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来仪下一句是什么_凤凰来仪上一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2 0
  1. 仪开头的四字成语
  2. 谁知道念奴娇和东方朔的故事啊?详细的、
  3. 历史上凤凰的十大典故
  4. 《箫韶》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5. 凤凰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大全
  6.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7. 《礼记》礼器原文及译文

凤求凰

司马相如 〔两汉〕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凤凰来仪下一句是什么_凤凰来仪上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译文

有位俊秀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东墙邻近的地方。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

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处虽近,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遨游天际。

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展开双翼一起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这首《凤求凰》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畅明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合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后人所不能逾越。后来的人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谱成了经久不衰的琴谱“凤求凰”,千年以来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

“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仪开头的四字成语

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是音乐《韶乐》。

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故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闻韶处现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北,为一处规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着一方石碑,碑上隶书大字题曰“孔子闻韶处”。

扩展资料:

齐韶***简介

1994年,山东临淄开始了《韶》乐发掘工作。1995年,临淄收藏家王矸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考证,“箫韶”即舜之《韶》乐,“九成”就是九奏、九章;“凤凰来仪”,正是《韶》乐的***部分“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据此断定《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确实是《韶》乐遗律。

百度百科-韶乐

谁知道念奴娇和东方朔的故事啊?详细的、

1. 仪字开头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不腆之仪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凤凰来仪 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鸿渐之仪 对人风***才能的赞词。

汉官威仪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仪态万方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有凤来仪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

凤皇来仪 见“凤凰来仪”。

凤仪兽舞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仪态万千 见“仪态万方”。

缛礼烦仪 〖解释〗指烦琐的礼仪。

2. 以礼开头的四字成语接龙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礼贤下士

对有德有才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身份去结交。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礼让为国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礼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

礼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

3. 四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四面八方、

四脚朝天、

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通八达、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

四方辐辏、

四邻八舍、

四六骈俪、

四角俱全、

四海承风、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近之臣、

四海困穷、

四姻九戚、

四海飘零、

四衢八街、

四海升平、

四面出击、

四至八道、

四战之地、

四体不勤、

四海承平

四邻不安、

四清六活、

四方之志、

4. 见开头的四字成语

死不救、见微知著、见异思迁、见义勇为、见机行事、见风使舵、见怪不怪、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多识广、见弹求鹗、见哭兴悲、见佛不拜、见弃于人、见素抱朴、见势不妙、见兔放鹰、见机而作、见不逮闻、见猎心喜、见可而进、见经识经、见善必迁、见鞍思马、见精识精、见小暗大、见仁见智、见性成佛、见豕负涂、见所未见 见世生苗、见卵求鸡、见风是雨、见财起意、见缝插针、见墙见羹、见端知末、见惯不惊、见兔犬、见棱见角、见雀张罗、见事生风、见时知几、见贤不隐、见贤思齐 见机而行 见机:看时机,看情况。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三·感兴》:“倚鞍思骏骨,抚辔念绿駬。”

见财起意 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刚道个一声儿恶人回避,早激的他恶哏哏闹是非,那里也见财起意。”

见弹求鹗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同“见弹求鸮”。 见弹求鸮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见德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同“见贤思齐”。

见多识广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见风使船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见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见风使帆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见风转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见风转篷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我有钱不给这等人!” 见缝插针 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钢炮后来打死敌人不少。’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

见羹见墙 后用以指对圣贤的思慕。 出处: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

见《后汉书·李固传》。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见怪非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见惯不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见惯司空 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见机而作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机行事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几而作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取措施。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几而作 几:通“机”,时机;作:行动。

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取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精识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同“见经识经”。 见景生情 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

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出处: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见可而进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

指产生同情心。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猎心喜 猎:打猎。

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 见卵求鸡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

比喻言之过早。 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

5. “义”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义薄云天、义不容辞 、义愤填膺 、义无反顾、义形于色、义正辞严 、义不反顾 、义不取容容、

义薄云天翻译: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义不容辞 翻译: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愤填膺 翻译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义无反顾 翻译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义形于色 翻译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义正辞严 翻译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义不反顾 翻译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

义不取容 翻译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历史上凤凰的十大典故

和东方朔归隐江湖。 念奴娇与东方朔既是这种灵魂伴侣,初尝恋爱滋味的刘彻,已注定要未战先败。

念奴娇,是电视剧《大汉天子》中的女主角。是前朝一名将军的女儿,父亲被冤杀。为报父仇栖身于歌舞坊。能歌善舞,聪明美丽,是为当时一代才女。

汉武帝刘彻对她一见钟情,却被拒于千里。在电视剧里,念奴娇和东方朔两情相悦,助汉武帝坐稳宝座和为父***后功成身退,最终和丈夫归隐江湖。

扩展资料:

真正的结局是念奴娇抓了淮南王后就走了,她没有和秋婵回皇宫,她告诉秋婵:

“他喜欢居无定所,我喜欢遨游江湖。既然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何必要彼此束缚对方呢?倒不如放开手,让彼此能够飞翔!它是属于天下的。爱一个人不一定总要在一起,他会永远在我心里。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到我身边的。如欲取之,必先予之。"

而东方在帮助刘彻平叛淮南军后也离开了朝廷,想必二人终会团聚!但电视剧演到这里就结速了,并没有名确的说二人的结果。

第二部有提到东方朔和念奴娇,但是没有说他们有没有在一起。

第三部出现一个江充,他说他是东方朔的徒弟,他说东方朔和念奴娇在一起的,还说东方朔和念奴娇吃了长生不老药一直很年轻,可惜后来证明他是骗人的,他根本就不是东方朔的徒弟, 那他说的东方朔和念奴娇在一起就值得怀疑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念奴娇

