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什么意思,誉满天下必毁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11 0
  1. 为什么有的人在誉满天下的同时又谤满天下
  2. 评价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李鸿章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
  3. 只有庸人无人忌
  4.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5. 关于李鸿章正面的故事
  6. 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出自哪里

山河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山河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什么意思,誉满天下必毁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落枫

敢为李鸿章鸣不平,并非卖国贼

更新时间2005-10-5 13:34:00 字数:835

 李鸿章传

--------------------------------------------------------------------------------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

李鸿章,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有关的论著历来很多,但大都失之过偏。先生这部《李鸿章》可谓是描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可不读。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

为什么有的人在誉满天下的同时又谤满天下

高三的第二次模拟考如期而至,之前的历史试卷都做了吗?历史试卷也是一种复习资料。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选择题

24、下表中所列是明朝皇帝系列表(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关系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哪家思想的主张 ( )

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

25、观察右图中的书法艺术作品,其出现的时

代最早可能是 ( )

A.夏商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民国初期

26、《 清明 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27、观察下面战争形势图,下列对该战争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

A.清***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D.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一....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事物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29、在中国***成立__周年之际,唱红歌成为各地人民新的方式。下列红歌按其反映的历史***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②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③解放区的天是艳阳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呀红太阳,救星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30、以下是在2011年春,山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 标语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利!”“珍惜民***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确的有 ( )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2、以下对此曲线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

187 0-1910年世界船舶数

A.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 B.基本实现了水上运输工具的变革

C.不能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3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石棉的特许权。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的时期 D.苏联实行***经济体制时期

34、阅读下面的各国中央***的财政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 报告 (1993)》。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A.高***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B.英国的医疗***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

C.***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

D.四国的社会***支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

35、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与国会参议院***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签署。这表明美国( )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

C.联邦***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40、(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贵州省锦屏县乎秋镇圭叶村,2Q09年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能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历史上最牛的公章”。

——《腾讯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6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6分)

4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柬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属于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飘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试结合所学知谀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

43、请在以下历史试题A、B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

材料二: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纳并急于***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10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

B.(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敷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二的观点。(10分)

(2)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5分)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答案

24.C 25.D 26.C 27.B 28.C 29.C 30.D 31.C 32.B 33.A 34.C 35.D

B卷:

24.B 25.D 26.C 27.A 28.B 29.C 30.A 31.D 32.B 33.A 34.D 35.C

40.(22分)(1)缺陷: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4分)

(2)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6分)

(3) 将公章一分为五,体现创新性;暗含分权制衡原则;尊重民意,体现民主;发挥了人民的监督作用。(6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追求民主政治是近代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主流,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民主建设有赖公众的积极参与与监督;民主政治的形式是多样的;民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创新的过程(或民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6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41.(15分) (1)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抵抗外来侵略(或报仇雪恨);放眼世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3)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但终因历次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农村中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小。(5分)或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对西方思想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广泛并逐渐深入人心。(5分)(任选一种观点回答即可)

C.环境保护:(1)柳江(珠江,西江等均可),镉(4分)(2)矿山排水、工业废水(6分)

43.(15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否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6分)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纳)。(4分)

(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5分,言之有理即可)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一:就任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远征爱尔兰、征服苏格兰;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6分)材料二: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4分)

(2)观点;人物评价,见仁见智,难以定论。(1分)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 经验 、知识基础、主观情绪、个人好恶等;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 方法 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猜你喜欢:

1.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3. 中考历史试卷练习带答案

4. 2017历史高考模拟真题

5. 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评价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李鸿章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

有的人在誉满天下的同时又谤满天下,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1. 个性突出:这类人可能非常有主见,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并且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赞赏,但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和批评。

2. 争议性话题:在某些话题上,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能会产生争议。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话题上持有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可能会引发大量的批评和质疑。

3. 媒体炒作: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有时候会过度报道和评论某些人和事。如果一个人因为某个特殊***或行为而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可能会被大肆炒作和报道,从而引发赞扬和批评。

4. 社会影响力: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影响力的人,如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可能会受到赞扬,也可能会受到批评。

5. 心理因素:有些人可能会出于嫉妒、自卑等心理,对别人进行恶意中伤或诽谤。

总之,一个人誉满天下又谤满天下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需要保持平衡。誉过了头可能会导致自满和失败,谤过了分则可能会使人陷入无尽的争端和负面情绪中。

只有庸人无人忌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认为尽管李鸿章遭天下人非议但仍可成为伟人,因为其有伟大的作为,平庸之人才会无咎无誉,所以A B D均是其创办的重要洋务企业,而C项则是民族资本家陈启元创办的企业与李鸿章无关,故答案选C。

点评: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全力以赴地进行军事企业的建设,企图保护清***的安全,巩固清***的统治,但由于开办企业的资金不足故开始转变策略发展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发展筹措资金。但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一定程度上***外国侵略的作用。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有典故!

