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翻译_辅车相依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7 0
  1. 急求文言文翻译!!
  2. 唇亡齿寒古文言文
  3. 《古文观止·宫之奇谏假道》译文与赏析
  4.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
  5.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
  6.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的意思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翻译_辅车相依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急求文言文翻译!!

1. ***途灭虢文言文翻译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

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晋献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

虞公盯着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

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

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

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再回军攻打虞国,又消灭了虞国。

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

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2. 写出《***途灭虢》的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

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但是,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

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历史是不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 *** 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

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完全可。

3. ***虞灭虢文言文原文

原文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大致翻译就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4. 智永真草千字文古文翻译

译文如下:天穹是黑色的,大地是**的,空间与时间原本都是混沌蒙昧的。

太阳每天有起有落,月亮每月有圆有缺,诸宿星辰在浩渺的天宇中亘古罗列。一年中寒暑不停地交替,教我们知道天行有常;种植的庄稼多在秋天收割,收获的成果得在冬天贮藏。

我们把闰余的日子放在闰年,从而能修正时日;我们把不同的乐音分成律吕,借此来调和阴阳。水气受热上升在天空成云致雨,水气遇冷化露在大地凝结成霜。

珍贵的黄金淘自***江底,稀世的玉石藏在昆仑山上。曾有削铁如泥的宝剑称作巨阙,曾有烛夜如昼的明珠名叫夜光。

水果里的珍品当属李子和柰子吧,就如同蔬菜中的上品是芥菜生姜。茫茫的海水是咸的,滔滔的河水是淡的;鱼类能在水里自在遨游,鸟类能在天上惬意飞翔。

伏羲、神农,原本是人类的始祖;少昊、人皇,他们是上古的帝王。苍颉发明文字,这是文化的载体;嫘祖制做衣服,这是文明的滥觞。

河清海晏的时候访求贤才,交给他治国的大任,让给他君主的位子,唐尧虞舜的举措真算是圣者;邦国无道的时候慰问生民,讨伐罪恶的暴君,建立全新的***,姬发商汤的行为也不违天常。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垂衣拱手,运筹帷幄也能使天下太平,伟业昭彰

