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枯槁中的意思_形容枯槁古今异义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6 0
  1. 邑人古今异义
  2. 文言文偏义复词详解
  3. 屈原列传古今异义,屈原列传古今异义
  4. “东道主”古义?
  5. 贿的古今异义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形容枯槁中的意思_形容枯槁古今异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

行 xíng

①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②运动 天行有常(《荀子?天论》)

háng

①路 遵彼微行(《诗经?七月》)

②行列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

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难 nán 困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nàn 患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数 shǔ ①动词,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②数落,列举罪状 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

shuò副词,屡次,多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为 wéi①制,造,做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②充当,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③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④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⑤称为,叫做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⑥著,写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⑦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wèi①介词,为,给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③为此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④连词,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骑 qí 动词,骑马 其子好骑(《塞翁失马》)

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少 shǎo①名词,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②不多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③稍微 宾客意少舒(《口技》)

④少时,一会儿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shào①年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

好 hǎo ①容貌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②相善,交好 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hào 爱好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舍 shě 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shè 房屋 又渐如高舍(《山市》)

号 háo 大声喊叫 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

hào ①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②称号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间 jiān ①中间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

②表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iàn ①暗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④离间 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异读,是指在通***现象中,通***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有时***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食、其 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例: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房 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例: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 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度 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臭 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乱》)

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例: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乘 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读chéng。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读shèng。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读 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ú。例: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表示“句读”(即不足一句,读时须稍有停顿)的意思时,读dòu。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泛 在表示“漂浮”“广泛”“浮行”等意思时,读fàn。例: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时,读fěng。例: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创 当表示“始造”“首创”的意思时,读作chuàng。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在表示“创伤”的意思时,读chuāng。例: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罢 表示“停止”“罢免”等意思时,读bà。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当表示“疲劳困乏”之意时,同“疲”,读作pí。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出师表》)(注:教材中“罢敝”写作“疲弊”)

女 表示“女性”“女儿”的意思时,读nǚ。例: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作人称代词时,则同“汝”,读作rǔ。例: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降 动词,在表示“降落”“降临”“降给”“下达”等意时,读jiàng。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表示“欢悦”“平和”的意思时,读xiáng。例: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字

通***字,汉字的通用和***借的简称。所谓通***,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或同音***借。

(1)通***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字。

(2)通***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见通***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 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 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汤药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 荫 树荫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 贴 粘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 伙 同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 耸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 怎 怎样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 现 出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 哪 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 缺 ①中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 僵 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道 导 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曷 何 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辑 缉 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熙 嬉 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 伶仃 孤苦无依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距 拒 抵挡,抵抗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圉 御 抵挡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诎 屈 ①理屈 公输盘诎(《公输》)

②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有 又 还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衡 横 ①横放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不顺,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甫 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简 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适 谪 被罚流放,强迫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唱 倡 倡导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以 已 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被 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食 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材 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邪 耶 吗 其真邪(《马说》)

畔 叛 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具 俱 全,皆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属 嘱 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直 值 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

辟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辩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得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与 欤 语气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乡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信 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已 以 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穷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 贫穷

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弦乐器 蚕丝

委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弃 委托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 到,往

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 表示判断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被举荐 举起

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 出征,征收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白,了解 比喻

豆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豆类名称

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接近,趋向 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确实 真诚、诚实

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时 四季中的秋季

义 引喻失义(《出师表》)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否 陟罚臧否(《出师表》) 恶,坏 表示否定

猥 猥自枉屈(《出师表》)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卑鄙下流

庶 庶竭驽钝(《出师表》) 希望,期望 众多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案件 监狱

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军队 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 表动作重复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 间隔、空隙,不连接

里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枢密韩太尉书》) 古代居民区名 方位词,与外相对

游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 交往 现常指游历、游览

池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护城河 现指水塘

走 几欲先走(《口技》) 跑 行走

趋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快步走、奔

跑 趋向*** 以是人多以书***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助 不真

居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经过 房子;居住

见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进见 看到

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境 品质低下

市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购买 市场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强壮,强大

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只 但是

虽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即使 虽然,表转折

固 吾义固不(《公输》) 绝对 坚固

谢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感谢

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逃跑 死亡

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适逢,恰巧遇到 聚合

怜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怜爱,爱戴 可怜,怜悯

或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有人 或许,也许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 经常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猖蹶 遂用猖蹶(《隆中对》) 失败 凶猛而放肆(注:现代汉语中写作“猖獗”)

于是 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此(时) 表示承接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的原因 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品质低劣

晓畅 晓畅军事(《出师表》) 精通,熟练 通顺

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牺牲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可以

交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和子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断绝来往 隔开,不连接

无论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以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以此为 认为

左右 楚王闻之,谓左右(《晏子春秋》) 身边跟随的人①表方位;②表估计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即使这样 转折连词

(一)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四)打牢语文基础。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五)要讲究学习效果。主要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极为重要的,平时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多进行探究,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研究别人的学习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特别要重视语感培养、知识的归纳和累积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六)要重视总结相关的学习要点,浓缩知识的精华。例如: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2.说明文的要素: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和观点的连接。