《箫韶》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凤凰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则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在历史上,有关于凤凰的十大典故。

 一:梧桐栖凤: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

 二:得凤之象:

 传说中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中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

 三:凤求凰: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卓文君。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四:凤鸣铿锵: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后世强大无比。

 五: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

 六: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重凤鸟纹。

 七: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八:凤凰来仪:

 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九:吹箫引凤:

 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后以“吹箫引凤”来喻示着箫管乐律方面的极致,后引申至“筑巢引凤”,用于创造条件纳贤聚士。

 十:凤止阿房:

 前秦当初几乎统一了北方,吞并前燕后,燕国主无奈下只有把自己的妹妹清河公主和弟弟慕容冲做为礼物送入宫。二人同时被苻坚所纳,宠冠***,王子落难成娈童。后经王猛劝谏将慕容冲送出宫外做了平阳太守,前秦建元十九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384年,慕容冲之叔父慕容垂在河北叛变,此时慕容冲在河东起兵,后与慕容泓一同入长安。慕容泓被杀,慕容冲被拥护。385年,慕容冲即位于阿房,恰巧阿房处处都是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食竹填腹。于是,有歌谣传唱:“凤皇凤皇止阿房”。而慕容冲这位绝世帅哥的小字,唤作“凤”。之后,慕容冲攻陷长安,苻坚在逃跑中被叛臣所杀,慕容冲终洗刷了自己毕生耻辱。

凤凰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大全

传说中帝尧暮年时,传位给了舜。舜曾经是有虞氏的首领,由此史称虞舜。记载中的舜姓姚,是颛顼的第七世孙。

舜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首领,而他的乐舞《箫韶》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乐舞。《箫韶》简称《韶》,又叫《九韶》《韶箾》《韶虞》《九辨》《九代》,等等。韶有时又写作招,磬。

关于这个乐舞的具体表演情形,《竹书纪年》卷上说:“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乐。”《史记·夏本纪》载:“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这里所描写的《箫韶》之乐舞,阵容十分可观,“百兽”当为各部落尊奉着自己崇拜的图腾形象,或许是亲身装扮,又或是高举神兽之型,载歌载舞

《箫韶》有许多名称。用如此多的名字来称呼一个乐舞,在中国舞蹈史上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后人的解释也很多。一种说法是古人用“九”字,有时和“大”字用意相同,因此《九韶》和《大韶》是同名的乐舞。另外的说法是“九”字代表了演出时的段落数目,《尚书·益稷》中所说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九成”正是这个意思。

《箫韶》的“箫”字,也许是一种舞竿的名字,所以有舞蹈史学家认为《大韶》有可能因跳舞时舞者需执此竿而舞,人们于是将该舞重新起名,叫做“箾韶”。古代舞蹈史上此种因舞蹈道具而得名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大韶》的另外一个名字是《韶虞》。这大概是因为舜曾经是有虞氏的首领,部落的印记打在了乐舞的名称上,当然也有可能暗示着这个乐舞和“有虞族”的某种传衍之舞有关。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关于带“凤凰”两字的四字词语,主要形容好的方面的

凤凰来仪 凤凰于飞 凤凰在笯 景星凤凰 凤凰涅磐

扳龙附凤 百鸟朝凤 雏凤清声 彩凤随鸦 ***凤随鸦

乘鸾跨凤 乘龙配凤 朝阳丹凤 丹凤朝阳 倒凤颠鸾

打凤捞龙 打凤牢龙 颠鸾倒凤 雕龙画凤 凤泊鸾漂

凤泊鸾飘 凤表龙姿 凤愁鸾怨 凤***鸾章 凤彩鸾章

凤雏麟子 分钗劈凤 凤附龙攀 附凤攀龙 凤管鸾笙

凤歌鸾舞 凤管鸾箫 凤骨龙姿 凤冠霞帔 凤凰来仪

凤皇来仪 凤凰于飞 凤皇于飞 凤皇于蜚 凤凰在笯

凤狂龙躁 伏龙凤雏 凤楼龙阙 飞鸾翔凤 凤鸣鹤唳

凤毛鸡胆 凤毛济美 凤鸣麟出 凤靡鸾吪 凤毛麟角

凤毛龙甲 凤鸣朝阳 凤髓龙肝 凤食鸾栖 凤叹虎视

舞龙飞 凤舞鸾歌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箫鸾管

凤协鸾和 凤枭同巢 凤引九雏 凤吟鸾吹 凤友鸾交

凤臆龙鬐 凤友鸾谐 凤仪兽舞 凤只鸾孤 凤翥鸾回

凤翥龙蟠 凤子龙孙 凤翥龙骧 凤翥龙翔 凤翥鸾翔

凤翥鹏翔 高凤自秽 龟龙鳞凤 龟龙麟凤 鳏鱼渴凤

化鸱为凤 鸿鶱凤立 鸿鶱凤逝 鸿轩凤翥 鸿隐凤伏

鸡不及凤 镜分鸾凤 吉光凤羽 鸠集凤池 娇鸾雏凤

鸡栖凤巢 景星凤皇 景星凤凰 景星麟凤 跨凤乘鸾

跨凤乘龙 鸾翱凤翥 吕安题凤 鸾俦凤侣 龙雏凤种

鸾颠凤倒 龙雕凤咀 龙凤呈祥 鸾凤分飞 鸾分凤离

龙飞凤舞 鸾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鸾飞凤翥

麟凤龟龙 鸾凤和鸣 麟凤一毛 鸾歌凤吹 鸾孤凤寡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麟肝凤髓 鸾歌凤舞 鸾孤凤只

