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意思-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9-06 0
  1. 穷物格理是什么意思?
  2. 朱熹的格物穷理的“格”是什么意思?
  3. 儒家格道穷理是什么意思?
  4.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格物穷理成语造句和典故

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的意思: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穷理,由朱熹提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意思-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释 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穷物格理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成语词条: 格物穷理(浏览数:41)

成语发音: gé wù qióng lǐ

成语释疑: 穷究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成语示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明末,由于王阳明后学的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黄宗羲语),空疏已达极点。有的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针对明末学风的空疏,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所谓"实学",用当时颜习斋的话说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这所谓"实学"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而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学术政治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被称为清初三大儒的黄宗羲、李颙、孙夏峰不用说,其他如顾炎武、王夫之、唐甄、魏禧,朱之瑜、陆世仪、方以智、傅山、颜元、李塨、王源、刘献庭、顾祖禹等等,都是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提倡的程度和方面,各有不同)。从地域上说,当时有两个中心,一个是江、浙一带,黄宗羲、顾炎武、唐甄,魏禧、陆世仪等是其代表:一个是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孙夏峰、李颙、傅山、颜元、李塨、王源等是其代表。他们的社会学说是一致的,都提倡一种与传统的理学不同的崭新学风。评论时政,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匡时济民"的社会改革方案。然而,在哲学上他们却各有千秋。有的是唯物论者,有的是唯心论者,有的信仰程朱,有的信仰陆王,有的折衷程朱、陆王,有的既批判程朱又批判陆王,呈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深入地研究这一思潮。该是很有意义的。

朱熹的格物穷理的“格”是什么意思?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之而至其极也。”

格物穷理

释 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出 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示 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格物穷理,由朱熹提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著名的"守仁格竹"出自这一,后王守仁“格物”没有成功,由此反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主张“吾心之良知”。

儒家格道穷理是什么意思?

研究,倒腾,追求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对一般事物的研究找到天地运行的规律,即自然法则。这是宋明理学对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格物致知”思想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唯心的方***。强调对“物”的彻底追究,但所得却来自于内心的顿悟。这主要是因为理学家们“格物”的目的不是要真正了解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要从自然中找到一种与儒学基本道德基础相吻合的自然规律,以期将自然与社会合二为一。

但是因为“格物致知”的探求方式是静态和孤立的,不能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合理的研究,所以,实际上,理学家是找不到这种“自然法则”的。那么,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顿悟,即求之于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格”的方式一般是观察,当然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王阳明看了好几天的竹子也得不出个结论来。这是我在另一个知道里面的回答,***过来了,希望有帮助。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格物穷理成语造句和典故

不是格道穷理 而是格物穷理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格物穷理”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之《大学》篇。此篇居于南宋朱熹编定的《四书》之首,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其中说:“致知在格物 ......

所谓格物穷理就是要真正明白道理,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身实践,永远想不明白万物的真谛。

成语名称: 格物穷理 gé wù qióng lǐ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格物穷理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格物穷理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格物穷理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穷究事物的道理。

百科解释如下:

词 目 格物穷理

发 音 gé wù qióng lǐ

 释 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出 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示 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在"格"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思想,“即物穷理”,“存天理,灭人欲”,著名的"守仁格竹"出自这一.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238311.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7686128.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