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儿是成语吗_月下老儿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7 0
  1. 月老是什么意思?
  2. 月下老人 拼音
  3. 月下老人是什么意思?月下老人成语造句和典故

人物出处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的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略谓: 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这个在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

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下老儿是成语吗_月下老儿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家李复言的***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月老是什么意思?

月老的词语有:月下老人,老油条,月下老儿。

月老的词语有: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和事老。2:结构是、月(独体结构)老(半包围结构)。3:注音是、ㄩㄝ_ㄌㄠˇ。4:拼音是、yuèlǎo。

月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月老yuèlǎo。(1)月下老人;媒人。

二、引证解释

⒈犹言月光暗淡。引宋林逋《梅花》诗之二:“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宋李演《声声慢》词:“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_。”⒉即月下老人。参见“月下老人”。引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何须寻月老,则你是良媒。”《水浒传》第一_四回:“小子乘着吉日,特到此为月老。”明沉受先《三元记·谒相》:“赤绳_足前生定,月老姻书宿世缘。”清梁国正《温柔乡记》:“悦美少年,往往***止礼,胥听月老处分,即相与定情。”卢群《有这么一个地主》:“我这个月老,等着喝喜酒了呀!”

三、国语词典

月下老人的简称。参见「月下老人」条。词语翻译英语matchmaker,go-between,sameas法语VieillardsouslaLune

四、网络解释

月老(民俗人物)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家李复言的***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于月老的近义词

媒人媒妁

关于月老的诗词

《庚子祈雨蒋山赠月老》《寄别国清月老》《桃源忆故人·五台月老通三要》

关于月老的诗句

睡烟歌月老潺潺琼英斧碎非月老月老庭除白

关于月老的成语

月下老人活到老,学到老月下老儿人老心不老老皇历

关于月老的造句

1、这个中秋太疯狂了,月老竟给你牵红线了,广寒宫变成新房了,***给嫦娥当伴娘了,新郎你也官复原职,再任天篷元帅了。我不得不祝你:中秋快乐!

2、玉皇圣诞,诸神送福:财神送你八方财源广,福星送你福禄皆双全,老君送你平安又吉祥,月老送你爱情甜蜜蜜,玉皇大帝送你一辈子好福气。

3、美食好似月饼甜,美梦好似月儿圆,美酒好似月中泉,美貌好似嫦娥脸,月老连着好姻缘,蟾宫折挂待升迁,中秋佳节翘首盼,祝你快乐喜连连!

4、邱云没有打扰两个年轻人的离别,毕竟只是两个年轻人,根本不懂时间是一把杀猪刀,可以砍断月老亲自牵的红线。

5、霜降到,天神向你送祝福,寿星祝你:寿与天齐人安康!财神祝你:财源滚滚装满仓!月老祝你:爱情甜蜜万年长!愿你幸福安康!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月老的详细信息

月下老人 拼音

月老是指柴道煌,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在古代神话中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家李复言的***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县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韦固原来住的旅店题名为“定婚店”,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对于从前那种结婚一定要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来说,月老的婚姻观念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月老所代表的婚恋观: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他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

月下老人是什么意思?月下老人成语造句和典故

月下老人 拼音:yuè xià lǎo rén?

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

成语名称: 月下老人 yuè xià lǎo ré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月下老人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月下老人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月下老人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

[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韦固年轻时路过宋城;在月光下见一老人倚囊翻书。韦固问看什么书;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并说囊中有“赤绳”;暗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使他们成为夫妇。《老张的哲学》第二十八:“老龙怎么也不肯写婚书!他也有他的理由;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正音]?月;不能读作“yuē”。

[辨形]?老;不能写作“姥”。

[近义]? 媒妁之言 天配良缘

[用法]?多指媒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 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给他们一条“红绳"得以结良缘。

[成语故事]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百科解释如下: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主管人间婚嫁之事。相传唐朝时期韦固在宋城巧遇月下老人,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故事流传至今,使后人相信男女的结合乃月老牵起红绳加以撮合,因又称媒人们为月老。  

目录 ? 注音 ? 释义 ? 出处 ? 典源 ? 典故说明 ? 用法 ? 示例 ? 近义词 ? 传说 ? 婚恋命定观艺术化 ? 牵红丝确有其事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注音[回目录]

yuè xià lǎo rén

释义[回目录]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据沈复《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月老祠。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指媒人。

出处[回目录]

