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束甲的造句,按兵束甲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07 0
  1. 训诂方法和训诂原理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什么作用
  2. 《舌战群儒》的全文翻译
  3. 哀兵必胜是成语吗?
  4. 悒怏不已的意思是什么
  5. 诸葛亮舌战群儒剧本

成语

按兵束甲

读音

按兵束甲的造句,按兵束甲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ànbīngshùjiǎ

释义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

暂无按兵束甲的出处

举例

按兵束甲

训诂方法和训诂原理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什么作用

1. 什么酒的四字成语

貂裘换酒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放歌纵酒 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金钗换酒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金貂换酒 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金龟换酒 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乞浆得酒 讨杯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

牵羊担酒 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求浆得酒 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恶醉强酒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张公吃酒李公醉 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仗气使酒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只鸡斗酒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只鸡絮酒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持螯把酒 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

愁长殢酒 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容易病酒。

愁肠殢酒 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

槌牛酾酒 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

2. 关于“喝酒”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胜杯杓 bú shèng bēi sháo 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猜枚行令 cāi méi háng lìng 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低唱浅斟 dī chàng qiǎn zhēn 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范张鸡黍 fàn zhāng jī shǔ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浮白载笔 fú bái zǎi bǐ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

觥筹交错 gōng chóu jiāo cuò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酒酣耳热 jiǔ hān ěr rè 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酒入舌出 jiǔ rù shé chū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浅斟低唱 qiǎn zhēn dī chàng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恶醉强酒 è zuì qiáng jiǔ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饭囊酒瓮 fàn náng jiǔ wèng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好酒贪杯 hǎo jiǔ tān bēi 指喜欢喝酒。

酌金馔玉 zhuó jīn zhuàn yù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樽酒论文 zūn jiǔ lùn wén 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3. 四字词语按兵什么

按兵不动.这是我的想法,仅作参考。实际上汉语的成语较多,有意识的多学就好。比如: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

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

声名狼籍、狐***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

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

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

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4. 带酒的四个字成语大全

1、灯红酒绿 [ dēng hóng jiǔ lǜ ]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出 处:明·顾梦游《辛卯元六日集黄眉房斋中……慨然有赋》:“去住同为飘泊人;红灯绿酒倍情亲。”

2、对酒当歌 [ duì jiǔ dāng gē ] 意思是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慨叹人生短暂,应该有所作为。后 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出 处: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酒肉朋友 [ jiǔ ròu péng you ] 指只在一起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的朋友。

出 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道童云)你要索取荆州;不来问我;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那荆州来。”

4、酒囊饭袋 [ jiǔ náng fàn dài ] 比喻只会吃喝,什么也不会干的人。

出 处:宋·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渚院王子……时人谓之酒囊饭袋。”

5、借酒浇愁 [ jiè jiǔ jiāo chóu ] 用喝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出 处:明·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及抵任;气郁郁不舒;……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6、酒后失言 [ jiǔ hòu shī yán ]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杨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7、花天酒地 [ huā tiān jiǔ dì ] 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腐化生活。

出 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报举。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8、酒阑人散 [ jiǔ lán rén sàn ] 阑:尽。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出 处: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9、杯酒戈矛 [ bēi jiǔ gē máo ] 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出 处:《负曝闲谈》第25回:“(华尚书)愣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10、沽酒当垆 [ gū jiǔ dāng lú ] 一个名士遭到不遇,甘愿埋身尘市。

出 处:《杀狗劝夫》:“终日去沽酒当垆,把家私渐行消磨。”

11、乞浆得酒 [ qǐ jiāng dé jiǔ ] 比喻所得超过所求。

出 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

5. 什么成语四个字,后第二个酒的

灯红酒绿

dēng hóng jiǔ lǜ

[释义] 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逸的生活;也形容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

[语出] 明·顾梦游《辛卯元六日集黄眉房斋中……慨然有赋》:“去住同为飘泊人;红灯绿酒倍情亲。”

[辨形] 酒;不能写作“洒”。

[近义] 花天酒地 穷奢极欲 醉生梦死 纸醉金迷 荒*无度

[反义] 艰苦朴素 克勤克俭 箪食瓢饮 节衣缩食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主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纸醉金迷”;都形容奢侈腐化的生活。但~偏重于“腐枯、糜烂”;“纸醉金迷”偏重于“豪华、奢侈”。

[例句] ~的生活方式;只会使人堕落。

6.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兵临城下,兵荒马乱,,兵不接刃,兵车之会,兵出无名,兵多将广,兵戈扰攘,兵贵神速,兵精粮足,兵拏祸结,兵强将勇,兵强马壮,兵戎相见,兵微将寡,兵未血刃,兵闻拙速,兵无常势,兵无常形,兵销革偃,兵行诡道,兵凶战危,兵在其颈哀兵必胜,按兵不动,按兵不举,按兵束甲,残兵败将,尺兵寸铁,寸兵尺铁,单兵孤城,砥兵砺伍,调乓遣将,短兵相接,风兵草甲,缓兵之计,佳兵不祥,讳乓畏刑,骄兵必败,解兵释甲,精兵简政,精兵强将,溃兵游勇,历兵秣马,历兵粟马,弄兵潢池,强兵富国,千兵万马,遣兵调将,穷乓黩武,散兵游勇,上兵伐谋,神兵天将,损兵折将,虾兵蟹将,行兵布阵。

《舌战群儒》的全文翻译

训诂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时,如果能掌握训诂学知识,从分析句读、释词解句、讲解修辞等方面入手,将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作品,理解文章的含义。

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利用汉语语言学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准确地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它主要包括:(1)训诂与文字学结合:以形索义;(2)训诂与音韵学结合:因声求义;(3)训诂与词汇学结合:寻规律以求词义;(4)训诂与语法学结合:明语法以求词义;(5)训诂与修辞学结合:由修辞以求词义;(6)训诂与历史学结合:据史料以求词义;(7)训诂与校勘学结合:考异文以求词义;(8)训诂与逻辑学结合:用逻辑以求词义。本文拟就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上述八种训诂方法来谈谈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形索义

以形索义,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以形索义的方法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字形要能反映本义,本义要与字形切合,即要能证明造这个字时,是根据这一意义来构形的。为达此目的,我们所依据的字形应是较古的文字。二是探求本义必须参证于文献语言,即本义不仅要与字形结合,还必须是在文献语言中有过用例。参证文献语言来探求词的本义,可以避免望形生训。下面我们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高中语文第二册注:“军,驻军,动词。”余行达主编《古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在非判断句中,名词如做谓语,活用成了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做谓语,意为驻军。”

中学语文和余行达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把“军”解释为“驻军”,但前者以为“驻军”是“军”的固定义项,而后者认为“驻军”是“军”的临时意义,即名词“军”活用为动词时所临时具有的意义。孰是孰非?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军”字的形体结构分析来予以说明。

《说文》:“军,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车,兵车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字从车,从@①,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由此可见,“军”本为动词,本义是“包围”。将兵车围成一圈时,当然是表示军队驻扎下来准备宿营,因此,“军”引申有“驻扎;驻军”义。是谁将兵车围成一圈呢?当然是军队,因此:“军”又引申有“军队”义。由此可见,军的“驻军”义和“军队”义都是由本义“包围”引申出来的。既然“军”本为动词,那么“军”表示“驻军”义时当然就不是“名词活用成动词”了。由此可知,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正确的,而余行达主编的《古代汉语》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二、因声求义

因声求义,是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它主要是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联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问题。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古音(即上古音)为依据,因为绝大多数的同源词在上古时已经形成了,训诂学里说某字与某字音同或音近,也是就上古音而言的;二是以文献语言为依据,以避免滥用声训而流于主观臆断。下面我们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来考证一条词义。

