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中的克如何理解,克伐怨欲不行焉,中的克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13 0
  1. 《论语》中的"问" ?~~~
  2. 宓不齐的故事
  3.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4. 摘抄论语关于仁二十条
  5. 用怨组四字成语有哪些

1.纵观论语,仁字是对夏商周的德字的继承和创新,“德”的古字,左边是“彳”,小走之意;右边上面是“直”,下面是“心”; 心直,就是心怀坦荡。

人之初,性本善。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善。以快的方式直抒胸臆就得到了善,得到了自然也就不用求人求天了,这就是 “德”!突出的是个人的天性。所以,《论语?述而》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赋予我德,追杀的桓魋能把我怎样)?”

所以,这个“德”在古老的观念中,也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善,所谓《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中的克如何理解,克伐怨欲不行焉,中的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在私有观念的包围中,人性却变异成了恶。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商品生产扩大,市场经济繁荣,周人的社会规范体系瓦解。尤其是周朝晚期,诸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到了春秋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无义战,礼坏乐崩,血缘宗法社会制度正在瓦解。

正因如此,孔子在中连连发出感叹,《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仲由啊,理解德的人太少了呀)。”

子曰:“己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完了吗?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此时此刻,若是再奢谈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就显得幼稚了。

失去了自觉的“德”,就只有威逼利诱,以强大的法制为后盾,以切身利益为诱惑,才能巩固礼教,保证社会秩序,恢复社会和谐。

这样,强调为自己而爱人的“仁”之作用就突出了,“仁”置换“德”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仁字在我的理解,就是指美德,但是由于孔夫子处于特殊的时期,所以他也赋予了仁特殊的含义,看论语中对仁的解释,包括克己复礼,有爱心等内涵,但是总而言之,可以把仁字翻译成“仁爱”或者是“爱人”

3.举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和贵,***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也必须如此)”(《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人的事自然是不必同老师相互谦让)(《论语?卫灵公》)。

4.

据《论语》中记载,当时就至少有9人次直接向孔子问仁,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多数都是在解答怎样具体的“为仁”,只有一个才是孔子给“仁”的定义呢。

《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也就是说,孔子对“仁”的定义就是爱人,这是取了“仁”字团结友爱的本义。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仁”就是爱人呢?

关于为什么将“仁”定义为爱人,孔子他自己没说明,可稍后比他小70多岁的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是战国时代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却是在《墨子?兼爱上》中阐述的一清二楚: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反过来,即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视父兄与君若 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视***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所以盗贼没有了, 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

“***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

原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坏乐崩的根源“皆起不相爱”!所以,孔子才强调并定义了“爱人”的“仁”,孟子则强调“仁者爱人”。

正是因为“仁”是爱人,所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和贵,***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也必须如此)”(《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人的事自然是不必同老师相互谦让)(《论语?卫灵公》)。

4.这些是《论语》全文 出现的仁字

学而第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八佾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第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不能学也。”

泰伯第八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第十四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中的"问" ?~~~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後素。?曰:?礼後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南宫括字子容。

 问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皙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曾蒧字皙。

 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

 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

 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

 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漆雕开字子开。

 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公伯缭字子周。

 周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

 司马耕字子牛。

 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

 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既没,***思慕,有若状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持雨具,已而果雨。***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後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

 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

 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

 颜之仆字叔。荣旂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

 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欬字子声。

 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葴字子上。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名姓文字悉取论语***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宓不齐的故事

,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娲。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返回首页 相关连接:孔子小传 孔子学思 《论语》精读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宓(fu,音浮)不齐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孔子曾评论他:“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但鲁国没有君子,他哪能学到君子的品德呢?”做单父宰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他治理社会不在处财物得失,而重视民心、士气和社会风气。孔子认为让他掌管治理更大的范围,可比尧舜。他被后世认为是以指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这德,遵守天命,能在仁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他为单父宰时不仅赋役较轻,而且在灾年能发仓粟、赈困穷、补不足球队。能举能、招贤、退不肖。以实际行动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反对不干实事的人,尊重敦厚持厚的长者,以礼乐治世民。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

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

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摘抄论语关于仁二十条

原宪问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时,当官就是耻辱。”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用怨组四字成语有哪些

《论语.子罕》开头就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但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论语》的记载就不是一、两条啦。

《学而》篇中有,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2.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八佾》中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中就更多,开头七句全部提到仁的问题,分别是,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中,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也》中,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中,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2.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泰伯》中,

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

2.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以上是在这句话之前《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而在此之后,孔子关于仁的问题还有不少言论。

《子罕》本篇中有,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中,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4.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路》中,

1.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中,

1.“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2.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5.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7.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卫灵公》中,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阳货》中,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微子》中,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论语》还有不少孔子直接谈论具体某个人是否具备“仁”的精神素质的记载,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1. 怨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抱怨雪耻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痴男怨女 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旧仇宿怨 结了很久的怨仇。

旷夫怨女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民怨沸腾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黑暗的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没齿无怨 比喻永无怨言。

任劳任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深仇重怨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丝恩发怨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人怨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无尤无怨 尤:怨恨。毫无怨恨。

无怨无德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怨报德 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以直报怨 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怨家债主 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怨女旷夫 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怨气冲天 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怨入骨髓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怨声载道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自怨自艾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杯酒解怨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

愁红怨绿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敌惠敌怨 犹言报德报怨。

盗怨主人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东怨西怒 指任意指责别人。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凤愁鸾怨 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敢怨而不敢言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鹤怨猿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肩劳任怨 犹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克伐怨欲 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敛怨求媚 指因向上献媚,不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柳啼花怨 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

