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异时移变化宜矣_时移则世异,世异则备变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17 0
  1. 世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2. 形容人思想变化快的成语是什么成语?
  3. 成语大全
  4. 用世组个成语?
  5. 史记·太史公自序全文
  6. 为什么法家会成为东方极权主义思想的源头?
  7. 时之成语有哪些?
  8.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与同人相比,吴文英的词被认为是“晦涩难懂”。其原因有二:其一于叙写方面往往将时间与空间交错杂揉,其二于修辞方面往往但凭一己直觉加之喜欢用生僻典故,遂使一般读者骤读之下不能体会其意旨之所在。但若仔细加以研读,寻得入门之途径,便可发现吴词在“雕缋满眼”、“晦涩”“堆砌”的外表下,确有一片“灵气行乎其间”,而且“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也是确有一份“奇思壮”。

冯深居,名去非,南宋理宗宝_年间曾为宗学谕,因为与当时的权臣丁大全交恶被免官。与吴文英交往颇深。因此,这首词中颇有言外之深意存焉,这由冯氏之为人及其与吴文英之交谊可以推知禹陵则为夏禹之陵,在浙江绍兴县东南之会稽山。在吴文英家乡附近。所以吴氏对禹陵之古迹名胜怀有一种感情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夏禹王是一位忧民治水、功绩卓著的先王。而南宋的理宗时期则任用权佞,国事维艰,感今怀古,吴文英在与冯深居同登禹陵之际,自当有无限沧桑感喟。所以一开端便以“三千年事残鸦外”七个字,把读者引进苍茫古远的意界。所谓“三千年”者,盖自夏禹之世至南宋理宗之世。固已实有三千数百年之久。又“三”字与“千”之字之数目,在直感上亦足以予读者一种久远无极之感。而“三千年”之下又加一个“事”字,则千古兴亡故事,乃大有纷至沓来之势矣。而又继之“残鸦外”三个字,就“残鸦”而言,当登临时之所见。昔杜牧《登乐游原》诗有句云“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此正为“残鸦”二字赋予人的感受。至于“外”字,则欧阳修《踏莎行》词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就梦窗此词而言,则是残鸦踪影之隐没固已在长空澹澹之尽头,而三千年往事销沉则更在残鸦孤影外,于是时间与空间,往昔与当前乃于此七字之中结成一片,苍凉寥漠之感,顿向读者侵逼包笼而来。

禹王不复生,前功不可寻,犹如残鸦影没,天地苍茫,然则何地可为托身之所乎。故继云“无言倦凭秋树”也。语有之云“予欲无言”;又曰“夫复何言”。其所以“无言”者,正自有无穷不忍明言、不可尽言之痛也。然则此时之登临,于追怀感慨之余,唯“倦凭秋树”而已。此处著一“倦”字,自可由登临之劳倦而来,然而此句紧承首句“三千年事”之下,则其所负荷者,亦有千古人类于此忧患劳生中所感受之疲弊也。而其所凭倚者,则惟有此一萧瑟凋零之秋树而已。人生至此,更复何言?故曰“无言”也。其下继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乃与首一句之“三千年事”相应,故知其“倦凭秋树”之时,必正兼有此三千年之沧桑感在也。禹王宏愿伟力,然而其当年孜孜是__所疏凿,欲以垂悠悠万世之功者,其往迹乃竟谷变川移、一毫而不可识矣,故曰“那识当时神禹”。三千年事,无限沧桑,而河清难俟,世变如斯,则梦窗之所慨者,又何止逝水、高陵而已哉。

世异时移变化宜矣_时移则世异,世异则备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下陡接“幽云怪雨,翠_湿空梁,夜深飞去”三句,此三句是据传说用典。夫“梁”者,固当禹庙之梁。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云:“禹庙在会稽山禹陵侧。”又云:“梅梁,在禹庙。梁时修庙,忽风雨飘一梁至,乃梅梁也。”又引《四明图经》:“鄞县大梅山顶有梅才,伐为会稽禹庙之梁。张僧繇画龙于其上,夜或风雨,飞入镜湖与龙斗。后人见梁上水淋漓,始骇异之,以铁索锁于柱。然今所存乃他木,犹绊以铁索,存故事耳。”“_”字原与“萍”字相通,然而“萍”乃水中植物,梁上何得有“萍?《一统志》及《四明图经》载,传说禹庙之梁有水中之萍藻,此萍藻为飞入镜湖之梁上之神龙所沾带之镜湖之萍藻。是此数句,乃正写禹庙梁上神龙于风雨中“飞入镜湖与龙斗”,“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之一段神话传闻也。而梦窗之用字造句,则极尽光怪陆离之能事。盖“翠_湿空梁”一句,原当为神梁化龙飞返以后之现象,而次句“夜深飞去”发生于神梁化龙之前;而梦窗却将时间因果倒置,又用一不常见之“_”字以代习用之“萍”字。夫“_”与“萍”二字虽通用,然而一则用险僻字更增幽怪之感,二则“_”字又可使人联想《楚辞·天问》“_号起雨”一句,于是又有“幽云怪雨”一时惊起之意。总之,前几句给人一种渺茫怀古之思与恍惚幽怪之感,使读者对此充满神话色彩之古庙生出无穷之想像。

后二句,则又由眼前景物寄慨。曰“雁起青天”,形象色彩极其鲜明,此景必为白昼而非黑夜所见,然后知前三句“夜深”云云者,全为作者凭空想象也。而此句“雁起青天”四字,乃又就眼前景物以兴发无限今古苍茫之慨,故继之云“数行书似旧藏处”也。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石匮山,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山形如匮。相传禹治水毕,藏书于此。”然而远古荒忽,传闻悠邈,惟于青天雁起之处,想像其藏书之地耳。而雁阵之飞,其排列有如书上之文字,在梦窗《高阳台·丰乐楼》一词中,即有“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一句可以为证。是则三千年前藏书之说固已渺不可寻;眼前所见者,惟青天外之斜飞雁阵之说而已。世异时移沧海桑田,正与开端“三千年事残鸦外”及“那识当时神禹”诸句遥遥相应,而予读者以无穷怅惘追思之感慨。以上前半阕全以“登禹陵”之所见所想为主。

后半阕“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始写入冯深居,呼应题面“与冯深居”四字。此三句词,乃化用李义山《夜雨寄北》“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诗句,自无可疑。梦窗乃于开端即著以“寂寥”二字,又接以“久坐”二字,其所以久坐不寐之故,正缘于此一片寂寥之感耳。昔杜甫《羌村》诗有句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梦窗于“寂寥西窗久坐”之下,乃接云“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此三句,一气贯下,全写寂寥人世今昔离别之悲。