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高中语文第五册年版和1987年版皆未给其中的“借”字作注,其他古文选本亦不注。似乎“借”就是现在的“借进”。其实不然。归有光为什么要把借来的书入满自己的书架呢?这合情理吗?按,“借”上古属铎部精纽,“藉”上古属铎部从纽,因此“借”可以通“藉”,为叠韵通***。例如《诗·大雅·抑》:“借日未知。”《汉书·霍光传》引《诗》作“藉”;《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战国策·秦策》:“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粮者也。”“藉”本义是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说文》:“藉,祭藉也。”既然是垫物,他物便可置之其上。如《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由此可知,“借书满架”就是“藉书满架”,直译就是“置放的书排满了书架”。

三、寻规律以求词义

寻规律以求词义,是通过探寻古代汉语里词的内部构造、词的产生与发展和词义演变等规律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通过探寻古汉语词汇的内部构造规律,我们可以避免把古文中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的现象;通过探寻古今词汇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语词的意义;通过探寻词义演变的规律,我们可以了解某个词在古代具有哪些意义,为什么会具有这些意义,可以了解同源词的孳乳情况,可以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情况。运用寻规律以求词义的方法来探求和诠释词义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古训为依据,这是因为作古训的先代学者,尤其是“汉儒去古未远,经生们所说的故训往往是口口相传的,可信的程度较高”(注: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0年版,343页。);二是注意词义的时代性,因为“古代汉语”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古代汉语范围内,各个时代的词义是有差别的,不明乎此,则往往可能导致以后起之古义解释更早之古义。下面我们运用寻规律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史记·屈原列传》“不获世之@②垢。”高中语文第六册注:“不沾染尘世的污垢。”

按,这种解释虽文意可通,然“获”并无“沾染”义,此属望文生义。《广雅·释诂三》:“获,辱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五》对这句话是这样解释的:“获者,辱也。言不为滋垢所辱也。”课本亦***此说。

四、明语法以求词义

明语法以求词义,是通过语法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或句意的训诂方法。杨树达先生说:“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近则益觉此二事相须之重要焉。盖明训诂而不通文法,其训诂之学必不精;通文法而不明训诂,则其文法之学亦必不至也。”(注: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序例》,商务印书馆年版。)运用明语法以求词义的方法来探求和诠释词义和句意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注意古今汉语语法的区别,二是注意对古汉语语法进行断代研究。下面我们运用明语法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初中语文第一册注:“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按,这种解释盖本于朱熹《论语集注》。朱熹云:“‘何有于我哉’,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然而这种解释既不合古汉语语法,又有悖于史实。下面我们仅从语法方面来解释。

“何有”即“有何”,其中的“何”是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何有”在古代汉语里又是一种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其意思较灵活,可以根据上下文意而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等。下面仅以“何有”作“有什么困难”讲为例来加以说明。

《左传·僖公九年》:“入而能民,土于何有?”杜预注:“能得民,不患无土”因此,“土于何有”就是“得到土地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因此,“何有”就是“(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呢”。 《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朱熹集注:“何有,言不难也。”因此,“于王何有”就是“对于称王天下有什么困难呢”。

至于“何有于我哉”,《论语注疏》云:“此章仲尼言己不言而记识之,学古而心不厌,教诲于人不有倦息。他人无是行,于我,我独有之。故曰‘何有于我哉?’”刘宝楠《论语正义》云:“与上篇‘为国乎何有’、‘于从政何有’、‘何有’,皆为不难也。”值得注意的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8年版)对这句话注释为:“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就是说,这三件事我都没有。”而在《古代汉语》(修订本)里则改注为:“对我来说有什么呀?也就是说,这三件事对我来说都不难。”由此可见,“何有于我哉”就是“(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五、由修辞以求词义

由修辞以求词义,是通过修辞方式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义或句意的训诂方法。运用由修辞以求词义的方法来探求和诠释词义或句意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注意区分修辞方式与一般表达方式,二是注意参证于史实。下面我们运用由修辞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司马光《训俭示康》:“人皆嗤吾固陋。”高中语文第二册注:“嗤吾固陋,嗤笑我固执不大方。”

按,这里的“固”不宜取“固执”义,因为穿着朴素根本不存在是否“固执”的问题,只是可能让人误解为“吝啬”。“陋”有“吝啬”义,例如《吕氏春秋·节丧》:“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李白《赵公西侯新亭颂》:“俭则不陋,丽则不奢。”“固”有“陋”义,即“吝啬”义。《广雅·释言下》:“固,陋也。”《论语·述而》:“奢则不逊,俭则固。”意思是,奢侈就显得骄傲,节俭就显得吝啬。由此可见,“固陋”在这里是运用了同义连用的修辞方式,即“吝啬”的意思,“嗤吾固陋”,就是嗤笑我吝啬。

六、据史料以求词义

据史料以求词义,是依据与古代社会生活有关的史料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运用“据史料以求词义”的方法来探求和诠释词义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内证”与“外证”相结合,兼及“旁证”。我们在探求和诠释某个与古代社会生活有关的词语的意义时,最好尽量从本文或本书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中去寻找史料来加以训释,这便是内证;同时还可以从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以及后代撰写的反映同一时代历史的作品中去寻找史料来加以训释,这便是外证;也可以从较早或较晚的作品中去寻找史料来加以训释,这便是旁证。二是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史料。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的,前一时代的典章制度到了后一时代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也必然反映到语言中来。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某些史料,以避免“以今证古”或“以古证今”的现象。下面我们运用据史料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高中语文第三册(年版)注:“年成坏,不能纳税,(朝廷)卖爵位(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子女(来度过日子)。不入,指百姓纳不了税,卖爵,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请卖爵子: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或儿子。秦汉时有赏赐爵级的制度,因此百姓也可以有较低的爵级。这种爵级可以转卖。”

“卖爵”的主语是“朝廷”还是“百姓”?这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孰是孰非?我们可以据史料来求词义。首先,汉代百姓是可以得到爵的,其得爵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赐给。据《汉书·惠帝纪》载:“孝惠即位,赐民爵一级。”二是用钱买。《汉书·惠帝纪》:“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三是“入粟受爵”。这是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的主张,“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汉书·食货志上》)。其次,百姓得到爵级后,是可以转卖的。《史记·文帝本纪》:“后元六年,大旱,蝗,发仓庾以振民,民得卖爵。”《索隐》引崔浩:“富人欲爵,贫人欲钱,故听买卖也。”可见《古代汉语》的注释是对的。后来1991年出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改注为:“请卖爵子,(百姓)用爵位和子女换钱(以度荒年)。汉朝,人民的爵位可以买(包括由***手中买)卖。”这就注对了。

七、考异文以求词义

考异文以求词义,是通过比较、考究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中用字的差异,或原文与引文用字的差异,或同一材料在同时之书中用字的差异,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考异文以求词义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订正误字,二是辨识异体字,二是明了通***字,四是同源字的通用和同义词的替换来诠释词义。运用这种训诂方法应遵循正确分辨异文材料的原则,即要正确分辨异文材料的类别,不要把异体字、同源字、通***字、同义词等当作误字处理,也不要把通***字当作同义词、同源字处理,等等。下面我们运用考异文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词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高中语文第一册未给其中的“以”字作注,其他有关古文选本亦未作注,似乎它与介词“以”相同而无需作注。其实,无论用介词“以”的哪一种用法来解释此处的“以”,都不妥当。按,“以”通“似”。从异文材料来看,《汉书·高帝纪上》:“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以或作似。”《史记·高祖本纪》作“皆似君”。从古代训诂材料来看,《玉篇·人部》:“以、似,二同,像也。”从语音方面来看,“以”上古属之部喻纽,“似”属之部邪纽,因此“以”可通“似”,为叠韵通***。由此可见,“以秦王之威”,意思是“像秦王那样的威风”。