埋天怨地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人怨神怒 形容民愤极大。

人怨***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任怨任劳 任:担当,经受。不怕招怨,也不怕吃苦。同“任劳任怨”。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深仇宿怨 犹深仇大恨。深而大的仇恨。

神怒人怨 指***怨恨愤怒。

死而无怨 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愿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以直抱怨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猿悲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猿惊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猿啼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怨气满腹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怨天怨地 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云愁雨怨 喻指离情别愁。

众怨之的 众人怨恨的目标。

2. 怨组词四字词语

“怨”组四字词:任劳任怨。

怨天尤人。民怨沸腾。

猿悲鹤怨。肩劳任怨。

报怨雪耻。三怨成府。

深仇宿怨。深仇重怨。

无尤无怨。无怨无德。

兴观群怨。蝶怨蛩凄。

盗怨主人。人怨神怒。

敌惠敌怨。敛怨求媚。

柳啼花怨。凤愁鸾怨。

没齿无怨。恩甚怨生。

旷夫怨女。睚眦之怨。

怨气冲天。怨家债主。

怨入骨髓。怨天怨地。

神怒人怨。杯酒解怨。

鹤怨猿惊。以德报怨。

抱怨雪耻。白华之怨。

任怨任劳。死而无怨。

怨声载道。怨女旷夫。

怨气满腹。怨天忧人。

东怨西怒。众怨之的。

自怨自艾。***人怨。

以直报怨。痴男怨女。

克伐怨欲。怨声满道。

恩怨分明。丝恩发怨。

藏怒宿怨。云愁雨怨。

猿惊鹤怨。猿啼鹤怨。

人怨***。恩怨了了。

恩恩怨怨。愁红怨绿。

旧仇宿怨。鸟啼花怨。

东征西怨。东怒西怨。

以怨报德。以直抱怨。

埋天怨地。

3. 怨在第四个字的成语

任劳任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人怨: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杯酒解怨: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

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敌惠敌怨: 犹言报德报怨。

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恩恩怨怨: 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凤愁鸾怨: 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肩劳任怨: 犹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旧仇宿怨: 结了很久的怨仇。

柳啼花怨: 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

没齿无怨: 比喻永无怨言。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死而无怨: 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愿。

猿悲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云愁雨怨: 喻指离情别愁。

猿啼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猿惊鹤怨: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以直抱怨: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以直报怨: 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神怒人怨: 指***怨恨愤怒。

深仇重怨: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深仇宿怨: 犹深仇大恨。深而大的仇恨。

丝恩发怨: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无尤无怨: 尤:怨恨。毫无怨恨。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睚眦之怨: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4. 带有“怨”或“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有“怨”的四字成语:怨家债主、怨气冲天、怨声载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杯酒解怨、鸟啼花怨、任劳任怨、***人怨、以德报怨。

带有“诉”的四字成语:诉诸武力、如诉如泣、申诉无门、肤受之诉、如泣如诉1、怨家债主拼音: yuàn jiā zhài zhǔ解释: 怨家:仇人。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出处: 《无量寿经》卷下:“怨家债主,焚漂劫夺。”举例造句: 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

唐·孔思义《造像记》2、怨气冲天拼音: yuàn qì chōng tiān解释: 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员一见其尸,怨气冲天,手持九节铜鞭,鞭之三百,肉烂骨折。”举例造句: 其时百姓为贪官所逼,怨气冲天,早已大众齐心,一呼百应。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3、怨声载道拼音: yuàn shēng zài dào解释: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出处: 《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举例造句: 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4、怨天尤人拼音: yuàn tiān yóu rén解释: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举例造句: 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怨天尤人个不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5、自怨自艾拼音: zì yuàn zì yì解释: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出处: 《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举例造句: 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拼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6、杯酒解怨拼音: bēi jiǔ jiě yuàn解释: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

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出处: 《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杯酒间可解。”

举例造句: 杯酒解怨的方式现在还在使用。7、鸟啼花怨拼音: niǎo tí huā yuàn解释: 形容悲伤怨恨。

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8、任劳任怨拼音: rèn láo rèn yuàn解释: 任:担当,经受。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

《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举例造句: 而杨嗣昌也完全执行他的主张,任劳任怨。

9、***人怨拼音: tiān nù rén yuàn解释: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一夫奋臂,举州同声。”举例造句: ***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明史·倪岳传》10、以德报怨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解释: 德:恩惠。怨:仇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举例造句: 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 宋·崔鶠《杨嗣复论》11、诉诸武力拼音: sù zhū wǔ lì解释: 诉:诉讼。

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举例造句: 求统一之方法,固宜尊重和平,和平所不能达,则不得不诉诸武力。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九回12、如诉如泣拼音: rú sù rú qì 解释: 像在诉说,又好像在哭泣。

形容声音悲切。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3、申诉无门拼音: shēn sù wú mén解释: 形容没有地方申诉自己的痛苦和冤屈。举例造句: 真是呼天天不应,唤地地无言,控告无路,申诉无门,只有听人宰割的份儿。

14、肤受之诉拼音: fū shòu zhī sù解释: 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出处: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举例造句: 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诉”了。15、如泣如诉拼音: rú qì rú sù解释: 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举例造句: 风声如泣如诉,墓地凄然悲凉。

5. 怨字打头的四字成语介绍

怨气冲天: 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怨声载道: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怨地: 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怨气满腹: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怨家债主: 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怨入骨髓: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怨女旷夫: 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