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出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形容什么人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2 0
  1. 人到中年,若能学会这四个处世“妙法”,定能大器晚成,越混越好
  2. “藏拙”这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3. 《小窗幽记》文言文及赏析
  4. 作文 急求
  5. 九个拙字包围一个巧字 猜成语

觉悟《道德经》,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道德经》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释义:古时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且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为他深藏不露无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强用下面一些比喻来将他描述:他的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赤脚涉水过河时那样逡巡不前;他的警觉戒备啊,就好像居于强邻的包围之中,不得不时时警惕万分;他的拘谨严肃啊,就像在做客一样;他的融合可亲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他的醇厚质朴啊,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他的旷远豁达啊,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他的浑厚宽容啊,就像浑浑浊浊的江河大流一样。谁能在动荡中静止下来,在安静中慢慢变得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其慢慢显出生机?保持上述道的要义的人,不肯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出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形容什么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称赞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运用普遍规律来处理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因得道之人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很强的静定功夫。他们表面上清静无为,而实质上蕴藏着极大的潜能,他们极富创造性,只是不愿显山露水。他们静谧幽深,难以测识。因而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要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

为了使人们能深刻领悟“道纪”之人的情貌特征,老子就得道之人的特征作了概括: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无比警惕、小心的,就如同冬天赤脚过河一样小心谨慎。众所周知,在冬天沿着冰面过河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滑倒,甚至掉进冰窟里丢掉性命。得道之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二是“犹兮若畏四邻”。犹,小心、犹豫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好像畏惧自己的邻居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规;制止自己的行动使之不嚣张放肆,干扰邻居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他们要生存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离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当他们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处理矛盾的过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因而周围的邻居对其评价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它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三是“俨兮其若客”。俨,庄严肃穆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形之下,都会把自己摆在客人的位置上,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地对待人和事,而不会随随便便地对待日常生活问题。从生命的本质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过客,都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样,不能超越生和死,这是“大道”的必然规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们以谦逊的心态做客人,严肃认真地对待日常生活琐事,这和世间的庸人有着本质区别,庸人总是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势必以尊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而以骄纵的态度对待自然。庸俗之人以损害自然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也必将以毁灭自己而结束。老子主张以客人般的身份,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妄为。

四是“涣兮其若凌释”。涣,涣散;释,消解,形容冰解冻的情形,比喻得道之人从自己的欲望、梦想、抱负、追求、知识等重负中解脱出来,回复为本我,就会有难以言表的轻松。愉悦、悠然自得。这种感觉就像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河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得道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释放自己,老子把得道者的觉悟恰当地比喻为冰消雪融,从而焕发出自然的勃勃生机;从得道者自身而言,他们能冲破束缚完成自我解脱,不执着于一事一物,了无牵挂,自然也就逍遥自在。

五是“敦兮其若朴”。敦,内在端庄、厚重;外在朴素、自然。整句话的意思是:得道之人能以其端庄厚实的本质,轻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因而表现出返璞归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实在的品格是人类社会一直所提倡和赞颂的,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提倡的。人们常常用浑金璞玉来形容那些不炫耀、敦厚朴实的人,因而得道之人就如同浑金璞玉,既具有真材实料,又默默无闻。

六是“旷兮其若谷”。旷,开阔、宽广;谷,比喻像山谷一样虚空。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心胸辽阔,就如同山谷一般空虚高深。他们能够藏污纳垢、包容万物,无所谓仇恨,也无所谓感恩,因为没有亲戚和仇敌的概念,心中就自然充满了友善,这一点和没能体悟“大道”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没领悟大道的人喜欢洁净而厌恶污秽,有分别就有烦恼和祸患。得道之人处污秽无所谓污秽,处清洁无所谓清洁,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他也就无所谓痛苦、烦恼、祸患和灾难了。没有了这些分别,他因而也就显得自在无为、随心所欲了。

七是“混兮其若浊”。混,混同;浊,混浊。得道之人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使内心明净,与污浊的世界同为一体。

八是“澹兮其若海”。澹,淡泊,宁静。得道之人心境淡泊,如江海一样浑厚。

九是“飂兮若无止”。飂,高风,形容形迹飘逸。老子在这里希望人能在动荡中静止下来,这就是清静无为的思想。

只有觉悟自己的缺陷、空白才有空间、才有未来、才有发展。得道之人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世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有独到的风貌,独特的人格,不象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机浅,让人一眼就能够看穿。

