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如法打一动物_奉公什么法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04 0
  1. 写出5句名诗句 并说出其包含的人生哲理
  2. 帯动物、数字、反义词、寓言故事的成语,一样四个,有悬赏
  3. 以如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什么?
  5. 廉洁奉公万众欢(打一词牌名)

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2、一鸣惊人

奉公如法打一动物_奉公什么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3、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4、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5、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6、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7、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8、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9、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10、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11、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1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13、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14、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了。

15、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6、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17、螳螂捕蝉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18、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最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19、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20、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写出5句名诗句 并说出其包含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要是没有道德那也是白费,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守道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

1.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2. 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3.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4.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5. 道德活动既受***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6.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7.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8.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

9.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墓碑铭文

10.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1.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培根

2.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3.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4.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甘地

5. 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6.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7. 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8.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9.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0. 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

11.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和痛苦。——托马斯?曼

12.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13.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莱辛

14.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15.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6.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17.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18. 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

19.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20.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契诃夫

1. 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契诃夫

2.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3.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4. 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伏尔泰

5.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6.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7.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8.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9.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马克思

10.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11.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12.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里特

13. 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使他习惯于小心地对待劳动的工具器械和产品重视书籍及其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物品,尊重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仇视那些***和剥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懒汉。——凯洛夫

14.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5. 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16.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17.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扬

18.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19.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20.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谚语

21. 智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22.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林肯

23. 人受到震动有?种植煌?械氖窃诩棺倒巧希?械氖窃?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的感官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佚名

24. 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25.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26.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27.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28.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9.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30.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帯动物、数字、反义词、寓言故事的成语,一样四个,有悬赏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S226;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S226;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S226;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S226;外篇&S226;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S226;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S226;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S226;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S226;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S226;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S226;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S226;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S226;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S226;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S226;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S226;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S226;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S226;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S226;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S226;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S226;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S226;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S226;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S226;乾&S226;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S226;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S226;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S226;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S226;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S226;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S226;乾&S226;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S226;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S226;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S226;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S226;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S226;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S226;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S226;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S226;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论语&S226;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S226;公孙丑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S226;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之耻,***矣。——《孟子&S226;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S226;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S226;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S226;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S226;益&S226;象》

72.改过不吝。——《尚书&S226;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S226;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S226;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S226;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S226;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S226;<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S226;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S226;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S226;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S226;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S226;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S226;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S226;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S226;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S226;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S226;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S226;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S226;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S226;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S226;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S226;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S226;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S226;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S226;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S226;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S226;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S226;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S226;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S226;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S226;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S226;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S226;小雅&S226;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S226;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S226;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S226;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S226;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S226;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S226;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S226;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S226;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S226;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S226;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S226;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S226;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S226;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S226;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S226;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S226;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S226;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S226;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S226;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S226;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S226;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S226;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S226;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S226;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S226;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S226;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S226;<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S226;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S226;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S226;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S226;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S226;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S226;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S226;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S226;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S226;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S226;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S226;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S226;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S226;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S226;里仁》

159.善学者,***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S226;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S226;讲学》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S226;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S226;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S226;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S226;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S226;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S226;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S226;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S226;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S226;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S226;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S226;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S226;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S226;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S226;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S226;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S226;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S226;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S226;蜀书&S226;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S226;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S226;伶官传序》

求 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S226;乾&S226;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S226;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S226;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S226;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 ——《宋史&S226;王安石列传》

1***.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S226;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S226;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勤 俭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S226;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S226;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S226;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S226;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S226;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S226;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S226;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S226;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S226;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S226;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S226;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S226;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S226;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S226;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S226;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S226;阶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S226;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S226;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S226;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S226;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S226;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S226;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S226;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S226;绅瑜》

237.***好公,则天下太平;***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务 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S226;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S226;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S226;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S226;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S226;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S226;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S226;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书&S226;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S226;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S226;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S226;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S226;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S226;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以如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帯动物的成语:狗拿耗子,带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深入浅出,寓言故事的成语:指鹿为马

1、狗拿耗子

读音:gǒu ná hào zǐ?