以下陡接“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三句,初观之,此三句似以前三句全然不相衔接,然而此种常人以为晦涩不通之处,正是梦窗词之特色所在。盖梦窗词往往以直感为其连贯之脉络,极难以理性分析说明。兹就其所用之故实而言,所谓“积藓残碑”者,杨铁夫《笺释》以为“碑指窆石言”,引《金石萃编》云:“禹葬会稽,取石为窆石,石本无字,高五尺,形如秤锤,盖禹葬时下棺之丰碑。”据《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载:“窆石,在禹陵。旧经云:禹葬会稽山,取此石为窆,上有古隶,不可读,今以亭覆之。”由此知杨氏《笺释》以碑指窆石之说确实可信。昔李白《襄阳歌》云:“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古碑羊公一征古碑材,剥落生莓苔”。自晋之羊祜迄唐之李白,不过四百余年,而太白所见羊公碑下之石龟,已剥落而生莓苔矣。然则自夏禹以至梦窗,其为时已有三千余年,则其窆石之早已莓苔遍布,断裂斑剥,固属理所当然者矣。著一“积”字,足见苔藓之厚,令人叹历年之久;著一“残”字,又足见其圮毁之甚,令人兴睹物之悲。而其发人悲慨者,尚不仅此也,因又继之以“零圭断璧”云云。夫圭璧者,原为古代侯王朝会祭祀所用,而著一“零”字,著一“断”字,零落断裂,无限荒凉,禹王之功绩无寻,英灵何在?只有古物残存,供人凭吊而已。故继之云:“重拂人间尘土。”于是前所举人之积藓残碑,与夫零断圭璧,乃尽在梦窗亲手摩挲凭吊中矣。“拂”字上更著一“重”字,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凭吊之意,其满腹怀思,一腔深慨,已在言外。

后半阙开端先写夜间故人灯下之晤对;然后陡接“积藓残碑”三句,又回至日间之登临。全不作层次分明之叙述与交代。盖残碑断璧之实物,虽在白昼登临之陵庙之上,而残碑断璧之哀感,则正在深宵共语者之深心之内也。夫以“悭”于“会遇”之故人,于“翦灯”夜“语”之际,念及年华之不返、往事之难寻,其心中固早有此一份类似断璧残碑之哀感在也。故其下乃接云:“重拂人间尘土。”“尘土”不但指物质上之尘土,同时兼指人世间之种种尘劳污染而言。然而在记忆之中,这世间尘土不过如尘封之断璧残碑而已。“于是世间之事融会于三千年历史之中;而历史,亦融会于一己人事之中。此种时空交揉之写法,正为梦窗特长之所在也。

其后“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三句,又以浪漫笔调,另辟新境。自情感之中跳出,别从景物着笔,而以“霜红”句,隐隐与开端次句之“秋树”相呼应。彼经霜之叶,其生命固已无多,竟仍能饰以红色、弄以舞姿;惟此红而舞者,亦何能更为久长,瞬临罢舞,是终将亦归于空灭无有而已。故曰“霜红罢舞”。此一无常变灭之悲,而梦窗竟写得如此哀艳凄迷。又继之云“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则其不变者也。又于其上著一“漫”字。“漫”字有任随、任由之口气,其意若谓霜红罢舞之后,任随山色青青于雾朝烟暮之中。逝者长已矣,而人世久长,其间有无穷沧桑之感。梦窗运笔之妙、托意之远,于此可见。

结二句“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初观之,不免有突兀之感。盖前此所言,如“秋树”,如“霜红”,明明皆为秋日景色;而此句竟然于承接时突然著一“春”字以为笼罩之笔。盖开端之“倦凭秋树”,乃当日之实景;至于“霜红罢舞”,则已不仅当日之所见,而是包容秋季之全部变化于其中;至于“山色青青”,则更透出暮往朝来、时移节替之意。秋去冬来,冬残春至,年年春日之际,于此山前都可见岸锁舟船,处处有画旗招展,时时闻赛鼓喧哗。然则此为何事也?《大清一统志·绍兴府志·大禹庙》载:“宋元以来,皆祀禹于比。”此词之“画旗”、“赛鼓”,必当指祀禹之祭神赛会也。“画旗”,当指舟仪仗之盛:“喧”字,当指“赛鼓”之喧闹。然而梦窗乃将原属于“鼓”字之动词“喧”字置于“画旗”二字之下,连接“鼓”与“画旗”则为画旗招展于喧哗之赛鼓声中,弥增其盛美之情状;旗之色与鼓与声遂为浑然一体。

此词通首以秋日为主,其情调全属于寥落凄凉之感,于结尾之处突显春日赛会之喧闹,为全篇寥落凄凉之反衬,余波荡漾,用笔悠闲,果真可以因春日之美盛忘怀秋日之凄凉者;然而细味词意,则前所云“雾朝烟暮”句,已有无限节序推移之意,转瞬即逝的春日喧闹与永恒的凄寂形成鲜明对照。

世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翻译:

从前颛顼在位的时候,任命一个名叫重的南正官掌管天文,一个叫黎的北正官掌管地理。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所以说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周朝时候,程伯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

当周宣王时,由于丧失职守而转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在周惠王和周襄王之间,司马氏离开周王室到晋国去。晋国中军将军随会逃奔到秦国时,司马氏也迁居少梁邑。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在赵国的,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马昂,曾为武安君部将并带兵攻占朝歌。诸侯争相为王时,司马昂在殷地称王。

汉王刘邦攻打楚霸王项羽之际,司马昂归降汉王,汉以殷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朝之职。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封爵五大夫,死后都埋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担任太史公。

太史公跟唐都学习天文,跟杨何学习《易经》,跟黄生学习道家学说。太史公做官时间在汉武帝建元至元封年间。他怕学者不能通晓诸家学说的原意,而学习了错误的东西,于是就论述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的主旨。《周易·系辞》中说:“天下的人倾向是一致的,而心思却是多种多样的,目的相同而用的途径不一样。”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这些都是探讨治国之道使国家强盛的学派,只不过他们所尊奉的理论之间,对于治国所用的途径不同,有考虑全面与不全面的区别罢了。我曾私下研究过阴阳家的方术,他们注重吉凶祸福的征兆和众多的忌讳,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然而他们排列四时运行的顺序,是不可遗弃丢失的。

儒家学说博大,但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少,所以他们的主张难以全部纳;然而他们制定的君臣父子次序的礼仪,排列夫妇长幼的分别,是不可更改的。墨家提倡节约却难以遵循,所以他们的主张不能全部照办;但他们加强本业——农业与工肆之人参加生产劳动——是不可废弃的。

法家严酷而缺少恩德;但他们纠正君臣上下的名分,是不可更换的。名家使人知道名位不同,礼节也不相同;但繁文缛节却容易失真;但是他们辨正名(概念)和实(实际)的关系,却不能不认真考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的“道”,使万物富足。

道家学说是本着阴阳家的四时大顺,用儒家、墨家之长,提取名家法家的要领,与四时一起変化,适应万物变化,树立风俗,用于人事,无所不宜,主旨简明,容易操作,办事少而功效大。儒家则不然:认为君主是天下的楷模,君主倡导而大臣应和,君主先行而大臣随从。

