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修行的意思,束发修身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6 0
  1. 形容修养的词语
  2. 文言文阅读卓茂字子康
  3. 文言文翻译~!
  4. 修身齐家是什么意思
  5. 保持的成语及解释

1. 形容和尚的四字词语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束身修行的意思,束发修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老僧入定:和尚***,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蜀鄙二僧: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托钵沿门: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带和尚和粥

僧多粥少

sēng duō zhōu shǎo

解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二回:“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结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粥少僧多、人浮于事

反义词供过于求

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五回:“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会惹出祸事。”

3. 高僧( )( )四字成语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持斋把素 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遁迹空门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遁迹桑门 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剪发被褐 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

剪发披缁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沿门托钵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沿门托钵者流矣。”

4. 形容和尚成语是什么

一心入空门

削发入山门

与亊无争静身心

形容“和尚”的成语有:遁迹空门 六根清净 一尘不染 六尘不染 束身自修

遁迹空门 [ dùn jì kōng mén ]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六根清净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六尘不染 [ liù chén bù rǎn ]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形容修养的词语

修身齐家的解释是: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修身齐家的解释是: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年代是古代成语。感彩是中性成语。繁体是修身齐家。拼音是xiū shēn qí jiā。结构是联合式成语。

关于成语修身齐家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出处 点此查看修身齐家详细内容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二、示例

宗璞《东藏记》:“大至治国兴邦,小至修身齐家,归根到底都得靠自己。”

三、语法

修身齐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修身齐家的成语接龙

修身齐家、家道消乏、乏善足陈、陈遗饭感、感物伤怀、怀银纡紫、紫芝眉宇、宇量深广、广陵散绝、绝长继短、短刀直入

修身齐家的成语翻译

英语: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and manage the family's affairs well

修身齐家相关成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修补补、修齐治平、齐齐整整、整整齐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洁行、慎身修永、束身自修、束身修行、修身慎行、修身养性、修身立节、齐家治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治国齐家、身做身当、一身作事一身当、一身做事一身当

修身齐家相关词语

修身齐家、修齐治平、修齐、等身齐、修身得道、修身立节、修身洁行、慎身修永、修身慎行、束身自修、修身养性、束身修行、修身自强、侧身修行、严以修身、修身、治国齐家、齐家治国、出家修行、出家修道

修身齐家的成语造句

1.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2.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就一条规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对女子而言做好前面两个即可。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耕耘文明,收获幸福,修身律己,文明大同!

4.学一些做人的道理,虽不能入圣超凡,也可修身齐家做一个好人。

5.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齐治平四字。

6.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朝不保夕,又何谈什么大理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修身齐家的详细信息

文言文阅读卓茂字子康

斯文、优雅、文雅、高雅、儒雅。

一、斯文

文雅:他说话挺~的。斯斯文文地坐着。

引证解释:梁斌 《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 江涛 面前,一杯放在 嘉庆 面前。”

二、优雅

优美高雅:~的姿态。举止~。

引证解释: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二章:“ 刘眉 用一种优雅的姿态把名片递到 剑平 手里。”

三、文雅

(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不粗俗:谈吐~。举止~。

引证解释: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着有花边的葱绿色的裙子,态度十分文雅。”

四、高雅

高尚,不粗俗:格调~。谈吐~。

引证解释: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自从可怜老汉眼睛看不见了, 蛤蟆滩 谁还当面叫他那些不高雅的外号来呢?”

五、儒雅

气度温文尔雅:风流~。

引证解释: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文言文翻译~!

