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三十六计按语_隔岸观火三十六计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19 0
  1.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2. 三十六计口诀
  3. 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4. 三十六计之九 ?隔岸观火
  5. 三十六计分别出自哪里,主人公分别是谁

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君,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隔岸观火三十六计按语_隔岸观火三十六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是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三十六计口诀

三十六计是: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1、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借刀: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扩展资料:

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三十六计口诀如下:

1、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

2、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3、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4、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途伐虢。

5、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6、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之九 ?隔岸观火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按照顺序排列,分为六套,每套六计,前三套是占主动地位,处于优势的时候使用的计谋,后三套是处于被动地位,劣势的时候使用的计谋。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在古时候早已使用,但成语的形成与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字面的意思是上面瞒住天,下面偷渡过海。引申意思是用谎言和伪装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偷偷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

我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条计谋了,表面看来舍近求远,你以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其实正是绕开表面,直达事物的要害部位,一招治敌的神奇之处。

成语的形成是齐魏的桂陵之战,魏围攻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国用围攻魏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赶回应战。而使邯郸得救。此战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佳话。现在指用包抄敌人后方的方法,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三计:借刀

这一招,按字面意思就好理解,就是指自己不出面,借别人之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出处是鲁国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从中获利。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在战争中,让自己的军队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以守待攻,坐等从远方赶来已经疲惫的敌军,给以迎头痛击,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出处是西汉末年,刘秀派兵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

我认为这是最损的一招,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乘人之危谋取私利,不是英雄所为。此计的特点就是把握时机,果断打击对方,历史上范例很多,最出名的应该是勾践趁乱灭吴,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此计更是被大量用于现代商战中,甚至造成过大的商业危机,此处按下不表。

第一套胜战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

发出的声音在东边,其实击打的是西边,此击不但被历代军事家熟练操作,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广泛运用,以动作欺瞒对方,掩护主手击中要害,可谓变幻无穷。

第二套敌战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来没有,硬说有。出自道教:万有生于无,道家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来自视而不见的空间。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用想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完全弄虚作,而是要巧妙地由变真,由虚变实,以各种想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

第二套敌战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一组,“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韩信利用这一招,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

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警示。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才是真正的行动,或去转移防卫,趁敌人被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就是正面迷惑敌人,侧翼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都属于敌战计。

后面的我就不一一累述了。

第三套攻战计,包括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包括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包括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包括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按照顺序排列就是如此了。

三十六计分别出自哪里,主人公分别是谁

? “隔岸观火”之计,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

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而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出自: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理解:隔岸观火,一个隔字,说明了当事人的位置:第三方。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看得透彻,看得清醒,再以透彻清醒的心决定未来的行动是添火还是灭火,或者是任火自灭,选择权在自己手上。

生活:女儿是个热心肠,经常为自己的朋友服务。有时候,自己不能做,就让我帮忙。

朋友之间当然需要互帮互助,可是大包大揽,有求必应就是滥好人了。

秋季,烟台的苹果开始飘香。女儿的舍友们在品尝了她带去的苹果之后,有一位请让我们给她家里发一箱苹果。

女儿在电话里和我说得很坚决,听得出,她很重视这份情谊,不能拒绝好朋友的请求。

前天下午,对象又发了两箱苹果,一箱给女儿,一箱发往她的舍友家。

昨天晚上,女儿嚼着苹果说,妈妈,我同学家说苹果摔坏了摔烂了。我问,你那箱呢?她说,还好。

谁也不知道那边收到的苹果到底如何?如果真的摔坏了,那是好心办了坏事。可是,谁来承担责任呢?我和那位家长并没有直接联系,无论对方是否支付钱,我都不会参与。

对于女儿来说,爱操心就要面对各种情况。事情不是想象中的单纯与美好,经历的多了,经验值也会提升。成长就是体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我相信智慧热情能干的她。所以,这把火,让女儿自己烧吧。

我只需在手机这头,按时观火。火的大小,强弱,顺风逆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在适当的时候听女儿讲讲那火的故事。

作为家长,不能时刻充当救火队员,动不动下场。

揣一颗爱心,给孩子空间表演,我们会看到星星之火燎原,会看到凤凰浴火重生,会看到三昧真火炼丹,会看到火烧赤壁凯旋!

读后感:隔岸观火,是时间并行,是空间异位。隔岸相望者,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我的点评:

@敏?

人需有一颗静心、一个冷静的头脑,一份置身事外的胸怀,一种掌控大局的能力。隔出的是边界,观到的是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火的是时机把握、是最后一击取胜的果断迅速。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解读,把隔岸观火的精髓描述得淋漓尽致。

隔岸观火,表面是冷处理,内在是火热心。不是不动,是谋定而后动。

@琴?

生活中,隔岸观火,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幸福的事情背后是家长智慧的头脑。因为学习的提升,我们会观火,火的发生、发展、蔓延、结束,都胸有成竹,可控可期,所以神定气闲,而不是火上浇油。

@燕?

耐心用心,用心耐心[玫瑰][玫瑰][玫瑰]谁的世界谁做主。孩子有孩子的江湖。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们尝试探索事物的规律,探寻事情的本源,体味人际的互动,把握关系的冷暖。

最好的发展是自我发展,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儿童在游戏里体验世界,未来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游戏。能够畅享游戏的孩子,未来也会从容有度,面对世界。

一切不可预设,一切又暗合规律。在嬉戏中感悟,在沟通中提升。感谢游戏,感谢隔岸观火的妈妈,一切都是最好的生成!