如此这般,君主劳累而大臣闲逸;至于大道中的要点:舍去贪欲和要强,不玩弄聪明和智慧,放弃了这一重大问题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使用过度则必会衰竭,体力使用过度则必会疲惫。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

阴阳家对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各有适宜和禁忌的种种规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未必是对的。所以说:“使我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可是,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这是自然运行的大规律,不顺从它则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做天的秩序和法纪了。所以说:“四时运行的大顺序,是不可能遗弃丢失的。”

儒家以六经为法度。这些***和解释文字多得要用千万计算,几代人都弄不通这些学问。一辈子也研究不清礼呀仪呀等的,所以说:“学问博大而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小”。但是他们制定排列君臣父子的身份及相应的礼节,夫妇长幼的区别及次序,即使百家之说也不能替代它。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他们讲到尧舜的道行时说:“尧舜的殿堂高三尺,士阶只有三层,屋顶用茅草、芦苇往上一苫,檐口七长八短也不剪齐,伐木做椽连皮也不制,用粗陶器吃喝,用陶铏喝酒,吃糙米饭,喝藜藿汤。夏穿葛布衣,冬穿鹿皮衣。”

他们主张办理丧葬之事时,棺材桐木板厚三寸,哭声不能过分,不能把心中的悲痛抒发完。教丧仪,必须以此作为万民的标准。使天下之法都像这样,那么尊贵者与卑贱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世代不同,时间变迁,办事不必相同,所以说:“提倡节俭却难以遵循。”

但他们的要点:加强生产和节约费用,则说富裕,家家丰足的最佳途径。这是墨家的长处,即使百家所说也不能废弃它。

法家不分别亲近和疏远,不分别尊贵和卑贱,一律用法来判断,那么爱戴亲人和尊敬长者的恩德就断绝了。可以用它行一时之计,而不可以久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少恩德。”至于他们尊崇君王,使大臣卑下,使职分明确而不相互逾越的主张,即使有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名家苛刻繁烦的考察名分,往往纠缠不清,使人不能回味其意,专用名称决断而失去了情理,所以说:“使人名位不同,礼节也就不同,但容易失真。”至于他们的规定概念,考察实际,错综比较验证,这是不能不察究的。

道家提倡“无为”,又说“无不为,”他们的主张容易执行,但其语言难以理解。他们的主张以虚无为根本,以顺乎自然为办理原则。事没有固定不变之势,物有固定不变之形,所以能察万事万物的情状。不被物推于前,不被物牵于后,所以能成为万物的主宰。

有法而无一成不变之法,顺因时事而成就其业;有度而无一成不变之度,顺因事物而与其相合。所以说:“圣人不朽的原因,至于坚守顺时变化的规律。虚无是道的常规,因循是君主的治世纲领。”群臣一起来,使他们明白各自的职分。实际情况符合其语言叫做端;实际情况与其语言不符叫做窾。

窾言不相信,奸佞就不会产生,贤与不贤就自然分明,白与黑就自然区别明显。不过在于运用这些原则罢了,如果运用这些原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这样就合乎大道,进入“混沌”的无知无欲状态。光辉照耀天下,又返回到无名的原始状态。大凡人能活着,是因为有精神,精神的寄托在形体上。精神用得多了则衰竭,形体劳累过度则疲惫。

死了的人不能再生,形神分离以后不能再结合起来。因此,圣人特别注重形神问题。由此看来,精神是生命的本体,形体是生命的器具。不先安定精神和形体,而一味喊叫“我有治理天下的办法”,那么,由什么途径来治理呢?

太史公职掌天文,不治理民事,有个儿子名叫司马迁。

司马迁生于龙门,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过着耕牧生活。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二十岁南游江、淮地区,登会稽山,探察禹穴,观览九嶷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讲学于齐、鲁两地的都会,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

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经略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这一年皇帝开始建立汉朝的封禅制度,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发愤愤怒将死。其子司马迁适逢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河之间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

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接续了我们祖先的事业。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封禅,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后,你必定为太史;做太史后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

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天下称道歌诵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细编纂先人所整理的史实古事,不敢有缺。”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司马迁任太史令五年正当汉太初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节气为冬至,历法更改,开始用太初历,在明堂向诸侯颁布。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盛世,辨正《易传》,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精义的人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面没有圣明君主,下面自己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空文,其裁断礼义,当作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具备,全部各得其所,您的撰述是想要阐明什么呢?”

太史公说:“是是。不不,不对。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最纯厚,作《易》八卦。尧舜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

汉兴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泰山封禅,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天,恩泽流布,海外异俗之国纷纷辗转翻译并前来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心意。再说士人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是官员的罪过。

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明主圣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不记述,忘却先父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记的旧事,只不过整理了世代所传,并非所谓创作,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注释:

太史公:《史记》全书称“太史公”一百多处,为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共称。

颛(zhuān)顼(xū):五帝之一。

南正:上古天官。重:人名。

北正:上古地官。黎:人名。

序:掌管。

程伯:程国的伯爵。休甫:人名,世代职掌周王室国史。

司马:掌军事的官。

典:职掌。

惠襄:指周惠王、周襄王。

随会:晋大夫。

少梁:古梁国,被灭后称少梁。

相中山:为中山国相,指司马喜。

错:司马错,秦惠王将。

靳(jìn):一作“蓟”。

杜邮:在今咸阳东。

华池:在今韩城西南。

武信君:武臣,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徇(xùn):攻取。

诸侯之相王:诸侯互相称王。

:长安四市的长官。

五大夫:爵位名。

高门:高原门的简称。

天官:天文星象之学。唐都:汉代方士,曾参与制定太初历。

杨何:汉初易学专家。

道论:道家学说。黄子:即黄生,汉初道家理论权威。

建元、元封:皆汉武帝年号。

愍(mǐn):忧伤。师悖:师法惑乱之言。

六家:指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要指:核心思想。指,同“旨”,意旨,意趣。

易大传:即《易·系辞》。

直:不过。从言之异路:各自持论不同。

省(xǐng):省察,明白。

术:法,道,引申为学说。

祥:吉凶的征兆。忌讳:禁忌。

失:违背,改变。

博而寡要:太广博而不够扼要。

尽从:全部遵从实行。

彊(qiáng)本节用:注重发展生产,节制用度。彊,同“强”。本,指农耕蚕织。

俭:通“检”,咬文嚼字。

正名实:指名称和实际相符合。

动合无形:一切举措都合乎自然。

去健羡:去掉刚强贪欲。绌聪明:不用耳目之聪明。

此:指儒学。术:指道术。

骚动:分散动摇,此谓消耗。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八位:八卦方位。十二度:十二星次。二十四节:二十四节气。教令:戒律。

