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集团,江汉朝宗集团陈俊涛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6 0
  1. 四字成语江什么宗什么
  2. 武汉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赏析,急死人了,快
  4. 按类每个给出15个成语
  5. 一些有意思的武汉地名来历
  6.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完成练习。

1. 江开头的四字成语

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江翻海倒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沸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汉朝宗集团,江汉朝宗集团陈俊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翻海搅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扰 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海不逆小流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江汉朝宗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江河行地 江河永远在陆地上奔流。比喻事情明显,无庸置疑,颠扑不破。

江湖骗子 指闯荡江湖靠卖***药、***等骗人谋生的人或招摇撞骗的人。

江郎才尽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江郎才掩 比喻才思衰退。同“江淹才尽”。

江流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同“江河日下”。

江南海北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江山如故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江山如画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2. 以江字开头的四字词语,例如:江山如画

江郎才尽江河日下过江之鲫江山如画大江南北长江后浪推前浪翻江倒海半壁江山大江东去一口吸尽西江水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江东父 *** 汉朝宗浪迹江湖秋月寒江江东赴会饮马长江江天一色无颜见江东父老船到江心补漏迟江河行地江心补漏江淹梦笔江云渭树江左夷吾量如江海陆海潘江龙江虎浪潘江陆海三江七泽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锦绣江山江淹才尽不废江河长江天堑枕山臂江河汉江淮搅海翻江江流日下江南海北江山如故江洋大盗九江八河泥菩萨过江塞北江南铁桶江山 *** 湖跑江湖长江天险澄江如练倒海翻江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海沸江翻襟江带湖江翻海倒江翻海搅江翻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流落江湖落魄江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塞上江南三江五湖石烂江枯文江学海衣带一江沅江九肋江翻海沸江水不犯河水江郎才掩闯荡江湖翻江搅海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3. 江富开头四字成语

江开头四字成语 :江洋大盗、江东父老、江郎才尽、江汉之珠、江左夷吾、江东独步、江山之异、江河行地、江山如故、江山如旧、江心补漏、江山之恨、江河日下、江淮河汉、江海之士、江淹梦笔、江汉朝宗、江湖骗子、江海之学、江云渭树、江山如画、江海同归富开头四字成语 :富丽堂皇、富国安民、富有天下、富贵显荣、富埒陶白、富在知足、富贵浮云、富甲一方、富而无骄、富国强民、富埒天子、富贵安乐、富有四海、富室大家、富而不骄、富面百城、富而好礼、富贵利达、富于春秋、富贵逼人、富商大贾、富轹万古、富国裕民、富埒王侯、富贵不*、富可敌国、富贵荣华。

四字成语江什么宗什么

热火朝天、百鸟朝凤、朝气蓬勃、江汉朝宗、朝思暮想

一、热火朝天

解释: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自:近代 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

二、百鸟朝凤

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自: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译文:海州说凤凰出现在城上,众鸟跟随的数量过百,往东北飞向苍梧山。

三、朝气蓬勃

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自:近代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四、江汉朝宗

解释: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译文:诸侯朝见天子都朝向大海的方向。

五、朝思暮想

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译文:再说沈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早晚都想念,废寝忘餐。

武汉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1. 江四字成语 关于江字的四字成语

落魄江湖 江云渭树 江水不犯河水 海沸江翻

翻江搅海 枕山臂江 沅江九肋 饮马长江

文江学海 石烂江枯 三江五湖 三江七泽

塞上江南 塞北江南 潘江陆海 龙江虎浪

量如江海 九江八河 江左夷吾 江淹梦笔

江淹才尽 江南海北 江流日下 江郎才掩

江翻海扰 江翻海搅 江翻海沸 江翻海倒

河汉江淮 长江后浪推前浪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铁桶江山 一口吸尽西江水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泥菩萨过江 流落江湖

陆海潘江 *** 湖 浪迹江湖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江河日下 江天一色 襟江带湖 江东父老