1. 请帮助翻译一下《后汉书卓茂传》中的“卓茂字子康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

2.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1 B

2 A

3 D

4 B

5 (1)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

(2)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

1 B (幸:希望)

2 A(A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均为介词,表示比较。C项均为连词,表示目的,“以便”、“用来”。D项均为副词,“于是”。)

3 D(③④句均为卓茂陈述对律法和礼义的看法,⑥句说卓茂治县的做法有所不同。)

4 B(卓茂斥责告发者为“敝人”,并非因其话中有话指责自己,也并未认为“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

5 (1)乡里的老朋友,即使 品行才能 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

(2)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 赠送的米肉 ,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

(画线处为***分点)

附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 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 。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的本性就像这样不喜欢争执。后来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 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 说:“亭长是向你索要了吗?是你有事托他而接受你的米肉吗?还是平日自己因为恩情而赠送给他呢?”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能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强行索取礼物罢了。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史,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你,你该怎么办呢?这一门之内,小错可以判罪,大恶可以杀头啊。暂且回家想想其中的道理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于是盛行,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3. 卓茂宽仁古文及译文

原文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曰:“子亡马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缪,默然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者,乃府送马,磕头谢罪。

翻译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城人。曾经有一次出行,有个人说他骑得马是他丢的。卓茂问:您什么时间丢的马?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的这匹马买了有好几年了,心理知道对方是认错了,但没说什么,让他把马牵走了,自己拉着车往家走,回头对那人说:如果确实不是您的马,希望你能到丞相府把马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主在别处找到了他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还了卓茂的马,并磕头认错。

4. 《后汉书·卓茂传》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

猴岛论坛-南山一醉鬼为您解答 望***纳

5. 读子康为政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二》

子康为政,选自《水经注.卷二十二》。

原文:

今县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有札,人有认其马者,茂与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遂挽车而去。后马主得马,谢而还之。任汉黄门郎,迁密令,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蝗不入境,百姓为之立祠,享祀不辍矣。

翻译:

现在县城东门南侧,有汉时密县县令卓茂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为人温文尔雅,宽厚仁慈,待人恭敬有礼。一次,有个人误认他的马是自己的,卓茂就把马给他,说:这马如果不是您的,请您送到丞相府还我。说罢拉着车就走了。后来那个人找回了自己的马,就把马送还了卓茂,并向他道歉。卓茂任汉朝黄门郎,调密县县令,他提拔善良的人来进行教育,口里不出恶言,于是社会风气大为改良,道不拾遗,连蝗虫也不再侵入境内,百姓为他立祠,死后享受祭祀从没有停止过。

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汉朝官员,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汉元帝时卓茂到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经》、《礼记》和历法算术,深得师傅之学,号称“渊博儒士”。卓茂生性仁爱恭谨。乡邻朋友都很喜欢他。卓茂初为丞相府史,跟随孔光,孔光称赞他是有德之人。

卓茂后任侍郎,供职黄门,升任密县县令。在任密县县令时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官吏信服。王莽执政时,升任京部丞。王莽在位时,卓茂称病辞官回乡。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任卓茂为侍中祭酒,卓茂得知更始***政治混乱,以年老为借口请求告老回家。光武帝刚即位时,派人寻找卓茂,卓茂到河阳去见光武帝。光武帝下诏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给手杖、车马、衣物,丝绵等。又任其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为中郎,供职黄门。建武四年(公元28年)卓茂去世。

6. 《后汉书·卓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嚜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今我畏吏,是以遗之 遗:赠送 C。

汝为敝人矣 敝:穷困 D。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淳:敦厚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

①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①今我以礼教汝?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 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 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

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19。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4分) 译文: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3分) 译文: 答案: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

该项中的“敝”,意思应为“见识浅陋”。原文“汝为敝人矣”意思是“你是个见识浅陋的人啊” 。

17。答案C 解析A。

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条件,才?。 B。

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 C。

介词,用。D。

动词,做当作、作为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B项“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是对“辟左右问之”的误解,正确的意思是让身边的属员回避。“辟”,屏退,让……回避。

19。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20。

(1)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 评分标准4分 “为”“为”“将”的意思,根据文意译为“是……还是……抑或是……”的选择问句式1分,求(所要)、嘱(嘱托、嘱咐)、以(认为)、遗(赠送)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

你暂。

7. 《后汉书·卓茂传》译文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译文 原文: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

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

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

(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

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

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

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

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

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望***纳啊。

8. 翻译:智伯(智瑶)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

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

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给。”

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惧;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

《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

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的封地。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

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

修身齐家是什么意思

1.阮籍虽然不被礼教所拘束,然而所说的话玄妙深远,从不评论别人的好坏。

2.行为要成为当世的榜样,言论要成为永远的准则。

3.德才俱佳的人在人世间,又怎会如见识短浅的人一样呢?