只要能够持久地爱惜、抚育百姓,就可以使戎族和羌族臣服于王道汤汤。不论距离的远近都能作为一个整体,所有的臣民都归顺于仁厚的君王。

彩凤在竹林中鸣叫,预示国运的昌盛;白驹在草场上吃草,象征国家的安康。圣主的恩泽与教化如阳光普照大地,微及草木,远及万方。

我们的身体发肤得之于父母,其中蕴含着四大和五常。此身承受父母养育的恩德心怀恭敬,怎么敢故意让它遭到毁坏损伤。

女子应该仰慕品性忠贞洁身自好的女性,男子理当仿效才识卓越品德优秀的贤良。知道自己有了过错一定要努力改正,学会了有用的本领就保持着莫教遗忘。

不要仗着自己的长处自高自大,也别拿着别人的缺点飞短流长。诚实和信用要好到经得住考验,器量和胸怀要大到难以度量。

墨子看到染丝悲叹保持操守的不易,《诗经》赞颂正直的君子如同洁白的羔羊。 能抱成为圣人的想法有何不妥?只要把贤者的良好举止以身践行。

美德的口碑一旦树立,名声自然能随之鹊起;端庄的体态一旦形成,仪表的正直也随之确定。空旷的山谷中声音能够传得很远,空荡的房间里响动可以听得很清。

福禄应是行善积德的功业,灾祸岂非恶贯满盈的报应?直径一尺的圆璧有时也算不得珍宝,因为有短暂的光阴待我们去争竞。 赡养爹娘,侍奉君上,这样的大事要严肃恭敬。

孝顺父母必当竭尽所能,忠于君主须备放弃生命。为使他们冬暖夏凉而夙兴夜寐,小心得如同面对深渊、行走薄冰。

这样的德行如兰草那样馨香,如松柏那样茂盛。好像江河的水流日夜不停,好像可鉴的湖面澄如明镜。

仪容举止要显得平静沉稳,言语用辞要显得神闲气定。为人处世有专心的开头固然很好,保持谨慎努力得到的美满结局才更值得高兴。

要开创光荣的事业,根基正在于此;拥有了这种意志,前途就没有止境。书读通了,道理明了,就可以踏上仕途;让这样的人取得官职,参与国政。

贤德的召公死了,他的甘棠树还被留下来;廉正的官员去了,他的成绩愈发受称颂。 贵贱有分,应该奏不同的乐;尊卑有别,应该行不同的礼。

上下级别得做到团结一致,丈夫的倡导妻子须紧跟不离。求学在外要遵从老师的训导,居家生活应恭奉父母的威仪。

对待叔伯姑妈这样的长辈,孝顺的程度能与子女相比。兄弟之间本有同源的血气,互相关怀如同联结的树枝。

结交朋友不仅要看投缘,他要能给你规劝和建议,伴你切磋和进取。仁慈之念、恻隐之心并不意味愚蠢,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它丢弃。

一个人的美德有廉洁、谦让,一个人的修养看气节、道义:这些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即使颠沛流离也不能忘记。心性清静,情绪就闲适安逸;心以物喜,就感觉劳神费力。

守护真性的纯洁,意愿常得到满足;追逐横流的物欲,意志就发生偏移。能够坚持高尚情操的人,取得显赫的地位往往容易。

要说华夏有名的故都,东都就是洛阳,长安唤作西京。洛阳北倚邙山,南面洛水;渭水和泾河流域雄踞着长安城。

两京之内,深宫殿堂盘错众多的格局叫人赞叹,楼台观阁凌空欲飞的高姿令人吃惊。其中有华丽精美的画图,描摹着飞禽走兽,彩绘着天仙神灵。

厢房总在正殿的旁侧开启,堂柱总与甲帐从正面相迎。在大殿上摆设盛筵陈列酒席,优伶们鼓瑟吹笙一片升平。

官员们通过殿前台阶上上下下,帽子随人头攒动,点点如夜幕的繁星。殿右通往宫廷藏书的所在名称广内,殿左通往臣工休憩的地方叫做承明。

前者收集着古圣先贤的典籍,后者汇聚着四海之内的精英。杜度草书的手稿,钟繇隶书的行文,魏王墓里的漆书《庄子》,孔庙墙中的古文《书》经:收藏的珍宝实在难以数清。

庙堂内依序罗列着文臣武将,庙堂外夹道站立着三公九卿。他们每户都有数郡数县的封邑,每户都有成百上千的亲兵。

他们戴着高高的朝冠随驾出游,乘坐着香车和宝马,飘动着高贵的长缨。他们的起居豪华奢侈,他们的爵禄将会世袭;他们的肥马精挑细选,他们的车。

5. 求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代现代文补药文言文 短一点

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刘备和孔明提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

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有着相当的难度。

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时候,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吃了好几次败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终于还是将曹仁击败。当他来到南郡城下,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城池已被赵云袭取。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荆州守军和襄阳守军都被诸葛亮用计调出,城池已都被刘备夺取。周瑜十分愤怒:“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刘备取了荆州之地后,周瑜要鲁肃去***,刘备狡辩道荆州被是刘表的地盘,如今刘表虽然死了,可是他儿子还活着,我作叔叔的辅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盘怎么不行?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不久刘表之子刘琦死了。鲁肃再去讨时,孔明又一席强辩,说什么刘备是皇族,本就该有土地,何况刘备还是刘表的族弟,这是弟承兄业,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曾尽力之类的话。令鲁肃这个老实人不知道如何应答。

