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身粉骨还是粉身碎骨_粉身碎骨里面的碎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9 0
  1. 粉骨碎身还是粉身碎骨
  2.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3. 石灰吟(于谦)是“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石灰吟》中是“粉骨碎身”,原句为“粉骨碎身浑不怕”。《石灰吟》是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表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石灰吟》原文

碎身粉骨还是粉身碎骨_粉身碎骨里面的碎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石灰吟》赏析

此诗托物言志,***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粉骨碎身还是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释义

已与权威书籍校验

[ fěn shēn suì gǔ ]

指死亡(有强 调的意味):为革命~也心甘。敌人胆敢来进攻,定叫他~。

百度汉语 组词填空一拍便知 立即打开

详细释义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

粉身碎骨8.7w 00:35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造句

1. 战士们向班长发誓,为了完成任务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2. 他情愿粉身碎骨,也不向敌人屈服。

3. 为了革命的事业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4. 江姐为了革命,宁愿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5. 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人终会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身碎骨。

6. 有骨气的中国人民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做汉奸。

7. 不少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粉身碎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8. 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卷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查看更多

近义词

不顾身 像出生入死 碎身粉骨 马革裹尸 粉身灰骨 碎身糜躯 陨身糜骨 碎首糜躯 杀身成仁 身首异处 与世长辞 出生入死 灰身粉骨 肝脑涂地 赴汤蹈火 碎骨粉身

成语接龙

接龙小游戏等你来挑战

骨鲠在喉 喉长气短 短褐穿结 结驷连骑 骑驴倒堕 查看更多

百科释义

报错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出自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二者中粉身碎骨更为规范。

1、粉骨碎身:“粉骨碎身”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表达同样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一般还是推荐使用“粉身碎骨”。在古文或者诗词中可能见到“粉骨碎身”的用法,寓意彻底的牺牲和毁灭。

2、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源自古代汉语,原意指身体被打得粉碎,常用来形容人的惨重牺牲或事物的彻底毁坏,比喻决心之大或意志之坚决。

石灰吟(于谦)是“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粉骨碎身

一、西湖三杰

西湖三杰是指岳飞、于谦和张苍水三人。三人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故称“西湖三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中兴抗金名将,著名抗金英雄;

于谦,明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明初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的指挥者,后被石亨,徐有贞等以“意欲”罪名。张苍水,名煌言,字玄著,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西湖青山碧水有幸,安葬了三位英雄。后被世人流传。

二、三杰简介

在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麓埋葬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和南山三台山脚下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两处墓祠遥相呼应,如双璧辉映,形成西湖南北两处胜景,故清代诗人袁枚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如果再算上张苍水,又被世人誉为“西湖三杰”。他们的命运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抗击外来的侵略,然而在***的封建社会,个人的命运似同草芥,即便他们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力挽狂澜,却无力扭转个人的悲剧,抵挡不住名、利、势、欲的暗算。

回想这样的诗句:“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结果张苍水求仁得仁,西湖上多了一个民族英雄之墓,西湖有了这三个英雄之墓,不仅使西湖山水生色,并且为民族增光,尤其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社会是需要一种精神传承的。

所以忠勇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保持和发扬光大。做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舍生取义而不悔,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如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想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发扬先祖优良传统,首先要记住,千锤万击也罢,烈火焚烧也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一定要坦然面对。正如在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对故乡小家的深爱激发起了人们对民族国家的厚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版本不同,这是古代以讹传讹的结果,很多诗都存在这种问题:)

 但具体分析下来,粉骨碎身浑不怕是正确的.理由有二

 1 教材是这个版本

 2 从平仄看,绝句第三句二四六三字的平仄应该和第二句相同,火是仄音,所以骨字应当是第三句第二个字,即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正确的

 青白是清白的误写,青白和清白在古代是通用的,应当以教材为基准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深山中开***出来的,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

 决心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情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保存在人间.

 [编辑本段]古诗今译: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 *** 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