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禅客,什么叫通儒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30 0
  1.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概括是什么?
  2. 儒林外史的故事
  3. 道字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李泌

南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李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生前在南岳隐居、受篆,仙逝后又魂归南岳,与南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外立世功,内修道法,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为人楷模。由于某种原因,史家对他有不同看法,《旧唐书·李泌传》说他为相以后“无足可称”,《太平广记》甚至把他的事迹列入“妖妄”类。这些看法是偏颇的,我们有责任对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地道的道士本色

通儒禅客,什么叫通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泌之所以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主要是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建树。但李泌与道教的联系则更早,而且他往往是以道士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的,因此,我们先谈他对道教的信仰。

据《邺侯外传》记载,在李泌还未出生时,就显示出了种种灵异。首先是一位异僧预言周氏(即李泌之母)的第三子(即李泌)当为帝王师。后来,“周氏既娠泌,凡三周年,方寤而生,泌生而发至于眉。先是,周每产必累日困惫,惟娩泌独无恙,由是小字为/顷”。在儿童时代,没有经过任何修炼的李泌竟然能站立在屏风上,或在

笼上行走,于是有一位道士见了就断言说:“年十五必白日升天。”白日升天就意味着离开人间去当神仙,当神仙虽然是件好事情,无奈继续留在人间的父母、亲人却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于是人神之间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邺侯外传》记载:“父母保惜,亲族怜爱,闻之,皆若有甚厄也。 …旦空中有异香之气,及音乐之声,李公之血属必迎骂之。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彩云挂于庭树。李公之亲爱乃多捣蒜齑,至数斛,伺

其异音、奇香至,潜令人登屋,以巨勺扬浓蒜泼之,香、乐遂散。”在这场争夺战中,李家最终赢得了胜利,虽然李泌白日升天的时日往后推迟了一些,但人间则多了一位造福国、民的李姓宰相。

后来,李泌在游衡山、嵩山时,“遇神仙桓***、羡门子、安期生先生降之,羽车幢节,流云神光,照灼山谷,将曙乃去,仍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且戒之曰:‘太上有命,以国祚中衰,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邺侯外传》)这段记载明显带有神话色彩,但也说明了李泌早年有过进山修道的经历。从此以后,李泌就长期绝粒食气,修黄老谷神之要。

李泌的父母于天宝十二年(753)前后去世,此后一段时间,李泌的主要兴趣就在于学道,《邺侯外传》说:“泌自丁家艰,无复名宦之冀,服气修道,周游名山,诣南岳张先生受篆,德宗追谥张为玄和先生。”根据这一记载,李泌虽然很早就在学道,但正式成为道士的事,还是发生在他生活于衡山期间o,因此我们说,李泌是一位衡山道士。

衡山学道期间,李泌还是吃了不少的苦,他“山居累年,夜为寇所害,投之深谷中。及明,乃攀援他径而出,为槁叶所藉,略无所损”(《邺侯外传》)。如果不是山谷中的枯叶厚,李泌差一点儿被摔死。多年学道,再加上天资聪颖,李泌在道术上很有成就,据说他能够多年不吃饭(绝粒),身轻如燕,而且能够让手指出气,这股气可以吹灭烛火。他的一些独特隐居方式也为后人所效仿:“泌每访隐选异,***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人至今效而为之,乃作《养和篇》,以献肃宗。”(《邺侯外传》)“(李泌)隐衡山,……尝取松谬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新唐书·李泌传》)这两条记载大同小异,都说明了李泌的养生方法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他创制的祭神方式,也为时人所接受:“泌又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至今行之。”(《邺侯外传》)应该说,李泌在当时的宗教界,是一位具有极大影响的人物。

关于李泌去世之后的情况,《邺侯外传》说:“是岁三月薨,赠太子太傅。是月中使林远于蓝关逆旅遇泌,单骑常服,言暂往衡山,话四朝之重遇,惨然久之而别。远到长安,方闻其薨。”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时人相信他死后成仙了,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地位是很高的。二是他最终选择了衡山作为自己的归宿,或者说是当时人认为他与衡山的缘分最深,故有此说。在衡山受篆,最后又仙归衡山,这说明了李泌一生的政治事业在朝廷,而宗教事业在衡山。

二、卓越的治国才能

李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下面,我们从哲学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在哲学方面,李泌反对命定论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记载,在建中元年(780),就有术士桑道茂上书德宗,说“陛下不出数年,暂有离宫之厄。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到了建中四年(783),德宗真的因兵变而逃往奉天。事后,德宗谈起此事时,认为这是命中注定,非人力可以改变。接着,李泌与德宗有一个精彩的对话:(李泌)对曰:“夫命者,已然之言。主相造命,不当言命。言命,则不复赏善罚恶矣。桀(误,应作纣)曰:‘我生不有命白天?’武王数纣曰:‘谓

已有天命。’君而言命,则桀、纣矣。”帝曰:“朕请不复言。”(《新唐

书,李泌传》)通过这段对话,可见李泌是一位头脑十分清醒的政治家,特别是在天命思想浓厚的古代,李泌的这一看法更为难得。他重人事、轻天命的思想是指导他政治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政治上,李泌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在他几岁大的时候,就曾当面批评名相张九龄不该喜欢“软美者”,让张九龄佩服得连呼他为“小友”(《新唐书·李泌传》)。他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善于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了这个集团的成败存亡。肃宗即位后,打算任英武多才的建宁王李谈为天下兵马元帅,而李泌力争,认为应该由其兄太子李豫(即代宗)担任此职。太子是虚名,元帅有实权,二者的分离势必会造成***的分裂。肃宗听取了李泌的建议。李谈遭谗被杀后,李泌又劝代宗追封他为帝(见《新唐

