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怎么解释,谷贱伤农下一句是啥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8 0
  1. 《粜米》全文
  2. 廉价又百搭的上一句是什么?
  3. 汉宣帝是怎么死的,他为汉朝做了那些贡献?
  4. 谷贱伤农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 董宇辉回应新东方卖农产品价高,为何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销量暴增?
  6. 多收了三五斗(时下对多收了三五斗的新解读)
  7. 新东方董宇辉“谷贱伤农”言论怎么看?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在经商的人眼中,可以说,是一句至理名言。没错,市场稀缺什么,恰恰你手上拥有的时候,你就可以卖出一个好价格。说明市场很紧缺这块***。但是当大家都在生产这块紧缺物品的时候,就会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市场饱和,不仅产品不好卖而且卖不出去好的价格。这大概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农产品价格低,而且还滞销的原因了。

1.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大于求

没错,这其实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目前来看,很多地区对农产品需求这块没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大家通过一些有限的渠道去获取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大家盲目去生产一些价格高,销量好的农产品。导致市场出现大量的剩余,一旦市场饱和,价格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高价格,滞销也在情理之中。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在;

谷贱伤农怎么解释,谷贱伤农下一句是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小生产和大市场无法形成有效对接

没错,现在农民生产农产品依然有很大的盲目性,整体数据而言,会根据***的分布情况去发布农产品信息。但是对于农民而言,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去判断种植什么。这就必然会导致一段时间内,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也在所难免。

3.整体市场不景气,进出口市场影响

作为一个外在因素,出口农产品其实对农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当国内市场处于一种饱和状态下,如果可以通过出口这一渠道打开外部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是,当国外市场出现不景气的状况是,很多的产品只能放在国内进行消化。这就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农产品滞销和低价无人购买的情况出现。

所以呢,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合理控制农产品的产量和打开外部市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定不要盲目跟风种植。“谷贱伤农”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毕竟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们非常重要。

《粜米》全文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一价格高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支持价格***取了多种形式。在农业中支持价格曾得到广泛运用。 当商品市场发生剩余或短缺现象时,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化,调节供求而达到均衡状态。但是有的产业产品,如农产品由于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形成的,丰收年份,产量增加,价格却下跌到极低的水平,丰收反而不能增加收入,正如我国的一句成语“谷贱伤农”说明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稳定农场主的收入,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支持价格政策,硬性规定小麦、玉米、棉花、稻米等最低的支持价格,按支持价格出售不掉的剩余由***收购。 应该说,这种支持价格稳定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投资,整体上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支持价格也引起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许多国家用于支持价格的财政支出都有几百亿美元左右。其次是形成农产品长期过剩,这正是欧美之间或欧洲国家之间经常为农产品贸易发生争论的重要原因。 举例:小麦的供给曲线S于需求曲线D相交于E,在E点的均衡价格是1.5美元,均衡数量是...***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一价格高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支持价格***取了多种形式。在农业中支持价格曾得到广泛运用。 当商品市场发生剩余或短缺现象时,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化,调节供求而达到均衡状态。但是有的产业产品,如农产品由于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形成的,丰收年份,产量增加,价格却下跌到极低的水平,丰收反而不能增加收入,正如我国的一句成语“谷贱伤农”说明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稳定农场主的收入,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支持价格政策,硬性规定小麦、玉米、棉花、稻米等最低的支持价格,按支持价格出售不掉的剩余由***收购。 应该说,这种支持价格稳定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投资,整体上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支持价格也引起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许多国家用于支持价格的财政支出都有几百亿美元左右。其次是形成农产品长期过剩,这正是欧美之间或欧洲国家之间经常为农产品贸易发生争论的重要原因。 举例:小麦的供给曲线S于需求曲线D相交于E,在E点的均衡价格是1.5美元,均衡数量是OQ1。***定这时的均衡价格对农场主不合理,***进行干预,规定小麦的支持价格为2美元,农场主因为有了价格保证,反而***他们扩大小麦的种植,产量增加到OQ2,但消费者由于价格提高到2美元,其需求量下降到OQ0。供求之间差距是Q2Q0,即BC。这些过剩的小麦***必须全部收购,储藏在仓库里。

廉价又百搭的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他们有的粜了自己吃的米,卖了可怜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钱五分钱的债缴租;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两角三角地,忍痛缴纳自己的饭钱,有的沉溺在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它十块八块。

有的来人去说好话,向田主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俏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文章《粜米》:是从叶圣陶的名著《多收了三五斗》中节选的,讲的是旧中国的农民丰收后去粜米,虽然米价跌了,却不得不忍痛贱卖的事。

扩展资料:

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当时江南农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与当今世界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社会有***的支持,信息、物流也较为成熟,希望谷贱伤农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多收了三五斗》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来,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表面写的是当年的收成较往年好些,南方水乡佃农的生活可以有所改善,但从侧面反映的是人民苛捐杂税的疾苦和艰难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权者搜刮民脂民膏的厌恶愤恨。

百度百科-多收了三五斗

汉宣帝是怎么死的,他为汉朝做了那些贡献?

