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将军冯异的后代_冯异后人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9 0
  1. “大树将军”冯异 刘秀的主心骨
  2. 大树将军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3. 大树将军的成语典故
  4. 大树将军冯异文言文翻译
  5. 《后汉书.冯异传》全文翻译
  6. 冯异在军中为何被戏称为“大树将军”?

(百家姓典故)

冯系承周文王 派别多脉络清

大树将军冯异的后代_冯异后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於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现在,冯姓的派别相当多,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大致如下:

出於颍川(河南省)的冯氏,是东汉光武帝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军”,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军功彪炳,后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

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则系汉代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败了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别外,福建长乐的冯姓,是宜都侯冯参的后代;京兆的冯氏,是燕王冯宏的后代;出自弘农(河南省)者,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自河间(河北省)者,则为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像这样把族系的出处考据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在姓氏当中还是很少有的,姓冯的人士真是比别姓的人***了。

历史上知名的冯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较为人熟悉的冯道。他是五代那个乱糟糟的时代的人,曾经接连做了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如果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大树将军”冯异 刘秀的主心骨

译文

冯异字公孙,是颖川父城人。汉王起兵,冯异凭借郡署属官的身份监管五县,与父城县长官苗萌共同守城,替王莽抵御汉军。待到光武帝做了司隶校尉,(带兵)路过父城,冯异等人就打开城门带着肉牛、酒浆去迎接。光武帝委任冯异做主簿。

等到王郎起事,光武帝从蓟东向南南奔逃,晨夜兼道,住宿草房。到了饶阳无蒌亭。当时天气寒冷异常,众人都饥饿疲惫,冯异把豆粥献给皇上。第二天早晨,光武对众将领说:“昨天吃到公孙的豆粥,饥饿寒冷一齐解除。”等到到了南宫,遇到大风大雨,光武掉转车头走入道傍空房,冯异抱柴禾,邓禹点燃火种,光武对着火堆烘烤衣服。冯异又进献麦仁汤,兔腿。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在路上行走如果遇上了其它将领,往往赶着车让出路来。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准则,军队里称他做事井然有序。每到一个地方宿营,诸将坐在一块评论各人的功劳,冯异经常独自一人躲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到攻下邯郸,汉军便变更编制,各将领各有分配给自己的官吏士兵。士兵都说愿归大树将军统率,光武因此十分赞赏冯异。

冯异自认为长时间领兵在外,心里很不踏实。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处死长安县令。权威极重,民众亲附,称他为“咸阳王”。光武派人将奏章拿给冯异看。冯异读后极为惶恐,上书谢罪道:“臣下原本是个普通书生,遭遇皇上委任重任的际遇,在军队里边充个数,受到皇上错爱,处于大将的位置,封为通侯,受命执掌一方大权,从而立下一点功劳,这些都是由于国家的谋划,愚臣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做到这一切。当战争刚开始,天下大乱之时,豪杰竞相角逐,人们受到的诱惑数以千计。小臣我因为遭遇明主,托身于圣明天子,在危难混乱之中,还不敢有过错,何况天下太平安定,上下尊卑已定,而为臣显爵高位,所蒙受之恩情,有如巍巍高山,不可估量呢?”光武下诏回答曰:“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建武六年春,冯异赴洛阳朝见光武帝,接见时,光武对公卿大夫们说:“冯异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他为我披荆斩棘,平定了关中。”冯异稽首道谢,说:“臣听说管仲对桓公说过:‘希望君王您别忘了射钩的事情,臣下我别忘了坐进槛车的遭遇。’齐国依赖这句话长治久安。我现在也希望国家别忘记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

攻打赵匡等人,将近一年时间,将他们全部斩杀了。众将领一同攻打冀州,不能攻克,想暂且撤退休整军队,冯异坚持不动摇,时常充任各支兵马的先锋。第二年夏天,他疾病发作,死在军中。谥号节侯。

大树将军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中国上从来不乏有特色的将领,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绰号,比如“常胜将军”、“威武将军”、“飞将军”……可是有一位却被叫做“大树将军”。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

原来,当年跟随刘秀的开国名将有二十八位,号称“云台二十八将”。征战间隙,诸将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慧眼识光武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生年不详。史载他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冯异与刘秀是认识比较早的。

