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诸葛亮老夫子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9 0
  1.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文,我记不全了,谁帮我传一下。
  2.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3.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4. 诸葛亮骂死王朗那段真是太爽了,不明白王朗怎么想的
  5. 诸葛亮骂死王朗
  6. 历史上这几个失败的人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片段,就是诸葛亮与王朗之间的阵前骂战。

自大叫阵

诸葛亮北伐来袭,曹真应对,找来王朗商量对策,王朗仗着自己70多岁年纪大,见识多,给曹真打包票“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端的是十分的自信与自傲。

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诸葛亮老夫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回合

两军阵前,曹真军中竖起旗帜,王朗叫诸葛亮出来对话,诸葛亮远远看见王朗的旗帜,心中暗忖“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果然,王朗见诸葛亮出来了,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强占辩论的上风和优势“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而诸葛亮轻轻放下,一句话“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回了过去,顺便将曹军为贼的名义埋下。

第一回合王朗并没有占据优势,双方平手。

第二回合

王朗一看诸葛亮不能简简单单的拿下,开始讲汉末以来的,顺势说出曹魏解救社稷,“实天命所归也”,诸葛亮是常常自比上古管仲、乐毅的聪明人,应该顺从天命,早早投降,也好有个荣华富贵。

说实话,王朗所说的是事实,是天下大势,况且蜀汉对比于曹魏,实力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诸葛亮顺着王朗的话进行反驳,就会落入王朗的陷阱,一步步被王朗牵着鼻子走,最终在这场辩论中落败,甚至会影响蜀汉内部稳定。

所以诸葛亮决定另辟蹊径,道德上攻击王朗。诸葛亮也是先从汉末说起,进而说董卓之乱后朝堂之上只留下了“奴颜屈膝之徒”,又说王朗以孝廉入仕,结果没有匡汉辅国,反而帮助曹贼,将王朗定义为“谄谀之臣”,并叫他赶紧退下,邀请决战。王朗于是气愤在怀,坠马而死。

乱拳打死老师傅

王朗因为自大,觉得自己所附身的曹魏占据天下大势,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能看明白,所以认为说降诸葛亮应该轻而易举。而王朗上阵以后也是一直围绕着曹魏势大,蜀汉势弱,诸葛亮赶紧投降的主题论述。哪曾想到诸葛亮根本不接王朗的招,直接从道德上开始批判王朗,可怜王朗这个老师傅被一顿乱拳打死,有理却说不得,不仅自己之前吹得牛破了,反而还搭上了自己的道德形象,简直是服了夫人又折兵,亏大了,一时间气急攻心,坠马而死。

后记

历史上诸葛亮骂死王朗是虚构的,王朗反而是一个忠直之臣,孙策在攻大江东时,虞翻劝王朗躲避,王朗没有统计,多次击退孙策,虽然最终失败被孙策所俘虏,但孙策敬重王朗,将他礼送出境。后来王朗说起自己抗击孙策而失败,是“未可折而折”意思是自己当时身为汉臣,应当守城抗击孙策,但自己没有做到。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文,我记不全了,谁帮我传一下。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出自三国演义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 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 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 岂不美哉!”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 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

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

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的王朗已经76岁了。在开战的前一天,王朗***去和诸葛亮阵前对话:“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敢教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战自退也。”郭淮对此表示非常疑惑:“那诸葛亮何等样人?竟然能被说服?”

第二天,魏蜀两军列阵于祁山之前,魏军探子催马至阵前,对着蜀军大喊:“军师请对阵主将答话。”蜀军关兴、张苞分列左右而出,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羽扇纶巾,素衣皂绦,端坐车中,缓缓来到阵前。

王朗纵马而出,先是斥责诸葛亮师出无名,“强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接着又对魏国极尽吹嘘,“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还不忘劝诫诸葛亮归顺魏国,“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连发数炮,批的王朗体无完肤。他先称王朗为“汉朝大老元臣”,戳到了王朗的痛处,然后又将他的一番慷慨陈词斥为“粗鄙之语”,接着乘胜追击,“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此时的王朗已失去了理智,毫无还手之力,气急败坏语无伦次地骂诸葛亮为“村夫”。诸葛亮没给王朗喘息的机会,“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人。”