我辛苦啊( ⊙ o ⊙ )╭(╯^╰)╮咕~~(╯﹏╰)b

权威资料; 阮籍<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例程。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颂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为礼是克。手执珪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岛牧。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卜吉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自由达,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云霓而应之曰:「 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幅,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于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于余乎?

……

「今吾乃飘飖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于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于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于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之非怪者,蔑如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于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逌乎有宋,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曰:「 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 泰初***,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于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于兹?藏器于身,伏以俟时,孙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②:"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③:服有常色,貌有常则④,言有常度,行有常式⑤。立则磬折,拱若抱鼓⑥,动静有节,趋步商羽⑦,进退周旋,咸有规矩⑧。心若怀冰,战战栗栗⑨,束身修行⑩,日慎一日,择地而行(11),唯恐遗失,诵周孔之遗训(12),叹唐虞之道德(13)。唯法是修,唯礼是克(14)。手挚珪璧(15),足履绳墨(16)。行欲为目前检(17),言欲为无穷则(18)。少称乡闾(19),长闻邦国(20)。上欲图三公(21),下不失***牧(22)。故挟金玉,垂文组(23),享尊位,取茅土(24),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25)。退营私家(26),育长妻子(27)。卜吉而宅(28),虑乃亿祉(29)。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30),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被发而

居巨海之中(31),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由自达(32),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33),***云霓而应之曰(34):"若之云尚何通哉(35)!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36),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37),变化散聚(38),不常其形(39)。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40)。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复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41)?天因地动(42),山陷川起(43),云散震坏(44),***失理(45),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46),万物死虑(47),支体不从(48),身为泥土,根拔枝殊(49),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50),进求利以丧身(51),营爵赏而家灭(52),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53)?且汝独不见乎虱之处乎裈中(54),逃乎深缝,匿夫坏絮,自以为吉宅也(55),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56),自以为无穷食也(57)。然炎丘火流(58),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59),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注释