王莽新朝末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反莽武装共同拥戴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汉更始帝。冯异此时正以郡掾的身份替王莽监管五县,与父城县的长官苗萌共守县城。

刘秀奉更始之命率兵攻打父城,遭到冯异与苗萌的顽强抵抗,只得退兵巾车。傍晚,刘秀的部下抓到一个微服探营的人,以为是奸细,正准备杀掉。刘秀听说后,亲自审问,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外出巡察属县的冯异。冯异一见刘秀,顿时被刘秀的气度与风***折服,表示自己的老母还在城中,如果被释放回城,愿将所监五城奉献以报义释之恩德。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刘秀也给予了冯异极大的信任,当即释放他回到父城。

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如今英雄壮士起兵的不少,但是多暴虐蛮横之徒,只有刘将军所到从不掳掠,秋毫无犯。我观其言语举止,绝非平常之人,我们可以投靠他建功立业。”

此后,刘秀率部回宛城复命,更始帝派其他将军来攻父城者前后有十余人,冯异都坚守不降。不久,刘秀率部经过父城,冯异打开城门迎接刘秀,敬献牛酒。刘秀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从此,冯异成为刘秀的重要谋士和得力战将。

在汉更始帝麾下众将中,当时的刘秀并不特别突出,但冯异一见刘秀,便认定刘秀“非庸人也,可以归身”,目光独具,看人极准。

处变有谋略

冯异是刘秀的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可不要小瞧这个主簿职位,它可是与领导接触最密切的官职。刘秀让冯异当主簿,除了冯异自身的才能外,还体现了刘秀对冯异的信赖,早早地就把他划入了心腹的范围之内。

俗话说“每逢大事有静气”,在刘秀诸将中,冯异总是能够保持头脑的冷静,深得刘秀赏识。而冯异也不负刘秀厚望,在刘秀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步棋全都是在冯异的帮助下完成的。

第一步,韬光养晦。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刘秀的哥哥被更始帝杀死。在一人有罪全家株连的古代,刘秀被更始帝疑忌自在情理之中。刘秀深知处境险恶,只能暗忍悲痛,强作欢颜。当时刘秀的部将朱佑、臧宫等都要杀更始帝。只有冯异单独前去安慰刘秀,说:“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这一席话,不仅指出了刘秀得以自保的正确道路,而且最终使刘秀自立门户、建立帝业,犹如韩信之汉中对、诸葛亮之隆中对,作用甚伟。

第二步,巡行河北。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大臣们都不同意。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贵幸,当朝用事。冯异劝刘秀跟他们深交结纳。由于曹氏父子力劝,更始帝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刘秀一到河北,便派冯异和铫期抚循属县。冯异等所到之处,平释囚徒,抚恤鳏寡,还逐一了解河北的地方官员,暗中考察他们是不是愿意归附,然后把名单上报给刘秀。河北诸郡最终成了刘秀的根据地。

第三步,黄袍加身。公元25年,刘秀手里的地盘已经有很多,将领们纷纷劝他速登帝位。刘秀心中没底,便对冯异说:“昨夜,我梦见我乘赤龙上天,醒来后,心中很害怕。”冯异一听,忙下席拜道:“这是天命感召,托梦于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为大王一贯慎重。”刘秀放了心,遂在 (今河北柏乡)即位,改元建武。

患难见真情

有趣的是,作为一员大智大勇、战功赫赫的名将,冯异最为后人称道的却是两顿饭和两个成语。

刘秀初到河北之时,河北几乎已落入他人之手。刘秀北上,即遭到通缉,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某日,他们来到河北饶阳芜蒌亭时,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冯异到附近的村子里要饭,给刘秀弄来了一碗豆粥。刘秀一口气喝下,顿觉甘美无比。第二天,刘秀还在回味那碗豆粥。

当走到滹沱河边时,忽遇大风暴雨,幸好河边有几间屋子,一行人便进去避雨。屋中有炉灶,冯异便抱来柴薪,邓禹生好炉子,让刘秀对着炉火烘干被淋湿的衣服。不一会儿,冯异从房子里找到了一点麦子和菟肩(一种蔬菜),给刘秀做了一碗菟肩麦饭。对于这一段君臣的患难经历,刘秀一直念念不忘。登基之后,刘秀还专门给冯异写信说:“我时时记着当年将军在芜萎亭端给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递给我的麦饭。这些深情厚意,我至今还未报答呢!”