书·十一宗诸子列传》)。这些做法,既协调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又保证了***的统一。在克复二京后,李泌再一次协调了玄宗与肃宗的父子关系。当时,肃宗上奏避难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愿意再回东宫为太子,李泌断言玄宗不会回来了,当肃宗问起该怎么办时,“泌乃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玄宗接到第一次奏章后,果然说:“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新唐书·李泌传》)直到接到第二本奏章,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去当了“天子父”。因为玄宗知道,即便是儿子真心让位,那些功臣也不会愿意,权力交接的结果很可能会引起另一场,更何况自己已经老了。李泌可以说是洞察了各种政治关系和政治人物的心理,从而作出相应的恰当安排。

其次,李泌具有阔大的政治家胸怀。肃宗当太子时,权相李林甫多次陷害太子,使太子位几乎不保。肃宗即位后,便想复仇:“(肃宗)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旧怨,将内惭不怿,万一有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新唐书·李泌传》)李泌想尽办法,就是希望肃宗能够以一位心胸开阔的皇帝形象出现在臣民面前。他对别人这样要求,对自己也是如此。贞元三年(787),当李泌被任命为宰相时,他对皇上表态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臣无可报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二)这充分表现出一位宗教家、政治家的气度。

第三,反妥协,反割地,具有政治家的果敢作风。

建中四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紧接着,身为太尉、朔方节度使的李怀光亦反,再加上当时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德宗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于是就有大臣提出与李怀光妥协。这时,“李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新唐书·李泌传》)。李泌用带有文学浪漫色彩的方法十分清楚地分析了李怀光与朝廷的关系,说服了皇上,李怀光叛乱最终被平息。

对国内的悍将态度如此,对国外强敌的态度也如此。朱泚叛乱时,德宗曾向吐蕃人求援,并答应事成后把安西、北庭两块地方割让给吐蕃。后来,还是依靠唐军的力量击败了叛军,而吐蕃不仅不积极进兵,甚至连追击溃退叛军时也不卖力,而且还趁机把武功地区抢劫一空。平叛后,吐蕃派使者来要土地,德宗也已经同意,而李泌坚决反对,说:“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吐厥,皆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新唐书·李泌传》)李泌的意见合情合理,朝廷最终拒绝割让土地。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看到了李泌果敢坚强的一面,他不仅捍卫了朝廷的尊严,而且还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第四,具有传统士大夫的死节精神。

以上所举事例,都还没有直接涉及到李泌的个人利益,那么在关系到自身安危时,李泌又是如何表现呢?德宗立李诵(即顺宗)为太子,太子妃的母亲是郜国公主,郜国公主犯蛊媚罪被幽禁,此事自然牵连到了太子,于是德宗便有意废除对蛊媚事毫不知情的太子。对此,李泌反对的态度相当坚决,以至于德宗说:“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竟拿灭族来威胁李泌,而李泌执意更坚:“世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新唐书·李泌传》接着记载说:李泌“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泌毫不妥协,不顾全家性命,竟然与皇上争执达数十次之多,这种威武不屈的精神实为难得。

除上述外,李泌的政绩还很多,如调整官俸、裁减冗员、如何安置功臣等等,都能匡正时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军事方面,李泌的才能毫不逊色于他的政治才能。

在安史之乱、肃宗灵武即位之时,李泌就对国家命运作出了正确的预测:第一,叛军猖獗不—厂多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参与叛乱的多是异族人,而华人寥寥,这说明安史叛乱没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持;二是叛军把掠夺到的财物全部送回自己的偏居一隅的老巢范阳,可见叛军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第二,李泌为肃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扶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新唐书·李泌传》)李泌的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他反复告诫肃宗“无欲速”,要着眼于长久,目的是要把叛军赶出老巢,一网打尽,不留后患。开始,这一***也得到肃宗的认可,但后来肃宗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从而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李泌的这段谈话可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位谋略家都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泌还写了一篇《议复府兵制》,希望能够恢复原有的府兵制,以便从根本上遏止军阀割据。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数十年后,杜牧在《原十六卫》中又一次提出这一问题。在经济方面,虽然李泌没有直接经管过国家财务,但也显示了一定的才能。

在古代,漕运是国家大事,也是难事。在任陕虢观察使期间,李泌挖山开路,以便饷漕。由于此事极大地改善了京师的粮食供应,李泌被升迁为检校礼部尚书。任相后,大力改革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弊端,《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时方镇私献于帝,岁凡五十万缗,其后稍损至三十万,帝以用度乏问泌,泌请天下供钱岁百万给宫中,劝不受私献。凡诏旨须索,即代两税,则方镇可以行法,天下纾矣。”这些改革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总之,李泌在政治上是成功的,当时人柳砒就说:“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新唐书·李泌传》)把李泌同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偶像鲁连、范蠡相提并论,这一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三、机智的处世态度

我们说李泌的处世态度十分机智,充分地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宗教家的高超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该仕则仕,该隐则隐,实践了道家的“无我”精神和儒家的“无可无不可”态度。

不固执己见,适应客观形势以做到出处自由,这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而李泌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综合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知道李泌至少有四次因各种原因离开权力的中心——朝廷:

第一次发生在玄宗天宝年间,当时隐居嵩山的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受到玄宗的重视,“令待诏翰林,仍东宫供奉”。然而却遭到杨国忠的嫉恨,说李泌曾写《感遇诗》讽刺朝政,结果李泌被送往蕲春郡(今湖北省蕲春县)安置,而李泌干脆脱离了官府,“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旧唐书·李泌传》)。

第二次大约发生于肃宗至德末、乾元初。自从肃宗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旧唐书·李泌传》说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正是这种与皇上极为亲密的关系,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收复京师后,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也由于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进衡山修道,“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新唐书·李泌传》)。