解释:(歇后语)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这孩子,才叫他娘的‘狗拿耗子’呢!你又懂得几篇儿几篇儿。”

2、一心一意

读音:yī xīn yī yì?

解释:心思、意念专一。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白话释义:所以推一个心,使用一个意思,正直而行之罢了。

3、深入浅出

读音:shēn rù qiǎn chū

解释: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指文章或讲话)。

出处:明·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

白话释义:鸿论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

4、指鹿为马

读音: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白话释义:丞相撞邪, 把鹿说出马。

寓言故事: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扩展资料

指鹿为马近义词:混淆黑白、是非混淆

1、混淆黑白

读音:hùn xiáo hēi bái

解释: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混)淆;清浊同源。”

白话释义:白的和黑的混乱,清晰的和浑浊的来源相同。

2、是非混淆

读音:shì fēi hùn xiáo

解释: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白话释义:袁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这篇文章赢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什么?

1. 以如结尾的四字成语

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措置裕如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方斯蔑如方:比;斯:此;蔑:没有。与此相比,没有比得上的。多指为人的情操。

粪土不如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顾盼自如顾盼:左顾右盼;自如: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灵活左顾右盼。

狗彘不如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挥洒自如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进退裕如指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开合自如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禽兽不如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泣血涟如指哭泣出血,悲痛异常。

擒纵自如擒:捉住;纵:放。捕捉、释放都随心所欲。比喻完全控制了局势。

神色自如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天保九如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运掉自如指运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练自然。

应付裕如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应付自如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言笑自如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自如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运用自如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猪狗不如连猪狗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自愧不如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2. 带如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带如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