注释

①本文名为传记,实为赋体。全文以虚构的人物"大人先生"为理想的化身,强烈地抨击了虚伪的礼法制度,体现了逍遥自得的人格精神。这里节录了文章的第二部分。文中写"君子"投书"大人先生",对他的人生态度提出质问,大人先生便借机对所谓的礼法之士进行了无情的讽刺。②或:有人。遗(wèi位):给。③君子:这里指虚伪的礼法之士。④"服有"二句:古代礼制规定,衣服的颜色根据贵贱、吉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面部表情也有"合情饰貌"的要求。常,一定的。则,法则。⑤"言有"二句:指说话有一定的分寸,行为有一定的法式。度,尺度。式,法式。⑥"立则"二句:站立时腰如磬一般弯曲,打拱时像怀里抱着鼓一样。磬,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以玉、石制成。⑦"动静"二句:一举一动皆合乎节奏,连走路的快慢都应合音乐的节拍。节,节拍。趋步,指走路的快慢。商羽,音乐调名,此指音乐的节奏。⑧"进退"二句:指与人交接都遵循一定的规矩。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指与人打交道。⑨"心若"二句:心里如抱着冰块,惊恐不已。⑩束身:约束自己。(11)"择地"句:形容谨慎之至。《汉书·冯奉世传》:"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12)周孔:指周公、孔子。(13)叹:赞叹。唐虞:指唐尧、虞舜。(14)"唯法"二句:法,礼,指礼法。修,遵循。克,克制,约束。(15)珪(guī规)璧: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玉器。璧,圆形,象地;珪,长方形,象天。二者合为一即珪璧。(16)"足履"句:走路要循规蹈距。喻行为合乎规范。绳墨,正曲直的工具。此喻规矩、规范。(17)"行欲"句:行为要成为当世的榜样。检,法式。(18)无穷则:永远的准则。(19)少:小时候。称:赞扬,此指受称赞。乡闾(lǘ驴):乡里。(20)闻:有名于。邦国:国家。(21)上:指最高。图:图谋。三公:周代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这里泛指朝廷的最***职。(22)下:指最低。***牧:古代分中国为***,牧即为一州之长。此泛指地方最高长官。(23)"故挟"二句:形容为官的尊贵。金玉,指珍宝。文组,有花纹的绶带,用以系玉佩、金印等物。(24)取茅土:指封侯。古代天子封五色土(象五方)为社,封诸侯时,各取方土,裹以白茅授之。(25)牧养:管理、养育。(26)退:告退。(27)育长:养活。妻子:指妻子儿女。(28)"卜吉"句:谓通过占卜求吉宅而居。(29)"虑乃"句:考虑的是多禄多福。亿祉(zhǐ止),世代福禄。(30)高致:高尚的情趣。(31)被发:披发。巨海:大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居于巨海即指游离尘世。(32)无由自达:无法使自己被荐于国君。(33)逌(yóu油)然:长叹貌。(34)***:借。应:回答。(35)"若之云"句:意谓你的这种论调怎么能说得通呢。若之云,你的说法。(36)造物:指造物者,即创造世界者。(37)"与道"句:与世界的本源"道"同时生成。道,万物之母。《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38)散聚:分散聚合,指生死。《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39)"不常"句:意谓形体本来就不是固定的。(40)"天地"二句:意谓天地形成内在的精神世界,其外在形式表现为自在明智。制域于内,造成内在境界。浮明,自在明智。开达,表现。(41)"往者"六句:古代儒家往往从天地的角度论证礼制的合法性。如《礼记·乐记》云:"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阮籍在此申述天地无常,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礼制。度式,指法制规范。常,固定不变。(42)因:依,随。(43)"山陷"句:山陷为河谷,河谷突起为山。(44)震:雷。(45)***:指天地四方。失理:颠倒紊乱,没有秩序。(46)群气:构成万物的各种原始气态物质。此指万物。(47)死虑:忧虑死亡。(48)"支体"句:肢体不顺心意。支,同"肢"。(49)枝殊:枝叶脱离主干。殊,断离。(50)"李牧"二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因军功封为武安君,后秦国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其谋反,被杀。《国语·晋语》载,战国时晋大夫伯宗为人忠直而喜进谏,最终却为权臣所害。世绝,没有后代。(51)进:仕进。(52)营:谋求。爵赏:爵位、封赏。(53)祗奉:恭敬侍奉。全:保全。(54)裈(kūn昆):裤子。(55)吉宅:安全的住宅。(56)啮(niè聂):咬。(57)无穷食:享用不尽的食物。(58)炎丘:指南方的酷热之地。火流:如流火般炎热。(59)区内:人世间。

保持的成语及解释

修身齐家的意思: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读音:[xiū shēn qí jiā]。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语法:修身齐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与修身齐家相关的成语:修齐治平、慎身修永、束身自修、束身修行、修身养性、修身洁行。

修身齐家的造句如下:

1、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2、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就一条规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对女子而言做好前面两个即可。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耕耘文明,收获幸福,修身律己,文明大同!

4、学一些做人的道理,虽不能入圣超凡,也可修身齐家做一个好人。

5、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齐治平四字。

6、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朝不保夕,又何谈什么大理想。

导语:关于保持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成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安分守常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出处:《明史?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保盈持泰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出处:参见?保泰持盈?。

 抱成一团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抱朴含真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不偏不倚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持禄养交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出处:《管子?明法》:?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持盈保泰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出处:《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持盈守成 保持已成的盛业。

 出处:宋?苏辙《(元祐会计)序》:?臣历观前世,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从容自若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恭默守静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洁己从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洁清自矢 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洁身自爱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洁身自好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洁身自守 保持住个人自身的纯洁。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卷甲衔枚 指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出处:《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六尘不染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出处:唐?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末路之难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路,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清身洁己 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清心寡欲 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清心少欲 指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

 若即若离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若离若即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守身如玉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出处:《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束身自好 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晚节不终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出处:《明史?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纤尘不染 原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闲邪存诚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小枉大直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凶终隙末 凶:;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出处:《后汉书?***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修身洁行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一尘不染 原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因陋守旧 陋:不合理;守旧:保持旧的。指因袭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进。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