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涉渊水,未知所济是什么意思,如涉渊水,未知所济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19 0
  1. 夙兴的拼音狐夙兴的拼音是什么
  2. 夙兴的国语词典夙兴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3.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什么意思?
  4. 夙兴的成语夙兴的成语是什么
  5.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尚书》原文鉴赏
  6. 刘彻是怎样的人
  7. 夙兴的意思夙兴的意思是什么

夙兴的词语有:夙夜匪解,夙世冤业,夙兴夜寐。

夙兴的词语有:夙兴昧旦,夙兴夜寐,夙世冤业。2: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3:拼音是、sùxìng。4: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若涉渊水,未知所济是什么意思,如涉渊水,未知所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国语词典

早起。

四、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美哉木枕与菅席》《夙兴·夙兴短蓬发》《初春夙兴·戍城官柝应营笳》

关于夙兴的诗句

衣冠尽夙兴夙兴弗寐夙兴犹及午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夜不解夙世冤家夙兴昧旦夙夜忧叹夙夜不怠夙兴夜处夙夜匪解兴兴头头夙世冤业夜寝夙兴

关于夙兴的造句

1、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2、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才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

3、能否收获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夙兴夜寐的耕耘,是锲而不舍的坚持。

4、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5、诸葛亮很懒,也许这么说这个后世以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著称的丞相会有很多人不忿,但是青年时候的诸葛亮的确是个比较懒散的人,起码,在本里是。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夙兴的拼音狐夙兴的拼音是什么

夙兴的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

夙兴的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拼音是:sùxìng。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国语词典

早起。

四、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早春夙兴·晓参横没月沉烟》《夙兴·梦惊单枕拂霜毛》《初春夙兴·戍城官柝应营笳》

关于夙兴的诗句

夙兴犹及午夙兴弗寐夙兴招客与扳联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兴昧旦夜寝夙兴夙世冤业夙夜不解夙夜匪解夙兴夜处夙夜忧叹夙夜在公夙夜不怠兴兴头头

关于夙兴的词语

夜寝夙兴夙兴昧旦夙夜忧叹夙兴夜处夙夜梦寐夙夜匪解夙世冤业首丘夙愿夙夜在公夙夜不解

关于夙兴的造句

1、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2、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3、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

4、他们兄弟俩,数月来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一国内罕见的牙雕。

5、满腹的愁怨,迭加在夙兴夜寐的绞索里损我柔肠。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夙兴的国语词典夙兴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夙兴的读音是:sùxìng。

夙兴的拼音是:sùxìng。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国语词典

早起。

四、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梦惊单枕拂霜毛》《早春夙兴·晓参横没月沉烟》《夙兴·美哉木枕与菅席》

关于夙兴的诗句

贪奇事夙兴夙兴招客与扳联夙兴夜寐人空老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夜在公夙夜忧叹夙夜不解夙兴昧旦夙兴夜寐夙夜不怠夙世冤业夙夜匪解夜寝夙兴兴兴头头

关于夙兴的词语

夙夜不怠夙夜匪解夙夜忧叹夜寝夙兴夙世冤家夙世冤业夙夜不解夙兴昧旦首丘夙愿夙兴夜寐

关于夙兴的造句

1、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2、满腹的愁怨,迭加在夙兴夜寐的绞索里损我柔肠。

3、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4、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他更是夙兴夜寐,加倍努力地工作。

5、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什么意思?

夙兴的国语词典是:早起。

夙兴的国语词典是:早起。拼音是:sùxìng。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梦惊单枕拂霜毛》《夙兴·夙兴短蓬发》《初至陈留南镇夙兴赴县》

关于夙兴的诗句

夙兴不待五更钟夙兴招客与扳联夙兴夜寐人空老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兴夜寐夜寝夙兴夙世冤家夙兴昧旦夙夜忧叹夙夜不解夙世冤业夙夜匪解夙夜在公兴兴头头

关于夙兴的词语

夙世冤家夙兴夜处夜寝夙兴夙夜匪解夙兴昧旦夙夜不怠夙夜梦寐夙夜不解夙夜在公首丘夙愿

关于夙兴的造句

1、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2、能否收获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夙兴夜寐的耕耘,是锲而不舍的坚持。

3、他们兄弟俩,数月来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一国内罕见的牙雕。

4、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才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

5、满腹的愁怨,迭加在夙兴夜寐的绞索里损我柔肠。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夙兴的成语夙兴的成语是什么