在诸葛亮一番连珠炮的打击下,王朗最后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后人还赋诗一首,对诸葛亮骂死王朗予以盛赞:“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那么,历史上的王朗真是一个“厚颜***”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人。汉灵帝年间,王朗就已经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人。他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儒家经典,被拜为郎中,后出任彭成国菑丘县长。杨赐死后,王朗辞官为他服丧。

公元190年,王朗被汉献帝任为会稽太守。

公元194年,孙策率大军进攻会稽,王朗部下虞翻劝其暂避锋芒,不要以卵击石。但王朗认为自己食朝廷俸禄,理应尽朝廷命官之责,于是在固陵迎战孙策。

孙策数次进攻均告失败,后来***纳了孙静的计策,才打败王朗。王朗为了保全族人,不得已投降了孙策。孙策久闻王朗饱读诗书,仰慕已久,派重臣张昭劝王朗效命于他。但王朗坚决不受。孙策爱惜王朗的才干,不舍得杀他。

公元196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招纳王朗,在辗转数年后,王朗才来到许都,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从此,王朗历经曹魏三代,担任曹操时期的军祭酒兼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在担任大理时,“务在宽恕,罪疑从轻,以治狱见称。”

曹***后,曹丕废汉称帝,升王朗为司空,和华歆、钟繇同为三公,被曹丕赞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公元227年,曹睿即位,王朗转任司徒,封兰陵侯。第二年,王朗以近八旬的高龄,病逝于许都。由此可见,王朗之死属于寿终正寝,根本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王朗一生虽然远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有名气,但他也不乏许多卓有成效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恤民情,强调轻徭省刑。

在曹丕时期,身为御史大夫的王朗多次提出,帝王因体恤百姓,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让他们能全心投入农业生产。这样既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增加国家的收入。同时还建议官吏“慎法狱”,不能乱杀无辜,更不能草菅人命。

二、提倡节俭,反对奢靡。

魏文帝喜欢***和写诗作赋,朝中官员屡次上书,但均遭到曹丕的处罚,要么被杀,要么招致罢黜官职。在此情况下,王朗依然直言进谏,劝曹丕“务戒慎,垂法教”。曹丕碍于王朗德高望重,虽没有为难他,但也对他的劝告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魏明帝曹睿喜欢大兴土木,广纳后宫,但其治国理政的能力乏善可陈。王朗也多次规劝他“勤耕农、习戎备”,不必广造宫殿,劳民伤财。同样,曹睿还是对王朗的建议置之不理,任性妄为。

三、富才干,通经典。

王朗最初就是因为通晓经典,而被汉灵帝任命为郎中,后来拜太尉杨赐为师后,他的才华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王朗一生博学多闻,著作颇丰,先后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文集34卷,是曹魏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王朗多有赞誉,认为他“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 朝不谋夕, 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魏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朗高才儒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王朗绝不是诸葛亮口中的“厚颜***之人”,而是一个满腹经纶、洁身自好、“一时之俊伟”的人。

