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家荡产去供孩子上学好吗,弃家荡产去供孩子上学好吗***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04 0
  1. 孩子学习极差,光补课就花了10多万,还有必要再供他读书吗?
  2. 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一定好吗
  3. 为了孩子读书,有必要送孩子去城市读书吗?
  4. 家里没钱,要继续上学吗
  5.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城里,难道说农村的教育没有发展前景吗?
  6. 父母不打算供我上学,我该怎么办,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他们,等成年我就离家出走,永远不会回来?
  7. 没钱给孩子上大学是不是该放下面子,去亲戚家借?
  8. 父母逼我辍学,是为了供弟弟上学,婚礼上,弟弟却嫌弃父母太土,你怎么看?

在法律上侄子和大伯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侄子可以不同意给大伯养老。但从人情上看侄子需要赡养大伯,人要懂得感恩。

侄子双亲身亡,大伯担负起养育之责

男子年幼时父母因***不幸去世,只有三岁的他跟着奶奶生活。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好,早年大伯把唯一娶媳妇的机会给了弟弟,自己一直单身至今。

这回又多了一个幼子要养生活更加困难,但大伯并没有放弃男子,他去了城里打工每月会寄钱回来供这个家。

弃家荡产去供孩子上学好吗,弃家荡产去供孩子上学好吗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男子上高中时奶奶去世,他便开始了住校生活,和大伯之间交流很少,只有在要生活费时才会说上几句话。

大伯在外地忙于工作无暇照顾男子,男子高中毕业后便出去了务工,这些年他与大伯联系十分少,只是过节过年偶尔联系。

转眼大伯岁数大了已经无法再干体力活,大伯提出让男子给他养老,男子这几年打拼并不容易,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好不容易有了自己家,本来负担就重再赡养大伯会更吃力。

再说男子老婆也不同意赡养大伯,毕竟对方不是亲生父亲。男子心里有些犹豫,他和大伯的感情很淡,但小时候是大伯一直赚钱供他上学,他不清楚到底该不该赡养大伯。

侄子和大伯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但要看大伯是否愿意走法律程序

根据《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在法律上侄子和大伯没有法定赡养义务,这也说明男子可以拒绝大伯养老的要求。

可在男子的案例中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男子虽然跟着奶奶生活,但却依靠大伯的经济帮扶,大伯还供他上学。

如果大伯要走法律程序将男子诉讼法庭,男子很可能需要提供些赡养费用。所以男子需不需要赡养大伯,要看大伯对此事情的态度。

其实从大伯对待男子的事情看,大伯应该一直把男子当亲生儿子对待,不仅终身未娶妻,还把赚来的钱用在了男子身上。

可能大伯赚的钱并不多,不能让男子过上富裕的生活,生活上还疏于照顾,但大伯也是尽力了,他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亲情的担当。

男子成家后可能生活负担比较重,再抚养大伯有些吃力,便不想抚养大伯。其实男子可以直接和大伯说清楚难处,大伯可能会体谅男子。

一家人重要的是相互体谅,如果真的闹上了法庭很可能连家人都做不成了。所以从法律角度上讲男子可以不赡养大伯,但要看大伯态度是否坚持。

男子可以不同意赡养大伯,但良心过不去

按照老理谁养活,谁赡养。说白了就是谁养你小,你就养谁老。大伯膝下无子女,把侄子当儿子对待,虽没有尽到父母教育之责,但也出钱供了男子上学。

对于这份恩情男子不能对大伯坐视不理,大伯如今岁数大了没有生活来源,不图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求能有碗饭吃。

大伯对侄子说养老的事情,可能也是一时心血来潮,怕自己没了无人给送终。哪怕侄子不把大伯接到身边住,也可以每月支付些赡养费用,或是隔三岔五去看看。

男子妻子不想男子赡养大伯,但男子不能失了良心。小时候他失去双亲,是大伯和奶奶给了他温暖,照顾他长大。

大伯可能不懂表达,平时跟男子交流少,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大伯心里一直惦记着男子,才会无怨无悔一直帮衬着男子。

所以,从人情上说男子需要赡养大伯。男子要有良心,也要懂得感恩。大伯当时生活也不富裕都愿意扛起照顾男子的责任,男子为何要逃避责任。

综上所述

大伯终身未娶,膝下无儿无女,把失去双亲的侄子当亲儿子对待,如今大伯老了想要侄子养老,侄子可以不赡养大伯,但建议男子要懂得感恩之情。

孩子学习极差,光补课就花了10多万,还有必要再供他读书吗?

一位当年放下事业,陪伴孩子的妈妈,如今发了愁!

四十五岁的女儿,怎么办?

四十五的大姑娘,没工作,没婚姻,没孩子。每日里就是吃饭睡觉,看网络***,买东西,养狗,吃饭店…… 没了!

这位妈妈是四十得子。宝贝的不行不行的。一得知自己怀孕了,就“连根韭菜都不能摘了!”这是这位妈妈的妹妹说的。

好像是之前有过一个孩子,没保住,所以这个宝贝,妈妈爸爸珍惜不已!

妈妈一看孩子,就是到三岁。

三岁过后,送厂子里的保育院吧,不行!老师照顾的太粗。食水不周。吃饭不喂!于是,干脆,回家,不上了。妈妈自己在家看孩子。好在是爸爸挣得钱多,于是,她,这个女宝宝享受到了,那个年代少见的“全职妈妈”的待遇。

一直到上学。妈妈接送回家,中午送饭去,下午还经常去给送个加餐……

女宝宝一杆子到高中。但是,娇气的女宝宝不爱学习。我们那时候的大学还不好考呢。九十年代末期的扩招她没赶上。

考大学是个“力气活”,八十年代末,连我这么懒的,懒闺女都得有一阵子天天念到夜里十二点。才能考上大学。女宝宝哪有这样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大学根本没考。

女宝宝学了个财会专业中专。托人找关系,到一个百货商店当会计去了。

好家伙!这是个可怕的魔鬼单位。

中午吃饭,领导也不给女宝宝剥鸡蛋。还得自己剥!

一早起,都得到点出现在自己工位上。晚了,就挨呲了!

有一次,来了妇女劳保用品。一个魔鬼领导,让她搬肥皂洗衣粉。洗衣粉撒了她一身,还没人过来帮忙,她哭着回家了……

这班上不了了……太苦了!

