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历史典故_七擒七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28 0
  1. 三顾茅庐和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分别是什么
  2. 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3. 完璧归赵,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卧薪尝胆,煮豆燃萁,望梅止渴,
  4. 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
  5. 历史上谁第一个使欲擒故纵这一计?
  6. 七擒七纵的意思

问题一: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典故,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次放掉。

问题二: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典故,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次放掉。

问题三:七擒七纵含义和出处 七擒七纵(拼音:qī qín qī zòng)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擒七纵的历史典故_七擒七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题四:七纵七擒是什么意思 七擒七纵,汉语成语,历史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中,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与蜀汉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

问题五:七纵七禽是什么意思 七纵七禽释义: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亦作“七纵七擒”。

[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问题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什么 刘备集团分成荆州集团(刘备家底)这是统治集团,东周君集团(刘章旧部)这是拉拢集团,蜀本地势力(被统治阶级)。孟获属于本地势力,刘备夷陵兵败后荆州集团损失大半,本地集团认为时机到了,于是孟获反了。你看最后蜀汉被灭国时,蜀地人民是很开心的,刘备势力在蜀汉是不得人心的。考得是荆州集团和东周集团,等这些人死绝了,蜀汉就完了。想想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指的是蜀汉荆州被占,再没有士族人才来蜀,但蜀汉又不肯重用蜀地人才所造成的局面。所以,蜀地士族的没有希望造就了蜀地的反叛。

三顾茅庐和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分别是什么

其实三十六计就是三十六个智谋典故,但是我还是给你举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计里的,有的是智谋成语典故。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战。2.田忌,3.围魏救赵。4.途伐虢,典出晋侯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5.望梅止渴,6.过五关斩六将,7.三顾茅庐,8.七擒七纵孟获,此典故成语为欲擒故纵。9.破釜沉舟,10.暗渡陈仓,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13.韬光养晦 ,典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14.完璧归赵 15.晏子使楚 16运筹帷幄,典出《史记·高祖本纪》。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17.瞒天过海 典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18.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调虎离山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 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 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 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 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20. 笑里藏刀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不知大大满意否?

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茅庐三顾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三顾草庐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摇鹅毛扇

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以之比喻出谋画策。

阿斗太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

完璧归赵,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卧薪尝胆,煮豆燃萁,望梅止渴,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後果然脱险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後果然脱险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後果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後果然脱险

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

1、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尽瘁:竭尽劳苦。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七擒七纵:三国时,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让对方归顺自己。

4、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郸(今河北邯郸)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5、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6、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7、煮豆燃萁:是指烧豆秸煮豆子,豆秸和豆子就好比同根兄弟,后来用“煮豆燃萁”来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后人由此赞美才思敏捷者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上演,留给了世人沉重的思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说的就是此事。

8、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与望梅止渴来源有关的典故: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曹操派人四处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终见不到一滴水。

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希望可以为你解答,满意请纳。谢谢!?

历史上谁第一个使欲擒故纵这一计?

典故: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

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

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

扩展资料:

后续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记载:“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是说: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叟夷多次造反。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以后的太守不敢在郡内居住,只能住在离郡八百里的安定县,越巂郡名存实亡。

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七擒七纵的意思

典故其一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典故其二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欲擒故纵(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

刃②。需,有孚,光③。

七擒七纵的意思是:

详细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近义词: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纵七擒?[ qī zòng qī qín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同“七纵七禽”。

七纵七擒的典故/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例句:

1、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2、你对她七擒七纵,她现在是心服口服了。

3、孔明先生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纵非黔驴技穷,亦会为之仁德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