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原竟委还是穷源竟委,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6 0
  1. 谁知道清朝后期的官员李清的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清史稿李卫传》
  3. 深竟的词语深竟的词语是什么
  4. 沈曾植的艺术成就
  5. 以源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6. 文言文清史稿郭琇传
  7. 委托人的词语委托人的词语是什么
  8. 关于寻找源头的诗句

降委的词语有:降心下气,钟离委珠,穷源竟委。

降委的词语有:委弃泥涂,崧生岳降,降服而囚。2:结构是、降(左右结构)委(上下结构)。3:注音是、ㄐ一ㄤ_ㄨㄟˇ。4:拼音是、jiàngwěi。

降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穷原竟委还是穷源竟委,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赐给。

二、引证解释

⒈赐给。《宋书·袁淑传》:“淑_为夸诞,每为时人所_。始兴王_尝送三万_淑,一宿_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引淑与_书曰:‘袁司直之视馆,敢寓书於上国之宫尹。日者猥枉泉赋,降委弊邑。’”

三、网络解释

降委jiàngwěiㄐㄧㄤ_ㄨㄟˇ降委赐给。《宋书·袁淑传》:“淑_为夸诞,每为时人所_。始兴王_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_书曰:‘袁司直之视馆,敢寓书於上国之宫尹。日者猥枉泉赋,降委弊邑。’

关于降委的成语

降心下气委罪于人蟠委错_穷源竟委崧生岳降降服而囚作善降祥原原委委波委云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降委的详细信息

谁知道清朝后期的官员李清的资料

1. 带官的四字成语

带官的四字成语 :

封官许愿、

稗官野史、

官运亨通、

一官半职、

蓝青官话、

***厚禄

贪官污吏、

官官相护、

达官贵人、

升官发财、

贪官蠹役、

问官答花、

买爵贩官、

官情纸薄、

笔墨官司、

量能授官、

官样词章、

汉官威仪、

以人择官、

官虎吏狼、

尊官厚禄、

***显爵、

以党举官、

卖官鬻爵、

为官择人、

因任授官、

稗官***、

空心老官、

滥官酷吏

2. 带委字的4字词语

荜门委巷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波委云集委:堆积。如波浪之相积,云层聚集。比喻众物聚集在一处。

波属云委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策名委质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戢鳞委翅戢:收敛。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戢鳞委翼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同“戢鳞潜翼”。

叩源推委指追究其根源。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蟠委错紾回旋展转,无上下左右之状。

穷源竟委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溯端竟委指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溯端竟委谓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山积波委指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

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颓堕委靡衰颓不振作。

拖金委紫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听天委命听凭命运的摆布,不作主观努力。同“听天任命”。

委诚求当指推诚相待,虚心求教。

委国听令把国家***交给别人,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委决不下一再犹豫,不能决定下来。

委靡不振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委曲成全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委曲从俗指曲意迁就,随从世俗。

委曲从顺指曲意迁就,随从世俗。

委弃泥涂委弃:抛弃;泥涂:泥泞的道路。被抛弃在泥泞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

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委曲详尽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尾了解得十分详细而周密。

委曲周全指使自己受委曲,以求得保全。

委肉虎蹊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委随不断委随:柔弱。软弱无力,不善于决断。

委委曲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或人处事屈身折节。

委委屈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十分难过

委委佗佗雍容自得的样子。

委重投艰委:委托、托付。指委以重任,授予艰难使命。

委罪于人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虚为委蛇祥见:虚与委蛇

虚与委蛇虚:***;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意,敷衍应酬。

纡余委备纡馀:婉转回旋有馀;委:委曲;备:详备。婉转回旋有馀且委曲详备。形容文章写的非常婉转、曲折。

原原委委原原本本。

钟离委珠委:抛弃;钟离:东***钟离意。钟离抛弃定珠。比喻不接受来路不正的赃物。

3. 官的四字成语

***显爵: 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官法如炉: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官止神行: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 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官轻势微: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官卑职小: 卑:职位低下。官位很低,职务也小。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官仓老鼠: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极品: 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重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同“***厚禄”。

***尊爵: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狗仗官势: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官报私仇: 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愤。

: 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同“”。

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官官相为: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同“官官相护”。

官官相卫: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同“官官相护”。

官情纸薄: 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指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

官迷心窍: 指人一心想当官到了痴迷的地步

贩官鬻爵: 鬻:卖;爵:爵位,官爵。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

封官许原: 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达官显宦: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地上天官: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达官贵要: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要人: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知命: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稗官***: 即野史***,街谈巷说之言。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 第二个字带官的四字成语

官迷心窍 清官难断家务事 〖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的是非曲直。

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稗官*** 〖解释〗即野史***,街谈巷说之言。

赃官污吏 犹贪官污吏。 以人择官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倚官仗势 倚,仗:依靠、凭借。依仗官府的权势。

倚官挟势 倚仗官府的权势。 以党举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买爵贩官 犹言买官鬻爵。 卖官鬻狱 谓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狱。

买官鬻爵 买卖官爵。 卖官贩爵 同“卖官鬻爵”。

进禄加官 谓进升官位增加俸禄。 兼官重绂 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加官晋爵 加封官阶,晋升爵位。晋:晋升 厚禄*** 禄:俸禄。

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官情纸薄 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

指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 官官相卫 见“官官相为”。

官官相为 亦作“官官相护”。亦作“官官相卫”。

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护。 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

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见“”。 官报私仇 官:公事。

借助公事以泄私愤。 狗仗官势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尊爵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重禄 见“***厚禄”。

***极品 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封官许原 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贩官鬻爵 鬻:卖;爵:爵位,官爵。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

达官知命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

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达官要人 犹言达官贵人。 达官贵要 犹言达官贵人。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因任授官 根据才能授予官职。 衙官屈宋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

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

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 心之官则思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

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一官半职 泛指官职。

无官一身轻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

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贪官污吏 贪赃枉法的官吏。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语。表示家族***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能不称官 才能跟职位不相称。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卖官鬻爵 鬻:卖。形容政治***,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加官进爵 旧时指官职提升。

汉官威仪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官运亨通 官运:官场中的运气。亨通:顺利。

指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官仓老鼠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

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

形容官吏贪暴。 官卑职小 卑:职位低下。

官位很低,职务也小。 官轻势微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

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官止神行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官官相护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 官法如炉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厚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显爵 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封官许愿 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地上天官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达官显宦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达官贵人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或***家为稗官。

指旧时的***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卖爵鬻官 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卖官卖爵 收受钱财,出卖官爵 滥官污吏 ***腐化的官吏 加官进禄 晋升官职,增加俸禄。

5. 含官的四字词语

封官许愿、

稗官野史、

官运亨通、

一官半职、

蓝青官话、

***厚禄、

贪官污吏、

官僚资本、

官官相护、

达官贵人、

***、

感觉器官、

升官发财、

柴汝官哥、

贪官蠹役、

上风官司、

问官答花、

今上官家、

追官勒停、

买爵贩官、

官情纸薄、

笔墨官司、

量能授官、

梦尸得官、

五花官诰、

官样词章、

朱笔官票、

汉官威仪、

以人择官、

群牧判官

6. 委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委靡不振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委曲求全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委肉虎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虚与委蛇 虚:***;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意,敷衍应酬。

波属云委 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策名委质 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戢鳞委翼 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同“戢鳞潜翼”。

叩源推委 指追究其根源。

穷原竟委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山积波委 指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

溯端竟委 指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拖金委紫 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7. 包含委的四字成语

委决不下 wěi jué bù xià 一再犹豫,不能决定下来

委靡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委曲求全 wěi ·qū qiú quán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此外还有如:波属云委、策名委质、戢鳞委翼、叩源推委、穷原竟委、穷源竟委、山积波委、溯端竟委、拖金委紫、委过于人、委肉虎蹊、委委佗佗、委重投艰、委罪于人、虚与委蛇、听天委命、委国听命、委而去之……