廉价又百搭的上一句是,?你备胎无数 。喜欢你的人看起来很多,你好似如鱼得水,但却不知你在走马观灯,别人也在闲庭信步,只是在需要你的时候,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你不是常有用,只是有用的时候有用,哪天不需要你了,也只是拍拍手而已,你看别人为玩物,信手捏来,别人视你为备胎,有备无患!说这话的人,要么特别爱你,要么特别恨你!但肯定特别关注你。

廉价词语辨析

辨析词组:便宜低廉廉价便宜”含有“合算,划得来”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可以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例如:“便宜货,质量不可能很好”;“谷贱伤农,你那个粮价那么便宜,农民就不种粮食了。

“低廉”含有“比一般价格定得低,花较少钱可得实惠”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较为浓厚;一般不受“不”的修饰。例如:“奶场主宁肯将部分牛奶倾倒海中,也不愿以低廉价格出售”庞贝号所属的轮船公司在经营方面不必受本国法律的限制,可以随意雇用工资低廉的各国船员“这种设备价格比较低廉。

谷贱伤农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宣帝时代绝对是汉王朝最强盛的时代!

无论是文化,军事,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科技成就,都达到了汉帝国历史上最完善的程度!

宣帝是从牢狱走出来的平民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来说,有关说是非常特殊的。并且,他与武帝不同,霸王道杂之,并不迷信于儒家!

终观一生而不大过,而武帝晚年迷信方士,一手制造巫蛊之乱。也可以说是自己灭了自己的族!

从军事角度入手,我认为武帝重在威武,而宣帝重在国家利益!武帝伐边,多多少少有点情绪化的味道,而宣帝却更有理性,从国家利益上来说,所得利益也更大。武帝单纯喜欢以军事压人,损耗国力不说,也未真正征服过匈奴!而宣帝以二十万人马攻胡的同时,还注意外交的分化瓦解,使匈奴一时分为五部,自相为乱。并以柔和之法臣服南匈奴!

从行政角度来说,武帝的经济政策多多少少有点收剐的味道。故死后,有海内虚耗之说。而宣帝秉承霍光之政,开放盐铁,藏富于民。并且一再轻徭薄赋,多次下诏善养鳏寡孤老,甚至开办国家性质的孤儿院,养老院。武帝时期,酷吏当道;而宣帝时期,循吏辈出。宣帝时期,西汉王朝的粮价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宣帝怕“谷贱伤农”,推出常平之仓!

从国家霸业来说,武帝时期的西域还是一个个独立国家,而到宣帝时期,却变成了半独立!宣帝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设立了西域都护,把霸业变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同时用名将赵充国征服西羌!从精神品质上也一点不亚于武帝时期,“犯强汉者,其远必诛”,也是这个时期说出来的。如果说武帝的霸业只是精神与军事方面的话,那么宣帝的霸业全体现在全方面上!

教育,文化上也不用多说了,可以说,除武帝时期是西汉一个人才辈出期外,宣帝时期则又是一个高峰。

人民生活水平来说,宣帝时期成为西汉帝国历史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社会最稳定,国家最富裕的时代!

综合来看,我认为西汉最成功的皇帝非汉宣大帝莫属

董宇辉回应新东方卖农产品价高,为何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销量暴增?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 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 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被理解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增多,在缺乏弹性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下降。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量减少。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

多收了三五斗(时下对多收了三五斗的新解读)

谷贱伤农。

许多消费者都在追求价格极低的商品,可是当中间的经销商和产品制造商无法获得利润时,谁又能长期的为消费者提供价格非常低的商品呢?董老师在直播带货中,网友发现直播间中的商品价格并不低,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

董老师在接受***访后,回应外界对农产品价格高的质疑。其中,最经典的一个词语莫过于谷贱伤农。农产品价格越低,农民朋友获得的利润越低。或许,最初,农民朋友为打开市场,可以将利润压到最低。长时间持续下去,农民朋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种植农作物,化肥价格正在提高,却无法提高利润。

