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6字_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9 0
  1. 这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请问出自哪里?佛经中还有哪些句子?谢谢!
  2. 佛教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怎么解释?
  3. 此生,来世 !今生不借此身渡, 更待何生渡此身._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啥意思
  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解释
  5.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1、原文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汉语词汇。词语出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语的前半部分。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6字_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请问出自哪里?佛经中还有哪些句子?谢谢!

当年白居易询问著名的鸟巢禅师的问题:“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是对众生不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只有是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就尽管去做;要想别人好,就先做好自己,这就是大家所认识的佛教了呀!”

佛教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怎么解释?

出处《增一阿含经》

原文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在世间行为的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是身语行为上,即身不行恶行,语不出恶言。相对的身体行为上应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助益的行为。语言上应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帮助的言音。二是心灵方面,内心常应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损害恼乱国家人民及众生的恶念。

行善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助益,作恶对现世利益不一定有妨碍。驱导我们止恶行善的动力是什么呢?如果止恶行善反而让我们活的不好我们是否还要如此做?这句话与佛教中的三世因果观是有必然联系的。佛教认为作恶会留下不好的业力***,从而导致未来生活的不顺利,而行善则会留下良好的业力***影响未来的生活,从而使生活更加美满。因为这种因果思想,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际是佛教的价值观。

其他:

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花生花殇,花意难负碧苍,生死两茫茫。

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佚名

遍寻前尘多少事 无踪 是醉是梦是醒 有谁能懂?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魏秀仁

此生,来世 !今生不借此身渡, 更待何生渡此身._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啥意思

诸恶不作,就是不做一切坏事。诸善奉心一心能佛死后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里的一切都是由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的业力,智慧,慈悲,化成的,庄严国土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利乐有情,既然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和诸菩萨罗汉佛善人交朋友不退菩萨僧为侣,你去看看极乐世界游记吧!哪里有记载的,南无阿弥陀佛众生平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解释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以得,今生以闻,那今生就把握机会脱离苦海,不然的话又要搞无量劫轮回不知道还会有机会再遇到, 恶事不可做,多做善事。

善事

1孝顺

2施舍

3慈悲(不杀生包括蚊虫)

4大方

5不可邪*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解释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中文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解释: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

评语:个人肯多作自我检讨,万事都可变成自己的 借鉴

出处原文: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

所谓转祸为福也。

——太上感应篇

意思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出自《增一阿含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为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由东晋僧伽提婆译。

译文: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佛教的本意了。

创作背景

《阿含经》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主要内容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生死轮回等根本乘佛教基本教义。我国汉地佛教,历代多尚大乘,故对属于根本乘的《阿含经》较少研究。

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经》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该好好学习。

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倍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从一九六零年起,就先后深入细致地学习了《增壹阿含》和《杂阿含》等,并根据当年在***得康萨仁波卿口授的教义,结合自己平时多年的学习心得,撰写《学记》。一九六二年他完成了《增壹阿含学记》,以后又为《杂阿含》续写《学记》。

在《增壹阿含学记》序文中,他还把《阿含经》的精微义理,看作是佛法的入门之路,认为以此修行,决定能成就如来大觉之教也。于此可见其对《阿含经》的尊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