从此,冯异和刘秀成为患难之交。此后,刘秀还专门为冯异创造了两个成语,更见证了两人不一般的交情。

建武三年,冯异与赤眉军对峙于华阴,赤眉佯败,在回奚重挫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的黾池大破赤眉。事后,光武帝刘秀下诏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之后,冯异又率部打败延岑等军阀势力,占领关中地区。冯异在关中三年,威望日著,于是便有人上书刘秀,说冯异在关中权势过重,号称“咸阳王”,将不利于汉室。刘秀特意派人将奏疏送给冯异看,还下诏安慰冯异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冯异入京朝见刘秀。刘秀数次宴请冯异,并指着他向满朝公卿大臣说:“这便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这就是成语“披荆斩棘”的由来。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夏,冯异病逝在军营中,谥节侯。

冯异治军严明,谋定后动,赏罚有度,政治眼光与战略战术均高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其他将领一筹。同时他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军中很多下级军官都愿意去“大树将军”手下效劳。冯异英年早逝,使刘秀失去了一位独当一面、智勇双全的大将,令人惋惜。五百年后,著名文学家庾信还叹息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作为开国名将,冯异无疑也是***的。他与刘秀一个“不忘巾车之恩”,一个“不忘河北之难”,谱写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李钟琴)

>

大树将军的成语典故

典故"大树将军",讲述的是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将领冯异的故事。

冯异,字公孙,生年不详,死于公元34年。他出生在颍川父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宝丰市东。他自幼好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东汉初年,冯异出任过王莽***的郡掾,郡掾是一个职位不高的官衔;后来转投刘秀,受到重用。先是拜为偏将军,后因战功卓著,屡献定国安邦方略,被封为应侯。

冯异为人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乘车行驶在路上,遇到别的将军,总是马上叫随从把车让到一边。行军作战休息的时候,将军们坐在一起谈论战功,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却常常躲在一边,坐在树下,不声不响,从来不参与这些争论,久而久之呢,军中的将士就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刘秀率军消灭了王郎割据势力,打下邯郸以后,决定要整顿军制,重新分配将士的隶属,结果全军将士都表示愿意归于冯异手下,这很是让刘秀感慨。将士信服和拥戴冯异,不仅是因为他精通兵略,军纪严明,更是仰慕他为人谦逊,体恤士卒。冯异领军在外作战,每有战功,上报时总是尽数部下的成绩,从不贪功。有一年,由于道路被阻,冯异的部队被困在一个极度缺粮的地区。当地粮价飞涨,一斤黄金才能换取五升黄豆,百姓饥饿,甚至出现了吃人肉的现象。冯异严格要求部下不许扰民,自己带头吃野果、野菜,全军将士同心协力,坚持渡过了难关。冯异的为人也为他的对手所叹服,在与冯异的作战中,曾多次出现敌对方慑于其威力和仰慕其人格而投降的事例。公元25年,作为敌对方的更始军一次投降就达十余万人。

刘秀也很赏识和信任冯异。众人劝说刘秀称帝,刘秀拿不定主意,特意从前方紧急召回冯异,诚心诚意地征询意见。看到冯异点头了,刘秀才像吃了一剂定心丸。公元25年,刘秀即帝位,称汉光武帝,冯异被封为阳夏侯。冯异长期在外领兵作战,不免威权益重,百姓归心,有人密告刘秀说冯异有"反心",朝中大臣也对冯异兵权过重有所担心,刘秀却坚信冯异不疑。冯异也不负刘秀的信任,南征北战,最后病死军中,马革裹尸,被后人奉为军人的楷模。

大树将军冯异文言文翻译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二三引 《东观汉记》 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后汉书·冯异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冯异辅佐东汉光武帝刘秀争夺天下,为偏将军。他为人谦和,不居功自傲。当诸将并坐论功时,冯异常退避到大树之下,被人誉为“大树将军”。后用此典称颂人德行高尚,不争名逐利。

  用典形式

 思冯异 唐·李商隐:“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将军树 北周·庾信:“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唐·王昌龄:“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清 ·归庄:“惠风早拂将军树,暖日初临学士砖。”