女宝宝开始泡病号。过不了多久,她下岗了……

再后来就是结婚问题。

找对象女宝宝要求男的,会做饭洗衣服,会给她洗头发(女宝宝不会洗头发,辫子长),还得能挣钱养家(女宝宝不上班呀)还得哄她开心(女宝宝经常不高兴)……

还得结结实实,精精神神的天津本地大小子。(女宝宝不爱听外地话)

好嘛! 她搞对象就是个段子。后来谈了几个,又有人说她是神经病,动不动就哭!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了。大家默认她是神经病人了。因为,她和他们家人的思路都不正确!或者是说不主流!

“我们孩子就是不能受苦受累!”这是他们家人的口号!

一个人要是永远都无忧无虑的,那得是智商低于五十的“低智人群”了!常智人士就得面临挑战,面临困难,一一应对解决。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呀!

孩子需要陪伴,但是不是无休无止的,母子永不分离。只要是正常孩子,就要面临上学分离。工作分离。婚姻分离。

妈妈永远陪伴在侧,就是不断奶。孩子怎么成长?

我特别不同意的,就是妈妈没完没了的溺爱,和无休无止的纠缠。

我们的孩子不是宠物。他以后是要“鹰击长空,鱼潜海底”的。他要拥有坚毅勇敢的,面对困难的决心。

而这决心的第一步就是,离开妈妈!

从女宝宝不上幼儿园开始,她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弟媳妇,就是一个粘着孩子的妈妈。全职照顾。孩子吃的,每一个蛋糕上的樱桃,都是她亲手去核的。其实,作为大家长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如此精心的照顾,男孩子很容易被养废了!

我让孩子们每年***期都待在我家里。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准备参加球赛的服装,训练服,比赛服。

大一点了,他们都要去海外度***。自己去!学校组织的。没有家长陪伴,自己过海关,报护照名字。孩子们做的都很好!

如今,弟媳妇终于明白了。比起什么蛋糕上的樱桃,是不是带核,孩子的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弟媳妇去上班了!每天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在大书桌上学习。妈妈做PPT,孩子写作业。

早上,司机接孩子们上学,妈妈也整装待发,上班。“今天有重要的“路演”。是一个大客户的销售服务。”妈妈念叨着自己的安排……

晚上回来,孩子们问妈妈:“你今天顺利吗?”妈妈也和孩子们说说什么M2,什么GDP对金融政策的影响。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认真听着。

大儿子看过爸爸的办公室,对爸爸说:“我以后也要有这样的办公室!”

爸爸告诉他自己的求学经历。他听的很认真。回头还告诉妈妈,“你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爸爸销售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父母就是镜子。孩子看见什么学什么?

是慵懒和懈怠。

还是拼搏事业,积极进取。孩子都会***粘贴到自己的人生上来。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女宝宝的事上。有没有人愿意娶她回家呀?继续伺候她下半辈子呀……

她八十多岁的妈妈,还托我打听呢?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带过很多个学生,通过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猜测出家庭父母的一些情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些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在孩子应该得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教育好孩子。正如那句话“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又得挣钱又得陪伴孩子。但是否应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呢?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休息时间与孩子的休息时间不吻合,很少见孩子,很少陪伴孩子,尤其是妈妈。我觉的你是不是可以换一份工作?或者先选择陪伴孩子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曾经见过有一个孩子,作业基本上从未完成过。他的妈妈在富士康上班。不是上白班回家晚(白班也要加班),就是上夜班(白天睡觉)。我问他妈妈看过你的作业吗?他摇摇头,说妈妈为他挣钱呢。

工作固然重要,但远不及孩子的教育,孩子的陪伴更重要。钱可以过几年再挣,但是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教育,一旦错过,是无法弥补的。

我媳妇是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知道她怀孕的第一天,我毅然让她辞掉了工作。

刚开始辞掉工作时家人和身边朋友同事都非常不理解,正常上班生孩子休产***,不但能保住工作而且还能得到2-3万的生育保险多好。

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一是我和媳妇属于要孩子比较晚的,媳妇怀孕时已经32岁了,身体不会像二十几岁的女孩恢复的快。上班毕竟不如在家恢复的好。

二是媳妇工作环境不理想,她办公室是多人一屋的写字间,空气不太好,而且上下班乘电梯上下25楼,我总觉得太危险。

三是我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有爱的陪伴,这点是最重要的。

我和我媳妇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家里条件并不好,而且双方家长那时都帮不上大忙。我妈帮到从媳妇怀孕到孩子出生这段时间,她妈帮忙媳妇坐月子一个月时间。剩下的时光就是我和媳妇两人带,确切的说由于我的挣钱养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媳妇一人带孩子。可以说我媳妇对家的奉献最大。

一个海事大学的硕士,放弃事业照顾孩子,是不是太浪费了?

我想说生活是由工作和家庭组成的,两口之家,必然要有一个人奔事业,一个人顾家庭。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我和媳妇一致认为还是女人顾家为好。如今儿子3岁了,我的父母过来帮我们带孩子,我媳妇也重新回到了职场。只要周末节***日休息我和媳妇一定会把时间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写在最后:

给孩子 健康 快乐的童年是家长的责任。事业没了我们可以再拼,钱没了我们可以再挣,但是孩子最珍贵的几年童年一去就不复返了。

真的应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

说说我身边的孩子吧。

不带在身边的孩子,问题真的特别多。

堂哥家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

堂哥和嫂子在江苏打工,没法带在身边,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

女孩大一点,小学二年级。

放学回来就抱着手机,看动画片;

爷爷奶奶说的轻了,她跟没听见似得,依然边看边笑;

说的重了呢,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跟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大人不忙了看着写作业,还总是走神,旁边有个鸡飞狗跳,看得比谁都快,

还有耐心,爷爷奶奶种地,还有家务活,没那么多时间陪着她,

孩子小,理解能力差,一个题有时候讲几遍都反映不过来,爷爷奶奶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大耐心。

有些爷爷奶奶还不认识几个字,也不知道怎么教。

时间久了,孩子的学习可想而知。

男孩小一点,幼儿园

大概是因为老人都比较偏爱最小的缘故,小男孩太受溺爱,

放学回来就要零食吃,要玩具玩,

有时间没人玩,还要去打扰他姐姐,打扰的姐姐也没办法好好写作业。

而且小男孩有点自私,好东西自己捡剩的才给姐姐,

姐姐的玩具也要去抢,姐姐在这边写作业,他在那边看动画片,姐姐又怎么能安心写作业呢?