出自写的《李鸿章传》的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

以常人而论非常之人,乌见其可?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云: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 ”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其意为:天下只有庸人没有过错,也没有称誉。就是天下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一定是 奸雄。就是天下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一定是豪杰。

关于李鸿章正面的故事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是说人无完人,有时候某一方面很优秀的人,公众会不自觉地对其持有潜在的道德上的高要求,但是其实人优秀的方面不一定是道德方面,这是一种公众心态吧

此文出自《李鸿章传》,原文: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本书简介: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

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出自哪里

李鸿章,1823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谈判结束后,双方共同举行记者会。忽然,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这个钦差大臣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早就出了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而久久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了。”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之后他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踏平中国!

李鸿章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二十一个字,怒不可遏。他强压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笔墨,又命这个日本钦差大臣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夷的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道:“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是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及其爱国情怀跃然绢上。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大臣“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走开。

***曾说:“李鸿章是船,清***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美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把他与伊藤博文、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并列为“世界三杰”

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还算中肯。李鸿章对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至少李鸿章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还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等。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就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虽然签了马关条约),晚年有周游列国,与各国政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都相当高。据说当时外国对大清的外交只认“李鸿章”三个字呢!

“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这句话说得好,出错的人往往都是多作事儿的人,而不作事儿是不会犯错误的。“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

这是两句话。

一、”不敢为天下先“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很多人都认为“不敢为天下先”是一种消极的做法,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行为。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完全违背老子本意的。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种法水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旨,就在于说明水具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有一种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也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始终。这至少说明老子的思想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消极的、厌世的、不思进取的,因此把“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理解为消极是不正确的。

可是,既然老子重视进取精神,他又为什么以不敢为天下先作为自己的三宝之一呢?这其实也正是老子的高明之处。我们知道,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作为自己的三个座右铭之一,然而其代表作《道德经》却开了敢为天下先的先河。从今天看来,很少能有哪一本书仅仅只有五千言,里面却涵盖了如此丰富的思想智慧,具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大道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反而成就了能为天下先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具备为天下先的能力,而提倡“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其实质就在于告诉世人应具有谦卑的心态而已。

然而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他还是不主张敢为天下先的,比如那些不利当今也不利后世的做法,诸如敢于对大自然的破坏,或敢于对天德的不践行等等,这自然不是老子所提倡的,实际上也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

那么,敢于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是什么呢?就是敢于“慈”和“俭”。“慈”与“俭”历来都是有道者所践行的行为准则。首先,“慈”不仅要慈心于人,还要慈心于物。不论对人或对物,都要具有慈善恻隐之心。具有这样的慈善之心,人与人才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而同样需要的还有“俭”。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似乎富足了许多,然而不论富足到什么程度,节俭却应始终不渝地坚持。这是因为有些***是不可再生的。即便有些***可以再生,也没有浪费的必要,比如对纸张的浪费不仅在纸张本身,而且会产生一个浪费的链条,比如水、电、人力等等,同时还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如造纸时所排出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环境又对某些东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等等。

如果仔细分析老子的三宝思想,他的慈为万物慈,俭为万世俭,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为天下谋太平的思想旨趣。比如说,只要***都能够谦让卑下,从不逞强或争霸,***、家家、国国和天下不就处于安泰之中了吗?如果都敢为天下先,且互不相让,世界不就处于争斗之中了吗?这实际上也是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初衷。比如我们看那些处于动荡或战乱之中的国家,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那些无辜生命的凋零,这不就是慈吗?如果没有因战争而消费的金钱,这不就是节俭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是深具智慧的,也是极具远见的。

二、“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出自的《李鸿章传》的绪论:“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原文为: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

以常人而论非常之人,乌见其可?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云: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其意为:天下只有庸人没有过错,也没有称誉。就是天下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一定是 奸雄。就是天下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一定是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