 大树将军 宋·陈与义:“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大树日萧萧 唐·杜甫:“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将军大树旁 宋·苏轼·“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后汉书.冯异传》全文翻译

1. 求《大树将军冯异》翻译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

王莽时担任郡吏,政治清明,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县里有强贼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刘平去到后,都能治理的很好。

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能力突出。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不久后,贼兵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着他的母亲,奔走逃难。

刘仲的遗腹女才刚满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却不管自己的孩子。刘平的母亲想回去抱孩子,刘平不愿意,说:“靠我们现在的力量不能同时救活两个孩子,刘仲不能因为这没有后代。”

于是离开而不再顾惜,和他的母亲一块躲藏在野地中。刘平早晨出去寻找食物,遇到了恶贼,贼人将要烹杀他,刘平叩头说:“今天早晨为母亲求取食物,老母亲还在野地里等着食物活命,希望能先放我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死。”

于是哭泣。贼人见他说的很真诚,为他哀伤并放走了他。

刘平回来,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后,于是告诉母亲说:“我已经与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于是又回去找到贼人。

贼人大惊,互相告诉说:“经常听说忠勇正直之人,今天竟然见到了,你走吧,我们不忍心吃掉你。”于是刘平得以保全性命。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担任郡吏,顶着刀剑趴在庞萌身上为他遮挡,身上遭受七处创伤,身陷困境不知道干什么好,只是哭泣着请求:“愿意用自己代替府君。”

贼兵于是收起兵器,说:“这是义士,不要他。”于是散去。

孙萌伤重晕了过去,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饥渴而求水喝,刘平就让自己伤口的血流出来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好伤口,亲自为庞萌发丧并送他到家乡。

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济阴郡丞,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让他担任郡职,并上书推荐他。正值刘平遭父丧弃官,守丧完毕,让他做全椒长。

政绩突出,对百姓有恩惠,百姓都对他心怀感激,于是有的就多交纳赋税,有的就早早的参加劳役。刺史、太守下来视察,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都认为自己生活的很好,不知道问什么,只有带着诏书离去。

后来因为有病被免官。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等,来到之后都授予议郎的官职,并多次召见。

刘平后来升为侍中,在位八年,因年龄大且有病上书告老还乡,死在家里。

2. 大树将军冯异的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常常拉开马车让路。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启示

为人要谦逊,不能自我夸耀

内容

分两个故事

1.与其他将军遇见谦让他们

2.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3. 文言文:大树将军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

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注释冯异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出行的时候与别的将军对面相逢,就带开马车让 路.他带领的部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在各部队中号称整齐 .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一个人躲在 树下休息,部队里送他个美称“大树将军”.攻入邯郸后,给将领们 重新分配任务,对部队也重新安排部署.这时,下级兵官都说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注释 (1)伐:夸耀.(2)表识:标帜.(3)军中号为整齐: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的.军中,指在刘秀反王莽的大军中.(4)屏:远离(他人),避退.(5)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6)更部分诸将: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任务.更,改动.(7)隶:隶属.(8)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9)多:赞扬.(10)不伐:不称道自己的好处(11)及:等到(12)更:安排。

4. 大树将军冯异的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常常拉开马车让路。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启示

为人要谦逊,不能自我夸耀

内容

分两个故事

1.与其他将军遇见谦让他们

2.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5. 急求

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

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

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原文: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至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出处:《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432年~445年·范晔等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

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冯异在军中为何被戏称为“大树将军”?