得道者静谧幽深,难以测试,他们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表面上,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道的变化规律。

学画的人、习武的人、学哲学的人都是如此。老子正是从自然中体悟出大道的存在,老子是一个思想者,但他首先是一个阅读者,阅读自然,天地雨露溪谷水玄牝橐龠,万物万象。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正是它们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涵义。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的方法。安禄山做杨贵妃的干儿子就是个例子。

还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力,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力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所据郡县土地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力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力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力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与旧僚使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力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力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效果。果然"朝野义士"都认为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力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力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最易表现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这是"藏巧于拙"做人法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它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预测,而自己则可在其间从容行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为众矢之的,他***用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丁俊贵

2021年7月26日

人到中年,若能学会这四个处世“妙法”,定能大器晚成,越混越好

曾经网上曾讨论:哪条人生道理,让你受益一生?“不言喜,不语悲。的确,得意时别忘形,失意时不失颜。”得到了网友的高度认同。其实,喜而不言,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智慧。

菜根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藏着不露肩,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护。生而为人,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亦有各人的晦涩和皎洁。你的欢喜可能是他人的心魔。因为懂得,所以要善良。势要常驻,才是格局;气要沉住,分为本事。

有诗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真正的智者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更能活得高调,迎接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生活中总有许多像祥林嫂一般的人,遭遇到不幸,就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最终让人避而不及。生活实苦,可让我们成长的也正是那些深夜痛哭的时刻。每一个人的一生注定单枪匹马。当你诉苦抱怨的多了,就难免会陷入一种自怜自哀的境地,最终麻痹了自身,更毁了人生。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怎样成就;反之,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做不好某件事,其实我们只不过是在自我设限罢了。抱怨多了,可能真的会成怨妇。废话说多了,可能就真成了废物。真正厉害的人早就丢弃了抱怨,修炼了一颗静心,静看花开花落。

常言道:祸从口出。你的人生有十分,与外人道十之一二,那你就留住了剩下的八九分福气。厉害的人少晒多做,闻一多先生曾言:“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有人夸夸其谈,却无实质行动。有人在朋友圈晒各种高大上的日常,可生活却是一地鸡毛。

生活中总会有人用虚***的浮华来换取别人的青睐。可真正厉害的人早已从内心深处认定了自己。朋友圈再热火朝天,也换不来真正深植于内心的自我认同。其实,真正优秀的人早已退出了你的朋友圈,他们选择为自己而活,活出最好的样子给自己看,他们选择默默的变优秀。

孔子说: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常言道,喊破嗓子信不过,做出样子掌声来。雷声大雨点小的人往往难成大器,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基石。纵观周围,那些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早已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不善生活,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不停沉淀自己。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后,就无需炫耀。因为你已经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需要那些***把戏来感动自己。你的人生不是看你晒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多少。厉害的人,深耕自己。静音模式的手机,能让我们不被外界打扰,静音模式的人生,能让我们专注于提升自己。

生活中,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我们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是时候将我们的人生也调成静音模式,停下脚步与自己对话,专注于走好自己的路。人生是一个越活越寡的过程,当我们学会减掉一些东西,我们才能拥有无论何时都能清零过去、重新出发的实力与勇气。

“藏拙”这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把酒谈 历史

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处事方法,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生着变化,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人所做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区别。当人到中年时期,一生基本已经过半,对于人情世故也渐渐看淡,做事情也不会再像年轻时一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内心想做的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难免会有些着急与无奈。曾经有位老人告诉我:人到了中年,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什么事情都埋头苦干,凡事要懂得智取。人到中年,若能学会这四个处世“妙法”,定能大器晚成,越混越好。

一、藏巧于拙

人到中年时对于名利与他人的夸赞要懂得看淡,学会隐藏自己的才能,别再像年轻时一样为了证明自己就盲目的把才能给展示出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别人对你很了解时就会找出攻克你的办法,毕竟世界之大聪慧的人数不胜数。所以说无论何时都要懂得“藏巧于拙”,因为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与敬畏,所以深藏不露的人往往令人敬佩,从而隐藏才能有时候也是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用晦而明

