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子典故_食子现象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03 0
  1. 谁解说一下佛祖以身饲虎的典故
  2. 孝亲敬长名言和典故
  3. 带“虎”字的成语,谚语,名言或典故有哪些

1. “食”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食”开头的四字成语有:食不果腹、食古不化、食不知味、食指大动、食言而肥、食前方丈、食宿相兼、食不充饥、食不下咽、食不二味

1、食不果腹 [shí bù guǒ fù]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食子典故_食子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食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3、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4、食指大动 [shí zhǐ dà dòng]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5、食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6、食前方丈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7、食宿相兼 [shí sù xiāng jiān]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8、食不充饥 [shí bù chōng jī]

犹言食不果腹。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9、食不下咽 [shí bù xià yàn]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10、食不二味 [shí bù èr wèi]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2. 末尾带食字的四字成语故事

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食”有两音:1.sì 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2.shí 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故此处“食”读为sì,词性与“饮”相对。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他最喜爱的,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颜回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一次,孔子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

人们将“一箪食,一瓢饮”简化成“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布衣蔬食 布衣粝食 粗袍粝食 粗衣恶食

近义词: 粗茶淡饭、布被瓦器 反义词: 锦衣玉食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解释: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例子: 家君在此数年,~,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敝衣粝食

解释: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出处: 宋·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褐衣蔬食

拼音: hè yī shū shí

解释: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3. 关于食字成语和意思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二旬九食 旬:十天。

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恶衣粗食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恶衣薄食 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

形容生活清苦 不食人间烟火 嗷嗷待食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

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衣宵食旰 〖解释〗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衣食税租 〖解释〗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衣锦食肉 〖解释〗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

亦借指居官食禄。 缩衣啬食 〖解释〗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缺食无衣 〖解释〗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狗猪不食其余 〖解释〗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

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旰食之劳 〖解释〗天色已晚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事。 盗食致饱 〖解释〗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 〖释义〗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弊衣箪食 〖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帮狗吃食 〖解释〗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坐食山空 同“坐吃山空”。 足食丰衣 丰衣足食。

形容生活富裕。 足兵足食 见“足食足兵”。

赘食太仓 指无功受禄。 朝趁暮食 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

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昃食宵衣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

指勤于政务。 月盈则食 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

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玉食锦衣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

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鹰挚狼食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喉咙;废:停止;食:吃。

因为吃饭噎死了,从此就停止吃饭。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饮水食菽 见“饮水啜菽”。 饮食起居 指人的日常生活。

饮冰食蘖 “蘖”念bò。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宋·王迈《岁晚偶题》诗:“饮冰食檗坐穷阎,旋觉星星上鬓髯。”

亦作“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 饮冰食檗 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

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易口以食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燕子衔食 喻育子之艰辛。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

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闻噎废食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

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望屋以食 见“望屋而食”。

望屋而食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忘寝废食 寝:睡觉。

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推食解衣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

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退食从容 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

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

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 吐食握发 同“吐哺握发”。 缩衣节食 省吃省穿。

泛指生活节俭。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鱼遇鲭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食为民天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食味方丈 同“食前方丈”。

食荼卧棘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豕食丐衣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食生不化 谓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食少事繁 见“食少事烦”。

食马留肝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

’”又《汉书。儒林传·辕固》:“辕固,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 食饥息劳 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食藿悬鹑 谓生活穷苦。

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 食古如鲠 犹言食古不化。

食甘寝宁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食甘寝安 见“食甘寝宁”。 食方于前 同“食前方丈”。

食箪浆壶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食不终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重肉 见“食不兼肉”。

食不知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暇饱 暇:空闲。

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食不求甘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食不累味 同“食不二味”。 食不兼味 见“食不二味”。

食不兼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食不遑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

谓饮食节俭。 食不糊口 不能吃饱肚子。

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食不充口 见“。

4. 形容“美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脍炙人口、其味无穷、津津有味、垂涎欲滴、五味俱全

一、脍炙人口

白话释义: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朝代:五代·

作者:王定宝

出处:《唐摭言》卷十:“皆脍炙人口。”

翻译:都是美味的食品

二、其味无穷

白话释义: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四书集注·中庸》:“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翻译: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这是真才实学。

