孬瓢什么意思_箪瓢屡空晏如也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2 0
  1. 箪瓢屡空什么意思?
  2. 《五柳先生传》正文
  3. 晏如也的意思 晏如也的意思是什么

《陶潜颖脱不羁》全文翻译: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作品原文:

孬瓢什么意思_箪瓢屡空晏如也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词句注释:

高尚:志向高远。

属文:写文章

颖脱:有才华。

不羁:不受拘束,束缚。

任真自得:行事写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而满意。

贵:看中,看好。

尝:曾经。

环堵萧然:家里除了四面墙什么也没有,形容家中贫困。

蔽:遮挡。

短褐穿结:破烂的衣服打个结继续穿。

箪瓢屡空:家里经常没有一点水和饭。箪,装饭的桶。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如此:像这样。

大适:享受,满意。

融然:内心感到愉悦。

惟:只。

辍:停止。

解:了解,懂得。

蓄:同“蓄”,储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作品出处

《陶潜颖脱不羁》出自《晋书》,《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的兴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要点导引:

东晋时期的陶潜(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外表恬淡静穆,诗文充满田园气息。陶渊明少年时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令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他退隐归耕的道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箪瓢屡空什么意思

一、句子翻译:

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二、原文: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三、翻译: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

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讲述了陶渊明的生平。《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的兴亡。

东晋时期的陶潜(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外表恬淡静穆,诗文充满田园气息。陶渊明少年时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令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他退隐归耕的道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五柳先生传》正文

词目

箪瓢屡空

发音

dān piáo lǚ kōng

释义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引用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 ...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 箪瓢屡空 ,怡然自得。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文艺上 ...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 箪瓢屡空 ,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隐逸上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清平山堂话本》卷一 风月瑞仙亭 ...然大贵。但不知有妻无妻?我若得如此之丈夫,下生愿足!争奈此人 箪瓢屡空 ,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倘若挫过此人,再后难得... 《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 ...四十日。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 箪瓢屡空 ,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 《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古文观止》卷七 六朝唐文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尝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隐逸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全梁文》卷二十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晏如也的意思 晏如也的意思是什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意思:安然自若的样子。

2、出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魏晋-陶渊明。

3、赏析: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