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拾遗的于-易于拾遗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9-12 0
  1. 与拾有关的成语
  2. 易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3. 什么什么什么遗的成语
  4. 带遗字的成语
  5. 濡须口抗击之战文言文
  6. 一隅拾遗是什么意思
  7. 什么拾遗成语

易的读音是yì。

易的四字词语有:

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来之不易、易子而食、显而易见、易地而处、移风易俗、谈何容易、易如反掌、避难趋易、公平交易、易放难收、易口以食、易如翻掌、易如破竹、易俗移风。

易于拾遗的于-易于拾遗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易同反掌、易于反掌、易子而教、易于拾遗、易辙改弦、易于反手、易地皆然、不易之论、不易一字、知易行难、慢易生忧、平易近民、弃易求难、行易知难、时易世变、移易迁变。

不易之典、拔帜易帜、彩云易散、改弦易辙、改辕易辙、轻而易举、移天易日、以羊易牛、以暴易暴、众擎易举、拔赵易汉、变风易俗、变古易俗、难进易退、器小易盈、拔旗易帜。

轻轻易易、渴者易饮、临敌易将、流光易逝、变俗易教、出陈易新、改曲易调、改弦易调、改张易调、三写易字、冰山易倒、改节易操、改柯易节、改名易姓、改途易辙、改辙易途。

阴阳易位、盛筵易散、冯唐易老、马鹿易形、变古易常、改容易貌、革图易虑、深耕易耨、 避难就易、来处不易、时移俗易、一字不易、一定不易、时移势易、百世不易、轻轻易易。

安危相易、时移世易、万世不易、一成不易、运移时易、始终不易、文无点易、风移俗易、反掌之易、生死不易、不可移易、冠履倒易、名贸实易、至当不易。

与拾有关的成语

易于的意思如下:

易于,指可能性很大;容易。简便和隆重的礼节。易,简易,谓臣礼;于,通"迂",广大,谓君礼。语出《礼记·檀弓下》:"诸侯之来辱敝

易的意思

易于造句:

易,汉语一级字 ,读作yì,最早

见于甲骨文 ,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引申之义为换,交换;由《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引申之义为替代。

1 真理易于从谬误中产生,难于从混乱中产生。

2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罗素?

3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4 希望至少是穷人易于得到的快乐。

5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巴甫洛夫?

6 一切人都是易于犯错误的,而且许多人在许多点上,都会受了情感或利益诱惑,陷于错误。

7 从好习惯逃脱易于从坏习惯逃脱,这正是人生的一大哀。

8 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忘形的,心中常常浮起一种得意的感觉,猛然发觉了,就要立刻压下去。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一刻也放松不得的。

易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拾人牙慧、

拾遗补阙、

拾金不昧、

不可收拾、

拾带重还、

仰取俯拾、

拾级而上、

路不拾遗、

抱枝拾叶、

拾翠踏青、

虎珀拾芥、

易于拾遗、

掇拾章句、

拾遗求利、

掇青拾紫、

俛拾仰取、

俯拾地芥、

易如拾芥、

什么什么什么遗的成语

1. 用易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易字开头的成语有:易如反掌、易子而食、易地而处、易子而教、易于拾遗、易如破竹、易如拾芥、易于破竹、易若转圈、易放难收、易箦之际、易子析骸、易于反掌、易口以食、易辙改弦、易于反手、易俗移风等。

一、易于拾遗释义: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译文:新都袭击汉朝,简直是易如反掌,非常容易了。

二、易子析骸释义: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译文:换孩子来吃,天灾真的很大。

三、易口以食释义:犹易子而食。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译文:城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灾民生活悲惨。

四、易如拾芥释义: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译文:以先生的才能,恐怕考取功名如同拾芥子一样容易。

五、易箦之际释义:调换竹席的工夫。比喻老人病危将死的时刻。

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凶事类》:“言人临终曰易箦之际。”译文:人临终像调换竹席一样。