三、津津有味

白话释义: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朝代:明

作者:朱之瑜

出处:《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

翻译:优秀的作品越读越觉得有趣

四、垂涎欲滴

白话释义: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柳宗元

出处:《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

翻译: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五、五味俱全

白话释义: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朝代:西汉

作者:戴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翻译:,酸、苦、辛、咸、甘,谓五味。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十二食指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

5. 四字词语 什么之食

嗟来之食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晕晕乎乎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大声冲他吆喝说:“喂!来吃吧!”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嗟来之食因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谁解说一下佛祖以身饲虎的典故

在周王室分封的各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卫国,共立国907年,秦始皇平定六国,唯卫国独存,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将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卫国的历史。

康叔立国

卫国的立国之君为文王第九子,周武王姬发胞弟康叔。周武王初封天下的时候,康叔的封地并不在殷商故地,而是在畿内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周武王把殷商故地则分封给了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利用他统治殷商遗民,并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国(大约在今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鄘国(在今河南卫辉北、新乡西北一带)、卫国三个诸侯国监视武庚。

周武王死后,其长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由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胞弟周公旦摄政。管叔为周文王第三子,也是周武王的胞弟,他认为,摄政大权应该由他来担任,于是就诋毁周公旦,并联合了蔡叔、霍叔和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了叛乱。周公旦临危受命,东出西岐,用三年的时间平定了“三监之乱”,中原诸侯国重新洗牌。

周王室决定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广大领域建立一个卫国,其疆域横跨豫、冀、兖三州,南至济水,北逾衡漳,西阻太行,东到兖州桑土之野,方圆四五百里。在周公旦的建议之下,康叔被从康地重新分封到了殷商故地朝歌,建立了卫国。康叔年幼,并不愿意去卫国。周公旦为此写下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交给康叔,并告诫他:你到朝歌以后,按照我给你留下的施政纲领,纳贤爱民,一定能让那里的子民安居乐业

州吁之乱

卫国初为伯爵,到了第八任国君卫顷侯的时候,他用重金厚赂周夷王(西周第九代国王),使他的爵位由伯爵升为侯爵;到了第十一任国君卫武公的时候,他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升为公爵。

卫武公的儿子,就是卫庄公。卫国历史上,有过两位庄公,为了区别,分别称为卫前庄公和卫后庄公。卫前庄公在史籍中记载不多,他的正妻庄姜是齐国的公主。齐国是姜太公之后,姜姓;卫国是周文王之后,姬姓,姬姜两姓一直以来就有通婚的历史,据说,周武王的正妻(周成王生母)就是姜太后的干女儿,在今天山西太原的晋祠还有供奉她的圣母殿。

庄姜是一位美女,也是一位才女,据说《诗经》中的《燕燕》、《柏舟》都是她的作品。但是,庄姜没有儿子,她便将卫前庄公另一位早逝的妾戴妫所生的庶子公子完收为养子;但卫前庄公却喜欢另一个宠妃的儿子公子州吁。

由于庄姜是卫前庄公的正妻,所以庄姜收养的公子完就成为了嫡子,是将来卫国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但是公子州吁却不这么认为,他仗着卫前庄公的溺爱,成天舞枪弄棒,大有图谋继承人的架势,而卫前庄公对此也没有过多的干涉。

卫前庄公死后,公子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卫国的国君,是为卫桓公。公子州吁对此极为不满,全然不把卫桓公放在眼里,继承骄奢*逸。卫桓公无奈,只好罢了州吁的官,将他驱出了京都,把州吁赶回自己的***邑。

州吁回到自己的封地,和卫国大夫石碏之子石厚、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公子叔段勾结起来,大肆招兵买马,经过十四年的经营,势力越发强大起来。公元前719年,公子州吁借卫桓公前去周王室觐见的机会,***意为卫桓公设宴践行,于酒宴之中发动***,杀了卫桓公,取而代之成为了卫国的国君,这就是卫前废公。卫前废公杀死卫桓公是春秋弑君第一案,从此以后,弑君自立成为了春秋战国时代稀松平常的事,当然,卫前废公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弑杀的命运。