如丧考妣、

甘之如饴、

如法炮制、

心如铁石、

如愿以偿、

诸如此类、

对答如流、

风雨如晦、

坚如磐石、

绿草如茵、

易如反掌、

如雷贯耳、

称心如意、

血流如注、

如鲠在喉、

势如破竹、

危如累卵、

守身如玉、

无论如何、

倒背如流、

福如东海、

如获至宝、

尽如人意、

军令如山

3. 带如四字成语有哪些

『包含有“如”字的成语』 “如”字开头的成语:(共121则) [r] 如不胜衣 如臂使指 如椽大笔 如此而已 如痴如狂 如痴如梦 如痴如醉 如痴似醉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如操左券 如持左券 如登春台 如蹈水火 如蹈汤火 如堕五里雾中 如堕烟海 如堕烟雾 如风过耳 如法炮制 如法泡制 如法炮制 如鲠在喉 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如虎生翼 如虎添翼 如获至宝 如获至珍 如解倒悬 如见肺肝 如饥如渴 如胶如漆 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 如箭在弦 如渴如饥 如履薄冰 如临大敌 如雷贯耳 如雷灌耳 如狼牧羊 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如临深谷 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 如龙似虎 如临深渊 如芒刺背 如梦初觉 如梦初醒 如梦方醒 如梦如醉 如芒在背 如牛负重 如鸟兽散 如弃敝屣 如泣草芥 如丘而止 如切如磋 如泣如诉 如日方升 如日方中 如入无人之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日中天 如拾地芥 如水赴壑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如手如足 如水投石 如石投水 如是我闻 如山压卵 如释重负 如汤灌雪 如汤浇雪 如汤泼雪 如汤沃雪 如天之福 如无其事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埙如篪 如埙如箎 如兄如弟 如鱼得水 如蚁附膻 如蚁慕膻 如意算盘 如鱼似水 如有所失 如影随形 如应斯响 如饮醍醐 如原以偿 如愿以偿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如蝇逐臭 如运诸掌 如坐春风 如醉初醒 如醉方醒 如锥画沙 如振落叶 如之奈何 如醉如痴 如醉如狂 如醉如梦 如左右手 如坐云雾 如坐针毡 如指诸掌 第二个字是“如”的成语:(共139则) [a] 爱如己出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爱如珍宝 [b] 炳如观火 不如归去 炳如日星 辨如悬河 [c] 齿如编贝 齿如含贝 齿如齐贝 [d] 动如参商 洞如观火 呆如木鸡 多如牛毛 动如脱兔 [f] 福如东海 肤如凝脂 奉如神明 [g] 诟如不闻 [h] 涣如冰释 恍如隔世 恍如梦境 恍如梦寐 和如琴瑟 恨如头醋 浩如烟海 汗如雨下 [j]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急如风火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疾如雷电 坚如盘石 坚如磐石 皎如日星 尽如人意 敬如上宾 急如星火 疾如旋踵 [k] 口如悬河 [l] 燎如观火 量如江海 泪如泉滴 泪如泉涌 傫如丧狗 凛如霜雪 泪如雨下 烂如指掌 了如指掌 [m] 面如傅粉 面如冠玉 美如冠玉 面如灰土 邈如旷世 马如流水 面如满月 面如凝脂 穆如清风 面如死灰 面如土色 马如游龙 谋如涌泉 马如游鱼 末如之何 明如指掌 [n] 难如登天 [q] 弃如敝屣 亲如骨肉 轻如鸿毛 恰如其分 亲如手足 [s] 视如敝屐 视如敝屣 视如草芥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视如粪土 声如洪钟 视如寇仇 视如陌路 势如劈竹 势如破竹 适如其分 色如死灰 势如水火 视如土芥 室如县罄 室如悬磬 室如悬罄 思如涌泉 视如珍宝 [t] 突如其来 退如山移 [w] 味如鸡肋 味如嚼蜡 危如累卵 无如奈何 文如其人 屋如七星 稳如泰山 无如之何 危如朝露 无如之奈 [x]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穿井 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 心如刀绞 心如刀搅 心如刀锯 学如登山 心如刀锉 心如古井 心如槁木 心如火焚 心如寒灰 兴如嚼蜡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如悬旌 心如止水 [y] 褎如充耳 易如翻掌 易如反掌 杳如黄鹤 一如既往 易如破竹 易如拾芥 艳如桃李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z] 诸如此比 诸如此类 诸如此例 昭如日星 作如是观 第三个字是“如”的成语:(共280则) [a] 爱才如渴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安堵如故 按堵如故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安然如故 安适如常 哀思如潮 [b] 兵败如山倒 笔大如椽 不断如带 笔翰如流 变化如神 百喙如一 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不绝如缕 不绝如线 碧空如洗 宾客如云 宾来如归 表里如一 宾入如归 白首如新 暴跳如雷 爆跳如雷 白头如新 鼻息如雷 宾至如归 暴躁如雷 奔走如市 [c] 才大如海 从恶如崩 齿剑如归 从谏如流 澄江如练 从令如流 出门如宾 触目如故 臣门如市 赤贫如洗 吹气如兰 苍髯如戟 从善如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流 春山如笑 愁绪如麻 臣心如水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逞心如意 春雨如油 [d]大笔如椽 倒背如流 胆大如斗 对答如流 鼎镬如饴 断决如流 堆积如山 度日如年 度日如岁 簟纹如水 胆小如豆 丹心如故 得婿如龙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鼷 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 大雨如注 大智如愚 [e] 恩德如山 恩重如山 [f] 奉公如法 复旧如初 纷乱如麻 赴险如夷 防意如城 风雨如晦 风雨如盘 风雨如磐 [g] 官场如戏 官法如炉 冠盖如云 隔行如隔山 果然如此 骨瘦如柴 骨瘦如豺 甘死如饴 甘心如荠 归心如箭 光阴如箭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甘之如荠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甘之如饴 观者如织 [h] 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号令如山 侯门如海 讳莫如深 焕然如新 鼾声如雷 好语如珠 [j] 健步如飞 机变如神 今不如昔 决断如流 嫉恶如仇 疾恶如仇 疾恶如雠 疾恶如风 如律令 积甲如山 军令如山 家贫如洗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嫉贪如雠 吉祥如意 谏争如流 谨终如始 [k]空空如也 磕头如捣 可心如意 [l] 两鬓如霜 绿草如茵 料敌如神 累累如珠 料事如神 令行如流 履险如夷 泪下如雨 烂醉如泥 [m] 谋臣如雨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眉目如画 面色如土 门庭如市 [n] 纳谏如流 囊空如洗 囊匣如洗 [p] 剖决如流 咆哮如雷 [q] 气喘如牛 倾盖如故 清贫如洗 巧舌如簧 泣涕如雨 求贤如渴 泣下如雨 巧言如簧 气涌如山 其应如响 弃之如敝屐 气壮如牛 [r] 如痴如狂 如痴如梦 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饥如渴 如胶如漆 如渴如饥 如履。

