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配天地牌坊,德配天地牌坊图片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19 0
  1. 南乐文庙的历史
  2. 描写《朝天宫》的诗词与文章
  3. 游览澧州文庙的作文400
  4. 南京哪里有好的赏樱花的地方?
  5. 天津古文化街附近的大庭院(庙宇)叫什么?天津老城厢东门里的过街牌楼和附近的---是
  6. 《商洛·商州文庙》陕西名胜简介

学宫内现有东西牌坊、棂星门、泮池、登云桥、东西官厅、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大成殿、东西两庑、尊经阁、崇圣祠、明伦堂、仪门等明清建筑群,气势恢宏,规模壮观,徜徉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崇明学宫是现今上海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现址又称崇明博物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崇明南门码头,仅走二三百米,便能望见学宫那层层叠叠的古建筑群。二座石柱牌楼古朴沉稳,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门前是二株有350年历史、三人合抱的银杏树,守门的是一对大石狮,气势恢宏。学宫最大的建筑是大成殿,仿佛寺庙中的大雄宝殿。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东庑西庑是72高徒的宿舍。而今大成殿暂作古船陈列室,大成殿东庑主要是崇明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迹,还有一些崇明出土的古代器物。西庑是黄丕漠艺术馆。大成殿后的两幢建筑是崇明民俗陈列馆。

德配天地牌坊,德配天地牌坊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建有万仞宫墙、棂星门、登云桥、戟门、名宦祠、崇圣祠、尊经阁等,为上海地区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门前5株18米左右高的银杏树已有377年的树龄,与树下2座结构奇特,蔚为壮观的石木牌坊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片浓郁的古意,使人顿生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的苍然之感。博物馆内列有“崇明岛的形成与发展”、“馆藏文物”、“自然博物”三个展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学宫中最有特色的当数古船陈列室和崇明民俗陈列馆这两处地方。

牌坊 

分东西两座,位于棂星门前左右,是崇明学宫的第一座建筑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知县朱衣点始建,旁边还植有两株树龄约有380多年的银杏古树。牌坊高三丈,两层重檐十二角,角向上鹊起,可垂挂风铃,上层砖木结构,下承石柱;柱东西宽1.6米,柱距南北长4.4米,两坊间距33米;左边牌坊匾名为“学海”、“腾蛟”,右边牌坊匾名为“朝宗”、“起凤”。乾隆七年(1742)知县许惟枚重建,左匾“德配天地”,右匾“道冠古今”。乾隆二十七年,道光七年、同治八年又先后修葺。清光绪年间,匾名又改,左为“礼门”,右为“义路”;民国初,又改为“奋斗坊”与“和平坊”;1960年,再次更名,左为“学而不厌”,右为“诲人不倦”;1988年,匾额重题“德配天地,道冠古今”。1998年,两坊间铺设花岗石甬道,牌坊匾额增题为:左边“学海”、“德配天地”,右边“朝宗”、“道冠古今”。“道冠古今”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和思想至善至美,古今最高;“德配天地”的意思是,孔子的道德如同天地一样伟大。

棂星门

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也是崇明学宫的正门,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相传,天上有天镇星,即棂星,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学士的选拔。孔庙第一座大门以此为名,意合孔子为文星下凡。另据《龙鱼河图》记载:“上天有天镇星,其精下为灵星之神。”引申开来的意思是,古时士人进入此门后如鱼化龙,象征封建统治者有得士之庆。棂星又名“天田星”,古时天子祭天,先祭棂星。学宫以棂星门作为正门,用意是尊孔如同尊天,显示出古往今来孔子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棂星门石框高耸,上刻云头纹,中门宽3.35米,高3.6米,两边又另辟相对较低的二扇门,门宽2.3米,高3.2米。清顺治十五年、康熙三年、乾隆十四年、乾隆二十五年、同治八年又先后多次修葺。棂星门前有一对雌雄石狮,卷发巨眼,龇牙咧嘴,后腿蹲踞,威风凛凛,花岗石质,连趺座,通高2.25米,身长0.9米,胸宽0.6米,原位于清代县衙门前,“”后移至学宫门前。199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修葺,并在棂星门前铺设花岗岩石甬道。