卫前废公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在叔段的教唆之下,联合宋国、陈国、蔡国等外部势力进行扩张战争,炫耀自己的武力,让国人心服口服。其结果是,数次战争以来,国人对他的印象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因为他的穷兵赎武,加深了对他的厌恶。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在家养老的卫国大夫石碏请教治国之道。

石碏足智多谋,在卫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卫前废公弑君自立非常不满。于是,他设计让卫前废公前去陈国,托陈桓公的关系,让卫前废公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卫前废公不知是计,于是带着石厚前去陈国拜见陈桓公。陈桓公早已得到了石碏的通知,于是就在陈国将卫前废公和石厚抓了起来。石碏派人来到陈国,在引渡回卫国的途中,就杀死了卫前废公和自己的儿子石厚,将卫前庄公的另一个位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大义灭亲”就是来自石碏)

宣姜之乱

然而,卫国的内乱并没有因为卫宣公的继位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卫宣公的人品并不比卫前废公好多少,卫前废公爱权,而卫宣公好色。卫宣公早在卫前庄公的时候,就和卫前庄公的一位宠妾夷姜有染,并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公子急子。卫宣公继位后,就把夷姜立为了正室,急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的嫡长子。而在这之前,卫宣公已经明媒正娶了邢国国君的女儿为正室,而夷姜又是自己的庶母,如此之举,卫宣公不仅公然违背了周礼,更有**的嫌疑。

然而,被美色冲昏了头脑的卫宣公丝毫不管这些,他在急子成年之后,为他迎娶了齐僖公之女宣姜。当宣姜来到卫国之后,卫宣公马上就被她的美色而吸引,居然色心大动,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他借故派急子出使宋国,将淇水之畔搭起新台,将宣姜纳为自己的偏室,这就是“新台故事”的典故。

宣姜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她和卫宣公成亲后,居然又生了两个儿子。宣姜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卫国的国君,竟然挑唆卫宣公杀死嫡长子急子,另立宣姜之子为王室的继承人。卫宣公竟然还同意了宣姜的建议,密谋之下,***意让急子出使齐国,喑中派出刺客在半路埋伏,给人造成一种路遇匪徒的***象。都说虎毒不食子,而卫宣公此举连禽兽都不如

与卫宣公、宣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宣姜的儿子公子寿与公子急子虽然是同父异母,却相处的十分融洽。当他得知母亲要杀死兄长的消息,情急之下,星夜出城,追上了毫不知情的急子,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急子,希望急子不要再去齐国,而是逃到其他国家避祸。

急子天生仁孝,虽然知道这一切,却并不愿意违背父亲的指令,执意要继续出使齐国。公子寿无奈之下,只好借为急子践行为由,在酒宴上将急子灌醉,自己换上急子的衣服,坐上急子出行的马车前去齐国。

卫宣公派出的刺客不认识急子和公子寿,见急子的马车前来,一拥而上,就把公子寿砍死了。急子醒来,发现不见了马车和衣服,就想到了公子寿要替自己去送死,就匆匆赶到了现场,此时公子寿已死,凶手还没有离开。急子见兄弟已死,心灰意冷,决定与自己的好兄弟一同仆死,高声说道:你们杀错人,我才是急子。刺客见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将急子杀死了。

卫宣公得知此事后,深深被公子急子和公子寿的兄弟心情深所打动,突然良心发现,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不久就在悲痛之死去了。卫宣公死后,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朔以嫡子的身份继承了国君之位,是为卫惠公。然而,卫国人由于感念公子急子和公子寿的大义,对卫惠公并没有什么好感,于是卫国贵族就发动了***,推翻了卫惠公,另立急子的亲兄弟为新的国君。卫惠公本是齐僖公的外甥,于是就逃到了齐国寻求庇护。齐僖公之子齐襄公就纠集了其他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杀回了卫国,将卫惠公重新扶上了国君之位。

卫国,从州吁之乱到宣姜之乱,再到齐国杀入卫国,就这样,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渐衰落下去。

懿公好鹤

卫惠公重新坐上国君之位,并没有给衰落的卫国带来一丝丝的好转,反而在他死后,在卫懿公的时候,卫国又经历了一次灭国之祸。

卫懿公是卫宣公的孙子,卫惠公的儿子,祖孙三人一个比一个奇葩:卫宣公好色,卫惠公奸诈,而卫懿公的爱好又跟别人不一样,他喜欢仙鹤。

卫懿公下令,凡是向他进献仙鹤的人,都可以得到赏赐。当然,对于一个国君来说,如果他仅仅赏赐向他进献仙鹤的人,也实属正常。但是,卫懿公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还根据仙鹤的品种、毛色,给仙鹤封了爵位,让仙鹤和国内的大夫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于是,卫国人就开始对卫懿公越来越不满意了。

公元前660年,狄人大举南侵,直奔卫国而来,卫懿公慌忙之中召集军队迎敌。将士们纷纷对卫懿公说:请国君派您的鹤将军前去迎敌吧!