4. 以“生”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 髀里肉生 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

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愤不欲生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风趣横生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441 福过灾生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456 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 虎啸风生 啸:长鸣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荆棘丛生 荆棘:荆条蒺藜。

丛:聚集成堆。荆蔓..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

蝼蛄和蚂蚁那样的..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人急智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忍辱偷生 偷:苟且。

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明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

不..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彼此..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

人的形体具备,..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衣被群生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应运而生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芸芸众生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

②泛..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

为了免..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底死谩生 底:通“抵”。

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同“抵死漫..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分烟析生 指分家。

分割财产,各自过活。锋镝余生 锋:锋芒。

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同“狗口里吐不.. 欢若平生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祸从口生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见事风生 指遇事雷厉风行。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论辩风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论议风生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卖文为生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满坐风生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满座风生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动人。同“满.. 木朽蛀生 朽:腐烂。

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怕死贪生 贪:舍不得。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破死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普度群生 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普渡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 普济群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普济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七死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人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 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

廉洁奉公万众欢(打一词牌名)

通临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列传》(9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fǒu)?”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nì)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huò)。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赵王畏秦,欲毋(wú)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fǒu,下文中“缻”通“缶”)秦王,以相。”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②,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教。”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踞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④。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⒀,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⒅,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⒇,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洁奉公万众欢(打一词牌名)清平乐。

猜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的易经八卦。 猜谜就是指通过给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图像等,按照某种特定规则, 猜出指定范围内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内容。 猜谜的形式中以中国灯谜最为常见, 往往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进行有意识地别解谜面

古人把猜谜称为“射覆”,“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由一人随意择一物覆盖起来,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来推测里面的物品,类似于猜谜游戏只是谜面为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据易经八卦的象、数、理从无限种可能的事物中推断出某种具体事物来。

由于谜语结构纤巧、寓意奇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所以猜谜语者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思维推理判断的好习惯,再加上掌握一些基本猜谜方法,才能做到迅速破谜,身心,启迪智慧。否则,胡猜乱想,既伤脑筋,又索然无味。归纳起来,破谜技巧关键在别解。

猜谜方法:

1、笔划交待法。  

抓住字的笔划特点交待谜底。如:“一点一横短,点撇一横长,你若猜不着,请你站一旁”。这个笔划特点揭示谜底为“立”。  

2、象形法。  

把谜底或字部形象化或人格化。如:“横山(彐)小桥(冖)人又到。”谜底为“侵”。  

3、会意法。 

用叙述含义或同义、同音词代替的方法揭示谜底或组成谜底的字(有时是组字部件)。  

直接写义法:直接写出谜底的含义或特点。如:“水边”。与“岸”字相对应,谜底为“岸”。  

间接写义法:间接写出组成谜底的字的含义或特点。如:“木乃伊”。意思是“古代的尸体”,谜底系由“古”、“尸”二字合成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