大经:主要规律。

六艺:即六经。经:六经本文。传:解***字。

累世:一辈子。

当年:丁壮之年。

椽(chuán):柞木为椽。

簋(guǐ):椭圆形食器。

刑:盛汤的鼎器。

粝(lì)粱:粗粮。

藜(lí)藿:泛指野菜。

桐棺三寸:以桐木为棺,厚三寸。

事业:此指社会的一切礼俗制度。

亲亲尊尊:亲近亲者,尊崇尊者。

苛察缴绕:烦琐纠缠。

反其意:寻思究竟。

控名责实:循名责实。控,引,引申为依据、遵循。

参伍:参差交互,即综合各方面加以考察。

因循:犹顺应。

成势:一成不变的势态。

复反无名:复归于自然。

龙门:山名,在今韩城东北。

河山之阳:指龙门山南麓河曲。

古文:先秦历史典籍用古体字书写。

禹穴:在今绍兴会稽山,相传禹曾会诸侯于此。

窥:考察。九疑:山名,在今宁远境内。

沅、湘:二水名,在湖南境内。

汶、泗:二水名,在山东境内。

讲业:研习学问。

乡射:古代练武选贤的礼仪活动。邹:古国名,今邹县。峄(yì):山名,在今邹县南。

戹(è):同“厄”。鄱(pó):同“蕃”,汉县名,在今滕州境内。薛:汉县名,在今滕州东。彭城:今徐州。

梁:今开封。

郎中:皇帝侍从人员,属郎中令。

略:行视。邛(qióng):邛都,今西昌东。笮(zé):笮都,今汉源东北。

是岁:指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封:封禅。

周南: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称周南。此实指洛阳。

续吾祖:继续我祖上的事业。

形容人思想变化快的成语是什么成语?

带世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世”的成语共有370个

阿世盗名

阿世媚俗

阿世取容

安世默识

敖世轻物

傲睨一世

傲世轻物

傲世妄荣

拔毛济世

拔山盖世

百世不磨

百世不易

百世流芳

百世流芬

百世一人

百世一系

百世之利

百世之师

饱谙世故

饱经世变

饱经世故

饱练世故

悲观厌世

本支百世

本枝百世

避世金马

避世金门

避世绝俗

避世离俗

避世墙东

并世无两

补天济世

不经世故

不可一世

不肯一世

不世之材

不世之功

不世之略

不世之业

不通世务

不晓世务

不易乎世

不知世务

布衣雄世

才华盖世

操身行世

禅世雕龙

超凡出世

超然避世

超世拔俗

超世绝伦

超世绝俗

超世之才

超世之功

超俗绝世

陈世徇俗

成何世界

承平盛世

驰名当世

出山济世

出世超凡

出世离群

出世入世

垂范百世

垂世不朽

聪明绝世

大千世界

当世才度

当世才具

当世无双

盗名暗世

盗名欺世

钓名欺世

独步当世

敦世厉俗

遁世长往

遁世绝俗

遁世离群

遁世离俗

遁世无闷

遁世遗荣

遁世隐居

遁世幽居

遁形远世

放眼世界

忿世嫉俗

愤世疾俗

愤世疾邪

愤世嫉俗

风华浊世

风靡一世

风行一世

抚世酬物

俯仰一世

辅世长民

盖世无双

盖世英雄

盖世之才

高世骇俗

高世之才

隔世之感

功高盖世

共济世业

孤标傲世

轨物范世

河沙世界

花花世界

花锦世界

哗世动俗

哗世取宠

哗世取名

黄金世界

恍如隔世

混世魔王

惑世盗名

惑世诬民

极乐世界

济世爱民

济世安邦

济世安民

济世安人

济世经邦

济世救人

济世匡时

济世之才

继世而理

艰难时世

见世生苗

矫世变俗

矫世厉俗

矫世励俗

今生今世

金革之世

矜世取宠

经纶济世

经世之才

惊世骇目

惊世骇俗

惊世绝俗

惊世震俗

九世之仇

救世济民

举世混浊

举世皆知

举世闻名

举世无比

举世无敌

举世无伦

举世无双

举世瞩目

绝世超伦

绝世出尘

绝世独立

绝世佳人

绝世无伦

绝世无双

觉人觉世

盛世

康乾盛世

匡时济世

旷绝一世

旷世不羁

旷世奇才

旷世无匹

旷世逸才

老于世故

累世通好

累世通家

离世遁上

离世绝俗

离世异俗

历世摩钝

历世磨钝

厉世摩钝

立身处世

砺世摩钝

砺世磨钝

两世为人

流芳百世

流芳后世

留芳百世

乱世凶年

乱世英雄

略不世出

论世知人

没世不忘

没世不渝

没世难忘

没世穷年

没世无称

没世无闻

腼颜人世

邈如旷世

名垂百世

名垂后世

名门世族

命世之才

殁世不朽

目空一世

年湮世远

年谊世好

睥睨一世

欺世盗名

欺世之言

齐梁世界

齐世庸人

弃情遗世

千秋万世

乔木世家

轻世傲物

轻世肆志

清平世界

穷年累世

穷年没世

曲学阿世

人情世故

人情世态

人生在世

人世沧桑

人心世道

三千世界

生生世世

生世不谐

盛行于世

十世单传

十世宥之

时移世变时移世异

时移世易

时易世变

世代书香

世道浇漓

世道人情

世道人心

世道日衰

世风不古

世风日下

世故人情

世济其美

世家子弟

世界大同

世禄之家

世路风波

世情如纸

世扰俗乱

世人皆知

世世生生

世事洞明

世俗之见

世俗之言

世态人情

世态炎凉

世外桃源

世异时移

世远年陈

世掌丝纶

书香世家

夙世冤家

夙世冤业

宿世冤家

随世沉浮

随世沈浮

太平盛世

玩世不恭

玩世不羁

万世不拔

万世不革

万世不刊

万世不朽

万世不易

万世长策

万世公论

万世流芳

万世师表

万世无疆

万世一时

万世之安

万世之功

万世之后

万世之患

万世之计

万世之名

万世之业

危言骇世

违世乖俗

违世绝俗

违世异俗

文章盖世

无补于世

五世其昌

希世奇宝

希世之宝

希世之才

希世之珍

......

世()对()的成语是什么

悲观厌世 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才华盖世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钓名欺世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轨物范世 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觉人觉世 指启发世人觉悟 立身处世 立身:做人;处世: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态度 邈如旷世 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不世 一世所无,意即极不平凡、非常了不起. 超凡出世 超越凡俗,离开尘世.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垂范百世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盗名欺世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盗名暗世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功高盖世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孤标傲世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匡时济世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流芳百世 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腼颜人世 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 *** 地活在世上.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休明盛世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做人做世 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拔毛济世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本支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本枝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操身行世 犹言立身处世.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亦作“超世绝俗”.《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亦作“逸世超群”.明·王《春芜记·献赋》:“昨日唐景二大夫,曾举秀士—人, 驰名当世 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遁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 风行一世 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 经纶济世 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流芳后世 见“流芳百世”. 目空一世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弃情遗世 犹言忘情脱俗. 千秋万世 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腼颜人世 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 *** 地活在世上. 文章盖世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雄视一世 形容称雄于一代. 艳色绝世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遗臭万世 同“遗臭万载”. 一佛出世 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生一世 一辈子. 永生永世 永远. 游戏人世 见“游戏人间”. 鬻声钓世 犹言沽名钓誉. 知名当世 知名:著名、有名......