八、用逻辑以求词义

用逻辑以求词义,是运用逻辑推理并遵循逻辑思维规律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这种训诂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侧重于探求和诠释语言中的词义,即词的概括义;一是侧重于探求和诠释言语中的词义,即词的具体义及语境义。运用这种训诂方法应遵循充分占有文献语言材料的原则。下面我们运用用逻辑以求词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高中语文第一册注:“按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思是停战言降。” 如果仅从上下文意来看,课本的注释是说得过去的,然而当我们运用归纳推理来考察“按兵”一词的意思时,就发现“按兵”并不是“放下武器”,而是“止住军队”。“按兵”又常写作“案兵”。例如:《宋书·武帝纪上》:“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按兵”又常与“不动”或“无动”、“勿出”等搭配使用,例如:《荀子·王制》:“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不动。”《战国策·齐策》:“故为君计者,不如按兵勿出。”由此可见,“按兵”是一个固定短语,表示“止住军队”的意思。

哀兵必胜是成语吗?

译文:

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

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原文: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出处:出自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由此孔明与江东群儒展开了一场辩驳。

百度百科-诸葛亮

悒怏不已的意思是什么

什么必胜的成语

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基本释义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哀兵必胜这个成语都有什么事例

哀兵必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越王勾践的故事。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前四九七年 -- 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

“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带领军队乘虚而入,大败吴国军队,杀掉了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吴国灭亡。 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连尝吴王夫差粪便的事都干,在骗取了吴王的信任后,回到越国,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灭掉了吴国。 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而小心谨慎常怀如履薄冰之意,使人从困境中奋起。

什么兵必胜成语

成语是:

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释义]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请问哀兵必胜这个成语的详细故事!谢谢了!!!!!!!!!

哀兵必胜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 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任继愈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哀兵必胜] 语出《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意思是,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定胜利。

——《辞海》释义

五十年前,为保卫延安,这里曾进行过一场战争,那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决战。当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养马河战役等被作为各类著名战例载入历史和军事教课书时,我们有必要收束回望的目光,定睛聚焦于在当年那些战役的遗址上上演的另一场战争——神延铁路建设大会战。这是一场和平建设之战,是人与自然之战,也是一次开发和建设革命圣地的“圣战”。它同样产生了为史书所青睐的战例,它同样具有“流血的政治”式战争的内涵、特性和意义。

既有骑虎之难,则举缚虎之策。背水一战的烈焰,烧干无奈的眼泪

神(木)延(安)铁路纵贯陕北地区。它北接包神和神朔铁路,南连西延和西康铁路,经襄渝、阳安线进入四川,构成我国又一条南北铁路大干线。它的建成,对开发陕北地区煤炭、石油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缩小东西部经济文化的差距,密切我国各大经济地区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当十五局的参建者刚刚走进与众多筑路劲旅角逐的赛场,那些由于“重大意义”而激奋起来的心情顿然黯淡了许多,随之而来的是苦涩、尴尬、悲情和无奈。

苦涩,是因为任务异常繁重。神延线设计全长382公里,分为国内国际各10个标段。十五局中标承建国际标W1、W9、W10和国内一标共4个标段。在被建设单位列为全线控制工期的3座特大桥、4座长大隧道共7项重点难点工程中,十五局就占了2座特大桥、3座长大隧道。再者,W1标是神延线的北大门,W10标是神延线的南大门。而南北大门的开启者又是十五局。这般情形,谁没有一种苦不堪言之感?

尴尬,是因为工程造价的超常低廉。低价中标,是国际竞标的规则。谁出最低的***,工程就是谁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由于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十五局无奈的以相对低价中标,有些标段甚至降低造价近50%。一时间,引来各种议论。有担忧同情,也有冷嘲热讽,还有尖锐的批评。但“游戏规则”不可能更改,只有怀揣一腔尴尬,硬着头皮上了。

无奈,是因为工期十分紧迫。神延线W9标原***工期为34个月。国内标由铁道部和陕西省联手筹集出资,国际标由亚洲银行贷款。按说,整个国际经济、政治风云的变幻对国内的一项工程建设一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很不幸,神延线恰恰受到影响,而且是重大影响。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泛亚地区的经济运作发生逆转。作为亚行贷款的项目,神延线国际标的资金难以到位,这样一拖,就是近两年。待“风暴”逐渐平息,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亚行贷款到位后,时间已经过了一半,但神延线原竣工工期没有变,W9标还是1999年3月1日开工,2000年8月15日竣工。这样,工期只剩下17.5个月。要在17.5个月内完成34个月的工程量,火烧眉毛似的紧迫可想而知。流逝的时间无法追回,建设者只有咀嚼无奈。

悲情,是因为工程十分艰巨。十五局管区有29.87公里,其中隧道就有11公里多。隧道通过的地质有老黄土、新黄土、红粘土、破碎岩、软弱层,浅埋段、涌水、流砂、滑坡、偏压、断层、陷穴等,被专家称为“地质博物馆”,而且必须***用“新奥法”施工。黄土隧道怎么打?新澳法是什么?一线职工不明白,连现场指挥者也一脸茫然。悲情笼罩在每一个参战者的心头。

苦涩、尴尬、无奈、悲情,象四记重锤,一下一下砸在十五局参建者的心上。几十年的筑路生涯,尚未有过今日的狼狈。

1999年2月8日,是一个寒气砭骨的日子。在著名的中国 *** 瓦窑堡会议会址——延安市子长县一个租用的楼房里,十五局神延工程指挥部召开局指领导班子和所属参建单位项目长、总工程师会议。局指挥长崔连珍高亢响亮的嗓音在屋宇回荡:“我们在工地踏勘了三天,吃了三天方便面,喝了三天矿泉水,爬遍了我们管区的沟沟坎坎,环境怎样,条件如何,大家心里都有了谱,我们不要再讲艰苦、困难了,因为说了无用,于事无补,现在关键是研究我们怎样干!”

刚刚在侯(马)月(山)铁路建设工地当了8年指挥长的崔连珍,征尘未洗,即赴神延。面对两项工程在环境、条件、造价上的巨大差异,他焦虑异常、欲哭无泪。但他不能把这种悲情传染给下属,不能用无奈和尴尬涣散军心。他是军人出身,他有军人的斗志和坚毅,他过去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他知道靠什么力量和手段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因此,在今天召开会议之前,他就把准了一个基调:气可鼓不可泄,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要在一片荆棘中种出鲜花来。

“目前,各单位的施工区域已经划定,各自的任务都已明确,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快到位,快开战。”崔连珍突然提高嗓音:“在这里,我要强调两个字:严和狠。在保证进度上,我们管理人员要当黑包公,六亲不认;在讲求质量上,要当啄木鸟,一丝不苟;在降低成本上,要当铁公鸡,一毛不拔。我们今天做手狠心硬的恶人,明天就不会做遗臭百年的罪人!”