《后汉书.冯异传》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自从光武兄伯升被之后,光武不敢在表面上显露出自己内心的悲伤,每次自己独处的时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哭泣的痕迹。冯异单独来叩头宽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说:“你不要瞎说!”冯异又趁机私下向光武进说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现在刘玄的将领们恣肆横行,暴虐无道,到处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从和拥戴。现在您专任一方的军事政务,该广施恩德。正因为有夏桀、商纣的昏乱,才能有商汤、周武的功业;正如人们经过长期的饥渴之后,得到饮食,就更容易满足。应该尽快分别派遣官员属吏,前往各个郡县,审理冤案,广布恩惠。”光武***纳了他的建议。到达邯郸,派遣冯异乘坐驿车巡行抚慰所属各县,审查囚犯罪状,问候鳏寡,逃亡的人来自首的免罪,暗中逐个记录二千石长吏同一条心的和不肯亲附他的人的名单送给光武。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自己的车让路。无论是行是止都立有标志,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这时,赤眉、延岑扰乱三辅,郡县豪门大姓各自拥有自家的军队,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于是派遣冯异替换邓禹讨伐他们。光武送他到河南,赐给他马车和宝玉装饰的七尺剑。告诉冯异说:“三辅地区饱受王莽、更始***的折磨,继而又遭受赤眉、延岑军马的暴虐,黎民百姓饱受摧残,没有可以依靠与倾诉的对象。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关键在平定安抚百姓罢了。各位将领不是不善战,但喜抢掠百姓财物。你本来就善于统御士兵,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冯异叩头受命,领兵西进,所到各处建立威信。冯异和赤眉相遇于华阴,相持六十多天,交战几十次,使赤眉将领刘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众将前往陇地,被隗嚣打败,光武于是下诏让冯异到栒邑驻扎。冯异还没来得及到达,隗嚣乘胜派他的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地,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冯异立即急行军,想抢先占据栒邑。将领们都说:“敌兵士气旺盛并且是乘胜而来,不能和他们争锋。应当屯兵于有利地形,慢慢想计策。”

冯异说:“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就想乘势深入。如果他们夺得了栒邑,就会使三辅动摇,这是我担心的。兵法说‘进攻不足,固守有余’。现在先占据城邑,以逸待劳,不是和他争锋。”于是率兵悄悄进城关闭城门,偃旗息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冯异乘他不备,突然敲着鼓打出旗出战。行巡部队惊乱奔逃,冯异追击几十里,打败行巡。这时北地豪强头领,都背叛隗嚣来投降。冯异上书汇报情况,不敢自夸。

知识拓展:

《后汉书.冯异传》作者是辛延年,生于公元前220,著名秦汉诗人。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我们为人要谦逊,不能自我夸耀。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字公孙,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人,云台二十八将列第七。

冯异曾任王莽新朝的颍川郡掾。公元22年,刘縯(光武帝刘秀的兄长)起兵,冯异奉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据城抵抗汉军。公元23年,刘秀率军攻打颍川,进攻父城。冯异外出巡视属县,被汉军捕获,从此投靠刘秀。

不久,刘縯遇害,刘秀还回宛城,冯异留守父城。后来,刘秀任司隶校尉,受更始帝之命前去营建洛阳。经过父城时,冯异开城迎接,又把铫期、叔寿等同乡推荐给刘秀,随从刘秀前往洛阳。

营建完洛阳,更始帝准备命刘秀前去收复河北地区。朱鲔等有见识的将领认为,此举是让刘秀蛟龙入海,极力阻止。当时,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书,颇有权势,冯异于是劝刘秀与之交好。在曹诩等人的帮助下,刘秀这才得以顺利前往河北。

刘縯遇害后,刘秀虽当众毫无悲伤之色,但常在暗地里哭泣。冯异前去宽慰,并趁机劝刘秀乘机收揽人心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刘秀***纳了他的意见,到邯郸后,派冯异与铫期巡行各县,审理释放囚徒,抚养鳏寡,深得民心。此外,冯异还趁机暗中调查各郡太守是否与刘秀同心,为刘秀后来的决策提供了宝贵依据。

公元24年,王郎在邯郸起事,发文告捕杀刘秀。刘秀被迫率部自蓟城南下,一路凄风苦雨、狼狈不堪,但冯异却始终鞍前马后,不离不弃地追随。

在广阿,刘秀得到上谷、渔阳二郡的支持,后又娶真定王刘嘉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与真定王结盟,形势逐渐好转。此后,冯异随刘秀击破王郎、大败铁胫农民军,平定河北,因功被封为应侯。

平定河北后,刘秀正式与更始朝决裂。更始帝刘玄派李轶、朱鲔、武勃等率三十万大军镇守洛阳。为巩固河北,刘秀自率大军回师扫荡农民军,同时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河内、魏郡二郡驻军,共同抗御朱鲔、李轶。

冯异探知朱鲔、李轶不和,***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致书李轶晓以祸福,劝其“觉悟成败,亟定大计”。