8. 有关于当官的四字词语

关于做官的成语

·子夏悬鹑 ·簪缨世胄 ·衣锦昼行 ·一琴一鹤 ·学而优则仕 ·弹冠相庆 ·清风两袖 ·骑上扬州鹤 ·骑扬州鹤 ·骑鹤上维扬 ·骑鹤上扬 ·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 ·骑鹤维扬 ·骑鹤扬州 ·难进易退 ·两袖清风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居官守法 ·返我初服 ·肥遁鸣高 ·遁世隐居 ·遁世幽居 ·重圭叠组 ·重珪迭组 ·重珪叠组 ·朝里无人莫做官 ·策名就列 ·拔葵去织

关于做官的词语

·学宦 ·学仕 ·向平之愿 ·效官 ·入官 ·捧檄 ·在位 ·昼行 ·朱绂 ·朱绂 ·做官当老爷 ·衣绣昼行 ·月殿 ·拥书百城 ·衣冠客 ·扬历 ·隐士 ·游卒 ·远官 ·远宦 ·通籍 ·贪赃枉法 ·同僚 ·市隐 ·随任 ·释巾 ·随任 ·释巾 ·筮仕 ·衰冕 ·速化 ·绅笏 ·士宦 ·市井之臣 ·事宦 ·仕进 ·侍直 ·清风两袖 ·趋跄 ·门宦 ·门荫 ·旅宦 ·两优释褐 ·考程 ·圹僚 ·羁宦 ·禁固 ·进身 ·进宦 ·宦游子 ·宦游 ·宦囊 ·宦味 ·宦贶 ·宦意 ·宦网 ·宦橐 ·宦门 ·宦情 ·宦迹 ·宦术 ·化鱼 ·官迷 ·官箴 ·官兴 ·挂绿 ·官下 ·官簿 ·官瘾 ·官评 ·官仪 ·官仕 ·官架子·官宦 ·官运 ·簠簋不饰 ·贰臣 ·党老爷 ·出身加民 ·出仕 ·出游 ·避亲 ·白衣士 ·白袍 ·把笏 ·抱官囚

文言文阅读《清史稿李卫传》

清史稿列传李清时字授侯原文及翻译 (2013-03-12 20:17:05)转载▼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

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叉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

深竟的词语深竟的词语是什么

1. 《清史稿·沈起元》文言文 翻译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

康熙六十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改任史部主事。(起元)后被提升为员外郎。

总督高其倬让他暂时管理福州。后来他叉被调到兴化。

莆田百姓因为官司互相争斗,高其倬害怕造成祸乱。命沈起元逮捕他们并治罪。

沈起元责罚了两个人却释放了其他人,上报说:罪责在主家身上,其他人不用问罪。”不久,沈起元管理海关,免去了不正当的收费万余金。

巡抚常安有奴才在海关,因为他索要杂费使商船受困。沈起元听说后,立刻督促按照既定额度收取税金,让商船通行,告诉常安让他斥责家奴。

从此.人们都遵守法令。 。

2. 文言文翻译:清史稿张树生篇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张树声传原文及翻译供参考:译文: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

太平军侵扰皖北时,张树声以禀生身份和弟弟张树珊、张树屏一起领导民团剿杀叛贼。又越出合肥地境,接连攻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尤其是太湖一战,凭五百人冲锋陷阵,击退了陈玉成数万大军,可以说居功至伟,接着又大力推行坚壁清野的战法。

当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等人都相继修筑堡垒,联成一气以求自保,皖北被搅得支离破碎,只有合肥西向地区得以保全。曾国籓征调张树声守卫芜湖,后又调防无为,升为知府。

同治无年,张树声领军跟随李鸿章支援上海。李鸿章建立淮军,张树声和刘铭传等人分别领导部分淮军,一起攻下了江阴,张树声被升为道员。

李鸿章曾亲自检阅娄门程学启的军队,又派张树声领军支援荡口。张树声攻破谢家桥,追击到齐门,又在黄埭大败敌军,程学启就势靠城驻军,从此娄门一路太平军再未出现。

同治二年,攻打无锡、金匮,在芙蓉山与敌交战,大破敌军,缴获战船器械不可计数,被赐予“卓勇巴图鲁”的称号,授三品官服。张树声乘胜进逼常州。

第二年(同治三年),连续攻打沿河岸连二十多座太平军营地,都攻破了。攻下常州后,继续进军浙江湖州,诏命授予张树声为记名按察使。

同治四年,被授任江苏徐海道。不久又被授任为直录按察史,赴大名督理防务事宜。

同治九年,张树声被调补到山西任职。过了两年,升为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之职。

同治十三年,实授为江苏巡抚。后逢母亲去世,离职归家守丧。

光绪三年,张树声被重新起用,授任为贵州巡抚。正赶上广东总兵李扬才占据灵山一带,集结匪军侵扰越南,朝廷下旨调张树声巡抚广西,处理乱局。

事情平定后,升为两广总督,先后剿平了西林苗匪、武宣积匪(原文直译啊,教科书这“匪”肯定要译为“起义军”的,都懂?)。光绪八年,李鸿章母亲去世,归家办理丧葬事宜。

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又逢朝鲜发生内乱,日本使臣花房义率领500士兵进入王京,强迫朝鲜协议签约。

张树声(接报后)急命吴长庆等人赶赴朝鲜,迫使日方签约退兵。然后吴长庆等夜攻乱党,将乱党从属全部歼灭,朝鲜内乱平定了,张树声又上奏获准,令吴长庆暂时驻防朝鲜。

皇上赞许张树声的能力,加封他为太子少保。第二年,又复任两广总督。

不久,又赶上法国侵略越南,张树声就把法军侵略越南、进逼中国的情况上报朝廷,支持抗法。等到淮军在北宁战败后,张树声自已请求解除总督之职专心治理军队,请求上报后被准许了。

后又被定罪为虚报情况,革职留任。不久,张树声病逝,谥号靖达,在直隶、江苏和本籍合肥建祠纪念。

张树珊另有传记。张树屏,因收复江苏各州县,积累功勋升为副将。

随军征伐捻军,驻扎周家口,多次带兵打胜伏。捻军被平定后,张树屏被升任提督,赐“额腾额巴图鲁”的称号。

后调任山西负责黄河流域的军事驻防。光绪二年,调任驻守河曲、保德。

正逢皖军赶去支援***,在甘肃一带活动的乱贼曹洪照流窜到后山地区,张树屏正奉命前去视察,接到警情后,乘着大雪追击乱军。乱事平定后,张树声被赐予头品服,被授任为太原镇总兵。

后移防包头,又调防到大同。光绪十三年,请求退休。

到他去世后,李鸿章上报了他的功绩,朝廷给予优厚的抚恤,并在太原建立祠堂纪念他。《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张树声传原文及翻译Greysky整理原文: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

粤寇扰皖北,以禀生与其弟树珊、树屏治团杀贼。复越境出击,连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阵,击退陈玉成众数万,功尤盛,复力行坚壁清野法。

其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辈皆相继筑堡,联为一气,皖北破碎,独合肥西乡差全。曾国籓檄守芜湖,调无为,迁知府。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鸿章立淮军,与铭传等分领其众,从克江阴,晋道员。

鸿章亲视娄门程学启军,遣树声援荡口,破谢家桥,逐北至齐门,又败之黄埭,学启遂逼城而军,於是娄门寇道始绝。二年,攻无锡、金匮,击寇芙蓉山,大破之,夺获战舰器械不可称计,赐号卓勇巴图鲁,予三品服。

树声乘胜趋常州。逾岁,攻河干二十馀营,尽破之。

城拔,进复浙江湖州,诏以按察使记名。四年,署江苏徐海道。

寻授直隶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务。九年,调补山西。

越二年,擢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十三年,实授。遭继母忧,归。

光绪三年,起授贵州巡抚。适广东总兵李扬才据灵山,构匪扰越南,朝旨调树声抚广西治之。

事宁,擢总督,先后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积匪。八年,鸿章丧母归葬,树声摄直督任。

