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是成语吗_中流击楫的意思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0 0
  1. 成语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人物的故事
  2. ?中流击楫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3.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
  4. 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 成语击楫中流解释

祖逖统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晋书·祖逖传》

这段文字说的是祖逖率兵讨伐苻秦,当船行到江中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道:"我祖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后来人们往往以"中流击楫"这个典故赞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中流击楫是成语吗_中流击楫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晋室南渡偏安江东一隅后,祖逖听说朝廷有意北伐,便毅然入朝,向元帝进言说:"藩王自相残杀,胡人乘虚而入,中原生灵涂炭。陛下如果能发布一道圣旨,让臣带领兵马前去剿虏,北方的豪杰就会望风归附,四方百姓也会群起响应。中原一定能光复,国家的耻辱也就可以雪洗了。"元帝见他态度诚恳,义正词严,不便推辞,便***取了敷衍的态度,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了一千个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让他自己想办法。祖逖领了圣命也不再要求别的,连夜赶回了京口。

京口百姓听说祖逖要招募义兵,北伐中原,都纷纷赶来报名。祖逖从南渡的乡邻中挑选了一百多家,组成部属,又购置了十条大船,择日渡江北上。

渡江那天,秋风轻拂,祖逖依舷而立。船到江心时,有位随征的壮士唱起了《易水歌》,就是当年荆轲在易水边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祖逖听罢,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父老乡亲们,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来南渡,当葬身于大江之底!"这壮怀激烈的誓言,令部众无不感慨激奋。

祖逖渡江后,驻扎在淮阴。他很快便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经过一番训练和准备,便开始了慷慨壮烈的北伐战争,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晋书》中称:"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请匈孽,邻丑景附,遗萌载说。"对祖逖的宏大志向与不朽功业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评价。

我们今天常说的"中流鼓楫"、"击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击楫誓"、"祖楫"、"击楫"等,引用的都是这一典故。

1925年,***曾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长沙》,词的结尾有这样的句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词中用了"中流击水"这个词,与"中流击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语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人物的故事

意思是: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原文:?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出处:《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4世纪初,匈奴等种族铁骑南下,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那时晋朝内部一些官僚们仍旧过着荒*腐朽的生活,只有祖逖坚持北伐,主张收复失地。朝廷虽同意他北伐,但只给他千人用粮和三千匹布做军需,军士要他自己招募。但祖逖没有灰心。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

西晋末年洛阳沦没后,祖逖率领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南下,“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时司马睿与南北门阀士族正热衷于建立东晋新朝廷,进行权力再分配,根本无意于北伐。

祖逖不甘故国倾覆,恒存振复之心,主动请缨,要求领兵北伐。司马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除了千人粮饷和3千匹布外,未给一兵一卒和兵器铠甲。

百度百科——祖逖北伐

?中流击楫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成语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主人公是祖逖。

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

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激奋。 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扩展资料:

祖逖闻鸡起舞: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

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祖逖中流击楫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

典故出处:《 晋书 祖逖传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成语 意思: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成语注音:ㄓㄨㄙ ㄌㄧㄨˊ ㄐㄧ ㄐㄧˊ 通用拼音:zhōng liu jī ji 拼音简写:ZLJJ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中流击楫,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 结构 :偏正式成语 近义词:奋发图强 反义词:委靡不振 成语例句:中流击楫,著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晚清文学丛钞 童子军 草檄 》) 成语故事 :

晋 元帝 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 土地 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 家人 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

成语击楫中流是什么意思 成语击楫中流解释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1

 拼音zhōng liú jī jí

 成语故事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

 出处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书·祖逖传》

 解释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振

 成语造句

 ◎ 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2

 成语中流击楫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祖逛传》。

 中流击楫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祖逛传>。

 祖逖,字士稚,晋朝范阳人。他生性开朗,仗义好侠。年轻时,曾和刘琨间在司州做管理文书的“主簿”。那时的晋朝,虽然表面上还没有失去中原的统治权力,而实际上,内忧外患已经十分严重。加以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爱国志士,莫不为风雨职摇的局势感到不安。祖逖和刘琨这两个青年擎友,也为此发愁,常常谈到深夜,不能入睡。流传至今的“闻鸡起舞”的佳话,就是他俩的故事。

 后来,晋朝失去了北中国的广大地区,在江南建立了东晋***,司马窨即位为晋元帝,定都建康。那时,祖逖在京口***了一些勇敢的壮上,向晋元帝建议道:“晋朝的大乱,主要是由于朝廷内部争权,互相残杀,使得外族乘机侵人,造成了祸患。现在沦陷区的人民都想起来反抗侵略,您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能纷纷响应,中原失地,即可收复。我愿意充当北伐的先锋,请您下命令吧!”