诸葛亮骂死王朗那段真是太爽了,不明白王朗怎么想的

却说姜维献计于马遵曰:“诸葛亮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乘虚袭我。某  愿请精兵三千,伏于要路。太守随后发兵出城,不可远去,止行三十里便回;但看  火起为号,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如诸葛亮自来,必为某所擒矣。”遵用其计,付  精兵与姜维去讫,然后自与梁虔引兵出城等候;只留梁绪、尹赏守城。原来孔明果  遣赵云引一军埋伏于山僻之中,只待天水人马离城,便乘虚袭之。当日细作回报赵  云,说天水太守马遵,起兵出城,只留文官守城。赵云大喜,又令人报与张翼、高  翔,教于要路截杀马遵——此二处兵亦是孔明预先埋伏。  却说赵云引兵五千,迳投天水郡城下,高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汝知中  计,早献城池,免遭诛戮。”城上梁绪大笑曰:“汝中吾姜伯约之计,尚然不知耶  ?”云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  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  ,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  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  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孔明惊问曰:“此是何  人,识吾***?”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  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  不同。孔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遂起大军前来。  却说姜维回见马遵曰:“赵云败去,孔明必然自来。彼料我军必在城中。今可  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某引一军伏于城东,如彼兵到则截之。太守与梁虔、尹赏  各引一军城外埋伏。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分拨已定。  却说孔明因虑姜维,自为前部,望天水郡进发。将到城边,孔明传令曰:“凡  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励三军,鼓噪直上。若迟延日久,锐气尽堕,急难破矣。  ”于是大军迳到城下。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  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  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马军,一带火光,势若  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  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收兵归寨,思之良久,乃唤安定人问曰:“姜维之母  ,现在何处?”答曰:“维母今居冀县。”孔明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一军,虚  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又问:“此地何处紧要?”安定人曰  :“天水钱粮,皆在上□〖音“归”,字形左“圭”右“耳”;后以“圭”替之〗  ;若打破上圭,则粮道自绝矣。”孔明大喜,教赵云引一军去攻上圭。孔明离城三  十里下寨。早有人报入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一军守此郡,一军取上圭,一军  取冀城。姜维闻之,哀告马遵曰:“维母现在冀城,恐母有失。维乞一军往救此城  ,兼保老母。”马遵从之,遂令姜维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引三千军去保上圭。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  ,延诈败奔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亦放过梁虔入  上圭城去了。孔明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懋至帐下。孔明曰:“汝惧死乎?”懋  慌拜伏乞命。孔明曰:“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  我愿来降。’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懋曰:“情愿招安。”孔明乃与  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懋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迳。正行  之间,逢数人奔走。懋问之,答曰:“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  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而走,投上圭去也。”懋又问曰:“今  守天水城是谁?”土人曰:“天水城中乃马太守也。”懋闻之,纵马望天水而行。  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而来,所说皆同。懋至天水城下叫门,城上人认得是夏侯懋,慌  忙开门迎接。马遵惊拜问之。懋细言姜维之事;又将百姓所言说了。遵叹曰:“不  想姜维反投蜀矣!”梁绪曰:“彼意欲救都督,故以此言虚降。”懋曰:“今维已  降,何为虚也?”正踌躇间,时已初更,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挺枪  勒马,大叫曰:“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懋与马遵等皆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  ,大叫曰:“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懋曰:“汝受魏恩,何故降蜀?有  何前言耶?”维应曰:“汝写书教我降蜀,何出此言?汝欲脱身,却将我陷了!我  今降蜀,加为上将,安有还魏之理?”言讫,驱兵打城,至晓方退:原来夜间***妆  姜维者,乃孔明之计,令部卒形貌相似者,***扮姜维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伪  。  孔明却引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军食不敷。姜维在城上,见蜀军大车小辆,  搬运粮草,入魏延寨中去了。维引三千兵出城,迳来劫粮。蜀兵尽弃了粮草,寻路  而走。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  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  兵旗号:原来已被魏延袭了。维杀条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余骑;又遇张苞杀了  一阵,维止剩得匹马单枪,来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军见是姜维,慌报马遵。遵曰  :“此是姜维来赚我城门也。”令城上乱箭射下。姜维回顾蜀兵至近,遂飞奔上圭  城来。城上梁虔见了姜维,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来赚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  矣!”遂乱箭射下。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往长安而走。行不  数里,前至一派大树茂林之处,一声喊起,数千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  。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其人头戴纶  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唤姜维曰:“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  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孔明慌忙下车而迎,  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  约,吾愿足矣。”维大喜拜谢。  孔明遂同姜维回寨,升帐商议取天水、上圭之计。维曰:“天水城中尹赏、梁  绪,与某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使其内乱,城可得矣。”孔明从之。姜  维写了二封密书,拴在箭上,纵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小校拾得,呈与马遵。