2. 带易字的4字词语

显而易见、

轻而易举、

谈何容易、

易如反掌、

来之不易、

平易近人、

知易行难、

拔帜易帜、

贤贤易色、

运移时易、

俗易风移、

易口以食、

器小易盈、

悲歌易水、

至当不易、

反掌之易、

易地而处、

改姓易代、

难易相成、

临敌易将、

强得易贫、

拔赵易汉、

公平交易、

易于拾遗、

以羊易牛、

改操易节、

众擎易举、

文无点易、

骏命不易、

移易迁变

3. 派字派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没有派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含派字成语只有10个:1、鹰派人物yīng pài rén wù解释***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硬行动的人.比喻立场强硬,行动直接,且好战、勇猛.2、程朱学派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 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3、源殊派异yuán shū pài yì解释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4、异派同源yì pài tóng yuán解释源:来源.不同流派来自同一本源5、拉帮结派lā bāng jié pài解释拉:拉拢;结:组织.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6、枝源派本zhī yuán pài běn解释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7、耍两面派shuǎ liǎng miàn pài解释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对斗争双方都***取敷衍的行为8、一派胡言yī pài hú yán解释指不切实际的言语9、风派人物fēng pài rén wù解释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10、同源异派tóng yuán yì pai解释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同“同源异流”.。

4. 名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名胜古迹

名列前茅

名垂青史

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名正言顺

名扬四海

名利双收

名不副实

名落孙山

名存实亡

名我固当

名不符实

名不常存

名缰利锁

名声在外

名利之境

名不虚行

名山大川

名书竹帛

名书锦轴

名花无主

名动天下

名教罪人

名下无虚

名缰利索

名垂千古

名显天下

名臣硕老

名不虚得

名垂百世

名鞿利鞚

名闻天下

名价日重

名实相称

名高难副

名垂后世

名声狼藉

名实难副

名葩异卉

名流巨子

名贯古今

名利兼收

名实相符

名负其实

名声鹊起

名门世族

名德重望

名不徒显

名从主人

名士风流

名目繁多

名声过实

名垂千秋

名垂竹帛

名同实异

名公大笔

名公巨卿

名贸实易

名山事业

5. 以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以售其奸 售:销售。

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以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

比喻互相合得来。 以冰致蝇 致:招引。

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以一知万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以强凌弱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以羊易牛 易:更换。

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以碫投卵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

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卵投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以攻为守 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德报德 德:恩惠。

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珠弹雀 用珍珠弹麻雀。

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

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以身试法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

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

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指挠沸 挠:搅。

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以锥刺地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以意为之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

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以酒解酲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

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屈求伸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

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以礼相待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以手加额 把手放在额上。

表示欢欣庆幸。 以己度人 度:揣度,推测。

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以血洗血 洗:洗雪。

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以身殉职 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

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以简驭繁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以理服人 用道理来说服人。 以利累形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以一持万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以儆效尤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以利相倾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

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沫相濡 沫:唾沫;濡:沾湿,湿润。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以规为瑱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

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以一警百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以汤沃雪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

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尽吾齿 来度过我的一生. 以求一逞 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以蠡测海 蠡:贝壳做的瓢。

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

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以升量石 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意逆志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以身许国 许:预先答应给与。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蚓投鱼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

6. 好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好高骛远、

好吃懒做、

好为人师

好色之徒、

好自为之、

好言好语、

好好先生、

好心好意、

好景不长、

好说歹说、

好事多磨、

好声好气、

好大喜功、

好谋无决、

好肉剜疮、

好色不*、

好学不厌、

好酒贪杯

好乱乐祸、

好梦难圆、

好语如珠、

好恶殊方、

好吃好喝、

好歹不分、

好事天悭、

好模好样、

好事之徒、

好评如潮、

好行小惠、

好恶同之

带遗字的成语

一览无遗、路不拾遗、暴露无遗、道不拾遗、巨细无遗、纤悉无遗、靡有孑遗、殆无孑遗、手泽之遗、路无拾遗、补过拾遗、易于拾遗、涓滴不遗、补阙拾遗、纤芥无遗、荡然无遗、一扫无遗、一网无遗、噍类无遗、无复孑遗、囊括无遗、细大无遗、拾掇无遗等。

一、一览无遗

释义: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译文:江南地方狭窄,比不上中原。如果街道畅通无阻,就会一眼看到底;特意拐弯抹角,就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二、暴露无遗

释义:全部暴露出来。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译文:“七·七”事变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三、巨细无遗

释义:大小都没有遗漏。

出处: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四、靡有孑遗

释义: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译文: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周地余下那些百姓,现在几乎一无所剩。

五、涓滴不遗

释义: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

出处: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译文:更深露重,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时有时无。

