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7 0
  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下一句是什么?
  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全文是什么
  3. 一周一份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什么意思
  4.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恋物力维艰的意思
  5. 孔子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全文是什么?
  6.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一句是这样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是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白话释义: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出处:明末清初?朱柏庐 《朱子家训》。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餐企“防浪费”智慧

制止餐饮浪费的行动,必然绕不开餐饮企业。在上海,已经有许多餐企在进行探索。

中华老字号品牌“梅龙镇”旗下的新理想大厦白领餐厅,因物美价廉解决周边白领午餐而备受关注。2020年8月3日开始,这家餐厅另辟蹊径,拓展自助早餐业务

每天早上7时至9时30分,餐厅提供包子、烧麦、蛋糕、蛋饼、豆浆、水果、酸奶等十余种早点品类。不论是谁,只要12元,即可以畅吃。

如此好事,但是怎么避免浪费?上海梅龙镇快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群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的“杀手锏”之一,是每份食品轻量化。比如,这里的蛋饼卷油条,大概是常规大小的三分之一。同时,餐厅随处可见“明智选餐,杜绝浪费”的提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全文是什么

意思是:每一碗粥、每一碗米,都要思考它们是来之不易的;半丝半缕的衣物都要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出自清朝时期的文人朱柏庐,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出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全文如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一周一份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什么意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来自朱子家训,

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种简单的生活理念,节约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倡议书呼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优良风尚。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养成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同时,***取各种措施,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存储、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

《朱子家训》节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恋物力维艰的意思

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释义: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

恒:常。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指 享用每一点物品,都应当珍惜它的来之不易,常记生产物资的艰难辛苦,不可挥 霍浪费。

出处:明朱用纯《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白话译文:明朱用纯《治家格言》: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应当在下雨前把门窗捆绑牢固,不要到口渴时才去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笔顺

扩展资料:

赏析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孔子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全文是什么?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相关解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朱子家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

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解释: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出处:《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内容简介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书中有良田这几个字说明当时朱子住在郊区。如今朱子住的家已经拆了,郊区城镇化或郊区城市化,朱子家已经被高楼林立的建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但是朱子家训保留了下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下一句为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翻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8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顾炎武为“昆山三贤”。明诸生。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局势稍定,返回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含有不忘杀父之仇的意思)之义,故自号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指导思想: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

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骈指两马相并,骈文就是用作对联的方式写的文章,每句都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对仗,铿锵有韵,是最能展现汉语独特魅力的一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兴盛,后世也不乏佳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