龙翰凤雏 龙翰凤翼 鸾回凤翥 龙驹凤雏 鸾交凤俦

麟角凤距 麟角凤毛 鸾胶凤丝 鸾交凤友 麟角凤觜

麟角凤嘴 离鸾别凤 龙城 龙阁 龙阙

龙池 龙眉凤目 鸾鸣凤奏 鸾飘凤泊 鸾漂凤泊

龙攀凤附 龙盘凤舞 龙蟠凤逸 龙盘凤逸 龙盘凤翥

龙蟠凤翥 龙潜凤*** 龙腾凤集 龙心凤肝 鸾翔凤集

龙骧凤矫 龙兴凤举 龙血凤髓 龙翔凤舞 龙翔凤跃

鸾翔凤翥 龙翔凤翥 鸾吟凤唱 鸾舆凤驾 龙跃凤鸣

龙言凤语 龙颜凤姿 麟子凤雏 龙章凤彩 龙姿凤***

鸾只凤单 龙章凤函 鸾姿凤态 龙章凤姿 鸣凤朝阳

描龙绣凤 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攀龙附凤 烹龙炮凤

炮龙烹凤 炮龙烹凤 烹龙庖凤 烹龙炮凤 攀龙讬凤

2. 凤凰四个字成语大全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别鹤孤鸾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凤凰来仪 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凤凰在笯 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凤鸣朝阳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凤枭同巢 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跨凤乘鸾 凤:凤凰;鸾:传中凤凰一类的鸟。夫妻骑着凤,乘着鸾。比喻飞黄腾达,意得志满。

麟角凤距 距:鸟的脚爪。麒麟的角,凤凰的爪。比喻备而不必用的珍贵东西。

麟角凤觜 觜: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

麟角凤嘴 觜: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

龙跃凤鸣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章凤姿 章:文***。蛟龙的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出众。

3. 凤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有凤来仪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驭凤骖鹤 驾凤骑鹤。指仙道飞升。

鬻鸡为凤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鸳俦凤侣 形容男女欢爱似鸳鸯、凤凰般相偕作伴。

鸦巢生凤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祥麟威凤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威凤一羽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4. 有关凤凰的四字词语

凤凰来仪 (fèng huáng lái yí)

解释: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出处: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

示例: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凤凰于飞 (fèng huáng yú fēi)

解释: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出处: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

示例:~,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凤凰在笯 (fèng huáng zài nú)

解释: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景星凤凰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解释: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凤皇”。

出处:宋·苏轼《梦作司马相如求画赞》:“景星凤凰,以见为宠。”

示例:学者仰之,如~,争先见之为快。 《宣和书谱·隶书叙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老鸹窝里出凤凰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

解释:老鸹:乌鸦。比喻在卑微的环境中产生杰出的人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示例: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把子,这就叫粪堆上生棵灵芝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鸦窝里出凤凰 (y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

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示例:老的每道,这个是谁,是陈妈妈家大的个孩儿。嗨!~。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5. 带“凤凰”的四字成语

成 语

景星凤凰

凤凰在笯

凤凰于飞

凤凰来仪

成语:景星凤凰

拼音: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词性:中性

结构:联合式

解释: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同“景星凤皇”。

成语:凤凰在笯

拼音:fèng huáng zài nú

词性:贬义

结构:主谓式

解释: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来源: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成语:凤凰于飞

拼音:fèng huáng yú fēi

词性:褒义

结构:主谓式

解释: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来源: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凤凰于飞,潘杨之好,斯为睦矣。”

例句:~,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成语:凤凰来仪

拼音:fèng huáng lái yí

词性:中性

结构:主谓式

解释: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来源: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

例句: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6. 小学生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开头成语大全

小学生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开头成语大全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 *** 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编辑本段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编辑本段形式结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编辑本段四字的语法结构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 愚公移山 万象更新;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小学生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开头成语大全

7. 凤凰的成语,关于凤凰的成语大全

泣麟悲凤:①古代以为麟是仁兽,天下太平时乃出现;又以为凤鸟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

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又因 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鬻鸡为凤: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翥凤翔鸾: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凤彩鸾章:形容诗文的文***华丽。 威凤祥麟: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

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只鸾单凤:只:独,单;鸾: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

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个 只凤孤凰:只:独,单。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人 走鸾飞凤: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 炙凤烹龙:烹:煮。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炰凤烹龙:烹:煮。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炰凤:烹:煮。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翔鸾翥凤: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翥:飞举。

凤凰展翅高飞。比喻富丽的文辞 舞鸾歌凤:鸾: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

比喻男女间情爱深切 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娇鸾雏凤:幼小的鸾凤。比喻青春年少的情侣。

镜分鸾凤:比喻夫妻分离。 景星凤皇:传说太平之世才能风到景星和凤凰。

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景星凤凰:见“景星凤皇”。

景星麟凤:犹言景星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

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鸾姿凤态:比喻神仙的仪态。

麟肝凤髓: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麟角凤毛: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

麟角凤嘴:嘴:鸟嘴。麒麟的角,凤凰的嘴。

比喻稀罕名贵的东西。 麟子凤雏:麒麟之子,凤凰之雏。

比喻年轻的颖异俊秀之人。 描写凤凰的成语(二)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

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龙城:犹言龙池。

龙阁: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阙:帝王宫阙。 龙池:指禁省,皇宫。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

龙盘凤舞: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

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潜凤***: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腾凤集: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

龙翔凤翥: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飞扬。

龙兴凤举:喻王者兴起。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描写凤凰的成语(三) 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 龙章凤函:喻文***炳焕。