濡须口抗击之战文言文

带遗字的成语

轶事遗闻、遗风余***、遗臭万年、遗闻逸事、遗簪脱舄、遗害无穷、

遗恩馀烈、遗簪败履、道不掇遗、流风遗韵、赏不遗贱、扫地无遗、

路不拾遗、放虎遗患、靡有孑遗、手泽之遗、遗物忘形、流风遗俗、

纤芥无遗、遗迹谈虚、遗世拔俗、举无遗策、遗编坠简、遗风馀象、

遗恨终天、遗德余烈、道不拾遗、易于拾遗、算无遗策、除疾遗类

一隅拾遗是什么意思

濡须口抗击之战文言文

1.曹操进军濡须口古文翻译有急用明天就要交作业帮忙译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

原文: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八年(癸巳,公元二一三年)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扩展资料

濡须之战背景

东关战略地位重要性就在于扼守住濡须水口,就可阻止魏军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石矶),逼近建业(南京)东关为天下有事,乃必争之地。

濡须最早进入东吴政治集团视野。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镇江)“徒至秣陵”,即南京,张纮对孙权说,秣陵山川一带有帝王之气,如果明公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大事。不过秣陵名字不吉利,不如取名建业。

孙权于是下令兴建石头城,这就是南京又叫石头城的来历。这次迁都标志着孙权势力范围由偏东转向偏西,开始向长江中游发展。孙权深知,赤壁之战遭到惨败的曹操一定会来伐吴以报仇雪恨。当时曹魏势力范围抵达居巢,含山、无为则属于吴国控制。

曹操要渡江伐吴,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入江。孙权清醒地看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洞门大开,魏军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因此建安十七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濡须坞。孙权在吕蒙建议下,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并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史称偃月城。

百度百科-濡须之战

2.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太元七年冬天的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

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口衔璧玉到军门,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陛下使(逃难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

苻坚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愿望啊。”尚书左仆射权翼说:“过去商纣王无道,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在朝,周武王尚且因此而撤兵。

如今东晋虽然衰微弱小,但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江南一带才识卓越的人,他们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苻坚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诸君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太子左卫率石越说:“今年木星和土星守护吴地,福德都在东晋一边,攻打他们必然遭致上天的灾祸,而且他们依仗着长江的天险,百姓为他们所用,恐怕不可以攻打他们啊。”

苻坚说:“过去周武王攻打纣王,违背太岁和卦辞。天理幽深,不易明白。

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王孙浩都依仗着长江及两岸的湖泊,仍不能免于灭亡。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卒,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依仗什么天险呢!”石越回答说:“被灭亡的三个君主都是荒*无道的昏君,因此敌国打败他们,比从地上捡起东西来还要容易。

现在的晋国虽然没有德行,但也没有大的罪行,希望陛下暂且按兵不动,囤积粮谷,来等待晋国的罪过。”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各自陈说利处和弊处,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下来。

苻坚说:“这就是所谓的在道路边建造房屋,没有什么时候能够造成。我应该由自己来决断。”

众大臣都出去了,只留下了阳平公苻融。苻坚对他说:“自古决定大事的,只不过一两个大臣而已。

现在众说纷纭,白白地扰乱人心。我应当与你一同决定此事。”

苻融回答说:“现在攻打晋国有三个不利因素:天理不顺,这是其一;晋国自身没有罪过,这是其二;我军征战频繁,士兵疲惫不堪,百姓也产生了畏敌之心,这是其三。群臣当中说晋国不可攻打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

苻坚变了脸色说:“你也像这样,我还指望谁呢!我有百万强兵,财物兵器堆积如山;我虽然不是什么贤明的国君,但也并非昏庸之人。乘着捷报频传的势头,去攻打垂死挣扎的国家,为何还要担心不能攻克呢?怎能再留下这些残敌,让他们长久地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苻融哭泣着说:“晋国不可以消灭,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如今使军队劳顿,大举出兵,恐怕不会取得万无一失的成功。况且我所担忧的,还不止这些。

陛下宠信厚养鲜卑人、羌人、羯人,使们遍布京城地区,这些人是我们深深仇恨的大敌。如果只留下太子和几万弱兵守卫京师,我担心在京师会有不能预料的严重变故发生,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我见解愚拙,果真不值得***纳;(那么)王景略是当代杰出的人士,陛下时常把他比作诸葛亮,难道您不记他的临终遗言吗!”苻坚仍然不听。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纷纷向苻坚进谏,苻坚说:“凭借我们的实力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之势,前秦攻打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轻松,然而朝廷内外却都说不能攻打,这确实是我所不理解的!”原文: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

3.急需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纳,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4.秦晋肴之战古文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5.三国志曹操传濡须口之战文图攻略这关分2种,一种是忠臣篇,另一种是奸臣篇(题外话:劝你尽量走忠臣篇,奸臣篇比较难!)先说忠臣篇

这关比较简单,水上援军在开始后马上就到!如果典韦在的话最好,披上飞龙道袍,风神盾!告诉你,典韦几乎无敌!除了策略。让司马懿狂放矿爆!几个仙术师放回归给司马懿,叫典韦把海盗引上来,海盗一上来,想都别想,叫骑兵马上上来解决!记住,之前要练兵,海盗敏捷高,不太好命中!等援军差不多消灭事!孙权就溜啦!