值朝鲜乱作,日使花房义质将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议约,树声飞檄吴长庆等赴之,遂成约,寻盟而还。於是长庆等宵攻乱党,悉歼其渠,乱乃定,树声奏令长庆暂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

明年,还督两广。会法越构兵,即以法人侵逼状上闻。

逮北宁陷,自请解总督职专治军,报可。复坐按事不实,革职留任。

未几,病卒,谥靖达,予直隶、江苏及本籍建祠。树珊自有传。

树屏,以收复江苏各州县,积勋至副将。从征捻,驻周家口,战。

3. 《清史稿

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

刚到时,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

正逢张之洞到了广州,对冯子材以礼相待,请他统率前卫部队守卫广东、广西。一年后,朝廷命令冯子材***处理广东边境外军事事务。

当时苏元春是督办,冯子材因为他新被提拔,超过自己,常常郁郁不乐。听说谅山有警,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

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十分险峻,就命令修筑长墙,率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的勤军驻扎在后为犄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

潘鼎新制止他。其他人也不想战斗。

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守关!”士气高涨,法军攻打长墙最激烈,其次是黑兵,再次是教匪,炮声隆隆,震动山谷!***在阵地前堆积了一寸多厚。

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

冯子材居中指挥,苏元春殿后,王孝祺居右,陈嘉、蒋宗汉居左。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

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

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杀死了几十名法国将领,追到关外20里才回来。过了两日,又攻克了文渊,受到了赏赐,接连收复谅城,长庆,抓获斩首三画、五画兵各10名,乘胜追击到拉木,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越南人民早已不堪忍受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商议定了剿荡北圻的计策。

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北宁、河内、海阳、太原竞相响应,冯子材也毅然自当重任。

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不被批准,只得班师回国,走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

4. 清史稿黄贞麟 文言文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合郡懔然。

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沈冤未雪,上干天和乎?”於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天长、盱眙各逮绅民百馀人系狱候勘。

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曰:“彼逋赋皆未验实,忍令僵死於狱乎?”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或续完,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

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馀人,贞麟勘多无知,止坐月及为首者。

捕人索财於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

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

其理枉活人类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得白。

康熙九年,改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

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大吏使勘灾者至,供给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

及秋徵,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

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

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惠。内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丁徭重,力请减之。

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於家。

5. 文言文,,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

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

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

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

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

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

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

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

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

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

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

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

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

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

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

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

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

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

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

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

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

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

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

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

常。

6. 清史稿尹会一全文翻译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进士,分工部学习,授主事,迁员外郎。五年,出为襄阳知府。汉水暴涨,坏护城石堤。会一督修建,分植巡功,民忘其劳。创八蜡庙,表诸葛亮所居山,复为茅庐其上。署荆州,石首饥民聚众,扬言将劫仓谷。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九年,调江南扬州知府,濬新旧城巿河通舟楫,濬城西蜀冈下河灌田畴。十一年,迁两淮盐运使。新安定书院,士兴於学。高宗即位,就加佥都御史衔,擢两淮盐政。

乾隆二年,入觐,命署广东巡抚,以母老辞。调署河南巡抚。河南方闵雨,疏请缓徵,并发仓平粜,不拘存七粜三旧例,视缓急为多寡,上从之。寻疏言:“力田贵乘天时。河南民时宜播种,尚未举耜;时宜耘耔,始行播种。臣拟分析种植先后,刊谕老农,督率劝勉。如工本不敷,许借仓谷,秋后补还。北方地阔,一夫所耕,自七八十亩至百馀亩,力散工薄。臣劝谕田主,授田以三十亩为率。分多种之田给无田之人,则游民亦少。河南多咸硷沙地,犁去三尺,则咸少而润泽。臣责成乡保就隙地植所宜木,则地无旷土。河南产木棉,而商贾贩於江南,民家有机杼者百不得一。拟动公项制造给领。广劝妇女,互相仿效。”上谕之曰:“酌量而行,不可欲速,不可终怠。若民不乐从,尤不可绳以法也。”旋命实授。三年,上以河南岁稔,敕筹备仓谷。会一疏言:“河南岁丰,直隶、江南岁歉,商贩纷集,米价日昂。臣饬有司,本地价高,於邻县买补;邻县价高,报明不敷银,在各属盈馀款内均拨。河南民食麦为上,高粱、荞麦、豆次之。臣并令参酌籴贮,来春先侭粜借。”上嘉之。

四年,黄河、沁水共涨,濒河四十七州县成灾。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缓徵减粜,留漕运贷仓米,米不足,移他郡之粟助之,富民周济;并***馀屋以栖贫窭,建棚舍,安流亡,免米税,兴工代赈,种蔓菁助民食,助耔种,施药饵,延诸生稽察;又令离乡求食者,有司随在廪给,开以作业,俟改岁东作资送还乡。御史宫焕文劾会一本年报盗百六十馀案,秋审招册驳改至三十馀案,疲玩贻误,上以会一忠厚谨慎,非有心误公,召授左副都御史。疏陈:“人主一言,天下属耳目。今方甄别年老不胜任之员,而饶州知府张锺以年老改部属,旬日间前后顿殊,群下无所法守。”上嘉纳之。

会一母年七十馀,疏请终养。上知会一

7. 历史上的李卫真的是高大还是瘦小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 字又玠,1686—1738 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小混混,而是江南铜山 今徐州市一家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官。《清史稿·李卫传》载:李卫“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

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据《***山房文集》载,李卫在户部供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当时还是亲王的胤祯刮目相看的事: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

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雍正十分看重李卫“勇敢任事”的优点,一继位就任命李卫为云南道盐驿道,次年擢升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税源的盐务。

雍正三年 1725年 又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兼理两浙盐政。雍正五年,李卫“寻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翌年,朝廷又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

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雍正十年又内召署理刑部尚书,寻授直隶总督。

沈曾植的艺术成就

深竟的词语有:高居深拱,芳兰竟体,高深莫测。

深竟的词语有:穷源竟委,_端竟委,不知深浅。2:拼音是、shēnjìng。3:结构是、深(左右结构)竟(上下结构)。4:注音是、ㄕㄣㄐ一ㄥ_。

深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深入追究。

二、引证解释

⒈深入追究。引《汉书·张汤传》:“_张汤_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后汉书·韩棱传》:“及_氏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

三、网络解释

深竟shēnjìngㄕㄣㄐㄧㄥ_深竟深入追究。《汉书·张汤传》:“_张汤_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后汉书·韩棱传》:“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

关于深竟的诗句

师友情深竟莫酬溪深竟难涉

关于深竟的成语

穷原竟委入竟问禁有志者事竟成穷源竟委高深莫测芳兰竟体款款深深不知深浅_端竟委有志竟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深竟的详细信息

以源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沈曾植的书法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称“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这与王蘧常先生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二说大同小异,同的是称沈曾植大器晚成,不同的是一说沈中年之前“没有什么意思”;一说是“刻意经营,竭尽全力”。据沈曾植的生平经历来看,王说更接近些。据沈曾植自称晚年书画之缘始自光绪壬寅〔53岁)辞去南洋公学监督后,重入都门时。

