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犁牛之子骍且角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12 0
  1. 论语雍也篇
  2. 孔子师生列传原文
  3. 仲尼弟子列传文言文
  4. 仲尼论孝文言文
  5. 形容善于言辞的成语
  6. 欲钱去买田中能手动物

? 温书

? 今年是2021年,辛丑年,在12属象里属于牛年。

牛历来被人们视为任劳任怨的典型。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犁牛之子骍且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关牛的成语很多,像: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牛马风尘、初生之犊、舐犊情深、亡羊得牛丶如牛负重等等。不难发现,这些成语从语体色彩上看大多属于褒义词,且有赞美之意。

我想起我们曲阜师范大学里的“犁牛之子”。

? 《论语'端雍》有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翻译出来: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 古时祭祀山川神灵用的牛,必须是没有杂毛的,犄角端正的。犁牛就是那种有杂毛的,长相不美的,只能犁地的牛。但即使是这样的牛,只要它的儿子“骍且角”,长着一身红通通的毛,端正的犄角。就算你因为它爹的原因不用它,山川神灵也不会同意。后来有一句叫“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现代人常说“英雄不问出处”,都是这个意思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任人唯才、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任人唯钱。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没有凝聚力,只能越来越衰落,最后被时代所淘汰。

这也是孔子的观点,强调的是,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曲师大张元勋教授题词,有了“犁牛之子”的塑像。

以此来鼓励曲师大的莘莘学子,用自己的勤奋铸造自己的人生巅峰。

今天把犁牛之子的故事献给所有不负岁月努力奋斗的人们。

论语雍也篇

成语名称: 犁牛之子 lí niú zhī zǐ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犁牛之子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犁牛之子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犁牛之子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成语注音

? 成语解释

? 成语出处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注音[回目录]

犁牛之子 (lí niú zhī zǐ)

成语解释[回目录]

解释: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成语出处[回目录]

出处:《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1056129.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431410.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孔子师生列传原文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

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

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

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

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仲尼***列传文言文

原文: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

恶言不闻於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

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译文: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具有奇异才能的人。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语言方面的:宰我,子贡。文章博学方面的: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经常贫穷无所有。端木赐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去经营商业,不过他推测的行情经常是准确的。?

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仲平;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的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你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多么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听我授业时,颜回像个蠢笨的人,下课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谈,也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实在不笨。”“任用你的时候,就匡时救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

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说:“闵子骞太孝顺啦!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夸赞他都没有非议的闲话。”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禄。

所以他说:“如果有人再来召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难治的病,孔子前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手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使用百姓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孔子认为仲弓在德行方面有成就,说:“冉雍啊,可以让他作个卿大夫一样的大官。”

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方说:“杂色牛生出红色的小牛,两角长得周正,即便你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的神灵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

季康了问孔子说:“冉求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有百辆兵车的***邑,冉求能够把那里的军政事物管理好。至于他仁德不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象冉求一样。”

冉求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情就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立刻行动。”子路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就应该立刻行动吗?”

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听到就能立刻行动呢?”子华感到这件事很奇怪,不解地说:“我大胆地问问,为什么问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回答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

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环。

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我回答说:“心安。”

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啊。”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是不能雕刻器物的,腐秽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宰我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回答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宰我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谋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卫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

陈子禽又问道:“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子贡问孔子说:“富有而不骄纵,贫穷而不谄媚,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过,不如即使贫穷乐于恪守圣贤之道,虽然富有却能处事谦恭守礼。”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

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

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

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

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

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而进兵吴国。

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讨伐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疑的。

”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

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

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

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驭着车子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致问说:“这是个偏远落后的国家,大夫怎么屈辱自己庄重的身份光临到这里来了!”子贡回答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要这么做却害怕越国,说:‘等我攻下越国才可以’。

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况且要没有报复人的心志而使人怀疑他,太拙劣了;要有报复人的心志又让人知道他,就不安全了;事情还没有发动先叫人知道,就太危险了。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最大祸患。”

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弄得疲惫衰败,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内部发生变乱;伍子胥因谏诤被杀死,太宰嚭执政当权,顺应着国君的过失,用来保全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政治表现啊。

现在大王果真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

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他共同攻打它,一定会削弱吴国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一定能灭掉吴国。”

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触犯吴国而获罪,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荒凉的废墟。

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么另有其他的打算!’”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以头叩地对吴王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谨派使者文种,来修好您的属下近臣,托他们向大王问候。

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扶持弱小,困厄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出动越国境内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甘愿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险

。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铠甲十二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吏的贺礼。”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

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你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扩展资料

“宰予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宰予字子我,与阚止同。史公偶不审耳。

注参校《史记》与《家语》,以为颜囘当死于孔鲤之前,而以论语“鲤也死,有棺而亾椁”为设辤。窃有疑焉。孔子虽圣人,亦不能逆料孔鲤之死早於己而预为之设。且舐犊之情,人皆有焉。为人父而以其子早卒为设辤,虽乡间愚夫不忍为,况圣人乎?