泮池 登云桥

位于棂星门内,清康熙年间始建,乾隆、道光、同治时期都曾作过修葺。199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重修,池栏、桥台阶及栏杆皆由钢筋水泥重新改为花岗石。“泮池”得名的由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代天***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另外,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泮池呈半月形,砌石为池,上面围有石栏,池深2.1米,南北宽6.16米,东西长11.6米。池上架有单孔拱形石桥,跨于泮池之上,名为“登云桥”, 寓意读书能高登云端、飞黄腾达。桥为南北走向,花岗岩石质,长10.1米,宽2.5米,高3.1米,拱圈上方阳刻楷书“登云桥”三字,桥两侧分水石上阳刻兽纹图案。桥面呈方形,阳刻回轮图案,四角桥栏上分别雕刻着精巧、活泼的小石狮,栩栩如生;南北两端各有12级台阶,行走方便。

官厅 

位于泮池左右,分东官厅与西官厅两个部分,是古时官员休息的场所。据清乾隆《崇明学宫图》记载,东侧名为“礼门”,西侧名为“义路”。光绪《崇明学宫图》中则更改为现名,分别作东官厅与西官厅。东官厅东西宽6.5米,南北长10.1米,高6.5米;西官厅东西宽7.4米,南北长10.2米,高6.5米。199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修葺,现为崇明县博物馆的办公区域。

戟门

崇明学宫的第二道大门,位于泮池之北,又称“大成门”。“大成”得名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一变为一体,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指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体系为“集大成”。戟门建于清代初,据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崇明学宫碑记》记载,知县解铭等曾重修戟门。康熙《崇明学宫图》中称,戟门共五楹,内梁中三楹高,左右二楹略低。1986年,戟门划归崇明县博物馆管理与使用,被辟为展厅。199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修复原貌。戟门现东西长17.5米,南北宽6.6米,高8米。门前两株罗汉松于12年移于此,树龄约90年。

名宦祠 乡贤祠 

分别位于戟门东西两侧,以戟门为中心,左右对称,各三楹,中间开门,东西各长8.8米,南北宽6.6米,高6.5米。据清乾隆年间的《重修崇明学宫记》(知县许惟枚撰)、《崇明学宫图》记载,其时已有名宦祠、乡贤祠。其中,名宦祠主要是奉祀历代有功于崇明的官宦名臣,乡贤祠主要奉祀崇明历代乡贤之士。1998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对两祠进行了修葺。名宦祠现被作为“崇明岛史与古船”陈列的序厅,乡贤祠现被作为崇明县博物馆的文物库房。

大成殿

崇明学宫的主体建筑,原是奉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据县志记载,旧殿三楹。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赵廷健增建匾额,寄寓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之意。同治八年(1869),知县曹文焕重建大成殿,五楹,重檐庑殿式,深五寻,高数仞,雕梁画栋,绘以丹青,砌以文石,前有月台,围以石栏,庭中植松柏蟠槐。1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投资修复了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宏伟开阔,磅礴巍然,尤其是朱红色门扇与粗大的八根门柱、粉白色的墙面、灰黑色的屋顶,冷暖色彩对比鲜明,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鲜亮夺目,绚丽挺拔,进而突出了孔子的崇高地位。大成殿长21.3米,宽17.3米,高15.3米(其中屋脊高1.7米),总面积368.49平方米;石月台长16.2米,宽9.57米,高1米,面积155平方米,正中心安置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巨型石像。殿前甬道长18.5米,宽5米,两旁两相对称而立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石像,史称“四配”,他们是孔子最著名的四大传人。大成殿内现布置“崇明岛史与古船”陈列。

两庑

分为东庑、西庑两部分,位于大成殿前甬道两侧,东厢为东庑,西厢为西庑。清顺治以前,各有九楹,庑前有长廊,顺治十一年(1654)废于潮。后来,顺治、乾隆、道光、同治年间曾多次修葺。1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又投资修复。现东西两庑各七楹,砖木结构,庑长各26.74米,宽7.7米,高8米,建筑面积共412平方米。两庑原是祭祀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先贤对称供奉于两庑内北端,先儒对称供奉于两庑内南端,庑内建有神龛,只供木主(牌位),无塑像。两庑内现布展“崇明岛史与古船”陈列的有关内容。