月下老人1

月下老人1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唐朝的韦固年青时路过宋城,见一老人在月光下倚囊而坐,手里在翻一本书。韦固问他是什么书,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又问囊中是什么东西,他说是赤绳,专门拴系夫妇两人的脚的,后来就称主管婚姻的神为月下老人或月老,同时也用作媒人的代称。

典源[回目录]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韦固少未取,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捡书,因问之。答曰:‘此幽明之书。’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回问囊中赤绳子,曰‘以此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典故说明[回目录]

唐朝时有个名叫韦固的人,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走出南店,看到斜月下有

月下老人3

月下老人3

一个老人靠着一个布袋,坐在阶梯上,借着月色看书,韦固便好奇地走近。老人告诉韦固,那书记载着天下男女的姻缘,布袋里的红绳,是用来系住有缘男女的脚,将来会结成夫妻。老人还告诉韦固,他的妻子是市场卖菜盲妇怀里的三岁小女孩。韦固听了很不高兴,觉得盲妇的小女孩根本配不上自己。韦固气得找人刺杀小女孩,但那人一时失手,只在小女孩眉心划了一刀。转眼过了十四年,韦固娶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美,只是眉间常贴着一片花子,连沐浴时都不曾拿掉。韦固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逼问妻子,妻子说:「小时候保母抱着我去市场时,被一个狂贼刺杀,留下一个刀痕,所以用花子遮盖。」韦固听了,突然想到十四年前的往事,便紧张地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妇人?」妻子答说:「是啊!」韦固惊讶不已,想到当年月下老人说的话,深觉男女的姻缘,果真是上天注定,没有人可以改变。此事传到宋城,宋城的地方官即将南店题为「定婚店」。因为故事中的月下老人正是掌管人间姻缘的人,所以后来「月下老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亦借指媒人。

 书证

 《水浒后传.第一二回》:「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红楼梦.第五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还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

用法[回目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媒人

 一、

 语义说明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使用类别用在「婚姻之神」的表述上。

 例句

 许多未婚男女到庙里祈求月下老人赐给美好姻缘。

 在民俗观念中,想要拥有美好的姻缘,就该向月下老人求助。

 他们相信这段姻缘是月下老人促成的,所以婚后特地来这间庙里还愿。

 经过一番波折,他们还是结成夫妇,冥冥之中或许真有月下老人从中撮合。

 二、

 语义说明指媒人。

 使用类别用在「婚姻媒人」的表述上。

 例句

 多亏了你这个月下老人,他们才能终成眷属。

 他们请了经理来当月下老人,撮合了这桩婚事。

 我们能够结为夫妇,真该好好感谢他这位月下老人的牵线。

 真是姻缘巧合,我在无意间扮演了月下老人,撮合这对新人。

示例[回目录]

老舍《老张的哲学》:“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一样。”

近义词[回目录]

媒妁之言、天配良缘

传说[回目录]

传说一 在神仙的家族中,有位专管人间婚姻的月下老人,传说,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

人事先用红绳系足选定的,所以民间多有给他塑像、立庙,以求佑护的。

 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且说这位月下老人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位名叫 韦固 的人,少年便丧父母,总想着早点完婚成个家,然而多处求婚,没有一次成功的。这—回他来到宋城,住在店中。同宿的客人,介绍他与前任清河司马潘防的**议婚,讲好次日早晨在店西边的龙兴寺门前与对方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这时,月儿将落,但月光还明亮,只见一位老人靠着背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儿检视文书。一瞧那文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识。韦固便好奇地问:“老伯您看的是什么书呀?我小时候也曾下过苦学功夫,字书没有不认识的,就连天竺的梵文也能够读懂,唯有这书是从来没见到过的,怎么回事呢?”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世间的书,你哪有机会看到?”韦固又问:“那么它是什么书呢?,”老人说:“幽冥界的书。”韦固问:“幽冥界的人,怎么会跑这儿来呢?”老人说:“并不是我不应当来,却是你出门太早,所以遇上了我。幽冥界的官吏,都各主管着人间的事,当然要常来人间了。又问:“那么您主管的是什么呢?”老人答:“天下人的婚姻簿子。”韦固听大喜,忙问:“我韦固孤身一人,愿早完婚娶,生下子嗣,十来年中多处求婚,都没有成功的。今天有人约我来商议向潘司马的**求婚,可以成功吗?”老人答:“机缘还没到。你的妻子,现刚刚三岁,要十七岁才进你家门。”韦固大失所望,顺便着问一句:“老伯背袋中装的是啥?”老人说:“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当地们坐下时,我便悄悄地给他们系上,那么,即使他们原生于仇敌之家,或者一贵一贱像天地悬隔,或者一方跑到天涯海角当差,或者吴地楚国不同乡,只要这绳—系,谁也逃不脱。你的脚,已系上那位的脚了,追求别的人有什么用处?”韦固又问:“那么我那妻子在哪里呢?她家是干何营生的?”答道:“这店北边卖菜陈婆子的女儿。”韦固说:“可以见一见吗?”老人说:“陈婆子曾经抱她到这儿卖菜。你跟我走,可以指给你看。”