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覇越,所说皆六国策士之言,盖其事流传久,战国纵横家附益之,史公襍***之,其後吴越春秋、越绝书敷衍之。吴破齐、越入吴及黄池争长前後近廿年闲事,史记竝记之,且左传无晋败吴黄池之事。史公录之以备异说耳。

参也鲁,虽笃行君子而鲜有发明。汉时以儒学为治国之术,故其名不彰。其後日重孝道,遂与颜囘孟轲并称焉,而游夏之徒乃无人齿及矣。

孔子***公孙砻,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嵗。注廼以为即坚白同异之公孙龙,非。公孙龙子尝说平原君,若与子石为一人,此时当二百四十馀嵗矣,可乎?

孔子之徒,有甚不肖者,若宰予、冉有、樊须辈,尚在七十二贤之列,则其馀***可知矣。至若孔子死,众***师事有子,直儿戏耳。虽然,有教无类,使愚昧之人与闻大道,於圣人何伤乎?

《伯夷列传》敍夷齐事寥寥数语耳,其後皆牢骚语。《索隐》云:太史公言己亦是操行廉直而不用於代,卒陷非罪,与伯夷相类,故寄此而***也。近似得之。

《管晏列传》记越石父事与晏子春秋异而与吕览同,盖六国时传说。

参考资料

仲尼***列传_百度百科

仲尼论孝文言文

1. 《仲尼***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闵损字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 *** 。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宰予字子我。

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

“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

2. 《仲尼***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这是“阙疑传疑”的《史记》编纂原则

来源于孔子这句话,《史记》 严格遵守这个原则,做到无征不信,疑以传疑,宁缺毋滥,

如《三代世表》说:“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著其明,疑者阙之。”

《仲尼***列传》编次孔门***名字皆来自《论语》,“疑者阙焉”

《周本纪》载西伯在位年数,演《易》八卦为六十四卦的时间,

《老子韩非子列传》载老子其人与年寿,

《孟子荀卿列传》载墨子的时代,

都是这样的,如果你好好读读史记,能找到很多文字

孙德谦《太史公书法 载疑》中有详细描述

3. 本文选自《史记.仲尼***列传》编辑本段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

原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编辑本段译文 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迁怒于人,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他命短去世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编辑本段注释 回⑴年二十九,发尽⑵白,蚤⑶死.孔子哭之恸⑷,曰:“自⑸吾有回,门人益亲⑹.”鲁哀公⑺问:“***孰⑻为⑼好⑽学?”孔子对⑾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⑿,不贰过⒀.不幸短命死矣,今⒂也则亡⒃.” ⑴回:颜回,又称颜渊,孔子***. ⑵尽:全都. ⑶蚤:通“早”. ⑷恸(tòng):哀痛之至. ⑸自:自从. ⑹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 ⑺鲁哀公:鲁国国君. ⑻孰:谁. ⑼为:最. ⑽好:喜好 爱好(组词法). ⑾对:回答. ⑿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 ⒀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 ⒁短命死矣:命短死了. ⒂今:现在. ⒃亡:通“无”,没有.。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B 2.D 3.C 4.(1)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2)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崇尚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高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3)穿着用乱麻作絮的旧袍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解析 1.造:到—拜访 2.C.①连词表并列②来A.①介词,在②介词,对B.①②都是代词,但是指代的对象不同。D都是句中语气词。

3.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4.(1)“稍”“儒服”“委”“因”(2)“义”“乱”“好”“盗”(3)“衣”“耻”“其”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

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本句的另一译法: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能去做,就唯恐又听到另一件事。

——天津古籍出版社版。)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

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

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

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邑的长官。

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

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

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

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

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的消息,说:“唉呀,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

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5. 古文:《史记.仲尼第子列传》

卷六十七仲尼***列传第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囘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栁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囘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囘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囘也不改其乐。”“囘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囘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囘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囘,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囘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牗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 *** 。孔子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详情请看:ki/forums/3011/ShowThreadx

6. 帮忙翻译

原文免了,直接贴译文:端木赐, 卫国人, 字子贡,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伶俐, 能言善辩。孔子经常贬斥他的言辞。

问他:“你与颜回比,谁更胜一筹?”子贡回答说:“ 我么, 怎敢与颜回相比? 颜回呀,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 我呢, 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子贡跟随孔子学习后, 问孔子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 你是一件器皿。”