尊经阁

位于大成殿之北,原名“奎星阁”,“奎”是星名,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如钩,犹如文字,称为“奎宿”,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并演化为文官之首。“奎文阁”之名,喻意孔子为天上的“奎星”。尊经阁是古时候收藏阅览儒家诸子著作的场所,其所藏之书供县学诸生阅读,故又名“藏书楼”。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清乾隆、道光年间先后修葺。1991年,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又投资进行修葺,今屹然而立,风依旧。整幢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五楹,上下十间,两层飞檐,四垂斗栱;四周回廊,窗棂爽敞。其地基长18.65米,宽14.4米,占地面积268.56平方米。其中,底层面阔18米,进深13.45米,高5米,建筑面积242.1平方米;二层面阔13.8米,进深9.25米,高7.5米,建筑面积127.65平方米。尊经阁内现布展“崇明民俗”陈列 。

崇圣祠

又名“崇圣宫”,位于大成殿北、尊经阁东,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共三楹,昔前有大门,后为正殿,是奉祀孔子父母的场所。乾隆、同治年间又先后修葺。199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投资修复正殿。今为单檐歇山式砖木斗栱建筑,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高11米,占地面积169.62平方米。崇圣祠内现布展“崇明民俗”陈列。

儒学大门 

位于棂星门东、仪门正南。儒学署原是旧时文人研讨学术的专门场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知县赵廷健修葺,见于清光绪《崇明学宫图》。民国四年(1915年)为崇明县立初级中学校门。2004年由崇明县人民投资修复,长10.7米,宽8.8米,高8米,建筑面积94平方米。

仪门

位于棂星门东、儒学署大门北。乾隆《崇明学宫图》中称为“佑门”,光绪《崇明学宫图》中改称为“二门”。2001年崇明县人民投资修复,面阔10.6米,进深9.7米,高9.07米,建筑面积102.8平方米。仪门内现布置为“黄丕谟版画陈列室”。

明伦堂

儒学署的主要建筑,位于仪门北,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清雍正、乾隆年间又先后修葺,原共有五楹,深三丈余。2001年崇明县人民投资修复,面阔20.6米,进深 12.7米,高10.37米,建筑面积为261.6平方米。明伦堂现为崇明县博物馆的临时展厅。

碑廊

位于仪门与明伦堂之间的东西两侧,包括南北两端各有一部分,2001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投资修复。碑廊全长 76.7米,其中,东西两侧宽皆为2.5米,长30.5米;南北长15.7米,宽2.5米,面积为191.75平方米。分墓志类、记事类、告示类、艺术类等类别,共计53通,大部分是由崇明县博物馆自民间收集而来,因历史久远,有三分之二的古碑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比较清晰且完整的有十余通,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为研究崇明的地方历史,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杏坛

相传本是孔子生前讲学的地方,后来成为各地历代修建孔庙规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杏坛位于崇明学宫万仞宫墙东,原为点缀孔庙而人工所筑的土丘,周围砌以石头,古朴典雅。坛上有银杏树两株,约植于清雍正年间,树龄已达270多年。民国初,坛上还竖有孙中山纪念碑,抗日战争时期被毁。杏坛现东西长23.6米,南北宽13.7米,高3.2米。2004年,崇明县博物馆募资在棂星门东南角的土丘上新设“杏坛”青石一块,其名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题写。

南乐文庙的历史

某天利用出差中午午休1个多小时的时间饿着肚子跑去岳麓山书院参观,正好前一阵看的一本书里频繁提到岳麓山书院里的建筑,心痒痒的,第一次来还是9年前,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进去没多会儿就看到了通往文庙的牌坊,溜进去,发现书上的文庙布局图一下呈现在我的眼前,兴冲冲转了一圈,遗憾时间有限,连照片也没怎么顾得上好好拍。但还是想要学习、记录一下。