李轶曾与刘縯、刘秀兄弟同谋起兵,后来转而依附刘玄,参与刘縯。因此,李轶虽知长安已危,欲降又不敢降,在回书中表示愿同冯异交好,希望通过冯异与刘秀恢复关系,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自通书后,李轶不再与冯异交锋。冯异利用这个时机,北攻天井关,攻取上党郡两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东十三县,这些地区豪强割据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归降者十余万人。武勃乃率兵讨伐归降者,冯异率军渡河救援,与武勃大战于士乡,斩杀武勃。

朱鲔得知李轶脚踩两只船,派人刺杀李轶,并派苏茂渡河进攻温县,同时自率兵进攻洛阳西北的平阴,以牵制冯异。冯异与寇恂先合兵击破苏茂,然后冯异所部渡河攻朱鲔,朱鲔逃归洛阳,冯异军直追至洛阳城下,围城一周而归。

公元25年,捷报传到河北,诸将庆贺,并趁机劝刘秀即位称帝。刘秀一再推辞,耿纯与冯异再劝,刘秀终于答应称帝。冯异因此有从龙拥立之功。

公元26年,因邓禹长期经营关中无功,刘秀以冯异代邓禹率兵入关,主持关陇地区军事。冯异受命西行,一路布恩施威,受降无数。期间,冯异还与自长安东归的赤眉军相遇于华阴,两军相持六十余日,收降五千余人。

公元27年春,刘秀派使者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此时,邓禹与邓弘也引兵到达华阴,要求与冯异合兵进攻赤眉军。

邓弘领兵攻赤眉,被赤眉军击溃。冯异只好与邓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军后退。冯异劝邓禹暂且收兵,邓禹贪功追击,反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士卒死伤逃散,逃奔宜阳。而冯异则与部下数人弃马步行,回到溪阪,收集溃卒与附近武装,整军再战,上演了一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好戏。

他先以精兵***扮赤眉,伏于道旁,然后纵兵与赤眉军会战。待赤眉军疲劳时,伏兵尽起,赤眉军不辩真***,惊惶失措,大败,余众十余万东奔宜阳,被迫投降。

此后,冯异受命平定关中,追击延岑,大破公孙述的部将程焉、吕鲔,诛灭豪强、安抚百姓,前后历时三年。期间,有人上奏章离间冯异与刘秀的关系,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威望权力太重,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刘秀派人把奏章拿给冯异观看。冯异惶恐害怕,上书谢罪、自陈心迹,言辞恳切。刘秀以诏书回答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么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公元30年夏天,因别的将领在陇右被隗嚣打败,刘秀改命冯异进军栒邑。冯异还没有到,隗嚣派部将王元、行巡率领二万多人下陇,准备攻取栒邑。冯异即刻驱兵,抢先占据栒邑,后又关闭城门,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栒邑。冯异乘其不意,骤然出击,追杀了数十里,大破行巡。

随后,冯异进军义渠,并兼北地太守事宜,收降青山胡部,攻破卢芳将贾览、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投降后,冯异又兼安定太守事宜。

公元33年,祭遵去世,刘秀令冯异代理征虏将军,并统率原祭遵部队。隗嚣死后,其部将王元等再立隗嚣儿子隗纯,继续领兵占据冀县,公孙述派部将赵匡等往救隗纯,刘秀令冯异兼任天水太守。于是,冯异率部进攻赵匡等近一年,把他们都斩了。

公元34年,冯异与诸将攻落门。落门尚未攻下,冯异便病死于军中。刘秀得知后,赐谥号为节侯。

纵观冯异的一生,可谓为东汉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令人奇怪的是,像冯异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军中竟然还被戏称为“大树将军”。那么,冯异为何被称作“大树将军”呢?

原来,冯异为人谦让,从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功劳,他命令自己的部队,除非跟敌人交战或遭受敌人的攻击,通常都要排在别的部队的后面。每到一个地方停留,当将领们坐在一起谈论功劳时,冯异却常常独自躲到树下,闷不吭声,所以军中就戏称他为“大树将军”了。

在中国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很多,但如冯异这样,能征善战却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就太少了。所以从冯异被戏称为“大树将军”这事来看,更体现了他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