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严道尊出自,师严道尊下一句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2 0
  1. 为什么要尊师敬长?
  2. 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诗句(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3.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
  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

出处:北宋·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选段:

师严道尊出自,师严道尊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

译文:

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道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

扩展资料:

本文开头先诚恳而谦逊地谈自己写作的缘起和观点,同时将古今学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对比,肯定了古人的学习态度:尊师重道,笃信自守,不畏不迁的精神。他认为古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晓传统的儒道,还把这个道理当成是自己终身不渝的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抨击了社会上浮躁、虚华、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

接下来的文中,他先是用大量笔墨夸赞了祖择之文章的优点,即文章“言高趣远”,十分有志向。之后,分析了产生这些弊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乡村中没有优秀的老师可以求教,也没有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讨论。

强调学习中要跟随值得尊敬的老师,并且要和学友时常切磋,才能够不断提高,探究出深刻的道理。文章至此,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通览全篇,这已经超出了一封普通书信的范围,更多的是阐述欧阳修个人的散文理论。从治学问题的解答,到对后辈的指点提携,到自己身体力行、尊师重道的示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但显示了他为文的雄辩有力,更展示了他一代文宗的大家之风,令世人敬仰。

什么要尊师敬长?

意思是:古代的学者凡是从师学习,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道才可能受到尊重;道受到尊重。

出自乐正克的《凡学之道》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学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

扩展资料: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由此可知,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人物成就:

乐正克的伟大贡献是他的著名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据郭沫若考证,这部思孟学派的著作正是乐正克所作。他从总结当时的教学经验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既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中肯的批评,又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意见,是世界上最早集中系统地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参考资料:

乐正克——百度百科

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诗句(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尊师,在我国古代体现为师道尊严。荀子提出“隆师”的思想,他把天地君亲师并提,认为隆君师与事天地、尊先祖同是礼的根本,把教师的地位提到了很高的程度。对师道尊严思想阐说得比较详细的,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他说:“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尊敬教师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为确立人民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国家从1985年起,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教师法》更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做到:树立尊敬教师观念,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听从老师教导,刻苦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果回报老师的辛勤劳作。

敬长,表现为尊重、敬爱、赡养父母或长辈。对于父母,子女应当感激其养育之恩,履行子女对父母双亲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认为孝是“德之本”。人生在世,首先形成的人际关系就是父母亲子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对生身父母都不能尽孝,又怎么可能处理好与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呢?那么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这首先表现为努力承担家庭义务,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善待父母,努力减轻和分担父母在家庭经济上、感情上、思想上、家务劳动上的种种负担和忧虑。那种将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用于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奢侈的开支行为,是一种挥霍父母血汗的不道德行为。其次,孝敬父母还表现为善于理解父母、缩小代沟。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更新速度的加快,年轻一代和上一代难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文化知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在家庭生活中反映出来。作为小辈,应多和父母沟通思想,多和父母交流感情,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

敬长,还包括对生活中其他年长之辈的敬重、尊崇、虚心请教。大凡长辈,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经验,这些对于小字辈尽快成长都是弥足珍贵的。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

1.古人对学生职责的诗句有哪些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2、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3、疾学在于尊师。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4、君子隆师而亲友。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6、师者,人之模范也。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7、师道立则善人多。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8、为学莫重于尊师。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1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传道授业惑(五言唐诗句一)

您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是传道授业

释 义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

韩愈《师说》之“传道受业解惑”,是指教育的综合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而行。

传道释义: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是我们时下所说“思想教育”,这个是基础教育,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

授业释义:传授以学业、技能,这个技能是指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

解惑释义:惑,是指困顿,迷惑,当人面临未知事物之时,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

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3.赞美良师的诗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大全

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7、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11、圣人无常师。——韩愈

12、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1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5、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4.关于感恩师长的诗句(只要句子,标明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出自哪里?

孝 孝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敬师----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悌 友爱----兄弟姐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护相爱,家庭之福。 忠 尽忠----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 只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信 守信----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事事皆***,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礼 不迁怒----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 迁怒无益,自找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义 仗义----一举一动,唯义是取,义之所在,无往不利小人见利,即忘是义,虽得小利,究竟吃亏。 廉 清廉----人生福泽,前世所修,非义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荣无加焉。 耻 知耻----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于圣近,无与兽同。 渐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思是:凡是求学的道理,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严师:尊重老师。选自《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解释: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最难做到。老师受到尊敬,然后老师所传授的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在《礼记》中,先圣们强调的是做老师的,先要在人格上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然后学生才会对其所传授的道理、知识心悦诚服。

扩展资料: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礼记·学记》

词句注释:

1、严:尊敬。

2、道尊:师所传之道才能受人尊重和相信。

3、不臣:不把他当作臣看待。

4、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祭主。

5、大学之礼:太学里面的礼法。

6、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则面东,教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待,以表示尊师重道。

白话译文:

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

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祭祀中作为神的替身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两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