学习是一方面,成长陪伴是另一方面。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没那么多的精力陪孩子玩,

对于孩子的教育,爷爷奶奶一向过于偏爱,很多小孩都有“公主病”“王子病”

如果父母能陪在身边,陪着一起成长,遇到问题及时引导孩子,肯定会不一样。

但是,孩子想上好的学校,想穿好的衣服、好的鞋子,想吃零食,想吃大餐,

父母放弃还不能称之为“事业”的工作,拿什么给孩子想要的生活?

如果有条件,谁不想好好陪伴孩子呢?

如果真的能放下自己的事业陪孩子,我想没有人能做得到,除非是灵活就业的人员,不然就是特别有钱的人。因为你在这个合适的岗位上,一旦离开了再想回来,可以说想都不用想。过了这个村根本就没有这个店了,再说也不一定非得放下自己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少一些应酬,把玩手机的时间,和节***日好好的利用起来就足够了,

两个家长分配一下教育孩子的事,夫妻轮换制,别指望一个人管。个人建议,这样孩子对家长满意度高,孩子成长有利。

白天上班拼搏事业,晚上陪伴孩子,两全其美。

我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经历这个矛盾的阶段。

孩子一岁的时候从我身边离开,跟着爸妈回了老家,中间来来***也折腾了好几回,隔三差五见一面,也不算是就放到家里散养了。但是,即便这样,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也简直是如同凌迟处死一样难捱。还没来得及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作为新手妈妈的措手不及中缓过劲儿来,就已经要继续面对跟孩子的第一次离别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熬过来的,整个过程对于我,简直是晴天霹雳。工作上,从休完产***回来,我就已经没有什么心思跟以前一样,一心扑在事业上,时不时会分心,什么KPI,画大饼,在这个时候全部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倒不是说害怕在家照顾不好还是什么的,就是这种分离感,真的让人很抓狂。

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时不时就会想想,她这会儿在干啥呢,拉了么?尿了么?会说话了么?长高了么?反正各种吧,当妈的应该都感同身受。以前她在这的时候,没到下班就想往家跑,现在孩子不在这,下了班也磨磨叽叽不想走,回家就是冷冷清清的。走到小区里,看到楼下三五成群的孩子,都想上去摸一摸,抱一抱,羡慕的不行。

在孩子刚回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各种发疯,没事总是找事,各种心情不愉悦,工作压力本来就大,每天早上一起来就想着怎么作能赶紧离职,真的体会上班是上坟的感觉,太痛苦了,至少有八九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天晚上熬夜都是到凌晨以后,一天睡眠时间就五六个小时左右,一度感觉自己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真的很痛苦。

父母离得远,也不想让他们担心,老公这边工作压力也不小,每天回家还得陪着我撒气,一屋子搞得都乌烟瘴气的,家里家外,没有安生的,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好在,都过去了,父母在家每天给我拍孩子的***,会说话了,会喊姥姥姥爷了,又长高了,又长胖了,会跟小朋友玩了…有时候真的感觉每天都是靠这些***续命的。所有的一切真的都要感谢父母,我想大概是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看到孩子一点点长大,吃饱喝足的场景,才让我得以安心。

我已经工作快六年了,做过基层,也做了管理,我有时候在想,我之所以没来由的焦虑,无非就是两头放不下。既想要孩子在身边,有想要工作很出色。人永远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永远做不到。哪怕有一点希望,都不会想要舍弃一个。看看自己和老公,都是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没有跟父母在一起,未来我的孩子也是一样。没有人会永远待在父母身边,所以自我生存的能力要大于一切。可以不靠父母,不靠亲朋,自己可以独自生存下去,掌握一个本领,有自己的事业,并持续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我已经过了那段难捱的时间,有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想清楚,谁劝都不行…作为一个在职场的新手妈妈,我也劝所有未来会成为妈妈或者已经是妈妈的姐妹们,事业不是最重要的,但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不要想着平衡家庭和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分享我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家是县城的,夫妻双方都在教育系统工作,所以,对教育格外重视

他们家庭条件很不错,有车有房,生孩子之后就请了保姆。

在孩子5岁时,夫妻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到市里接受最好的教育。

于是妈妈放弃了工作,办了停薪留职,带着孩子到了重庆市,托了关系打点好孩子读小学的重点学校,一切都安排就绪。而丈夫则是几乎每个周末开车到市里来看望老婆和孩子。

最开始,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好:从县城到市里,读上了最好的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里不缺钱,她们家连保姆也一同带到了市里。

换了个地方,生活条件更好了,接触的人也不同了。开始大家心里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出意外 ,可以考入市里重点初中,然后是重点高中,之后考个985大学……

但是,生活常常不会按照规划的出牌,孩子在小学三年级时,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了,首先成绩上在班级只能算中等,其次从学习习惯方面看,孩子根本不自觉,不愿意学习。平时的作业就开始糊弄,而到了寒暑***,作业大概率不能完成,即使妈妈在身边,即使妈妈催促也没有用。

转眼间小学毕业,孩子并没能考入市里重点初中,怎么办?难道打道回府,回到县城?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带着孩子回县城,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父母再次花重金让孩子读上了重点初中,满以为孩子会感恩于父母的付出,感念父母的不容易,以为到初中了会刻苦努力,然而,并没有!

到了初中,这个孩子开始跟同学比穿什么鞋,玩什么 游戏 ,曾经一度让这位妈妈非常抓狂,气得想要回县城……最终,初中升高中,同样没有考入重点高中。

父母不得不再次打点关系,花钱疏通,终于读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但多年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最终这个孩子高考只上了二本,连一本线也没上去,父母想让他复读,可他早就厌倦了学习……

这个结果,让父母非常失望,以至于夫妻俩闹过多次,丈夫责怪妻子没管好孩子“都辞去工作了,专门管个孩子也管不好……”而妻子则责怪丈夫,“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两人为此差点闹离婚!

……

作为父母,我们放下自己的事业,就真的能培养一个优秀能干的孩子吗?答案是不一定!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下事业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呢?