龙姿凤***:形容姿态风***非凡。 鸾翱凤翥:比喻字体飘逸,笔势飞动。

鸾飞凤舞: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鸾飞凤翥:鸾凤飞举。

喻仕途得意。 鸾分凤离:同“鸾凤分飞”。

鸾歌凤吹:指笙箫等乐曲声。 鸾孤凤寡:见“鸾孤凤只”。

鸾回凤翥:形容舞姿优美。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鸾漂凤泊:①形容书法的笔势神奇飘逸。②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天各一方。

亦泛指身世沦落,漂泊不定。亦作“凤泊鸾 鸾吟凤唱:鸾凤鸣叫相和。

比喻优美的乐曲。 鸾舆凤驾:指华丽的宫廷车乘。

鸣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 攀龙讬凤:犹言攀龙附凤。 炮龙烹凤:见“炮凤烹龙”。

烹龙庖凤:见“烹龙炮凤”。 烹龙煮凤:见“烹龙炮凤”。

潜蛟困凤:喻被埋没的贤才。 描写凤凰的成语(四) 认鸡作凤:佛教语。

谓认凡庸为珍贵。 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

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梧凤之鸣:《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 驭凤骖鹤:驾凤骑鹤。

指仙道飞升。 鸳俦凤侣:形容男女欢爱似鸳鸯、凤凰般相偕作伴。

炮凤烹龙: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炮龙烹凤: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

同“炮凤烹龙”。

8.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百二关河、百二河山、百二金瓯、百二山川、百二山河

别无二致、不二法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一二、不擒二毛

才贯二酉、朝三暮二、尺二秀才、尺二冤家、的一确二

丁一卯二、丁一确二、独一无二、***佳人、二把刀

二分明月、二缶钟惑、二缶锺惑、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二话不说

二惠竞爽、二龙戏珠、二满三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二三君子

二三其德、二三其意、二竖为虐、二桃杀三士、二童一马

二心两意、二心三意、二姓之好、二一添作五、二者不可得兼

法无二门、感戴二天、功一美二、寡二少双、贵贱无二

国无二君、毫无二致、合二为一、狐不二雄、划一不二

家无二主、见其一未见其二、接二连三、金钗十二、九牛二虎之力

君命无二、口不二价、连二并三、连二赶三、连三接二

两面二舌、略知一二、七十二行、器二不匮、三冬二夏

三好二怯、三平二满、三下五除二、三心二意、三占从二

十二金钗、十二金牌、十二万分、识二五而不知十、食不二味

矢忠不二、市不二价、市无二价、事无二成、誓死不二

书通二酉、数一数二、说一不二、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天无二日

一无二、闻一知二、五零二落、五男二女、心无二用

言不二价、言无二价、一百二十行、一般无二、一不做,二不休

一差二错、一差二误、一差二悮、一长二短、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二,二而一、一分为二、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干二净、一高二低、一狠二狠、一家无二

一客不烦二主、一来二去、一雷二闪、一模二样、一清二白

一清二楚、一穷二白、一山不藏二虎、一身而二任、一身二任

一石二鸟、一是一,二是二、一退六二五、一心无二、一则一,二则二

有死无二、有一无二、曾无与二、丈二和尚、之死靡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足尺加二

尊无二上

《礼记》礼器原文及译文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哀叹: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河图,我这辈子算是无望了吧!

凤鸟至,河图出,都是有圣人王天下、出盛世时的祥瑞。

凤鸟至,舜帝时凤凰来仪于庭,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

河图,一般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又依此定九章***,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孔子自然不会相信祥瑞,只是借此感怀、哀叹天下没有圣君明主,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支持,抱负得不到施展。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上一章学到,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背景应该是孔子在当时就成了万事通,就成为圣人了,好像什么都知道,因为不管什么人来问什么事儿,他都能够给你回答的很圆满,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大家都慨叹老师太博学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孔子对此回应说,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吗?不是的。我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有人向我求教,我其实也是不知道。但是我能够从他提问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的、反的,各种情况来去启发他,一步一步地问到底了,答案就出来了。

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有了好问题就会有好答案。真正解决问题是你自己解决的,而不是我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关键是要给予启发和引导。这提示我们要不单是可以向别人问,也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像我们现在学习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或者学习什么东西,也要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就会提升许多。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以后,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章。

先来看一下原文。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里就是孔子在发感慨,哀叹,说凤凰现在也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出河图。这些祥瑞都没有出现,看来我的理想和抱负是无法实现了。

解读这一章,关键是我们对于一些像凤鸟是什么?河图是怎么回事?对于中国的文化背景,要有一个了解。在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下普及。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龙,凤,麒麟,有很多瑞兽,是我们的图腾。从来没有人见过,但它确是中国人的崇拜对象。

我们中国人都号称是龙的传人。我们说龙凤呈祥,还会期盼着麒麟的出现,但这些我们好像都没有见过。

这都是中国人的图腾,有没有不知道!你说有?没有人见过,说没有,它却一直根植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这里面大家要记住中国的这个龙,它不是我们考古里那个什么恐龙什么之类的,不是那个龙,而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到底有没有这个生物呢?先不管它,只是它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那代表什么呢?八个字。易经中所表示的,叫变化无常,隐显莫测。

空中能飞,路上能走,水中能游,大可以塞满宇宙,小可以细如发丝。这就是我们的龙。

至于凤,和龙一样,也是好像从来没有人见过,刚才我也发了一幅画,大家看一看。

好像始终没有人看到过,只是传说要世界真正太平,圣哲的皇帝出来了,凤鸟才出来一下。

那什么时候凤鸟出现过呢?有记载有两次,一次是舜的时候,凤凰来仪于亭,就是在庭院里面。另外一个就是周文王的时候,凤凰曾经鸣于岐山。

河图是什么呀?它一般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

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现出龙马,背负着河图,献给伏羲。伏羲因此而演成八卦,后来成为了《周易》的来源。