“世”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世道人心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世态炎凉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世道人情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世济其美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世上无难事天下没有难事。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世态人情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世异时移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

世掌丝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世成语有哪些?

簪缨世族、

极乐世界、

一生一世、

世外桃源、

花花世界、

今生今世、

盖世英雄、

玩世不恭、

不可一世、

人情世故、

大千世界、

世态炎凉、

举世闻名、

愤世嫉俗、

书香世家、

恍如隔世、

生生世世、

欺世盗名、

世风日下、

惊世骇俗、

遗世独立、

绝世无双、

太平盛世、

举世瞩目、

带世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世道人心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世风日下 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世扰俗乱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世态炎凉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世道人情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世济其美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世上无难事 天下没有难事。

世俗之见 世人的庸俗见解。

世态人情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

世掌丝纶 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傲世轻物 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

不世之功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形容功劳极大。

出世超凡 超出尘世和凡俗。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当世无双 当代独一无二,首屈一指。

辅世长民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盖世无双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盖世英雄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盖世之才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高世骇俗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隔世之感 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混世魔王 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济世安邦 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济世安人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济世匡时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济世之才 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惊世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九世之仇 指久远的深仇。

救世济民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举世混浊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举世无敌 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举世无双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举世瞩目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著。

绝世超伦 绝世:当世所没有,指冠绝当世;超伦:超过同辈的人。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绝世独立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绝世无双 绝世:冠绝当代。无双:独一无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

旷世奇才 旷世:......

与世什么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与世

与世长辞、与世推移

与世长辞 [yǔ shì cháng cí]

[解释]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成语: 与世推移

拼音: yǔ shì tuī yí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什么世什么桃成语有哪些

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释]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

[出自] 清·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什么世什么作是成语

一世无作

成语大全

一 形容变化快成语是什么

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变化如神,变化多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稍纵即逝,光阴似箭,

二 形容人变得快用什么成语

物是人非 今非昔比 形同陌路 沧海桑田 判若两人 往事如烟 不堪回首 天差地别

三 形容人变化快的成语

改头换面

gǎi tóu huàn miàn

解释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事物和人的言行。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乔装打扮、面目一新

反义词依然如故、原封不动

辨析~和“乔装打扮”;都可形容改变外表而不改变实质。但~指人改变事物的形式而不改变其内容;“乔装打扮”指人进行伪装;隐蔽身份。

例句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四 形容“人变得快”用什么成语

1、 判若两人:pàn ruò liǎng rén

释义: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例句: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

2、判若鸿沟:pàn ruò hóng gōu

释义: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例句: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

3、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

释义: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例句: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

4、天壤之别:tiān rǎng zhī bié

释义: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例句: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

5、脱胎换骨:tuō tāi huàn gǔ

释义: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例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神爽体健。

五 表示变化快 的成语

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变化多端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千变万化 转瞬即逝

下面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及解释,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白衣苍狗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变化不测 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变化如神 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变幻无常 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指事物经常变化,无常规可寻

波谲云诡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渤澥桑田 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苍狗白衣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苍黄翻覆 苍:青色;苍黄:青色和**;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加减乘除 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九变十化 指变化多端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连锁反应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饱经沧桑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变生不测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苍黄翻复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斗转星移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翻复无常 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翻天覆地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风云突变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感慨万千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高岸深谷 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隔世之感 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鬼出电入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宦海风波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今非昔比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临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女大十八变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气象万千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潜移默化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千变万化 形容变化极多。

染苍染黄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千变万状 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神机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审时度势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神出鬼没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时移势迁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随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盛衰荣辱 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瞬息万变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天旋地转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翻地覆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蜕化变质 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

听天由命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通权达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稳坐钓鱼船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物换星移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掀天揭地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夜长梦多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星移斗转 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因循坐误 因循:迟延拖拉;坐误:坐失。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

鱼龙曼衍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云谲波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与时推移 〖解释〗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变动不居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变幻不测 指变化无常,无法预测。

变化不穷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变态百出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苍黄反复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出鬼入神 谓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出奇无穷 谓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从俗浮沉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达权通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蹈机握杼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地覆天翻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风云变态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骨化风成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海沸山崩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鸿飞霜降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化性起伪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宦海浮沉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见时知几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

敬授人时 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千形万状 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穷则思变 指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时,就会想办法改变现状。

人世沧桑 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日濡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神藏鬼伏 比喻变化莫测。

盛衰兴废 盛:兴盛;衰:衰败;兴:兴旺;废:废弃。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识变从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十变五化 谓变化多端。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时异事殊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时异势殊 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时移世异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时移势易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随方就圆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雾散云披 喻变化之快。

消息盈冲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消息盈虚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以防万一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以权达变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雨覆云翻 比喻变化无常。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在谷满谷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朝不保暮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庄生梦蝶 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日渐月染 〖解释〗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解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始愿不及此 〖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唐临晋帖 〖解释〗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一波才动万波随 〖解释〗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移步换形 〖解释〗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移商换羽 〖解释〗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移形换步 〖解释〗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移易迁变 〖解释〗指迁移变化。

八门五花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六 表示人心情变化很快的成语

喜怒无常

成语解释: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成语举例: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1] 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 *** 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七 形容人的进步和事物发展的速度很快的是什么成语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日升月恒: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突飞猛进: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如日方升: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八 求形容人转变快,瞬间改变思想主意的成语

出尔反尔

食言而肥

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

九 形容变化.快的成语

鬼出电入、瞬息万变、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大起大落

一、鬼出电入

白话释义: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朝代:西汉

作者:王刘安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鬼出电入,龙兴鸾集。”

翻译:变化巧妙迅速,龙兴相聚

二、瞬息万变

白话释义: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朝代:宋

作者:胡宏

出处:《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翻译:风云万变也是一眨眼的功夫,红尘中再怎么奔走也是徒劳

三、翻天覆地

白话释义:也说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四、日新月异

白话释义: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朝代:西汉

作者:戴胜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翻译: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五、大起大落

白话释义: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

朝代:近代

作者:老舍

引证:《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十 形容一个人的思想跳跃很快用什么成语

天马行空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出自: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才思敏捷

用世组个成语?