个人认为需要分情况考虑:

第一种:父母的工作太忙,完全无暇顾及孩子。或者是工作时间上正好与孩子的作息时间相反,没有机会陪孩子、管孩子,比如在一些工厂上班,长期上夜班,或者是经常倒班……这种情况下,父母都很少能见着孩子一面,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换个工作,争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也可以其中一方辞职陪孩子,管孩子。

第二种:父母工作是正常时间,偶尔加班,家里有老人接送孩子。老实说,这样的情况建议就不要轻易辞职了,因为,也许你辞职全身心付出,最后感动的只是你自己,甚至你觉得你付出太多了,而孩子的表现很不让你满意,这种情况实际上往往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完全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上下班,也有时间陪孩子,何必辞职放弃自己的事业呢?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培行业十多年,管理着好几家校区,年薪超过30W。后来我放下了自己的事业,陪伴着孩子的每一天,个中辛酸和得失分享给大家,自行判断是否值得:

读大学之前,我爸一直希望我报考师范或者医学专业,说女孩子适合当老师和医生, 社会 地位高。我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所以高三还没有结束,高考志愿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化学。

大四实习时,在一家化工厂亲眼目睹了发酵罐的爆炸。看着中午跟我们一起吃饭时有说有笑的几个工人,下午被人抬出厂区时炸断了手脚失去生命时,彻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问题。

07年舍弃本专业的我,阴错阳差进入了教培行业,领导说我天生自带“教师气质”。 从最底层的课程顾问做起,一直到后来管理着片区好几家校区,我见过太多的学生案例:学霸、学渣、优秀的、平庸的,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案例。

我从事的是一对一教育,面对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都非常好,可以说是这个城市高收入阶层的孩子们。 对我触动非常大的有两个学生:

1、

小A是最牛高中的一名学生,中考时分数甚至进入了城市“高分保护”的行列,出分当天是查不到分数的。妈妈送他来的时候,咨询的问题是进入高中后,小A的成绩在班上垫底不说,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说脏话、闹事、沉迷于 游戏 ,父母稍微说两句,就闹离家出走。

小A爸爸在外地做工程,有时几个月都不回家;妈妈是武汉一家银行的中层管理,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小A的饮食起居都是保姆照顾,小学期间上学和培训班的接送也是保姆照顾。

小A继承了爸爸妈妈优秀的基因,从小一直优秀,课余时间也被妈妈报的各种培训班占满,名曰“以学代练”,因为妈妈工作实在忙。

中考后,在他家做了12年的保姆阿姨,因为自己孩子面临高考,回到了老家。换了保姆后,小A就像变了一个人,跟新阿姨之间哪儿哪儿都不对付,经常抱怨。在一次跟阿姨之间的问题集中爆发后,小A妈妈请了十天年***陪自己儿子。

在这十天中,小A还是百般不如意,母子俩各种摩擦。 小A妈妈终于认识到,小A十多年的生活习惯已经让他与保姆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他叫自己妈妈,但在潜意识里,保姆才是他最亲近的那个人,他一切的优秀和习惯,都是与那个人相处下的状态。

而小A妈妈没有能力让以前的那个保姆阿姨再回到武汉,所以她解决不了与儿子之间的各种矛盾。更让小A妈妈伤心的是,儿子经常为了保姆阿姨的一些小事,与自己起争执。甚至被儿子辱骂,说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只管生不管养,他只认那个阿姨,要去农村住那个阿姨家。

小A妈妈伤心的发现,自己辛苦工作换来的优秀经济条件,只是把儿子推向了保姆的怀抱,让保姆多了一个儿子,而自己,夫妻长期分居、工作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却一塌糊涂。

后来小A妈妈不顾领导的再三挽留,辞去了年薪50多W的工作,在儿子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她说自己失去了儿子前15年的成长,只能用后15年的光阴来弥补,希望一切不要太晚。

高考时小A以670多分考入了华中 科技 大学,好歹没有辜负妈妈所付出的一切。

2、

小B是个学渣,读五年级的一个小胖墩儿。虽然长得很萌,却一口脏话,不尊重老师,还对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动手脚,威胁要***。

小B爸爸在汉阳监狱工作,性格内向;妈妈是武大的一名后勤人员,爷爷奶奶都是武大的退休老教师,家里虽然说不上书香门第,但也算很不错了。

小B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他父母相信老两口当了一辈子教师,完全有能力教导孙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小B父母轻视了老人对孙子的溺爱,包括孩子的言行举止。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一放学就把书包丢给年迈的奶奶,不顾老人的脚程慢,在前面横冲直撞地跑去买零食。奶奶来付款慢了,还要落一顿埋怨。

在家里吃饭时,小B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两个当了一辈子教师的老人家丝毫未觉得有何不妥。

小B妈妈还发现孩子经常用爷爷的手机玩 游戏 ,而且买装备都是一千多的买;成绩在班上倒数,在托管班却对任课老师大呼小叫,好斗狠。

这一切让妈妈不得不审视儿子的教育问题,还是那句话,不说成才,好歹要先成人吧。连基本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都做不到的话,孩子的品德可想而知。

于是妈妈试图纠正一下儿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却遭到了儿子的反抗和老人的庇护,深感无力。

小B妈妈说,感觉自己跟儿子之间没有感情的链接,所以想要管理儿子的行为,难上加难。

从以上两个孩子的经历都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不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前十年,更严重的是“亲子链接”的那根纽带太脆弱了,脆弱到有一天需要借助这根纽带来管理孩子的时候,一崩就断。只有足够结实的纽带,才能撑得起你想管好孩子的每个瞬间。

这根纽带,建立最重要的时间是前三年,其次是孩子在你身边的每个日夜 亲子感情是需要长期的陪伴和相处来累积的,它日常落实在我们做父母的每一个行为动作中,每一句引导性的话语中;在孩子每一次摔跤时你的鼓励中;在他每一个获得成就性的成长时刻你是否陪伴左右时。而不仅仅是我们把孩子带在身边,住在一个屋檐下,交给老人交给保姆帮我们接送和陪伴就能替代的。

当然我并不是赞成大家都需要放下事业才能陪伴孩子, 而是在你工作之外的时间,不以需要放松和休息为由,躺沙发上刷抖音、玩手机,不会以经济条件不够宽裕为由缩减与孩子相处的时长,不会以没时间接送和参加家长会而让老人或保姆代劳。

就拿我个人来说,辞职后,经济条件当然没有以前好,老公一个人赚钱,其实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挺差的,万一他出点什么事情,不敢想象。 所以无形之中,他的压力会翻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多的是精神压力。每年家庭没什么结余,刚够培养孩子而已,前提还是我们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也没有买奢侈品的爱好。

