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_洛阳纸贵的典故来自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6 0
  1.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说的是什么意思和典故
  2. 洛阳纸贵的故事
  3.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4. 洛阳纸贵用来形容文章广受欢迎,这个典故的原型是什么
  5. 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

洛阳纸贵与晋代文学家左思有关。

成语故事

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_洛阳纸贵的典故来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扩展资料:

重点词汇:洛阳纸贵

[成语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说的是什么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的意思: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故事的内容如下:

中国晋代文学家左思相貌丑陋,从小天赋并不是很高,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都没有学成个样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才发愤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左思20岁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三都赋》。

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行文力求辞藻华美。“三都”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吴、魏的国都。《三都赋》包含《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每篇赋中都借***想人物之口,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物产和制度。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上。

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并实地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等材料准备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布满了纸和笔,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就这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三都赋》问世后,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造句

1、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2、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3、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4、这部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5、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6、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7、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8、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洛阳纸贵的故事

1、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

2、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3、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4、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5、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广泛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6、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① 洛阳纸贵的故事20字

左思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②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二十字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褒义

《晋回书·左思答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孽海花》第二回:“非不~,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有口皆碑

二十字成语故事可查看出处。

③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2]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④ 洛阳纸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⑤ 洛阳纸贵来源于史书上哪个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⑥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故事写是谁。

你好洛阳纸贵,

这个成语故事写的是

左思

⑦ "洛阳纸贵"讲述什么历史故事

导读: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父亲左雍见他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就一直看不起他。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宏大、华丽的文辞,但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先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也点头称是。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⑧ "洛阳纸贵"讲述什么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⑨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 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

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⑩ 哪一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北宋 A. 洛阳纸贵 B. 程门立雪 C. 邯郸学步 D. 黄粱一梦

哪一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北宋? A. 洛阳纸贵B. 程门立雪C. 邯郸学步 D. 黄粱一梦——答案:B。

程门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举例造句: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拼音代码: cmlx

近义词: 尊师重教、程门度雪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尊师重教

英文: reverence for a teacher

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杨时,淡薄名利,放弃做官的机会,拜著名的理学***程颢与程颐兄弟为师学习理学,学成后回南方讲学。程颢病故后,杨时去拜访程颐,见程颐正在休息,便恭恭敬敬站在院外的雪地里等恩师的醒来。

洛阳纸贵用来形容文章广受欢迎,这个典故的原型是什么

1、洛阳纸贵(拼音:Luòyáng zhǐ gu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2、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3、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4、文章写好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5、那时还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陆机,据说他本来也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已经在写时,他还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写《三都赋》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写成什么样!要是写不好,我就用它来封酒坛子。”可是等读完左思的《三都赋》后,陆机也从心里叹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就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

洛阳纸贵用来形容文章广受欢迎,这个典故的原型是什么——答案:西晋文学家左思勤奋好学,他的文章以辞藻华丽而出名。他写《齐都赋》时就小有名气,作为“著作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及张载、卫王灌、张华等为之批注作序,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洛阳纸贵?

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举例造句: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拼音代码: lyzg

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用法: 作宾语、定语、补语;指作品好

英文: overwhelming popularity of a new book (causing shortage of printing paper)

故事: 西晋文学家左思勤奋好学,他的文章以辞藻华丽而出名。他写《齐都赋》时就小有名气,作为“著作郎”,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及张载、卫王灌、张华等为之批注作序,一时洛阳抄写该书成为时尚造成纸价上涨。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典故这个名称。以下是我整理的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luo yang zhǐ gui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比喻文章写得好,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反义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历史典故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

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