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出处_视死如归的出处和原句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2 0
  1.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成语是什么
  2. 视死如归指的是谁
  3. 视死如归的解释
  4. “视死如归”的“归”是什么意思?
  5. “视死如归”是什么意思?
  6. 视死如归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7. 视死如归什么意思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即位,史称齐桓公。正在这时,齐桓公的另一兄弟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支持下回齐接位。齐桓公派人告知鲁庄公齐国已有国君,请鲁军及早回国,遭鲁庄公拒绝。齐桓公决定以兵拒之。他命雍廪为先锋,先诱敌深入,然后大军分路埋伏,前后夹击。雍廪向鲁军挑战,鲁庄公迎战。雍廪不战自退,渐渐将鲁军引入齐军的包围圈。齐军伏兵四出,大败鲁军,鲁庄公在众将护卫下才逃出重围,行了二日,又遭齐军王子成父的阻击。王子成父是有名的将军,平时治军甚严,战时部下个个奋勇争先,视死如归。鲁庄公侥幸逃回本国。

齐桓公又向鲁国下书,要求庄公立即杀死纠,并将管夷吾押送回齐国,以此作为两国和平的条件。鲁庄公只好照办。管夷吾的囚车一到齐国,就受到齐桓公的亲自迎接。原来这是齐桓公的计策,他知道管夷吾是个奇才,怕鲁国不肯放,才想出这个妙法,使他回国辅政。

齐桓公和管夷吾连谈三天三夜,毫不知疲倦。桓公要拜管夷吾为相。管夷吾说:“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君王要成大事,又岂能要夷吾一人?必用五杰才行。”桓公忙问哪五杰?管夷吾答:“隰朋,宁越,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管夷吾推荐王子成父负责军事,他说:“王子成父治军甚严,部下训练有素,出战时战车奔驰,有条不紊:士兵一切行动听指挥,不知后退,战鼓一响,三军勇敢杀敌,视死如归!”桓公***纳了管夷吾的建议。不久,齐国大治,桓公尊管夷吾为“仲父”。从此,管夷吾被后人称为管仲。

视死如归出处_视死如归的出处和原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子成父自任大司马后,加紧训练三军,上下将士也一致服从命令听指挥,一个个把战死疆场看作回家一样平常,“视死如归”这个成语也就流传后世了。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成语是什么

视死如归的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示例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成语故事1904年秋瑾不丈夫的阻挠,变卖首饰东渡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她加盟孙中山的同盟会。1906年她带领由留日学生组成的敢死队回国,任大通学堂督办。后因徐锡麟起义失败而被捕,临刑前说“我们不怕死,欲杀便杀”。

成语例句

1、 鲁迅先生曾说过,士兵并不怕死,但一看到将军脸上的铁面,也就不能视死如归了。

2、 可我们中国却多有视死如归的壮士

3、 培养人们爱鬼想鬼、视死如归的不怕死精神,让你们死得舒服、死得有趣儿、死得痛快、死得有价值……

4、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5、烈士们视死如归,气冲霄汉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6、面对敌人的屠刀,将士们视死如归,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视死如归指的是谁

成语: 视死如归

拼音: shì sǐ rú guī

解释: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举例造句: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近义词: 舍生忘死、舍生取义、视死若归

反义词: 贪生怕死

视死如归的解释

视死如归指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道理。视死如归的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视死如归的代表人物:文天祥、林祥谦、刘胡兰、岳飞、荆轲等。

视死如归解释

视死如归形容一个人为了维护正义的事业,把死亡看成是回家一样,主要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烈士。比如文天祥、岳飞、李大钊等英雄人物。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史臣有赞云:壮哉鉏麑,刺客之魁!闻义能徒,视死如归。报屠存赵,身灭名垂。槐阴所在,生气依依。”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虽不得其死,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

“视死如归”的“归”是什么意思?

把死看得象 回家 一样 平常 。 形容 不怕 牺牲 生命 。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三军 既成阵,使士 视死如归 ,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 视死如归 。”

成语例句: 我们 已经 是 视死如归 ,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繁体写法: 视死如归

注音: ㄕㄧˋ ㄙㄧˇ ㄖㄨˊ ㄍㄨㄟ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 舍生忘死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舍生取义 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 视死若归 见“ 视死如归 ”。

视死如归的反义词: 贪生怕死 一味自爱生命,惧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战因怕死而退缩不前。现在已逐渐产生新义,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脏、怕累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face death calmly

俄语翻译: спокойно смотреть смерти в глаза

日语翻译: 死を视(み)ること帰(き)するが如(ごと)し

其他翻译: <德>dem tod ruhig entgegensehen <dem tod gefaβt ins auge sehen><法>ne pas craindre la mort

成语谜语: 临刑唱大曲

读音注意: 死,不能读作“shǐ”。

歇后语: 董存瑞炸碉堡

“视死如归”是什么意思?

归的意思是回家。 视死如归的意思是把死看作如同回家一样。 多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1、拼音:shì sǐ rú guī

2、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3、近义词:

(1)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2)奋不顾身(fèn?bù gù shēn):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4)视死若归(shì sǐ ruò guī):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5)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4、反义词:

(1)贪生怕死(tān shēng pà sǐ):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2)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临到打仗时逃跑了。 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3)爱生恶死(ài shēng wù sǐ):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4)欣生恶死(xīn shēng è sǐ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

(5)贪生畏死(tān shēng wèi sǐ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视死如归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视死如归

中文解释

归:回去。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多指为了正义而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褒义。

例句

我们歌颂那些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们。

反义 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近义

舍生忘死,万死不辞。

辨析

视死如归,舍生忘死,都有“不把死看成一回事”的意思,是一种崇高精神的表现。但视死如归是比方,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体现一种乐观主义;舍生忘死是直陈,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是 一种艰苦卓绝的精神。

视死如归什么意思

视死如归的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近义词:舍生忘死、舍生取义、视死若归;反义词:贪生怕死

视死如归造句如下:

1、时而清新悦耳,青山绿水,婉转而幽怨;时而又慷慨激扬,视死如归决战沙场的冲天豪气。

2、此时的魏都,森严壁垒,城墙之上,士兵林立,每个士兵的身上,都散发出视死如归的惨烈气息。

3、1958年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创意,像一组雕塑屹立在狼牙山头,怒视敌寇,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左下角的五簇青松图案,象征着英雄的五壮士永垂青史。

4、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5、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

6、一个英勇无比、视死如归的人,往往比意志薄弱的人更不易经受感情上的***。

7、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同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充分表现了***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8、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9、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10、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社会主义的早日到来,他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视死如归”的原义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人勇敢不怕死;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

视死如归(拼音:shì sǐrú guī)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先秦·管仲《管子·小匡》。

管仲简介:

管仲(?~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