但除此之外,孩子在生活习惯、独立性、自律性和为人处事等各方面都还过得去。我孩子是普通孩子,他出众,但不天才。我们没有亲子矛盾,不会相互推脱责任,有问题协商解决。在出现矛盾时,不论“战斗”如何激烈,母子之间没有隔夜仇,这就是那根纽带的作用。所以,有失也有得,看你要什么了。

我一直认为人生每个阶段的重点不一样,比如现阶段我的重点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让他长歪了,因为我不愿意像文中小A和小B父母那样的选择,等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花更多的精力去矫正,我喜欢防患于未然。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是否该放下事业来陪伴孩子?这个问题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回答,因为陪伴孩子这件事,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和排序都不一样,有的人排在首位(比如我),有的人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但是不论是否选择放下事业,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都是需要夫妻俩分工协作,任意一方都不能缺失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除父母以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们暂行养育之劳。

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一定好吗

不管孩子的学习状况如何,作为家长都不应该有放弃孩子的想法。

现在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花多少钱给孩子补课,而是要找到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补救,不要一味盲目的把希望寄托在补课上。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学习基础薄弱,前面的基础落得较远,现在的学习较为吃力和困难;

第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

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学习目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糊里糊涂没有追求目标。

等等......

作为家长,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面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潜能被埋在大海的深处。孩子不能够进步,不能够转变,归根结底孩子没有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只要方法得当,方法事宜,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被激发。再者说了,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意义也不完全在于学习成绩,还有德、体、美、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怎可只把眼睛盯在成绩上,而有放弃的思想呢?

当下最主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补课,先把补课停下来。

先客观分析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学习成绩差。

除了家长日常掌握的情况外,建议要和老师深入的交流一下,从老师那里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多听听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让孩子自己也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和内省,找一找自己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改进

如果是学习基础方面的问题,建议家长不要再盲目拔高了,也不要再盲目补课了,必须先要老老实实的先补基础。建议家长和老师之间达成共识,给孩子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习量,只要他能够把所布置的最基础的学习任务完成,而且保质保量保证速度就行了。等到基础有了提高之后在逐渐加量合度。

如果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那就要下大力气花时间来转变学习态度和培养学习习惯。这期间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监督、指导、鼓励、引导。切不可再放到辅导班里托管了。放到辅导班里家长倒是轻松了,但孩子学成什么样怎么学家长完全不掌握,结果花了那么多的钱,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教育转化这样的孩子要遵循?严格管教和激励引导?双驱并重的原则。

孩子的好多习惯指靠他自己养成那太理想了,必要要通过家长的严格管理,强化才能逐渐养成。另外,在严格管教的同时更要注重激励引导,不要只一味地得管而不重视激励和引导,这样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厌烦、反感和叛逆。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的肯定,及时的引导,让孩子始终都有成就感,获得感,这样才能促使他一步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为了孩子读书,有必要送孩子去城市读书吗?

这个可是你的认知能力上升到一定高度的问题,农村孩子是在镇上上小学,所以你的孩子一开始就给市里孩子一样,平起平坐,然后见识到市里的各种优越感,你就会感叹农村是真的回不去了。虽然市区里也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但是市里长大的孩子,知道多见世面广,出门知道东西南北。

今天吃晚饭时母亲提了一下,小孩过两年要去城里上小学了,我就说镇上的小学也不错,母亲就和我急了,但我认为学习还是要靠自己,靠家庭教育。我为了小孩放弃外地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举家从上海回到家乡创业,目前收入还算比较稳定。

在农村生活不愁,城里也有房,但我更喜欢农村,独门独院300平装修的还不错,至少能给小孩一个很大和自由的生活空间,不像城里鸟笼子一样的房子。母亲又说,这样孩子见识会比城里小孩少,我就不明白的5线小城有什么新鲜的事物能让小孩增长见识。

更何况每周我们都会开车去城里购置生活物质,20分钟路程,路况也很好,如果想让孩子增长见识,每年可以***去其他城市旅游一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一半以上的农民进城安了家,房价也飞速上涨,这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纵观欧美的发达国家,他们也经历过一段城镇化的时期,但后面中等收入家庭纷纷又回到郊区,农村买地建房,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什么才叫生活。农村创业一段时间,我发现农村有很多机会,只是年轻人都不愿回来。我就不明白父母这代人怎么那么向往城市。

也许他们没有挤过早上的地铁,没有体会过为了陪领导吃饭在陆家嘴高楼大厦下醉的和烂泥一样。但生活本应该这样吗?难道不应该是种种花草,在田里抓个青蛙钓钓龙虾。

家里没钱,要继续上学吗

如果单从读书角度讲,我看没啥必要。

尤其是当今 社会 。网络这么发达,联通全世界。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你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读书,买书,还可以听书,看***听别人帮你解读某本书。方便的很。只要你住的地方还有网络就行。

至于说城市能让人开阔眼界,我看也不尽然。诸葛亮草庐之中就能看出三分天下。人的眼界和地域无关,和读什么书有关。另外和父母的眼界有关。父母的眼界开阔,能引导孩子朝一个正确方向努力。农村的孩子也一样成才。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反过来,大城市的孩子也有考不上大学的。

如果说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大城市可能有优势。主要还是师资力量的优势,不可否认。大城市的师资水平还是要好很多。另外教学条件也是大城市更好。最起码实验室操场,教室等就比偏远地区的好。

姑姑为了孩子能够到省城的一所初中上学,前前后后花了小十万,奔波了整整两个月。最疯狂的时候,但凡听到这个学校招生相关的信息,就刨根问底,追着说话者打听。其实,表妹成绩挺好,小学虽然在农村上的,但是因为她比较勤奋,所以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我一开始很好奇,姑姑为什么要这么拼,非要送表妹到省城上学。有次交谈中, 她说因为见识不同。在省城,她的同学、老师都是有见识的人,她所在环境也是充满机遇与新鲜事物的。放在农村上学,成绩我不担心,我最担心的是她的见识狭隘了,怕她被眼前的安逸所蒙骗,怕她停滞不前。

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对一个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但永远不是全部。

这个让我说有必要,如果条件允许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高,素养高的城市的学校,让孩子能够得到艮好的教育很重要。

现在私立学校比较多,有些教师素质,水平都不高,如果老师没有责任心,就毁掉了孩子。

所以说上学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将就,不能凑合。孩子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底子没打好,很难矫正,所以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们也要重视教育问题。最后祝大家,家庭幸福,平平安安, 健康 ,快乐活好每一天!