江海不逆小流 江山如故 江洋大盗 江山如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心补漏 江河行地 江汉朝宗

搅海翻江 过江之鲫 翻江倒海 倒海翻江

大江南北 大江东去 船到江心补漏迟 澄江如练

闯荡江湖 长江天堑 不废江河 半壁江山

2. 江什么什么什么成语大全四个字的人

江郎才尽、

江东父老、

江洋大盗、

江山如画、

江河日下、

江心补漏、

江湖骗子、

江左夷吾、

江天一色、

江河行地、

江云渭树、

江汉朝宗、

江淹梦笔、

江淹才尽、

江山如故、

江东独步、

江翻海沸、

江山之异、

江汉之珠、

江山如旧、

江海之士、

江山之恨、

江海同归、

江海之学.

3. 写出4个带有江字的成语

襟江带湖、

江翻海倒、

饮马长江、

龙江虎浪、

江河日下、

大江东去、

翻江倒海、

铁桶江山、

江翻海沸、

江汉朝宗、

江翻海扰、

过江之鲫、

江东父老、

搅海翻江、

澄江如练、

江山如故、

量如江海、

沅江九肋、

流落江湖、

锦绣江山、

江洋大盗、

潘江陆海、

江心补漏、

长江天堑、

江山如画、

大江南北、

不废江河、

枕山臂江、

江郎才尽、

江淹梦笔

4. 带江字的四字成语

指点江山: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

指批评国家大事 详细?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详细? 江湖医生:***称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卖药的流动小贩,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详细? 江湖艺人: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详细?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

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详细? 江山可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

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详细?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详细? 江山之恨: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 详细? 长江天险:长江为天然的壕沟。

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详细? 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详细? 中江举帆: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

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详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详细? 跑江湖:指旧时以卖艺、算卦、相面、卖药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求生活 详细? 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详细? 塞上江南:见“塞北江南”。

详细? 塞北江南: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详细?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详细? 铁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或地位。 详细? 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详细? 流落江湖:形容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详细? *** 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详细? 浪迹江湖: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详细?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详细? 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详细?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故乡父兄之辈。

详细? 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

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详细? 江洋大盗: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

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详细? 江山如画:江山:山河;常指国土。

山河美如图画。 详细?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旧时俗语。

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详细? 江心补漏:船到了江心;才着手堵塞漏洞。

比喻错失良机;补救已迟。 详细? 搅海翻江:搅:搅拌;翻:翻腾。

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详细? 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详细? 翻江倒海: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

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 详细? 大江南北: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详细? 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详细? 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

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详细? 闯荡江湖: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详细? 长江天堑: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

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详细? 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国土。

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详细? 锦绣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详细? 江郎才尽: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

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

详细? 江湖骗子:指闯荡江湖靠卖***药、***等骗人谋生的人或招摇撞骗的人 详细? 浮泛江海:浮泛:乘舟漫游。乘船在江河湖海中漫游 详细? 海错江瑶:海错:海味;江瑶:江河蚌类。

泛指珍馐美味 详细? 放浪江湖: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详细? 过江名士多如鲗:鲗:乌贼,墨鱼。

形容多而纷乱 详细? 江东独步:江东:长江东部地区;独步:独一无二。泛指杰出人才 详细? 江海同归:归:归宿。

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 详细? 江海之学:学:学识,学问。

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 详细? 江汉之珠:江汉:长江和汉水。

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

5. 有内涵的四字成语 带江字

落魄江湖 江云渭树 江水不犯河水 海沸江翻 翻江搅海 枕山臂江 沅江九肋 饮马长江 文江学海 石烂江枯 三江五湖 三江七泽 塞上江南 塞北江南 潘江陆海 龙江虎浪 量如江海 九江八河 江左夷吾 江淹梦笔 江淹才尽 江南海北 江流日下 江郎才掩 江翻海扰 江翻海搅 江翻海沸 江翻海倒 河汉江淮 长江后浪推前浪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铁桶江山 一口吸尽西江水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泥菩萨过江 流落江湖 陆海潘江 *** 湖 浪迹江湖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江河日下 江天一色 襟江带湖 江东父老 江海不逆小流 江山如故 江洋大盗 江山如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心补漏 江河行地 江汉朝宗 搅海翻江 过江之鲫 翻江倒海 倒海翻江 大江南北 大江东去 船到江心补漏迟 澄江如练 闯荡江湖 长江天堑 不废江河 半壁江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赏析,急死人了,快