这个时候,卫懿公才知道惹了众怒,为了安慰将士们,只好将那些仙鹤全都放掉,并决定带领将士前去抗击狄人。然而,此时卫国军心不齐,又是仓促应战,很快就溃败了。此时的卫懿公倒是很有骨气,守着卫国的大旗不愿离去,被赶来的狄人砍为了肉泥。

卫国大夫弘演因出使陈国,躲过这些灭国这祸,等他回到卫国,卫国已经沦陷。弘演来到战场,找到了卫懿公那堆血肉模糊的烂肉,悲痛之中,他抽出配刀,划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肉泥放到自己的腹中,说:“主公尸骸不全,无法收葬,就用我的身体给你做棺木吧!”说完,就倒地而亡。

卫懿公虽然昏庸,死后还有忠臣从容仆死,着实让人动容。

后记

卫国虽然在齐国的帮助下,最终在曹地(今滑县道口镇东)复国,但是,从此也成为了大诸侯国附庸了。秦灭六国之时,卫国之所以独存,这是因为,卫国先是魏国的附庸,秦灭魏国后,卫国自然也就变成了秦国的附庸。到了秦统一天下时,卫国只剩下都城那么大的地盘,灭与不灭,意义并不在了,这也算秦始皇给姬姓家族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随着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正式宣告灭亡。

孝亲敬长名言和典故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凿于北周,绘有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古时南瞻部洲有—大国萨垂那,国君育有三子,最小的太子摩诃萨青,生性慈悲,是释伽牟尼之前身。

一日,王与妃携三子率群臣出游。王倦,暂携妃小憩。三王子悦然,穿梭丛林嬉戏。忽见一雌虎哺二幼虎。雌虎饥饿,羸弱枯瘦,意欲吞噬幼虎。

小王子见而问兄:“雌虎羸瘦将死,欲食子矣?”

兄云:“倘雌虎饿死,幼虎无哺,亦必死。”

小王子云:“何能令雌虎勿食幼虎?”

兄曰:“当以鲜肉及血饲之。“

小王子问:“以人之血肉饲之,可否?”

兄曰:“虎当可活,人死不能复活亦!”

三子同行,小王子***言托故,独返饿虎崖上,跃身而投虎口。然饿虎闭嘴,不忍食之。

王子觅尖锐木枝戳破己身,鲜血汩汩。虎见鲜血流,振精神而舔之。继而,食王子肉。

待兄返觅其弟,惟见血迹,白骨零落。

时,王与妃小憩,渐入梦。妃忽惊醒,呼曰:“梦三鸽齐飞,鹰噬幼鸽亦!此梦大不吉!” 王心惊,令随从觅子行踪。顷刻二长子泣归,方知梦验亦。

摩诃萨青王子舍身饲虎,死后成佛,投往兜率天。运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界。忽见己之残骸散落,父母兄弟围而悲泣。随即离天界,立空中,规劝训谕曰:

“吾乃摩诃萨青,施身饲虎,因此功德投兜率天上。生死世间常情。望修持善事,勿陷忧烦之中。”

王归,命造七宝塔,厚葬子尸。

带“虎”字的成语,谚语,名言或典故有哪些

1. 关于孝亲敬长的诗句名言典故

关于孝亲敬长的诗句名言典故 1.孝亲敬长的名言,故事,古诗有哪些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抄,可谓孝矣。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释义: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春秋曾参《大学·第四章》。

释义:袭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3、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释义: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百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出自:清代李毓秀《***规》。