3.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修辞的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等。

6.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7.词的分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邑人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古义:指人的容貌,面容,但是现在也还在用形容枯槁这个成语

今义:但是解释形容的话,可以认为是形容词的形容,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b古今同义;满脸黑**。形容面色憔悴

面目:①相貌:面目可憎。②事物的外在状况;表面:面目一新|庐山真面目。③面子;脸面:没有面目见老朋友。

c古今异义;古义:简练:在学术技艺上下功夫去磨炼

今义:简练:(措辞)简要;精练:文字~ㄧ用词~。

d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反复思考推求、推敲。

文言文偏义复词详解

古今异义;古义:指人的容貌,面容,但是现在也还在用形容枯槁这个成语

今义:但是解释形容的话,可以认为是形容词的形容,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b古今同义;满脸黑**。形容面色憔悴

面目:①相貌:面目可憎。②事物的外在状况;表面:面目一新|庐山真面目。③面子;脸面:没有面目见老朋友。

c古今异义;古义:简练:在学术技艺上下功夫去磨炼

今义:简练:(措辞)简要;精练:文字~ㄧ用词~。

d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反复思考推求、推敲。

屈原列传古今异义,屈原列传古今异义

对偏义复词有两种考查形式:

 1.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

 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

 答案为C(解析见参考答案)

 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

 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翻译成了?张不开,闭不上?的错误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II卷第11题要求将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成现代汉语,其中的?面目?也是偏义复词:?面?,脸面,?目?,眼睛,此处偏用?面?的意思。

 在古代诗文中偏义复词出现频率很高,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和解答翻译题时的难点,准确识别并理解偏义复词有益于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

 知识梳理

 一、偏义复词的类型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公姥?只有?姥?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二、偏义复词的识别

 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

 ?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又如《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车马?偏指?车?义,

 3.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如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

 识别的注意事项:

 1.偏意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 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陪衬在后。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2.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因此,对于偏义复词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来识别,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是偏义复词,而换一个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是偏义复词。如:?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这句中的?弟兄? ,从文中内容知道,逼迫刘兰芝的是她的哥哥, ?弟兄?是偏义复词。?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孟子《庄暴见孟子》)这句中的?兄弟?不是偏义复词。

 3.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三、偏义复词的翻译

 ?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将?陪衬意?去掉,把表示意义的那个语素翻译出来即可。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中?死生?偏义在?死?,意为死难。这句话可译为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中学教材中常见的偏义复词梳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偏义在?辱?, 此处可译为?遭贬谪的不幸?。

 4.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司马迁《鸿门宴》)?置?,丢弃。?车骑?:?车?,车马,?骑?,骑士,偏义在?骑?。

 5.我有亲父母。(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父母?偏义在?母?,指刘兰芝的母亲。

 6.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女子? 偏义在?女?,女儿。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 偏义在?长?,年龄大。

 8.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9.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飞)?进退?,?进?,指?进来?,?退?指?退出?,义偏?进?。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在?异?,不同。

 11.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 ?往来?偏义在?往?,指宋朝的使者北

 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1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指南录〉后序》)?虚实?偏义在?实?,实情。 双基题板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其日牛马嘶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老》) ..

 C死生,昼夜事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 ..

 B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却看妻子愁何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B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刘向 《唐雎不辱使..

 命》 )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

 提升空间

 指出下面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释义。

 1.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汉乐府〃相和歌〃白头吟》)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司马迁《屈原列传》)

 3.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曹操《却东西门行》)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5.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6.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司马光《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7.凤姐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的十分整齐。(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贾谊《论积贮疏》)

 9.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

 10.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11.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12.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

 13.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

 14. 而某不量敌众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5.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下》)

 参考答案

 考点综述

 1996年高考14题解析:

 A项的?奸?,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项的?宴?飨?都是

 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按文句意应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词素都起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短长?是偏义复词。

 2003年上海卷例题译文:

 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010年全国II卷例题译文:

 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双基题板:

 1. D

 解析:A ?牛马?偏义在?牛?,?马?为衬字。B ?肌?指肌肉,?肤?指皮肤。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就己指出他的病己在?腠理?,即皮肤和肌肉之间,而这一句是说齐桓公的病情加重,逐渐向身体内部深入,故?肌肤?应偏指?肌?。 C ?死生? 偏义在?死?,死亡。D ?寒暑?两个词,冬季和夏季。

 2. B

 解析:A ?利害?偏义在?害?,害处,祸害。B?生死?两个词,生和死。C ? 去留?偏义在?去?,离开的意思。D ?国家?偏义在?国?,国家。

 3. C

 解析:A ?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和孩子。B?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C ?休祲?,?休?,吉兆;?祲?,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偏义在?休?,从天而降的灾祸。D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提升空间:

 1.?嫁娶?,偏义在?嫁?,出嫁。

 2. ?形容? 偏义于?容?,容貌。

 3. ?行止?,偏义在?行?,行动,飞行。

 4.?窗户?偏在?窗?,窗子。

 5.?动静?偏义在?动?,意为行动。

 6.?成败?,偏义在?成?,成功。

 7.?褒贬?,偏义在?贬?,意为指责。

 8.?饥穰?偏义在?饥?,灾年。

 9.?浅深?便义在?深?,意为?深度?