我们知道,易经有三个,归藏易,连山易和周易。最后周易传下来了,那两个失传了。

这就是河图的来源,刚才我发了一张,大家可以好好看看。

洛书是怎么回事儿呢?就是在大禹的时候,洛河中浮现了一只神龟,背负着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把它上面的图案破解了,算出了应该怎么样来治理河道啊?哪个地方该疏啊?哪个地方该堵?怎么样来合理的引导?并且以此为依据,把天下划分成了***,以前我们讲过,冀州、雍州、梁州、徐州、兖州、青州、荆州、扬州

又以此定了九章***,治理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为《洪范》。在《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就是有这些祥瑞出现的时候,表示出圣人。这里边圣人,大家看到了没有,不管是伏羲还是文王,舜帝大禹,都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都是圣人,功在千秋的有名人物。

河图、洛书应当都是玉石之类,自然成文。人们加以加工演绎就成为象征,这东西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是神授予我的。

就像摩西在山上获得上帝的律令刻在石板上,成为十诫。中国人则附会于黄河的洛水,其实就是表达这是天意。

大家想一想孔子,他会不会相信这个?很难讲!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没见过的,他觉得无法考证,他是不乱讲的。他是借此感叹,没有明君圣主,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支持,抱负得不到施展,到了晚年越来越觉得绝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修身。

而修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天下,想救民于水火,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施展出来,恢复周礼,让天下太平,人民免于疾苦。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无论是在鲁国,还是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他都没有能够找到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所以只能转身去做教育,广收***门徒,把自己的思想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壮志难酬啊!你说他会不会有感慨?肯定的。何以见得呢?我们来看。

曾经在论语里就记载,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要渡海去找一片新天地,那个时候没有航海技术,否则的话,孔子真的可能去驾船出海。带着***和门徒们,去实现他自己的那种理想大同社会去了。

孔子还曾经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就是孔子早年还曾经对颜渊说,有机会就施展抱负,没有机会藏之于身也不遗憾,恐怕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吧!

但事实上一身的本事要使不出来什么感觉啊,龙困浅滩,那是很不爽的!

人算不如天算,自己说了不算,怎么办呢?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施展政治抱负,我就开始做教育。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我还是教育这些***们吧,让他们把我的文化传承下去。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是神话传说,在这里代表象征意义,它不在于是不是事实,而在于象征,孔子这是借题发挥。

孔子的理想社会,它的意义不在于说我马上就能实现,而是在于我们设定了一个理想,一个标准。这些象征和标准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连接,使人类成为人类,社会成为社会。

孔子辞世离现在是2500年了,如果孔老夫子还活着的话,他看到今天的话,我认为他就觉得大同社会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

但是有没有最终实现呢?就现在我们也不能说我们就是100%的理想的社会。这社会还有国家,还有战争,还有疾疫,对不对?还有人吃不饱饭。

但是不能否认理想的存在,因为有理想,有目标,我们才有奔头,我们可能到不了理想中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什么无限的接近。

这就像儒家一直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把身修好,一个家庭可能也没有真正的管理到位,更没有说去能够治国平天下。但是只要有这个理想孜孜以求,那么能做到哪一步都不错,学无止境,我们的理想抱负也是无止境的。

有了理想,有目标,那我们就去追求,就是奋斗啊!人心齐,泰山移,当大家都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的时候了,都想去实现的时候,其实也就离之不远了。

这句话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来说,就是碰上了好时代,我们就要好好的珍惜和把握。另外再和大家说一句,凤鸟至,河图出,是表示出了圣人,其实也就是好的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

重要在哪里呢?就像韩愈说的这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有一个明君,有一个好的伯乐,那他底下就会人才辈出。

像我们说的,周文王传下了十个人给武王,余有乱臣十人而天下治;舜有贤者五人;像汉高祖刘邦,他有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像唐太宗他有李靖,秦琼,魏征等大臣;像宋朝仁宗和真宗的时候,出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等名臣,这都是因为有了明君,很多人才才得以被发掘的缘故。

天下不缺人才,任何时代都缺伯乐。

刚刚说的是另外一层含义了,总而言之,看起来好像字不多,但你要深度来理解,他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发细节。

好了,时间关系今天的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了,明天早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音zī cuī,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来详细解说,敬请期待。

《礼记》礼器  原文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正,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幂,樿杓。此以素为贵也。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此之谓也。盖言称也。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子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生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乐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摭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于堂,为祊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岛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茍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译文

 以礼为器,就可导致“大顺”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乃是盛德的表现。礼能够消除邪恶,增进本质之美,用到人身上则无所不正,用到做事上则无所不成。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普天之下,只有竹箭和松柏有此大节,所以才一年四季从头到尾总是郁郁葱葱,枝叶永不凋落。君子有礼,也恰是如此,他不仅能与外部的人和谐相处,而且能与内部的人相亲相爱。所以人们无不归心于他的仁慈,连鬼神也乐于消受他的祭品。

 先王制定的礼,既有内在的实质,又有外在的形式。忠信是礼的内在实质,得理合宜是礼的外在形式。没有内在的实质,礼就不能成立;没有外在的形式,礼就无法施行。礼应该是上合天时,下合地利,顺于鬼神,合于人心,顺于万物的一种东西。四时各有不同的生物,土地各有不同的出产,五官各有不同的功能,万物各有不同的用途。所以,不到节令的动植物,不是当地的土特产,君子是木拿来作为祭品的,即令拿来,鬼神也是拒绝享用的。住在山里,却以水里产的鱼鳖作为礼品;住在水边,却以山里产的鹿永作为礼品。这样的作法,君子认为是不懂礼。所以,一定要按照本国物产的多少,来确定其行礼用财的基本原则。礼品的多少,要看国土的大小;礼品的厚薄,要看年成的好坏。所以即令遇到灾荒之年,民众也不恐惧,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君上在制丰时是很有分寸的。