 天大亮,想等的人不见来。老人便卷起书背上袋子走路,韦固赶紧跟上去,一路跟进菜市场,有个瞎了只眼的婆子,抱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一那女孩穿得破烂,模样儿也十分难看。老人指点他看说:“这就是你的夫人。”韦固一见不由大怒,说道:“我杀了她,行不行?!”老人说:“这人命中注定将享受爵禄,而且是靠了她,你才能封为县君的,怎么可以杀得了呢?”说完老人便消失了。

 韦固回店后,磨快—把小刀,交给他的仆人说:“你向来干练能办事,如替我将那女孩杀了,赏你一万。”仆人应允。第二天,仆人身藏小刀来到菜市,在人群中向女孩刺上一刀,整个集市轰动起来。仆人乘乱狂奔逃了回来。问:“刺中了没有?”仆人说:“本来想刺她心的。不想只刺中了眉心。”此后,韦固又多方求婚,仍然没一次成功的。

 十四年后,因为朝廷念其父生前有大功,任命韦固为相州参军。刺史王泰让韦固***治理刑狱,认为韦固有才干,便把女儿嫁给他。**年龄约十六七岁,容貌美丽,韦固极是满意。只是她眉间常贴着块花钿,就是洗脸时也不取下来。完婚年余,韦固再三问戴花钿的缘由,夫人才伤心流泪说:“我只是刺史的侄女,不是亲女儿。以往父亲曾做宋城县令,死在任上,当时我尚在襁褓中,母亲、哥哥又相继亡故。只在宋城南剩有一处庄田,和奶妈陈氏住在那儿。庄田离旅店近,每天卖蔬菜度日。陈氏怜悯我幼小,一刻也不愿分别,所以常抱着我上菜市。一天,被一丧心病狂的贼子刺了一刀,刀痕至今仍在,所以用花钿盖上。前七八年,叔叔到附近做官,我才跟他来这里,如今又把我当亲生女儿嫁给您。”韦固问:“陈氏—只眼是瞎的么?”夫人说:“是呀。你又怎么知道?”韦固坦白承认道:“刺你,是我指使的。”于是将前面发生的事,叙述一遍。夫妻二人经这番波折,更加相敬相爱。后来生下儿子韦鲲,做到镇守边关的雁门太守,王氏夫人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

 韦固的故事传开后,人们都知道有位神仙管人间婚姻的,只不知他姓甚名谁,只好称为“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他的神祠、塑像便在各地兴建起来。

传说二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间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件事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婚恋命定观艺术化[回目录]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录.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纪闻.王》),“人事固有前定”(《续定命录.韩泉》)。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其实,在李复言《续玄怪录.订婚店》之前,唐人***中还有类似的形象,戴孚《广异记.阎庚》云:

 仁亶见其视瞻非凡,谓庚自外持壶酒至,仁亶以酒先属客,客不敢受,固属之,因与合欢。酒酣欢甚,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

乃同房而宿。中夕,相问行礼,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绊男女脚。”仁亶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方信焉。

 这里自言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样是通过以袋中之绳“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男女姻缘。可见,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观念。世间男女之所以能成为夫妻,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绳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

牵红丝确有其事[回目录]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阎庚》中的地曹以绳系男女脚以订婚姻,是唐人命定观念在***中的形象化呈现,而这一男女脚的细绳,虽为于***家想象和虚构,也却堪称绝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仪式上拜天地父母时牵红带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渐演化而来。

 其实,在唐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已经有用绳相系的方式来选择配偶的记载。王仁裕《***天宝遗事》卷

上《牵红丝娶妇》条中所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即是此类: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

 此事《山堂肆考》等书亦载,张嘉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确定到底娶谁,便用红丝相系而牵的办法挑选,这就是所谓的“红丝结褵”。当然,此事实出于传闻(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有辩驳,可参看),然亦可见此类婚姻观念与习俗在民间的起源与演进。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30518.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