两个字:必要!四个字: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和优质教育***的集中程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城市规模越大,优质教育***越集中。同时,对教育的投入也是如此!乡镇的一流学校,是很难和同级别的大城市的二、三流学校去抗衡的,更别说大城市的一流学校了。乡镇的学校在校园建设、教育器材、设备投入上远远落后大城市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上更是突出和明显!当大城市的中学已经普及英语课用全英语上课的情况下,乡镇学校的英语老师可能连发音都不标准,还带着家乡话的口音。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其次,在城市读书,接触到的事物也比乡镇读书多得多!获得最新讯息也相对越多。一起读书的同学,见识比会广泛的多。对这些城市学生来说,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光是他们的 旅游 阅历,就可能比乡镇的成年人还多得多。当小乡镇的成年人还沾沾自喜于去过省城的时候,不少城市学生可能已经把出国 旅游 当家常便饭了。所以,环境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眼界和阅历。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送孩子去城市读书!这个城市,越大越好,越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孩子越有利。

首选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我支持往优质教育***的去学习。因为永远要相信一级学校,一级水平。就像 社会 经济发展一样,永远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可是如果你是偏远地区呢,什么时候才能包围这些地方,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永远挂钩。农村的孩子放学了,写完作业去放羊,去干农活,而城里的孩子写完了作业,要学特长,这些特长是推动大脑思维发育关键手段,农村孩子享受不到。

其次,孩子送到城市,并非放手不管,作为家长比以前更上心,因为有些孩子就像笼中的小鸟,一旦撒出去,那就放飞自我了,父母不在身边,城市诱惑多,尤其是青少年,攀比心态,很容易跑偏,所以更应该在心理上重视起来。

我只能就我的理解给你一些意见!

如果要从孩子学习成绩方面考虑,那么就要分两种情况:

1、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并且自觉性不强。

这种情况就应该考虑尽量送孩子进城里读书。农村地区的学校的学生非常明显的分成两个极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这一端占30%左右,学习成绩很差的这个一端占60%左右,中等生大概占10%。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了,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话,那么就很可能是进入成绩很差这一端。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进入“很差”这一端根本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境界。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分快班和慢班,进入慢班=被放弃。

城里面的学校的学生中等生占比是非常大的,而成绩很差的学生占比则非常小。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好,但在一个中等生占比非常大的环境当中,也很容易慢慢地进入中等生的行列,最起码你的孩子走向破罐子破摔的概率非常小。

2、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并且自觉性很强。

这种情况倒是不一定要送到城里面去读,甚至是在农村的学校读会更容易受到老师关注,“关注”导致你的孩子会被老师盯得很紧,真是成绩想变差都很难。

可能有人会说:“农村的老师就这么偏心吗”。不!不是的。老师总会想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但因为这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即使你老师在学校很努力,有了好的教育效果,但这些学生一回到家里,老师的教育效果就会化为乌有。我说的更彻底一点:老师很想教好农村这些差生,但就有心无力。教育的事情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行,只有一头用力是没用的。

当然了。我考虑到交际、见识等因素,那么当然是进城市里面读书更好,但这个“更好”是否成为一定要送孩子进城里读书的理由呢?我觉得不一定。我觉得孩子综合能力强不强?其实更加与“天性”有关系,而“天性”是很难改变的。

期待你的认可和关注!

城市的***和眼界是比乡村好多了,但也要看孩子本人的性格适不适合一个人出去闯,如果在学校不适应,被孤立就麻烦了,还不如在家乡自在。你要看他现在的状态,是在家乡很开心很满足,还是“吃不饱”,觉得家乡的环境不能让他满足是最关键的。

优质的教育***当然是在城市里,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不过,城市里的教育***也不平衡,不见得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优质的教育***和优秀的教师。其实,教师和教育***只是引导学生的东西,哪里都一样。

况且,如今的网络教育迅速发展,很多教育***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如果一个孩子勤奋好学,他在哪里上学都能成才,主要还得看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在我看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家长给教育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还是努力先把自己教育好吧。

早期的孩子,我不倡导过分要求他们学这学那,小时候就该让他们玩得开心,这样一来,长大了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赤子写书

有必要。教师施资,教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层次,学生见识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教师的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到城市里读书我想你付出地要大大的增加了。如果条件可以我觉得到城市读书是有必要的。

求学阶段,选择城市不重要,选择学校更重要,选择了学校,再选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教学方式是否为孩子所接受等,更为重要,再好的老师,你的孩子排斥,内心拒绝,矣是枉然。

当然,不幸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选择机会,谁都知道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而往往不能如愿所偿。

在不能选择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改变自己,相对而言,改变自己成本最低、最为容易。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城里,难道说农村的教育没有发展前景吗?

我觉得你应该继续上。

如果你考虑到钱的问题,可以想办法去解决。暑***两个月的时间打临工足够付开学的学费了,大学时间比较充足,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生活费应该没什么问题。我当时就是因为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而放弃了上大学,去了一个工厂里做流水线的工作,虽然当时真的有给家里缓解那么一点点压力,但真的是远远不够。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因为学历尚浅,只能够干一些不费脑力的活。长时间的干下去就会把自己消耗殆尽,然后和周围的人一样,容易满足不思进取低级趣味。即使偶尔心血来潮想要自学,可是环境的限制自制力的缺乏以及身边一群三观不合的人,都是无法系统学习的阻碍。女儿曾问我,如果有时光机想要去到哪里。我想也没想便说,想要回到读书的时候,努力争当一个学霸。

我始终觉得,好好读书是会有出路的。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自己足够强大,面包爱情迟早会有。大学的时间很充裕,只要肯吃苦不荒废,学业和物质条件都可以得到改善。

希望你抓住大好时间,去好好享受大学生活,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垮。当你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你要想着它们终究会变成你身体里最强有力的力量,而这力量,便是你对抗全世界的武器。

父母不打算供我上学,我该怎么办,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他们,等成年我就离家出走,永远不会回来?