除此之外,许多农民朋友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尤其是贩卖水果的果农。比如果农培养优质的水果,一箱水果的价格为30元,一场直播的水果销量为1000单,总售价可达到三万元。就像董老师接受***访时透露的信息,这些费用可以维持果农一家人的开销。

***如水果的价格为15元,而成本在20元左右。果农朋友没钱赚,还有贴补一部分的资金。即便网络直播平台确实可以增加果农销量,但果农却要面临着销售量过高却赔本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董老师提到消费者的想法。消费者渴望低价高质量商品,***如商品价格过高,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想法,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双方的出发点不相同,便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中。

综上所述,商品价格远远低于***,虽然可以开阔市场,但并不有利于维持市场秩序。董老师在直播间为消费者介绍商品时,充满着故事感。正是这样真诚的直播方式,吸引无数消费者。

新东方董宇辉“谷贱伤农”言论怎么看?

叶圣陶老先生在1933年7月1日发表《多收了三五斗》的***节选。***的背景是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大减,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惨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状况。文中出现的情景与现象不知不觉的也演变到现在。

占卜: 写出了他们希望与担心交织的矛盾心理。(分析预测)

几顶旧毡帽: 用了借代的手法。(种粮农民、贸易商)

农民感情的变化: 希望——愤激——哀求——失望。(农民、贸易商)

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 冷笑——厌烦——鄙夷不屑——威吓。(终端用户)

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 (进口替代)

“同行公议” ,互相勾结,意压价格,(行业协会)

遍布各地的“局子” 。(税费、套路) 

向地主家的地租。 (融资款、仓储费用)

[原文] [赏析]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 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品味:形象地描摹出船只很多、停泊在埠头的状况。一个“低”字使人仿佛见到了满载新米的沉重的船。交代粜米的船多,暗示农民丰收。

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 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品味:几顶旧毡帽:结实了是苏南地区的农民的外貌,用了借代的手法。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 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 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品味:“潮水一般涌来”形容米多,暗点题目“多收了三五斗”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 龙船似的一股劲儿,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 课兆!

“还是不要 粜 [[ tiào]卖粮食]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品味:农民满怀丰收的喜悦前来粜米的情形与听到米价低廉、希望破灭形成鲜明的对比,愤激的话也只能说说而已。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品味:语言描写,活画出米店老板一副轻蔑、看不起农民的嘴脸。

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粜那已经送到河埠头来的米,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粜呢?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为了雇帮工,买肥料,吃饱肚皮,借下的债是要还的。品味:这一切逼着农民不得不粜米。

“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品味:失望的人们还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有更好的命运。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须说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品味:同行公议”说明米行已经联合起来,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到范墓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捐,哪里来的现洋钱?”品味:过一个局子要捐一回钱,真是层层盘剥啊。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

“抬高一点,说说倒是很容易的一句话。我们这米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你们要知道,抬高一点,就是说替你们白当差,这样的傻事谁肯干?”品味:“拿本钱来开的……谁肯干”,米店老板唯利是图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个价钱实在太低了,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粜价是七块半,米价又卖 到十三块,不,你先生说的,十五块也卖过;我们想,总该比七块半多一点吧。

“哪里知道只有五块!”

“先生,就是去年的老价钱,七块半吧。”

“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你们嫌价钱低,不要粜好了。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啰嗦做什么!我们有的是洋钱,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你们看,船埠头又有两只船停在那里了。”品味:由“希望”到“愤激”,再到“哀求”,乞求米行先生,希望米价高一些。

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 酱赤的脸。他们随即加入先到的一群。斜伸下来的光柱子落在他们的破布袄的肩背上。

“听听看,今年什么价钱。”

“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

“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希望的肥皂泡虽然 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可总得粜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破布袄的空口袋里正需要洋钱。品味:“懊丧到无可奈何”,极言旧毡帽朋友的失望心情。

在米质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 斛子浅和满的争持之下,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船那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就看不见了。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 廒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品味:米已经粜出,船敞口朝天了。“或多或少”说明所得的远不是米所值的,被盘剥的程度可窥一斑了。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乡下 曲辫子!”夹着一枝 水笔的手按在 算盘珠上, 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少作你们一个铜板。我们这里没有现洋钱,只有钞票。”品味刻画了米行账房先生轻视农民的嘴脸。

“那末,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要想吃官司?”品味威吓与强迫。

不要这钞票就得吃官司,这个道理弄不明白。但是谁也不想弄明白,大家看了看钞票上的人像,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钞票塞进破布祆的空口袋或者缠着裤腰的空褡裢。”品味“空口袋”“空褡裢”写出旧毡帽的贫困,他们需要钱,因而不得不粜米。

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 万盛米行,另一批人又从船 埠头跨上来。同样地,在柜台前 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白白的米送进万盛的廒间,换到了并非白白的现洋钱的钞票。品味“一批人……另一批人……”暗示了被层层盘剥的劳动大众之多。?