第三次发生在代宗大历年间。代宗刚一即位,就马上把李泌从衡山召进京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并勉强他吃肉,还为他娶朔方故留后李@的甥女为妻。当时的权相元载认为李泌不肯依附自己,留在朝廷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此时刚好江西观察使魏少游请朝廷为他派去一些僚佐,于是元载就盛称李泌有才,可担任此任,于是就在重用人才的名义下把李泌赶出了朝廷。顺便要提到的是,元载是一位靠应试老、庄、列、文起家的文人,却容不得同道。第四次则大约发生于代宗大历末、建中初。大历十二年(777),元载被诛,李泌又被召回,却再一次受到常衮的排斥,先让李泌到澧朗峡(在今湖南省澧县)当团练使,不久,又调任杭州刺史。

实际上,李泌还有第五次离京的经历。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身处危难的德宗又把李泌召到身边。这一次,李泌在朝廷也仅呆了两年,至贞元元年(785),又被任命为陕虢观察使。观察使的地位比较高,所以不能被视为受到排挤。到了贞元三年(787),李泌才回到朝廷,当上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邺侯。贞元五年(789),一代奇才李泌去世。

四次被排挤出朝廷,又四次回到朝廷,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屡蹶屡起的原因,主要得力于他恰当的处世方法和豁达的心态。每次被赶出朝廷,虽然我们不敢断定他就没有怨心,但我们的确没有听到他的怨言,这是他没有受到进一步迫害、能够东山再起的根本保证。李泌先后五次入京为官,除前两次为主动人京外(第二次肃宗曾召李泌,李未接到诏书

即起身赴行在),后三次都是被召,这说明李已经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李泌还做到了儒家所提倡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心养性,出处都过得十分充实,心情都很平静。如果他整天都在怨天尤人、满腹忧愁,为自己的不平遭遇愤愤不平,他的身体大概也无法坚持到位极人臣的那一天。李泌对待个人进退荣辱的平静心态,对今人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二,随时随地牢记并显示自己的布衣、道士的身份,以此来避害全身。

李泌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事的战乱时代;他所处的朝廷,是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如何在这个异常复杂的环境中保全自己,是当时每一个人,特别是当权者都要遇到的问题。前文提到的曾排挤过李泌的杨国忠、李辅国;元载都曾权倾一时,后又都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李泌用来保全自己的方法,首先是在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新唐书·李泌传》记载:“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人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李泌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

在进***力中心之后,李泌则时刻以世外神仙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诞的形式宣示于众。《唐国史补》卷上记载:“李相泌以虚诞自任。尝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有人遗美酒

一植,会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倾之未毕,阍者云:‘某侍郎取榼子。’泌命倒还之,略无怍色。”有如此政治才能的李泌竟然荒诞到了这种地步,特别是当谎言揭穿后,李泌竟然能够泰然处之,毫无愧色,令人不可思议。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对李泌的为相,“时论不以为惬”(引日唐书·李泌传》),“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有谋略”与“好谈神仙诡诞”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真正明智的人是不会陷于诡诞之谈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好谈神仙诡诞”正是李泌“有谋略”的一个表现,欧阳修、宋祁等人就看到了这一点:“德宗晚好神鬼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新唐书·李泌传》赞语)说李泌是***借神怪以自助,这当然有道理,古代有数不清的政治家以神鬼设教,而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泌处处表现出神仙家的本色,让同僚们清楚,自己的根本兴趣不在于人间,而在于仙界,这样—来,与世俗人就会少几分摩擦,自己也就多几分安全。我们这样讲并非全是猜测,《邺侯外传》记载:“(李泌)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为陛下帏幄运筹,

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李泌反复强调自己是“绝粒无家”的世外人,不争名夺利,或者说世俗名利对自己无用,这样讲无非是要包括皇帝在内的名利之人不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竞争对手。以世外人的身份参与世内的政治活动,是李泌全身的策略。事实上也是如此,肃宗听了这番话以后,对他更加放心,并且不久就满足了李泌枕天子膝睡一觉的愿望。《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还记载,李泌早就与肃宗有约:“俟

平京师,则去还山。”收复京师之后,李泌不顾肃宗的真诚挽留,坚决到南岳当道士去厂。

第三,以谦退处世。

以谦退的态度处世,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六十七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四十四章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李泌深知这一点。《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德宗要授予他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而李泌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只要“学士”头衔。后来被授予“大学士”头衔的人也多引李泌为例,不敢称“大”。在金钱方面,李泌更是如此。时期,朝廷赏赐百官的物品“皆三损二”,后来稍稍安定,“帝使还旧封。于是李晟、马燧、浑碱各食实封,悉让送泌,泌不纳”(《新唐书·李泌传》)。李泌能够在名利面前保持着一种谦让态度,这是他处世精明的又一表现。

有关李泌的谦退态度,时人也已看出,《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记载:“上谓泌曰:‘卿昔在灵武,已应为此官,卿自退让。…可见,李泌的“退让”态度给当时的君臣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四、早慧的文学奇才

李泌家世代重视读书教育,据《邺侯家传》说,李泌的父亲李承休聚书两万余卷,并告诫子孙不得让这些图书出门,如有求读者,可在别院阅读、供馔。这些图书至少保留到了李泌的儿子李繁的时候。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行年余五十,出守数已六。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送行过沪水,东望不转目。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这里说的邺侯是指李繁,李繁当时为随州刺史。这首诗说明了当时李家的藏书天下闻名,甚至有人从京城跑到李家去借阅。同时也说明了一代文宗韩愈与李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李泌自然受益不浅。李泌生于唐玄宗***十年(722),***十六年(728),刚刚七岁的李泌就能为文赋诗,一次儒、道、释三教学者聚会,玄宗把他也召人宫中,而此时的李泌就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征服了与会的君臣。《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如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张说是当时一位才华横溢的名诗人,被时人称为“燕许大手笔”,他与李泌的这两首小诗都是即兴之作,相比之下,七岁李泌的作品在立意方面远远超过已经五十多岁的张说的作品。也难怪诗成后,“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新唐书·李泌传》)其后,重臣张九龄、严挺之等对他都非常器重。七岁儿童即受到朝廷君臣的一致重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十七岁时,李泌写了另外——首诗歌《长歌行》:“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1——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可以说,李泌在十七岁时,就为自己设计好了一生,那就是要么学道成仙,要么建功立业。而事实上,李泌的一生也确实是在这两条路上徘徊。据《邺侯外传》说,此诗写成后,流传很广,因为诗歌中表露的志向十分明显,所以张九龄告诫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后十分感动,“尔后为文,不复自言”。

