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指的是哪一种昆虫,朝生暮死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22 0
  1. 朝生暮死虫又叫什么名字?
  2. 什么是“朝生暮死”的蜉蝣?

蜉蝣 身体细长,头部能自由转动,翅膀两对,前翅发达,后翅很小;腹部细长,有一对比身体还长的丝状尾毛。成虫寿命依种类而定,有些极短只有数小时,最长的可达八~廿一日,通常为二~三日。所以成语中「朝生暮死」指的是蜉蝣由稚虫变成成虫后的生命。

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淮南子》进一步说:「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学上的比较描述。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加了神来的一笔:「蜉,水虫也,……朝生暮死」,一句话抓住了蜉蝣的生态特徵。西洋人也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叫做 ephemeron,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意思直截了当就是「短促」。

朝生暮死虫又叫什么名字?

蜉蝣这一种昆虫,确实如文言文中所说的那样,它只有一天的生命,但这是在它成虫期之后。蜉蝣在成虫期以前,都是在水下生存的,它们在水下会生存,数月甚至一两年,在这个期间中,它们还会经历几十次的蜕皮, 在它们要步入成虫期的时候,它们会选择跑去水面,在外面脱皮一次,不过成虫期的蜉蝣是不吃任何东西的,所以它们会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死亡,有的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死掉了。

朝生暮死指的是哪一种昆虫,朝生暮死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蜉蝣的主要生存在,没有水流动的淡水湖,或者是水流流动的溪流之中,它们主要是吃水下的水草,成虫期的蜉蝣之所以不吃任何东西,是因为它蜕变成成虫后,它的嘴退化了,失去了进食的能力,只能靠之前储存的能量来撑一段时间,它们也撑不了太久,所以会在短短的一天内死去。

蜉蝣的一生也要经历几个时期才能变成成虫,同时它也是最古老的有翅昆虫,蜉蝣的全身都非常的柔软,而且看着细细,它们的体长通常都在两三厘米与二三十厘米之间,它们还有触角,虽然它们的触角很短,但在某些地方还是有一定作用,它们的前翅非常的发达,后翅就相对退化了,没啥功能,只能说后翅是看着好看,它们最特别的是尾部有一对很长很长的尾须,凑近了就会觉得特别好看。

可能是有一些蜉蝣品种不一样,它们在成虫期以后可以活个一个星期左右,这种类型的蜉蝣跟文言文中讲的那种浮游就不一样。从某一些层面来讲,蜉蝣这种昆虫也可以算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它们活在水下时都去吃一些水藻,水草之类的生物,同时它们也是鱼类和虾类的天然饵料,同时蜉蝣数量有多少,也跟鱼虾数量有多少有一定关系。

什么是“朝生暮死”的蜉蝣?

好像叫蜉蝣哟,幼虫化蛹成熟后,成虫仅有一天的寿命,这就是所说的朝生暮死吧!以下为剪切的:蜉蝣(fú yóu) 蜉蝣目(Ephemeroptera)体小型到中型(约4公分〔1.6吋〕)的昆虫。栖于水溪和池塘中。近2,000种。前翅膜质,三角形;後翅小,圆形。有三根长丝状尾须。停歇时翅直立。稚虫水生,咀嚼口器在成体时退化。雄虫成群飞舞以吸引雌虫。 寿命最短的昆虫,有翅亚纲的 1目。通称蜉蝣(mayfly)。小至中型昆虫,头小,体软弱;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属古生翅类。最早发现的是石炭纪古蜉蝣化石号称活化石。全世界已知有2100余种。中国已知有 100余种。常见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节蜉蝣科(Baetidae)。 蜉蝣的稚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喜欢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们是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对蜉蝣目昆虫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从无翅昆虫到有翅昆虫的进化过程。 蜉蝣目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已知有14科、约2250种,我国已知有大约250种。

“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很多人都认为蜉蝣朝生暮死,那这是真的吗?

蜉蝣为原变态类的水生昆虫,属于蜉蝣目。从外貌上看和蜻蜓有相似之处,但体型相对要小很多。其体长一般为3至27毫米,身形细长柔软,头部灵活,有较大的复眼,触角短且呈刚毛状。

关于蜉蝣朝生暮死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蜉蝣一生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蜉蝣交配后,将卵产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孵化成稚虫。蜉蝣的稚虫期时间较长,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最长可蛰伏3年。稚虫长年生活在水下,主要在淡水湖或溪流中,食物主要是水中草类、藻类和孑孓(蚊子的幼虫)等。所以,就某种程度来说,蜉蝣还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在稚虫期,蜉蝣要经历20多次蜕皮,才能慢慢长大,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亚成虫期。当蜉蝣的幼虫生长到半成熟期时,胸部背面会长出发达的翅芽,但此时,它们的足、尾须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被称为亚成虫。亚成虫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或石块上,再经过24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蜕皮,最终成为成虫。

蜉蝣成虫的寿命很短,少则几小时,多则1至2天,少数能超过10天。蜉蝣一旦变为成虫,其口器就会退化,失去进食的功能。因而,成虫期的蜉蝣便会处于不吃不喝的状态,只能依靠之前积蓄在体内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所以,蜉蝣生存时间就变得短暂了。

蜉蝣的生命虽然不是很长,但也并非朝生暮死,你了解了吗?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