武汉,也被称为江城,座落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根据考古发现和记载,人类五千年前就居住在这里。这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这个古镇的旧址位于黄陂县,这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商代的第一个城市。东周时期(公元前770-221)武汉被楚国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因而,楚国文化成为了今天武汉文化的基础。

由河流划分,武汉分为武昌、汉阳、汉口镇,它们的历史、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各有不同。

武昌

武昌是在三国初期建立的。吴国准备和蜀国争夺荆州,并且将吴国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到了鄂县,改名武昌。旧时武昌拥有先进的手工业,例如造船、冶金、铸造硬币、青瓷和白瓷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自三国开始黄鹤楼的兴与衰。这座塔的每次修缮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特点,说明了武昌的历史文化转变。

汉阳

汉阳的名字是和汉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阳(相对于阴)表示山的南面,河的北面。汉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龟山的南面汉江的北面。这个名字是在隋朝606年改名自汉津。汉阳在唐朝年间(618-917)迅速发展。汉阳,尤其是鹦鹉岛(鹦鹉洲)地区一直是长江中游商人的贸易中心,有着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汉口

历史上,原与汉阳相连,是汉阳县属地,直到明朝1474年。在当时,汉江改道,在龟山的北面山脚下汇入长江,分离了两个城市。之后汉口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贸易口岸,在名声上和发展速度上大大超越了武昌和汉阳。

当代武汉

武汉在中国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约在17世纪,汉口就像“东方芝加哥”,位列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它1861年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汉口成为了最大的内陆贸易港。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都在这里设立了租界,其中大部分设立了领事馆。

后来,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曲,这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1926年,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并成了现代的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被批准为命脉工程和冶金工业城市。八年后,第一个横跨长江承载公路和铁路的双层大桥通车了。

按类每个给出15个成语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公元1175-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此一记载对体会此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 ,“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 ,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 》:“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 ,太后得脱幸虔。”史书所记金兵追至太和,与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其所记信实与否,尚不妨存疑。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佑太后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尤要者,应知隆佑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佑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王,是为高宗。有人请立皇太子,隆佑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 。”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佑:“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佑,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出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佑被追至此,“因此感兴 ”,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证。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佑。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卓人月《词统》云:“忠愤之气,拂拂指端。”极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彩。周济《宋四家词选》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老《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深。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其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耶?抑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一结悲凉无已。 云:“《菩萨蛮 》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一些有意思的武汉地名来历

机智应变类:人弃我取、太公钓鱼、机不可失、当机立断、先发制人、金蝉脱壳、因势利导、多谋善断、间不容发、完璧归赵、狡兔三窟、请君入瓮、知雄守雌 、足智多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气概胆识类:一不做二不休、马革裹尸、气壮山河、投笔从戎、枕戈待旦、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临危不惧、破釜沉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身许国、元龙豪气、雄心壮志、顶天立地、胸怀大志、我武惟扬、

为人处事类:一饭千金、一诺千金、不贪为宝、不屈不挠、不为五斗米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两袖清风、识时务者为俊杰、忠言逆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德报怨、自知之明、一团和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沉浮、一谦四益、与世无争、以人为镜、置身事外、

交朋识友类:千金买邻、疾风知劲草、蓬在麻中不扶自直、熏陶成性、夜雨对床、义结金兰、意气相投、情同手足、 玉昆金友、心照神交、相见恨晚、一见倾心、莫逆之交、八拜之交、心腹之交、忘年之交、贫贱之交、心向往之、悬剑空垄、

