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故事是什么_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04 0
  1. 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
  2. 百步穿杨是什么故事或人物
  3. 百步穿杨是哪些人物或故事
  4.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养由基,百步穿杨这个故事在《史记》与《战国策》当中都有记载,现如今也演化成为了一个成语,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能够在一百步开外的距离射中一片柳叶,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箭法或者枪法非常的高超。

百步穿杨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个名字叫做养由基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技艺十分精湛。在当地还有一个同样精于射箭的勇士叫做潘虎,养由基与潘虎都因为自己十分精通射箭,两人便都互相瞧不起对方。有一天,两人开始了一场射箭比赛,养由基提议两人在百步之外射柳叶。

听着养由基的提议,潘虎便觉得养由基并不可能会有如此高的箭术,便在柳树上标记了三片叶子作为靶心。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后,拿起弓箭,很快就射中了三片叶子。看着这番情景,潘虎就不由得与现场围观的人大声喝彩起来。

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故事是什么_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百步穿杨的人物是谁

养由基。百步穿杨的人物有养由基,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射箭手“养由基”,《战国策·西周策》中曾有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百步穿杨是什么故事或人物

百步穿杨的人物是养由基。百步穿杨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成语用法: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那小将军姓花,名逢春,是世代将门之子,《六韬》、《三略》,无不精通,十八般武艺,尽皆精炼,更擅百步穿杨之箭。”近义词:“百步穿杨”和“百发百中”意义相近,区别是:“百发百中”除本义外,还可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百步穿杨”则只用本意,能射中百步之外指定的杨柳叶,形容射击技术精湛。

百步穿杨是哪些人物或故事

百步穿杨是养由基射箭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我擅长射箭,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弓拉不开,箭是歪斜的,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人物概况:

养由基,又名养繇基,楚国平舆邑人,《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就足以致胜了。据《吕氏春秋·精通》记载: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

兕是极为类似于犀牛的一种动物,现在当然已经不存在了。转回来看养由基射兕,讲的是他。看见一块非常像兕的石头,一箭射中石头,此箭力大无比,箭杆射进石头中,只有箭羽露在外面。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百步穿杨故事是关于楚国著名射箭手养由基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魏国。谋士苏厉得知消息后马上去见周王朝的国君,并提醒他如果秦军占领魏国后,周王朝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周朝国君听取了苏厉的意见,派他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魏国。

苏厉见到白起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叫养由基的著名射箭手,他力大无穷,箭法超群。当时魏国也有一位擅长射箭的勇士,名叫潘虎。一天,两人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在场地周围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以外,潘虎拉开弓,连射三箭,箭箭都正中红心,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潘虎十分得意,请养由基射箭。

养由基认为射五十步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自己要射就射百步以外的杨柳叶。只见他拉开弓,“嗖”地一声射去,一片柳叶随声落下。他连发十箭,箭箭都射下了杨柳叶,观众都惊呆了。潘虎也输得心服口服。

这时,养由基身旁的一位老人冷冷说道:“现在可以让我教你射箭了!”养由基听到此话,非常不高兴,问老人:“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老人说:“我并不是教你怎样拉弓射箭,而是教你如何保持自己的射箭名声。你如今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但是如果你身体疲倦了,气息虚弱了,胳膊没有力气了,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步穿杨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名声啊!”养由基听完这番话,马上明白了老人爱护自己的好意,再三向老人道谢。

白起听完“百步穿杨”的故事后,觉得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生病,停止向魏国进攻。

百步穿杨故事含义

“百步穿杨”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形容箭法高超,能在一百步之外准确击中杨树的叶子。成语中的“百步”表示距离,“穿杨”表示准确击中目标。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含义已经不仅限于形容箭术,而是被引申为在某个领域具有极高技能和准确性的人。这里的“杨”可以理解为任何目标,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百步穿杨”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力和毅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人能够准确地瞄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直至成功。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准确的目标导向,使他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此外,“百步穿杨”还可以用来形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眼光。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百步穿杨

黄忠原本是刘表的部下,赤壁之战后,刘备想要率先夺取荆州,所以让关羽带兵攻占荆州四郡。虽然黄忠拼死反抗,但依然不敌关羽,最会选择归顺刘备。据说黄忠跟随刘备时已经60岁了,但依然老当益壮,一生射箭的本领令人称绝,后来刘备还封黄忠为五虎上将之一,搞得关羽十分不服气。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百步穿杨”,就和黄忠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发生在长沙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黄忠、关羽、魏延和韩玄。原文如下:

(黄)忠领兵出城。云长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擞威风,与忠交马。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云长领兵而退。

黄忠回到城上来见韩玄,玄便喝左右捉下黄忠……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

按照***的情节发展,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下令夺取荆州四郡。关羽奉命进攻长沙,遭遇守将黄忠的顽强抵抗,首日两人战至一百回合难分胜负。次日再战,黄忠因坐骑失蹄翻落下马,关羽不忍下手,此举令黄忠非常感激。第三日再战,黄忠故意不去关羽性命,只射中其盔缨要还人情,不料此举被长沙太守韩玄视为通敌,下令将黄忠处死。就在这危急时刻,魏延及时出现,放了黄忠,斩杀韩玄,率众归顺关羽。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对黄忠箭术的称赞,叫做“百步穿杨”,意为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形容箭法非常高明,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周本纪》中的“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中的这个故事非常热闹,这一点从关羽、黄忠和魏延在书中的地位就能看出来。***中的刘备集团,主要就六个将领,在这个故事中就出现了三个,足见作者对这个情节的重视。不过,整个故事虽然热闹,但却出现了两个瑕疵,不能不说是***家的失误。

首先是上面没有引用的一个内容,魏延和黄忠归顺关羽见到刘备后,诸葛亮命人将魏延斩首,说他有反骨,这个情节就非常荒诞。试想在荆州之战期间,魏延就曾经打开襄阳城门请刘备入城,这次又杀了韩玄归顺刘备,两件事情都说明魏延对刘备仰慕已久,早就下定决心要投靠刘备,这样一位立场坚定的人怎么会有反骨呢?即便有,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要化解。作者这么描述,显得不合情理。这是瑕疵一。

还有一个瑕疵问题更大。在这个故事中,关羽会黄忠可谓心心相惜,彼此尊重。但到了第七十三回刘备册封五虎将时,关羽对黄忠名列五虎将之列勃然大怒,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哪里还是战长沙时与黄忠心心相惜、义薄云天的关羽?显然这也是作者的一大失误。

这里附带再说一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无***中的这段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历史上的长沙郡是被刘备和平占领的,黄忠也没有与关羽交过手。至于魏延,他也不是从长沙开始投靠刘备的。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这说明魏延早在刘备闯荡中原时就跟随刘备,并非中途投诚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