作为一个在农村中学任教近四十年的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的过去,现状都比较了解,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多的选择到城里读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中小学与城市公办学校或私立学校相比,硬件设施相对要落后一点,当然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近两年农村中小学校硬件设施也有很大改善;二是师资水平从整体而言,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较应该承认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私立学校,由于教师待遇相对要好一点,因此吸引了很多的精英力量,当然私立学校的教师工作压力也大,工作量也很重;三是城市学校与农村相比,教师在接受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应该较前卫一些,从而在教学质量方面肯定要好一些。

城里老师都是势利眼,你家孩子学习好看不见,成绩一考低就会变着法在微信群里逼家长,中午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教会再回家,不然劝你让孩子上补课班,实在不行转学,他也靠工资和奖金养家。你给人家送礼,人家指名要购物卡,一张卡100元,没5张卡你拿不出手。因为有的人比你送的更多!老师的双眼也围着这些人的孩子转,把你的孩子能凉出冰。城里的好孩子都是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产物,农村父母没法比,你的孩子只能当陪衬,而且一班学生也是城里的孩子歧视乡下孩子,不和乡下的孩子一起玩。老师也会有各种歧视,比方学校里有参观外出的活动,老师都让城里孩子去了!

就我而言,我认为把孩子送去城里上学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把孩子送进城里上学,可以接受相对来说好一点的教育,相对好的环境,以及见识到相对而言较大的世界,开阔了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有些孩子会更加感恩他们的父母,谢谢他们努力工作把他们送到更好的环境学习,会更加孝顺父母。坏处: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些农村小孩会感到更加自卑,原本身边都是和自己一样家庭的孩子,现在却不同了,身边的孩子家境比自己优越,这难免会加重农村孩子的自卑感,甚至嫉妒,从而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加嫌弃,而不是感恩他们把自己送到好的环境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虚荣心作祟。

没钱给孩子上大学是不是该放下面子,去亲戚家借?

首先,受教育权,特别说明下义务教育权,这项权利是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这项权利显然不可放弃,首先在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接受者(权利享有人)自然是不具备责任能力,无权自己决定权利的放弃与否,与此同时,国家与家长必须履行使其接受教育的义务。从这个角度出发,义务教育权绝对不可放弃,也无权放弃,从这个角度出发,教育权有更多的义务性质;然而我们说受教育权又是权利,那是因为受教育自然而然关系到受教育人个体未来的发展,我们的法律制定是把人看做维护自己利益的个体存在,受教育显然是有利于个体利益而作为一项权利,这点毫无疑问,所以无论义务教育还是以后的教育,受教育权都可以作为公民发展保障的一项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家庭、学校、社会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给你几个建议吧①运用所学知识与父母沟通;

②请老师或亲戚朋友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③找村委会或教育主管部门对父母进行说服教育;

④向***提***讼,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

父母逼我辍学,是为了供弟弟上学,婚礼上,弟弟却嫌弃父母太土,你怎么看?

这个时候还要考虑面子?

恕我不能理解!,

当年我年少无知做错事,那错事在那还封闭的年代简直是让父母颜面扫地,脸上抹黑,但是父母没半句责骂,默默的跟一个处处打压我家的同村二爹二妈借钱帮我收拾残局和转学,因为当时全村就二爹二妈能拿出这个钱,之后我爸妈还钱给他们,过了一段时间,二爹二妈说我爸妈没还他们钱,又还了一次,那是八十年代末。我想说这时候您甭管啥面子了,赶紧想方设法借钱给孩子读书,还有助学贷款,别耽误孩子的人生,您尽力给他条件了,以后过得好或不好那是他个人的事,怨不得父母。然後积极努力工作还钱!谢谢!

现如今上大学确实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人来说,仍然会全力支持孩子,想方设法让他能上学。别说去向人借钱了,砸锅卖铁买房子的也有之,这个时候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要再想那些虚头巴脑没用的了。

孩子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家长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一些不正规的学校给骗了。每到这个时候,一些非正规的大学,俗称野鸡大学也会不甘寂寞地到处招生,这种学校的特点就是宣传只要有分数就能上,可是学费却贵的惊人。而我们知道去了这种学校其实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那些孩子成绩不好,但是家里又急切地想让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人来说,可能很愿意花钱给孩子买个文凭,买个学上。但是对困难家庭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昂贵的学费会让家里雪上加霜,而孩子花了四年时间不仅什么也学不到,甚至毕业了连工作也很难找到,几万块钱的学费就打了水漂。

所以这位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慎重一些,最好上网查一下或者找权威人士咨询一下,看孩子要去的学校是否正规,不要被收到的录取通知书迷惑了。

如果确认是正规学校,再尽力而为去给孩子准备学费,至于面子的问题,你觉得和孩子上大学,和孩子的前途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没钱给孩子上大学是不是该放下面子,去亲戚家借?这个话题我来说说吧。

都这样了。面子还重要吗?是面子重要还是孩子将来重要。不要说是去借钱,就是割肉我也会愿意的。也许是我这人太爱孩子了吧。我结婚晚,30岁才有孩子。所以比较看重孩子,甚至有点溺爱了。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好的。同时也会好好教育孩子,不能因为父母的溺爱变的一无是处。

现在孩子上学没钱,应该先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安心上学。然后你在好好工作赚钱。尽量不要让孩子有心里负担。也不要告诉孩子没有钱供他上学,这样他不仅会内疚的。上学也会压力特大的,对他没有一点好处。

以上内容纯属本人愚见。希望能帮到你。本人地道农民。第一不会讲大道理。第二不会具体专业的分析。只能把我自己认为正确的,对的告诉你。如有说的不对的,不好的,请提出批评指正。谢谢,比心

实在是没钱,孩子上大学,面子又值几个钱?也可以助学贷款,好像也没利息,有钱在慢慢还。

你好!

在孩子面临的问题面前,我们的面子重要吗?

十年寒窗苦读,孩子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是,就因为没钱就要放弃学习深造的机会,作为父母,这样做,是对孩子的否定,就是亲手断送孩子的前程,我想会后悔一辈子的!

没有钱,怎么办?当然是借了。向亲戚朋友借钱供孩子读书,没有什么丢人的,也不存在丢面子的问题。相反,孩子考上了大学,亲戚朋友会羡慕你教子有方,培养了优秀的孩子,只要是懂事理的人,都会理解你的处境,会支持你孩子上学,把钱借给你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上了大学,或许会读研、读博,前程似锦,将来有了出息,也会还了这笔钱。

另外,你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国家有这方面的政策,你申请了就不用再愁学费了。

总而言之,我们供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将来有出息,既然已经考上大学了,就是再困难、砸锅卖铁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去完成他的学业。目前这个时候,你无需再顾及面子的问题,希望你能迈出这一步,担负起这份责任。

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期间钱是最好挣的,那时只要你胆大都能挣到钱,但是现在钱确实不好挣。虽然大多家庭能给孩子拿出学费,但仍有少数家庭给孩子拿不出学费。家里没钱孩子还要上学,怎么办呢?