励志类:水滴石穿、老当益壮、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励精图治、金石为开、居安思危、闻鸡起舞、铁杵成针、悬梁刺股愚公移山、照雪聚萤、精卫填海、卧薪悬胆 、志在四方、朝闻夕死、自强不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寸光阴一寸金、

教育类:一字之师、开卷有益、专心致志、不求甚解、立地书橱、将勤补拙、断章取义、孺子可教、作育人材、著作等身、字斟句酌、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尊师重道、著书立说、源头活水、一隅三反、举一反三、揠苗助长 、学富五车、薪尽火传

战争谋略类:运筹帷幄,置之死地而后生、坚壁清野、围魏救赵、兵不厌诈、兵贵神速、按兵不动、骄兵必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釜底抽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为上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以少胜多、以弱敌强、养精畜锐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养军千日,用兵一时、有备无患、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添兵减灶

领袖气质类:三顾茅庐、开诚布公、从善如流、礼贤下士、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网开三面、宰相肚里好撑船、众望所归、载舟覆舟、折节下士、厚德载物、开天辟地、力挽狂澜、中流砥柱、泰山北斗、德高望重、高瞻远瞩、首出庶物、雷行天下、言重九鼎、应天顺人、与民同乐、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悦近来远、雄姿英发、宵衣旰食、信赏必罚、文治武功

集团意识类:同仇敌忾、同心同德、上下一心、万众一心、克己奉公、公而忘私、奉公守法、戮力同心、众志成城 、忠贞不渝、志同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忠肝义胆、忧国忘家、忧国奉公、相忍为国、 先公后私、

冒险精神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暴虎冯河、济河焚舟、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玉石俱焚、前赴后继、挺身而出、绝处逢生、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完成练习。

沧海变迁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一元路至***路的路名变迁

在汉口江边,有六条非常有特点的路名,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和***路。

这六条路原是德租界内直通码头的、和沿江大道垂直的道路。德租界时期,这六条路具有双重名称。对德国人而言,这六条路是用德国殖民者的名称命名的。如皓街称为奥古斯都街(Augusta street),福街称为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reet),禄街称为乌特森街(Utsen street),寿街称为尼恩街(Nien street),宝街称为夏罗特街(Cnarlotten street),实街称为多罗逊街(Dorotheen street)。

很有意思的是,对华人而言,德租界却***取了另一种命名方式,即以这六条街的德语音译,稍加改变,配上符合中国风俗习惯的吉祥字来命名,从而使路名具有了浓厚的中国民间风俗和喜庆的意味,这就是皓街、福街、禄街、寿街、宝街和实街。相当有特点。

那么,这六条路名什么时候改称为一元路至***路的呢?据《武汉地名志》记载,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入武汉后,国民***将此六条路赋予了新的涵义。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将皓街更名为一元路;取“日月光曜”之意将福街更名为二曜路;取“三阳开泰”之意,将禄街更名为三阳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将寿街更名为“四唯路”;取“寿、富、康、德、命称五福”之意将宝街更名为五福路;取“***同春”、“天地四方为***”之意将实街更名为***路。长期以来,大凡涉及到此六条路名的文章都依照此说法行文。似乎已成定论。

近年,笔者所在的《汉口租界志》编写组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地图,发现这种说法实属以讹传讹。德租界是1917年收回的。1918年,租界内的名称曾有过变动。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来论证这六条路名就是1918年更改的,但阅读1922年5月湖北陆军测量局绘制的《武汉三镇街市图》,这六条路名已经赫然存在于地图之上。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六条路名并不是国民***命名的,它出现的时间比国民***到汉的时间早了4年。