据史书记载,李泌“尤工于诗”(《旧唐书·李泌传》),所写诗文很多,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明心论》、《养和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感遇诗》等等,《旧唐书·李泌传》说他“有文集二十卷”。

李泌与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著名诗人顾况就曾拜李泌为师:“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唐才子传·顾况》)

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老子》,晚年又参修国史。以上我们所举的文章,有——些即属于学术著作。

综李泌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也是成功的一生。引日唐书》对李泌评价不高,但《新唐书》已改变了这一观点,认为“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当然,这段话在赞美的同时还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新、旧《唐书》都是由儒生写的。如果作者能够跳出三教的藩篱,从更高的文化角度去审视李泌,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去理解李泌的一番苦心,那么他们对李泌的评价肯定会更高一些。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概括是什么?

1. 关于布袋戏诗句

关于布袋戏诗句 1.霹雳布袋戏全部人物诗号

一页书 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

佛剑分说 诗号: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佛剑之路,不由分说。

殊十二 诗号:自古圣王有十命,一命天,一命地,一命生死,一命江山,命忏有七,朱笔箓魂,繁华眨眼,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最光阴诗号:蹉跎错,消磨过,最是光阴化浮沫 .靖沧浪诗号:风横万里狼烟,尘嚣怒卷,世路茫然

终归古道沉眠,云波浩瀚,洗越苍天。

扩展资料:

霹雳布袋戏,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名,由“十车书”黄强华职司编剧、由“八音才子”黄文择统筹口白 ,以年《霹雳城》为创始,不过大家所熟悉的霹雳布袋戏,是指1988年开始播出的《霹雳金光》,剧情以霹雳三大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百世经纶一页书、刀狂剑痴叶小钗作为主线而衍生发展的天下武林故事。

剧情以魔幻为主,剧集之间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霹雳系列从《霹雳金光》、《霹雳眼》、《霹雳至尊》三部作品开始,到2015年上档的《霹雳狼烟之九轮燎原》已播出超过两千余集,为霹雳国际多媒体的主干布袋戏。

霹雳布袋戏以剧集系列的区隔作为剧情联贯的基础,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千,播出迄今剧集集数最少的,是只有六集的《霹雳外传之叶小钗***》剧集系列,而集数最多是六十集的《霹雳狂刀》剧集系列。 其中剧集《霹雳九皇座》的导演王嘉祥荣获2005年台湾金钟奖“戏剧类导演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霹雳布袋戏。

2.含有霹雳的诗句

摘录《霹雳布袋戏》中的一些诗词,供你参考。

傲笑红尘 :

半涉浊流半席清,倚筝闲吟广陵文,

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

佾云 :

拂长剑,寄白云,一生一爱一瓢饮;

舞秋月,佾江风,也是疏狂也任真。

欲苍穹 :

忘心无我欲沈醉,情游天涯笑苍穹;

潮浪不识刀中趣,卧看浊世现云踪 。

叶小钗(.刀狂剑痴):

征衣红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

剑痴刀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

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蜀道行.( 侠刀 ):

啸引九霄伏龙起,愁披天地剑霜吟,

今朝鹏翼盖古今,一论侠刀蜀道行。

隐於瀑布下:

逍遥人,行义子,半生豪气半生情;

步风云,饮九霄,一任清狂一任心。

於回忆中:

干戈止,秋水清泓苍龙隐;

武者风,天地一睨任吾行。

祭师:

昔承膝下子,长待娱亲师,

阴雨没昏阳,欲养已亡辞。

3.霹雳布袋戏全部人物诗号

三教顶峰 佛剑分说: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剑子仙迹:何须剑道争锋?千人指,万人封;可问江湖顶峰,三尺秋水尘不染,天下无双。 疏楼龙宿:华阳初上鸿门红,疏楼更迭,龙麟不减风***;紫金箫,白玉琴,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药师慕少艾:少年无端爱风流,老来闲赋万事休。万丈动名孤身外,百世经纬一樽中。

少时听琴楼台上,引觞歌啸眷疏狂。不信江湖催人老,皇图笑谈逐尘浪。

日月星三才子 日才子·清香白莲素还真: 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月才子·脱俗仙子谈无欲: 真神真圣亦真仙,通儒通道是通贤,脑中***用不尽,统辖文武半边天。

星才子·无忌天子: 书剑同修百十年,非非是是千万千,日移月换孤星在,人间随处一片天。 霹雳F4 羽人非獍:羽化非是重生,而是死亡的变形。

燕归人:飒风沾、问途寒,谁与共饮,谁敢挡关?燕戟归命人不还。 愁落暗尘:风起了,蝉鸣了,你听到了吗?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奈落之夜·宵:无情者伤人命,伤人者不留命。 傲笑红尘:半涉浊流半席清,倚筝闲吟广陵文,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 号昆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鹿王泊寒波: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 断雁西风:断雁西风刀下论,豪杰何需雌雄分;世路不平谁来扶,天生吾来男儿恨。

残林之主:名剑俱坏,英雄安在,繁华几时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东家方起西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成,也是天地哀,败,也是天地哀。