名人祠庙中规格最高数量最多的是祭祀孔子的孔庙或文庙,因为古代礼制规定,凡有办学就要祭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推为国家正统思想,孔子被尊称为“圣贤先师”,礼制规定孔庙或文庙享受建筑等级。因此,我们除了在故宫等那些建筑见到红墙黄瓦外,在各地的孔庙文庙也会见到这样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色彩。

图:典型色彩

孔庙文庙的建筑布局、规格、甚至名字基本都是统一的,当然也有少数文庙有所变通。文庙的主要建筑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左右牌坊、大成门、大成殿、左右厢房、崇圣祠或启圣祠等,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图:文庙布局图(原谅我在车上画的渣图)

先说说照壁,文庙一般不在正面开门,正前方是照壁,也被称为“万仞宫墙”,这个名字出自《论语》,用以形容孔子的德行学识之高深莫测。岳麓山文庙也一样,没有正面开门,照壁前面竖一尊孔子像,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木掩映下,为整个院落增添了一丝静谧。

图:照壁前的孔子像

文庙只能从东西两侧的牌坊进入,东边的牌坊叫“德配天地”,西边的叫“道贯古今”,是全国统一的。岳麓书院文庙的牌坊内侧分别刻着“圣域”和“贤关”,有一些文庙可能刊的是“礼门”和“义路”。岳麓书院文庙的照壁和牌坊都是明清建筑。

图:西边的牌坊~道贯古今

在这里,我没看到书中所提及的文庙所特有的泮池和棂星门的影子,照壁直接对着的就是大成门,大成门外有一对小石狮子,一雄一雌,表情甚是可爱。

图:站在台阶上往前拍的院落

大成门往里是大成殿,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两边的厢房构成的四合院是文庙的中心建筑,一眼望过去的确是浓浓的“宫廷风”没错啦,与一墙之隔的水墨风格的书院形成鲜明对比。“大成”的名称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

图:大成门

大成殿是重檐歇山顶,屋脊上的鸱吻空灵轻巧,彰显着南方建筑的浪漫气质。殿前的石阶中间有雕龙的丹墀,这也再次说明文庙的极高地位,一般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使用。

图:大成殿近景

殿内有万世师表的匾额,墙壁上挂有一幅布衣学者形象的孔子像。也有少数孔庙文庙中孔子像被塑成帝王形象。有的孔庙文庙中又不塑孔子像,而是按照中国传统祠堂做法,供奉牌位。

大成殿后面一般还有一座殿堂,称为“崇圣祠”或“启圣祠”,祭祀的是孔子的父母或五代先祖。儒家思想中的“孝”在这也有所体现。岳麓山书院也有崇圣祠,不过时间有限,没有再往里走了。

图:远观大成殿

最后说一下岳麓书院文庙的年代吧,北宋时期曾建祭祀孔子的礼殿于书院的讲堂前,南宋干道元年(1167年)改为宣圣殿,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1507)迁礼殿于书院左侧,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式称为文庙。抗战时期毁于战火,后修复了部分建筑,1980年代修复了大成殿,1990年代修复大成门,2003-2004年设计重建已毁多年的崇圣祠、明伦堂。

图:站在大成门前拍的院子一侧

参观的时候人并不多,偶尔两三人走过,阴天里,抬头望去,感觉自己已融入这幽静的院落,一同被青山古树湘水环抱,而游人也都默契地不出声,好似被千年的文化所折服,心生敬意,在踱步中,想象着这里的四季更迭。忽然情绪被侧面传出来的吵闹声打破,一个女人拿着手机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咄咄逼人地连环发问,内容无非就是生意场上的那些讨价还价,有个穿**连衣裙的女孩忍不下去,嘟囔了一句,做生意可以回家做嘛!这一幕真是大煞风景,我也就匆匆转出继续去书院了。路上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黑的西装,和这里的氛围也是那么格格不入,多么希望也能换上舒适的纯棉衣裙,花一整个下午游荡在这千年的光阴里。

图:学生手绘的明信片

下一次写书院吧。

描写《朝天宫》的诗词与文章

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凿泮池,环以石栏,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使文庙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翻修。清未整个建筑群尚且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殿”和“小殿”。