变幻无常 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指事物经常变化,无常规可寻

波谲云诡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渤澥桑田 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苍狗白衣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苍黄翻覆 苍:青色;苍黄:青色和**;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加减乘除 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九变十化 指变化多端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连锁反应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饱经沧桑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变生不测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苍黄翻复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斗转星移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翻复无常 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翻天覆地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风云突变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感慨万千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高岸深谷 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隔世之感 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鬼出电入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宦海风波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今非昔比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临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女大十八变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气象万千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潜移默化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千变万化 形容变化极多。

染苍染黄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千变万状 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神机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审时度势 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神出鬼没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时移势迁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随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盛衰荣辱 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瞬息万变 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天旋地转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翻地覆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蜕化变质 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

听天由命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通权达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稳坐钓鱼船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物换星移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掀天揭地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夜长梦多 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星移斗转 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因循坐误 因循:迟延拖拉;坐误:坐失。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

鱼龙曼衍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云谲波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与时推移 〖解释〗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变动不居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变幻不测 指变化无常,无法预测。

变化不穷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变态百出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变炫无穷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苍黄反复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持权合变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出鬼入神 谓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出奇无穷 谓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从俗浮沉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达权通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蹈机握杼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地覆天翻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风云变态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骨化风成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官场如戏 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海沸山崩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鸿飞霜降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化性起伪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宦海浮沉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见时知几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

敬授人时 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千形万状 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穷则思变 指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时,就会想办法改变现状。

人世沧桑 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日濡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神藏鬼伏 比喻变化莫测。

盛衰兴废 盛:兴盛;衰:衰败;兴:兴旺;废:废弃。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识变从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十变五化 谓变化多端。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时异事殊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时异势殊 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时移世异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时移势易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随方就圆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雾散云披 喻变化之快。

消息盈冲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消息盈虚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以防万一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以权达变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雨覆云翻 比喻变化无常。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在谷满谷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朝不保暮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庄生梦蝶 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日渐月染 〖解释〗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解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始愿不及此 〖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唐临晋帖 〖解释〗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一波才动万波随 〖解释〗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移步换形 〖解释〗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移商换羽 〖解释〗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移形换步 〖解释〗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移易迁变 〖解释〗指迁移变化。 千变万化 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面目全非 焕然一新 昨是今非稂不稂莠不莠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冷言冷语 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

愣头愣脑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离心离德 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良知良能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满打满算 全部计算在内。

满谷满坑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满坑满谷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没头没脑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民脂民膏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难兄难弟 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

难兄难弟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能屈能伸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捻神捻鬼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捏手捏脚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

匹夫匹妇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偏听偏信 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平起平坐 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破罐破摔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

强死强活 比喻非常勉强。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倾城倾国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稂不稂莠不莠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冷言冷语 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

愣头愣脑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离心离德 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良知良能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满打满算 全部计算在内。

满谷满坑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满坑满谷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没头没脑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民脂民膏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难兄难弟 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

难兄难弟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能屈能伸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捻神捻鬼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捏手捏脚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

匹夫匹妇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偏听偏信 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平起平坐 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破罐破摔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

强死强活 比喻非常勉强。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倾城倾国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倾国倾城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去泰去甚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全始全终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全受全归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全心全意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全知全能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全智全能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群策群力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群威群胆 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染苍染黄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仁心仁术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仁心仁闻 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任劳任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如胶如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如手如足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如兄如弟 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史记·太史公自序全文

1. 隔恍如世 可以组成哪几个成语

恍如隔世

huǎngrúgéshì

[释义]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版世。多权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

[语出] 宋·陆游《剑南诗稿》:“淳熙甲辰秋;观海潮上;偶系舟其门;曳杖再游;恍如隔世矣。”

[正音] 恍;不能读作“ɡuānɡ”。

[辨形] 恍;不能写作“晃”。

[近义] 隔世之感

[用法] 形容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世居浦东的不少孤寡老人;随着居委会组织的“看看浦东新面貌"的活动;见到新矗立的新楼大厦和雄居两岸的大桥;不少人感叹:仅仅三年;却有~之感了。

[英译]

2. 世的成语 世能组什么成语

世的成语 :

举世闻名、

欺世盗名、

与世长辞、

世世代代版、

愤世嫉俗权、

惊世骇俗、

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

举世瞩目、

恍如隔世、

人情世故、

混世魔王、

十世单传、

饱经世故、

玩世不恭、

流芳百世、

世态炎凉、

生生世世、

大千世界、

今生今世、

不可一世、

世俗之见、

旷世奇才、

书香世家、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太平盛世、

放眼世界、

花花世界、

一生一世

3. 用世杰组个成语

盛世仁杰

4. 用世,快,瞩,大,径,不,质,变,心,走,而,目,卖,人,典,人组成语

不胫而走

大快人心

世人瞩目

变卖典质

5. 世跟代能组什么成语

世代簪缨

世代簪缨(shì dài zān yīng)指头簪和束发的缨络,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回接连几代都是做***答的仕宦之家。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

6. 用世字打成语有几个

世道人心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世风日下 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专

世扰俗乱 社会骚乱属,风气败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世态炎凉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世道人情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世济其美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世上无难事 天下没有难事。

世俗之见 世人的庸俗见解。

世态人情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世异时移 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

世掌丝纶 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rongyunliang | 2011-10-10

29

3

7. 匤,济,世,时如何组成语

济世匡时 jì shì kuāng shí

成语解析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黎眉郭公传》:“错综今古,尝怀济世匡时之略,运会不偶。”

8. 用“世”组成四个字词语,“世”要在结尾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悲观厌世: 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才华盖世: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盗名欺世: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立身处世: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本枝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本支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拔毛济世: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驰名当世: 驰名:声名远扬;当世:当代,现今。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形容知名度极高。

超俗绝世: 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操身行世: 犹言立身处世。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垂范百世: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超凡出世: 超越凡俗,离开尘世。

独步当世: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遁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

盗名暗世: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钓名欺世: 钓:捞取。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欺骗世人。

风行一世: 指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孤标傲世: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功高盖世: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轨物范世: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经纶济世: 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觉人觉世: 指启发世人觉悟。

匡时济世: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流芳后世: 指美名留传于后代。同“流芳百世”。

目空一世: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邈如旷世: 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千秋万世: 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弃情遗世: 犹言忘情脱俗。

腼颜人世: 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 *** 地活在世上。

靦颜人世: 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 *** 地活在世上。

文章盖世: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休明盛世: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鬻声钓世: 犹言沽名钓誉。

游戏人世: 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同“游戏人间”。

永生永世: 永远。

一生一世: 一辈子。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遗臭万世: 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同“遗臭万载”。

艳色绝世: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泽被后世: 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知名当世: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做人做世: 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9. 用组成语有哪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一点不浪费。

无所不用其极: 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枉用心机: 指白费心思。同“枉费心机”。

私心自用: 私:个人的;自用:凭主观行事。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

使心用腹: 用心思,使坏心眼。

使心用幸: 用心机。同“使心作幸”。

省吃细用: 省:节约。形容生活非常节俭

舍道用权: 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少吃俭用: 即省吃俭用。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弃瑕録用:

量才録用:

量材録用:

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执两用中: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取适宜的办法。

自用则小: 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一搭两用: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一当十: 比喻以寡敌众。

言听计用: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一夫之用: 指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用非其人: 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10. 世可以组什么成语

世世代代:泛指延续的各代。

恍若隔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回生的感触。

略不世出:谋略答高明,世间少有

越凡遗世:超越凡俗,脱离世俗社会

眼空一世: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雄视一世:形容称雄于一代。

希世之才: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五世其昌: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违世乖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违世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违世异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万世流芳: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世师表: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万世不易: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世上无难事:天下没有难事。

世态人情: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世异时移: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世掌丝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为什么法家会成为东方极权主义思想的源头?