脑还颠:颠倒头讲,清心也可以,也可以清心,以心清也可,心也可以清。 鬼梁天下:天下无寒士,一庇俱欢颜;杯锺千万客,谈笑情义间。

任沉浮:天涯一杯酒,欲饮世情殊;扁舟心不系,江影任沉浮。 炎魔旱魃:杀一个强者,比杀一个王者来得***。

云人.练峨嵋:山为萍,云为涛,绝逸红尘任滔滔。云霞争变,风雨横天,绝逸清坐,一榻沧然。

云飘渺.蔺无双:白云萍山不相逢,人间天上两稀微;黑河潮浪封明月,不见峨嵋蔺不归。 白云萍山不相逢,人间天上两稀微;黑河再现明月锋,不见峨嵋蔺不归。

白云萍山不相逢,人间天上两稀微;黑河再现明月锋,无双誓雪峨眉恨。 白云萍山不相逢,人间天上两稀微;黑河再现明月锋,不雪此仇蔺不归。

狂龙一声笑:试问天下谁为狂?唯吾傲视武林空。一笑翻动江湖浪,狂龙出关堪称王。

无悼一人庸: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弦首苍:倚筝天波观浩渺,苍音掀涛洗星辰;白虹贯日扫魔荡,明玥当空照古今。 九方墀:捻筝一脉定天心,玄道乾元修圣真。

一步莲华:一步一罪化,一步一莲华。 善法天子:佛魔双界分,人间劫纷纷;善法降甘霖,苦海现佛尊。

一页书: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 净琉璃菩萨:菩提明心,拈花一笑,琉璃苇渡。

凌沧水:古林郁幽沧水摇,桐花飞絮如霰飘;一箪食、一瓢饮,枕肱卧石正逍遥。 紫宫太一:天地玄妙无尽藏,星辰引渡一点光。

秦***仙:众生云云难貌相,海水滔滔难斗量;平凡不识平凡客,世情百态掌握中。 阴尸人:乞丐戴草自称侯,白白落下一块银;撕破缘份丝作东,失恋无人欠头工。

业途灵:千山万领吾独行,千军万马吾不惊;千招万式吾独练,千万身价业途灵。 悟僧:七重台上,百年参机;一语道破,悟僧痴迷。

腾风无踪:壮志凌云伐长空,漂泊天涯问侠踪。今,一夜千里;明,笑对苍穹。

飘舟神隐:飘舟藐天地,神隐不知处。 莫召奴:有心,无心,心在人间;多情,薄情,情系江湖。

东方鼎立:天无二日,惟吾旷照,东方不落,鼎立不摇。 丹枫公孙月:挂剑乐不问,江湖山水深,灵山忘情月,天涯宦游人。

蝴蝶君:坏人有坏人的气魄,规矩有规矩的眉角;杀手有杀手的角度,游戏有游戏的魅力。昨日尚为你画眉,今日汝与君殇别;虽然黄金爱如命,蝴蝶更恋月中影。

蝶君十二恨: 一恨才人无行,二恨红颜薄情,三恨男儿真痴,四恨无肝无肺,七恨世态炎冷,六恨情字误人,爱到惨死,八恨骂不下心,九恨恨不彻底,十恨打她痛我,十一恨舍不得打,十二恨蝴蝶应该:心事那没讲出来,有谁人能知。 圣踪:不染天下不染尘,半分形迹半分踪,圣贤不过笼中影,身游潇洒文武风。

六丑废人:识无用之用,通无能之能,了无道之道,化无极之极。 情杀:留情不留命,留命伤感情。

章袤君: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幽幽,恍惚使人愁;经年旧时人,今非昨,竟成各,挥剑断红袖。 醉花月:世无花月美人,不愿此生世界;能尝美酒珍馐,何妨醉死梦乡。

骨萧:一生无梦一声笑,一步情天一步遥。 剑邪:不问顶峰又为何,俯瞰天穹不是高。

人邪:杀诫半斜影,剑风不留人。 月无波:眼盲心不盲,心盲眼何用? 天险刀藏:狂喜狂悲,无可名状;恨生恨死,无可名招。

醒恶者:黜圣贤之本元,了人心之黑暗,醒万恶之端芽,掌天下之光明。 倾君怜: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继断离:死结解不死,断续断不离,世道乱。