大成殿,俗称大殿,,以北宋哲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而得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踩斗拱,构架为五架梁前后出双步梁,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整体建筑是一座官式建筑与民式建筑相结合的实物。

崇圣祠俗称寝殿,位于大成殿后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踩斗拱,建筑形式为尖山式歇山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形式。

游览澧州文庙的作文400

朝天宫

位于南京市城西水西门内,莫愁路侧。春秋吴王夫差曾在这里设置冶炼作坊,铸造兵器,故名冶山,又称冶城。东吴大帝孙权亦曾在此设置冶官,专司铜铁器的冶铸。东晋时,这里曾是宰相王导的西花园。后孝武帝又在此建冶城寺。刘宋时,在此山设“总明观”,汇集了当时的名流、学者研究哲学、历史等学科,成为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唐代这里改设为道教的太清宫。杨吴时期,这里改称为紫极宫和钟阜轩。北宋时改为“文宣王庙”,后又改为天庆观,不久又改为祥符宫,建有太乙殿。元代这里又改为永寿宫,并建有钟英亭。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这里又改建为朝天宫,并设有司仪亭,以供文武百官在此学习朝贺天子之礼仪。清初,这里又改建为道观,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为当时南京道教庙宇之冠。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卞公祠虽已改为民居,但朝天宫仍为江南今存清代最大和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孔庙依山而建,前临泮池,外环高墙,高墙正面嵌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东西两侧牌坊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文庙正门为棂星门,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再后冶山之巅,有敬一亭,据此可远眺钟山雄姿,近俯文庙全景。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古诗文赏析〕 朝天宫 用苏东坡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玉局风流似紫微,游苏忘蜀远思归。

登楼未觉山川美,送鹰因怀音信稀。

高观当年知宋否? 西园今日姓王非。

冶城不少留题者,独和坡吟倚素晖。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金陵时,曾先后4次拜谒朝天宫,每次都留有题诗。上述七律,写于1762年农历三月下旬,第三次南巡之际,御题诗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朝天宫的后山之上。

乾隆这首诗是写朝天宫的,并且是用苏东坡咏朝天宫的诗韵。苏东坡在他宦游的生涯中,曾多次来过南京,并在朝天宫留下过他的诗咏。乾隆一直以风流儒雅自诩,所到之处,均要题诗勒石,以久垂远,这便是“乾隆遗风”的由来。他十分敬仰苏东坡的文才,因此游览了朝天宫以后,不仅要题诗,而且还要按苏轼的诗韵来赋诗。

“玉局风流似紫微,游苏忘蜀远思归。”“玉局”,宋祠官有玉局观提举,苏轼曾担任过玉局观提举。因此后世便称苏轼为苏玉局。乾隆后来南巡到常州时,还专门去游览了苏东坡当年在常州泊舟处——舣舟亭,并亲自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三垣系指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三个星座,亦可指星名,这里是将苏东坡喻为天上的星宿。“游苏忘蜀”,这里是指苏东坡在江苏游历,以至于淡忘了自己的故乡四川。其实乾隆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是指苏东坡热恋江苏的山川名胜,以至于把江苏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四川。“远思归”即“思远归”,指苏东坡内心里还是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起联的意思是:“潇洒而极富才华的苏东坡,真象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游历江苏的山水,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但他内心里还是望早些返回自己的家乡的。”

“登楼未觉山川美,送鹰因怀音信稀。”颔联的大意是:我登上了高楼,纵目四望,并未觉得山川像想象中那样壮美,遥望苍鹰远去,思绪联翩,离别以后,音信为什么如此的稀少?