因此,这六条路名的变化历史,不应该赋予政治色彩,应该回归历史本来的原貌,也就是至少在1922年以前这六条路名便存在了。

该文曾刊登于<长江日报>黄鹤楼版

三层楼

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著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水果湖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的所在地。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水果湖边有放鹰台,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放鹰之处。解放后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铲、稻壳烧土和陶制生活用具等,说明武汉地区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现在这一带有洪山宾馆、电讯中心大楼、计量中心大楼等高层建筑。

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现在坐落千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历史上的长街为蛇山所阻,止于蛇山南麓。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门大门口的街道,称为司门口。明末迷信风水,要用破坏“龟蛇二山环卫”的办法保住大明江山,挖通蛇山(同时斩断龟首),使长街延长到藩司衙门的大门口,但仍习称山北一段为司门口。1935年扩建此路时,北端辟开旧藩司衙门,使马路延长到中山路,中间腰斩蛇山,上架钢筋水泥蛇山桥,使司门口的泛称延伸到蛇山以南,差不多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业闹市区。

阅马场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武珞路以此为起点,横贯广场的中部,向东伸展,西北与长江大桥的引桥公路相连,西南与彭刘杨路相通,是连通武汉三镇的主干道。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都府堤

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此街的41号是***在1927年上半年主办农讲历时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住过。此街的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1927年4月27日,***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现为中华路中学和江汉大学武昌分部校址。

积玉桥

积玉桥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东之中山路南北两侧地带,东至沙湖北巷,南连得胜桥(街)北端,北至和平大道与一马路交会处。这一带原来有座桥,《江夏县志》记为鲫鱼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是座内室一丈多的石桥。每年夏季湖水上涨时,附近的居民就在桥孔处***捞虾,所捕之鱼多为鲫鱼,遂称此桥为鲫鱼桥,并泛指附近之地。后来这里成为运送铸造铜元材料的车辆至铜元局的必经之地,便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谐音雅化为积玉桥。1931年石桥毁坏,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墩、木头桥面的桥梁,1938年又毁,现仅残留桥基,尚可依稀辨认。积玉桥作为区片名称则沿用至今。

"洋园”成杨园

杨园街位于武昌和平大道。

据考证,清朝时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桥梁村(铁路医院原门诊部)修建了一座庭园,人们称之为洋园。后来,该洋园成为张学良的行园,但“洋园”之名一直没有更改。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洋园被更名为杨园,一直沿用至今,原来洋人盖的四栋楼房,现在是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办公室。杨园街就是以此为名。

花桥

花桥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的西北端。据传,在原来的黄孝河上,横跨了一座木质桥,两旁有雕花拦板,俗称“花桥”。花桥之名由此而来。

1965年,此处建造了一座钢筋水泥桥,长19.2米,宽4.02米,桥台为浆砌块面,可通行载重八吨以下的汽车。

后来,为根治黄孝河,把整个河道改为地下涵管,上辟汉口第四干道———建设大道,这座水泥桥也被拆了,未留任何痕迹。

现在,虽然两座桥都已不复存在,但花桥这一地名仍然沿用至今。

“户部巷”何以得名

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如今的司门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机构所在地,故称为“司门口”。而布政司主管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据推算,户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琴园路成秦园路

秦园路位于长江二桥南面,连接着友谊大道、和平大道与临江大道。

秦园路的来历,源于一个典故:清末民初时,富商任桐(琴父)居住在武昌,因眷恋沙湖的风光,遂在沙湖的西边修建了一座庭园,取名为琴园。其后,任桐在琴园附近又开辟了一条路与沙湖相通,路名为琴园路。