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

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的。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带几匣。洋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个铜板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人家合买一听分来用,就便宜得多。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要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好久,今天 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自己几尺, 阿大几尺,阿二几尺,都有了预算。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的洋镜,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线的小囝帽。难得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 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馀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会儿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品味写旧毡帽朋友丰收后的一些美好***,所购之物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只要”说明了洋布价格低,反衬农民虽丰收却仍贫困,买不起。

他们咕噜着离开万盛米行的时候,犹如走出一个一向于己不利的——这回又输了!输多少呢?他们不知道。总之,袋里的一叠钞票没有半张或者一角是自己的了。还要添补上不知在哪里的多少张钞票给人家,人家才会满意,这要等人家说了才知道。品味比喻十分精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犹如赌徒。“一向”“又输了”等词语说明命运年年如此。真是入不敷出的生活。

输是输定了,马上开船回去未必就会好多少,镇上走一转,买点东西回去,也不过在输账上加上一笔,况且有些东西实在等着要用。于是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品味此句写旧毡帽朋友希望破灭之后的心理。丰收后的希望破灭,生活依然会入不敷出。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拖着短短的身影,在狭窄的街道上走。嘴里还是咕噜着,复算刚才得到的代价,咒骂那黑良心的米行。女人臂弯里钩着篮子,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眼光只是向两旁的店家 直溜。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 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品味“拖着短短的身影”暗示天已正午。

“小弟弟,好玩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当,当,当,——“ 洋瓷面盆 刮刮叫,四角一只真公道,乡亲,带一只去吧。”

“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洋布,特别大减价,八分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些回去?”

万源祥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乡亲”,同时拉拉扯扯地牵住“乡亲”的布袄,他们知道惟有今天,“乡亲”的口袋是充实的,这是不容放过的好机会。品味诱人的叫卖声更衬托了旧毡帽丰收后的囊中羞涩。“不惜工本”写出了这些人的虚情***意。

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之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洋火,洋肥皂之类必需用,不能不买,只好少买一点。整听的洋油价钱太“ 咬手”,不买吧,还是十个铜板一小瓢向小贩零沽。衣料呢,预备剪两件的就剪了一件,预备娘儿子俩一同剪的就单剪了儿子的。蛋圆的洋镜拿到了手里又放进了橱窗。绒线的帽子套在小孩头上试戴,刚刚合式,给爷 老子一句“不要买吧”,便又脱了下来。品味写“乡亲”缩减着***购物,只拣极其需要的来买。“一张两张”透露出乡亲买不舍而又无奈之情。

想买热水瓶的简直不敢问一声价。说不定要一块块半吧。如果 不管三七二十一买回去,别的不说,几个白头发的老太公老太婆就要一阵阵地骂:“这样的年时,你们贪安逸,花了一块块半买这些东西来用,永世不得翻身是应该的!你们看,我们这么一把年纪,谁用过这些东西来!”这啰嗦也就够受了。有几个女人拗不过孩子的欲望,便给他们买了最便宜的小洋囝囝。小洋囝囝的腿臂可以转动,要他坐就坐,要他站就站,要他举手就举手;这不但使拿不到手的别的孩子眼睛里几乎冒火,就是大人看了也觉得怪有兴趣。品味“简直不敢问一声价”因粜米收入太少,对他们来说,热水瓶是奢侈品。

“乡亲”还 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的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盛着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女人在船梢头煮饭。一会儿,这条船也冒烟,那条船也冒烟,个个人淌着眼泪。小孩在敞口朝天的空舱里跌交打滚,又捞起浮在河面的脏东西来玩,惟有他们有说不出的快乐。品味两个“一点”极言酒少、肉少,表明丰收给农民带来的灾难,从侧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孩子的欢乐衬托大人的悲哀。

酒到了肚里,话就多起来。相识的,不相识的,落在同一的命运里,又在同一的河面上喝酒,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中听的,喊声“对”,不中听,骂一顿:大家觉得正需要这样的发泄。品味天下穷苦人同病相怜,有共同的苦难,才有共同的语言。

“五块钱一担,真是碰见了鬼!”