“高观当年知宋否?西园今日姓王非。”“高观”,泛指朝天宫道观建筑。朝天宫自唐代在这里设道教的太清宫以后,历代虽多有变迁,但这里一直是南京的道教圣地。特别是清代初年,将此地又改建为道观以后,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为当时南京道教庙宇之最。“知宋”,宋,在这里是专指南朝时的刘宋,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曾在此设立了“总明观”,亦称东观,系当时的国学,下设“文学”,“史学”等馆,云集了国内许多学者名流,专门从事文、史等学科的研究,是我国历史上较早从事学术研究的机构。“西园”是朝天宫的旧称,晋元帝大兴(公元318—321)初年,因丞相王导久病不愈,方士戴洋云:“君命本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铄,不利。”王导遂将原设于此的冶官衙署移往他处,将此处改为“西园”,晋成帝曾亲临此园游观。“姓王非”,意即非姓王。颈联主要通过对朝天宫历史的回顾,反映了朝天宫的沧桑之变。

“冶城不少留题者,独和坡吟倚素晖。”“独和坡吟”,尽管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冶城的诗作甚多,但为什么乾隆偏偏独和坡吟呢?这与乾隆偏爱苏东坡有关,乾隆南巡镇江金山寺时,亦曾赋过《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诗一首,第四次南巡到朝天宫,还曾依苏轼原韵和了另一首《朝天宫》七律,此外乾隆还为苏轼《偃松图》一画题过诗,为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题过诗,当然上述仅其部分题诗,但由此可见由于偏爱而独和就不足为奇了!诗外之意是乾隆为苏轼一生的坎坷而大抱不平,由于有这样的心绪,“登楼未觉山川美”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乾隆第一次莅临朝天宫赋诗时,对这里景色还是备加赞赏的:“冶城谒琳宇,竹树郁苍苍”、“绿山飞紫阁,守汞锁丹房”,乾隆虽然多次前往道教宫观游赏,但他对道教远不如佛教感情之深,这也有他自己的赋诗为证:“道侣何须向修炼,吾心原不慕神仙。”这也许是乾隆“倚素晖”之所思,我们只能根据乾隆的诗作去揣度了!

乾隆遗诗现存43584首,可谓千古一人。他的诗总体评价是“历史价值远远超过艺术价值”,以此首记游诗与乾隆大量的记事、记史诗相比,还是比较清新流畅的,较少八股和郊庙气息的,用“玉局风流似紫微”来描绘苏轼,可以说是十分形象生动的。但乾隆诗中喜欢用典,尤其喜欢用生涩冷僻的典故,这不能说不是影响乾隆诗作艺术性的重要原因了!

(袁晓国)

〔民间文学〕 南京建邺区有个朝天宫,明朝以前叫玄妙观。这里的素面很好吃,也很有名气。

后来玄妙观怎么改成朝天宫的呢?据说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后,喜欢穿便服上街,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刚刚走到玄妙观,就闻到素面的香味,花钱买了一碗,越吃越觉得味道特别鲜。

回到皇宫以后,厨子很用心的做了。但味道总比不上玄妙观的,朱元璋一气之下,杀了3个厨子。

这件事被马娘娘知道了,她想,为了吃一碗素面,就杀了3个人,太不应该了。她派了机灵的小太监,装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到玄妙观当小道士,当小道士是,学做面条是真。

小道士进观以后,发现后面的院子里偷养了许多鸡,过几天就要杀两只,把鸡肉晒干磨成粉,放到面粉里一道和,再切成面条,下面的时候,又用野雀子煨汤,其实玄妙观的素面是素面荤做。

小太监把这些情况向马娘娘报告了,马娘娘叫他按这个法子做碗面条给皇上吃,朱元璋一边吃一边说,和玄妙观的素面一样,他又问小太监怎么有这个手艺的,小太监就把素面荤做的实情说了一遍,朱元璋一听就冒火了,说道士犯了欺君之罪,叫人把道上杀掉了。

朱元璋还嫌不解恨,又叫人把玄妙观的牌子砸掉,改成朝天宫,就是朝拜天子的意思。还设了司仪亭和百庶府,以后这地方就成了文武百官练习礼节的地方,要学会怎样朝拜皇帝。

(傅庭龙 整理)

南京哪里有好的赏樱花的地方?

