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翻译,至大至刚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9 0
  1.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翻译
  2. 何谓浩然之气?
  3.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4.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翻译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翻译,至大至刚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详细请阅读baike.baidu/view/80259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与天地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以直义道总结了它。更有古今大家对气都有一番精辟的论述,而我至今还在迷茫,我该怎么养我的气,更如何养浩然之气?我对于浩然之气渴望而不可及,我这样理解: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描述大自然旷然恢宏博大的气势,而我们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物,也需要养成这样的气势和气质,我该如何来养?我很少看到可操作的法则,我也只有在在脑海中慢慢摸索。首先对于浩然之气的理解,用一幅画来描述它:提气收腹,擡眼高望,眼前遥远,目无细物,沧渺鸿蒙,长河浩荡,吐垢纳新,平心静气。如何理解浩然之气而养之?追寻浩然之气的根由,首先要看看浩是什么意思?浩字怎么解释?说文解字中查到,浩,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我理解,浩的组合是水和告,告,说话,合在一起就是水在说话的声音和状态,就是浩。黄河是祖国的母亲,在我国古代仓颉造字的时代,我国先民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对于水声的理解,也主要是对于黄河水声的理解,而黄河水的宏伟壮观的气势,浩浩荡荡,惊涛骇浪,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狂奔而下,摧枯拉朽,尤其是站在壶口瀑布,看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人置其中,全身的感官都会感受其气,眼睛能看到大天之下气势滚滚的惊涛骇浪,耳能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鼻子能嗅到阵阵气浪扑过来的清凉和冲击波,皮肤能感受到阵阵的清爽滋润。再细看,任选一个浪尖,急转直下,毫不犹豫,滑过峭壁,直扑空濛深潭;千万道细浪汇聚成豪壮的河流,巨注天池,多而不乱。人若和这种气势相融合,吸取这样的自然之气,养成自己的一种气,那就是浩然之气了!清楚的记得,儿时的我,常有用不完的劲的感觉,不知疲倦,然躺下就睡着,敢于气势豪言。而如今在每日的琐碎生活中不断的磨损了自己的气势,纠缠于鸡毛蒜皮中,可谓神经末梢的炎症。尽管有些人在开始还是有正确的大政方针,而在细小的操作过程中不断丧失了原则和方向,走至没落,说明我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时刻保持方向性对于我来说是一门学问。按照控制论,方向性的信息要反馈和受控,才能保证这正确的方向。而作为人这个高级的信息系统,如何保证这一点,千百年来,还是一个课题。我们古文中不断提到一个字,气,这个字不是一个简单的气,更有一个哲学范畴的意义:对于人而言,没有一口气,也就没命了;就此而言,气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控制主体。人生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们平常也更要养气;不要生气,等等如此。我用气来保证控制论中的控制作用,控制和发挥自己的正向的,积极的气的一面,尤其是保存万象的浩然之气,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 浩然之气

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解释: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详解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浩然之气什么意思

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形容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论养气中所说的浩然之气是什么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孟子?知言养气章》

浩然之气什么意思

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郸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是个什么鬼?怎么理解?

你好,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2]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说明"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哪部著作并解释其含义

《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孟子》

浩然之气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用法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来自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例句

①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丝毫不畏惧;那股~令人敬佩。

②学习先辈们的~;对捍卫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翻译

出自孟子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蘇轼也曾引用过,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译文

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

何谓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了解言辞,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作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就难以说明白了。它作为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它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如果没有义和道的配合,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一点点积累所产生的,不是一两次行侠仗义就能取得的。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它就没有力量了。我之所以说告子未曾了解义,就是因为他把义看作外在的东西。要时刻把养气的事放在心上,不要中途停止;心中既不要忘,也不要用外力快速助长,不要像宋人那样。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拔苗助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养气不见效而放弃的人,就像那不锄草的懒汉;而违背规律快速助长的人,就像那拔苗助长的宋人。这样去养气,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妨害气的生长。”(原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柯正气歌曰:浩然正气道义中,至大至刚直养通;充塞宇宙外无大,其小无内太素功。 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擅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话语,我更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就难以表述了。它作为一种精神气质,最伟大、最刚强,用光明磊落的心态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这样正气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必须仁义道德相匹配,如果不是,就没有力量了。这种精神气质,是聚集了长久道德修养而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正气就消失了。”

解读:

这一章是选自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这里主要围绕着浩然之气来讲。“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不同于其他的“气”,充满了正义、仁义、骨气,是谓可养而不可得。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出自:《孟子》,孟子认为浩然正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原文: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译文: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扩展资料: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

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扩展资料

“气”这个字在传统医学/文化里极其复杂,孟子自己也很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难言也”,于是根本就没有解释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只是说有正义、仁义、道德的话就会从心底里生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浩然之气”。

传统医学里的“气”,也是极其复杂,宗气、营气、卫气、五脏之气等等概念,指向并不纯粹,好在我们脉诊可以直接把握到某几种状态,可以直言“气虚”、“气滞”、“气实”,并且用相应的方案处置后(补气、行气、泄气),身体会发生直捷的变化,症状改善之余,脉诊也会相应改变。

虽然对于“气”这个概念依然说不清道不明,但能有效指导临床,我们只能继续这么用。

“气”的概念注定是复杂的,只有凭借感受或者脉诊才能真切感知。读书读到“我们在某个瞬间实际感受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甚至是人与物品之间的些许连结性、连续性与渗透性,我认为这种相互共鸣的作用、或相互影响的概念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是谓‘气’”,突然发现,这种解释途径,正是孟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浩然之气”感受的最佳解释途径(孟子的仁义道德说是特定时代局限性的解释)。

人类若是无法感受到存在于周遭的人或物之间的连结性,就无法健康的活下去,抑郁孤独直至自残。反之,即便是最无精打***的人,一旦体验到与其他人的共鸣,就会充满活力。故而,我们经验里的“元气不足”的状态,正是指得周遭世界的连结状况不佳,而“活力十足”,则是与周遭世界连结良好。

适才看诊,脉诊得气虚,患者自嘲说,归根结底一个字,qiong,没钱气虚,有钱气盛!虽是开玩笑,但正好说明了与世界连结的状态,孟子的经验是只要仁义道德足备,就会有浩然之气,而现实经验却指向只要钱多,就有浩然之气的感受,不同时代的时代性。

当然,脉诊得到的身体气虚与“浩然之气”还是有些差异,但与世界的连结状况却完全一致的(气虚则身体动力不足,与外界的连结状况不可能优良)。

人与人之间连结的频道一旦打开,其显现的功效将远超独自一个人时,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处于与他人顺利连结、活力十足的状态呢?每个人欲望模式的差异,造成孤独状态的分离,共鸣谈何容易!

如今信息社会信息的狂轰乱炸,让本来更应该能更少阻力与他人连结的孩子都早早的包裹起来孩子本应该更真实,更能感受到肉眼看不到的感受。

强势的自我,阻碍气的沟通,当自我的主观色调比较淡泊时,气的沟通才会增强,这是为什么宗教修行的人在逐步打开自我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感受的原因。

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显然他的经验体验出“浩然之气”需要养,在孟子的时代,养“浩然之气”的途径是仁义道德的优越感累积会加厚与社会的连结性,现代社会的“浩然之气”的培养,除了经济实力支撑起与社会良好的连结性,也可以通过放下自我(宗教修炼是一种途径)去实现与社会更好的连结。

百度百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