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故事文言文,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故事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18 0
  1.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
  2.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概括
  3. 八拜之交中的胶膝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源自何处?附带原文
  4. 古人总是说"八拜之交",到底是什么意思?
  5. 古人说八拜之交是指哪些
  6.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分别是:知音之交--伯牙子期;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故事文言文,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值得传颂千古。此典故里,俞伯牙是一位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而钟子期则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两人却因为音乐而结缘。

这二位,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俞伯牙弹琴时,钟子期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和技巧,并给出恰如其分的赞美。由此,两人之间的这种默契和互相欣赏,逐渐发展成为深厚的友谊。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此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彼时的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其中,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其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在渑池之会中,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与秦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而蔺相如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辞令,受到赵王的赏识。在完璧归赵中,他成功地保护了赵国的国宝和国家的尊严。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此典故发生在东汉末年,彼时陈重和雷义是汉末的官员,两人是同乡,年轻时便结为知己。在太守张云的举荐下,陈重被选拔为孝廉,但他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雷义。尽管雷义也因此得到了孝廉的职位,但陈重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荣誉。

在任职期间,陈重和雷义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陈重曾私下帮助一位下级官员偿还债务,而雷义则曾经救助一个犯,为他减刑以赡养一家老少。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典故发生在东汉时,主人公——张元伯和范巨卿,同是山阳金乡人,在太学学习时成为了好朋友。范巨卿和张元伯的性格迥异,但共同的爱好——烹饪,却成为了他们增进友谊的桥梁。他们常常一起下厨,研究各种美食,尝试不同的烹调方法。

一次,元伯和巨卿一起去打猎,不料却被暴雨所困。他们找到一家农户躲雨,农户热情地招待他们,为他们煮了一锅鸡黍。鸡黍虽然简单,但却温暖了他们的身心,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从此,他们把鸡黍当做彼此之间友谊的象征,每次相聚都会一起品尝这道美食。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此典故发生在战国末,彼时,羊角哀和左伯桃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离开家乡,前往楚国寻求发展。然而,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大雪,衣服和粮食都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为了让羊角哀能够继续活下去,决定牺牲自己。最终,左伯桃把自己的衣服和粮食,全部留给了羊角哀,自己则在一棵空心的树里***了。

6、生死之交--刘关张

此典故发生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彼时,刘备、张飞和关羽因志趣相投,而桃园三结义,发誓要共同赴死,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虽然,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性格各异,但却都有着一腔热血,渴望为国家和平民谋。这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得他们在结义后,成为了不离不弃的兄弟,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7、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此典故,发生在春秋时代,彼时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他们志同道合,互相支持。管仲的生活并不富裕,但鲍叔牙并不因此而看不起他。在两人合伙做生意时,鲍叔牙愿意多出钱少拿利润,以便让管仲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来奉养母亲。

在战场上,管仲的战斗力并不强,但鲍叔牙仍然尽力保护他。当管仲被人嘲笑为贪生怕死的人时,鲍叔牙为他辩解,认为管仲的行为是因为他需要赡养年迈的母亲。

在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担任宰相,并心甘情愿地在他之下工作。显然,这个典故表明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真挚友情和鼎力支持。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此典故发生在东汉末,彼时孔融和祢衡是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的时候,当时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不过,由于孔融看重祢衡有才,继而忽略年龄之差,而愿意与祢衡成为忘年之交。

显然,这证明了表明年龄差距,并没有阻碍他们的友谊。孔融和祢衡的友谊不仅存在于他们年轻的时候,而且在他们年老的时候也持续着。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

八拜之交是指两家世世代代都有交情,见到对方长辈要行的礼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交际习俗。

典故:

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扩展资料

1、出处:

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文彦博到了北京,李稷拜见,客座,长时间的,你穿道服出来,对他说:‘而父亲朋友的,只有八拜。’李稷不得已,按照数目对文彦博行拜礼。

2、后世引申:

八拜之交,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后来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概括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常常用来形容自己与好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2、知音之交

知音之交这个成语典故,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在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这个成语一般用来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3、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因负荆请罪的事情,和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的好朋友。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廉颇和蔺相如在经历了负荆请罪的事情之后,两人就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4、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来自“羊左”的典故,在西汉时期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了。

5、胶漆之交

胶漆之交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朋友之间十分深厚的友谊。胶和漆都是比较具有黏性的东西,所以一般将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一般用胶漆之交形容两人关系的人,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好。

6、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出自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独行列传》,主要讲述的字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一般用来形容守信之交。

7、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祢衡传》,一般用来形容与辈分不相当的人相结交称为朋友。

8、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的意思就是能够同生共死的朋友,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元·郑德辉的《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生死之交一般也用来比喻能够共存亡的朋友。

八拜之交中的胶膝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源自何处?附带原文

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概括如下:

八拜,是世世代代有情谊的俩家徒弟谒见另一方老人时的礼数,语出邵伯温《闻见前录》。完用“八拜之交”描述异姓结义的兄弟之情。如《紫钗记·吹台避暑》中:“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

《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中:“与小童星同郡同学们,当时为八拜之交。”八拜之交实际指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与雷义的胶膝之交;元伯与巨卿的鸡黍之交;羊角哀与左伯桃的舍命之交;

三国刘备、赵云和关云长的患难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与祢衡的忘年交。知音之交、患难之交、忘年交这三个历史典故坚信大家都很了解是时赵国内战,诸子争位,

管仲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公子小白,二人各为其主。之后公子小白取得成功上台,管仲与鲍叔牙强烈推荐管仲,无论管仲以前处在对立势力,也无论管仲来临以后自身可能丧失相位差。管仲与鲍叔牙的强烈推荐,最后造就了“中华第一相”管仲,铸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赵国,也造就了“春秋五霸”之祖的齐桓公!管鲍之交,不仅有,更兼仁义!

八拜之交之知音之交,这说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中间的小故事。在俞伯牙来看,四海之内只有钟子期能懂自身的琴和心。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弹了一首《高山流水》,从词绝弦断琴,不会再弹奏。知音之交,月亮意味着我心,只有你懂我的琴!八拜之交之胶漆之交,这说的是汉朝陈重和雷义中间的小故事。二人情分浓厚,彼此信任,不区分彼此,就像胶和漆一样,

古人总是说"八拜之交",到底是什么意思?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和钟子期 (3)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4)舍命之交--角哀和伯桃 (5)胶漆之交-- 陈重和雷义 (6)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7)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8)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胶漆之交

陈重雷义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编辑本段鸡黍之交

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舍命之交

角哀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 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浸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 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乎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 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持,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位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亲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 行不两曰,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赉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 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葬。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人行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旨说:“从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赘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持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旨饿死,白骨谁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费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见,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准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 寒来雪一尺,人去途千里。 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 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 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 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 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于旅郧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见,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持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到彼处安葬伯桃己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蹋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元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己。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人!”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相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仗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中,一梦一觉,尽记其事。 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外,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士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角哀闻言,透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毒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人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把!吾兄左伯桃,当代名懦,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归到享堂,是夜秉烛以持。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亲荆轲从人极多,旨土人所献。贤弟可柬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 归到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兔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焉能战阴鬼也?虽茎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赂祸于百姓。”须舆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他不过,只得罢久 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主。重蒙厚爵,乎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掘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则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棺殡殓,理于伯桃墓侧。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相,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自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赦赐庙额曰“忠义之词”,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把,所祷甚灵。有古诗云: 古来仁义包天地, 只在人心方寸间。 二士庙前秋日净, 英魂常伴月光寒。

古人说八拜之交是指哪些

古人总是说"八拜之交",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还有生死之交。表示自己祖上和对方就有关系,是世交,用来形容两家世代交好。

典故

历史要回到宋朝时期,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叫作李稷,相传他早年因为家里家境好,所以摆出一副浪荡公子、玩世不恭的样子,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

他的父亲和当时的有名的文彦博交好,具体来看,他的父亲当年拜在了文彦博的门下,是他的门生。文彦博听说李稷玩世不恭,于是新生一念,想教育教育这个后生。

有一次李稷去拜访文彦博这位德高望重的人。他来到文彦博家中,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门人,你今天来拜见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你要先拜八拜。

文彦博只看到来李稷的表面,没看到他也是一个慎终追远的人,李稷尊敬这个老师,于是果真拜了八拜。文彦博很满意。

于是这个词汇就传播开来,意指两家人的关系源远流长,惠及到后代人,使得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八拜,本来指的是一种习俗、礼仪,而用八拜之交更显得两人关系的不一般。

我们继续来看八拜之交中的具体含义,其中不乏典故和渊源。比如管鲍之交,就是说的是当年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君子之交。一个擅长弹奏古琴,而一个擅长评论,他们的友谊可谓让人生羡。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之交

分别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 知音之交( 伯牙子期)

2、 刎颈之交( 廉颇相如)

3、 胶膝之交( 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 元伯巨卿)

5、 舍命之交( 角哀伯桃)

6、 生死之交( 刘备张飞关羽)

7、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

8、 忘年之交( 孔融和祢衡)

第一: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出自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中蔺相如廉颇列传中。开始廉颇由于自己不爽蔺相如这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地位在他之上,所以处处刁难他。后来廉颇知晓了蔺相如的苦心,随即来到蔺相如自己谢罪,最后两人结尾了刎颈之交,意思是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朋友。

第二: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含义,这里就不解释了。生死之交出自于许多历史上江湖人士之间在一起经历过生死之后,所构建的紧密关系,最后衍生出了生死之交这个词。以此形容二者之间的兄弟情义。