人要有自知之明,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懂谦虚讲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毫无短处,就无法看清前行的方向,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会变得更加完美。人到中年时要学会低调行事,对于一些事情心里明白即可不需要说出来,因为当你露出锋芒时会容易招来众人的排挤,所以太过于张扬的人很容易被他人算计。

三、寓清于浊

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着他未来的生活,在 社会 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实力平平却总是自命清高,没有资本不努力还总是嫌弃他人,也许是本身性格就是如此,也许是因为利益渐渐忘了初心。当人到了中年,你就会发现世上很多的事情早已改变,跟你所预期的甚至千差万别,但这就是现实,太过于耿耿于怀最后只会身心疲惫,何不放宽心,以随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样生活才可能越过越顺。

四、以曲为直

人生处处充满选择,当要你在曲与直之间选择时,要去思考哪个才是真正适合你的,曲与直本就可以相互转换,且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选择权在你的手中不要随意就听信了他人的三言两语,根据内心所想的去做即可。与人交谈或者是想要解决问题,也离不开转换思维,人到中年经历多了,不要再像年少时那般心急口快,遇事要以沉稳的态度去面对。

人到中年,早已尝尽酸甜苦辣,明白世态炎凉,而想要让自己的未来越过越顺不防尝试学会这几种处事方法。

各位朋友,你觉得人到中年什么能力最重要

《小窗幽记》文言文及赏析

藏拙?[ cáng zhuō ]?

释义:认为自己的意见、作品、技能等不成熟或有缺欠,不敢拿出来让别人知道。

出自: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字写得坏极,请勿裱挂,为我藏拙也。”

反义词:献丑、炫耀

笔顺:

反义词解释

一、献丑?[ xiàn chǒu ]?

释义: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出自:巴金 《家》二五:“你晓得我不会写,何必要我来献丑!让我做一个读者就是了。”

二、炫耀?[ xuàn yào ]

释义:从各方面(多指金钱、权力、地位等)特意强调自己(略带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出自:靳以 《雅会》一:“时时炫耀着自身美丽的春天,在严寒的后边来到了。”

作文 急求

1. 求《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

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33661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具体看

2. 小窗幽记的全文及注解

《小窗幽记》译文

集醒篇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服下获得清醒呢?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3. 小窗幽记的原文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4. 《小窗幽记》的原文是什么

《小窗幽记》的原文是: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集醒第一。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作者介绍: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征不起。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争相购写”。今存著作,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书籍介绍:

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5. 《小窗幽记自省成长》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只担心自己的名字有人知道,其实只有涧边的小草知道;倘若问清雅之盟可以托付给谁,那就是沙滩上的闲鸥。山童都习得草木的性情,与仙鹤一起睡觉;奴仆领会歌咏之情,踩着韵律走来。关闭门户在家读书,绝对胜过入山修道;碰到人便对人讲经说法,根本比不上独坐静修,扪心自省。

小窗幽记 卷五 素

原文

人之交友,不出趣味两字,有以趣胜者,有以味胜者。然宁饶①于味,而无饶于趣。

注释

①饶:丰饶,丰富。

译文

人结交朋友,不外乎“趣”、“味”这两个字,有的人以“趣”为重,有的人以“味”为重。但是宁可“味”丰饶一些,不可“趣”丰饶一些。

原文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译文

安守恬淡以养道,处境卑微以养德,去除嗔怒以养性,淡薄滋味以养气。

原文

吾本薄福人,宜①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厚德事。

注释

①宜:应该。

译文

我原本就是福气淡薄之人,应该做珍惜福分的事;我原本就是德行浅薄的人,应该多做积善厚德的事。

原文

只宜于着意处写意,不可向真景处点景。

注释

只应该在对着想象中的世界绘画写意,不可以对着真实的景色描画景色。

原文

只愁名字有人知,涧边幽草;若问清盟谁可托,沙上闲鸥。山童率草木之性,与鹤同眠;奚奴领歌咏之情,检韵①而至。闭户读书,绝胜入山修道;逢人说法②,全输③兀坐扪心。

注释

①检韵:和着韵律。

②说法:讲经论法。

③输:比不上。

6. 《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全书共分为12卷: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景 卷七 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35

