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处世_谦恭下士,多识大体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2 0
  1.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
  2. 红楼梦 七十七回 宝玉房中两个丫头被逐,与袭人相干?为何书中批袭人“奸之近人情者”

本诗选自(白居易《放言》)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下把好人当做恶人?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眈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了;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被诬陷的时候,而任何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时候。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

意思: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

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不就会把好人当做恶人?

谦恭处世_谦恭下士,多识大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眈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不就是一个完名全节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

红楼梦 七十七回 宝玉房中两个丫头被逐,与袭人相干?为何书中批袭人“奸之近人情者”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莾谦恭下士时。

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是冯梦龙《三言二拍》中的一首诗,是指责王安石的。

意思是:看人要看他一生后来的所作所为,不要被开始的言行所迷惑;就是“日久见人心”的意思。

周公姬旦,被周成王怀疑时,***都认为他是奸臣,谁也想象不到他日后是辅佐大周的股肱

西汉王莾,礼贤下士有长者之风,***都以为他是良相,却没料到他日后是弑君篡位的枭雄。

冯梦龙借诗说明看人要看本质,不要被***象迷惑。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查抄怡红院,晴雯、四儿、芳官小戏子等一干丫头被赶走,是大观园最惨烈的一幕。在查抄过程中,一向不问家政的王夫人准确地历数几个丫头的“孟浪事”,令宝玉和怡红院所有人目瞪口呆。正如王夫人所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那么如何做到”身子虽不大来,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很显然,宝玉身边是有王夫人的耳目的。这个人只有可能是心思缜密,识大体,作风正派的”贤“袭人。更何况王夫人对袭人信任有加,曾因袭人的话”热泪盈眶“,把看住宝玉的重任交给她。

查抄怡红院,王夫人敲山真虎,撵走了晴雯等一众丫鬟,而袭人麝月等则是有惊无险。连宝玉也禁不住怀疑袭人等一干人:“怎么***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出宝玉疑她,竟不好再劝,因叹道:'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倒是养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欢时,回明白了再要他是正理。"

结合平时袭人的品性(规劝宝玉),王夫人对她的态度(倚重信任),以及查抄的结果(未波及袭人和麝月,但是撵走了晴雯芳官等”轻浮“的丫头),很自然读者怀疑袭人是告密者,至少也是告密者之一。虽然这个结论未必是准确,但是查抄的结果至少表面看起来对袭人是无害的。

评论说:”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约计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间秋纹、麝月,其虐肆矣。而王夫人且视之为顾命,宝钗倚之为元臣。向非宝玉出家,或及身先宝玉死,岂不以贤名相终始哉!惜乎天之后其死也。咏史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有谁知?袭人有焉。“这段话出自涂瀛《红楼梦赞·袭人赞》。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是:”袭人就是奸滑而又近乎人情的人。以近乎人情的方式去辖制人,别人会忘了你的辖制。以近乎人情的方式去馋陷人,别人会忘了你的谗言。袭人的一生,害死林黛玉,害死晴雯,逐走芳官,蕙香,离间秋纹,麝月,太猖狂放肆了。而王夫人却把她当做顾命大臣,薛宝钗把她当做元老重臣。如果不是宝玉出家,如果袭人先宝玉而死,那么袭人不就是忠臣贤相了吗?可惜的是老天没让袭人早死!咏史诗说:如果周公在受人谗言的时候就死了,那不就成了乱臣贼子了吗?如果王莽在谦恭下士的时候就死了,那王莽不就成圣人了吗?如果他们都在那时死的话,他们的真伪忠奸又有谁能知呢?袭人就是这种大奸似忠之人啊!“

总的说来,是评论者认为袭人告密,利用王夫人对宝玉的爱,以情、以理而馋人,所以有此评价。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