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感悟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5-31 0
  1.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2.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 学记玉不琢的翻译和 问题答案
  4.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5. 出自虽有嘉肴的成语

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练习1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练习2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感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3. 《礼记》之家教学相长的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5.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练习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练习2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1.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2. 古文翻译《教学相长》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原文: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释:佳(嘉(jiā))肴:美味的菜肴。

肴,熟肉食。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 文言文解释1、孝者荣,不孝为耻2、曾子杀猪3、教学相长这三首文言

1、孝者荣,不孝为耻 孝顺的人光荣,不孝顺的人可耻.2、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他说:“你回去吧,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话呢?孩子们一举一动,都是跟爸爸妈妈学的,你撒谎欺骗了孩子,就等于叫他学撒谎,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不得的.”曾子终于杀了猪.3、教学相长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相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办。”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记玉不琢的翻译和 问题答案

《教学相长》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注释:虽,即使。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是故,所以。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

教学相长的启示:

1、教学相长告诉我们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接受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思考和交流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思考,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因此,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2、教学相长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教学相长还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同时,反思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4、教学相长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思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5、教学相长是一个非常有启示意义的教育理念。它告诉我们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un),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ha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pi)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得,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翻译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瞳得道理。因此古代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都把教育学习放在首要位置。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后才能反求于自己;知道困惑之后自己才能努力向上。所以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在学生不正当的念头发生之前,教师就用礼来教育,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他能接受教育时,就加以教导,这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接受能力来教导,这就叫做循序渐进;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个方面,是教育兴盛的原因。如果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去禁止,那么就会遭到抵触,教育也就难以胜任;如果学习时机耽误了才去学习,那么即使勤奋刻苦,也难有成就;如果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循序渐进地学习,就会使教学混乱而使学生不知怎么学;如果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在—起研讨,就会学识浅薄而见识不广;如果与不好的朋友交往,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训;如果有邪恶的行为,就会荒废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君子只有知道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又明白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谕。只有加以引导而不是强迫别人服从,是严格而不是压制,是善于启发而不是满堂灌。诱导而不强迫,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和谐;严格而不强迫,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是满堂灌,那么学生就会勤于思考。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轻松容易,学生勤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教育诱导人了。

学习的人往往有四种过失,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错在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错却在不愿多读,有的错在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错在浅尝辄止。这四种过失,心理各有不同。了解了他们的思想,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错误。所谓教育,旨在增长优点,纠正他们的错误啊。

学习的过程中,尊敬老师是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重,他所讲的道理才会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人们才懂得崇尚学习。所以君主不把臣子当臣子看待有两种情况: 当一个人扮作受祭的神时,就不能以臣子相待;当一个人作为教师给君王传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以臣子相待。大学的礼节,这两种人即使是受君王召见,也不必面向北方行君臣之礼,这是尊师重道的原因。

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不太费力而效果加倍,又把这成绩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而效果只有—半,还因此埋怨老师。善于发问的学生,像木工砍硬木,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最后砍它坚硬的关节处,时间长了,那较硬处也就脱落分解了;不善于发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发问的人,就像敲钟,用力小则钟声小,用力大则钟声大,待到他能从容发言了,然后再尽情全面地讲解;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促进学习的方法。

赏析

《学记》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的作品,它是中国也是世界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篇。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一、 强***书育人的重要性

《学记》明确指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是“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王者”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就要使人民的风俗习惯符合“王者”的利益,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到解决。并且指出,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王道”,这就如同一块玉石,不进行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具。这实际上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二、 提出教书育人的原则

在强调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之后,《学记》紧接着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同学生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要贯彻这一原则,一是靠实践,没

有实践就像美味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知困”、“知不足”;二是靠主观能动性,“知困”、“知不足”不是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自强”、“自反”。

出自虽有嘉肴的成语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出处:《礼记·学记》,由西汉戴圣编纂。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学是教育和学习的双方。相长中,相是相互,长是启发,促进增长知识,促进共同成长。连起来讲,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知识,共同在成长。

其中,揭示出一个真理,即不是总是教育者使学习者增长知识。被教育者的学习领略的信息回馈,也在触动教育者,也在促进,启发教育者,增长教育者的知识和体验。一言蔽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共同增长知识,共同成长。

扩展资料: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的“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理解。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

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

《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百度百科—教学相长

出自《虽有嘉肴》的成语是: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原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

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依此而将其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

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

本人赞同第一种见解。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