第一,到生源地贷款。

我国现规定到生源地贷款最高每生每年8000元,上公办大学基本够了,但我国每年高考录取后有三分之一学生必须上民办大学。一般民办大学收费都在2万到3万左右,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在3万5到4万5之间。那么8000块钱贷款还差得远。

第二,从亲朋好友处借或贷款。只要有人借钱或贷款给你,面子一分钱不值。我上学的时候,国家还没有生源地贷款,也没有助学金。那时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每年最少8000元,那时暑***我在县城工地干小工,一天10块钱,也就是说那那时一年8000就相当于现在一年8万。我家那时特别穷,想帮我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怕我还不起。最后没办法借***。借别人5千还1万,借别人1万还2万。

第三,孩子到学习申请助学金。

第四,孩子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

第五,孩子放学或周末打工。

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困难是暂时的,现在给孩子拿不出学费,只能贷一部分,借一部分,孩子再分担一部分。

没钱给孩子上大学,是不是要放下面子去找亲戚借?

首先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当孩子考上大学,我想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让他完成大学学业;至于没钱读书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一件比较好解决的。

目前国内有多家银行支持助学贷款,利息很低,甚至是无息贷款,这也是我们国家针对贫困学子的一种优惠政策(想想我们国家真好);据我周边的了解,我老家在2005之前一半的农村学生都或多或少的用过该政策。

***如因为各方面原因不能借到低息贷款,那应该不应该放下面子找亲戚帮忙呢? 那我反问句面子重要,还是孩子学习成长重要,孰重孰轻,不用我们说吧!

其实亲戚的本质就是利用血缘的纽带建立稳固的关系,这关系拿来干嘛的? 当然是互帮互助啊 ,不然亲戚是要来干嘛的!

最后,孩子没钱上学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兄弟你有点穷啊,解决完孩子的事情,最最重要的就是努力赚钱,国内的观念就是这样,有钱就有面子,当你有一定的事业,一定的身家,谁会不给你面子呢?

我觉得是

学费和住宿费可以办理生源地贷款,上学期间没利息,工作后才开始产生利息,也不算高四点几

国家励志奖学金一万,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还有学校设置的其它奖学金。如果孩子懂事踏踏实实学习根本不用操心,这些奖学金就够生活费的了

平时有时间做做家教,***

千万不要让孩子有那么大的压力,作为家长压力也别太大,未来可期,加油

大力已经出来打工6年了,他除了每天给家里定期汇钱外,很少跟父母多说几句话,因为他从心里有点怨恨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很少疼爱他,他觉得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比自己小2岁的弟弟。

父亲

从小,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紧着弟弟吃,他都是吃剩下,而且小时候他只要调皮,父亲总是随手拿个小棍就打他,但是弟弟调皮,父亲最多也就是嘴上骂两句。

大力的成绩一直比弟弟好很多,但是家里供不起两个人一起上学,最后,父亲让大力辍学,大力当时非常伤心,跟父亲大吵了一架,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出,当时父亲手里的棍打断了三截,最后,大力妥协了。

大力在外面的打工的时候,认识了慧兰,慧兰也是来自乡下,慧兰不是那种很漂亮的女孩,但是心里很善良,每次大回到出租房,慧兰总是把饭菜做好等着大力,而且慧兰知道大力跟父亲的隔阂后,总是试着开导大力,她告诉大力:不管父亲做了什么,你始终是他的孩子,没有他,哪里有现在的你。慧兰总是耐心的开导大力,慢慢,大力父子的隔阂变得没有那么深了。

大力跟慧兰结婚后,就在镇上做了个生意,父亲想帮着大力照看生意,但是,大力没让,因为他知道父亲有腰间盘,不能干太重活了,他都是自己忙着,他也会每个月定期给城里上学的弟弟寄生活费。

过了两年,弟弟毕业了,留在了城市打拼,弟弟谈了个城市的女孩,女孩父母都是城里人,乡下的大力知道弟弟结婚的事儿,就带着慧兰还有父母一起去城里参加弟弟的婚礼,虽然他们已经穿的比较好了,但是跟城里的宾客们一比,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土。

婚礼

婚礼上,弟弟并没有隆重的介绍我们,我们被安排在角落里,自始至终,弟弟跟弟媳一家没有来跟我们说过一句话,等宾客散去,弟弟过来说:以后我就在城里生活了,岳父母讨厌咱爸妈这种打扮,所以,以后你们别来找我了。我听完就愣了,看着弟弟离开,我竟不知道说什么.

我拉着慧兰,带着父母回乡下了。过了好几年,弟弟再无音信,父母也没有再提,但是我能感觉得到父母对弟弟的想念。

父亲病重时,他说,他想弟弟了,让我去城里一趟,说着从他贴身的内兜里拿出一封信给了我,让我交给弟弟。

我来到城里,弟弟没有让我进他家的意思,我们就在小区门口说话,我告诉他,父亲病了,想他了,希望他能回去一趟,弟弟想了下说,哥,我公司这边有个项目,我走不开呀,你告诉父亲,等我忙完了,我肯定回去看他。我也猜到了这个结果,我就把父亲的信给他了。头也不转的就回去了......

家庭

回到家,我告诉父亲后,父亲略显失望,咳嗽又加重了。第二天,弟弟带着弟媳就过来了,一进来,扑通就跪在父亲的床头,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对不起您,爸,我对不起我大哥。

我看完那封信才知道,原来弟弟是20多年前,同村那个犯的儿子,当年,那个犯入狱后,妻子不堪重负,把孩子交给我父母,就远嫁他乡,再无音信。

父母见他可怜,格外的疼他,超过了对我的疼爱.......

婴儿

后来父亲被弟弟接到城里医院,母亲也跟着去了,待父亲病好后,弟弟让父母在城里住了大半年才回来。我跟父亲的隔阂也解开了......

当我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的时候,其实是他们有自己的苦衷,天底下会有不孝顺的孩子,哪里会有不疼自己孩子的父母。

父母

你懂你的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