专家解读:隔岸观火

三大特点:让其互斗? 静观其变? 乱而取之

隔岸观火:做事顺时而动,事情会顺利,若要所得,不能强求。(1)先为不可胜,隔岸观察火的动向,待到机会到来在行动,可一举成功(2)坐山观虎斗,一般外部矛盾的加剧会促使内部矛盾缓解,外部矛盾的缓解会导致内部矛盾的加剧,可静观其两败俱伤(3)坐收渔利,要抓住双方不能自拔的有利时机收取渔人之利,贻误时机,会为别人所得。

第1计 瞒天过海,? 朝代:隋代 主人公: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

第2计 围魏救赵,? 朝代:战国 主人公:孙膑,庞涓

第3计?借刀,? 朝代:三国 主人公:孙权,曹操,司马懿

第4计 以逸待劳,? 朝代:战国 主人公:王翦,项燕

第5计 趁火打劫,? 朝代:春秋 主人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6计 声东击西,? 朝代,东汉 主人公:班超

第7计 无中生有,? 朝代,唐 主人公:张巡,令狐朝

第8计 暗度陈仓,? 朝代,西汉 主人公:韩信,刘邦,章邯

第9计 隔岸观火,? 朝代,三国 主人公: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

第10计 笑里藏刀,? 朝代,三国 主人公:吕蒙,陆逊,关羽

第11计李代桃僵,朝代,春秋 主人公: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

第12计顺手牵羊,朝代,唐 主人公:李诉,吴元济

第13计打草惊蛇,朝代,春秋 主人公:秦穆公,蹇叔,孟明视

第14计借尸还魂,朝代,三国 主人公:刘备,刘璋

第15计调虎离山,朝代,东汉 主人公:虞诩,羌人

第16计欲擒故纵,朝代,三国 主人公:诸葛亮,孟获

第17计抛砖引玉,朝代,春秋 主人公:莫傲,屈居瑕

第18计擒贼擒王,朝代,唐 主人公:张巡,尹子奇

第19计釜底抽薪,朝代,三国 主人公:曹操,淳于琼

第20计浑水摸鱼,朝代,三国 主人公: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

第21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 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22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 主人公:赵括,白起

第23计远交近攻,朝代,秦 主人公:秦昭王,范睢

第24计途伐虢,朝代,春秋 主人公: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25计偷梁换柱,朝代,秦 主人公:李斯,胡亥,赵高

第26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 主人公:司马禳苴,庄贾

第27计痴不颠,朝代,三国 主人公:司马懿,曹爽

第28计上楼抽梯,朝代,三国 主人公:刘琦,诸葛亮

第29计树上开花,朝代,战国 主人公:乐毅,骑劫

第30计反客为主,朝代,三国 主人公:袁绍,韩馥

第31计美人计,朝代,三国 主人公:貂蝉,吕布,董卓

第32计空城计,朝代,三国 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33计反间计,朝代,三国 主人公: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

第34计苦肉计,朝代,三国 主人公:周瑜,黄盖

第35计连环计,朝代,三国 主人公:周瑜,庞统,黄盖,蒋干

第36计走为上计,朝代,春秋 主人公:楚将子玉,晋文公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原创作者

在地摊发现古玉简册

发现的这些玉简册一共合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千克。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属“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隋代玉简册发现与收藏者、济宁市的郭克义先生说,多年来他喜欢收藏,

这套《三十六计》玉简册是他2003年偶然在济宁市一个古玩市场发现并购藏的。发现时这套玉简册十分散乱,有的还断裂了,仔细看上面有字迹,感觉年代久远就买了下来。经过仔细认读,才发现上面的字迹是《三十六计》。

他曾请北京、南京的专家鉴定过,后来,又找到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和山东孙子研究会。为此,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济宁市政协召开了专题研讨会,通过专家的鉴定,才确认这是揭开《三十六计》作者之谜的重要佐证。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鉴定认为:玉片《三十六计》面册,隋·开皇,和田青玉,共66体套。残损不大,比较完好,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妥为保存。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鉴定认为:“三十六计”铭玉简册,和田青玉,有自然的黄褐色沁色,系年久二次氧化而形成,玉简66件,皆长24厘米,每件皆阴刻小篆文字,起为“三十六计”,末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书法工整古雅,系玉简罕见珍品。

故宫博物院周南泉研究员鉴定认为:此《三十六计》玉简册书法古雅,刻工极佳,内容真实可信,确属隋代玉书,很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确定是檀道济所著,据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王钧林教授介绍,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以后,又把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但《三十六计》一书,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史书着述中都未见记载,因此《三十六计》究竟是何人何时所著,一直没有确考定论。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兵学的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祥皓说,《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王敬则是南朝齐国将领,生于435年,卒于498年,也就是说生于檀道济死的前1年。书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夫子唯应急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被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而其中的檀公就是南北朝时宋朝著名将领檀道济。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据考证即今济宁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生于何年不详,死于436年。他智勇兼备,屡建奇功,史书中有“优俘善卒”、“唱筹量沙”等事例和“乃坏汝万里长城”之名言。而檀道济“唱筹量沙”之处就是发生在古代济南。

谢祥皓说:“可以确定《三十六计》就是檀道济所著,而隋代玉简册的发现更加肯定了这个观点。”据了解,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6套。每套各包含6计,总共36计。其中每计名称后有解说,解说后有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