奸臣篇:

此关较难,叫曹操霸气,全部上升!司马懿放矿爆!偷袭老曹的好解决!把弓兵练兵,提高爆发力!要不然射不中,擒贼先擒王!先干掉甘宁!等着挨打,不如主动进攻!老曹杀出营寨!弓箭兵射剑,合力先干掉甘宁。攻击孔明孙权的部队就一个秘籍:快!刘华,典韦,庞德给骑兵开路!干掉岸上的部队,骑兵杀上去!要快!孟获的援军很快就到!其他不管!夏侯惇,夏侯渊直奔孙权老营,先干孔明,再干孙权!否则,你会很后悔!记住,这关就一个要领:快,狠!

6.说孙劝夹濡须水口立坞文言文翻译译文如下: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扩展资料:

原文为: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魏大将军曹仁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城。黄初三年九月,曹丕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统率中路军的魏大将军曹仁于四年二月,挥师进逼濡须城,***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后率步骑数万直扑濡须城。

朱桓急令派往羡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临城下。朱桓只有5000余守城部队,人心惶惶。朱桓向将士分析敌之不利己之有利条件,激励必胜信心,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曹军攻城。

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一种涂桐油的皮筏子),袭击吴军眷属住地中洲(今湖北长江枝江沱水间)。蒋济以不可贸然涉险劝阻,曹仁不听。朱桓临敌不惧,亲自率部众抵御曹泰,适时发起迅猛反击,焚毁曹营,曹泰战败,撤军。朱桓趁势反攻,斩常雕,俘王双。魏军临阵被杀及淹死千余人,对濡须城的进攻失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濡须之战

7.两篇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用材料二翻译: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蔪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期间吕蒙多次献奇计,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此役中,吕蒙致力于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来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其阵容威严,布防严密,于是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材料三翻译: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三月,曹操引军北归,留夏侯惇督廿六军,孙权遣徐详请降。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曹操兴建泮宫。十月,汉献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缀十二旒,坐金根车,套驾六匹马、配置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太子~

资料拓展:

曹操

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8.濡须之战的濡须之战后不是一场仗,历史上濡须口和合淝之战都有过好几次。就拿前期比较有名的几次来说:

208年-209年初建安十三年第一次合淝之战;

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

214年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战(吕蒙和甘宁攻破皖城);

215年建安二十年第二次合淝之战(张辽乐进李典大战孙吴主力);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第二次濡须口之战(徐盛、周泰奋战,但孙权最后因为曹操势大而求和);

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樊城侯音等人举兵,后被曹仁击破;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再次对峙,关羽趁此率军北上进攻曹仁,曹操和孙权互相再次谈和。

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发生在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那个时候的张辽已经也是名将了,在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天山讨伐等大小战役中都有重要战功。

手打回复,望***纳。

什么拾遗成语

一隅,是一个角落的意思。

一隅拾遗这个成语不存在,如果你是单独解释,我可以给你解释为:在角落里捡到别人遗失的东西。

我觉得你问的,应该是“易于拾遗”这个成语,同音字,但是历史上有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易如反掌,形容很容易的意思。

出于——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补阙拾遗、道无拾遗、补过拾遗、易于拾遗、涂不拾遗、路不拾遗、路无拾遗。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解释: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成语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执政大臣。他上任后,***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罚来处置犯罪行为。

路无拾遗

经过子产的治理,郑国的政局稳定,民风更加淳朴。桃树和枣树上结满了果实,也没有人爬上去摘;丢了三天的锥刀,会有人送上门来。因此,国内没有盗贼,路上别人丢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捡。后来人们就用“道不拾遗”这个成语来形容国家太平,社会风气良好。

其他含有“拾遗”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1、补阙拾遗: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2、补过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路无拾遗

3、易于拾遗:犹易如反掌。

4、涂不拾遗: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5、拾遗补阙: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录遗逸的事迹。?

6、拾掇无遗: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检,拾取。

7、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