沈曾植“早岁欲仿山谷,故心与手忤,往往怒张横决,不能得势。”(又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但临池之志仍然无间矣。在未中举之前,学书以晋唐小楷为主,因为当时江浙——带文风鼎盛,多数士子为了中举,多练习所谓的“馆阁体”。以至于沈曾植晚年在回忆时还为“馆阁体”辩护,说:“唐有经生,宋有院体,明有内阁诰敕体,明季以来有馆阁书,并以工整见长,名家薄之于算子之诮,其实名家之书,又岂出横平坚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汉隶,亦孰有不平直者。虽六朝碑,虽诸家行草帖,何一不横是横、坚是竖耶?算子指其平排无势耳。识得笔法,便无疑己。永字八法,唐之闾阎书师语耳。作字自不能出此范围,然岂能尽。”(见《海日楼札丛》卷八)同时,他还得笔于包世臣,取径于邓石如、吴让之。沈曾植曾有诗曰:“百年欲超支吴老,八法重添历下读”,又云“包张传法太平时,晚见吴生最老师。”(见《忆沈寐受师》)所流露的正是这一阶段的学书痕迹。

之后,他又接受包世臣“备魏”可以“取晋”的观念,取法北碑,尤嗜张裕钊的书法,并确确实实练了一阵子。这与他在光绪六年成为进士,北上就仕,开始经营收罗一些碑帖,这是他后来自谓“书学深”的开始。当然,他对待碑帖的态度未必全是艺术的眼光,有时月考证舆地、史实的目的,但对他今后书法气质的演变有着积极的影响。即使成不了“书家之字”,尚可作“学人之字”观,这与他“学人诗人二而为一”的主张相一致的。

王蘧常先生把沈曾植的书风演变分为两个阶段:六十岁之前“为孙隘庭临《郑文公碑》,绝少变化;又见为予外舅沈公仲殷写佛经卷,当时诧为精绝者,亦不能过安吴轨辙。”(见《忆沈寐叟师》)六十岁之后,“真积力久,一旦顿悟,遂一空依傍,变化不可方物。”(同上)事实上,沈曾植学书情况比这样复杂多多,尤其是晚年。据目前所见的作品来看,沈氏取法简牍、唐人写经、《二爨》、钟太傅、索靖、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黄山谷、倪元璐、黄道周都有些痕迹,这说明他还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碑帖结合,兼容并蓄。值得注意的是1910,沈曾植在题《伊川击壤集》、《曹恪碑》、《李澹圆先生叱牍归耕图卷》三跋时,纯用米芾笔法,驾轻就熟,非常老到。从中可以透出两个消息: —中沈曾植借米芾书凤来达到“意态纵横”的目的,他推崇黄小仲的“始艮终乾”之说从中得到了验证;二是取法米芾正是他实现“备魏取晋”理想的绝妙高招。因为他一生的学术与人生总旨皆的魏晋风骨上。正是他从米芾那里悟到了“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并将米氏刷字转化为“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见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这才是他书法的奥秘所在。

沈曾植晚年的书法,包世臣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庄用笔的提按方面,而张裕钊与吴让之的影响反而不怎么显著。罗振玉在916年6月5日致王国维的信中曾提及沈曾植“服赝安吴,诋毁赵之谦一事”,可与佐证。夏承焘在《天风阁学词日记》卷二中记载:“冒鹤老尝遇寐老曰:君笔诚奇纵矣,然不过以方笔为包安吴耳。寐老拍其肩曰:此安可为外人道。”此又一佐证。王国维有诗赞沈曾植的书法是“古意备张索,近势杂倪黄。”作为同时代的大学者,此话切中要害。沈曾植中晚年的徘徊,正是在寻找表达“古意”的手段。既要出新,有要备复古之意。所以,他找准了以“新理异态”而著称的黄通周与倪元潞作为师法的对象。黄潜在《花随人圣童摭忆》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还经常临习一些冷僻的碑版,这与康有为《广艺舟双揖》中的观点如出一辙。他常自称“书学深而书功浅”,晚年遍临诸碑帖算对“书功浅”的弥补。实际上,他到最后还未完全定型化,仍在探索之中。

沈曾植天资高,理想富,性格内敛,毅力坚定,“藏身巧密”背后涌动着艺术的***。沈氏晚年隐居沪上,仕途失意,心情抑郁,以诗书遣日。1921年,他正式在上海鬻书自给,以解生计之困,“海内外辇金求书者穿户限焉”。目前,社会上所流传的作品办大多在最后几年所书写的:但风格上很少雷同,说明他不墨守一家,博收广蓄的心态。他作诗主张要通“三关”,最后一关足“元嘉”。如何通“元嘉关”,他在《与金潜庐太守论评书》中提到:“但将右军《兰亭诗》与康氏山水诗打并一气读。”可见其境界是在“活六朝”,“庶儿脱落陶谢之枝梧,含咀风雅之推激。”(见《安般簃集序》)此一想法,在他书法中也有,惜未能点破。抑或是他自认为未臻此境,不便提出而已,不得而知。后来,陆维钊先生一生浸*北碑甚深,到晚年亦有叹识王字真谛太迟之慨。真可谓是英雄之见略同矣。沈曾植(寐叟)(1850--1922),浙江吴兴人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号巽斋等,别号乙公,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生于诗书之家,学识广博,为晚清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学识渊博,精音律史地,诗文书画。其书初师包世臣,后工章草,参以二爨及北魏碑刻。清曾熙评其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七律》行书作品有“极缤纷离披之美”,在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沈曾植书擅各体,尤以草书为佳。初学包世臣,复取法于邓石如,晚年转宗明末著名书法家黄道周、倪元璐,因而其书风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书多用方笔,风格挺健峭拔,沙孟海先生评其书曰:“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清末官至安徽布政使,民国时以遗老自居。

虽然我们在遗老的形象中窥出一丝保守、刻板、落伍的色彩,但是书法上,沈寐叟却是一个相当有胆魄的创新大家,他以北碑传统为基点,在深入到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与线条表现)的深层内容之后,沈寐叟毅然决然,在以方笔作行草书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他的方笔斩截、锐而不峭、厚而不滞,见出极强的驾驭功底。但更令人振奋的,还在于他以方笔顿挫带动行草书的连贯意识,把具体的连贯按照顿挫间隔成一组组意的连贯,在其中,既有古代章草的某种结体意识,又有努力求空间开张的横向宕开,更有方线条棱角、锋尖在不断交替过程中的勾连吻合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种出众效果都是在流畅的挥洒过程中自然呈现,而不是刻意做作而成的。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典型:作为遗老,沈寐叟深深重视清代碑学所具有的价值,他不可能跨越这个历史的规定。但作为艺术家,他又具备本能的开拓希望,因此他努力寻求在规定下的发展空隙,从一个清代人感到迷惘的风格夹缝中走了出来。在一时间,沈寐叟的北碑行草风成为民初书坛的一面大旗。

沈寐叟以方胜,吴缶庐以圆胜;沈寐叟意在生辣,吴缶庐旨在醇厚。沈寐叟以小见大、以局部见整体;吴缶庐则从大见小、从整体到局部。两位大家可以标志着民初书坛上的两种不同路数,当然是同样有高度的路数。

昔年书法传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间。满地残阳看绝笔,落花如雪泪如环。此余师兄王君蘧常题其师沈寐叟墨迹之绝句诗也。王君十余岁由其父甲荣携往请业,寐叟未及与之论学术,简述书法奥诀告之,君晚岁题其真迹,为诗如此,余手录之,今稿不复存,尚能背诵不误。

书法一道,非限于书法而为书法也,必与其人之学问德业、事功成就、时代特征,息息相关。尤于书法本身,穷源竟委,集其大成,自创新面,然可以前无古人,如寐叟者,所以被尊为三百年来第一人也。

寐叟入仕途于晚清中光绪六年庚辰第二十四名贡士,出余舅祖翁瓶庐相国同和门下,殿试第三甲第***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第二等第20名,钦用主事,观政刊部,自是始与贤士大夫交游,名扬海内矣。寐叟生值清季,觅见历代古物及新发现之文献珍品,以其乾嘉治学之法治之,于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尤所究心,于甲骨文,敦煌秘籍,靡不究心,熔为一冶。与罗振玉、王国维诸先生论学开一世之新风,而罗、王包罗之广犹不能及寐叟,寐叟于学术外尤擅书法绘画,此皆罗、王所不能旁及者也。论并世学人,或与太炎章先生并列,然太炎不信甲骨,治学趋向,一以清中叶为归,结一代之局则有余,若云创新,则逊寐叟一筹矣。

寐叟一生,政事学术,出入綦忙,懒于著作,其名著《蒙古源流笺证》,自雕木版刊行;《元秘史注》,由中华书局排印出版,其他书名繁多,或数页而止,短书杂札,往往书于帐册之背或杂纸之上,虽标明为书,实不过未经整理排比之读笔记、简端评识而已。余客寐叟嗣子慈护处,按《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这例编次之,颜日《海日楼札丛》者是也,虽此属畸零汇辑之书,未足见寐叟学术之广博弘大,然未尝不可窥豹一斑也。

书法一道,既汇众长于一,寐叟少年时得启迪于张裕钊,后遂由帖入碑,南北融化,上自先秦出土文物,下至唐人写经,无所不取、无所不舍。寐叟所处之时代,玉人士称寐叟第子王蘧常为当代王羲之,其***尚然,高出***数倍之寐叟,奚待戋戋之赘言乎?