4.求霹雳布袋戏人物诗号

半神半圣亦半仙 全儒全道是全贤 脑中真书藏万卷 掌握文武半边天 毫霜掷罢倚天寒 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 药方只贩古时丹 广四海 游九洲 风远白云秋 立苍茫 骋远志 徜徉天地意 真神真圣亦真仙 通儒通道是通贤 脑中***用不尽 统辖文武半边天 唯有人心相对间 咫尺之情不能料 平生进退如飙风 一睨人才天下空 独向苍天横冷剑 何必生我惭英雄 万里黄沙不见僧 狂风暴雨掩儒生 三教原本道为首 焉能平坐共齐名 道临天下化万物 佛慈照世渡众生 儒晖千古传薪火 三教同心天地行 无恶无善是圣人 善多恶少是贤人 善少恶多是庸人 有恶无善是小人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园即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世事如棋 乾坤莫测 笑尽英雄吾身舍利 具受无量 百千苦行 捐舍身命 为利众生 受诸菩提 欲海浮沉名利争石光电火步此生红尘情事挥不尽观世不笑是痴人爱落红尘心已死 持刀抱剑了一生 有心无心 心在人间 多情薄情 情系江湖 朝真暮伪谁能辨 智愚永是两公平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语封侯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 半生闲隐今终止 一步江湖无尽期 半涉浊流半席清 倚筝闲吟广陵文 寒剑默听君子意 傲视人间笑红尘骑鹿走崎路 路不平 鹿颠行 人心难安定 太上忘情 其下不及情 情之所锺 正在我辈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与生俱来人中首 唯我与天同齐寿 双脚踼翻尘世浪 一肩担尽古今愁一恨才人无行二恨红颜薄命三恨江浪不息四恨世态炎凉 五恨月台易漏 六恨兰叶多焦七恨河豚甚毒八恨架花生刺九恨夏夜有蚊 十恨薜萝藏虺 十一恨未食败果 十二恨天下无敌 独上高岭闻残风 为谁寒露立千宵寒霜夜冷宿江客 谈笑拨弦步风中 玲珑曲韵随手起 瑶光声色谱乐章白发三千横世态 玉骨冰心纵苍穹 风节自古如残照 青袍一舞笑人庸身藏风云心无尘 古今圣贤谁为邻 一笑横江挂书剑 九重天外卧龙深拂长剑 寄白云 一生一爱一瓢饮舞秋月佾江风也是疏狂也任真拂天光 照汗青 一步人生终是谜 石中火 梦中身 羽扇逍遥也风流临芳一笑 春秋红颜点朱雀 绘影千姿 翠色江山入丹青 难为知己 半生飘零愁是雨 难为手足 一梦吹醒江无云 凌驾玄武九天翔 智谋非凡名声扬 尘世浊浪不沾足 心倾竹音识长才梦里非梦断肠魂 黄梁犹却武林途 豪情一朝风云起 英雄血洒江湖路义魄剑胆唯印心 英雄无奈是多情 雨泣风狂两般真 独立俨若第一人莫探风翊朱雀火 东陵江里神龙踪 丹青一笔伏白虎 玄武非凡谁争锋拂天光 照汗青 一步人生终不悔石中火 梦中身 羽扇逍遥任风流风拂急云拨*** 日月天光照汗青 拂天光 照汗青 一步人生终是谜石中火 梦中身 羽扇轻摇任风流飒风沾 问途寒谁与共饮 谁敢挡关燕戟归命 人不还古墓得不到满足,天堂容不下真相;地狱管不住狂傲,人间止不了卑微。圣界因吾而降生 少年无端爱风流,老来闲赋万事休。万丈动名孤身外,百世经纬一樽中。少时听琴楼台上,引觞歌啸眷疏狂。不信江湖催人老,皇图笑谈逐尘浪。《笑梦风尘》山渺渺 云渺渺八方风雨止今宵 情渺渺 仇渺渺 风尘一梦任逍遥江波啸 烽烟招兴来病酒罢琴箫 世情笑 人寂寥 壮怀谁留向晚照羽化非是重生,而是死亡的变形。无情者伤人命,伤人者不留命。(其实这应该是二哥的出场诗吧……)名剑俱坏,英雄安在,繁华几时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东家方起西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成,也是天地哀,败,也是天地哀。颠倒头讲,清心也可以,也可以清心,以心清也可,心也可以清。天涯一杯酒,欲饮世情殊;扁舟心不系,江影任沉浮。山为萍,云为涛,绝逸红尘任滔滔。云霞争变,风雨横天,绝逸清坐,一榻沧然。白云萍山不相逢,人间天上两稀微;黑河潮浪封明月,不见峨嵋蔺不归。倚筝天波观浩渺,苍音掀涛洗星辰;白虹贯日扫魔荡,明玥当空照古今。七重台上,百年参机;一语道破,悟僧痴迷。挂剑乐不问,江湖山水深,灵山忘情月,天涯宦游人。坏人有坏人的气魄,规矩有规矩的眉角;杀手有杀手的角度,游戏有游戏的魅力。蝶君十二恨: 一恨才人无行,二恨红颜薄情,三恨男儿真痴,四恨无肝无肺, 七恨世态炎冷,六恨情字误人,爱到惨死,八恨骂不下心,九恨恨不彻底, 十恨打她痛我,十一恨舍不得打,十二恨蝴蝶应该:心事那没讲出来,有谁人能知。不染天下不染尘,半分形迹半分踪,圣贤不过笼中影,身游潇洒文武风。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

求霹雳布袋戏人物诗号凌星**院

5.霹雳布袋戏里面人物角色的诗号,越多越好,谢谢道友

赭杉军:脱俗升华道心启,赭霞紫微满涛嵩。

墨尘音:凝空心,法常住,道魔消长扰纷纷!百体流形,唯灭动心,十指道弦洗世尘。释云生:一曲、一调,流水吟;清风、绿竹,伴古琴。

指拨千古叠叠音,振扬天下茫茫心。苏苓:绿竹挽溪流,玄云散重阴;青灯风雨夜,白首故人心。

伏龙先生:天涯无岁月,歧路有风尘;百年浑似醉,是非一片云。绝凌笙:天涯世情何处澹,幽峦缈峰向人闲。

黑狗兄:头顶十丈天,心荡百万年;诸事莫言悔,快乐似神仙。恨长风:山关留痕忘岁月,独少一剑恨天涯!凤凰鸣: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回首不入烽云。

卧佛:苦海无边,欲醒还眠,千程如梦,一枕悠然。佛公子: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吾自生来不蔽体,摘下云霓作僧衣。

帝鹏:口头禅:放肆!无礼!大胆!六铢衣:身披六铢衣,御宇藏真理,云中封神路,紫微降天启。笑剑钝:鹏搏九万,腰缠万贯,扬州鹤背骑来惯。

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慕容情:无心亦心,自在观真,薄情非情,醉饮太平。惜夫人:水晶廉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戢武王:太初之杀,戢武;混沌之戮,弭兵。

儒林外史的故事

第十一回鲁**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鲁编修把**当作男儿看待教其四书五经八股,**也聪明,学得很好,只可惜是个女儿身中不得状元,本想着这位姑爷入赘可了了父女的心愿,没想到这位蘧公孙却对科举功名一点不感兴趣,并认为这是“俗事”不耐烦做,把**和鲁编修搞得很郁闷。

到了过年正月,蘧公孙到娄府吃家宴,邹吉甫的到来让娄公子想起了先前一直没见到的杨执中,过了几日就上杨执中家来拜会并结交,并准备把自己的隐士朋友介绍给娄公子们。

鲁**就是《儒林外史》中的宝钗。鲁编修膝下无子,拿女儿***充男儿教养的方式是教她写八股文,正规延师教学,又亲自课女:“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鲁**聪慧又好学,只可惜不像《女驸马》里戏说的那样可以易装进考场、“皇榜中状元”。她同宝钗、湘云一样,希望夫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也有才学。