第三:知音之交

知音之交在现在延伸为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关系,因为爱好而形影不离。知音之交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俞伯牙以及钟子期因为同对音乐的喜欢而成为了朋友。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在为他弹奏最后一首乐曲后,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从此之后,在也不弹琴,以此来表达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第四: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的含义这里不做解释,大家都知道。舍命之交的典故出自于佐伯桃与羊角哀两人之间的故事。相传他们二人前往一处玩耍,结果碰上了大雪天,两人被困,这时佐伯桃把自己的衣服都是送给了自己的朋友羊角哀,自己却径直冲进了雪地之中***,这就是舍命之交的由来。

第五:胶膝之交

这个胶膝之交出自于陈重和雷义之间。他们二人的关系十分的要好,只要有一人有难,另外一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从远处跑来帮忙,甚至因为此时陈重还因此辞官。而胶漆往往就是紧密不分的,所以用胶漆之交来形容他们二者关系,紧密不分。

第六: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指的是没有辈分之间的结交。这一点在古代体现在学术上的交流,不论辈分大小,只看两方的学识。后来延伸到朋友之间不会因为年龄而有所改变,在友情面前,时间只是摆设。

第七:管鲍之交

这个故事出自于齐桓公时期。当年管仲因为立场问题,曾经差点把齐桓公给杀了,而管仲也因为此事被齐桓公打入了大牢。后来得到了鲍叔牙的请求,管仲被齐桓公委以重任,使得齐桓公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第八:鸡黍之交

它来自于范式和张劭的故事,他们二人曾是相当好的朋友。有一天张劭因病去世,在夜里托梦给自己的好朋友范式。范式得之后,立马从千里之外赶来为自己的这位朋友送葬。鸡黍之交指的是朋友之间的信用之交。

扩展资料:

古代的“八拜之交”是结拜的一种,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互相欣赏对方,结义为异性兄弟,举行的一个仪式,古代人的仪式感是非常强的。八拜之交应该是指结拜双方行行八拜之礼,结为异性兄弟。以后患难与共,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就像亲兄弟一样。

结拜是友情的升华,而在结拜中,“八拜之交”是规格最高的结拜,是一种将友情升华至亲情,可以说是一种是非稳定的社会关系。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贯穿在里面,“八拜之交”的双方可以无条件相信对方,为了对方可以付出很多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八拜之交分别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鲍之交

这里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称霸,与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分不开,齐桓公称霸主要靠了他的帮助。但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有这深厚友谊,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3、刎颈之交

这个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后来完璧归赵,受到赵王赏识,被封为上卿。

比大将军廉颇的地位还要高一些,对此廉颇很不乐意,认为蔺相如只是凭一张嘴就官居自己之上,便处处排挤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对此处处忍让,这样引起了门客们的不满。

蔺相如劝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同存。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话,就光着膀子背上荆条,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说:“我这粗野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竟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啊!”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4、舍命之交

又名“角哀伯桃”,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树林中***。所以后世将这种深厚的友谊称为“舍命之交”。

5、胶漆之交

这一词形容东汉时期陈重与雷义的感情。两人年少的时候一起读书,后来太守举荐陈重为孝廉,但是陈重却要把功名让给雷义,申请了十余次都没有得到太守的同意。

第二年雷义也被举荐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去就职,后来雷义犯事受到处罚,陈重也弃官表示愿意代雷义受罚,最终两人都被罢官,一起回乡。因此,后人称两人如胶似漆。

6、鸡黍之交

黍,指的是招待朋友的饭食物。由于元伯和巨卿的一段生死之交的故事,逐渐演变为一段承载了信义和坚守的佳话。元伯和巨卿都是东汉时期的人。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人。范式,字巨卿,山阳郡人。两人在太学游学时相识并成为好朋友。

巨卿学成还乡之时,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就回京城,去拜见你的父母,探望你的妻儿。随即两人约定了时间。两年之后,到了约定的日子,巨卿果然如期而至。后来,元伯染了重病,卧床不起,他的好朋友等人尽心照料他。

元伯临终时长叹说:巨卿是我生死不负的朋友,我临死看不到他,真是万分遗憾啊。他的朋友说,我们对你如此尽心,还不算你的生死之交吗。

元伯说,你们是我的生之交,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至死不能负的朋友啊。直到巨卿来了后,元伯的灵柩才下葬。从此,人们叫范巨卿和张元伯之间的友谊称之为“鸡黍之交”。

7、忘年之交

指两人不是同一辈分结交为友。这里说的是孔融与祢衡。孔融喜欢文学,博览群书。而祢衡从小聪慧且能言善辩,孔融十分喜欢祢衡的才学,而祢衡也觉得和孔融惺惺相惜。当时孔融已经50岁了,祢衡却才20岁。但是两人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8、生死之交

这里涉及到的人物大家都熟悉:刘备、关羽、张飞。他们结拜时期的名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到现在结拜时也是必说的。三人身份不同,相识于江湖,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让后世所敬仰,是生死之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