 晋元帝本来没有北伐的决心,但又不便拒绝祖逖的爱国建议,便派祖逖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可是只拨给一千人的给养和三千匹布,也不发给武器,叫他自己去想办法。

 祖逖不顾-切困难,带着部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着般桨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决不再渡此江!”过江后,到了淮阴,就在那里起炉炼铁,制造武器,同时,招募士兵,加紧训练。随即他率兵向北挺进,~举而大败羯族的后赵王石勒,攻克蓬陂等地,很快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逼得石勒求和。可惜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无心抗战,还派戴渊当祖逖的上司来牵制他。不久,祖逖竟然悲愤而死。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3

 出处:《晋书·祖逖传》。

 意思:比喻决心收复失地的壮烈气概。或形容忧国忧民时的慷慨激昂之情。中流:江心。击楫:敲着船桨。也作“击楫中流”、“渡江击楫”、“中流击棹”。

 晋朝虽然表面上还没有失去中原的统治权力,而实际内忧外患已十分严重。加以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爱国志士,莫不为风雨摇的局势不安。祖逖和刘琨也为此发愁,常常谈到深夜不能入睡。(参看“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多难兴邦”)

 后来,晋朝失去北方领土,晋元帝在江南的建康建立东晋***。祖逖在京口***了一批勇士,向晋元帝建议道:“晋朝的大乱,主要是由于朝廷内部争权,互相残杀,使得外族乘机侵入,造成祸患。现在沦陷区的百姓都想起来反抗侵略,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会纷纷响应,中原失地,即可收复。我愿充当北伐先锋,请您下令!”

 晋元帝本来没有北伐的决心,但又不便拒绝祖逖的建议,便派祖逖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豫州在河南项城县一带),但只拨给一千人的给养和三千匹布,也不发给武器,叫他自己去想法。

 祖逖不顾一切困难,带着部属一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着船桨发誓:“我祖逖如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决不再渡此江!”过江后到了淮阴,就在那里起炉炼铁,制造武器,同时招募士兵,加紧训练;随即向北挺进,一举大败羯族的后赵王石勒,攻克蓬陂(今河南开封附近)等地,很快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逼得石勒求和。可惜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无心抗战,还派了个戴渊当祖逖的上司来牵制他。不久,祖逖竟悲愤而死。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4

 出处:《晋书·祖逖传》。

 意思:比方决心收复失地的壮烈气势。或形容忧国忧民时的大方激动之情。中流:江心。击楫:敲着船桨。也作“击楫中流”、“渡江击楫”、“中流击棹”。

 晋朝固然名义上还没有失去中原的统治权利,而实际内忧外患已非常重大。加以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爱国志士,莫不为风雨摇的局面不安。祖逖和刘琨也为此发愁,经常谈到深夜不能入睡。(参看“闻鸡起舞”、“严阵以待”、“多灾兴邦”)

 后来,晋朝失去北方国土,晋元帝在江南的建康树立东晋***。祖逖在京口聚集了一批壮士,向晋元帝倡议道:“晋朝的大乱,重要是因为朝廷内部争权,相互残杀,使得外族伺机侵入,造成祸害。当初失守区的庶民都想起来对抗侵犯,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会纷纭响应,中原失地,即可光复。我愿充任北伐先锋,请你下令!”

 晋元帝原来不北伐的信心,但又不便谢绝祖逖的提议,便派祖逖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豫州在河南项城县一带),但只拨给一千人的给养跟三千匹布,也不发给武器,叫他本人去主意。

 祖逖不顾所有艰苦,带着部属一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着船桨起誓:“我祖逖如不能清除中原的敌人,决不再渡此江!”过江后到了淮阴,就在那里起炉炼铁,制作兵器,同时招募士兵,加紧练习;随即向北挺进,一举大败羯族的后赵王石勒,攻克蓬陂(今河南开封邻近)等地,很快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体领土,逼得石勒乞降。惋惜晋朝统治团体内部抵触愈演愈烈,无心抗战,还派了个戴渊当祖逖的上司来牵制他。未几,祖逖竟悲愤而逝世。

中流击楫成语故事5

 中流击楫 成语故事释义船到河流中央时敲击船桨。

 楫,浆。

 比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

 春秋时,吴国的部队打败了楚军,进入到楚国境内家城,楚昭王吓得逃到国外。

 这时楚国有一位爱国的大夫申包胥,没有得到楚王的命令就私自跑到秦国请求救兵。

 他对秦哀公说:“吴国无道,想吞并天下,现在已攻占了楚国,我特此前来告急,请求援助。

 ”秦哀公说:“你先住下,这事我们议后再做打算。

 ”申包胥说:“我们国君失去社稷,流亡于草莽之中,我做臣子的'怎能安居?”于是他就站在秦国殿庭上,痛哭不止,滴水不进。

 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楚国有这样的大臣尚且会亡国,我没有这样的大臣,恐怕亡国之日也不远了。

 ”于是秦哀公立即下令出兵救楚,终于击退了吴国队伍,恢复了楚国。

 楚昭王回国后,要给申包胥奖赏。

 申包胥说:“我挽救国家,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如果为了得到奖赏,便是出卖了自己的气节。

 既然君王已经安定,我又有何求?”当晚,他不辞而别,隐居深山去了。

 在我国古代社会,这种忠贞之士无论在文官还是武将中,都屡见不鲜。

 东晋时的祖逖,便是这样一位胸怀国家、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土,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少数民族的蹂躏之下,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任我做统率,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由此敌兵可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备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将士心中像浪花一样翻腾。

 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楫),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

 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渡江以后,远近遗民都被他的事迹和爱国热情所感,纷纷加入他的队,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部队。

 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

 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

 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犒赏三军。

 由于祖逖治军有方,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不久,黄河以南又成为晋朝疆土。

;

1、击楫中流[jī jí zhōng liú]:这则成语原指是晋代祖逖率军北伐,渡江至中流时,击打船桨而立誓恢复中原,比喻收复失土,报效国家的壮烈情怀。其结构为动宾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

2、出处: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伞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