 先王在制礼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合乎时代环境,其次是合乎***,再其次是区别对象而不同对待,再其次是合乎人情,最后是要与身份相称。举例来说,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那是禅让的时代;而商汤放逐夏柴,周武王讨伐殷封王,那是革命的时代。这就是时代环境问题。《诗经》上说:“周文王兴建丰邑,并非急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追念祖先的功业,显示自己的孝心。”意思是说,迫于形势,不得不这样做。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对列祖列宗的祭祀,其中体现有父父子子之道和君君臣臣之义。这就是个顺的问题。’社樱之祭,山川之祭,鬼神之祭,祭的对象不同,礼数也随之不同。这就是个体的问题。某家有了丧祭之事,理应有一笔相当的开销,而作为亲朋好友也应该对丧家有所蹲赠,这便是个宜的间题。大夫、士的祭祀,虽然只用一只羊羔或一头小猪作供品,但到末了,每个助祭的人都可得到一份祭肉;而天子、诸侯的祭祀,尽管是以牛、羊、泵三牲作为供品,但到末了,也还是每人一份祭肉,不会有什么剩余。这就叫做与身份相称。诸侯可以拥有龟,并以为珍宝;可以拥有圭,并以为祥瑞。而大夫之家就不得这样,不得把大门建成宫阀形式。这也是讲的合乎身份问题。

 礼节有时是以多为贵。例如,天子的宗庙是七所,诸侯则是五所,大夫则是三所,士则是一所。又如,天子的饭食可以有二十六道菜,公爵则只有十六道,诸侯则只有十二道,上大夫八道,下大夫六道。又如,诸侯亲自出访,可以带七个随从,主国馈赠的奢汽多达七牢;而诸侯的卿出访,只可以带五个随从,主国馈赠的警汽只有五牢。又如,天子的坐垫是五层,而诸侯只是三层,大夫只是两层。又如,天子去世,七个月以后才下葬,葬时,茵和抗木各用五重,霎用八个;而诸侯则五个月以后即下葬,葬时,茵和抗木各用三重,婴用六个;大夫则三月而葬,茵和抗木各用两重,婴用四个。这都是以多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少为贵。例如,天子出巡,没有副手。天子祭天,仅用一头牛。天子驾临诸侯,诸侯也仅用一头牛犊款待。又如,诸侯互相朝聘,只用郁笆献宾,不设大盘小碗的菜肴;而大夫来聘,主国在招待时,不仅要有酒,而且要备菜肴。又如,天子进食,吃一口就说饱了,须劝惰才继续进食;而诸侯进食,吃两口说饱了;大夫和士进食,吃三口说饱了;至于体力劳动者进食就没有这般斯文,啥时候吃饱,啥时候算数。又如,天子祭天所用的大格,只用一圈繁缨作为马饰,而干一般事的次格,就用五圈繁缨作为马饰。又如,圭璋是最贵重的玉,可以单独作为礼品进献;而唬横是次于圭璋的玉,不可以单独作为礼品进献,而必须在以酒酬宾时附带进献。鬼神比人尊贵,但祭祀时却只使用一层席子。又如诸侯临朝,大夫人数少,国君就逐个地与之行礼作揖,而士的人数众多,国君就对他们集体作一个揖就算了事。这都是以少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大为贵。例如宫室的规模,器皿的尺寸,棺撑的厚薄,坟头的大小,这些都是大者为贵。但是,礼在某些时候又是以小为贵。例如宗庙之祭,尊者献尸用较小的爵,贱者献尸用较大的散;尸入之后,尸尊,举起奠解;主人卑,举起角杯而饮。诸侯中的子爵男爵在宴饮宾客时,击是最大的酒器却放在门外,壶是较大的酒器就放在门内,瓦俪最小,是国君和客人酬醉所用,就放在堂上。这都是以小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高为贵。例如,天子的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又如,只有天子、诸侯的大门是高大的宫网,大夫、士则绝对不可。这都是以高为贵的例子。礼在有的时候又是以低为贵。例如,天子祭天,祭礼并不在高坛上举行,而是在坛下扫地而祭。又如,天子、诸侯的酒杯不用托盘,大夫的酒杯则用托盘,士的酒杯要用高脚托盘。这是以低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文饰为贵。例如,天子穿的龙袍有九种图案,诸侯的祭服只能有七种、五种或三种图案,大夫只能有一种黑青相间的张形图案,至于士穿的衣服,没有任何图案,只是上身玄衣,下身浅绛色之裳而已。又如,天子头戴的冕,有用朱、绿二色编织的丝绳用来穿玉,垂旎十二条,而诸侯之冕仅垂旎九条,上大夫七条,下大夫五条,士三条。这是以文饰为贵的例子。礼在有的时候又是以朴素为贵。例如,祭天时天子所穿的大裘不叫露出来,在父亲的面前不须装模作样,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琢,作为上等祭品的肉汁不加任何调料,祭天用的大格朴素无华,上面只铺一层蒲席,牛形的酒尊是用粗布覆盖,勺子也只用本色的木头来做。这是以朴素为贵的例子。