释义:凡父母喜好的,为人子女要随顺父母,尽心尽力预备、做到。凡父母厌恶的,就要谨慎除去

5、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出自:清代佚名《劝报亲恩度篇》。

释义: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2.孝亲敬长的名言、故事、古诗

移风易俗·三篇胡秉言胡秉言移风易俗·幸福篇结婚生子喜事添人之最美尽欢颜乐中莫让烦恼扰bai祸端大都因金钱倡导文明办喜事量力而行莫比攀***都要有涵养尚德崇礼婚从简du不要彩礼不大办省钱去把事业干夫妻齐心利金断同心同德气若兰孝敬父母精养子睦邻至诚处和善家庭和谐互尊重其乐zhi融融享百年移风易俗--孝敬篇人生百年老最难尽孝应当在生年二十四孝皆明理莫等风止孝已晚身体发肤受父母立身行道孝在前百善之首当为孝孝顺之子必明贤心存仁孝邻敬佩紫燕绕梁乐椿萱孝不在嘴在行动亲力dao亲为动感天身正为范明子孙上行下效能承传孝能繁衍福禄寿效能旺家子孙绵版移风易俗--百年人生百年终归安倡导文明丧葬简不请鼓手不烧纸不用棺木不大办少摆酒席少收礼鞠躬祭祀更庄严节俭养德除陋习人文关怀权胜金钱缅怀故人要文明鲜花告慰先人眠***封建与迷信移风易俗新风展。

3.关于孝亲敬长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关于孝亲敬长的名言有:

1、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国)歌德

2、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国)司汤达

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4、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中国)林语堂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6、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美国)戴维·德克尔

7、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英国)罗素

8、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9、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谁知道有关孝亲敬长的名言或诗句

孝敬父母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国) ●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英国) ●母勤女懒(日本) ●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欧洲)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只要父亲在世,你总是年轻 ●父子无隔宿之仇 ●雏凤清于老凤声 ●弯竹子生直笋子 ●养儿强于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个个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两面一样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宝(英国)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父亲健在的时候,不知有父亲的可贵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你若想了解女儿,只要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英国) ●养女容易嫁女难(英国) ●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英国)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上猪娃吃得香 ●生的亲,养不亲 ●皮里生的皮里热,皮里不生冷似铁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狗养狗疼,猫养猫疼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猫养的狗不亲 ●晚娘的拳头,六月里的日头 ●谁身上的肉谁疼 ●虎毒不食子 ●龙生龙,凤竹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将门出虎子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坏谷无好种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

5.关于孝亲敬老的诗句名言典故有哪些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5..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6.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1.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6.关于孝敬的诗句和孝亲敬长的故事名称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060s***。

杯弓市虎 帮虎吃食 暴虎冯河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春冰虎尾 垂饵虎口 刺虎持鹬 豺虎肆虐 除狼得虎 豺狼虎豹

藏龙卧虎 鸱目虎吻 鸱视虎顾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生之犊不惧虎

初生之犊不畏虎 雕虎焦原 打虎牢龙 调虎离山 断蛟刺虎 打马虎眼

大人虎变 打死虎 打死老虎 大贤虎变 恶虎不食子 饿虎饥鹰

饿虎扑食 饿虎扑羊 饿虎擒羊 饿虎吞羊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饿虎之蹊 风从虎,云从龙 冯河暴虎 放虎归山 放虎遗患 风虎云龙

放虎自卫 伏虎降龙 凤叹虎视 官虎吏狼 宫邻金虎 甘冒虎口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割肉饲虎 虎步龙行 虎变龙蒸 虎不食儿

虎背熊腰 虎超龙骧 虎党狐侪 虎斗龙争 虎荡羊群 虎而冠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虎成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虎刻鹄 画虎类狗 画虎类犬 狐虎之威 狐***虎威 狐藉虎威 虎踞鲸吞

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虎踞龙蟠 虎口拔牙 虎窟龙潭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略龙韬 虎落平川 虎落平阳 虎狼之势 虎珀拾芥

虎入羊群 虎兕出柙 虎视眈眈 虎视耽耽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体熊腰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卧龙跳

虎啸风生 虎穴狼巢 虎穴龙潭 虎掷龙拿 骏波虎浪 九关虎豹

九阍虎豹 拒虎进狼 踞虎盘龙 酒虎诗龙 ***虎张威 拒狼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