按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化和最佳化的经济利益。但由于降低造价幅度太大,无论如何测算,要想保本经营,就难以保证质量。面对效益和质量的矛盾,他们提出了“经济效益为精品工程让路,为保证工期服务”的口号,并制定了挖潜降耗,减亏增效的措施,最大可能地把亏损降到最低限度。骑虎之难要以缚虎之策化解。当这场经济建设之仗转换为政治仗、社会效益仗后,这支一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的队伍,吞下无奈,咽下苦涩,又一次走进没有金滩银滩、却有精神高原的领地。

特殊的标价,特殊的工期,特殊的

环境,特殊的地质,决定了必须运

用特殊的手段,以求得特殊的效果

十五局神延之战的标价、工期、环境、地质等情况无不具有特殊的意义。标价低、工期紧、环境恶、地质差已为所有关注和了解工程的人所认可、同情甚至怜悯,但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不被众人所知。

例一,由于神延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谷区,设计上有许多黄土隧道群。在软弱地质区打隧道,军人出身的管理干部从未经见,对一个奥地利人创建的关于“新奥法”的深奥理论更是一团漆黑。学子出身的技术层干部,有些似有耳闻,但只是一些皮毛,有些则干脆是一片懵懂。施工者对施工要求不明究里,无异于盲人摸象。

例二,按照有关合同,工程建设的木材、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甚至连沙子、碎石也规定了***购地点。这样一来,干工程利用材料差价赚取一部分料费的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减亏的唯一途径就落在了现场管理上。

例三……

诸多的特殊例证呼唤特殊的管理手段,崔连珍就是运用特殊管理手段的始作俑者,其核心就是严和狠。局指建立了领导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分工负责制,要求分片包点,吃住在现场,首先从领导上严。要求各项目长、总工程师必须坚守岗位,外出必须向局指领导请***。擅离岗位者罚款5000元,每个隧道口的洞长和现场值班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发现一次离岗,罚款5000元。

其次从规范上严。领导和业务干部每人配发一把卷尺、一双水靴、一顶安全帽、一身工作服、一支温度计,每到一处,认真检查,做到毫厘不差,一丝不苟。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不听客观、不听解释、不讲价钱、不讲理由,坚决推倒重来,费用自理,并处罚款。

第三从地材上严。为堵住质量事故的源头,局指三次专题行文,对地材***购和使用作出严格规定,严禁夜间收购。凡在现场发现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退,并对该单位罚款20万元,对项目长、总工各罚款1万元。

第四从劳务上严。局指制定了外部劳务管理办法,严格审查,严禁转包、分包,把外部劳务纳入内部队伍管理序列,做到管得住,控制严,调得动。

对于严得近乎残酷,狠得似乎“冷血”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本企业的干部职工起初难以接受。但崔连珍不为所动,局指党委书记张春生,副指挥长吕春元、张国军,总工程师许健赋也是铁板一块。为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他们愿意当“冷血动物”、“冷面杀手”、“恶人坏蛋”,而不愿充当千古罪人。

当然,在严管狠罚的同时,关爱和重奖的手段也在同步实施,而且奖励的幅面和程度大大强于惩罚。一年多来,局指先后组织开展了“明星单位”、“明星洞口”、“管理明星”、“技术明星”、“实干明星”等各类评比活动,推选出一批又一批工地明星人物,在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不惜血本,实施大额度的物质重奖,金额达500多万元。

严中有爱,狠中含情,这是一种领导方法,也是一种管理艺术,崔连珍深谙其理,他的下属们也深得其道。一位基层干部说,崔指挥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没有特殊的管理手段,就难以取得现在这样特殊的成果。

给钢钎榔头装上电子眼,在厚重的

黄土深处,培育科技创新的山丹丹

曾几何时,钢钎榔头是这支队伍的图腾柱,大干苦干拼命干是他们的生存哲学。而当现代管理的车轮驶进他们的营地,科学精神便迅速占领了他们的思想领域,科技创新的热情便迅速渗透到他们的思维和意识。

面对绵延起伏的黄土山峁,手拿一本关于“新奥法”的教课书,管理者和学子们两代人相扶相携,攀上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地。老者需要小者的智慧,小者需要老者的经验,这是一种人力***的优化组合,也是一种创建新生活秩序的智慧重组。科技创新的山丹丹,在他们的手中开放。

万事开头难,黄土隧道的开挖也印证了这个道理。黄土隧道洞口段,一般都属于新黄土地层,沉积时间短,土质结构松散,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塌方。如何打开山门,是他们正式展开施工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教课书可学,只有靠摸索。工地附近,就是当年保卫延安时养马河战役的遗址,那次战役中使用的蘑菇战术,是我军战争史上的范例,但神延线拒绝“蘑菇”。他们根据地形和岩性,几经试验,比选方案,最后***用超前锚杆锁定法,一举突破了这个难关。为加快掘进速度,崔连珍带领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从技术上、理论上反复论证,并向神延总指上报了增加工作面的可行性方案,征得业主认可后,先后在养马河、关路坡、翅膀沟隧道增加了三个斜井、两个明洞作业面。特别是大关里沟斜井,所在地形狭窄,并有大滑坡、大面积溜坍。但经过9次现场察勘和对地形、地质的深入研究,他们大胆创新,突破施工规范规定的斜井与正洞之间的夹角应大于40°的要求,以35°切入,成功打通斜井。为了缩短洞内出碴和开挖的循环时间,他们把通常在露天施工的挖掘机开进隧道,进行开挖和装渣,功效提高几十倍。黄土隧道时常“变脸”,忽而土,忽而沙,忽而石,忽而土、沙、石齐备。施工者灵活运用敌变我变的战术,以变应变,地质变,则设计变,施工方法也变,不囿常规,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量测,是“新奥法”立论的根据,也是“喷锚构筑法”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围岩变型的量测,并分析量测回归的数据,就可以发现可能产生坍塌的先兆,从而及时***取防坍措施。但目前国内缺乏可靠的量测管理基准,现场又缺乏熟悉量测技术的人员,刚开工不久就发生了几次大塌方。沉痛的教训使管理者寝难安枕,局指立即***取外请内培的办法,高薪请进有关专家到现场讲学,并开设速成班,培训量测人员,不长时间,就有了自己的量测土专家。其后,量测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量测数据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防坍措施落实到了每个工序,安全施工从口号变成现实。

“以安全保进度,以质量保安全,以工艺保质量”,这是一个环形要求,也是一个链式方法,安全、质量、进度在这个环形和链式的机制中互化互融。从理论上讲,它是隧道施工的系统论,从实践上讲,它又是建设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所形成的认识论。

在神延工地***访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项不足三十公里线路的工程,何以被局内局外的人所关注?何以使陕西省***程安东、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几番亲临工地检查指导?何以使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施德良、神延总指指挥长张梅多次深入工地现场办公?何以使局长霍金贵先后六次、党委书记王炳祥先后两次亲赴现场组织科技攻关?何以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何以使指挥长崔连珍两年来只和妻女团聚了十来天?何以使一线职工没有节***日的概念、没有春夏秋冬的意识?......难道仅仅是标价低、工期紧吗?是,但不完全是。通过深入的思考,我终于明白:领导者对神延超乎寻常的重视,在于他们对这场战役特殊性的深切认识,基于他们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管理思想,出于他们从神延之战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管理方略,那就是:神延工地是一个培育员工科技创新意识的基地,是一个种植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之花的沃土,是一个传播新观念、新思想的舞台,是一个展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窗口。对神延的关注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就是对全员创新思想的启动,就是对全局科技攻关活动的引领,就是对伴随他们几十年的苦干哲学的彻底否定。因此,神延之战,不仅是一次普通的铁路建设之战,更重要的是一次思想观念的涅磐。