文庙又称孔庙,是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听大人讲,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建有文庙。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庙。漳州的文庙坐落于充满历史烙印的老街区修文西路,它始建于宋朝,距今约有一千年,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文庙不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讲学,郑成功、黄道周在这里的祭祀孔子 而且孔子的后裔也曾居住在这里。因此,漳州文庙一直享有盛名。

今年春节期间,我慕名到漳州文庙参观,敬谒孔子。穿过修文西路那写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站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铜像,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这就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校——私塾。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怀着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铜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天津古文化街附近的大庭院(庙宇)叫什么?天津老城厢东门里的过街牌楼和附近的---是

除了鸡鸣寺以外,在南京还有许多赏樱花的好去处,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好地方。

一、玄武湖公园

公园就在鸡鸣寺边的玄武湖,可以一起游览。玄武湖公园樱洲可以说算的上南京赏樱最佳观赏地之一了。每年到这个时候,这里到处都挤满了人。玄武湖樱洲的樱花品种较多,樱花几乎在整个景区都有分布,樱洲有重瓣樱、垂枝樱、山樱、晚樱等六七个品种,少见的绿樱、流苏樱花在这里都能见到。樱花开放时满树烂漫。湖边的仿古建筑,搭配樱花一起拍摄也别有韵味呢。

二、中山植物园

这里也是相对小众的赏樱地点。每当樱花绽放时,瞬间便能惊艳整个春天。樱花的赏花期可以从3月初持续到4月中下旬,在樱花大道、蔷薇园、植物分类系统园内,栽植了椿寒樱、大寒樱、钟花樱、染井吉野等多个品种。除此之外,星花木兰、月季、鸢尾……很适合安安静静地欣赏春色。

三、朝天宫

朝天宫的樱花规模不大,只有两三棵,但胜在有红墙青瓦的宫殿作为樱花的搭配,红墙青瓦,樱花飞舞,非常有意境。朝天宫古建筑群布局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

宫墙东西两侧各有石础砖砌牌坊,三间三拱门,中门较大,上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为曾 国藩手书。宫墙内为泮池,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也是汉服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赏樱胜地,穿着汉 服的**姐在樱花树下拍照特别美。

当然了去清水塘也不错,它是位于老门东附近的一个冷门公园,沿着湖畔栽种着晚樱花林。花期稍晚在4月上中旬,可以在老门东品尝美食之后,顺便来这里拍照真的挺棒的!

《商洛·商州文庙》陕西名胜简介

天后宫!

天津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

天后宫位于天津古城东门外,始建于元代。由于当时海运漕粮,漕船海难不断发生,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宫(当时叫天妃宫),于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庙宇。它与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大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受到全世界瞩目

东门里牌坊随文庙一起建立,也有近 600年的历史。

两座牌坊相距约 50米,上端的匾额上分别写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的字样。

《商洛·商州文庙》陕西名胜简介

在商洛市旧城区南街莲花池北陂。文庙始建年代不详,碑书记载,金章宗完颜璟承安三年(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年),商州军判、状元许安世重修,并亲撰《重修文宣王庙记》而刻碑,后历740年,至1937年止,中经修葺扩建共24次。

据清高宗弘历乾隆九年(1744年)《商州志》载,有大成殿、启圣宫、敬一亭、明伦堂、乡贤祠、东庑、西庑、戟门、仪门、棂星门、文昌阁、尊经阁、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两座牌坊,一泓泮池,以及其他碑亭和儒学等。1929年尚残留文昌阁、尊经阁、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明伦堂、戟门、棂星门、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牌坊、碑亭等。

大成殿为其主建筑,五开间,歇山顶,四坡流水,九檩八椽木结构,门额竖匾“大成殿”三大金字,正门净宽1丈2尺,4扇格棂,殿内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朱底金雕,高近3尺木制牌位1座,墙上壁画72贤人像,柱有楹联为:

《商州文庙》古诗句出处: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民国后期,军阀兵燹,损坏殆尽,地方当局也不爱护文物古迹,将庙内碑碣,制成方桌、圆桌、多角石桌及石凳,安置在庙前所建之中山公园内,不久园名变为莲湖公园。文庙及其内部文物,遭到浩劫和破坏后,全部流散而无存矣。

解放前,这里曾为商县县立中学所占,笔者曾在文庙读过书。解放后,在文庙基础上成立了商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