遵  大疑,与夏侯懋商议曰:“梁绪、尹赏与姜维结连,欲为内应,都督宜早决之。”  懋曰:“可杀二人。”尹赏知此消息,乃谓梁绪曰:“不如纳城降蜀,以图进用。  ”是夜,夏侯懋数次使人请梁、尹二人说话。二人料知事急,遂披挂上马,各执兵  器,引本部军大开城门,放蜀兵入。夏侯懋、马遵惊慌,引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  羌胡城而去。梁绪、尹赏迎接孔明入城。安民已毕,孔明问取上圭之计。梁绪曰:  “此城乃某亲弟梁虔守之,愿招来降。”孔明大喜。绪当日到上圭唤梁虔出城来降  。孔明重加赏劳,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圭令。孔明分拨  已毕,整兵进发。诸将问曰:“丞相何不去擒夏侯懋?”孔明曰:“吾放夏侯懋,  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  孔明自得三城之后,威声大震,远近州郡,望风而归。孔明整顿军马,尽提汉  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细作报入洛阳。  时魏主曹睿太和元年,升殿设朝。近臣奏曰:“夏侯驸马已失三郡,逃窜羌中  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乞早发兵破敌。”睿大惊,乃问群臣曰  :“谁可为朕退蜀兵耶?”司徒王朗出班奏曰:“臣观先帝每用大将军曹真,所到  必克;今陛下何不拜为大都督,以退蜀兵?”睿准奏,乃宣曹真曰:“先帝托孤与  卿,今蜀兵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真奏曰:“臣才疏智浅,不称其职。”王  朗曰:“将军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辞。老臣虽驽钝,愿随将军一往。”真又奏曰:  “臣受大恩,安敢推辞?但乞一人为副将。”睿曰:“卿自举之。”真乃保太原阳  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睿从之,遂拜曹真为大都  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选拨东西二京  军马二十万与曹真。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当年十一  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朗曰  :“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  蜀兵不战自退。”真大喜,是夜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人马威  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当时使人先下战书。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  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懋大不相同。  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  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只见蜀兵门旗开  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  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孔明举目见魏阵  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  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  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  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  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倔、  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  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  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  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  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  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荧光,  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  一言,诸军静听:昔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  巾之后,董卓、倔、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  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  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  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  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  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叫反  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孔明以扇指曹真曰:“吾不逼汝。汝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军。于  是两军皆退。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副都督郭淮曰:“诸  葛亮料吾军中治丧,今夜必来劫寨。可分兵四路:两路兵从山僻小路,乘虚去劫蜀  寨;两路兵伏于本寨外,左右击之。”曹真大喜曰:“此计与吾相合。”遂传令唤  曹遵、朱赞两个先锋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一万军,抄出祁山之后。但见蜀兵望吾  寨而来,汝可进兵去劫蜀寨。如蜀兵不动,便撤兵回,不可轻进。”二人受计,引  兵而去。真谓淮曰:“我两个各引一枝军,伏于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数人。  如蜀兵到,放火为号。”诸将皆分左右,各自准备去了。  却说孔明归帐,先唤赵云、魏延听令。孔明曰:“汝二人各引本部军去劫魏寨  。”魏延进曰:“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丧劫寨。他岂不提防?”孔明笑曰:“  吾正欲曹真知吾去劫寨也。彼必伏兵在祁山之后,待我兵过去,却来袭我寨;吾故  令汝二人,引兵前去,过山脚后路,远下营寨,任魏兵来劫吾寨。汝看火起为号,  分兵两路:文长拒住山口;子龙引兵杀回,必遇魏兵,却放彼走回,汝乘势攻之,  彼必自相掩杀:可获全胜。”二将引兵受计而去。又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  人各引一军,伏于祁山要路;放过魏兵,却从魏兵来路,杀奔魏寨而去。”二人引  兵受计去了。又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伏于寨外,四面迎击魏兵。孔明  乃虚立寨栅,居中堆起柴草,以备火号;自引诸将退于寨后,以观动静。  却说魏先锋曹遵、朱赞黄昏离寨,迤逦前进。二更左侧,遥望山前隐隐有军行  动。曹遵自思曰:“郭都督真神机妙算!”遂催兵急进。到蜀寨时,将及三更。曹  遵先杀入寨,却是空寨,并无一人。料知中计,急撤军回,寨中火起。朱赞兵到,  自相掩杀,人马大乱。曹遵与朱赞交马,方知自相践踏。急合兵时,忽四面喊声大  震,王平、马岱、张嶷、张翼杀到。曹、朱二人引心腹军百余骑,望大路奔走。忽  然鼓角齐鸣,一彪军截住去路: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大叫曰:“贼将那里去  !早早受死!”曹、朱二人夺路而走。忽喊声又起,魏延又引一彪军杀到。曹、朱  二人大败,夺路奔回本寨。守寨军士,只道蜀兵来劫寨,慌忙放起号火。左边曹真  杀至,右边郭淮杀至,自相掩杀。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魏延,左边关兴,右边  张苞,大杀一阵。魏兵败走十余里,魏将死者极多。孔明全获大胜,方始收兵。曹  真、郭淮收拾败军回寨,商议曰:“今魏兵势孤,蜀兵势大,将何策以退之?”淮  曰:“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忧。某有一计,使蜀兵首尾不能相顾,定然自走矣  。”正是:可怜魏将难成事,欲向西方索救兵。未知其计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打这个快累死我了