今嘉兴市***就所见收藏寐叟墨迹,选其精品,刊以淑世,甚盛事也,爰书其始末如此。

文言文清史稿郭琇传

Ⅰ 以“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原形毕露

原原抄本本

原原委袭委

原始见终

原本穷末

Ⅱ 含有“盛”与“源”字开头的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2盛若霞藏日,鲜于血洒空。(石延年)

盛开头的成语

:专

盛筵难再、

盛气临人属、

盛筵必散、

盛水不漏、

盛必虑衰、

盛衰荣辱、

盛况空前、

盛筵易散、

盛食厉兵、

盛衰兴废、

盛情难却、

盛名难副、

盛气凌人、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盛宴难再

源开头的诗句: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侍宴桃花园》徐彦伯;

源开头成语

源头活水、

源源而来、

源清流清、

源远流长

源泉万斛、

源源本本、

源源不绝、

源源不断、

源清流洁

Ⅲ yuan字开头的成语或熟语有哪些

缘缘木求鱼 缘薄分浅 缘波讨源 缘名失实 缘木希鱼 缘悭分浅 缘悭命蹇 缘情体物 缘情肖物 缘悭一面 缘山求鱼 缘文生义

原原封不动 原原本本 原形毕露 原璧归赵 原封未动 原始反终 原始见终 原始要终 原形败露 原原委委 原来如此 原宪桑枢

源源清流洁 源泉万斛 源源而来 源头活水 源源不断 源源不绝 源远流长 源源本本 源清流洁 源清流清

元元恶大憝 元元本本 元龙豪气 元龙高卧 元恶大奸 元方季方 元奸巨恶 元经秘旨 元戎启行 元元之民

怨 怨府祸梯 怨家债主 怨旷思归 怨离惜别 怨女旷夫 怨气满腹 怨入骨髓 怨气冲天 怨声满道 怨声盈路 怨声载道 怨声载路 怨天忧人 怨天尤人 怨天怨地 怨怨哀哀 怨怨焦焦

冤冤有头,债有主 冤家路窄 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如巷伯 冤沉海底

Ⅳ 以“源”字开头的成语都有哪些

1、源头活水

2、源广流来长自

3、源清流洁

4、源源不竭

5、源源不绝

Ⅳ 以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以夷攻夷、

以狸至鼠、

以公灭私、

以莛叩钟、

以狸饵鼠、

以蚓投鱼、

以弱制专强、

以 *** 属马、

以郄视文、

以私废公、

以一知万、

以类相从、

以冠补履、

以恶报恶、

以水投水、

以碫投卵、

以众暴寡、

以战去战、

以义割恩、

以锥飡壶、

以利累形、

以求一逞、

以紫为朱、

以筦窥天、

以卵敌石、

以誉进能、

以言为讳、

以权达变、

以佚待劳、

以心问心

Ⅵ 以有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有志者事竟成、

有问必答、

有的放矢、

有恃无恐、

有教无类、

有凤来仪、

有条不紊内、

有声有色、

有过之而无容不及、

有口皆碑、

有生之年、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求必应、

有备无患、

有朝一日、

有志不在年高、

有板有眼、

有眼不识泰山、

有口无心、

有目共睹、

有始有终、

有色眼镜、

有例可援、

有心无力、

有所作为、

有识之士、

有气无力

Ⅶ 以“源”字开头又具有浪漫意义的成语有哪些

源清流复洁 [ yuán qīng liú jié ] 源头的水清,制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源泉万斛 [yuán quán wàn hú] 比喻文思涌溢。

源头活水 [ yuán tóu huó shuǐ ]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源源不绝 [ yuán yuán bù jué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源清流清 [ yuán qīng liú qīng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

Ⅷ yuan字开头的成语或熟语有哪些

源字开头的成语

源源不断、

源远流长、

源头活水、

源源本本、

源源不竭、

源泉万斛、

源源而来、

源源不绝、

源清流清、

源广流长、

源远根深、

源清流洁、

源深流长

Ⅸ 源 有什么好的成语

『包含有“源”字的成语』

“源”字开头的成语:无

第二个字是“源”的成语:(共版14则) [k] 开源节流叩权源推委[q]穷源竟委穷源朔流穷源溯流清源正本[s] 溯源穷流[t]同源共流同源异流同源异派[w]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x] 寻源讨本[z] 枝源派本

第三个字是“源”的成语:(共1则) [b] 本末源流

“源”字结尾的成语:(共33则) [b] 拔本塞源[d] 端本澄源杜弊清源端本正源[f] 返本还源[j] 极本穷源家学渊源[k] 枯本竭源[l]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m] 木本水源[s] 溯流徂源溯流穷源溯流求源溯流追源世外桃源[t] 探本穷源推本溯源讨流溯源[y] 沿波讨源沿流讨源饮水辨源饮水思源饮水知源[z] 正本澄源正本清源追本穷源追本溯源追根查源追根穷源追根求源追根溯源酌水知源左右逢源

“源”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w]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Ⅹ 搜集以“源”开头的成语,最好是有意境的

词目 源清流洁

发音 yuán qīng liú jié

释义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处 《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示例 ~,本盛末荣。(汉·班固《泗水亭碑铭》)

词目 源泉万斛

发音 yuán quán wàn hú

释义 比喻文思涌溢。

出处 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词目 源头活水

发音 yuán tóu huó shuǐ

释义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词目 源源不断

发音 yuán yuán bù àn

释义 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示例 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源远流长

发音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释义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示例 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源源不绝

发音 yuán yuán bù jué

释义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委托人的词语委托人的词语是什么

1. 清史稿,宋必达传的译文

原文: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祷于神,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随方备御益坚。会援至,贼解去。或言於巡抚,县堡砦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

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

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必达逊谢之。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万蹶生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云。译文: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授江西宁都知县。宁都县地瘠民贫,清泰、怀德两个乡很长时间强盗横行,老百姓大多远走他乡,土地荒芜。宋必达向上级请求免除两个乡所欠全部国家税收,用来招抚百姓,两年间全部土地都被百姓开垦。县城临近大河,夏天暴雨河水暴涨,城池即将淹没。宋必达祷告神仙,河水回落,后来用疏通河流故道的方法治河,从此以后没有洪水。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从福建起兵,攻掠临近省份,江西官民震惊,反 *** 武装纷纷响应。宁都原来有南、北两座城,南城住的是老百姓,北城驻兵。宋必达说:“古时候有保甲、义勇、社,百姓都能直接参战。明朝王守仁消灭朱宸濠就是用的这种办法。”于是按照这种办法训练,得到2000名义勇。等到耿精忠的前锋抵达城下,驻军将领邀必达开会讨论,说:“敌众我寡,而且我军缺粮,怎么办?”宋必达说:“做臣子的品质,就是以死报国。敌人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趁他们刚到立足未稳,一战可以击败他们。”将领于是率所部进攻,敌人稍稍退却,宋必达又派义勇拦腰攻击,敌人逃窜。过后敌人又大举杀回攻城,重炮击毁城墙垛口,宋必达马上派人修补缺口,防备更加坚固。等到援兵到达,敌人逃跑。有人跟巡抚说,县里私人修筑的堡垒中有很多跟随造反的人,巡抚要发兵围剿,宋必达上***争辩,于是停止围剿。官军从汀州回师,掠夺来的妇女在军中每天悲号,宋必达自己出钱赎出,询问她们的姓名住址,派人护送回家。