7. 求< >卷一 集醒篇译文

《小窗幽记》赏析1 卷一 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①,集醒第一。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小窗幽记全文及作者介绍见以上网址。

(写在前面的话: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在这三本书中,本人最喜欢《小窗幽记》,本来作为这样一本传世佳作,其文言文语言之优美远胜白话文,本无需画蛇添足翻译并赏析,但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聊做此画蛇添足之事,这个过程对本人来说无疑也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乐事。

译文以意译为主。

译文:喝了中山人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当今世上的人们昏昏然追名逐利,没有一天不像在醉酒状态。追逐名誉和地位的人迷醉于朝廷,追逐利益的人迷醉于民间,有钱有势的人迷醉于妙声、美色、名车、宝马,而整个天下竟然成为在酒醉状态中昏迷不醒的天下了。从哪里可以得到一服清凉散,使***能从酒醉昏沉的状态中清醒过来!集“醒”为第一集。

注释:酲①:音,chéng;义,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

赏析:《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为明陈继儒编辑,内容并非全部为其原作。

每一集中有百条以上的名句隽语,可以说字字珠玑,每一集之首以一字总领,如果把每一集中的每一隽语比作一串珠宝项链的话,那么这“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无疑就是十二颗璀璨耀眼的珠宝吊坠,而这排在第一的“醒”字无疑是最夺目的稀世之宝,像一颗明亮无比的巨钻,或者可以比作是夜空中众星拱卫的那一轮圆月,照亮了人们在暗夜中前行的道路

为什么“集醒第一”呢?因为“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故“醒”最当紧,只有从对“名、利、声、色、车、马”的迷醉中醒来,才能使天下清醒、***清醒,也只有醒来,人才能清醒地对待和体味“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另外十一字中的妙趣。而本书的作者陈继儒无疑是想使《小窗幽记》成为这一服“醒世”的“清凉散”。

陈继儒先生关于“醒”的这一段文字,像一位慧眼看世界的清醒智者,在讲堂上拍响了惊堂木(醒木),振聋发聩也,《小窗幽记》无数精彩画卷,就此依次展开,能从其中掬取一瓣心香,都足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快乐地生活。

因此,集醒第一。

8. 《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幽窗小记》的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

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解酲,集醒第一。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7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幽窗小记》翻译: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

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

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服下获得清醒呢?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 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

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

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

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 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幽窗小记》作者陈继儒,又名《醉古堂剑扫》。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

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

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今存著,除《幽窗小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写作背景: 《幽窗小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里面最著名的一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九个拙字包围一个巧字 猜成语

一下子给你好几篇,总有一篇是你喜欢的

大智若愚,大愚若智

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糊涂之分。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确实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不露相;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这是苏轼的观点。他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力辞干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以智回避之,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敏,硬装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不做随波逐流之事。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要大肆张扬,徒有其表,而要看其实力。李贽也有类似的观点:“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这才是大智若愚。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论语·为政》中讲孔子的***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喏喏,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劲,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的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大智若愚,真是一种智慧人生1

1.糊涂难得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刻有一图章,上面刻的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

现实人生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臂,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那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评职、晋级时,某候选人向你面授机宜,讨你个“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够格儿,可又不好当面扫他的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划“O”时再较真,不失原则。人格哪,似乎也不失,当事人问到了,坦诚指出他不够格儿的地方,不问,顺其便。“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本就是缘由“不公平”而发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无能,那就只好祭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则毫不介意,照样酒肉穿肠过,“那里有不平哪有我”,专捡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苦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参”透、“悟”透了。所以当你直面现实,要学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会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2.藏巧于拙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涵义。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处世应变的方法。曹丕以哭胜曹植的美文是一个例子,安禄山作杨贵妃的干儿子也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勋,本是李密的部下;而在当初起兵时,李密与李渊父子势力之间,是勾心斗角的两部,只是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他才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劫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安排了这样的行动:把他“东至于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地理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的感慨,认为李勋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勋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心怀怨望,不久竟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勋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唯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衰经,与旧僚史将士葬蜜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说起来,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李密已死,晓得什么?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劫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劫早已料到这