后来,琴园逐渐荒废,而琴园路也被讹传成秦园路

江汉朝宗——宗关

宗关得名,与汉口的商贸兴隆有关。

明清以来,汉口商贸日渐繁荣,其交易吞吐量如稻米、牛皮、茶叶,皆居全国之首。这样肥得冒油的位置,哪个不为之垂涎呢?中国的经商之道,历来有个好“扎堆”的习惯:越是买卖兴隆处,越是竞争激烈处,也越容易赚到钱。这就是行商坐贾所谓“货卖堆山”的效应。商贾云集,商机撞脸,货畅其流,财源滚滚,于是居庙堂之高的“肉食者”,“闻香下马”,在此设关收税,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清代初年,武汉有四“关”:武昌关、汉阳朝关、汉口宗关、汉关。四关关三镇,汉口有其半。其中,汉口汉关原叫下关;宗关在上游,位于汉口镇西5里处的汉水之滨,就被称为上关。收税者荷包里头暖和了,也就有文化文化的意思了:这汉口的第一关,为我们关进了这许多的银子,总不能老这么上关上关地叫吧?不是有“江汉朝宗”的雅说么?对,就叫这上关为宗关罢!这情节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涉及某人,却难以稽考,若有人知道,披露出来也可作为我们这座城市历史的补充。

建关之初,由于汉水流域尤其是江汉平原地区历来是富庶之地,武汉地处水陆要冲,加之当时铁路未通,行货多走水路,走汉水载货下来的船只,多在宗关一带停靠,完税、交易。有货就有钱,有钱就有吸引力,围绕一个钱字,宗关一带就多了客栈、茶馆、饭馆以及戏院、民舍、商行乃至青楼风月场之类,也是“朝宗”的意思罢,于是,人气就愈益的发旺了,由单纯的税关而成为热闹的码头集镇。京汉铁路通车后,宗关作为“关”,虽然日渐颓圮,作为一个码头渡口和人烟麇集的居民区,却热闹不减当年。

如今,站在宗关所在的汉江边,当年之宗关,形影俱杳,码头渡口,亦问津无人;只有滔滔汉水,怀着对长江的一腔子柔情,经千里跋涉之后,疲惫而激动地投入大江的怀抱,一了朝宗的夙愿。

痛失知音——钟家村

走完汉阳北城巷那不足30米的斜坡,就是钟家村了。

钟家村与一个美丽的传说联在一起——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悲情催***,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回到钟家村。寻访钟子期隐居之地。传说指引,出北城巷右手,是凤凰山,凤凰山西南,龟山与凤凰山之间,当有一小山丘———钟家山,此即钟子期结庐之处。

可惜,凤凰山虽然满是建筑,毕竟山形犹在;龟山也是满目苍翠;而钟家山,却早已没有了。故老云,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是有座钟家山,山下一弯荷塘,春荷簪夏荷花秋莲藕,景倒是一景,亦是蚊蠓的乐园。建长江第一桥时,铲丘填塘,由此东西向,筑汉阳大道,东达江边,西至十里铺;在大道北侧建起一片楼群;建此大桥时有不少苏联专家,楼群就有红瓦红墙,有几许斯拉夫味道,很领***地吸引人的眼球若干年。因这片民居地处古钟家村遗址,亦就沿袭了钟家村的名字。后来,沿汉阳商场十字路口周遭一带,都叫钟家村了。

四官殿

四官殿早先的确是个庙,庙里的确有个殿,殿里也的确供奉着四个“官”———天、地、水、火。

四官殿初建于清顺治年间,重修于康熙六年。《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继庄记叙他康熙三十年游汉口的时候,四官殿还有庙有殿,且殿里供奉的依然是那“四官”。后来,鉴于四官殿一带民居多茅舍板屋,火灾频繁,当局想有点作为,下令:一,拆毁茅棚板房,一律改建瓦房;二,募捐重修四官殿,作为专门祭祀火官亦即火神祝融的场所。可是,虽然对供奉对象精简了编制,撤了四分之三的“职数”,但殿名依旧。滑稽的是,这座重修的专司祭祀火神的庙宇,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居然被一场大火烧得稀烂,创了“大火烧了火神庙”的奇迹。

这到底是火神间的“火拼”呢,还是该火神不满重修者旧瓶装新酒不改殿之名之故呢?不得而知。但是,从此,四官殿的确就没有了。但是,“四官殿”三个字,作为武汉的一个地名,却沿用至今。