县里最初用两淮盐场产的盐,从明朝王守仁任江西巡抚以来,改用广东盐场的盐,此后官民苦于到两淮盐场核销购盐凭证的路途不便,宋必达请求上级用广东盐场的购盐额度抵消两淮盐场的额度,从此商人百姓都很方便。最终因为购买广东盐场的盐达不到指标,宋必达被弹劾罢官,宁都人哭着送他,所有礼物他一概不接受,绕道去南昌。中途被强盗捉住,强盗威胁要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17天。忽然夜里有数十人手持兵器**而入,问:“宋爷在哪里?我们都是宁都百姓。”众人簇拥着他出来,于是获救。

等到回到家乡,江西总督董卫国改任湖广总督,来看他,感叹说:“是当年死守孤城的宋必达吗?我为你到吏部求情,让你官复原职,而且按立军功来授职升迁。”宋必达谦让辞谢。后来宋必达对人说:“丢官的人就象因错被弃的妇女,还好意思去自我夸耀吗?”终身做农民,最后死于田间,宁都人每年祭祀他。几年后,云南叛军韩大任从吉安窜入宁都境内,县令万蹶生按宋必达练乡勇的办法进行防御,最终保住了县城。

2. 文言文翻译:清史稿张树生篇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张树声传原文及翻译供参考:译文: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

太平军侵扰皖北时,张树声以禀生身份和弟弟张树珊、张树屏一起领导民团剿杀叛贼。又越出合肥地境,接连攻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尤其是太湖一战,凭五百人冲锋陷阵,击退了陈玉成数万大军,可以说居功至伟,接着又大力推行坚壁清野的战法。

当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等人都相继修筑堡垒,联成一气以求自保,皖北被搅得支离破碎,只有合肥西向地区得以保全。曾国籓征调张树声守卫芜湖,后又调防无为,升为知府。

同治无年,张树声领军跟随李鸿章支援上海。李鸿章建立淮军,张树声和刘铭传等人分别领导部分淮军,一起攻下了江阴,张树声被升为道员。

李鸿章曾亲自检阅娄门程学启的军队,又派张树声领军支援荡口。张树声攻破谢家桥,追击到齐门,又在黄埭大败敌军,程学启就势靠城驻军,从此娄门一路太平军再未出现。

同治二年,攻打无锡、金匮,在芙蓉山与敌交战,大破敌军,缴获战船器械不可计数,被赐予“卓勇巴图鲁”的称号,授三品官服。张树声乘胜进逼常州。

第二年(同治三年),连续攻打沿河岸连二十多座太平军营地,都攻破了。攻下常州后,继续进军浙江湖州,诏命授予张树声为记名按察使。

同治四年,被授任江苏徐海道。不久又被授任为直录按察史,赴大名督理防务事宜。

同治九年,张树声被调补到山西任职。过了两年,升为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之职。

同治十三年,实授为江苏巡抚。后逢母亲去世,离职归家守丧。

光绪三年,张树声被重新起用,授任为贵州巡抚。正赶上广东总兵李扬才占据灵山一带,集结匪军侵扰越南,朝廷下旨调张树声巡抚广西,处理乱局。

事情平定后,升为两广总督,先后剿平了西林苗匪、武宣积匪(原文直译啊,教科书这“匪”肯定要译为“起义军”的,都懂?)。光绪八年,李鸿章母亲去世,归家办理丧葬事宜。

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又逢朝鲜发生内乱,日本使臣花房义率领500士兵进入王京,强迫朝鲜协议签约。

张树声(接报后)急命吴长庆等人赶赴朝鲜,迫使日方签约退兵。然后吴长庆等夜攻乱党,将乱党从属全部歼灭,朝鲜内乱平定了,张树声又上奏获准,令吴长庆暂时驻防朝鲜。

皇上赞许张树声的能力,加封他为太子少保。第二年,又复任两广总督。

不久,又赶上法国侵略越南,张树声就把法军侵略越南、进逼中国的情况上报朝廷,支持抗法。等到淮军在北宁战败后,张树声自已请求解除总督之职专心治理军队,请求上报后被准许了。

后又被定罪为虚报情况,革职留任。不久,张树声病逝,谥号靖达,在直隶、江苏和本籍合肥建祠纪念。

张树珊另有传记。张树屏,因收复江苏各州县,积累功勋升为副将。

随军征伐捻军,驻扎周家口,多次带兵打胜伏。捻军被平定后,张树屏被升任提督,赐“额腾额巴图鲁”的称号。

后调任山西负责黄河流域的军事驻防。光绪二年,调任驻守河曲、保德。

正逢皖军赶去支援***,在甘肃一带活动的乱贼曹洪照流窜到后山地区,张树屏正奉命前去视察,接到警情后,乘着大雪追击乱军。乱事平定后,张树声被赐予头品服,被授任为太原镇总兵。

后移防包头,又调防到大同。光绪十三年,请求退休。

到他去世后,李鸿章上报了他的功绩,朝廷给予优厚的抚恤,并在太原建立祠堂纪念他。《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张树声传原文及翻译Greysky整理原文: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

粤寇扰皖北,以禀生与其弟树珊、树屏治团杀贼。复越境出击,连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阵,击退陈玉成众数万,功尤盛,复力行坚壁清野法。

其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辈皆相继筑堡,联为一气,皖北破碎,独合肥西乡差全。曾国籓檄守芜湖,调无为,迁知府。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鸿章立淮军,与铭传等分领其众,从克江阴,晋道员。

鸿章亲视娄门程学启军,遣树声援荡口,破谢家桥,逐北至齐门,又败之黄埭,学启遂逼城而军,於是娄门寇道始绝。二年,攻无锡、金匮,击寇芙蓉山,大破之,夺获战舰器械不可称计,赐号卓勇巴图鲁,予三品服。

树声乘胜趋常州。逾岁,攻河干二十馀营,尽破之。

城拔,进复浙江湖州,诏以按察使记名。四年,署江苏徐海道。

寻授直隶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务。九年,调补山西。

越二年,擢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十三年,实授。遭继母忧,归。

光绪三年,起授贵州巡抚。适广东总兵李扬才据灵山,构匪扰越南,朝旨调树声抚广西治之。

事宁,擢总督,先后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积匪。八年,鸿章丧母归葬,树声摄直督任。

值朝鲜乱作,日使花房义质将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议约,树声飞檄吴长庆等赴之,遂成约,寻盟而还。於是长庆等宵攻乱党,悉歼其渠,乱乃定,树声奏令长庆暂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

明年,还督两广。会法越构兵,即以法人侵逼状上闻。

逮北宁陷,自请解总督职专治军,报可。复坐按事不实,革职留任。

未几,病卒,谥靖达,予直隶、江苏及本籍建祠。树珊自有传。

树屏,以收复江苏各州县,积勋至副将。从征捻,驻周家口,战。

3. 清史稿黎士弘传怎么翻译啊

清史稿 黎士弘断婚案

原文:甲诉乙悔婚。乡俗婚书各装为卷,书男女生辰。两造固邻旧,女生辰所素悉,伪为卷为证。(黎)士弘先问媒证:“乙得甲聘礼若干?行聘时有何客?”媒证出不意,妄举以对。复问甲,所对各异。擘①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注释