那些象不受驾驭的马儿的人,那些放荡不受约束的人,都在领导驾驭之下。

跅弛

放荡不循规矩。

《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颜师古 注:“跅者,跅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当是时,西人之跅弛无能,不得志於故里者,辄相率来 华 ,干谒求售。”

泛驾之马

释义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

解词泛驾:指“覆驾”,不受驾驭。

书正《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

读史之《汉书·武帝纪》

统一思想:

汉武帝登基之初便开始统一思想的行动。丞相绾奏: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示汉武帝要行王道。五年,置五经博士;元光元年,诏贤良,得董仲舒。一拍即合,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有助于皇权在民心中的稳固的。统治者加以倡导,使人民,特别是大部分“士”这个阶层,抛弃了先秦以来纷繁芜杂的思想流派,变得“君君臣臣”起来。同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逐步分化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凝聚汉朝的发展起来的力量。

开疆拓土:

元光六年(即位十一年),汉武帝一改汉文帝以来的对匈奴隐忍的态度,“夷狄无义”“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不断屯兵边疆,准备打仗。第二年开始全面出击,痛击匈奴,直至后来的封狼居胥。元封元年,收南越,东瓯,威震匈奴。应该说,汉武帝的对外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扩张意义和主动性的帝国行为。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达到新的高度,西域,中亚甚至欧洲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这个和汉朝的强大不无关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现在听起来依然是心魄动荡!

治国得失:

汉武帝扩张性的帝国君主性格决定了多少有点残忍的意思。虽然有的时候会承袭祖德,对人民来一点小恩小惠,但是比起汉文帝担心人民受累而不出兵,汉武帝的出兵次数太国语频繁了。汉武帝后期,人民造反的很多,不堪连年征战。

汉武帝喜欢游历。封遍名山大川。或许是游历给汉武帝造成了一个相:帝国疆土辽阔,物产丰富。以中华之大,焉能屈人之下?这只是一个猜测。喜欢游历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不是好事?后代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常出宫的皇帝,比较了解民间疾苦,比较有作为;历史上很少有昏君喜欢经常出京游历中国(隋炀帝仿佛是一个例外)。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巫蛊,霍乱后宫,失去太子。这是一个将死的帝王最为悲惨的事情。这个命运在后来的很多皇帝身上一再重演。

太子死后对汉武帝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征和四年,轮台罪己诏,作为一个皇帝检讨自己的罪过,并且停止征战。这是很难得的。也为后代的皇帝树立了榜样。但是后来的皇帝有的至死都不会改正甚至承认自己的错误。两年后,立太子后死去。

大汉雄风: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汉”,就是汉武帝时期空前的强大国力形成的。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丰硕的成果,并且自身的开拓性的精神使得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对外刚柔并使,对内恩威并用,中国的影响遍及中亚甚至欧洲。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行三铢钱。

夏四月己已,诏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丞相婴、太尉蚡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初作便门桥。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

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闽越走,兵还。

九月丙子晦,日有蚀之。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兵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夏四月,赦天下,赐民长子爵一级。复七国宗室前绝属者。

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徕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乎,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秋七月癸未,日有蚀之。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诏问公卿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议宜击。

夏六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六月,军罢。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秋九月,令民大酺五日。

三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

夏五月,封高祖功臣五人后为列侯。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

四年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

春三月乙卯,丞相蚡薨。

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八月,螟。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六年冬,初算商车。

春,穿漕渠通渭。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诏曰:“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夏,大旱,蝗。

六月,行幸雍。

秋,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壹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十二月,江都王非薨。

春三月甲子,立皇后卫兵。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遣将军卫青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获首虏数千级。

东夷薉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

鲁王馀、长沙王发皆薨。

二年冬,赐淮南王、菑川王几杖,毋朝。

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三月乙亥晦,日有蚀之。

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秋,燕王定国有罪,***。

三年春,罢苍海郡。

三月,诏曰:“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与士大夫日新厥业,祗而不解。其赦天下。”

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六月庚午,皇太后崩。

秋,罢西南夷,城朔方城。令民大酺五日。

四年冬,行幸甘泉。

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数千人。

五年春,大旱。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万五千级。

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员,学者益广。

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赎为庶人。

六月,诏曰:“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盖孔子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巡朔方,征匈奴,斩首虏万八千级,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其议为令。”有司奏请置武功赏官,以宠战士。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党与死者数万人。