昔日团旗的执掌者身后,跟着一群

“眼镜族”。一只、两只、三只…

镜片上闪着桔**太阳的辉光

崔连珍十年前曾任局团委书记,也是建局后第一任共青团的掌旗人。36岁那年,他被局党委委以局侯(马)月(山)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八年。完成了15亿投资的工程任务,创建了20多项优质工程项目,带出了一支带棱带角、性格鲜明的施工队伍,他本人也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十佳个人”等荣誉称号。

神延之战打响后,当他踏勘了工地,知晓了标价,明确了工期,他浑身有瘫痪之感,一股股浓烈的悲情从心底油然而生,他禁不住流下了怯懦的泪水。但神延拒绝眼泪,神延需要火焰。尽管他一次次萌生出“辞职不干’的念头,但又一次次自我否决。因为在他骨子里,有一种争强好胜的意识,勿论在小阴沟、就是在大风大浪中他也不愿翻船。他是共青团干部出身,他清楚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热力、辐射力和穿透力,他知道那些装着NBA、马拉多那、莱温斯基、硅谷、股票、TMD等杂驳陆离的各类信息的年轻人的头脑里同时也储存着创新和反叛。所以他把突出重围的突破口选在“阳光地带”,选在启用活跃在各个工程项目部的青年技术干部身上。他的眼前闪过作派斯文而性格敦厚的局指副指挥长张国军,闪过细小的眼睛时常冒出智慧火花的局指总工程师许健赋,闪过身量敦实、一脸福相的局指工程部部长朱伟,闪过善于思辩、对“新奥法”颇有见解的一处总工魏强,闪过工作作风和身体同样精悍的二处总工王海舰,闪过性情豁达、快人快语的三处总工田志杰,闪过思维缜密、办事老到的四处总工赵林和初来乍到、但已能独挡一面的助理工程师李小兵,闪过不苟言笑,但心有底数的五处总工黄笑,闪过身体精瘦但思想内涵丰厚的六处总工顾军……这些面容,有青春的光鲜,更是智慧的标的。他们是清一色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是在一个神圣使命的召唤下,聚合于这个开满山丹丹花的山沟里的。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打开神秘之门的“芝麻”,他们的青春雄风是荡涤一切艰难险阻的狂飚。他喜爱他们,也信任他们,只有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好眼前这个客观世界。

局指党委书记张春生和副指挥长吕春元两位老同志非常支持崔连珍的想法,六个工程项目部的项目长也十分赞同他的决策。领导父兄般的理解和慈爱使这些“眼镜族”血气沸腾、朝气勃发。他们信心十足的走进大山的课堂,在这个群山为围墙,土窑作宿舍,黄土为书本的学校里,开始了打造自己品质和意志、实现自身价值的艰苦实践。

王俊和和杨玲是一对恋人,刚毕业就被分配到神延线三处。看到杨玲一副弱不禁风的赢弱相,指挥长岳永胜怜香惜玉之情油生,就让她到前线指挥部负责资料统计工作。不想小杨反应大出大家的意料:“山里风景好,空气好,利于美容,我坚决要求到现场去”。她俏皮向指挥长调侃。岳永胜明白了,她想与王俊和形影不离。于是,他俩就到了养马河隧道工地。

刚放下被装,一场八、九级的沙尘暴就把小杨住的房顶连同她的俏皮刮得无影无踪。工地上全是男性,再没有可能为女职工搭建一间宿舍,大家一合计,动员他俩结婚吧!这样就可以省出一间住房,于是王俊和和杨玲在工地举行了一个俭朴而难忘的婚礼。男女关系理顺后,“工地比翼鸟”、“隧道鸳鸯”之类的称谓不胫而走,他们的事迹上了媒体的版面。的确,他们在生活中是相亲相爱的好夫妻,但在工作中却常常为了某个测算数据、某种施工方法、某种技术运用斗嘴闹仗。杨玲说:“我们的婚姻,首先是事业的契合,其次才是生活的磨合。神延战场将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永远稳固的婚床”。

王彬是担负养马河隧道出口施工的四处项目部的技术指导,在西南交通大学上学时,就入了党,其品学兼优侍不待言。去年7月毕业后,就直接到了工地。过硬的思想素质决定了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每天跟随掘进队伍在幽暗潮湿并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隧道里出出进进,爬上爬下,一身泥水,一脸疲倦。老职工都从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年轻,亲切地称他“彬彬娃”。他靠能吃苦、肯钻研,能够独立地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有一天,他在隧道里干了一个通宵,累的昏了过去。总工赵林和几个工友迅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等他苏醒过来,看到一直焦急地守护在他身边的赵林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这个月的内业资料还没有做完,请你帮我做一下。”出院后,领导安排他回老家去,但他总是从今天推到明天,从这月推到下月,问急了,才说出心中的秘密:“等隧道通了再说吧!”

如今,养马河隧道贯通了,翅膀沟、关路坡、贾渠沟等四座长达11023米的隧道按照业主要求也全部提前贯通,W1和W10标的南北大门按时打开,十五局和铁一局的铺架机正从南北两方相向而进,日夜兼程,黄土高坡将很快就会束一根金腰带,哀兵必胜的战例在神延之役中诞生了新的版本。在崔连珍麾下,簇拥的那些“眼镜族”、“彬彬娃们”终于可以放纵一下思维,NBA、马拉多那、莱温斯基等又会成为他们的话题。

在离开神延线那天,我特地绕到工地,与众多的新结识的工程师和项目长朋友一一告别,那一双双粗糙和温热的大手,那一双双精灵而聪慧的眼睛,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车子绕过山崖,穿过林带,他们从我的视野中消失,隐没在大山中。悠忽间,我彷佛听到一个浑重而苍老的声音,从历史的深处传出,穿越时光隧道,在黄土高原的云空里回响:“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带有兵的成语有哪些