①擘(bò):剖;分开。

译文:甲状告乙悔婚。乡里风俗,婚书分别装成一卷,上面写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甲乙两方本来为邻里旧识。乙方女儿的生辰,甲方本已知道。因而伪造婚书,以此为证。黎士弘先问媒人:“乙得甲的聘礼有多少?行聘时有什么客人在场?”媒人因为出于意料之外,就胡乱说些物品人名来对答。又以同样的问题问甲,所得的回答不一样,将婚书卷轴剖开来看,竹子还是青的,便笑着质问甲说:“如果订婚有了三年,婚书卷轴还是青的,这难道不是告状前临时伪造的吗?”甲方于是认罪

4. 《清史稿

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

刚到时,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

正逢张之洞到了广州,对冯子材以礼相待,请他统率前卫部队守卫广东、广西。一年后,朝廷命令冯子材***处理广东边境外军事事务。

当时苏元春是督办,冯子材因为他新被提拔,超过自己,常常郁郁不乐。听说谅山有警,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

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十分险峻,就命令修筑长墙,率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的勤军驻扎在后为犄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

潘鼎新制止他。其他人也不想战斗。

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守关!”士气高涨,法军攻打长墙最激烈,其次是黑兵,再次是教匪,炮声隆隆,震动山谷!***在阵地前堆积了一寸多厚。

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

冯子材居中指挥,苏元春殿后,王孝祺居右,陈嘉、蒋宗汉居左。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

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

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杀死了几十名法国将领,追到关外20里才回来。过了两日,又攻克了文渊,受到了赏赐,接连收复谅城,长庆,抓获斩首三画、五画兵各10名,乘胜追击到拉木,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越南人民早已不堪忍受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商议定了剿荡北圻的计策。

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北宁、河内、海阳、太原竞相响应,冯子材也毅然自当重任。

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不被批准,只得班师回国,走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

5. 文言文,,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

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

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

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

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

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

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

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

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

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

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

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

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

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

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

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

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

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

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

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

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

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

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

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

常。

6. 《清史稿·沈起元》文言文 翻译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

康熙六十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改任史部主事。(起元)后被提升为员外郎。

总督高其倬让他暂时管理福州。后来他叉被调到兴化。

莆田百姓因为官司互相争斗,高其倬害怕造成祸乱。命沈起元逮捕他们并治罪。

沈起元责罚了两个人却释放了其他人,上报说:罪责在主家身上,其他人不用问罪。”不久,沈起元管理海关,免去了不正当的收费万余金。

巡抚常安有奴才在海关,因为他索要杂费使商船受困。沈起元听说后,立刻督促按照既定额度收取税金,让商船通行,告诉常安让他斥责家奴。

从此.人们都遵守法令。

7. 清史稿尹会一全文翻译

尹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人。雍正二年进士,分工部学习,授主事,迁员外郎。五年,出为襄阳知府。汉水暴涨,坏护城石堤。会一督修建,分植巡功,民忘其劳。创八蜡庙,表诸葛亮所居山,复为茅庐其上。署荆州,石首饥民聚众,扬言将劫仓谷。会一单骑往谕,系其强悍者,发仓谷次第散予之,众悦服。九年,调江南扬州知府,濬新旧城巿河通舟楫,濬城西蜀冈下河灌田畴。十一年,迁两淮盐运使。新安定书院,士兴於学。高宗即位,就加佥都御史衔,擢两淮盐政。

乾隆二年,入觐,命署广东巡抚,以母老辞。调署河南巡抚。河南方闵雨,疏请缓徵,并发仓平粜,不拘存七粜三旧例,视缓急为多寡,上从之。寻疏言:“力田贵乘天时。河南民时宜播种,尚未举耜;时宜耘耔,始行播种。臣拟分析种植先后,刊谕老农,督率劝勉。如工本不敷,许借仓谷,秋后补还。北方地阔,一夫所耕,自七八十亩至百馀亩,力散工薄。臣劝谕田主,授田以三十亩为率。分多种之田给无田之人,则游民亦少。河南多咸硷沙地,犁去三尺,则咸少而润泽。臣责成乡保就隙地植所宜木,则地无旷土。河南产木棉,而商贾贩於江南,民家有机杼者百不得一。拟动公项制造给领。广劝妇女,互相仿效。”上谕之曰:“酌量而行,不可欲速,不可终怠。若民不乐从,尤不可绳以法也。”旋命实授。三年,上以河南岁稔,敕筹备仓谷。会一疏言:“河南岁丰,直隶、江南岁歉,商贩纷集,米价日昂。臣饬有司,本地价高,於邻县买补;邻县价高,报明不敷银,在各属盈馀款内均拨。河南民食麦为上,高粱、荞麦、豆次之。臣并令参酌籴贮,来春先侭粜借。”上嘉之。

四年,黄河、沁水共涨,濒河四十七州县成灾。会一定赈恤规条十六,无食者予一月之粮,无居者予葺屋之资,缓徵减粜,留漕运贷仓米,米不足,移他郡之粟助之,富民周济;并***馀屋以栖贫窭,建棚舍,安流亡,免米税,兴工代赈,种蔓菁助民食,助耔种,施药饵,延诸生稽察;又令离乡求食者,有司随在廪给,开以作业,俟改岁东作资送还乡。御史宫焕文劾会一本年报盗百六十馀案,秋审招册驳改至三十馀案,疲玩贻误,上以会一忠厚谨慎,非有心误公,召授左副都御史。疏陈:“人主一言,天下属耳目。今方甄别年老不胜任之员,而饶州知府张锺以年老改部属,旬日间前后顿殊,群下无所法守。”上嘉纳之。

会一母年七十馀,疏请终养。上知会一

8. 古文《清史稿》全文翻译

张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

康熙十七年,被授予登封知县,一个人骑马上任。到县三天,发誓不收一分钱的贿赂,不冤枉一个好人。

衙门前立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字:“永除私派。”设收集意见的柜子,百姓自己封好信件投进去,从来没有剩余的信件。

他招集流亡的人,督促他们耕种田地。他考察那里土地的状况适宜栽种什么作物,然后督促百姓种植木棉及各种果树。

又大修学堂,修复了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张埙聘请耿介做老师,用程朱理学教导学生。

从县城到边远地区,建立学校二十一所。他考察学生,按时巡视,校正学生的句读,用揖让进退的礼节来教导他们。

空闲时间,他骑着毛驴到各地访贫问苦。有小的争执,就在田间解决。

县西边吕店这个地方,一向好打官司。张埙审查里长张文约贤能,推荐他做乡约,使他教化引导百姓,不淳厚的民风完全改变了。

里长申尔瑞欠税将受杖刑,路上拾到别人用来交税的税金,就归还给人家,宁愿受责备,也不拿人家的钱财获利。张埙认为他品德高尚,登门表扬他。

农民高鹏举死了,他妻子孟氏年轻,公公想强行把她嫁出去。孟氏在丈夫墓前哭泣,将要自缢。

张埙恰巧改变服装出行,问他哭的原因,了解情况后,送给她钱和米,让她回家,免除了她的徭役。每年都要慰问她,使她保全节操。

县衙门里过去有很多差役,当时官司一天天减少了,奸邪欺诈的事没有容身之地,小官吏大多回家了。那些轮换执掌仪仗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回家就拿起农具做农活,因为在官府里没有办法挣到钱。

张埙在任五年,百姓知道走正道,生活积蓄一天天多起来,就在门额上写下“官清民乐”四个大字。耿介曾感叹道:“近年来嵩、洛一带仿佛变成另一个世界了!”康熙二十二年,张埙因为才能卓越而被推荐提拔做南宁通判。

离开的那一天,百姓拦路哭,在各处给他建祠堂,为他塑像祭祀他。

关于寻找源头的诗句

委托人的词语有:委过于人,托物感怀,穷源竟委。

委托人的词语有:斯文委地,波委云集,***名托姓。2:结构是、委(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人(独体结构)。3:拼音是、wěituōrén。

