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昏聩之徒,吾羞与为伍,此昏聩之徒,吾羞与为伍三国杀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1 0

    原文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乱如此幠。

    此昏聩之徒,吾羞与为伍,此昏聩之徒,吾羞与为伍三国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昊天泰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赏析

    1、巧言即佞言、谗言。中国古人一直反对能言善辩,提倡刚毅木讷几于道、近乎仁,本诗的主旨便是如此。全篇都在抨击谗言的可恨可恶,以及针砭佞人的丑恶嘴脸。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及构想,立意高远深刻。

    2、开篇便呼告上天:“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起调突兀,显然作者饱受谗言之毁。接着便一边埋怨上天威严但糊涂,任凭世间有如此不公,让我无法洗刷自己的委屈和迫害。

    3、接着对此现象不断反思,被指责的不仅仅是那些奸邪小人,更有其背后昏聩无道、目光混浊的上位者。三章从君主和小人两方面去具体分析其原因和危害:贤者无存、小人聚集,国将不国。

    4、接下来,更是提出一个兴旺之邦的该有的形象:圣明的吾主打好基础,建起巍巍宫殿和宗庙;圣人呕心沥血制礼作乐,典章制度简明而实用;当有奸人或外敌觊觎,忠臣义士有效应对,危机消灭于萌芽。

    5、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君上面对小人巧舌如簧,毫无抵抗力。作者的办法是给小人具体画像,从形态、专长、下场、社会关系层层递进,细致入微。

    6、小人居于草丛中,善于躲藏;他们既无大德,更无安邦定国之力,唯一的能力就是讨好上位者,不择手段。其下场遗臭万年。小人虽诡计多端,但历史证明,必将无法避免被人识破的厄运,那时***都羞于与其为伍。

    注释

    1、昊天:老天,苍天。

    2、且(jū):语尾助词。

    3、幠(hū):大。

    4、威:暴虐、威怒。

    5、慎:确实。

    6、泰幠:太糊涂。

    7、泰,通太;

    8、幠,怠慢,疏忽。

    9、僭(jiàn):通”谮”,谗言。

    10、涵:容纳。

    11、怒:怒责谗人。

    12、庶:几乎。

    13、遄沮:迅速终止。

    14、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

    15、盟:与谗人结盟。

    16、盗:盗贼,借指谗人。

    17、孔甘:很好听,很甜。

    18、餤(tán):原意为进食,引伸为增多。19、止共:尽职尽责。

    20、止,做到。

    21、共,通“恭”,忠于职责。

    22、邛:病。

    23、奕奕:高大貌。

    24、寝:宫室。

    25、庙:宗庙。

    26、秩秩大猷:多而有条理的典章制度。27、莫:制定。

    28、他人有心:谗人有心破坏。

    29、跃(tì)跃:跳跃的样子。

    30、毚(chán):狡猾。

    31、荏(rěn)染:柔弱貌。

    32、行言:流言,谣言

    33、蛇(yí)蛇硕言:夸夸其谈的大话。

    34、蛇蛇,“訑訑”之***借;

    35、訑,欺。

    36、巧言如簧:说话像奏乐一样好听。

    37、麋(méi):通“湄”,水边。

    38、拳:勇。

    39、职:主要。

    40、乱阶:逐渐引出祸乱的一连串***。

    41、阶,阶梯,此为比喻义。

    42、微:通“癓”,小腿生疮。

    43、尰(zhǒng):借为“瘇”,脚肿。

    44、犹:通“猷”,指诡计。

    45、居:语助词。

    46、徒:党徒。

    译文

    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

    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

    苍天已经***威,但我确实没错处。

    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

    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

    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

    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

    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

    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

    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

    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

    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

    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

    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

    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

    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

    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行为卑。

    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

    没有勇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

    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

    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橘逾淮为枳》主要描写了晏子,即晏婴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的浩然正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原文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4)方来:将要来。

    (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6)为:于,在。

    (7)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9)诣(yì):谒见,拜访。

    (10)曷:同“何”,什么。

    (11)固:本来。

    (12)避席:离开座位。

    (13)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树和枳。实,果实。

    (14)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何,什么。所以,缘故,原因。

    (15)得无:莫非。

    (16)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17)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18)盗:偷盗。

    (19)徒:只是,仅仅。

    (20)闻:听说。

    (21)善:善于,擅长。

    (22)赐:赏赐。

    (23)楚王赐晏子酒:楚王赐晏子一壶酒。

    (24)谓曰:对说。

    (25)缚:捆绑。

    (2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固定格式。译为:或莫非

    (27)辱:羞辱。

    (28)逾:超过,越过。

    (29)为:成为,变成。

    (30)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31)过:经过。

    (32)行:行走。

    (33)者:的'原因。

    (34)为(何“为”者也?):做,干。

    (35)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是。

    (36)取:招致。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出处介绍

    《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晏婴。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作者简介

    晏子,字平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出身仕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平庸昏聩,骄奢*逸,外有秦、楚之患,内有***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对于他的人品和政治才能,司马迁赞叹不已,表示“***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春秋》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自古以来颇多争论。有人认为此书是晏婴本人所撰。如《隋书·经籍志》就说:“《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也有人认为是墨家后学所为。唐代柳宗元说:“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又有人怀疑是六朝后人伪造。清人管同说:“吾谓***所言《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为者耳……其文浅薄过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欤?”(《因寄轩文集》)对于以上的各种说法,今人大多不敢苟同。一般的看法是,此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作者可能不止一人,而可能出自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