诗词歌赋并非拿不出手——闲来无事她能教丫环做诗取乐,只不过觉得这些“原不是分内之事”。万没想到,八股爱好者鲁编修看走了眼,觅得的乘龙快婿蘧公孙竟是与宝玉一样,空有好皮囊,视钻研应试的时文为大俗,弄得父女俩好不郁闷。

道字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 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铺了,食盒打开。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戴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回来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各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看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而今在河南做知县。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干鹿肉来见惠,这一盘就是了。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遏晋谒危老先生。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斋 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戴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径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 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定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秤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 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忙去敲门。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早晨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回来。”翟买办道:“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那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不知在那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说话之间,知县轿子已到。翟买办跪在轿前禀道:“小的传王冕,不在家里。请老爷龙驾到公馆里略坐一坐,小的再去传。”扶着轿子过王冕屋后来。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塘边那一望无际的几顷田地;又有一座山,虽不甚大,却青葱,树木堆满山上。约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还听得见。知县正走着,远远的有个牧童倒骑水牯牛,从山嘴边转了过来。翟买办赶上去,问道:“秦小二汉,你看见你隔壁的王老大牵了牛在那里饮水哩?”小二道:“王大叔么?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亲家家吃酒去了。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赶了来家。”翟买办如此这般禀了知县。知县变着脸道:“既然如此,不必进公馆了!即回衙门去罢!”时知县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来责惩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处置他也不迟。知县去了。斋 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秦老道:“这也说得有理。况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虽有才学,谁人是识得你的?此番到大邦去处,或者走出些遇合来,也不可知。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谢了秦老。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秦老手拿灯笼,站着看着他走,走的望不着了,方才回去。知 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这山东虽是近北省分,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王冕到了此处,盘费用尽了,只得租个小庵门面屋,卖卜测字,也画两张没骨的花卉贴在那里,卖与过往的人。每日问卜卖画,倒也挤个不开。 弹指间,过了半年光景。济南府里有几个俗财主,也爱王冕的画,时常要买,又自己不来,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叫,闹的王冕不得安稳。王冕心不耐烦,就画了一条大牛贴在那里,又题几句诗在上,含着讥刺,也怕从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个地方。 那日清早,才坐在那里,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也有挑着锅的,也有箩担内挑着孩子的,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过去一阵,又是一阵,把街上都塞满了;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问其所为,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王冕见此光景,过意不去,叹了一口气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了。我还在这里做甚么?”将些散碎银子收拾好了,拴束行李仍旧回家。 入了浙江境,才打听得危素已还朝了,时知县也升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见母亲。看见母亲康健如常,心中欢喜。母亲又向他说秦老许多好处。他慌忙打开行李,取出一匹茧绸、一包耿饼,拿过去拜谢秦老。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自此,王冕依旧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一日母亲吩咐王冕道:“我眼见得不济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王冕哭着应诺。他母亲奄奄一息,归天去了。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又亏秦老一力帮衬,制备衣衾棺椁。王冕负土成坟,三年苫块,不必细说。 到了服阕之后,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就大乱了。方国珍据了浙江,张士诚据了苏州,陈友谅据了湖广,都是些草窃的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阳,得了金陵,立为吴王,乃是王者之师。提兵破了方国珍,号令全浙,乡村镇市并无骚扰。古 一日,日中时分,王冕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只见十几骑马,竟投他村里来。为头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净面皮,三绺髭须,真有龙凤之表!那人到门首下了马,向王冕施礼道:“动问一声,那里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来晋谒。”吩咐从人都下了马,屯在外边,把马都系在湖边柳树上。那人独和王冕携手进到屋里,分宾主施礼坐下。王冕道:“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僻所在?”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号滁阳王,而今据有金陵,称为吴王的便是。因平方国珍到此,特来拜访先生。”王冕道:“乡民肉眼不识,原来就是王爷。但乡民一介愚人,怎敢劳王爷贵步?”吴王道:“孤是一个粗卤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来拜访,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后,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不见方国珍么?”吴王叹息,点头称善。两人促膝谈到日暮。那些从者都带有干粮。王冕自到厨下,烙了一斤面饼,炒了一盘韭菜,自捧出来陪着,吴王吃了,称谢教诲,上马去了。这日,秦老进城回来,问及此事,王冕也不曾说就是吴王,只说是军中一个将官,向年在山东相识的,故此来看我一看。说着就罢了。 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天下一统,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乡村人各各安居乐业。到了洪武四年,秦老又进城里,回来向王冕道:“危老爷已自问了罪,发在和州去了。我带了一本邸抄来与你看。”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太祖大怒,发往和州守余阙墓去了。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说着,天色晚了下来。 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少顷,风声略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有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当夜收拾家伙,各自歇息。 自此以后,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初时不在意里,后来渐渐说的多了。王冕并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连夜逃往会稽山中。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诏书,带领许多人,将着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那官与他施礼。秦老让到草堂坐下。那官问道:“王冕先生就在这庄上么?而今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下官特地捧诏而来。”秦老道:“他虽是这里人,只是久矣不知去向了。”秦老献过了茶,领那官员走到王冕家,推开了门,见蛸满室,蓬蒿满径,知是果然去得久了。那官咨嗟叹息了一回,仍旧捧诏回旨去了。 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寿终于家。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着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

1. 有没有关于“道”字的古文

道路: 道,所行道也。

——《说文》一达谓之道。——《尔雅》道坦坦。

——《易·履》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

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老子》五十三章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史记·项羽本纪》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道德,道义、正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道教的教义〖Taoi *** 'sdoctrine〗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