“ 什么器皿?”孔子回答说:“宗庙里的瑚琏呀!”陈子禽问子贡说“: 仲尼如何得到这渊博的知识?”子贡说“: 周文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 散在人间。贤明的人就抓住了它的根本, 一般的人只抓住了它的末节。

文武王之道无处不存在, 老师怎么能学不到呢? 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又问“: 孔子到哪个国家就要了解哪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呢, 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是老师凭着他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到的。

老师这种获得的方法与一般人获得的方法可能不相同吧!”子贡问:“ 富有而不骄横, 贫穷而不谄媚, 怎么样?”孔子说:“ 可以。不过不如贫穷却能以恪守圣贤之道为乐, 富有而能谦恭有礼。”

田常想在齐国作乱, 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 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 对门下的***说:“ 鲁国是埋葬我们的祖宗的地方, 是父母之邦, 祖国如此危难, 诸位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往, 孔子阻止了他。

子张、子石请求前行, 孔子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于是子贡就出发了, 到了齐国, 劝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个难以攻打的国家, 它的城墙单薄而且矮小, 它的护城河狭窄而且水浅, 它的君王愚笨而不仁爱, 大臣虚伪而又没有用, 它的军民又厌恶战争, 这样的国家不能与它交战。

您不如攻打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又坚厚, 护城河广阔而且水深,铠甲坚固又是新的, 士兵经过挑选个个精神抖擞, 精兵良将坚锐的兵器都在那里, 又派贤明的大臣把守城池, 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

田常愤怒变色地说:“您所说的很难, 别人认为容易; 您所说的容易, 别人认为很难。您用这一番话来指教我, 是什么意思?”子贡说:“ 我听说, 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 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

我听说您三次被授予封号而三次未能封成的原因, 是朝中有大臣反对您呀! 如今您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土, 如果打胜了, 齐国的国君会更骄奢; 占领了鲁国的土地, 齐国的大臣会更尊贵。而您的功劳却不在其中, 那么, 您与齐王的关系就会一天天地疏远。

这是您上使国君滋生骄横放纵之心, 下使大臣任意妄为。想因此而成大事, 难啦!君王骄纵就会任意妄为, 大臣骄纵就会争权夺利, 这样, 您上与君王不和, 下与大臣争斗。

像这样, 那么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

攻打吴国如不胜, 百姓死在外国, 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 这样, 您上无强臣为敌, 下无百姓的谴责, 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 好! 虽然如此, 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 现在撤走又开赴吴国, 大臣们怀疑我, 怎么办?”子贡说“: 您按兵不动,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您就率兵迎击他们。”

田常同意了子贡的意见, 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劝吴王说:“ 我听说, 实行王道的人不应让他的属国灭亡, 实行霸道的人不应让他的强敌出现, 千钧重的物体再加上一铢一两也可能产生移位。

如今, 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 与吴国争强弱, 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鲁国, 名扬天下; 攻打 *** 的齐国来制服强大的晋国,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利益了。

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 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 明智的人是不会怀疑这个道理的。”吴王说:“ 好。

虽然如此, 但我曾经与越国交战, 越王退守会稽。越王苦炼自身, 优养名士, 有报复我的打算。

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贡说“: 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 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 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

况且大王正以‘保存危亡之国, 承继断绝之嗣’为名, 如果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 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 仁义的人不会见人困窘而不救, 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 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别的国家灭亡, 以这些来树立自己的道义。

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 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给晋国施加威力, 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 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畏惧越国, 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 让他出兵追随您, 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 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

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越王扫清道路, 到郊外迎接, 亲自驾车到子贡休息的馆舍去看望并问他说:“这是个偏远的国家, 大夫怎么肯以自己庄重的身份屈尊光临呢?”子贡说“: 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

说‘: 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 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

况且没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怀疑他,。

形容善于言辞的成语

1.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2. 古文:孔子论"孝"翻译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原文2、子曰:“***入则孝①、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篇》注释 ① ***:此指年纪幼小的人.②文:指古代文献.翻译孔子说:“***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解读 “入”“出”互文见义,意即不论是“出”,还是“入”,都要讲究“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三句紧随,一气呵成,鱼贯而下,语势自然.孝、悌、谨、信、爱、仁,孔子从六个方面告诫***.以“孝悌”为根本,“谨”“信”“爱”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核心,以“仁”为奋斗目标.学习应是广义的,不仅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首先是学做人,其次才是“学文”.孔子教育学生,要求做人在前、读书在后;进德在前,修业在后.这段话表现了孔子为“学”的基本思想.姴秱憗啶弑 2014-10-02。

3.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4. 解答文言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原文为: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可译成白话文如下: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道理呢?”