也是,往日“二十里长街头”,作为汉口繁华标志的头之一,四官殿是惟一专渡长江的码头。这里,民居稠密,商贸繁荣,自不必说;逢年过节,这里展示的也是很具地域风情的民俗文化,汉味纯正,尤可称道。比如,元宵前后,孩童们手提花灯,游街串巷,童真烂漫,丰年之兆,最是一景。而四官殿周边如存仁巷一带,多有些技艺不凡的手艺人,竹扎纸糊的各式鱼虫兔狗之属动物花灯,皆惟妙惟肖且能摇头摆尾。别致的是,卖者叫卖,不叫花灯之名,直呼:“活的,活的!”路人听得叫卖声,一愣之后,多是会心一笑。久而久之,这“活的活的”,便成四官殿的代称。由此生发开去,娩出一歇后语:“四官殿的东西———活的!”说的也不错,四官殿制作的那些“活的”玩艺,的确都“活摇活动”,本就不是什么扎实的家什!

四官殿有过“活的”历史,但是,真正可以让四官殿高歌“活的,活的”年代,恐怕还是眼下:四官殿以上,龙王庙一线,堤防如景观;四官殿以下,江滩胜公园;由此,四官殿可以骄傲地说:我随么官都不消供奉得,您家们看到有,我又一次“活的”眸子,都已经在向您家们风情万种地“丢媚眼”了咧……

百岁在即——千家街

在武昌千家街的人丛中穿行,嗅着闹市酿出的浓稠的市井味,忽然想起了张之洞:如果张之洞还活着,会不会三不知(注:武汉话,偶而之意)地到他设置的这条街上来遛遛?

掐指算来,千家街,快一百岁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实现洋务救国的梦想,张之洞在湖北很是折腾了一阵子:设丝麻四局,开湖北国营纺织业先河;开矿山,办钢厂,奠定起湖北重工业基础;造枪造炮造***,发展军工业;修铁路,置劝业场,关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张之洞关注民生繁荣市场大规划的组成部分:大约在1906年罢,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今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安置人家千户,是为千家街……

此街南靠火车站,西至临江大道,当水陆交通要冲,亦得水陆交通之便利。张之洞虽不通晓风水阴阳,却是个经国济世的干才,看准了这是个有起发的去处。只可惜,清皇朝就剩个膏肓里头都是病的身架子,犹如风中残烛一般,即或满朝廷都是张之洞这样的干员,也于事无补。千家街到张之洞去世之时,也未满千家之数。倒是他老先生当年办的教育和实业,出了些有违他老人家本意的成果:他送出去留洋的学生里头,出了几个跟朝廷过不去的汉子,回国之后,到他老人家办的新军军营里,纠集部众,又到他老人家办的军工厂里,拿枪拖炮的,把他老人家力保的清皇朝推了个底朝天———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武昌首义……

如今,东临中山路、西至临江大道,南起省保育院、北至武珞路、全长1100米的千家街,早已突破千家之数,是武昌区著名闹市了;张之洞老人当年奋斗的痕迹,已是无踪可寻;就是1937年冯玉祥将军暂居过的福音堂,也毫无张扬之意;只有辖区内的华师一附中,盛誉炙手,蜚声中外……

恍惚中似闻天籁———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 张之洞死了,不知他还活着否?