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夏四月,赦天下。

丁卯,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诏曰:“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而造篡弑,此朕之不德。《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已赦天下,涤除与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

五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匈奴入上谷,杀数百人。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三月戊寅,丞相弘薨。

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斩首八千余级。

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

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江都王建有罪,***。胶东王寄薨。

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三年春,有星孛于东方。

夏五月,赦天下。立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封故相哈萧何曾孙庆为列侯。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千余人。

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贷贫民者以名闻。

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

发谪吏穿昆明池。

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春,有星孛于东北。

夏,有长星出于西北。

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两军士死者数万人。前将军广、后将军食其皆后期。广***,食其赎死。

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

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

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六年冬十月,赐丞相以下至吏二千石金,千石以下至乘从者帛,蛮夷锦各有差。

雨水亡冰。

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

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未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尚书》原文鉴赏

夙兴的成语有:夙世冤业,夙夜在公,夙夜忧叹。

夙兴的成语有:夙夜不怠,夙夜在公,夙世冤业。2:拼音是、sùxìng。3: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4: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早起。

二、引证解释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三、国语词典

早起。

四、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夙兴短蓬发》《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滨州道中·林下囊装夙兴》

关于夙兴的诗句

夙兴不待五更钟夙兴夜寐人空老夙兴犹及午

关于夙兴的词语

夙夜不怠首丘夙愿夙夜忧叹夙夜不解夙兴夜处夙世冤业夜寝夙兴夙兴夜寐夙兴昧旦夙夜在公

关于夙兴的造句

1、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他更是夙兴夜寐,加倍努力地工作。

2、张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3、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4、诸葛亮很懒,也许这么说这个后世以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著称的丞相会有很多人不忿,但是青年时候的诸葛亮的确是个比较懒散的人,起码,在本里是。

5、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

刘彻是怎样的人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尚书》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夏书卷二

甘 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唯恭行天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商书卷三

汤 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周书卷四

牧 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旌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 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 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助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貐,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 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大 诰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 允蠢鳏寡,哀哉!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卯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于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灾,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子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卯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王曰:“……子永念曰: 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周书卷五

多 方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

“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忧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刈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

“王曰:呜呼! 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王曰: 我不惟多诰,我惟祗告尔命。又曰: 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立 政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靓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周书卷六

费 誓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乃甲胄,敌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今惟*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阱,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

“马牛其凤,臣妾通逃,勿敢越逐; 祗复之,我商贲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干。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余刑、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

[鉴赏]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尚”就是“上”的意思,《尚书》即上代以来的书,正如王充所说:“上古帝王之书也”。它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选编而成。儒家后来又补充进去了许多篇章,如《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是研究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重要史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史”和“乘田”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3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但“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实际上是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的。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但仍强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尚书》在秦之前,相传原文多达100篇,内容包括自帝尧至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间几个时代的史料。它在先秦时代与《诗》300篇并称《诗》、《书》。到西汉初年,一个叫伏生的人以今文《尚书》28篇相传于世。后来汉武帝时又传闻有人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古文尚书》。到了东晋时期,一个叫梅赜的人献出伪《古文尚书》。自此,《尚书》出现真伪之争,世间出现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几个版本。梅赜在推出伪《古文尚书》的同时,把今文《尚书》28篇分为33篇,托出伪《古文尚书》25篇,合58篇。现在通行的《尚书》均为58篇。

《尚书》各篇不仅文字简洁明快,而且文章体裁多样。记载尧舜之事则用“典”的体裁,体现了作者“尊阁之意”;记载群王训诫勉励将士和百姓发出的文告,则以“诰”体;记叙君臣之间嘉言善政,共商国是之事,则用“谟”的体裁;记载君王率兵出征前发表的告戒将士的言辞则用“誓”的体裁。除此,还有“训”、“命”等体裁。通过各种体裁的灵活运用,使上起原始社会末期,下至封建社会初期的1000多年,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史料再现在人们面前时,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现存《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58篇,各部分的具体篇章如下:

《虞书》有: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共5篇。

《夏书》有: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片共4篇。

《商书》有: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共17篇。

《周书》有: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同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共32篇。