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士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之”,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勋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李勋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已的甜言密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一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最易表现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处世而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取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渡陈仓,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人,古人也认为应该有包藏、凝重的胸怀与气度。有一句名言,曰: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这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例如,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如有看不惯处,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即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3.良贾深藏若虚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也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一“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了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作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俗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所以,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4.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入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这个人很奸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富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越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人生大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南朝梁国人羊侃,字祖忻,泰山梁文人。开始做北朝魏国的泰山太守。因为他的祖父羊规曾经是宋高祖的祭酒从事,所以羊侃想回到南方来。归途中,走到涟口这个地方,大摆宴席。有个客人名叫张孺才,喝醉了,在船上失了火,烧了70多艘船,烧掉金银财物不可计数。羊侃听说了,几乎不挂在心上,还是要大家继续喝酒。孺才即惭愧,又恐惧,就逃跑了。羊侃派人去安慰他,并把他找回来,仍然像从前一样对待他。后来羊侃回到南朝,做了梁武帝的军司马。

晋代人裴遐在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作客。周馥作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所以,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以为轻慢了他,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这种难堪是难以忍受的。谁知裴遐慢慢爬起来,坐到座位上,举止不变,表情安详,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王衍后来问裴遐,当时为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改变。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忍让的故事,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和损失而***其怒,记恨在心,相反,都表现出了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反而得到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而是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5.解脱执著心

执著与糊涂正好背道而驰。禅,尤其禁止执著心。

有一则佚事,即在告诫人们执著心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那是马祖和尚和南岳和尚正在修行时所发生的事情。一天,南岳和尚来拜访马祖和尚说:

“马祖,你最近在做什么?”

“我每天都在坐禅。”

“哦,原来如此;你坐禅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为了成佛呀!”

坐禅是为了观照真正的自我,而悟道成佛,这是一般人对坐禅的认识,马祖也这么认为,因此才去坐禅。

可是,南岳和尚一听到马祖的话,竟然拿来一枚瓦片,默默地磨了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的马祖便开口问:

“你究竟想干什么啊!”

南岳平静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磨瓦吗?”

“你磨瓦做什么?”

“做镜子。”

“***,瓦片是没法磨成镜子的。”

“马祖啊,坐禅也不能成佛的。”

南岳和尚用瓦片不能磨成镜子的道理来告诉马祖,坐禅也不能成佛的原因,这个对话的内容看似骗小孩子,有点滑稽,实际上意义非常深远。

如前所述,一般人都认为坐禅是悟道成佛的唯一方法。因此在修行时,非常重视坐禅,主张彻底地去做;不过,南岳看到马祖天天坐禅的生活,却予以否定的评价。

为什么呢?

南岳言外之意目的是想告诉马祖,他过分执著坐禅的形式和手段。虽然坐禅很有意义,可是如果被坐禅束缚,心的自由就会受到制约、控制,也就无法悟道成佛了。因此,坐禅的方法虽然是禅最重视的,一旦过分执著其中,反而需要予以否定了。

如此这般,以禅的立场来看,执著必须全被否定,否则一旦陷入执著,就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了。

换言之,人们常常执著一些东西来过日子,可是一旦持有执著的心情,就无法真正自由地生活,也无法用弹性的想法来谋求自我实现。

那么,如果过分执著一件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一位大学考试失利的青年,被母亲带来见日本的关大彻和尚。这位青年为了进入一流大学就读,从小就努力用功,可是,一流大学的围墙太厚,他连连失败,结果便想吃安眠药***。

青年的脑袋瓜里面,因为有不入一流大学宁可死的想法,所以思考便陷入执著。考取一流大学是他人生目标,只要能争取,万事都可一帆风顺。总之,他太过于执著要进一流大学的想法,所以在经过几次的挑战失败后,由于自己无法超越这层障壁,因此只好选择死亡。

执著心往往会使自己的视野狭窄,其实进入一流大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不这样想,自己很多坚强的想法都会一一失去,走上极端以后,就会像这位青年一样,选择***的方法,以否定自我。那是因为执著心,使自己的心硬化起来的缘故。

所以人必须放弃执著心,看淡、看开,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这才是糊涂学所倡导的智慧人生。