兵临城下、

纸上谈兵、

草木皆兵、

精兵简政、

厉兵秣马

穷兵黩武、

杯酒释兵权、

十八般兵器、

赔了夫人又折兵、

哀兵必胜、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上兵伐谋、

招兵买马、

短兵相接、

强将手下无弱兵、

胜败乃兵家常事、

按兵不动、

兵戎相见、

用兵如神、

兵强马壮、

励兵秣马、

损兵折将、

盛食厉兵、

残兵败将、

兵连祸结、

佳兵不祥、

兵无常势、

精兵强将、

神兵天将、

兵凶战危、

富国强兵、

兵多者败、

洗兵牧马、

寓兵于农、

千兵万马、

兵在精而不在多、

按兵束甲、

兵行诡道、

束兵秣马、

骄兵之计、

百万雄兵、

兵无常形、

兵戈扰攘、

兵无血刃、

历兵粟马、

兵闻拙速、

坚甲利兵、

兵车之会、

兵多者败、

洗兵牧马、

寓兵于农、

千兵万马、

兵在精而不在多、

按兵束甲、

兵行诡道、

束兵秣马、

骄兵之计、

百万雄兵、

兵无常形、

兵戈扰攘、

兵无血刃、

历兵粟马、

兵闻拙速、

坚甲利兵、

兵不由将、

偃武休兵、

整甲缮兵、

遣将征兵、

兵销革偃、

振兵释旅、

坚甲厉兵、

腹中兵甲、

极武穷兵、

休兵罢战、

被甲执兵、

一十八般兵器、

仁义之兵、

单兵孤城、

斗而铸兵、

风兵草甲、

兵未血刃、

橐甲束兵、

櫜甲束兵、

被甲持兵、

被甲载兵、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师老兵破、

兴兵动众、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信用兵多多益办、

富国彊兵

解兵释甲、

案甲休兵、

缮甲治兵、

案兵束甲、

溃兵游勇、

材士练兵、

寸兵尺铁、

讳兵畏刑、

解甲休兵、

拥兵自固、

按兵不举、

兵不污刃

兵车之会、

兵精粮足、

选兵秣马、

按甲寝兵、

水火兵虫、

添兵减灶、

振兵泽旅、

偃武櫜兵、

草草收兵、

师老兵疲、

秣马利兵、

兵强将勇、

兵老将骄

兵精粮足、

选兵秣马、

按甲寝兵、

水火兵虫、

添兵减灶、

振兵泽旅、

偃武櫜兵、

草草收兵、

师老兵疲、

秣马利兵、

兵强将勇、

兵老将骄

兵慌马乱、

兵多将广、

练兵秣马、

赤壁鏖兵、

按甲休兵、

足兵足食、

历兵秣马、

擐甲执兵、

兵强则灭、

谷马砺兵、

厉兵粟马、

兵出无名

兵荒马乱、

虾兵蟹将、

鸣金收兵、

先礼后兵、

撒豆成兵、

散兵游勇、

骄兵必败、

天兵天将、

缓兵之计、

全民皆兵、

调兵遣将、

弃甲曳兵、

兵败如山

哀兵必胜成语故事

哀兵必胜

āibīngbìshèng

[释义]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语出]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正音] 胜;不能读作“shēnɡ”。

[辨形] 哀;不能写作“衰”。

[近义] 师直为壮

[反义] 骄兵必败

[用法] 用作褒义。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哀”是指悲愤激昂;不是“悲哀”的意思。

[例句] ~!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英译] 。

哀兵必胜的近义词是

哀兵必胜近义词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

意思是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在多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哀兵必胜的成语

哀兵必胜

哀兵:指copy正义的一方。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解释: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我要得是成语故事)

请问哀兵必胜这个成语的详细故事!谢谢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剧本

问题一:三顾茅庐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发 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 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1.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2. 刘备~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

近义词

礼贤下士、草庐三顾

反义词

拒人千里

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

问题二:三顾茅庐原文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

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

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

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

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

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

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

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

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

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

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

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

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

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

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

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

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

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

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

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

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

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

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

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

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

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

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

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

“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

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

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

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

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

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

问题三:刘备的特点事例有哪些 刘备的性格特点

一、丰富多-维的性格特点

已故学者傅继馥先生在《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一文中曾说:“《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它表现得非常突出,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是一个突出的主要特征,就足以支撑起整个的形象。其艺术特色和艺术效果接近于雕塑和戏剧,因为,雕塑常集中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定的情绪。‘戏剧中主角大半比史诗中的主角较为简单’。”他又进一步指出:“《三国志演义》人物的主要特点,绝大多数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的表现。例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董卓的残暴、赵云的勇、周瑜的量窄┅ ┅等等。”其实,典型的性格都就是多元化的有机组合,单就刘备的性格特点而言。他也绝不是一个“仁”字而概括得了的,而是丰富多-维的。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重情贵义等性格特征也是相当感人的。“三顾草庐”时,“一顾草庐”,不见孔明,刘备心中“惆怅不已”,这是求贤不得的失望心理。关羽、张飞体现出厌倦情绪。后来,刘备打听到孔明已回,便教备马,这次又未能见到孔明,因而心中“悒怏不已”,这是“二顾草庐”的情景,到“三顾草庐”时,关羽认为刘备弟兄三人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张飞甚至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后来兄弟三人终于见到孔明,但孔明却高卧不起,张飞就发起怒来,认为孔明实在是傲慢无礼。这就体现了刘备的思贤若渴,虚怀若谷,不访得大贤,决不罢休的性格特点,其求贤之心着实感人至深。

荆州失守后,关羽死于敌手,这使重情贵义的刘备极为震惊,他执着恪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园兄弟结义之情。当他听到关羽的死讯传来,便大叫一声,昏绝于地,哭道:“吾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孤能独享富贵乎?”他“一日哭绝三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招魂祭奠,号哭终日。”他甚至泪尽血枯,仰天长叹:“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能忘也!”简直悲恸欲绝。然而接踵而至又是张飞的遇害,刘备又遭到沉重的打击。他声嘶力竭,欲哭无泪,只好绝望地说:“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哉!”因此,他誓为二弟报仇,兴兵伐吴,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吴蜀联盟,不考虑共同的敌人是北方的曹操,甚至不惜抛弃多年浴血奋战得来的江山社稷,也要与东吴拼个你死我活。不论是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赵云,还是向来“以师礼待之”的诸葛亮,谁来劝说,他都不肯听信,还说什么:“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甚至孙权派诸葛谨前来赔礼,好言安抚,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都不管,这更突出地体现了刘备重情贵义的性格特点。

二、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在《中国***的历史的变迁》中论及《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刻画有这样一段话:“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我们不能否认《三国演义》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轻孙”的思想倾向,但真正客观地去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刘备,他的性格特点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矛盾的。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理想的仁君英主,作者用大量笔墨对他予以热情歌颂,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甚至是广大读者的美好理想,他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爱民如子,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知人善任,重情贵义,但***中也写了他性格中的很多弱点。

总体上看刘备,为人总是秉性谦恭、虚怀若谷、待人彬彬......>>

问题四:当头片片梨花落扒面纷纷柳絮狂指的是 1、这是来自于《三国演义》当中的一句诗,原文奉上: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仰面观太虚,疑是五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纷纷柳絮狂。

2、这是形容雪下得很大的一句诗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

3、个人感受:

刘关张上马而归。就有一诗单说风雪访孔明,其中有:“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烂银堆满卧龙岗”等句。冬雪叫作者描写得花团锦簇,但刘备的心却为北风冰雪吹得透心凉。

问题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句子 1

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2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3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

有礼有理有力的舌战群儒,使他在吴地的公众场合出尽了风头,可谓独领 *** 。面对周瑜的有意刁难和咄咄逼人、甚至恶意谋杀,孔明做到了不露声色,从容不迫,而屡出良策的才华往往又会避开周瑜的锋芒。他机智地逃避了杀身之祸,走时何其的洒脱。回到属地、三气周瑜更使孔明意气挥发到了极致,其游刃有余可见一般。痛失庞统、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孔明一步步忠心实意地辅佐着刘先帝的撒手而去,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然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忠义可表。

5

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曹操开始在岸边扎营,与刘备隔河相望,诸葛亮用疑兵之计,接连三夜鼓角齐鸣诈攻,曹操睡不踏实,后退三十里,蜀军渡河扎营。

曹操与刘备对阵,蜀军诈败,丢弃马匹军器,曹操急命收兵,恐有埋伏,在曹兵回头后撤时蜀军杀出,曹军大败。

曹操与刘备对阵,刘封诈败,曹操追赶时,蜀兵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曹操恐有伏兵,急教退军。曹兵自相践踏,死者极多。

6

云猛省:

“孔明分付三个锦囊与我,教我一到南徐,开第一个;住到年终,开第二个;临到危急无路

之时,开第三个:于内有神出鬼没之计,可保主公回家。此时岁已将终,主公贪恋女色,并

不见面,何不拆开第二个锦囊,看计而行?”遂拆开视之。原来如此神策。即日径到府堂,

要见玄德。侍婢报曰:“赵子龙有紧急事来报贵人。”玄德唤入问之。云佯作失惊之状曰:

“主公深居画堂,不想荆州耶?”玄德曰:“有甚事如此惊怪?”云曰:“今早孔明使人来

报,......>>

问题六:刘备娶二乔时;诸葛亮为他献了3条记;是那3条啊; 首先,刘备没取二乔啊。他取的是孙权的妹妹。三条计策分别是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