师旷说:“像我这么个瞎了眼的臣子,怎敢跟君王开玩笑?我曾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中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暮”字的原意是“日落之后”也就是“夜里”,引申义为“太迟、太晚”。晋文公所说的“恐已暮矣”是指它的引申义,师旷故意理解为它的本义即“日落之后”、“晚上”以为劝谏晋平公左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晋文公说的“暮”是其引申义“太迟,太晚”的意思。

至于“炳烛”的“炳”则是“点燃”的意思。

主要思想:活到老,学到老 为人要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5. 荀子子道译文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

子路问孔子,说有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手脚都磨起老茧了,靠辛勤劳动的合法所得来奉养双亲,却没人说他是孝子,这不公平啊?孔子说:他在父母面前,行为是否尊敬呢?话语是否和逊呢?态度是恭顺呢?就算你早贪黑辛苦劳作来奉养父母,如果没有做到这三点,也不会成为孝子的.子路问孔子:“有这样一个人,早起晚睡,耕耘种植庄稼,手脚上磨起厚皮来奉养他的亲人,然而却没有获得孝子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猜想是他的举止不恭敬吧?是他的言辞不谦逊吧?是他的脸色不柔顺吧?古时候有人说:‘衣服给我,恭敬地给我,但我不依赖你.’如今这人早起晚睡,耕耘种植庄稼,手脚上磨起厚皮来奉养他的亲人,并没有上面说的这三种情况,那么为什么没有获得孝子的名声呢?”孔子说:“使用自己的意志,我告诉你,虽然一个人有国家大力士的力气,但不能举起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因为没有力气,是形势不可以.所以,进入家中行为不修养,是自身的罪过.出门在外名声不显著,是交朋友的过错.所以,君子进入家里那就诚恳行为,出门在外那就对朋友贤明,这样做了怎么还会有不孝的名声呢?”。

6. 《仲尼***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仲尼***列传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闵损字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 *** 。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

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宰予字子我。

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

“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

7.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必不几矣”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译文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8. 子贡和某一个君王谈论孔子的文言文 要名字和译文 谢啦

不是百字遗言

《子寿终录》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空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仲尼名实其位耳。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俱视土、众为私。私者唯惧失也。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 *** 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言毕,子逝。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欲钱去买田中能手动物

导语:善于说话的人,舌灿莲花,清楚地表达内心想法,毫不拖泥带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表示善于言辞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善于言辞的成语:

百舌之声:比喻唠叨、多嘴。

搬唇递舌:挑拔是非。

搬唇弄舌: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搬口弄舌: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笨嘴笨舌: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笨嘴拙舌: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闭口捕舌: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闭口结舌: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辩口利舌: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裁心镂舌: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瞠目结舌: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鸱鸮弄舌: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齿弊舌存:指刚者易折,柔者难毁。

齿落舌钝:指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赤口白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口毒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舌烧城: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唇敝舌腐:犹唇焦舌敝。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唇尖舌利:指言词尖利。

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唇枪舌剑: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瞪目结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瞪眼咋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调唇弄舌: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亦作?调唇弄舌?。

调舌弄唇:犹言调唇弄舌。

调嘴调舌:指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同?调唇弄舌?。

调嘴弄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掉三寸舌: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掉舌鼓唇: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钉嘴铁舌: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斗唇合舌: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杜口结舌:犹言杜口吞声。

多嘴多舌: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膏唇贩舌:犹言膏唇拭舌。贩舌,指卖弄口舌。

膏唇岐舌: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膏唇试舌: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膏唇拭舌: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鼓唇摇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鼓唇咋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议论(多含贬义)。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乖嘴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慧心妙舌: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戟指嚼舌: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坚额健舌:厚颜利口。

缄口结舌: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威不敢讲话。

关于不善言辞的成语:

笨嘴拙舌: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心拙口夯: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积恶余殃: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居心不良: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理不胜辞: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犁牛之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犁生骍角: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语出《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曰:?譬若杂文

朴讷诚笃: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迁兰变鲍: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食生不化:谓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十手争指: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有嘴没舌:形容不善言辞。

渊鱼丛爵:《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拙嘴笨舌: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才疏计拙:〖解释〗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欲钱去买田中能手动物——答案:牛。

犁牛骍角?

拼音: lí niú xīng jiǎo

解释: 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同“犁生骍角”。

出处: 《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举例造句: 故孔子有犁牛骍角之喻,以其字为戏耳。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犁牛之子》

拼音代码: lnxj

近义词:?犁生骍角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