——《世说新语·赏誉》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线条或细长的痕迹〖line〗。

如:画一条斜道儿路程;行程〖journey〗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方式,方法;技能〖way;method〗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晁错《论贵粟疏》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策之不以其道。

——唐·韩愈《杂说》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水流通行的途径〖course;river〗。

如:河道;水道地域的区划名〖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

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

如“凤庐道”学术或宗教教义〖doctrine;reason;law〗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law〗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方向;志向〖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又如:志同道合 道dào动说,讲〖say;talk;speak〗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表示〖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取道,经过〖via;bywayof〗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史记·项羽本纪》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如:道经(路过)引导,疏导〖guide〗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易·系辞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论语·为政》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

——《管子·牧民》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料;想,以为〖think〗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

——《水浒传》介从,由〖by〗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道德dàodé〖morals;ethics〗∶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道:正气。魔:邪气。

本是佛家告诫信徒勿受外界诱惑之语。意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后比喻为正义而奋斗,必定会受到势力的巨大压力。

也比喻有了成就以后,困难会更多。又比喻新事物兴起,不久又会有更新的超出其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初刻拍案惊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钷认家。——《西游记》。

2. 帮帮忙讲解一下文言文中的“道”字和“得”字的意思,越详细越好

道 1、路。

《史记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活用为动词,意为赶路。

如:《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晨夜兼道。) 2、路程:《荀子 修身》:道虽迩(近),不行不至。

3、方法,措施。《论语 里仁》:(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占有)也。

韩愈《马说》:策之不以其道。 贾谊《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

4、规律,道理。《庄子 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引伸为道德,道义。《孟子 公孙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史记 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5、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

《老子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 后来指道家,道教。如:学道;道家。

6、主张,思想,学说。《论语 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益慕圣贤之道。 引伸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刘开《问说》:就有道而正也。 7、从,由。

《管子 禁藏》: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都由君主开始。)

8、说、讲。《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9、读第三声,引导。《汉书 张骞传》:唯王使人道我。

(希望王派人引导我。) 10、读第三声,通,疏导。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决一个小口子,疏导河水。)

上面7、8两项的“道”后来写作“导”(繁体是“道”下加“寸”)。 11、量词。

元稹《望喜驿》:一道月光横枕前。 12、古代行政区域名。

得 1、得到,获得,与“失”相对。《孙子兵法 军争》:不用乡(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对,正确,指事情做对了。

如:古今之得失。 事情之得失。

3、得意,满足。《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自得,自以为得意。) 王羲之《兰亭序》: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4、贪求,贪得。《论语 季氏》:戒之在得。

5、能够,可以,表示情况允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6、表示完成。

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实现,达到。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通“德”,感激。《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收获,名词。

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10、合适,融洽,形容词。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与公甚相得也。 11、应该,应当。

《史记 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2、助词,表示完成或说明结果。

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 (得无,得毋:1、莫非,莫不是,该不会。

《战国策》:日食饮得无衰乎?2、能无,能不。张九龄《感遇》:侧见双翠鸟……得无金丸惧[能不害怕铁丸吗]?)。

3. 文言文中的'道'有几种解释

1: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学术或宗教教义。《孟子-滕文公上》:“悦周公、仲尼之道。”

3:取道;经过。文天祥《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4:道德,道义,正义。《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行政区划名。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

6:方式;方法。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7:通“导”。引导;疏导。《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鄙邑为道。”

8:道教;道士。《三国志-魏书-张鲁传》:“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

9:“指宇宙中的本体及其规律”。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说;讲。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以为;料想。《水浒传》:“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姻缘,劝那大王,却听得里面叫救人。”

12: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刘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

13:量词。条;次。如:一道符;十二道金牌;一道题。

4. 文言文中“道”和“传”字有哪些意思

释义 dào

①<;名>;路;道路。《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2626637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又<;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②<;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③<;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

④<;名>;道理;事理。《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⑤<;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诛暴秦。”

⑥<;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⑦<;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好。”

⑧<;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⑨<;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

⑩<;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 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

⑾<;名>;简称道 家、道教。《汉书?艺文志》:“~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⑿<;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

⒀<;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上始。”

⒁<;量>;元稹。《望喜驿》:“一~月光横忱前。”

释义 chuán

①<;动>;传递;传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动>;传给;授与。《原君》:“~之子孙,受享无穷。”

③<;动>;传授;教授。《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④<;动>;流传。《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也。”

⑤<;名>;流传的文字。《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zhuàn

①<;名>;驿舍;客站。《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舍。”

②<;名>;驿车。《韩非子?喻老》:“遽~不用。”(遽:驿车。)

③<;名>;文字记载。又常指一种文体。《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七十列~。”又<;名为动>;为……作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虽以史迁之善~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④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师说》:“六艺经~皆通习之。”

5. 文言文中“道” 的意思(两种以上且含例句和出处)

1.路:~听途说。

2.水流的通路:水~|河~|。

3.方向;途径:同~|门~|治国之~|志同~合。

4.方法;技艺:生财有~|医~|棋~。

5.道理;事理:公~|天~|无~|坐而论~。

6.道德;正义:~义|人~|厚~|古~热肠(表示待人诚挚热情)|得~多助,失~寡助。

7.用言语表示:~谢|~歉|~别。

8.以为;认为:你~是谁,原来是跑堂的上楼来。

9.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传~|修~|孔孟之~|安贫乐~。

10.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家。

11.道教的简称,也指道***:~观(guàn)。

12.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

6. 安贫乐道文言文每个字的意思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①耽: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怡,愉快。 ⑤哂:讥笑。 ⑥弥固:更坚固。 ⑦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常丐食诵《诗》”中“丐”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欢的安贫乐道指什么?我们曾在《陋室铭》中感受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又指什么?

3.文中为什么要写王欢与其妻的对话?

参考答案

1.乞讨

2.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

3.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