7年全国爱岗敬业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