刘备被孙权设计留下就对他谎称曹操大军压境;

被东吴军队追赶就求孙夫人解围~~~ 第一个锦囊

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

孔明竟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孙乾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孙权。权曰:

“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孙乾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专候主公去结

亲。”玄德怀疑不敢往。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遂唤赵云近

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即将三

个锦囊,与云贴肉收藏,孔明先使人往东吴纳了聘,一切完备。

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与赵长、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余人,离了荆州,前往

南徐进发。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玄德心中怏怏不安。到南徐州,船已傍岸,云曰:

“军师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个锦囊来看。”于是开囊看了计

策。便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分付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教玄德先往见乔国老,那乔

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玄德牵羊担酒,先往拜见,说吕范为媒、娶夫人之事。随行五

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孙权知玄德

已到,教吕范相待,且就馆舍安歇。

却说乔国老既见玄德,便入见吴国太贺喜。国太曰:“有何喜事?”乔国老曰:“令爱

已许刘玄德为夫人,今玄德已到,何故相瞒?”国太惊曰:“老身不知此事!”便使人请吴

侯问虚实,一面先使人于城中探听。人皆回报:“果有此事。女婿已在馆驿安歇,五百随行

军士都在城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家是孙乾,俱在馆驿中相

待。”国太吃了一惊。少顷,孙权入后堂见母亲。国太捶胸大哭。权曰:“母亲何故烦

恼?”国太曰:“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孙权

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我为

你母亲,事当禀命于我。你招刘玄德为婿,如何瞒我?女儿须是我的!”权吃了一惊,问

曰:“那里得这话来?”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倒瞒

我!”乔国老曰:“老夫已知多日了,今特来贺喜。”权曰:“非也。此是周瑜之计,因要

取荆州,故将此为名,赚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此是计

策,非实意也。”国太大怒,骂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

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

女儿一世!你们好做作!”乔国老曰:“若用此计,便得荆州,也被天下人耻笑。此事如何

行得!”说得孙权默然无语。

国太不住口的骂周瑜。乔国老劝曰:“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真个招他为

婿,免得出丑。”权曰:“年纪恐不相当。”国老曰:“刘皇叔乃当世豪杰,若招得这个女

婿,也不辱了令妹。”国太曰:“我不曾认得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

任从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儿嫁他!”孙权乃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

应承,出外唤吕范,分付来日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吕范曰:“何不令贾华部领

三百刀斧手,伏于两廊;若国太不喜时,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将他拿下。”权遂唤贾华,

分付预先准备,只看国太举动。却说乔国老辞吴国太归,使人去报玄德,言:“来日吴侯、

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玄德与孙乾、赵云商议。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

引五百军保护。”次日,吴国太、乔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里坐定。孙权引......>>

问题七:公孙胜芒砀山降魔读后感 背后之言不可谌,得饶人处且饶人。

虽收芒砀无家客,殒却梁山主寨身。

诸将缟衣魂欲断,九原金镞恨难伸。

可怜盖世英雄骨,权厝芒城野水滨。

话说公孙胜对宋江、吴用献出那个阵图:“更是汉末三分,诸葛孔明摆石为阵的法。四面八方,分八八六十四队,中间大将居之。其像四头八尾,左旋右转,按天地风云之机,龙虎乌蛇之状。待他下山,冲入阵来,两军主昌开,如若伺候他入阵。只看七星号带起处,把阵变为长蛇之势。贫道作起道法,教这三人在阵中,前后无路,左右无门。却于坎地上掘下起处,把阵变为长蛇之势。贫道作起道法,教这三人在阵中,前后无路,左右无门。却于坎地上掘下陷坑,直逼此三人到于那里。两边埋伏下挠钩手,准备捉将。”宋江听了大喜。便传将令,将大小将校,依令如此而行。再用八员猛将守阵。那八员?呼延灼、朱仝、花荣、徐宁、穆弘、孙立、史进、黄信。却叫柴进、吕方、郭盛权设中军。宋江、吴用、公孙胜,带领陈达磨旗,叫朱武指引五个军士,在近山高坡上看对阵报事。

是日已牌时分,众军近山摆开阵势,摇旗擂鼓搦战。只见芒砀山上,有三二十面锣声震地价响,三个头领一齐来到山下,便将三千馀人摆开。左右两边,项充、李衮。中间马上,拥出那个为头的好汉,姓樊名瑞,祖贯濮州人氏,幼年学作全真先生,江湖上学得一身好武艺,马上惯使一个流星槌,神出鬼没,斩将塞旗,人不敢近,绰号作混世魔王。怎见得樊瑞英雄?有西江月为证:

头散青丝细发,身穿绒绣皂袍。连环铁甲晃寒霄,惯使铜槌更妙。好似北方真武,世间伏怪除妖。云游江海把名标,混世魔王绰号。

那个混世魔王樊瑞,骑一疋黑马,立于阵前。上首是项充,下首是李衮。那樊瑞虽会使神术妖法,却不识阵势。看了宋江军马,四面八方,摆成阵势,心中暗喜道:“你若摆阵,中我计了。”分付项充、李衮道:“若见风起,你两个便引五百滚刀手杀入阵去。”项充、李衮得令,各执定蛮牌,挺着标枪飞剑,只等樊瑞作用。只见樊瑞立在马上,左手挽定流星铜槌,右手仗着混世魔王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愁地暗,日月无光。项充、李衮呐声喊,带了五百滚刀手,杀将过去。宋江军马见杀将过来,便分开做两下。项主以、李衮一搅入阵,两下里强弓硬弩射住来人,只带得四五十人入去,其馀的都回来阵去了。宋江在高坡上望见项充、李衮已入阵里了,便叫陈达把七星号旗只一招,那座阵势纷纷滚滚,变作长蛇之阵。项主以、李衮正在阵里东赶西走,左盘右转,寻路不见。高坡上朱武,把小旗在那里指引:他两个投东,朱武便望东指;若是投西,便望西指。公孙胜在高埠处看了,便拔出那松文古定剑来,口中念动咒语,喝声道:“疾!”只见风尽随着项充、李衮脚跟边乱卷。两个在阵中,只见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四边并不见一个军马,一望都是黑气。后面跟的,都不见了。项充、李衮心慌起来,只要夺路回阵。百般地没寻发路处。正走之间,忽然地雷大振一声,两个在阵叫苦不迭,一齐了双脚,翻筋斗颠下陷马坑里去。两边都是挠钩手,早把两个搭将起来,便把麻绳绑缚了,解上山坡请功。宋江把鞭稍一指,三军一齐掩杀过去,樊瑞引人马奔走上山。走不迭的,折其太半。

宋江收军,众头领都在帐前坐下。军健早解项充、李衮到于麾下。宋江见了,忙叫解了绳索,亲自把盏,说道:“二位壮士,其实休怪;临敌之际,不如此不得。小可宋江,久闻三位壮士大名,欲来礼请上山,同聚大义;盖因不得其便,因此错过。倘若不弃,同归山寨,不胜万幸。”两个听了,拜伏在地道:“已闻及时雨大名,谁不知道。只是小弟等无缘,不曾拜识。原来兄长果有大义!我等两个,不识好人,要与天地相拗。今日既被擒获,万死尚轻,反以礼待。若蒙不杀收留,誓当效死,报......>>

给你古文,现代文两种

现代文篇

开场白: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统率80万大军南征,想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恰巧这一年荆州刘表病逝。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害怕曹操,很快就率部投降了。暂时依靠刘表、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抗,不得已放弃新野,败走樊城,来到江夏与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会合,以待时机。

刘备凭着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抵抗曹操的。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主动提出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这时,恰巧东吴的大臣鲁肃也来到了江夏。

于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来到了东吴。

鲁肃:孔明先生,一路辛苦,请休息一会,我要先去面见我的主公。

孔明:子敬先生,不必客气,您忙您的事去吧。

(鲁肃告辞,前往孙权的议事厅。此时孙权正在和文武百官议事。)

鲁肃:主公,您好!我从江夏回来了,特来向您报告。

孙权:哦,(递过一份劝降书),子敬,你看,这是昨天曹操派人送来的劝降书。今日大家正在商议此事。”

鲁肃:(接过曹操写的劝降书看完后)主公您的意思怎样?