全文:

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

白话译文:

从前颛顼统治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唐虞之际,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掌管天文地理。周朝时候,程伯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当周宣王时,程伯休甫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周惠王和周襄王统治时期,司马氏离开周都,到了晋国。后来,晋国中军元帅随会逃奔秦国,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族人分散各地,有的在卫国,有的在赵国,有的在秦国。在卫国的,做了中山国的相。在赵国的,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奉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已更名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赵国长平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马昂,曾为武安君部将并带兵攻占朝歌。

诸侯争相为王时,司马昂在殷地称王。汉王刘邦攻打楚霸王项羽之际,司马昂归降汉王,汉以殷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朝之职。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封爵五大夫,死后都埋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做了太史公。

太史公职掌天文,不管民事。太史公有子名迁。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 ,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百度百科-司马迁

时之成语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一家的学说被秦国所纳,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学派就是法家。有的人说就是因为取了法家思想,才会建立这样的制度,所以就认为他是源头,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误,哪怕是韩非主张这样的观点。纳的人是统治者,对不对?他可以纳别的观点,例如道家的无为而治,汉初就是实行过这样的制度。也就是说这个观点没有对错,只有不同。但是纳的人由此得到的结果,是纳者的行为,跟提出意见的人无关。例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说老师教的是一样的,为何这个学生优秀,那个学生稍微差一些,那个学生差很多,就是在个人上。跟老师无关!好不好?

其次就是韩非不仅仅这个主张,要求变法革新,提出世异时移,变法宜矣。要求法术势相结合,提出五蠹论。为何就点到这一个呢?就算是这一个是韩非的问题,其他的观点为何不纳呢?所以说,韩非的主张被纳了,就是人家嬴政自己的事情,是他想这样干了,正好有人提出来,那就按照他的来!提出者还以为自己的思想就那么的高明呢!实际上就是他想用了,你看看他还纳了你什么主张?

第三个就是韩非诗法家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不是全部。他们的法家代表人物有我们熟悉的商鞅,他主导了商鞅变法,虽然被车裂,但是也造就了秦国的强大。还有之前的管仲,他主张变革,让齐国成为五霸之一。这些人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只是法家思想中的一个,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其观点扩大化。虽然题目问的是原因,但是,因为我不同意,所以就这样表达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若是口吐脏话,请君入瓮!若是舌灿莲花,请君斧正!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1. 含时成语有什么

与“时”相关的成语 221条

时而

时移势迁

时不我与

时乖运蹇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时不我待

生不逢时

时来运转

四时充美

四时八节

时和年丰

时不可失

轰动一时

时乖命蹇

时运不齐

田月桑时

盛极一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天行时气

随时制宜

黄金时代

黄金时间

无时无刻

小时了了

逊志时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烜赫一时

学而时习之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一时半刻

应时对景

曾几何时

遵时养晦

阿时趋俗

遵养时晦

临时抱佛脚

时运不济

时运亨通

与时推移

与时消息

与时偕行

避迹藏时

不时之须

乘时乘势

传诵一时

诳时惑众

立时三刻

愤时疾俗

逢时遇节

风雨时若

抚时感事

过时黄花

吉日良时

见时知几

敬时爱日

敬授民时

敬授人时

救时厉俗

悯时病俗

决不待时

刻不待时

名噪一时

命蹇时乖

匡国济时

匡时济俗

匡俗济时

揆时度势

利时及物

量时度力

名重一时

安时处顺

千古一时

千岁一时

迁延时日

权时制宜

日许多时

日许时间

赏不逾时

身不遇时

时绌举赢

适当其时

适逢其时

时清海宴

时诎举赢

识时达变

识时达务

失时落势

识时通变

适时应务

时殊风异

适俗随时

时异事殊

时异势殊

时移世异

时移世易

时移势易

世异时移

时隐时见

顺时随俗

顺天应时

四时之气

随地随时

随时施宜

随时随地

韬晦待时

通时达变

通时达务

通时合变

玩日愒时

玩时愒日

玩时贪日

玩岁愒时

违时绝俗

祥风时雨

相时而动

嚣张一时

彼一时,此一时

一时半霎

一时半晌

一时伯仲

医时救弊

一时千载

一时三刻

一时之权

一时之秀

一时之选

因时制宜

有志无时

雨旸时若

运乖时蹇

运蹇时低

运蹇时乖

运开时泰

运旺时盛

运移时易

运拙时乖

运拙时艰

遭逢时会

遭际时会

遭时不偶

遭时定制

遭时制宜

不合时宜

不拘于时

遵养待时

遵养晦时

拨乱济时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

蹉跎时日

不入时宜

此一时彼一时

不失时机

甘分随时

不违农时

积时累日

旷日累时

良时吉日

良时美景

起居无时

切中时病

趋时奉势

趋时附势

生不遇时

时绌举盈

时乖运舛

时乖运乖

时乖运拙

时和岁丰

时和岁稔

时来运来

时来运旋

时日曷丧

时势造英雄

时望所归

时无再来

时移世变

时易世变

时至运来

说时迟,那时快

岁时伏腊

天时地利人和

万世一时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运转时来

藏器待时

猖獗一时

错过时机

过时货>

及时雨>

落花时节

时时刻刻

待时而动

待时守分

为时过早

动不失时

独步当时

独步一时

不时之需

不识时务

风靡一时

风行一时

揣时度力

此一时,彼一时

冠绝一时

好女 *** 嫁时衣

哄动一时

荒时暴月

蒿目时艰

及时行乐

济世匡时

矫时慢物

匡时济世

妙绝时人

名震一时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千载一时

切中时弊

审时度势

时移俗易

时不再来

时过境迁

2. 与时什么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事与愿违、 与人为善、 与众不同、 虚与委蛇、 与日俱增、 与虎谋皮、 无与伦比、 时不我与、 与世无争、 与世隔绝、 休戚与共、 色授魂与、 鱼与熊掌、 与世长辞、 咸与维新、 生死与共、 患难与共、 与狐谋皮、 民胞物与、 选贤与能

3. “一时()()”的成语有哪些

一时三刻、一时戏言、一时之冠、一时一刻、一时之选

4. 带有“时”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不时之需 bù shí zhī xū:不时:不定什么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造句: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造句: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轰动一时 hōng dòng yī shí: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出处: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造句:人生只不过是行走的影子而已,只不过是在舞台上轰动一时,终又默默无闻的可怜演员。

揣时度力chuǎi shí ó lì: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

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造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揣时度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立时三刻 lì shí sān kè:立刻、马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造句:你让他立时三刻到我这里来,不得耽误。