到最后,终于说荆州算暂时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换,还立下文书。此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动孙权用嫁妹(孙尚香)之计将刘备赚往东吴而谋杀之,继而夺取荆州,但不想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便将计就计让刘备与吴侯之妹成了亲。

当岁末年终,玄德依孔明之计携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时,周瑜亲自带兵追赶,却被云长、黄忠、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走,蜀国岸上军士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再次金疮迸裂。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没有丝毫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周瑜设下“***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

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几路人马杀来,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与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6. 谁有154字的古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7.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晋献公以垂棘 ① 之璧, ***道

小题1: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小题2:略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是借的意思,于是向的意思,而是表顺承,伐是讨伐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翻译(2)句时,注意“还是回来的意思,反是返回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2:试题分析:这个故事讲的是“虞国借道给晋国反而被晋国消灭”,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示例三 ***途灭虢。

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局对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即可。

唇亡齿寒古文言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古文观止·宫之奇谏***道》译文与赏析

1.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2.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译文: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原文: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先秦·左丘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百度百科——宫之奇谏***道。

3.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道,将柰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滥於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柰何其***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原文大意:从前,晋献公派苟息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苟息说;“请您把垂棘出产的玉鐾和屈邑出产的四匹马送给虞公,向他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许.”献公说:“那垂棘出产的玉壁,是我们先君的宝贝啊,屈邑出产的四匹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昵?”苟息说.“不是这样,他如果不借我们路,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路,这就如同我们把玉壁从宫中的府库拿出来放到宫外的府库里击,把骏马从宫中的马槽旁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槽旁去.您对此又忧虑什么呢?”献公答应了,就派苟息把屈邑出产的四匹骏马,加上垂棘出产的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公,来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虞国对于虢国,就象牙床骨和颊骨一样,互相依存.虞国和虢目的形势就是这样.古人有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着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也靠着有虢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了.怎么可以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借路给了晋国.苟息攻打虢国,战胜了虢国.返回的时候攻打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拿着玉壁牵着骏马回来禀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连是老样子,只是马均年齿稍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原文启示:一是,告诉人们“唇亡则齿寒”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以及国之间的关系,都可能存在着互相配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切不可以损害这种关系为代价.一是,告诉人们“小利是大利的祸害”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去大利.。

4.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 原文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

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仇国。

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

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

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

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不救何为?” 译文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

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

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

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

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

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吴王又问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亲近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意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如愿以偿的。

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等什么?”。

5. 文言文请唇亡齿寒全文翻译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6. 文言文:唇亡齿寒.的正文意思是

唇亡齿寒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如他们一盘散沙,则乘势攻之.” 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会无所忌惮,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象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罹难,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不去显示正义张扬威名,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是战略决策的重大错误啊.”。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

宫之奇谏***道

宫之奇谏***道

《左传·僖公五年》

题解

僖公五年,晋献公两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本篇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被晋国的花言巧语,以及宗族观念、神权思想所蒙蔽,但虞公不听谏言,最终虢国、虞国先后被晋国所灭,虞公成为晋国的俘虏。

原文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45]。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46]。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47],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48]。岂害我哉?”

注释

[45]晋侯:晋献公。复:又。***:借。鲁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46]表:外表,这里指***,屏障。

[47]辅:同“酺”,面颊。车:牙床骨。

[48]宗:同祖,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国君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启,对入侵之敌不可以放松警惕。上次我们答应晋国借道已经很过分了,难道还允许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托,没了嘴唇,牙齿就得受凉,’这就如同我们虞国和虢国相互依从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君是我们的同宗,难道他会加害我们吗?”