 10.?风雨?,偏义在?雨?,雨水。

 11.?鲧禹?,偏义在?禹?,用疏导之法治水的是禹,?鲧?为衬字。

 12.?寒暑?,偏义在?寒?,寒冷

 13.?耳目?义在?目?,眼睛。?芙蕖?,荷花

 14. ?众寡?,偏义在?众?,多。

 15. ?云霓?,偏义在?云?,云彩,乌云。

“东道主”古义?

? 屈原列传古今异义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来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 (楚国) 恢复 (国家)。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贿的古今异义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

今义: 请客的主人

附:1.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2. 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3. 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4. 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5. 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6. 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7. 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义:纵横驰骋。今义:略。)

8. 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9. 是非: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古义:这不是。今义:略。)

10.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1.野人: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古义:住在郊野的农民。今义:略。)

12.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略。)

13.莫非: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古义:没有什么不是。今义:表示揣测或反问的副词。)

14.舅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古义:公婆。今义:略。)

15.爪牙:祈父予王之爪牙

(古义:得力的帮手和武士。今义:坏人的党羽。)

16.颜色: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略。)

17.形容: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加以描述。)

18.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恢复。今义:略。)

19.无论:问其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20.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1.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略。)

22.妻子:子布、元表等人各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略。)

23.消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古义:消失、生长。今义:略。)

24.于是:晋于是始墨

(古义:从此。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吾祖死于是

(古义:在这件事上。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5.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于是写。今义:略。)

26.县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宫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今义:略。)

27.其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28.殷勤:致殷勤之意

(古义:恳切慰司。今义:热情周到。)

29.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皇帝的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30.具体: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古义:形体完备而规模较小。今义:特定的,不笼统的。)

31.痛心: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下相逐

(古义:痛恨。今义:极其伤心。)

32.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亲家。今义:夫妻关系。)

33.长者: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老的人。)

34.迁徙:然陈涉……而迁徙之徒也

(古义:被征发的人。今义:迁移。)

35.智力: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力量。今义:略。)

36.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略。)

37.治理:(尹翁归)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古义:太平清明。今义:略。)

38.中伤: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古义:内心不高兴。今义: 恶意诽谤他人。)

39.事情: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古义:事情的真实情况。今义:略。)

40.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41.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2.交通: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

(古义:交往。今义:略。)

43.绝食: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古义:吃不上饭。今义:略。)

44.学问:(王)尊窃学问,能史书

(古义:学习请教。今义:略。)

45.河南、河北: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46.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47.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8.明日: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9.轻易:李文忠守严州,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古义:随便改换。今义:随便;容易。)

50.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地。今义:稍微。)

51.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

(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

52.意思:陆逊意思深长

(古义:内心思想。今义:略。)

53.结束:与村中少年结束而出

(古义:整理好行装。今义:略。)

54.下车:(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古义:到任。今义:略。)

55.中外: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古义:朝廷内外。今义:中国和外国。)

56.约束:秦自穆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57.区区: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

(古义:诚恳。今义:数量少或事物不重要。)

58.正视:(某人)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

(古义:正眼看。今义:严肃认真地对待。)

59.生理: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活命的机会。今义:生命活动和器官机能。)

60.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61.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略。)

62.丈夫: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略。)

63.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64.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

(古义:不同意,不认可。今义:不可以。)

65.中国: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略。)

66.来者: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

(古义:以后的人。今义:到来的人。)

67.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发布命令。)

68.秋天: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季的天空。今义:略。)

69.突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地显露,,)

70.向前;凄凄不似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古义:刚才。今义:略,,)

71.可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72.行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今义:略。)

73.简练: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

(古义:有所取舍地用心练习。今义:略。)

74.经济: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古义:治理国家。今义:略。)

75.整顿: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变乱为治。)

76.丈人:子路从下后,遇丈人

(古义:老年男子。今义:岳父。)

77.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古义:睡醒。今义:略。)

78.南面: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

(古义:面向南。今义:表方位的名词。)

79.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80.向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古义:原来的。今义:从来,一向。)

古今异义;古义:指人的容貌,面容,但是现在也还在用形容枯槁这个成语

今义:但是解释形容的话,可以认为是形容词的形容,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b古今同义;满脸黑**。形容面色憔悴

面目:①相貌:面目可憎。②事物的外在状况;表面:面目一新|庐山真面目。③面子;脸面:没有面目见老朋友。

c古今异义;古义:简练:在学术技艺上下功夫去磨炼

今义:简练:(措辞)简要;精练:文字~ㄧ用词~。

d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反复思考推求、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