《尚书》的注本也比较多,有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代蔡沈的《书经集传》,清朝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尚书》58篇中专门记载军事的有《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誓》等篇。在《大诰》、《多方》、《立政》等篇中也包含有大量的军事内容。这些篇章记载着古代的军事制度、战争情况以及古代先贤的用兵之法等等。军事资料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尚书》在军事思想方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确立“敬天保民”的战争观

自原始社会以来,氏族与氏族之间,王国与王国之间互相吞并而发起的战争是频繁的。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确定一场战争的发起,逐步需要向人们阐明战争的性质,宣扬发起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才能激发人们勇往向前,英勇作战。

鉴于当时人们奉行“天命思想”,故凡是违背了“上天”的就是大逆不道、非正义的,凡是去惩罚上述大逆不道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十分必要的。

夏王启在甘(今陕西户县境内)讨伐扈氏前,就指责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蔑视金、木、水、火、土五行更替的道理,废黜历法)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无疑,“天用剿绝其命”(上天因此要来绝他的大命)。“今予唯恭行天罚”(现在,我只是奉行上天的惩罚)。

当然,用“天命思想”去说服人们是非常抽象的,还有必要向人们阐述一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道理。因此,逐步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战争观。与此相适应,在声讨敌方罪行时,相继不乏列举了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事实。如商汤在起兵攻夏桀的誓师大会上,就历数夏桀“总是竭尽民众的力量供他自己奴役,总是搜刮夏国的财富供他自己享受,从而使得夏国民众离心离德了”。再如周武王攻商纣前,历数商纣“专听妇人之言;废弃祀典;抛弃近亲;重用坏人,祸害百姓”等等。在列举敌方罪行之后,都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或“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的天命思想来说明发起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这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

二、注重武力和军备的重要作用

到殷周时期,统治者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已经深刻认识到武力和军备的重要作用。如周公摄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时所作的《立政》是这样告诫成王的:“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你要能够过问军事、依靠它追踪大禹的足迹;广行天下,直达海外,没有人敢不服。)《多方》是周成王平叛奄乱后,命周公针对殷顽民及其他心有不服的诸侯所作的。它警告多次反叛的殷顽民,必须认清天命所归,顺服周的统治,否则就要继续用武力镇压,乃至“至于再,至于三”也要坚决用武力解决问题。这对殷顽民和心有不服的诸侯无疑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三、强调协同一致的作战行动

《尚书》军事篇,几乎全是强调协同一致作战的篇章。首先从《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等誓师词看,就是一个个庄严的战争动员令。作战动员令理所当然要统一将士的思想,协调作战行动,再细读全篇誓词,不难看出,当时对作战行动的协调是何等的细致。如《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今天的战斗,要求做到不超过六步或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顿一下。各位要努力啊!要求做到不超过四次或五次、六次、七次的冲刺,就要停下来整顿一下。)《费誓》还规定“甲戍”日军队要征伐除戎,三面郊区的民众和军队都要准备好粮草,民众还要准备好筑墙的工具,甲戍器要来修筑工事。可见,古代对协调一致的作战行动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是着实认真研究的。

四、重视战场纪律

《尚书》对战场纪律描述较多。不仅说明这些铁的纪律为当时的作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人治军也无不起到较大的借鉴作用。就当时人们的思想水平而言,《尚书》中规定的战场纪律既便于将士接受又规定得严厉具体。如《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肯于听命效力的,就在祖先的牌位前面给予奖赏;不肯听命效力的,就在社神的牌位前面加以杀戮。)这就是利用人民对神灵的敬畏来制定的纪律,便于大家接受。《费誓》等的战场纪律则规定得非常具体:“牛马走失了,男女奴隶逃跑了,不许逾越部伍前去追逐;得到走失牛马和逃亡的奴隶的,应该忠谨地送还原主,我会赏赐你们。凡是离开部伍去追逐的,或是得到了却不归还原主的,你们就会受到必然的惩罚。不许抢掠偷窃,翻越墙头,***牛马,拐诱奴隶,否则你们就会受到必然的惩罚”。这样具体细致,深受战区民众欢迎的纪律至今还有指导意义。可见,《尚书》中的军纪对后人是一个较大的贡献。

夙兴的意思夙兴的意思是什么

评汉武帝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长,约有五十四年(前140年—前87年)。在他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业绩令后人瞩目,同时他的过失也受到后人的多方评论。我们认为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他的过失。汉武帝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当时历史的时代影响和限制,我们不能拿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古人,每个个体都要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不能超越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认为汉武帝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加速了历史的前进步伐,从而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取决于他的个人魄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汉武帝,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