诸葛亮骂死王朗

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辱骂也能致人于死?

以上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诸葛亮唇枪舌剑,义正辞严,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命归黄泉。仅仅辱骂一通,就能致人于死地吗?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医学上属于猝死,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在6个小时以内突然死亡的为猝死;而心脏病专家则主张在1小时以内的死亡为猝死。不管怎么说,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缢死、溺水、电击、窒息、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动脉瘤破裂、休克等。根据王朗的情况,可以推测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脑出血。以上可以概括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国司徒,属于“三公”之列,一生***厚禄,饮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恰恰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饮食结构不发生改变,那么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当时王朗已经76岁,估计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决不会轻。这就埋下了猝死的祸根。

言语***使宿疾发作

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若有强烈的精神***,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亢进。继之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心跳加速,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同时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这样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颤动,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脑出血。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造成脑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动脉硬化,在硬化时血管的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时,长期高血压的血管壁,由于受高压力的影响,内膜和肌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或坏死,有时形成微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便会破裂出血。

由于《三国演义》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只能从书中简单的几句话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测(不是诊断,因为诊断需要许多客观依据),尽管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但王朗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基本原因是长期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直接原因是严重的精神***——诸葛亮的一番羞辱。

王朗本来是想游说诸葛亮,幻想不费一兵一卒,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战而退。但王朗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对王朗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他义正词严,句句都击在要害上,使王朗羞愧有加,无地自容,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或者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历史上这几个失败的人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辱骂也能致人于死? 以上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诸葛亮唇枪舌剑,义正辞严,抓住要害,一顿羞辱,竟使王朗命归黄泉。仅仅辱骂一通,就能致人于死地吗?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医学上属于猝死,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在6个小时以内突然死亡的为猝死;而心脏病专家则主张在1小时以内的死亡为猝死。不管怎么说,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缢死、溺水、电击、窒息、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动脉瘤破裂、休克等。根据王朗的情况,可以推测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脑出血。以上可以概括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国司徒,属于“三公”之列,一生***厚禄,饮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恰恰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饮食结构不发生改变,那么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当时王朗已经76岁,估计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决不会轻。这就埋下了猝死的祸根。 言语***使宿疾发作 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若有强烈的精神***,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亢进。继之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心跳加速,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同时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这样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颤动,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王朗猝死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脑出血。脑出血又叫脑溢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造成脑出血的原因,85%以上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动脉硬化,在硬化时血管的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同时,长期高血压的血管壁,由于受高压力的影响,内膜和肌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或坏死,有时形成微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的壁很薄,如果遇到血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便会破裂出血。 由于《三国演义》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只能从书中简单的几句话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测(不是诊断,因为诊断需要许多客观依据),尽管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但王朗的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基本原因是长期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直接原因是严重的精神***——诸葛亮的一番羞辱。 王朗本来是想游说诸葛亮,幻想不费一兵一卒,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战而退。但王朗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对王朗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他义正词严,句句都击在要害上,使王朗羞愧有加,无地自容,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或者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王朗是个文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他的事情很悲催,想踩着诸葛亮,王朗曾对诸葛说,“明日两军阵前,老夫只需一席话语,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结果被诸葛亮骂了一通,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