 孔子说:“礼,不可以不加以审察。礼有种种不同,该减少的不能增加,该增加的也不能减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礼要注意相称。礼之所以有以多、大、高、?文为贵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向外界炫耀的。王者的道德发扬,普及万物,统领的事情又千头万绪,无所不包,像这样,能不以多、大、高、文为贵吗?所以君子就乐于向外界炫耀。礼之所以有以少、小、下、素为贵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表示内在之德的。内在之德所具有的密致精微程度,遍观天下所有之物,没有一件可以与之匹配的,这样的话,能不以少、小、下、素为贵吗?所以君子就格外注意内心的修养。古代的圣人,既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乐于对外的炫耀,有时候以少、小、下、素为贵,有时候又以多、大、高、文为贵。所以先王在制礼时,该少的不能让多,该多的不能让少,追求的目标就在于一个相称。由此看来,大夫以上的贵族用太牢作为祭品,与身份相称,这就叫合礼;士用太牢作为祭品,与身份不相称,这就叫***。管仲身为大夫,却使用镂花镶玉的篡,系着朱红的帽带,住室斗拱上雕刻着山形图案,梁上的短柱刻着水草,君子认为这是过分,膺用了天子诸侯之礼。齐国的晏子也是大夫,他祭祀祖先时用的猪蹄膀太小,连一平碗也不到,穿戴着洗过的旧衣帽就去朝君,君子认为这是小气,不合乎大夫的身份。由此看来,君子行礼,不可不慎。因为礼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纲纪,如果纲纪散乱,那么人们的生活也就乱套了。孔子说:‘作为一个知礼的人,打仗则必胜,祭祀则必定得到保佑。’就是因为他深刻领会了卒要相称的道理。”

 君子说:“祭祀的本意在于思亲,不在于祈福;祭祀都有一定的时间,不能说提前举行就好;祭祀用的礼器玉帛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举行冠礼、婚礼,察告祖先是应该的,但也不须为此而另行祭祀;祭祀所用的牺牲不可全都追求肥大,供品也不可全都追求数量。”孔子说:“减文仲怎么能说是懂礼的人呢?夏父弗纂颠倒了宗庙祭祀的顺序,他作为四朝元老也不加阻止。而且在灶神面前举行播柴之祭也是驴唇不对马嘴。须知灶神是一位发明了炊器的老妇,在祭灶神时,只要把供品放在盆里、酒放入瓶内就行了。”

 所谓礼,就好比是人的身体。身体如有缺陷,君子就把他叫做残疾人。礼如果用得不当,就好比人体有残疾一样。礼有时以大、以多为贵,有时以小、以少为贵,有时以高、以文为贵,有时以素、以下为贵。以大、以多为贵者就不可随便减少,以小、以少为贵者就不可随便增加,以高、以文为贵者就不可随便遮掩,以素、”以下为贵者就不可随便装饰和加高。所以,虽然礼的纲要有三百条,礼的细则有三千款,但它们追求的都是一个诚字。这就像人要进屋,没有不是从门而入一样。君子对于礼的态度,有时候是通过贵少、贵小、贵下、贵素而表达其诚,有时候是通过贵多、贵大、贵高、贵文而表达其诚。君子在具体行礼的时候,有时是放任感情毫不掩饰,有时是情感服从理智,有时是不分贵贱,上下一样,有时是按顺序递减礼数,有时是取物于上而普施于下,有时是根据推理而提高规格,有时是效法天地而文饰至极,有时是效法天地而文饰有限,有时是卑贱者袭用高贵者之礼也不犯忌讳。

 夏商周三代的礼都贯穿着一个诚字,民众共同遵循。从形式上看,有的尚黑,有的尚白,夏代开始创立,殷代有所因循。例如,在祭祀过程中,在夏代尸始终是立着的,在殷代则始终是坐着的,周代的尸也是始终坐着,而且凡助祭者都可以告诉尸如何保持威仪和劝尸饮食,并无固定的人选,这种礼数是从殷代学来的,其至诚之道是一样的。不过,周代有六尸依次互相劝酒的仪式,.这是殷代所没有的。所以曾子说:“周礼的六尸互相劝酒,就好像众人凑钱喝酒一样。”

 古代的哲人讲过:用接近现代人情的东西作祭品,并非最高贵的祭品。例如祭祀至高无上的天是用牲血为祭品,合祭列祖列宗是用生肉,祭祀社樱是用半生不熟的肉,祭祀小的神鬼是用熟肉。熟肉是接近现代人情的祭品,但并不高贵’。最高贵的倒是牲血。所以君子对于礼,并非一时冲动来表达自己的敬意,而是有所效法于古人。所以两国国君相见,宾主都要各自安排七个随从传话,不然的话就显得太简单了;客人要三次向主人表示不敢当,主人要三次礼让客人先入,然后才登堂,不然的话就显得太急促了。所以,鲁国人将要祭上帝,就一定先告祭于宗庙;晋国人将要祭河,就一定先祭祀淖沱河;齐国人将要祭泰山,就一定要先祭配林。祭天祭祖,祭前的三个月就要精心饲养牺牲,祭前的十日,要先进行七天的初步斋戒,接着再进行三天严格的斋戒,然后才举行祭祀,真是谨慎到顶点了。所以,行礼时必有司仪指导,乐师必有扶持引路的人,这才显得十二分的温文尔雅和从容不迫。