一 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力量强盛,社会经济经过汉初几代君主的经营,到汉武帝时进入繁荣时期,而政治上的隐患依然存在。虽然经过文、景两帝的分化消弱,但从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汉高祖废除异姓王,分封同姓为王,并与诸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致使王国势力日益强大。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政治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消之,其反亟,祸小。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的威胁。如何进一步消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政治问题。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纳主父偃的建议:“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1]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2]“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3]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其后,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汉武帝强硬的政治手腕骤然生效,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4]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针对地方豪侠,汉武帝任用一批酷吏,诛锄豪强、游侠。这些豪强为霸一方,是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大毒瘤,他们“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勾结地方官吏,为虎作怅,严重危害汉的稳固。汉武帝任用酷吏如张汤、杜周、周阳由等,他们都实行苛刻的刑律和强硬的手段打击地方豪侠的猖狂气焰,致使地方豪侠闻风丧胆,这对提高专制皇权、抑制地方豪侠的专横起了积极的显著作用。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疆域广阔,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置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二 经济政策的调整

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相同步,汉武帝在经济上也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手段,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统一币制等经济政策。

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耗费巨量财富,用尽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国家出现财政危机。边境粮草不接,内地流民增多,而“富商大贾,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冶铸鬻盐,财或累万而不佐公家之急,于是黎民重困”。如何保证国家经济能够正常运转,更主要的是如何在经济上实行国家的统一调配,为此,汉武帝实行了严厉的经济政策。而在此前,铸币、煮盐、冶铁不受国家法律限制,经济政策宽松。盐铁私营造成地方经济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国家因此也减少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且,经济大权旁落地方,使地方王侯豪富疯狂聚敛钱财、欺压百姓,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实际上他们很大程度上操纵了西汉的经济命脉。

盐铁私营,致使大盐铁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5]他们“兼并豪党之徒,武断于乡曲”。[6]大盐铁商富过王侯,卓氏之富,“倾动滇蜀”,程郑久居临邛,“富埒卓氏”,南阳孔氏“家致富数千金”。卓氏“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孔氏“连车骑,游诸侯,有游闲公子赐与名”,连刁间家的豪奴也“连车骑”,继而“交守相”。而且“使民得自铸”,致使民间大批私人煮盐冶铁,地方上出现很多发迹的富人,“临邛多富人”,“巴蜀殷富”,利之所在,人们趋之若骛,致使人们弃本逐末。正如桑弘羊所说:“鼓金煮盐……乘利骄溢,散朴滋伪,则人之贵本者寡。”[7]这种局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

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国家在产盐、铁地区设置盐官、铁官,雇佣劳动力煮盐、冶铁,盐官、铁官统属中央的大农,直属中央调配,由国家统一经营盐、铁,盐铁经营权收归朝廷。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政策在当时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盐铁官营专卖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它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之需,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同时,盐铁官营专卖又防止了豪强富商垄断盐铁生产,操纵市场,抑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的扩张,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保证。另外,盐铁官营专卖可以防止贵族诸侯借此扩大经济力量和中央对抗。吴王bì@①即“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作之心作”。[8]因此,盐铁官营专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

在这种情形下,汉武帝听从了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山海者,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并“禁民私铸铁器鬻盐,犯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9]在这种严厉的法律监控下,汉武帝所推行的盐铁官营专卖经济政策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当时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效果,虽然在后期有诸多弊端掺杂其中。

除了推行盐铁官营专卖经济政策,汉武帝在各地还实施均输平准措施以及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均输、平准经济政策是针对大商人的兼并活动。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根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由朝廷直接对物价与货物进行统一调控,使商人无从投机取巧,这样“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10]从而,使农民相对地少受富商大贾的兼并和盘剥,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算缗、告缗经济措施则是针对商人、***者的强硬经济手段,主要是加重对他们的财产税征收,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zhù@②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算一。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算一……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9]并对陈报不实者,鼓励告发,使“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10]这些经济措施虽然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摧残作用,尤其是对当时商品经济的打击更为严重。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西汉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而且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10]当时“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馈粮,远馈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10]从大局出发,汉武帝的这些经济措施是无可指摘的,他利用国家的力量,抑制了大商人的兼并和投机活动,稳定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