孙权:还没有定论。(面对大家)你们都发表一下意见吧。

张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凭借天子的名,征讨四方,要是我们不顺从,则名不顺。现在曹操已经得荆州,兵强马壮,势不可敌。以我之见,不如降曹,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

众谋士一起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则东吴老百姓就安全了,江南六郡都可以保全。

孙权:今天就议到这里吧。请子敬留下来,我还有事要问你。

(于是,众谋士退下)

孙权: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呢?

鲁肃:刚才众人所言,实在是误导主公。天下之人都可以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降曹操。

孙权:此话怎讲?

鲁肃:要是我们投降曹操,还可以衣锦还乡,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主公您投降曹操,会有那么多的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受吗?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像主公您这么有的才干,将来在曹操手下会有好日子过吗?

孙权:刚才众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现在子敬所言,正合我意。真是上天把子敬赐给我啊!但是曹操已得袁绍的兵力,最近又得到荆州之兵,恐怕我们难以抗衡啊!你说该怎么办呢?

鲁肃:我到了江夏,带回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主公可以问一问他,就知到曹操虚实。”

孙权:你说的是卧龙先生吗?

鲁肃:对,他现在正在宾馆里休息。

孙权:今日已经太晚了。明日你先找些文武百官来,让他先领教一下我江东才子的风***,再升堂议事吧。

(第二天,议事厅上,众谋士齐聚,鲁肃陪着诸葛亮上场。众人与诸葛亮作揖后,落坐。)

张昭:我,张昭是江东一个很不起眼的读书人,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将自已比作管仲和乐毅。这是真的吗?

孔明:哦,是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

张昭:听说刘豫州三顾草庐,才***地得到先生。还说有了先生后就会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但是,现在却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是怎么策划和决策的?

孔明:是的,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的主公刘豫州讲仁义,不忍心夺取他哥哥刘表的城池。而刘琮那小子,却听信谗言,偷偷地投降了。至于我们下一步将***取什么策略,这是军事机密。恕我无可奉告!

张昭:这么说,好像先生言行好像有点不一致哦。先生自比管仲和乐毅。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了诸侯;乐毅扶助微弱的燕国,夺得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两个人都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先生自比管、乐的话,那也应该为老百姓除害,消灭乱贼。但是,实事却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占据一些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却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到处逃窜。一路上是,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什么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没有得到先生的时候呢?(众谋士有人偷偷地笑出了声音来)。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恕我直言,请别见怪。

孔明(哑然而笑):大鹏鸟展翅翱翔万里,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应该先给他吃些小米粥之类的营养品,再服些药性温和的补药;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鸡鸭鱼肉来补补身子。这时身体好些了的时候,用药性猛的灵丹妙药才能再到作用。否则一开始就用猛药的话,不把人治死再怪呢。

我的公主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军则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而已。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且,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也少,粮食就更少了。刘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而已,难道还会真的能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吗?即便是凭借着这些一些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我们还能够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打败了兵精将广的百万曹军先前部队,使夏侯敦、曹仁吓得心惊胆裂。我想管仲、乐毅之用兵可能也不过如此吧。而且,寡不敌众,一时胜败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先前汉高祖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因为有像韩信这样的真正有谋略的英雄辅佐的结果。不像某些夸夸其谈的人,坐在家里谈天说地,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是真正临机应变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却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这真是让天下人觉得太好笑了。”

(张昭无言以对)

虞翻:现在的曹操拥兵百万、良将千员,大兵南下,气势如虹,一举吞并了江夏。真可谓是锐不可挡,你说我的分析对吗?

孔明:曹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百万之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虞翻(冷笑道):你们累战累败,还说什么不怕,这不是吹牛皮,说大话吗?!

孔明:我主刘豫州只有几千人的军队,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师,而你们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但却***怕得要死,个个都想劝说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你们这样胆小如鼠,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为人?!

(虞翻不能对)

步骘:孔明先生不会是想学苏秦、张仪来游说我们东吴来帮你们打败曹操吧?

孔明:就算是苏秦、张仪,也都是能为国分忧、出谋划策的英雄豪杰。绝不会像你们这些怕死鬼一样只知道投降,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

(步骘默默无语,满面羞惭)

薛综:曹操现在是天下三分而有其二,取代汉朝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我们不必违背历史潮流,做无谓的抵抗。

孔明:薛敬文,你怎么能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话呢!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首先就应该做到忠于君主、孝敬父母。你既然是汉朝的臣子,居然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言论!不配和我说话,请你不要再说话了!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陆绩:曹操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而刘备买草鞋的小贩子,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孔明: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应该忠君报国,但他现在却是独断专行,成为了汉朝的乱臣贼子。而刘豫州堂堂皇室的后代,当今皇帝都称他是皇叔,身份何等的高贵?况且汉高祖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最终还不是创立了汉朝吗?就算是小时候买过草鞋,又有什么可以觉得耻辱的呢?你说的话都是些狗眼看人低的言论,不配和我们谈论天下大事!

严畯: 孔明先生就是会强词夺理。请问孔明先生发表过什么著作啊!

孔明:有些人虽然写了很多书,但知道舞文弄墨、搬弄是非,却不能领兵打仗,帮助主公治理国家。你认为,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里,像这样的读书人对国家会有什么作用呢?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程德枢:你这样的读书人就是喜欢说大话,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难道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

孔明: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忠君爱国,服务社会,流芳百世。另一种则是书呆子,一天到晚就只会坐在书房里写诗作赋。文章确实写得洋洋洒洒,文***风扬,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像杨雄一样,虽然是个大文豪,却把他的锦绣文章为王莽这样的大奸臣服务,结果,跳楼而死。请问你想做哪种读书人呢?

(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这时张温、骆统正想上前与孔明辨论,忽然黄盖走进)

黄盖(大声说):孔明是当世的奇才,你们却百般刁难他,太不懂礼貌了。如今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好好想想对付敌人的计谋,却在这里耍嘴皮子,你们认为,有意思吗?!

结束语:

欣赏完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再说说诸葛亮出使江东的真正意图。虽然诸葛亮口口声声说什么刘皇叔是汉室的后代,领导的军队是正义、仁义之师,而且面对曹操的百万雄师是如何如何的不畏强敌,是如何如何的勇敢,是多么的视死如归,但冷静地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外交辞令,诸葛亮心中却打着另外一个如意算盘。

其实,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想说服孙权,想让他与曹操大战一场,自己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正像诸葛亮自己对刘备所说的那样,促使孙权和曹操大战一场后,如果孙权胜利了,就乘机夺取荆州;如果曹操胜利了,就乘机夺取江南。

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就像交响乐的一个雄壮而华丽的序曲,是诸葛亮才学的一次出色表现,使诸葛亮在三国中的知名度更高了!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智激吴侯孙权和都督周瑜,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从而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形成了汉朝后期三国鼎立的局面。

古文篇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 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看。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古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 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知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主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古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斋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知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正是:追思***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