委托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

关于委托人的单词

principalassignorclienttrustor

关于委托人的成语

托物感怀托物引类穷源竟委波委云集原原委委蟠委错_委罪于人全盘托出

关于委托人的造句

1、第四十条买受人未能按照约定取得拍卖标的的,有权要求拍卖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违约责任。

2、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3、在道德风险问题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对代理人行动的监督与对自然状态的观测所起的效果是等价的。

4、“工程”是指实施委托人委托监理人监理的工程。

5、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委托人的详细信息

1.关于源头的诗句

1.《观书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说诗》

年代: 清 作者: 宋湘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3.《已亥杂诗 48》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

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儜佩声。

4.《李参政生日》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泻出清明醉眼醒,都人弹指祝前星。

凭谁提起源头话,治国齐家要六经。

5.《偶题》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2.关于寻找的诗句

推荐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是一种对真理、人生、自我的寻找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

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

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3.关于寻找的诗句

1、寻声暗问弹者谁(唐·白居易·《琵琶行》)2、一落百寻轻(宋·苏轼·《水调歌头》)3、高寻白帝问真源(唐·杜甫·《望岳》)4、为向青楼寻旧事(宋·苏轼·《蝶恋花》)5、山寺月中寻桂子(唐·白居易·《忆江南》)6、惊残好梦无寻处(宋·欧阳修·《蝶恋花》)7、怕人寻问(宋·唐琬·《钗头凤》)8、丞相祠堂何处寻(唐·杜甫·《蜀相》)9、众里寻他千百度(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10、覆舟斟寻(先秦·屈原·《天问》)11、杖屦寻春苦未迟(宋·陆游·《鹧鸪天》)12、步渫寻幽(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3、妙不自寻(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4、巫峡千寻(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15、往事如寻去鸟(宋·辛弃疾·《西江月》)16、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17、翠竹千寻上薜萝(宋·辛弃疾·《鹧鸪天》)18、著意寻春懒便回(宋·辛弃疾·《鹧鸪天》)19、怕寻酒伴懒吟诗(宋·辛弃疾·《鹧鸪天》)20、醉寻夜雨旗亭酒(宋·辛弃疾·《鹧鸪天》)21、却喜重寻岭上梅(宋·辛弃疾·《鹧鸪天》)22、寻驿使(宋·辛弃疾·《鹧鸪天》)23、胜日寻芳泗水滨(宋·朱熹·《春日》)24、寻芳趁步到山家(宋·无名氏·《鹧鸪天》)25、试等夜阑寻别绪(宋·晏几道·《蝶恋花》)26、相寻梦里路(宋·晏几道·《临江仙》)27、试等夜阑寻别绪(宋·晏几道·《蝶恋花》)28、花开易见落难寻(清·曹雪芹·《葬花吟》)29、忧喜相寻(宋·苏轼·《满江红》)30、几度寻春春不遇(近代·王国维·《蝶恋花》)31、敧帽闲寻西瀼路(宋·陆游·《满江红》)32、兰亭何处寻遗墨(宋·辛弃疾·《满江红》)33、欲寻双叶寄情骓(宋·晏几道·《浣溪沙》)34、旋寻双叶插云鬟(宋·晏几道·《浣溪沙》)35、欲寻双叶寄情难(宋·晏几道·《浣溪沙》)36、旋寻双叶插云鬟(宋·晏几道·《浣溪沙》)37、无寻处(宋·苏轼·《渔家傲 七夕》)38、我欲穿花寻路(宋·黄庭坚·《水调歌头》)39、独寻茅店沽新酿(宋·陆游·《点绛唇》)40、数墨强寻文(元·无名氏·《满庭芳》)41、寻得个、出世仙方(元·无名氏·《满庭芳》)42、且休寻玄妙(元·无名氏·《满庭芳》)43、老去怕寻年少伴(宋·辛弃疾·《蝶恋花》)44、忘了寻春路(宋·辛弃疾·《蝶恋花》)45、雪中寻不见(宋·无名氏·《临江仙》)46、素芳寻在五陵家(宋·无名氏·《临江仙》)47、结夏駸寻逾六日(宋·无名氏·《临江仙》)48、更无寻处野花香(宋·辛弃疾·《浣溪沙》)49、扁舟何日寻兄弟(宋·陆游·《渔家傲》)50、扁舟何日寻兄弟(宋·陆游·《渔家傲》)51、寻花去(宋·欧阳修·《渔家傲》)52、花上蛛丝寻得遍(宋·欧阳修·《渔家傲》)53、穿帘透幕寻朱户(宋·欧阳修·《渔家傲》)54、寻知友(元·无名氏·《满江红》)55、寻枝寻叶必知根(元·无名氏·《西江月》)56、却寻芳草去(宋·晏几道·《菩萨蛮》)57、干戈日寻兮道路危(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58、雁飞高兮邈难寻(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59、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60、飞来山上千寻塔(宋·王安石·《登飞来峰》)61、飞来峰上千寻塔(宋·王安石·《登飞来峰》)62、窗间宛转蜂寻蜜(宋·贺铸·《菩萨蛮》)63、故欹单枕梦中寻(宋·欧阳修·《玉楼春》)、翠屏魂梦莫相寻(宋·欧阳修·《玉楼春》)65、只恨寻花来较早(宋·欧阳修·《玉楼春》)66、寻郎去处(宋·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67、彩燕难寻前梦(宋·陆游·《朝中措》)68、曲径穿花寻蛱蝶(宋·岳珂·《满江红》)69、叶底寻花春欲暮(宋·周邦彦·《蝶恋花》)70、啼到春归无寻处(宋·辛弃疾·《贺新郎》)71、岐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2、寻花巷陌(宋·陆游·《沁园春》)73、强来窗下寻针线(宋·贺铸·《蝶恋花》)74、无处重寻庾信愁(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75、争寻穿石道宜男(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76、须知风月寻常见(宋·范成大·《鹧鸪天》)77、紫陌寻春去(宋·苏轼·《南歌子》)78、寻汗漫(宋·朱敦儒·《鹧鸪天》)79、应笑襄王梦里寻(宋·朱敦儒·《鹧鸪天》)80、闲里寻闲(元·无名氏·《沁园春》)81、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清平乐》)82、犹恨寻回庭院(宋·晏几道·《清平乐》)83、恨不寻芳早(宋·晏几道·《清平乐》)84、重寻杨柳佳期(宋·晏几道·《清平乐》)85、重寻杨柳佳期(宋·晏几道·《清平乐》)86、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清平乐》)87、且寻欢聚(宋·曹勋·《点绛唇》)88、试寻残菊处(宋·辛弃疾·《临江仙》)89、桃源望断无寻处(宋·秦观·《踏莎行》)90、枕畔起寻双玉凤(宋·辛弃疾·《清平乐》)91、空有花开无处寻(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92、摘叶寻枝虚半老(宋·黄庭坚·《渔家傲》)93、樽前花底寻春处(宋·陆游·《水龙吟》)94、嚼蕊寻香。

4.关于寻找的诗句

关于寻找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原文: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倚树听那潺潺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一直交谈到江面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2、唐代杜甫《蜀相》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3、唐代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4、唐代杜甫《望岳》 原文: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译文: 华山群峰耸峙,其最高峰像一位长者,其他诸峰宛如儿孙罗立在身边。

如何才能得到那根仙人九节杖,拄着它一路飞行到达明星玉女的洗头盆前? 峡谷何其险啊,车箱进入便无归路,就像一支箭杆直通南天门。待到秋风送爽之后,我要登上山巅探访白帝的仙居,询问仙道的本源。

5、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5.形容“探索”的诗句有哪些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国-曹操《观沧海》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宋-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6.形容探索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释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释义: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释义: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节选)先秦: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释义: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7.形容源头的词语

枯本竭源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穷源竟委 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沿波讨源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