原文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译文

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就因为太伯不听从父命,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也是周文王执掌国政的大臣,也曾为王室立下过汗马功劳,功勋受封的典册还藏在官府里。现在,晋国一心想要消灭掉虢国,又怎么可能会怜惜虞国呢?况且,它对虞国还能比对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吗?桓叔、庄伯两个家族又有什么罪过,竟成了晋侯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晋侯了吗?亲族之间因为权势的争夺,尚且加以杀戮,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

原文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49]。”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5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51],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注释

[49]据:依附,这里指保佑。

[50]繄(yī):其物,那件物品。

[51]冯:同“凭”,依附,凭借。

译文

虞公说:“我祭祀鬼神的物品丰盛而且洁净,神灵必然会保佑我的。”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会随随便便亲近某一个人,他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因此,《周书》上说:‘上天不会亲近某一个人,只会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佐。’又说:‘黍稷这类祭品的味道并不是真正有芳香,而只有美德才有芳香,鬼神才会去享用。’又说:‘人们拿来的祭品虽然没有什么异同,但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进献的才算是真正的祭品,鬼神才乐意享用。’如此说来,如果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祭品再丰盛再洁净,鬼神也不会享用。神灵只会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如果晋国消灭了虞国,崇尚德行,把芳香的祭品进献给鬼神,鬼神难道还会吐出来吗?”

原文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5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53],遂袭虞,灭之,执虞公[54]。

注释

[52]腊:年终的大祭,这时可以放纵官民饮酒作乐。

[53]馆:驻扎,住。

[54]执:逮捕,俘虏。

译文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给晋国使者借道。宫之奇便率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等不到年终腊祭就要灭亡了。晋国会在这次借道之行中灭掉虞国,不必再次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晋军回师途中驻扎在了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一举将其歼灭,并且俘虏了虞公。

评析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道灭虢***。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其用心实在险恶。幸有贤臣坦诚相谏,准确分析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冥顽不化的虞公既不听劝,也不抗争,最终导致国破家亡,为天下人留下“虞公之不可谏”的笑柄。

虞国的灭亡,就灭在虞公太依赖同族关系和神灵保佑的愚昧思想,对不义之徒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宫之奇谏***道原文翻译赏析

 唇亡齿寒是一个经典的成语,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唇亡齿寒的文言文翻译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

 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生存吗?”虞国国君说:“晋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有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但是虞国国君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待荀息如上宾。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虢国终于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被灭了。晋国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国国君,然后晋国就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虞国国君也不以为意。

 忽然有一天守卫宫门的人进来报告:“晋国的大军到了。”虞国国君才如梦初醒。最后虞国国君被俘,虞国灭亡。

 典故寓意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的意思

宫之奇谏***道原文翻译赏析如下: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放松警惕。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俗话说‘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表:外面[←甲骨文的“表”是象形字,像兽毛朝外的皮衣,像衣服外部披着兽毛,引申为外面]

启:开启,这里指***道,使晋实现其野心。{补充[“启”的意思:1.开;2.开拓;3.启发,启迪;4.陈述]——古字的“启”有两种写法,一个是“启”,意思是开;一个是“启”,意思是教,比如论语中的“不愤不启”}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即外来的侵略

翫(玩):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王力古汉语词典中说玩的第一项意思为“因习以为常而轻视懈怠”,相关的由“玩”组成的成语如“***”“玩世不恭”“玩物丧志”中也可看出这项意思}?

谓:通为

甚:厉害,过分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辅车:辅,面颊;车:牙床骨——但也有人认为“辅车”就是车子和车子辐条的意思,在本文中,***取这种意思的说法较多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当过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有功勋,因公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恒庄之族更亲吗?恒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不就是因为他们威胁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宠势相逼,尚且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意思是: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互相依存。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句: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近义词:毛落皮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巢毁卵破、唇齿相依、辅车相依。

反义词:风马不接、齿亡舌存、势不两立、你死我活。

唇亡齿寒造句

1、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2、如果那些不可救药的汉奸知道在那唇亡齿寒时候,丢弃见异思迁,能将同仇敌忾来精雕细刻,那么他们留下来的名誉就不言而喻了。

3、在强敌面前,毗邻的小国总是结成联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4、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5、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