据史载,张之洞身为封疆大吏,生前经手的银钱,何止亿万!可他去世之时,家无余财,甚至无钱办丧事,还是几个行孝的学生,七拼八凑的,让他入土为安。照此看来,张之洞应该可以活着,跟他设置的千家街一样,活着,好好的。

古韵醇厚——昙华林

按文言文“花”、“华”通***的说法,昙华林即昙花林。在武昌昙华林,不见昙花,更毋庸说昙花林。可是,无论如何,昙华林之所以为昙华林,与花总是有些关系的。

一说是,此处从前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故名;另说,此古巷人家,多喜植花,花开之时,置坛于户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故名。

其实,经过岁月的揉捏搓抟之后,人们关注的,往往不再是历史的整体或者全貌,而是筛下来的某些历史碎片所散发出来的韵味。

昙华林即是一例。

昙华林,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径,会让人一洗浮躁都市的浮躁情。

在昙华林,可以品味和领略的,是一种饱浸着悠远历史气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韵。这种难以言传的韵味,在武汉三镇浩如繁星的里巷里,已是稀罕之物。

比如说,我们可以不记住昙华林位于武昌区东北部、花园山南麓、呈东西走向,因为这些可能是地理学家的事;我们可以不记住昙华林西起得胜桥北段、东止于中山路、全长1200米、宽3米、柏油路面、门牌:1—166号,因为这些可能是市政或民政部门的事;但是,一些与昙华林相关的历史碎片,比如,这里曾是早期革命团体“日知会”、“奇英学社”的活动基地,而这些社团中出过好些为自由***悲歌乃至慷慨捐躯的人物;还有,1938年,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风流诗人兼学者兼革命者的郭沫若,曾带领一批宣传队员进驻昙华林83号夏斗寅寓所,热血青年加著名诗人著名学者,演绎出的故事,定是了不得也了不得……

在这一点上,昙华林与其依附得名的昙花,命运隔同天壤———昙花易逝,昙华林永存。

事实也是,昙华林乃清代古巷,迄今已数百年。

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里,有一处散发纯正历史幽香的叫作昙华林的地方,实乃武汉之幸。

保卫汉口——保华街

保华街,有个响亮气派的名字。

可保华街本身,一点儿都不气派: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北侧,隶属江岸区大智街辖区内,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东北至黄石路口,长不过200来米。在武汉,这般“身个”,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保华街之得名且出名,源于汉口之有租界。

公元1861年3月12日,一个叫巴夏里的英国人,因有自己的炮舰在江里“撑腰”,就耀武扬威地在汉口圈起地来:自江边花楼街往东八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圈得长25丈、深110丈方圆的地皮,作为大英帝国在汉口的“租界”。英国人带了头,其他的高鼻子凹眼睛岂甘落后!于是,造的造栈房,立的立洋行,先后有17国在汉口通商,设领事馆9处,建英、俄、法、德、日租界5处。于是,汉口从歆生路(今江汉路)下起,至沙包一元路一带临江的好去处,都被这些跟汉口人一点关系都有得的异国人瓜分了!

强盗是难得餍足的。在汉口有自己的租界30年后,亦即1898年,英国人蛮横地把租界向北扩展,直抵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由于遭到汉口人***,英国人以租界安全为由,在租界与华界之间筑起一道篱笆,1901年,拆除篱笆,筑起一道坚实的围墙。

这道墙,是强盗抢劫得手之后,还要藐视、歧视被抢者的记号。

这道墙,从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汉路中国银行止,如一根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刺,一直鲠在汉口人心中。

1923年,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会同汉口“华商总会”的商人,集资收购今黄石路、保成路一带地皮,建起汉口的“模范区”,意欲与租界势力抗衡,拆墙之议才又被提了出来。几经周折,由当时的市***与英工部局多次交涉,订立合同:***承担拆墙填土的工程费用、每年补贴英租界修理道路费白银3500两,才换得1930年拆除围墙!

屈辱是屈辱了些,毕竟鲠喉之刺除却了。

为纪念这段坎坷历史,将沿墙边这段零落参差的路段命名为“保华街”,也是汉口人表明“保卫中华”心志的见证。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卓人月《词统》云:“忠愤之气,拂拂指端。”极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彩。周济《宋四家词选》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 。《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老《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深。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 :“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 :“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鹧鸪声声,其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耶?抑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一结悲凉无已。

云 :“《菩萨蛮 》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此词发抒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