“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

“今年亏本比去年都厉害;去年还粜七块半呢。”

“又得把自己吃的米粜出去了。唉,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品味这是那个社会劳动人民的共同悲哀。

“为什么要粜出去呢,你这死鬼!我一定要留在家里,给老婆吃,给儿子吃。我不缴租,宁可跑去吃官司,让他们关起来!”

“也只好不缴租呀。缴租立刻借新债。借了四分钱 五分钱的债去缴租,贪图些什么,难道贪图明年背着重重的债!”品味说明年年如是的生活。

“田真个种不得了!”

“退了租逃荒去吧。我看逃荒的倒是满写意的。”

“逃荒去,债也赖了, 会钱也不用解了,好打算,我们一块儿去!”

“谁出来当头脑?他们逃荒的有几个头脑,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听头脑的话。”

“我看,到上海去做工也不坏。我们村里的小王,不是么?在上海什么厂里做工,听说一个月工钱有十五块。十五块,照今天的价钱,就是三担米呢!”

“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上海东洋人打仗,好多的厂关了门,小王在那里做叫化子了,你还不知道?”

路路断绝。一时大家沉默了。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好像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品味“路路断绝”,劳动人民根本就没有出路。

“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一个人呷了一口酒,幽幽地提出疑问。品味这一句话道出了人们心底的困扰的困惑,也说明了人们的觉醒。

就有另一个人指着万盛的半新不旧的金字招牌说:“近在眼前,就是替他们种的。

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古脑儿吞了去!”品味“近在眼前”的是米行,实际上就是为那个社会制度、为***豪绅种的。

“要是让我们自己定价钱,那就好了。凭良心说,八块钱一担,我也不想多要。”品味这是农民最低最本分的要求。

“你这囚犯,在那里做什么梦!你不听见么?他们米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不肯替我们白当差。”

“那么,我们的田也是拿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品味这句话表明劳动人民反抗意识的觉醒,他们已经明白自己的劳动被盘剥了。

“我刚才在廒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沾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品味反抗意识终于萌发。

“真个没得吃的时候,什么地方有米,拿点来吃是不 犯王法的!”理直气壮的声口。

“今年春天,丰桥地方不是闹过抢米么?”

“保卫团开了枪,打死两个人。”

“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会吃枪,谁知道!”品味“理直气壮”一词写出了刚刚觉醒的劳动人民的心理和表现。

散乱的谈话当然没有什么 议决案。酒喝干了,饭吃过了,大家开船回自己的乡村。品味说明天下劳苦大众都在被剥削、被压迫着,并不仅局限于这一个镇子

船埠头便冷清清地荡漾着暗绿色的脏水。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品味“船埠头便冷……脏水”一句属环境描写。“冷清清”暗示萧条;“脏水”暗示社会肮脏。表明故事的结局。

“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地主感觉收租棘手,便开会,发通电,大意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应请共筹救济的方案。

金融界本来在那里要做买卖,便提出了救济的方案:

(一)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指定适当地点屯积,到来年 青黄不接的当儿陆续售出,使米价保持平衡;

(二)提倡粮米抵押,使米商不至群相***购,造成无期的屯积;(三)由金融界负责募款,购屯粮米,到出售后结算,依盈亏的比例分别发还。

工业界是不声不响。米价低落,工人的“ 米贴”之类可以免除,在他们是有利的。

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统计,从学理,提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

这些都是都市里的事情,在“乡亲”是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有的粜了自己吃的米,卖了可怜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钱 五分钱的债缴租;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两角三角地,忍痛缴纳自己的饭钱,有的沉溺在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它十块八块;有的来人去说好话,向田主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俏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1933年7月1日发表)

(原载《 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其实对于***中故事的描述,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说,谷物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也就是说,你价格高,我们每天吃的是那么多,你价格低,我们每天吃的还是那么多.当丰收的时候,谷物的供给比需求高很多自然价格会下降这个理论就是"谷贱伤农".在哪都避免不了的.所以现在国家对农产品才会有"支持价格"(最低保护价收购),否则丰收年的结果会是一样的 。建国以来,粮食政策和粮食市场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从民国时期到建国初期(解放区)直至现在,国内粮食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粮食市场风风雨雨的70年,经历了“市价、牌价”、“土改”、“派统购”、“统购统销”、“合同订购(双轨制)”、“保护价+市场化”“临时储备”、“市场化+最低收购价”等粮食价格政策的变迁,从集市、国有商业、集散市场。从粮管所、粮库。再到交易中心,期现货***等交易模式的发展。所有的变化无不与国家政策有关。(玉米江湖 胡晓东)

最近“谷贱伤农”这一言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看到网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凑个热闹,结合自己一个农民的身份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1.