5. 带四的成语有哪些

四书五经、

四海一家、

五湖四海、

四面楚歌、

朝三暮四、

三从四德、

文房四宝、

三妻四妾、专

名扬四海属、

家徒四壁、

四大皆空、

危机四伏、

四海为家、

志在四方、

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说三道四、

四海升平、

狼烟四起、

四通八达、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八方

颠三倒四、

四平八稳、

五洲四海、

四体不勤、

张三李四、

挑三拣四、

四脚朝天、

低三下四

放之四海而皆准、

四马攒蹄、

骈四俪六、

四分五裂、

丢三拉四、

四肢百骸、

四时八节、

四战之地、

四海、

推三阻四、

四海承风、

三三四四、

四清六活、

一谦四益、

扬名四海、

三老四少、

四山五岳、

四时充美、

四海皆兄弟、

四百四病、

三朋四友、

四角俱全、

六通四辟、

四方之志、

四方辐辏、

囊括四海、

横三竖四、

四时之气、

六通四达、

八万四千

~~~~~~~~~~~`

6. 关于时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痛快一时

喧嚣抄一时

随时度袭势

显赫一时

定时

枉费时日

更待何时

每时每刻

时不可逢

时断时续

时隐时现

应天顺时

旧时风味

不适时宜

不误农时

时尚

一时戏言

为时过早

时时刻刻

错过时机

时望所归

起居无时

因时制宜

一时三刻

医时救弊

违时绝俗

随时随地

时隐时见

时移势易

识时通变

识时达务

匡俗济时

匡时济俗

过时黄花

传诵一时

时运亨通

时运不济

7. 时都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风靡一时、

针砭时弊、

传诵一时、

曾几何时、

不合时宜、回

时运不答济、

识时务者为俊杰、

此一时,彼一时、

时来运转、

时运亨通、

轰动一时、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无时无刻、

一时三刻、

随时随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审时度势、

不识时务、

时势造英雄、

生不逢时、

时殊风异、

动不失时、

避迹藏时、

妙绝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8. 时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时光荏苒、

时来运转、

时不我待、

时过境迁、

时势造英雄、

时不我与、

时运不济、

时乖版命蹇权、

时移世易、

时不再来、

时乖运蹇、

时运不齐、

时日曷丧、

时和年丰、

时亨运泰、

时移势易、

时和岁丰、

时诎举赢、

时清海宴、

时移俗易、

时和岁稔、

时至运来、

时移势迁、

时来运旋、

时不可失、

时乖运舛、

时运亨通、

时望所归、

时间如箭、

时移世异

9. 带时的成语有哪些

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入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失时机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不识时务 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时之需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不违农时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藏器待时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曾几何时 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猖獗一时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乘时乘势 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

传诵一时 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待时而动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待时守分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动不失时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独步当时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独步一时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阿时趋俗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风行一时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逢时遇节 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蒿目时艰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好女 *** 嫁时衣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哄动一时 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荒时暴月 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黄金时代 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及时行乐 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济世匡时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矫时慢物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匡时济世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匡时济俗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临时抱佛脚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妙绝时人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名震一时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千载一时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切中时弊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10. 带时的成语有哪些

不合时宜来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源。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入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失时机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不识时务 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译文: 太史公师从唐都学习天文,师从杨何学习《易经》,师从黄子学习道家理论。太史公在建元至元封年间做官,他忧虑学者不能通晓各学派的要义而所学悖谬,于是论述阴阳、儒、墨、名、法和道德六家的要旨说:《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达到的目的相同,而取的途径却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等所做的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 原文: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译文: 我曾经在私下里研究过阴阳之术,发现它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禁忌避讳很多,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阴阳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道理,是不可丢弃的。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君主倡导,臣下应和,君主先行,臣下随从。这样一来,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至于大道的要旨,是舍弃刚强与贪欲,去掉聪明智慧,将这些放置一边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身体和精神受到扰乱,不得安宁,却想要与天地共长久,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原文: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译文: 阴阳家认为四时、八位、十二度和二十四节气各有一套宜、忌规定,顺应它就会昌盛,违背它不死则亡。这未必是对的,所以说阴阳家“使人受束缚而多所畏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不顺应它就无法制定天下纲纪,所以说“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原文: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译文: 儒家以《诗》、《书》、《易》、《礼》、《春秋》、《乐》等《六艺》为原则,而《六艺》的本文和释传以千万计,几代相继不能弄通其学问,有生之年不能穷究其礼仪,所以说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力气却很少功效”。至于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改变它的。 原文: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译文: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谈论他们的品德行为说:“堂口三尺高,堂下土阶只有三层,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用栎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用陶铏喝汤,吃的是糙米粗饭和藜藿做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皮裘”。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贱尊卑就没有区别了。世代不同,时势变化,人们所做的事业不一定相同,所以说墨家“俭啬而难以遵从。”墨家学说的要旨强本节用,则是丰足,家家富裕之道。这是墨子学说的长处,即使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废弃它的。 原文: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译文: 法家不区别亲疏远近,不区分贵贱尊卑,一律依据法令来决断,那么亲亲属、尊长上的恩爱关系就断绝了。这些可作为一时之计来施行,却不可长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刻薄寡恩”。至于说到法家使君主尊贵,使臣下卑下,使上下名分、职分明确,不得相互逾越的主张,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原文: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 名家刻细烦琐,纠缠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取决于概念名称却失弃了一般常理,所以说它“使人受约束而容易丧失真实性”。至于循名责实,要求名称与实际进行比较验证,这是不可不予以认真考察的。 原文: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译文: 道家讲“无为”,又说“无不为”,其实际主张容易施行,其文辞则幽深微妙,难以明白通晓。其学说以虚无为理论基础,以顺应自然为实用原则。道家认为事物没有既成不变之势,没有常存不变之形,所以能够探求万物的情理。不做超越物情的事,也不做落后物情的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而不任法以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有度而不恃度以为度,要根据万物之形各成其度而与之相合。所以说“圣人的思想和业绩之所以不可磨灭,就在于能够与时势一同地变化。虚无是道的永恒规律,顺天应人是国君治国理民的纲要”。群臣一齐来到面前,君主应让他们各自明确自己的职分。其实际情况符合其言论名声者,叫做“端”;实际情况不符合其言论声名者,叫做“窾”(kuǎn)。不听信“窾言”即空话,奸邪就不会产生,贤与不肖自然分清,黑白也就分明。问题在于想不想运用,只要肯运用,什么事办不成呢。这样才会合乎大道,一派混混冥冥的境界。光辉照耀天下,重又返归于无名。大凡人活着是因为有精神,而精神又寄托于形体。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形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形、神分离就会死亡。死去的人不能复生,神、形分离便不能重新结合在一起,所以圣人重视这个问题。由此看来,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的依托。不先安定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却侈谈“我有办法治理天下”,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谈的一个观点,就是“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才使文化分成一个个的流派,诸子百家本是同源的。 从《汉书·艺文志》中也看到这种说法:“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因时代的变化到了“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而各诸侯又‘好恶殊方’,投其所好者找上门来,从不同侧面展开论述,因各有侧重而发展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分支。这才是诸子之所以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