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变革中,还有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对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汉初,各地诸侯有货币的发行权,币制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混乱,盗铸之风盛行,奸商更是从中渔利。面对这种情况,贾谊曾上书言:“法钱不立,民用钱,郡县不同,奸钱日多,市肆异用,其为祸博矣。”汉武帝时,“县官往往即多铜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这些严重地干扰了国家经济秩序。地方诸侯王国私自铸钱,更是对中央经济力量的抗衡。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次年,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成色都有保证,使币制得到长时期的稳定。币制的统一对国家的货币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 对人才的重视

汉武帝的政治风范,还表现在对人才的态度和对人才的渴求。汉武帝对人才特别的重视,他说:“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联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休,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联亲览焉。”又说:“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3]表明了他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心迹,也表明了汉武帝对人才的渴求。这种对人才的渴求实施到他的行政操作中,就表现在汉武帝对人才的不拘一格地选用。汉武帝即位后,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下诏各地郡县举荐贤良,对于郡国举荐不力的官吏则严加惩处。“不举孝,不举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3]网罗天下贤能之士。汉武帝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是对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察举制度开启了其后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汉武帝的吏制改革对我国封建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同时,汉武帝又“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13]他即位后就“安车蒲轮”请来枚乘和鲁申公,又多次下诏求贤,征招天下名士。公孙弘、董仲舒应时而出。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对于主父偃、严安等人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14]他对吏民的上书言事十分关注,经常事必躬亲,对东方朔的上书极感兴趣,并“伟之,令侍诏公车”,从中遴选出大量人才并予以重用。同时,兴太学,于元朔五年置博士***员50人。汉武帝还推广在郡县兴立地方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15]有目的地培养国家有用人才。通过一系列的大胆而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措施,汉武帝时期,可谓是人才兴盛、群星璀璨。因此,班固对之有中肯的评价:“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dī@③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dī@③,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汉武帝时期的人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这一方面固然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关,更与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雄才大略的政治风范有关。

汉武帝用人大度和宽宏的气度也是堪为政治家风范的典范。汉武帝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在用人的实践中重视务实求真,对于敢言者谏之士多能以宽容大度待之。耿直大臣汲黯曾当面批评汉武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尽管武帝“默然,怒,变色而罢朝”,但武帝很欣赏他的耿直和务实,赞扬他“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16]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的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武帝的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务实的精神以及“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的品质是汉武帝能够取得显赫功绩的主观因素。同众多的封建帝王一样,汉武帝也有过生活奢侈的一面,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巡游无度,晚年时期,由于奢侈、腐化和迷信等,汉代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社会动荡。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局势,汉武帝改弦更张,下诏进行政治改良,实行温和政治,减少边事,与民休息。汉武帝晚年的政治改革,挽回了当时的局势,使汉代又进入稳定和振兴时期。汉武帝晚年的政治改良显示了政治家的博大的胸襟和务实的精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对他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给予充分的肯定。

夙兴的词语解释是:早起。

夙兴的词语解释是:早起。注音是:ㄙㄨ_ㄒ一ㄥ。结构是:夙(半包围结构)兴(上下结构)。拼音是:sùxìng。

夙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早起。引《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孙希旦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颜师古注:“夙兴,早起也。”清方文《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_戒夙兴。”

二、国语词典

早起。

三、网络解释

夙兴夙兴,汉语词汇。拼音:sùxīng释义:早起。《夙兴》宋代诗歌名。

关于夙兴的诗词

《夙兴·梦惊单枕拂霜毛》《滨州道中·林下囊装夙兴》《夙兴待且旦二绝》

关于夙兴的诗句

夙兴行乐竟何有夙兴夜寐人空老夙兴招客与扳联

关于夙兴的成语

夙夜不解夙世冤业兴兴头头夙夜匪解夙兴夜处夙兴昧旦夙夜在公夙夜不怠夙兴夜寐夜寝夙兴

关于夙兴的词语

首丘夙愿夙世冤家夙兴夜寐夙夜梦寐夙夜在公夙世冤业夜寝夙兴夙夜不解夙兴昧旦夙夜忧叹

关于夙兴的造句

1、能否收获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夙兴夜寐的耕耘,是锲而不舍的坚持。

2、有女问津,辗转此间,闵乱思治,夙兴夜叹。

3、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4、张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5、其中一联“无助于国,无德于民,若犹华衣美食,有何面对尔父老;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每当夙兴夜寐,以此心报我君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夙兴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