这个社会上,形形的人都有,经济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距很大,有的人月入5000,楼下买了七个玉米九块钱,觉得不错,比着东方甄选六块一根的玉米实惠多了。有的人经济实力雄厚,人家觉得七个玉米九块钱,能保证品质吗?六块一个甄选的,不算贵啊!

我看到一位年龄比较大,穿的破但非常朴素的老人,颤颤巍巍的拿出兜巾包裹的几块钱,摊贩告诉老人,七个玉米九块钱,老人又把钱装了起来,觉得七个九块钱太贵了。你看,老人不管你是不是甄选的,不管你七个玉米九块钱还是一个六块,对他来说都一样,吃不起或者说舍不得。老人打开手机,正好发现大家在谈论这个“谷贱伤农”,老人是不是要骂一句,烂仔,你咋不去抢哦,一个玉米六块钱,我自己种的卖出去才两毛一根。

所以你刷知乎或者看微博的时候,评论区总有些人骂来骂去的,你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他们不会去买六块钱一根的,甚至他们都没看过直播,他们甚至标题都没看完,可能只看了一根玉米六块钱,他们会拿自己举例,就比如,我楼下七个玉米才九块钱,这六块一个,收的时候两毛一根,钱都让你挣了,你还在这说什么谷贱伤农,脸还要吗?

2.

咱们不能说网友骂的不对,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我家里有种桃树、杏树、西瓜、小麦和玉米花生之类的农作物。先放波,自证身份。

3

我认为是这样的,社会各阶层对农产品的品质追求不同,同样的一个产品可能也就有了一个价钱差,也就是说我卖桃,我会把大的,品相好的放在一起,次之放在一起,分类,价钱也就不同。桃的味道可能差别不大,总有人问我桃甜不甜,我都说甜,品相好差都是一个甜字,你说能差嘛。有人穿着贵气,车不带下的,他不问价钱,直接挑品相最好的,你以为他是用手摸吗?不是,吃过毛桃的可能都知道,摸了可能痒,他会指,这个,这个,这个。觉得差不多了,后备箱搁上,给钱就走了。有的来买摸来摸去,然后砍价,砍价接受啊,咱自己的桃,这个没啥问题,他把品相好的价钱砍到跟品相一般的,品相一般的往下砍,我能接受砍价,但是咱们别一直摸然后来回扔嘛,这桃经不住这样造,一旦磕碰,过段时间就会有黑印,不好卖了。这种我是不愿意卖的,可是你没法啊!财大气粗的毕竟少数,像这种另类的也是少数,你看,我说的是社会上会有不同的人,他们每个都是独特的,你要想自己卖你就要接受这种损耗,砍价什么的,事情非常的多。所以,我们是愿意卖给桃贩子的,因为没有那么多损耗,一次给钱,没那么多事情,价钱合适就更好了,会发现卖给桃贩子可能更挣钱一点。人家收的相对市场上零卖是便宜,那为啥我们愿意卖,就拿一筐桃来说,我早上去,价钱高点,不好卖,不过会有买的,把一筐里面品相好的挑走,我需要降价了,不然不好卖,再卖一波,还剩不少,挑来挑去损耗几个,运到地方卖损耗几个,最后剩的基本上属于贱卖了。整体下来钱跟卖给贩子高不了太多。

4

现在来看这个六块一根玉米,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你总看农民没得到多少,其实不然,咱们这样看,董卖玉米非常好,火爆异常,销量非常大,是不是要补货,市场需求大,这个价钱也会涨的,好多人都没咋吃过玉米,看到董六块钱一根的,是不是像一些回答者那样,七根九块钱买来尝尝,边吃边骂,呸,老子七根九块钱的玉米不比你六块钱一根的吃着划算,明天趁早再买点,这玉米真好吃。

明天去买发现七根15了,呵呵,谷贱伤农。

所以,“谷贱伤农”这句话本身可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引起了热度和关注,玉米卖的就好很多。争吵来取,真正为农民着想的不多,可能关注的也就是六块一根的玉米我吃不吃的起,是不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