 礼的种种规定,有时候是表现了人的回归天性,有时候是表现了人的遵守传统,总而言之,就是不忘其根本。例如,凶丧之事,用不着谁来教导,人们悲从中来,自然会号眺大哭;朝廷宴飨群臣,钟鸣鼎食,参加者自然无不快乐。这是回归天性的例子。又如,现在的人们都把饮用甜酒作为美妙的享受,但在祭神时却以清水一杯为贵;今人使用的快刀非常适用,但在分割牲体时偏要用迟钝的莺刀;今人的坐垫,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坐着多么舒服,而祭天时却仅仅铺上一层庄稼秆就当席子。这是遵守传统、以原始为贵的例子。所以先王在制礼的时候,一定是考虑到了人的回归本性和遵循传统这两个因素,所以后人才可以效法和便于学习。君子说:“如果内心没有体验,观察事物就不会明白。要想把事物观察明白而不借助于礼,就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不按礼来办事,就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不按礼来说话,就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一所以有这么一句老话:礼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所以从前的先王在制礼时,就依据事物固有的特性而赋以意义。所以举行祭祀一定顺着天时,啥时候祭啥神绝不错乱;举行朝日、夕月之祭,一定仿照日出于东和月升于西;祭天是至高无上之祭,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高的圆丘;祭地是至卑无二之祭,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低的方泽。所以就风调雨顺,君子都勤勉不倦的报答神功。所以古昔先王在将要举行祭祀时,崇尚有道德的人,尊重有道艺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选拔这些贤人放到助祭的位置上,斋戒之前还要聚众宣誓,以诫不恭。然后才在圆丘上祭天,在方泽中祭地,登上泰山播柴向天报告成功,在南郊选择吉地祭祀天帝。因为播柴向天报告成功,所以凤凰来仪,龟龙毕至;因为祭天帝于南郊,所以风调雨顺,冷热按时。这样,圣人只要在临朝时南面而立,不须操心,天下也就太平了。

 天帝垂示至高无上的教导,圣人具备独一无二的道德。表现在宗庙之中,堂上,晕尊陈设在东阶,牺尊、象尊陈设在西阶;堂下,悬鼓设在两阶之间的西边,应鼓设在东边。国君站在昨阶上,而其夫人站在西房中。这好比太阳升于东方,月亮升于西方。这象征天与地的不同,所以夫妇的位置才会这样。国君从东阶走到西阶用牺尊、象尊醉酒,其夫人则从西房走到东阶用罄尊醉酒。堂上的礼仪象征着阴阳交互,堂下的鼓乐也此起彼应,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礼是追溯事物本始的产物,乐则是大功告成以后人心快乐的表达。因此,先王通过制礼以体验前事,通过作乐以陶冶情趣。由于礼乐有这等来历,所以观察一个国家的礼乐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治乱。蓬伯玉说:“君子一类的人都很明达。”他们只要观察到了器物,就可以推知工匠的巧拙;只要观察到了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推知它的愚智。所以说:君子对于用来与人交往的礼乐是无不谨慎的。

 太庙之内的祭礼真是叫人肃敬动容。首先,国君亲自把牺牲牵入太庙,大夫协助拿着杀牲告神的玉帛紧跟其后。接着,国君又亲自制祭,夫人献上盎齐之酒。接着,国君又亲自馈熟,夫人再次献酒。在这个行礼过程中,卿大夫紧跟着国君,而命妇紧跟着夫人。说到他们的神情,那是毫不搀***的恭敬,那是专心致志的忠诚,又是那样地迫不及待地想让祖先享用供品。牵牲入庙时,先在庭中告祭于神;进献生血生肉时,又在室中告祭于神;进献熟肉时,又在堂上告祭于神。三次告祭都不在同一地方,这就意味着求神而又不知神所在的确切位置。先设正祭于堂,又设祭于庙门之外,就好像是在询问:“神是在那边呢?还是在这边呢?”一献之礼是不够讲究的,三献之礼就有点看头了,五献之礼就礼数更加详备,至于七献之礼,那真是神乎其神了。

 大飨的祭品是那样的丰盛,贡品是那样的众多,恐怕只有天子才能有那样的排场吧!牛肉、羊肉、猪肉、鱼肉、干肉,包罗了普天之下的美味佳肴;篷豆中盛放的祭品,山珍海味,瓜果李枣,都是四季风调雨顺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表示他们的服从天子;诸侯给天子的见面礼,是束帛加璧,表示他们对天子美德的尊敬。诸侯贡品的排列,宝龟放在前列,因为龟能预知未来。其次是黄金,因为它能照见人情。其次是丹砂、油漆、蚕丝、棉絮、大竹、小竹这些日常用品,这表示普天之下的物产都是供给天子使用的。其余的贡品没有固定的品种,原则上是你这个诸侯国有什么土特产你就贡献什么,这表示再遥远的东西天子也能得到。大飨礼毕,来宾走出庙门时,奏起送宾的乐曲《陕夏》,以显示礼数的隆重。天子亲自在南郊祭天,这是无比的尊敬。宗庙之祭,视死如生,这是无比的仁爱。丧礼,孝子哭天号地,痛不欲生,一切发自内心,这是无比的真诚。为死者准备服装,明器,虽然明知无济于事,但也仍然尽力准备,这也表现了莫大的爱心。聘问所用的礼品,多寡都要合乎规格,这是无比的合理。所以,君子如果要观察什么叫仁义,只要观察一下礼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就行了。

 君子说:“甘味是五味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可以调和出百味。白色是五色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可以绘出五彩。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知道忠信是礼的根本,只有忠信之人,才可以学礼。如果不是忠信之人,礼也不会跟着你瞎跑。由此看来,礼固然重要,而得到忠信之人更重要。”孔子说:“即令把《诗经》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学过礼,就连简单的一献之礼也承担不了。懂得了一献之礼,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旅之礼。懂得了大旅之礼,未必就能担当祭天之礼。不要轻率地议论礼。”

 子路当季桓子家的总管。过去季氏举行岁时的祭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天还没完,天色已黑,还得点起火把继续干。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即令是身体强壮、敬心十足的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执事的人都东倒西歪、左倚右靠地来应付差使,这实在是对祖先的大不恭敬。后来有一天,子路参与季氏祭祖,举行室内正祭时,室内室外的人在门***接祭品;举行堂上侯尸时,堂上堂下的人在阶前交接撰具。天亮开始祭祀,到了傍晚就行礼完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谁能说子路只是有勇而不懂得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