6.用小聪明的悲哀

“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讽喻那些设计整人整不到,反而贴了老本的人。

周瑜是庐江舒城人,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同年,交情甚密,结为昆仲。周瑜人生得靓,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才学也无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万虎视长江沿岸的形势下,东吴议降者甚众,军心涣散,如非脱颖出了周公瑾,东吴早归属曹操了。

却说刘备没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这个消息,心生一计,要孙权的妹妹嫁与刘备,让刘备来入赘,然后把刘备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讨得荆州。再对付刘备。遂派吕范为媒人,往荆州说合。不想诸葛亮听到消息,猜定是周瑜的计谋,遂让刘备应允。并让赵子龙保护刘备,临行前授与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东吴那边,孙权之母听得消息,见了刘备一表人才,却真心实意要把女儿许配与他。周瑜和孙权不想此事弄***成真,又不敢公开囚禁和刘备。刘备劝说娘子去荆州,娘子应允,于是二人商定去江边祭祖,乘机逃离东吴。周瑜派兵追赶,却被娘子挡了回去。正当周瑜准备孤注一掷时,却见诸葛亮早在岸边等候,刘备等已登了船,往荆州而去。岸上乱箭射来,却是去的远了。刘备的兵望着急急追来的吴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自恃胜券在握,不想遇到了诸葛亮。这“陪了夫人又折兵”,实际上正是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俗语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也正是说明耍小聪明不但得不到最终结果,还要做陪本生意,落人耻笑。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算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凤姐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多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贾府上下的不满,最终还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应了书中对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毁掉。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浑厚,让人家不眼红你。耍小聪明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耍小聪明。

好算计人的小人,无不以为自己聪明、妙算,但因为用心险恶,都维持不了长久。既要整人,又不便明言,这就注定了败局。设的计见不了人,是奸计;奸计不得人心,天人共愤,自己虽精心谋划,却未免心虚。有一丝透露,就心惊肉跳。且再秘密的事,也还有透风的墙,人家一旦知道了,也就“夫人”陪了“兵”也折了。一个时时处处事事显露精明的人,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同情和爱护、栽培,因此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功。

7.泯除心计

《庄子》里有这样一则寓言:庄周到雕陵的栗园里游玩,走近篱笆,忽然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碰着庄周的额角飞过去,停在栗树林中。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而不能远飞,眼睛大而目光迟钝。”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过去,拿着弹弓窥伺它的动静。这时,忽见一只蝉儿,正得着美叶荫蔽,而忘了自身:就在这刹那,有只螳螂借着树叶掩蔽着,伸出臂来一举而捕住蝉儿,螳螂意在搏蝉,见有所得而显露自己的形迹;恰巧这只怪鹊乘他捕蝉的时候,攫食螳螂,怪鹊见利而不觉自己性命的危险。庄周见了不觉心惊,警惕着说:“唉!物与物互相累害,这是由于两类之间互相招引贪图所致!”,想到这里赶紧扔下弹弓,回头就跑。恰在此时,看守果园的人以为他偷栗了,便追逐着痛骂他。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有名的典故就是从这寓言出来的。由这寓言引申出一个结论:成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

因而,唯有泯除心计,才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斗争中。

然而他人却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这就是庄子所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惟欲念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这样必然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观点,现代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淡泊知足并非是一种消极避世或与世无争的思想,而是包含着慎重的意义。《老子》中认为知足常乐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仁慈;二是勤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述三点,就可以成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

有人将英国人与日本人做了比较,结论是英国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利已主义与他人的利己主义不发生冲突,各不相扰;而日本人却不能将自己的喜悦与他人分享。由此看来,日本人不是过犹不及,就是太爱钻牛角尖了。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缺点。事实上,无视对方的立场与利益,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样做也许暂时畅行无阻,但决不能行之远矣,终有一天会遭人反击。

《老子》中极力强调绝不可有这种心态。“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的含义是,天下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天下最大的过错是贪得无厌。过于执着于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其损失也一定很大。过于积存物质财富的人,其享受方面也远不及别人。只有知足才不会感到屈辱,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走向极端。这就是《老子》中所讲的“甚爱不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沉默是金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又要有度,“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什么叫“能不察”呢?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只好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上爷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国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的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尚算不上有罪而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的可就太大啦!”

藏巧于拙 [cáng qiǎo yú zhuō]

[解释]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出自] 明·洪应明《菜根谭》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